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天生會當媽》:教養孩子的另類方法
2010年我去高雄旅行的時候,偶然在誠品書店看到一本叫做《樂當幸福不良媽媽》的書,被書名吸引了,坐下來看了大半本書,深感震撼。當時我還未當媽,其實沒必要買育兒書,於是將書放下,但想著想著,離開書店前還是乖乖付錢將書帶回家。
回家後靜下來看完《樂當幸福不良媽媽》,沒被作者反傳統的想法嚇倒,反而深受啟發,並且決定將來有子女的話一定沿用她的育兒理念,而在女兒出生後,我堅持不打不罵,也是受作者的影響。(《樂當幸福不良媽》是自資出版的書,兩年後,作者王麗芳的第二本著作《我不是天生會當媽》已由時報出版,可見她那套育兒理念得到廣泛認同。)
自此以後我一直追看作者的博文,每一篇我也很認真地細看,所以她的第二本教養書《我不是天生會當媽》出版後,我雖然立即買了,卻沒有急著看,因為我以為她的文章我都看過。
然後,又過了兩年,她的第三本著作《孩子教我看懂愛》也出版了,加上兩歲半的女兒實在越來越考驗我的耐性,所以知道是時候將這兩本育兒書看完了,同時在重溫《樂當幸福不良媽媽》。
《樂當幸福不良媽媽》寫在作者女兒一歲多左右,而《我不是天生會當媽》則寫在女兒三歲左右的事情。看《樂當幸福不良媽媽》時,我看到反傳統的一套育兒理念,而到了《我不是天生會當媽》則看到一個累積了更多經驗、看待事物更透徹的母親,如何用心愛著女兒,希望用一套對待大人的方法來教育獨特的女兒。
王麗芳的教養書之所以得我心,除了因為她的理念一切以孩子為依歸,扭轉許多傳統觀念外,她的書總是以身邊人的小故事帶出她的理念,而非搬出一套又一套理論。她從那些小故事中加以深思,揭開一個又一個問題背後的原因,由於我們身邊常常會出現那些小故事中的人物特質,因此讀者容易產生共鳴並加以反思。我在看此書的同事不單看教養孩子的方法,也同時看盡人生百態,輕輕鬆鬆得到啟發。
她的許多篇文章也很精彩,在此選取部份內容跟大家分享,讓大家看一看這作者的育兒方法如何與眾不同。
對於孩子的哭鬧,有的父母會立即哄孩子,有的父母會就範滿孩子,只為了讓孩子盡快停止哭鬧。但王麗芳認為,“如果一個孩子因為拿不到糖果就可以哭上六個小孩,那麼,以後她失戀了,會不會哭到眼睛瞎了呢?如果一個孩子認為自己哭得夠久、鬧得夠久,父母跟阿公、阿嬤就會屈服,那麼,當她長大後愛不到所愛的人時,會不會只想著要如何自殘以讓對方屈服呢?會不會去鬧對方全家,求對方回頭呢?會不會哀傷到活不下去,無法面對生活呢?”,於是,“我在女兒嚎啕大哭時,只會在一旁陪著她發洩情緒,不讓她覺得自己被遺棄、被忽略,更不是謾罵或討好。等她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張開手需要我的擁抱時,我再給她一個滿滿的擁抱。”(〈情緒的長度〉)
父母想讓孩子學會感恩,可能常常會對孩子說別人怎樣怎樣慘,你已經很幸福了。但是王麗芳希望孩子學會感恩的方法是,遇到微風吃拂臉龐,她會抱起女兒告訴她:“寶貝,這是風,風吹在臉上的感覺好舒服、好幸福!”等公車時告訴她可以坐高高看街景好幸福;冬天夜裡蓋著溫暖的棉被會說好幸福。(〈別在他人的不幸中,才看到自己的幸福〉)
小孩還小的時候,父母都不敢讓他們使用玻璃器皿,而王麗芳在女兒打破碗時,會把家中所有材質的碗拿來讓她摔,讓她了解甚麼材質會破,甚麼不會。當她玩剪刀時,她會吹許多氣球,一個個用剪刀刺破,讓女兒知道尖銳的東西可以刺破氣球,也可能刺傷她的肉。在她用塑膠袋套在頭上時,努力告訴她窒息的原因,又把蠟燭放在玻璃瓶中,讓她了解空氣存在的意義。於是,孩子打破碗、玩剪刀、用膠袋套頭這些危險行為時,其他父母可能厲聲責備,但她卻在孩子犯錯時,讓孩子學到更多東西。(〈勇於犯錯〉)
孩子吵著要買玩具時,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不吵就買給孩子,又或者強硬拒絕不買玩具給孩子,在王麗芳眼中都是敷衍孩子的行為,她質問當中有多少父母肯蹲下來問孩子:“為甚麼想要這個玩具?”、“這個玩具的價格值多少?價值又是多少?”、“到底是想要還是需要?”、“有沒有迫切性?”藉此聽聽孩子的需求,也引導孩子思考。有沒有家長告訴孩子錢從哪裏來?爸爸要上幾天班才能買這個玩具?爸爸上班賺錢的才能,又是長輩花多少錢去栽培的?(〈敷衍的父母〉)
