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4 08:30:50kiw755jkqkcw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開展棚戶區改造工程(組圖)_新聞中心_新浪網

html模版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開展棚戶區改造工程(組圖)_新聞中心_新浪網
如今,走進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撲面而來的是棚戶區改造工程的熱潮。一條條寬闊平坦的水泥路縱橫交錯,一座座裝飾一新的磚瓦房錯落有致,一幢幢造型獨特的樓房有序排開。舉目四望,住宅小區新穎別致,房前屋後綠樹鮮花,牛舍豬欄整齊劃一。林區職工終於告別瞭低矮潮濕的“板夾泥”,搬進瞭寬敞舒適的新房子。心願已久這幾年,克一河林業局索圖罕林場退休職工楊連銀心裡裝的一件最大的事,就是盼望能住上溫暖寬敞的新房。“好幾口人擠在這間不足40平方米小屋裡,實在轉不開身兒,要是能有間大點兒的房子就好瞭!”楊連銀嘆息道。自1952年開發建設以來,為支援國傢建設,林區一直堅持“邊生產、邊建設,先生產、後生活”的原則,致使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嚴重,務林人的居住條件非常簡陋。大量集中連片的板夾泥房超期服役,破損嚴重,這就形成瞭林區的棚戶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路比院子高,院子比屋地高”,是棚戶區的真實寫照。除瞭居住條件差之外,林區棚戶區還引發瞭一系列的難題。一是婕斯

資源隱性消耗問題。林區絕大多數住房沒有集中供熱系統,職工群眾日常取暖、做飯要消耗掉大量木材。二是防火問題。由於當初沒有合理的城鎮建設規劃,棚戶區內道路不暢,板夾泥房屋集中連片、燒柴貯存成垛、板杖子成排,造成嚴重的城鎮火災隱患。三是環境問題。棚戶區內沒有給排水、垃圾處理等配套設施,居民隻能把污水、垃圾傾倒在巷道裡,導致居民區冬天巷道封堵,夏天臭氣熏天。據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有關部門調查統計,到2008年初,全林區住宅總面積為547.2萬平方米,其中棚戶區房屋面積就達387.81萬平方米,涉及77562戶林業職工。由於年代久遠、年久失修,有198萬平方米住房已成為危房,冬天透風、夏天漏雨的現象十分普遍。能住上寬敞舒適的新房,成瞭林區棚戶區居民企盼已久的心願。點燃希望林區職工住房難、住房條件差的狀況引起瞭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新一屆領導班子的高度重視。2008年5月,為改善職工群眾的居住條件,林管局在資金極度緊張的情況下,籌集資金1700萬元,分別在金河、得耳佈爾林業局率先開展瞭棚戶區改造試點工作。當年新建住房1萬平方米,260多戶棚戶區居民入住新居,為全面實施棚戶區改造積累瞭經驗。與此同時,林管局新班子積極向國傢和自治區反映林區住房困難問題,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得到瞭上級的關註和重視。國傢林業局、國傢發改委、自治區多次組織調研組來林區瞭解職工住房情況,幫助林區解決實際問題。2009年,國傢正式在國有林區啟動棚戶區改造工程。林管局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將林區387.81萬平方米危舊房全部納入瞭國傢棚改范疇,計劃利用3年時間徹底解決林區的住房問題。當年國傢給林區下達的棚改任務共計兩批1.84萬戶,總建築面積92萬平方米,連同2008年批復的15萬平方米試點,年內林區計劃完成棚戶區改造面積107萬平方米。工程主要分佈在17個森工局局址、部分中心林場和牙克石市市區建設。其中近15000戶將住上新樓房,4000多戶住進新平房,其他2500戶職工的住房將得到維修改造。林區棚改工程的正式啟動,意味著長期居住在危舊房中的林業職工用較少的錢就可住上新房。這項工程的實施,體現瞭黨中央、國務院對國有林區職工的關懷,是對林業職工多年來對國傢經濟建設、生態保護做出貢獻的回報。棚戶區改造工程啟動後,林管局領導多次向自治區政府匯報,並與自治區發改委、財政廳、建設廳、國土廳、地稅局等政府職能部門進行瞭協調和溝通。地方各級政府及有關廳局對林區棚改工程給予瞭高度重視與支持。自治區發改委委托森工集團審批初步設計,報其備案,極大地加快瞭工程進度;財政廳簡化撥款手續,及時撥付瞭配套資金;呼倫貝爾市頒佈瞭《關於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相關政策》,對棚戶區改造工程建設用地實行劃撥,減免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並給予稅收方面優惠,極大地支持瞭林區棚改工程;牙克石市由市政府組織實施異地建設棚改工程,給予最優惠的政策支持....。.這為林區加快推進棚改工程提供瞭便利條件。與此同時,林管局多方籌措資金,積極動員拆遷,保證的工程的按時開工。2009年5月,林區棚戶區改造工程正式拉開帷幕,17個森工局的數千施工大軍開進工地,抓工期、搶進度,確保職工在大地封凍前搬進新居。美夢成真經過短短6個月的努力,廣大建設者們戰勝瞭雨水偏多的困難,迎來棚改第一年的可喜成果:當年竣工60.2萬平方米,1.27萬戶、3萬多名職工群眾告別危舊房遷入新居。這項規模浩大的惠民工程,不僅從根本上改善瞭林區職工的居住條件,而且鞏固和擴大瞭生態建設成果,提升瞭林區的整體形象,拉動瞭內需,擴大瞭就業。林區棚改工程的推進,鞏固和擴大瞭生態建設成果。林管局將棚改工程與生態移居相結合,鼓勵林場職工向旗市所在地移居,擴大生態無人區。他們在林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牙克石建設24萬平方米新房,從林區腹地異地搬遷4845戶,目前,這部分樓房正在施工,預計8月末交工。今年,大興安嶺林管局計劃在牙克石再建設樓房面積22.8萬平方米。林管局計劃用4年時間,逐步對11285戶居住在深山的居民實行生婕斯

