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組報告【青春與自我】
組長:怡芳、組員沈玠伶、祐誼、佩磬、譚凌、祐誼
從《光年》小說看《盛夏光年》的原貌
在電影裏,余守恆-(張孝全飾)的轉折很突兀,一切彷彿都只是因為他悶得發慌而來的,然而在《光年》小說裏,余守恆的轉折,一步一步,非常清晰(小說裏每次都用一隻蟬的死去代表余守恆又領悟了一些東西,長大了一點);小時候,他本來要把派來當他朋友的康正行-(張睿家飾)拖垮,報復老師竟然給他安插一個假朋友,卻在那個夏天因為嬉水遇溺而令高年級的學長掉了命後,霎地學會了珍惜身邊的人,於是他第一次跟康正行說:「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從此真正依賴他。
上了國中,正行每次在球場看他打球時手裏拿著的那罐可樂(電影也有這罐可樂,可是一閃即逝),變成余守恆最大的安全感來源,因為他知道,那是正行買給他打完球喝的,是只為他預備的,而正行也總是都預備好了...
小說裏,同學取笑正行是gay的,守恆憤而跟同學打架受傷,正行在替守恆療傷時質問守恆為何打架這一段,也是很好看的一段!(就是電影保健室那一段,但內容完全不同了)在小說裏的這一段,守恆第一次感覺正行有一些東西,也感覺到自己和正行之間有一些東西,他有點迷糊,好像想要吻正行了,最後卻選擇別開臉孔,而正行原本以為(也幻想吧)守恆要吻自己了,最後卻看見守恆別開了臉孔,然後只說打架是因為:「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在這之後,正行便正正式式避開不再去看守恆打球。我覺得這段寫得很好的原因,是因為兩個男孩子之後都因著這件事而有了領會和選擇,在電影裏,你看不出為何正行一早就選擇躲避,這是九十年代末的故事,風氣也沒有以往的保守,正行在電影裏的躲避有點take it for granted,而在《光年》小說裏可以看到,正行是有嘗試過探索守恆喜歡自己的可能性的。
杜慧嘉的切入在小說裏也是更容易被理解的,在小說裏,她是一個會為自己的慾望(或幸福啦)打算的女孩子,她沒錯是很善解人意地為正行守了秘密,可是她同時也很惱恨這個累她失戀的守恆,她要去看看這個人有什麼了不起,看球賽那段,在小說裏,慧嘉是「確定正行沒來,就安心看守恆打球了」然後她發現,原來守恆很有魅力。
所以看《光年》小說,慧嘉後來是有真心喜歡守恆的,而她對正行雖然心有愧疚(被踢爆與守恆拍拖後,她問正行有沒有氣她),可是由始至終她都是以自己的幸福(慾望)先行,她追求正行,主動了解情敵,她發現余守恆需要一個看他打球的人,就開始站在不再去球場的正行以往站的位置上;這個杜慧嘉很自我中心,卻有性格;沒有電影裏那些跟守恆一起,卻好像對正行餘情未了的多餘;小說裏,她沖的照片就只是守恆,她知道這會令守恆喜歡自己多一些,因為守恆喜歡被愛。
正行發現守恆跟慧嘉的那一段,在《光年》小說裏也精彩得多,電影裏的正行,就是很怨婦式的委屈,可是在小說裏的這一段,兩個男生的對白,先是同等強度的一來一往,後來,守恆開始處於下風了;因為有了921的保護事件在先,加上正行在得悉他跟慧嘉一起後,立即冷淡地叫他去陪慧嘉,守恆在這一刻是更加清楚正行對自己的那份愛了,真的清楚了,可是他沒有因而抗拒正行,反而覺得自己做錯事了!(可想而知守恆由始至終最緊張的就是正行)
於是守恆就說了很重要的幾句:「不是的,不是你想的那樣,正行,你 - 我不是故意的 - 那時你都不來看我打球,慧嘉來了,她 - 」
「慧嘉來了...」
「對,對啊,她站在你看我打球的地方,她...」這句對白那麼重要,電影卻拍前不拍後,變成守恆好像只是以為正行惱他搶他的馬子,5。
在小說裏,這一段的最後,守恆終於完全處於下風了,他開始哀求正行,猛想要解釋,卻已經混亂得不知自己應該解釋甚麼,做得最錯的又是甚麼,最後只語無倫次地說為甚麼你都不來看我打籃球了啊(就是說,如果你不躲,我就不會拍拖,她只是你的代替品!)...我覺得這一段真的寫得很好,這一段,絕對可以令余守恆扳回觀眾只同情康正行的劣勢!
