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讀】以前,我死去的家(東野圭吾|皇冠)
(繁體版) (原文版)
《以前,我死去的家(むかし僕が死んだ家)》// 東野圭吾 著 // 王蘊潔 譯 // 皇冠(2015) // 試讀
這本書是21年前的作品(1994年出版),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時讓我想到名著《黑衣女子(The woman in black)》中的沼澤小屋,同樣處在偏僻的位置,有著陰鬱的氛圍,當過往的故事被挖掘出來時,背脊不自覺感到些許颼冷的涼意。《解憂雜貨店》實在太難預約到,因此這是我第一本東野圭吾的作品,原本以為是近作,沒想到是一本如此久遠的小說,希望可以快點拿到《解憂雜貨店》,對東野圭吾的故事有所比較。
書名光是有個「死」字,就令人毛骨悚然了,更何況書中的角色「我」(♂)(他沒有名字…)受到分手多年,現已為人婦的前女友沙也加所托,一同到荒郊野外之處,憑著一把黃銅色的古老鑰匙和一張地圖,找尋前女友爸爸生前常去拜訪的白色屋子;她認為找到屋子就能解開自己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的緣由、與他人格格不入的疏離感,以及她為何毫無小時候記憶的過去。
這個白色屋子說也奇怪,大門鎖死,入口長在房子的後面,必須進入地下室再往上踏入暗黑小道,沒有任何電源的建築物,屋中所有的一切,如果不是有灰塵的照料,就彷彿陷入真空包裝的狀態,時鐘、手錶任何顯示時間的物件都停留在11:10的位置,好似算過時辰而刻意停留於那時,巧合的很詭異。屋中書桌上未寫完的小學六年級作業本,織到一半的毛衣,看的出來是父、母、兒子這三口之家的擺飾,時間凝結在這個沒有正常入口的白色屋子中。兩人從屋中陳舊的信件、童言童語的日記本中,拼湊出這個「家」的面貌。然而,隨著兩人找到更多的線索,這個家庭的成員,似乎不像原本推論的如此單純……這家人究竟和沙也加有什麼關係呢?
一般人走進一棟屋子中,就算是新建築物,也會設想將來有人居住在裡面,但這本書裡寫的屋子,目的不是給人住的,而是作為(註1) 的意義,在屋外觀望也就算了,書中的兩人是走進屋子裡才發現這棟白屋的作用,(註2)入口處的十字架和牆上的安息吧短語,果真讓人毛毛的!雖然我認為白屋地下室「○○○安息吧」,被劃去的名字謎底揭曉時很有震憾感,但喚起沙也加記憶的橋段寫的有點倉促,算是唯一美中不足之處,但不可否認整本書三分之二很紮實地營造出詭異的氣氛,其實這也只不過是描述在白屋中的二天時光而已呀。
個人認為這本作品,雖然主場景以恐怖的氛圍打造半密室推理,沙也加的記憶為何喪失也不是真正的重點,故事實質上是詮釋家人之間的「念想」:對於恩人的懷念、在有生之年完成念顧親人的心情(以另一種形式…),也就是沙也加的爸爸常拜訪屋子及白屋的主人御廚太太建造它的原因。「家」真實的意義不在於多子多孫膨脹的數字,而是以感情牽絆的密度為準,無論是書中的「我」或沙也加與父母、子女的相處模式,能動搖家庭關係的原因,可歸因於最粗淺的「血緣」、磨擦衝突、金錢,不論這些因素,家庭也可能透過時間的經營而成為堅不可摧的保壘。家它始終存在,不會死去,死去的是對它有所期待的那顆,自己的心而已。
為避免關鍵字透露劇情,所以反白部分字,寫在下面註1、註2位置。
註1:陵墓
註2:入口處的十字架和牆上的安息吧短語
*簡介*
小孩的作業簿、爸爸的西裝、媽媽的毛衣……
這個「家」的一切是那麼的新,
只有時間像灰塵一樣厚,
掩蓋住那些遺忘的點點滴滴……
七年前,沙也加跟我分手。如今,她突然與我聯絡,希望我陪她去一個地方。她的爸爸不久前病逝,她從遺物中找到一把鑰匙和一張地圖。
沙也加告訴我,她沒有任何關於童年的記憶,即使翻看舊相簿也全無印象。照片裡的小女孩總是不笑,一臉嚴肅地盯著鏡頭。
沙也加堅信,這份地圖的目的地,一定藏著她失落的記憶。於是,我們便來到了這幢無人居住的小屋。
然而,才進入小屋之後沒多久,我們就開始後悔了。
房子裡所有的時鐘,為什麼都停在11點10分……那一年、那一天的11點10分,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沙也加露出我從沒看過的表情,既茫然又恐懼……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