態移居。棚房區改造工程的推進,改婕斯

善瞭林區的城鎮面貌。棚戶區改造工程主要集中在旗市所在地,牙克石、根河、阿爾山、阿裡河水、暖、電、路等基礎設施較好,職工就醫、學生就學條件好,棚改任務量相對較大。對這些城婕斯

市而言,棚戶區改造促進瞭城市化進程。各單位結合新林區建設,大力開展環境整治,重新鋪設路面,建設文體廣場,開展四旁綠化。通過棚戶區改造,林區城鎮“板夾泥”成片的景象將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林區特色的住宅小區。棚戶區改造工程的推進,拉動瞭就業崗位,促進瞭改制企業的發展。近幾年,林區大多數建築工程公司人多活少,處於“吃不飽”的狀態。棚戶區改造工程的啟動,使這些單位獲得瞭新生。雖然這些單位現已改制,但各林業局都給予其大力扶持,在同等建築資質條件下,優先聘請改制單位承包部分建築項目。據估算,棚戶區改造至少可提供近5000個就業崗位,有效地起到瞭促進就業、拉動內需的作用。今年,大興安嶺林管局棚戶區改造工程將搬遷棚戶21700戶,棚戶新建改造面積達108.5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包括17個森工局、2個經營局和林管局局址各單位的棚戶區改造。其中各林業局新建樓房4339戶、平房2772戶、維修改造8354戶,在牙克石異地建設4235戶,林管局局址林業棚戶婕斯

區改造新建樓房2000戶。目前,建築大軍正抓緊施工,確保棚改戶在嚴冬到來前遷入新居。成績喜人,前景更好。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今後兩年將繼續加快推進棚改工程,使林區職工戶均住房達到50平方米,人均住房達到17平方米,徹底解決職工的住房問題,實現“居者有其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