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讀】★救贖者Frelseren(尤.奈斯博)*殺與被殺、愛與被愛,何者獲得救贖?
《救贖者(Frelseren)》// 尤.奈斯博(Jo Nesbø) 著 // 林立仁 譯 // 漫遊者文化(2014) // 試讀
殺人與被殺、愛人與被愛,何者獲得救贖?
流暢、緊湊、明瞭是《救贖者》的故事節奏,試讀本只有一半的內容,看到最後一段時,只想快點拿到書一揭真相,不看到結局絕不罷休!第一次拜讀尤.奈斯博的作品,雖然沒看過原文(也看不懂)但在譯者精湛的翻譯之下,《救贖者》的劇情意外流暢,劇中大致上以三到四個視角架構這部懸疑小說,也因為精心規劃視角分鏡,所以每個橋段銜接得恰如其分。雖然三到四個視角這個數字看起來會使小說整體雜亂,但在這本書完全沒這個感覺,一方面歸功於我拿到的是試讀本,毫不猶豫的幫每個視角編上A.B.C.M編號,所以讀起來倒是津津有味!
《救贖者》帶出部分歐洲的歷史和文化,當然被喻為「北歐犯罪小說天王」的尤.奈斯博所架構的內容與和樂融融的快樂氛圍比較沾不上邊,而是偏向社會底層結構的生活態樣,諸如挪威公共廣場的毒品文化、救世軍佈施、克羅埃西亞戰爭歷史等等,一窺這些一般人鮮少知悉風土民情的國家。首幕在公益組織救世軍的夏日活動中展開,一名14歲的少女被強姦了,幼小心靈受到生命威脅,兇手是誰,只有被害人知道,甚至讀者連少女是誰都不曉得,想當然爾也不會知道兇手是誰;第二幕立即帶出遊走於國際間的職業殺手〈小救主〉,緩緩闡述他的童年生活、他的國仇家恨以及作案的手法;第三幕故事主人翁哈利.霍勒出場,這位無信仰、孤僻、感情生活受創、酗酒(戒酒中)、因揭發同仁走私槍支被排擠的警監,獨樹一格卻有一身同仁也認同的辦案好本領,當然作者並不是三言兩語說哈利好棒棒就真的這麼棒,而是透過推翻一個看似毒品自殺的小案子來證明他的辦案直覺過人、求證過程嚴謹、對人性剖析透澈,表示他對於警察工作的勝任程度毫無疑義;第四幕以救世軍軍官尤恩.卡爾森與同為救世軍成員的女友希雅為主,無意中透露某些關乎劇情重要的資訊,當然還有其他救世軍成員的支線,慢慢堆疊出作者製造的懸疑感。
挪威的首都奧斯陸,人潮洶湧的伊格廣場在聖誕節前響起槍聲,一名救世軍的男子死亡,哈利身為偵辦此案的負責人,透過給力同仁的協助,依尋蛛絲馬跡追索兇手,究竟標記著勇猛無懼克羅斐結的小救主為何要殺尤恩,又是由誰指使?真的有人可以代替上帝任意取得他人的性命嗎?書中毒品小案的兇手說:「既然上帝不做祂的工作,那麼就得有人來幫祂做。」小救主是秉持冠冕堂皇理由下的救世主,還是藏有惡意的殺人犯?在冷冽的挪威氣候中,警探的堅守職位、毒蟲殘喘、救世軍佈施與殺手執行任務的執著,那一聲聲跳動的心跳,是對於生命不同型態的詮釋,死亡與存活、愛與成全,對哪一方才是救贖?故事下半部,已擂起戰鼓,等待作者揭曉一切的謎底。
懸疑小說的流暢度相當重要,讀者不會因為拖泥帶水的劇情或譯文而閱讀艱難,《救贖者》就具備這項要件,你會因為故事的流暢不在意多視角穿插其中,反而引領你屏氣凝神不斷翻下一頁,隨著哈利抽絲剝繭找到真相,直至滿足好奇心為止。《救贖者》是引發我看其他尤.奈斯博作品的敲門磚,待期這本書的結局。(等收到書看完再來補後續心得~)
究竟,是在傷害已經造成時離開,還是未促成時離開對當事人才是好的?
*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