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9 01:53:30藍寶猴

那麼,你看不看《賽德克巴萊》?

我真他媽的很不想提《海角七號》,但最近腦袋裡一直想著這件事情。

一定要強調一下,會這麼說「絕˙對˙不˙是」針對電影本身,而是對於整個一窩瘋到不知所云的情況感到很反感。

這部電影剛要上映的時候,我跟Ring興致勃勃的討論要去看電影的話題,雖然我的動機也只是很膚淺的有百分之三十為了「支持沒辦法拍出《賽德克巴萊》的魏導演」、百分之七十為了「影歌視三棲紅星(?)的馬尿」,但是毫無疑問的已經在記事本上圈出預計要看《海角七號》的日期。

然而,彷彿一覺醒來全世界的人都看過《海角七號》似的,每天都有人告訴你「這部片超好看,趕快去看!」一開始還覺得很高興,想說「啊這真的是值得去看的呢!」越來越多人推薦的時候想說「恩,終於有國片受到大多數人的好評呢!」但是漸漸的卻覺得有點不對勁,怎麼《海角七號》變成一種「不看就落伍了」的「潮流」?

「進戲院看國片」長久幾乎已經成為一種「小眾文化」,當好萊塢院線片票房不斷破千萬破億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少國片導演在遙遠彼方小碎步的揮汗辛苦追趕。當某部國片不是潮流、沒有話題的時候,即使是好的片子,怎麼就不見這麼多聲援的「影迷」呢?其實我自己看的國片也不多,但是每次幾乎都是在小小的廳裡,與寥寥少數的人們一起觀看,每一次都會讓我想起蔡明亮的「不散」中,那一整排空蕩蕩的戲院座椅(雖然當初座椅這一幕停格的時間,久到讓我坐立難安,但是不得不承認這確實是刻畫在印象中最深的一幕)。我常常在想,為什麼國片的發展會這麼困難?

我覺得這絕對不會只是受單方面條件的影響。政府、電影人等外在大環境無庸置疑的是關鍵,不過整個社會的文化觀念與基礎也深深影響電影的發展,比方說我們的教育對於「智」的重視遠大於「美」,我們也許寧可花時間教養出一個「醫師」、「理財專家」、「工程師」……,卻不大願意以相同的時間培育出一名「劇作家」、「攝影師」、「美術指導」……,所以相較於其他致力發展電影業的國家,我們比較不會「說故事」,另一方面,我們也許願意花某些金額去上一堂英文課,卻不大願意以相同的金錢進戲院去聽「人家說故事」。

說故事的人得不到對等的回應,就越不會有人才全力投入,於是聽故事的人得不到好的故事,就更不願意進戲院給予說故事的人回應。沒有好故事,聽不到好故事,企業、政府又沒有「即使虧本也要培育相關人才」的決心,整個運作就越艱困的像是沒有潤滑劑的老舊齒輪,僅靠著少數懷抱熱情的人們努力推動,也許有越來越多人加入推動的行列,但是相對也有更多燃燒完熱情的人們離開啊。

回過頭來說《海角七號》,過去幾部稱的上「暢銷」的國片,大多是用對了「行銷手法」,讓人先願意走進戲院看,才能讓人有「覺得好看」的結果,然而這部片特別的地方是在於他幾乎是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形成一股強大的共伴效應,讓人們覺得「不去看就落伍了!」。以往也有很多「大家都說好看」的電影,但是最終人們還是只願意上網Download,而不是走進戲院,為什麼《海角七號》不一樣?以某種角度而言,這真的是很令人振奮的一件事情,但不是所有的電影都可以是《海角七號》,不是每一個故事都適用這種方式來深值人心。