父母都習慣從小保護孩子,這過份的保護卻往往令孩子看不到真實的世界。於是王麗芳認為“孩子跟人打架,沒有主動要求父母出面,我又何必出面調停,她總該自己學習去解決衝突。”、“孩子的玩具被搶,我不會跟她說:‘借別人玩一下又沒關係’,我要讓她自己去面對到底是該搶回來,還是就算了。因為,未來她可能職位被搶走、男友被搶走,她總該學著取捨”、“如果是她搶人家的玩具,我也不會跟她說:‘還給人家。’我必須讓她自己去面對搶人家玩具會遇到哪些被排擠的狀況。”(〈給孩子一個真實的世界〉)
父母帶孩子外出與其他孩子玩耍,難免會看到推撞打架的場面。面對自己的孩子被打,你會如何處理?許多父母在打人的孩子還沒說對不起時便對打人的孩子及父母說:“沒關係”,但在王麗芳眼中,這好像從小教導孩子被打也要說“沒關係”,而打人的人卻不需要認真反省自己做錯甚麼,不是心不甘情不願被逼著說對不起,就是還沒好好道歉就先挨了大人一陣打罵,從沒學習過真正的道歉,也不懂為何需要道歉。(〈誠心的道歉〉)
父母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變成一個控制狂,例如手要怎麼洗、飯要怎麼吃、話要怎麼講,但控制之外有沒有真正教孩子,讓他們思考呢?王麗芳不去控制孩子的行為,“她不吃飯,我就收碗,不需要強迫;她不好好坐著吃飯,那就把她的食物吃掉;玩具拿來摔就代表不要了,當著她的面丟到垃圾桶。我不需要控制孩子的一舉一動,而是很多事情放手讓她自己去承擔後果,自己抉擇。”(〈放手讓自己自由〉)
《我不是天生會當媽》的每一篇文章之後也有一小段甜蜜時刻,記錄她與女兒的搞笑片段,溫馨又好笑。
王麗芳是我個人最推崇的教養書作者。如果你為人父母也樂意看教養書,推薦這作者的作品。
如果你對此作者的書有興趣,可以到網上購買(按此),超方便的。
如果你對此作者有興趣,可以瀏覽她的部落格(按此)。
書名:《我不是天生會當媽》
作者:王麗芳
出版:時報出版
日期:2012/5/13
王麗芳演講的公開影片
1. 你看懂孩子的眼神了?
2. 從孩子的思考角度。
3. 找出孩子卡住的問題。
4. 協助孩子不在使壞。
---------------------------------------------------------------------------------
官方簡介:
別人用打罵才有辦法讓孩子懂的,
我選擇帶著孩子親身去體認,去學習,去瞭解,
幾次之後,孩子自然就懂了。
說再多次,不如讓孩子自己動手體驗一次,
原來,這才是教養真正的面貌。
學習當媽媽,先從「認真對待」開始
當孩子哭訴自己被其他小孩欺負時,別為了顧及在場的對方父母而對孩子說:「沒關係,人家他又不是故意的。」孩子也有選擇朋友的自由,更需要父母教他如何選擇朋友。
當孩子受到他人的錯誤對待時,勇敢為孩子殺出一條血路吧!不要讓孩子因為你的懦弱或面子,付出心靈受傷的代價。
用心瞭解孩子的需求,千萬別對孩子的哭鬧回以:「哭什麼哭,再哭就打你喔!」孩子也需要大人教他去認識與面對自己的情緒。
不要動不動就罵孩子「你壞壞」,如此只會讓孩子對自己抱有負面觀感,喪失自信的光采。
教養,是一段不停學習的過程,
孩子學習成長,父母學習正確對待孩子。
我們都不是天生會當媽,
我們都需要放下父母角色的包袱,
蹲下身來,和孩子一起再成長一次。
作者Antonia透過小時候的成長經驗與親身故事,以冷靜的態度反思傳統教養觀念的不合宜與謬誤,她用最直接的行動勇敢挺身對抗,並將多年來的教養心得轉化為溫柔而有力的文字,帶領我們進一步深入思考其適切性與教養成效。透過她與女兒的互動和相處,我們看見了教養真正的模樣與力量,也為自己在育兒這條路上找到最強大的勇氣,讓孩子能在充滿尊重與愛的環境下,美麗、自信地成長。
上一篇:我家的繪本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