正行的悲哀,很容易理解,守恆的,在電影上,只餘他拉住正行衣袖這個動作...小說裏,正行最後也上了公車,他坐在車裏,發現自己仍然深深記得守恆兒時的臉孔,原來他愛了他那麼久了,他哭了...我看到這兒,一樣很感動,但我不只是因為同情康正行而動容,我同時明白了守恆的真感情,和他那覺得自己真的做錯了事,就要被正行丟下的恐懼...兩個明明相愛的人,卻在互相傷害。
228公園那段更加不用說了,電影就是一味把正行變成一隻小白兔!小說裏正行以第一次拒絕慧嘉那樣拒絕那個中年男人(在同一間旅館同一張床上暴力地拒絕!)他在那刻終於知道了,自己原來什麼人也不想要,只想要余守恆一個!
這樣去到後來,兩個男生為什麼會做愛就變得很容易理解了...
對守恆來說,他確定了正行是他最重要的人,無論這是友情,抑或已經帶有愛情,他都不理了,這個「最好的朋友」是超越一切的,他先跟慧嘉分手(因為他不要背叛好朋友,縱然他理解的背叛,可能仍然是不要把好朋友的馬子搶來做自己的馬子),車禍後被正行接回家,他第一次主動摟抱著正行不肯放手,並且在正行的懷裏哭個夠,他不要失去他,然後他就吻正行,這個吻,代表了他包容正行的一切(就是就算正行是gay而自己未必是gay的,他也包容了;記得在國中時,他想吻正行,最後卻把臉孔別開嗎?這時的守恆,已經不同了!)這個吻,也代表了他希望正行繼續愛他...
【盛夏光年】劇情及角色介紹
每個人…生來就不應該孤獨…
朋友 夥伴 情人…
在這個夏天,已沒有任何名詞可以定義他們的關係了。
故事是從一所海邊的小學開始的…
守恆從小就是一個壞小孩,而正行是個乖小孩;有一天老師希望好小孩可以影響壞小孩,
於是就規定好小孩要陪伴在孤獨的壞小孩身旁,慢慢影響他,讓他有一天也能成為一個好小孩。
但是在漫長的成長過程裡,這段從規定開始的友情,慢慢開始發酵…
一直到有一天,另一個孤獨的女孩-惠嘉-像彗星一般馬入兩人的生活中,打亂了一切…
..........................................................................................................................
守恆就像恆星一般,永遠自信,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正行就像行星一樣,安穩自愛,一直圍繞在守恆身旁。
兩個男孩,就這樣從鄉鎮到城市,一同並肩成長。
一直到有一天,一個像彗星般的女孩-惠嘉,出現在他倆身邊,整個宇宙瞬間變動…
那個宇宙很小,只有他們三人,可是卻是她們的全部…
秘密慢慢的拉開三人的距離,愛情跟友情都被重新定位,最親暱的夥伴都在青春中被拉出如光年般遙遠的距離…
正行 <張睿家 飾>
記憶裡的正行,總是不輕易向我們透露他的喜好或者厭惡,也很難猜測此時此刻的正行,是否真的如同他顯露的表情一般真實。他是個沉默規律的人,永遠循著別人的期許和為善的原則做事。他很少時候是真的為了自己而發聲,通常他的聲音都代表著別人的心意。他就像行星一般永遠走在固定的軌道,你永遠不會知道他何時出錯或是什麼可能他會出錯。在朋友的笑談間,我依稀能想起他的笑聲,但都是隱藏在很多人的笑聲之後,把自己的聲音壓得很低很低…
守恆<張孝全 飾>
認識守恆的人都知道他不照牌理出牌的個性,從小到大都是如此。或許成長過程中的師長都視守恆是個麻煩人物,但在朋友眼中,他就像是閃耀的恆星,你很難不欣賞他帶來的動力和極具魅力的生活方式,雖然過去玩樂的冒險經歷時常一度危險,但卻帶給這群朋友們無法抗拒的邊緣性格吸引力,這是所有「正常人」和「自認為是正常人」的我們,泛泛難以身體力行的遐思。
惠嘉 <楊淇 飾>
惠嘉是從什麼時候成為大家共同話題,已經沒有幾個人能想起,只知道惠嘉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很快就對陌生的環境熟絡,也沒幾個朋友能夠像惠嘉這樣無入而不自得了!惠嘉像是一顆光芒萬丈的彗星,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消失,沒有幾個人清楚記憶,但很確定的是,朋友們都對惠嘉留下很深刻的溫暖回憶。少數寥寥幾個真正了解惠嘉的朋友,才知道惠嘉對於每段美好時光的感情深刻,並不像她的來去一般匆匆,而是鎖藏在她的記憶。
9/27第六屆台灣同志遊行 2008年第六屆台灣同志遊行
2000 年臺北市第一次由公部門編列預算舉辦同志公民運動,啟發並拓展了臺北市的城市格局以邁向國際化、多元開放,更促成了臺北同志市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和眼界。
