2014-07-18 16:19:44156355

長程補貼短程不公平 國道計程收費被批弊多於利


〔自由時報記者林嘉琪、曾鴻儒/台北報導〕高速公路計程收費預計今年九月底或十月初上路,消基會質疑遠通電收eTag門架建置落後,負責仲裁的協調委員會不中立,合約機制明顯有漏洞,整體的國道計程收費機制弊多於利。



消基會質疑處罰案竟多次不罰

消基會表示,高公局每次的處罰案送達協調委員會後,卻多次「不罰」,機制顯有問題,建議委員會中由遠通電收所推派的委員及其相關人士應基於「利益迴避原則」,退出會議。

消基會副秘書長林宗男質疑,國道有三分之二的短程通勤族沒有付費,由三分之一的長程使用者付費;在民代、民意反彈下,原本「無免費里程」的構想悉遭破壞,另外衍生出「免費里程十五公里」和「免費里程廿公里」兩個方案,消基會主張,落實使用者付費應該全程計費,而不是「會吵的就有糖吃」,否則政策效果將大打折扣,也造成國道基金短收。

高公局則指出,國道計程收費門架建置落後、ETC使用率未達標準,高公局均依據合約處理,過去兩度延後開罰,也是依合約規定,根據爭議協調委員會建議辦理。

高公局發言人吳木富表示,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由計次收費直接轉為全面計程收費國家,為降低對地區道路交通與短途用路人的衝擊,才提出橫向國道暫不收費、免費里程等配套,計程收費實施兩年後再做檢討,以兼顧國道基金永續經營及建立公平付費原則。

新聞提供: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