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0 21:06:19koone
昨夜讀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杜甫,<宿府>
這是杜甫在廣德二十二年(764)作的詩,當時安史之亂已經平定,但是國內盜寇四起局勢不甚安定。在乾元元年(758)時,杜甫因為相州官兵大敗及關輔饑荒使他棄官攜家逃難,過著顛沛流離、困苦的生活,<舊唐書>有載「時關畿亂離,穀食踊貴,甫寓居成州同谷縣,自負薪採梠,兒女餓殍者數人。」可見當時應該是杜甫人生的黑暗期。
在杜甫不知未來該何去何從時,他的好友嚴武因為吐蕃內犯第三度入蜀(764),當時杜甫居於成都,嚴武便邀他入當地政府任職(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日後世人稱杜甫為杜工部),這首詩就是杜甫在任職時寫下的。
前半部談到居住在府裡孤單的意境,後半部則點出對自己職務的抑鬱。好不容易生活是穩定下來了,卻只是勉強找到一份差事,僅僅只是餬口而已,談不上甚麼抱負。昨夜隨手翻到這首詩,卻感受到莫名的貼近了詩人的感觸與自己的迷惘。工作已經快八年了,之前六年獨居於台中,每周往返四百公里,高速公路的疾風豪雨與濃霧無疑是添增了歸鄉的心切。終於去年順利調職成功,回到台北後,卻對當下的生活起了疑問,身為教師,我可以勝任;但是,這是我所想做的事嗎?看到杜甫的「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也許對杜甫而言任職檢校工部員外郎是他可以勝任的,卻未必是他想做或是能發揮抱負的工作。
到底,該歸於何處呢?千年前的詩人未解,昨日的我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