「 2008 同志公民運動」我們將彩虹旗懸掛在臺北市府的門口,那一面彩虹旗象徵著這個城市為多元包容和尊重人權更跨出了一大步。「 2007 年同志公民運動」在紅樓的十二部同志電影交織出同志的生命及樣貌,與市民朋友的第一線接觸、對話,讓同志與市民的距離不再是想像中的遙不可及。
八年過去,同志公民運動已經歷多項精彩繽紛的熱鬧活動,「 2008 年同志公民運動」將更貼近市民的生活,從過去二屆的同志公民運動中,一般市民逐漸參與加入活動,與同志直接互動、認識,交換經驗,我們不難發現在這個城市裡綿密的人際互動中,一般的市民朋友生活周遭也有很多 LGBT ( 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 )同志 朋友 ,但彼此常常因為礙於禮貌及社會壓力,無法給予支持。
在生活中, LGBT ( 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 )同志親友是需要市民朋友支持的,多元、尊重與包容是讓一個城市發光發熱的三大要素,「 2008 年同志公民運動」將舉辦市民以「我的 同志( LGBT )好朋友 」為題參與徵文活動,另外將邀請文化界、學術界、政治界、媒體界、演藝界等對 同志( LGBT )朋友 友善的名人撰稿,透過文字的穿透力,分享他們與 同志( LGBT )朋友 互動的歷程,進而發揮正面的影響力,讓市民朋友在生活中看見 同志( LGBT )朋友 親友。
從不理解到接納,從排斥到欣賞,過程裡的點點滴滴對很多人而言是生命中很複雜的衝擊,在家庭裡 同志( LGBT )朋友 是禁忌,在課本裡,這個世界彷彿是沒有 同志( LGBT )朋友 的,在生活中 同志( LGBT )朋友 只存在人群的耳語之中,但是當市民朋友能夠往前跨出一個步伐,細細地想,在生活中 同志( LGBT )朋友 其實都是平常生活中的伙伴、同學、同事、朋友,甚至是親友,從每個人的人際網絡輻射出一個彩虹的、友善的台北印象。
多元、尊重與包容的執政經驗,郝市長將引領臺北市往更進步、開放的城市邁進,讓臺北市民和同志朋友有更多層面的認識。
本屆活動將展現多面向的同志文化內涵,在生活與文化層面與臺北市民交流,將讓市民隨著認識同志文化多元的脈絡,參與向各種同志議題的討論,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台北城市文化。
愛在暹邏”
劇情簡介
曼谷的燦爛陽光,灑落在繆(Mew)和棟(Tong)純真的笑臉上,無憂無慮的孩提時光隨著親人們的離去,驟然畫下句點,情同手足的兩人因此被迫分離,從此失去音訊。
長大後的繆(Mew)憑著優異的創作天份成為樂團主唱,
但在那些動人旋律的背後,他總感覺生命缺少了什麼,
直到那個午後,繆(Mew)在暹邏廣場再次遇見了棟(Tong)他終於知道,
自己究竟想為誰歌唱。
而棟(Tong)的世界也在繆(Mew)的出現後開始天旋地轉,
帥氣害羞的他,不知如何面對女友與同儕的異樣眼光,
而原本和樂溫馨的家也因為姐姐失蹤與父親酗酒不振,
讓孝順的他更不忍辜負母親期望。
風起了,聖誕節的燈光繽紛閃爍著,
暹邏這個城市裡的人們,
各自面臨著不同的「愛」的課題
不論是親情,友情或是懵懂的同志情愫,
唯有坦然面對心中愛的悸動,
才能找到最初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
透過歌聲表達情意
這招真是高明!!
(學起來)
家人的期許
社會的異樣眼光
讓他們無所適從
這段愛情 雖然短暫 卻也濃烈
<無法>
我不能當你的男朋友
但這不代表 我不愛你
我被感動了 嗚嗚嗚
傻傻的女孩
懵懂的男孩們 寂寞包圍著他們
慈愛的奶奶逝去
愛子心切的母親 堅強的面對接踵而來的問題
意志沉淪的爸爸 總算站起來了
酷似失散多年姊姊的女孩 完整了她心中殘缺的一角
朋友們的包容與溫暖
每份愛 都值得珍藏
進而編織出這段感人的故事
單純的愛
選擇了不自私
但卻好苦 好苦
<付出>
嚴厲的母親
面對瀕臨破碎的家 從不埋怨
吃著乾冷的飯菜
默默的
每天來回的照料失志的爸爸
(跟我們家的情況好像!)
<一對娃娃>
選擇權在你呀 兒子
選你最喜歡的娃娃吧
兒子給了答案
兩人相視而笑
給了彼此太多的愛
過度的保護
卻忽略了適時呵護這份溫暖的感覺
不能只是一昧付出 更要懂得用心去關懷..
生命給了我們機會 從錯誤中學習
好好珍惜 身邊妳(你)所愛的人
愛過了 失去時怎麼可能不痛苦?
但只要心中有愛 就會有希望..
好好看~~
裡頭的配樂也好抒情
導演拍攝出許多細膩的情感
感覺這段故事 是如此平淡又貼近
極力推薦此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