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11 19:35:45kmingtsai

看富人如何理财

看富人如何理财
理財並不是要培養百萬富翁、億萬富翁,理財是教給我們一種科學、有效的管理金錢的理念,使我們的生活一天天變好,帶給我們安全感和成就感。
  比爾.蓋茨心疼VIP車位的停車費
  世界首富蓋茨斂財的速度快得驚人,僅用13年時間就積累了富敵數國的龐大資産,美國的傳媒常常不由自主地將他神化。蓋茨究竟有什麽投資秘方呢?他是如何打理這份鉅額資産的呢?
  蓋茨雖然是頂尖級電腦奇才,但在理財的具體操作方面難免“技不如人”。爲了使理財事務不致過多地牽制自己的精力,蓋茨聘請了“金管家”。1994年,蓋茨在微軟股票之外的財産已超過4億美元時,聘請了年僅33歲的勞森作爲他的投資經理,並答應勞森說,如果微軟股價一直上升的話,勞森就可以用更多的錢來進行其他投資。除了50億美元的私人投資組合外,勞森還是蓋茨捐資成立的兩個基金的投資管理人,蓋茨對這兩個基金的捐贈是以將自己名下的微軟股份過戶給這兩個基金的方式來進行的。勞森的工作就是將這些股份以最好的價錢售出,並在適當的時候買進債券或其他投資工具來完成這一過程。經過專家的打理,這兩個基金的每年捐稅已經超過了名列《財富》500家中的後幾家公司的淨收入。
  蓋茨和一位朋友同車前往希爾頓飯店開會,由於去遲了,以至找不到車位。他的朋友建議把車停在飯店的貴客車位,“噢,這可要花12美元,可不是個好價錢。”蓋茨不同意。“我來付。”他的朋友說。“那可不是好主意,”蓋茨堅持道,“他們超值收費。”由於蓋茨的固執,汽車最終沒停放在貴客車位上。到底是什麽原因使蓋茨不願多花幾元錢將車停在貴客車位呢,原因很簡單,蓋茨作爲一位天才的商人深深地懂得花錢應像炒菜放鹽一樣恰到好處。大家都知道鹽的妙用。鹽少了,菜淡而無味;鹽多了,苦鹹難咽,哪怕只是很少的幾元錢甚至幾分錢也要讓每一分錢發揮出最大的效益。一個人只有當他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錢,他才能做到事業有成,生活幸福。
股神巴菲特的五大投資原則
  巴菲特他所信奉的集中投資原則,被許多投資者奉爲金科玉律。但我們誰也不曾聽說過巴菲特有什麽管理學的理論。但事實上,如果仔細研究他的投資原則,我們就會發現,這些原則也是企業家應該遵循的原則。我相信,用這些原則指導我們做企業,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做出令人吃驚的成績來,就像運用巴菲特原則投資股市會取得超常的結果一樣。
  巴菲特的第一個投資原則是“找出傑出的公司”。這個原則的基礎是這樣一個常識:即一個經營有方,管理者可以信賴的公司,它的內在價值一定會顯現在股價上。所以投資者的任務是做好自己的“家庭作業”,在無數的可能中找出那些真正優秀的公司和優秀的管理者。
  第二個原則是“少就是多”。對一個普通人來說,巴菲特認爲只要有三家公司的股票就夠了。他的理由同樣是基於一個常識:買的股票越多,你越可能購入一些你對之一無所知的企業。而通常你對企業的瞭解越多,你對一家企業關注越深,你的風險越低,收益就越好。
  巴菲特的第三個原則是“押大賭注于高概率事件上”。也就是說,當你堅信遇到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好機會時,唯一正確的做法是大舉投資。
巴菲特的第四個原則是“要有耐心”。他有一個說法,就是短於5年的投資是傻子的投資,因爲企業的價值通常不會在這麽短的時間裏充分體現,你能賺到的一點錢也通常被銀行和稅務局瓜分。
  巴菲特的第五個原則是:“不要擔心短期價格波動”。他的理論是,既然一個企業有內在價值,它就一定會體現出來,問題僅僅是時間。“選擇少數幾種可以在長期産生高於平均效益的股票,將你大部分資本集中在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跌升,堅持持股,穩中求勝”是巴菲特的集中投資思想。
  成爲百萬富翁的捷徑
  有人認爲,現在美國大約有500萬個家庭擁有100萬美元的財富,其中80%的人屬於第一代致富者。對這些人來說,富裕並不是擁有昂貴的轎車、別墅,而是有長期穩定的收入作保障,爲此,理財專家認爲,人們只要遵循一些普遍的原則,都可以挖掘出致富的潛能。他們歸納出了以下一些法則,或許對你有些啓示。
錢生錢法。1967年,北卡羅萊納州的拉爾夫兄弟決定以出售股份的方式籌款開一家雜貨店。他們聯繫了100個熟人,這些人以每股10美元的價格各自買下了100股。30多年後,當初的雜貨店已變成了擁有1000多家連鎖店的“食品之王”的大公司。它的股票價格爲每股109美元,當年投資者中的78位已當上了百萬富翁。
  量入爲出。1960年,漢托和喬吉娜從古巴來到美國時,身無分文。1966年他們大學畢業後做了記者。他們的致富策略就是節省每一分錢,由於銀行儲蓄是按複利計算的,所以夫婦倆每月按時去銀行存錢。他們的生活很節儉,打折商品是他們常買的東西,經常從報紙上剪折價券去買便宜東西,上班帶盒飯。幾年後,他們便把收入的大部分儲蓄起來。直到1987年,他們拿出1250美元投到共同基金裏,8年後就成了百萬富翁。
  不築債台。今天信用卡公司有五花八門的優惠辦法吸引新客戶。銀行又大力推銷房屋抵押貸款,一般人面對這類誘惑,很容易把持不住自己,代價是你欠下債務,須爲債務支付利息。美國百萬富翁中70%全無債務,他們知道,每支付1美元利息,可用來投資的錢就少了1美元。因此,他們所買的房子一定是他們負擔得起而財力上仍綽綽有餘的。
  自己創業。自己當老闆的人能成百萬富翁的機率,比工薪階層的機率要大4倍。工薪階層的收入決定于雇主願意給多少,自己創業的人如果精明能幹,可以大展宏圖。
  長期等待。要想財富長久,就要具備足夠的定力,拒絕短期利益的誘惑,抱緊核心資産。微軟的比爾·蓋茨能夠多年蟬聯全球富豪榜首,就是得益於他能夠抗拒誘惑,不放棄微軟的大部分股權。任何投資者在走向致富之路時並不富有。這需要長時間的等待,合理地安排自己手中的資金,選准投資方向,如此則任何人都會有可能成爲富翁的。
  氣定神閑。投資沒有一定賺錢的道理,不過,富豪們一定有辦法使自己安度投資的低潮。專家們發現,富豪們大多是玩撲克牌的高手。他們大多生活作息有規律,婚姻生活穩定、美滿。有志成爲富豪的人,不妨向他們的生活態度看齊。
  臉皮很厚。富豪的行爲模式異于常人,常做出違反社會常規、招致他人忌恨的事。美國最大零售商沃爾瑪的創辦人山姆·奧爾頓經常擾亂市場價格。一旦逮到機會,他便伺機向供應商殺價。所以供應商們都知道和沃爾瑪做生意不容易。因此,如果你想當好好先生,最好打消富豪夢。
成爲富翁的八個步驟
  有些人認爲理財是富人、高收入家庭的專利,要先有足夠的錢,才有資格談投資理財。事實上,影響未來財富的關鍵因素,是投資報酬率的高低與時間的長短,而不是資金的多寡。美國人查理斯·卡爾森在調查了美國170位百萬富翁的發家史後寫了一本名叫《成爲百萬富翁的八條真理》的書。卡爾森所總結的、成爲百萬富翁的八個行動步驟是:
  第一步,現在就開始投資。他在書中說,在美國,六成以上的人連百萬富翁的第一步都還未邁出。每個人在邁出第一步時都有一堆理由,但其實這些理由都只是自己在找無關緊要的藉口。有人也許會說:“沒時間投資。”卡爾森說:“那你爲什麽不減少看電視的時間,把精力花在學習投資理財上?”
  第二步,制定目標。這個目標不論是準備好小孩子的學費、買新房子或50歲以前舒服地退休。不論任何目標,一定要定個計劃,並且爲了這個計劃全心全意地去努力。
  第三步,把錢花在買股票或基金上。“買股票能致富,買政府公債只能保住財富。”百萬富翁的共同經驗是:別相信那些黃金、珍奇收藏品等玩意兒,把心放在股票上,這是建立財富的開始。
  第四步,百萬富翁並不是因爲投資高風險的股票而致富的,他們大多數隻投資一般的績優股,慢,但是低風險地斂財。
  第五步,每月固定投資。使投資成爲自己的習慣。不論投資金額多少,只要做到每月固定投資,就足以使你超越2/3以上的人。
  第六步,堅持就是勝利。調查顯示,3/4的百萬富翁買一種股票至少持有5年以上,將近四成的百萬富翁買一種股票至少持有8年以上。股票買進賣出資本頻繁,不僅冒險,還得付高額資本稅、交易費、券商傭金等,“交易次數多,不會使你致富,只會使代理商致富。”
  第七步,把稅務局當投資夥伴,善用之。厭惡稅務局並不是建設性的思維,而應該把稅務局當成自己的投資夥伴,注意新稅務規定,善於利用免稅的投資理財工具,使稅務局成爲你致富的助手。
  第八步,限制財務風險。百萬富翁大多過著很乏味的生活,他們不愛換工作、只結一次婚、不生一堆孩子、通常不搬家、生活沒有太多意外或新鮮,穩定性是他們的共同特色。

下一篇: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