第一次聽到魏德聖導演的名字,是因為《賽德克巴萊》,短短五分鐘的影片,花了魏導250萬,簡單一個「霧社事件」的概念,記得那時候為了一幕站在山頭上的彩虹我就紅了眼眶。這部片最後因為資金籌備不足而擱下拍攝,讓我感到遺憾又心痛,企業也好,政府也好,寧可把一億元拿去投資在「看的見成果」的地方,卻不願意放在一個「也許看不見實質成果,但是精神意義重大」的目標,雖然當時我的確也覺得魏導跟政府要一億拍片,還是有點「太熱血」了,不過這多少還是反映出了國片發展困難以及整個文化環境的窘境。

雖然我討厭在這股熱賣的風潮當中,有不少「人云亦云」的成分在裡面,但是我很高興魏導這下總算有資金可以拍攝《賽德克巴萊》,更高興魏導始終沒有放棄《賽德克巴萊》,那些嚷著要拍《海角七號》續集、《海角七號》電視版的人們,到底懂不懂吸引觀眾進戲院看這部片的真正原因在哪裡?知不知道魏導是以怎樣的心情跟態度在拍《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的熱賣、受歡迎百分之百是好事,但是這會不會只是另一個蛋塔效應?這股熱情,電影人的熱情、觀眾的熱情,能不能一路延燒?能不能活絡整個國片環境?能不能給正在努力中的國片導演借鏡與激勵?這才是真正重要的問題啊。

《賽德克巴萊》上映的時候,你,還會不會進戲院看?
趁亂(?)告白:馬尿我愛你!XD

後來我發現有小應欸,唉喲,又搞的我很想衝Orz (我到底看電影是在為了什麼東西啊XD)


圖片來源:《海角七號》官方部落格
http://cape7.pixnet.net/blog/
補充一件心酸的事情:

星期五晚上我跟愛咪咪冒著風雨衝去看《花吃了那女孩》,怎知戲院說那天開始改放映時間了,晚上沒有場次了啊!!!!!
相較於現在還有許多廳播放《海角七號》,《花吃》準備下檔的時間還真快Orz
我們當天去的戲院當然也是有放《海角七號》的,不過愛咪咪跟我一樣已經被這股風潮搞的完全不想碰了......。本來愛咪咪提議「那去光點好了」,殊不知一個月之前我就是預計這一天要在光點看《海角七號》啊!!!!!所以我確定去光點依然逃不開《海角七號》的「糾纏」......。

我當天晚上還立即打電話給Ring「報告」,是「死不肯看《海角七號》的三人組」XDDDD

唉喲,重點是,《花吃了那女孩》原聲帶好聽到不行!陣容非常堅強啊!!完全衝著原聲帶要去看電影啊>///<

我等光點上啦!!!!!

圖片來源:開演電影
吳立琪這張超有FU的,後面整排的CD真是我的大愛!!!(重點好像不是這樣?XD)
其他也有很多很棒的影像,但我努力找一張沒有出現到王小姐的XD
耐勒斯的毯子 2008-10-17 21:54:37

我是路人甲,

但是我去看了海角七號,而且是跟我老母。

理由如下:
1.公司有發微風電影票
2.我媽想看,我知道他很省,所以帶她去看。

感想:
1.台灣人是可愛的
2.當好萊塢的超強卡司和特效,已經無法讓生活在島國的我們引起共鳴(其實說實話,我們的生活中,並不會有蜘蛛人的ㄚ??)時,這樣的電影,其實慰藉了許\\\多台灣人....尤其在現在的局勢中。
3.人要長大了,心事多了;就會看得懂國片了。
4.其實我覺得台灣電影跟日本電影很像耶!都不是講特效和卡司,比較著重在人和人,或是呈現一個年代的背景....人不多且場面小。

以上,呼~~~

版主回應
魏導那時候在接受李四端的採訪的時候,就說到從這兩年的國片趨勢,可以發現我們又走回了以前「說故事」的方式,所以只要觀眾可以從你的故事當中得到共鳴,那你想傳達的東西目的就達到了。

卡司特效這種東西,在電影院裡爽過了就沒了,可是好的故事卻可以留在大家心裡很久很久,我覺得三丁目也是這樣的一部片欸,說不定在日本人心目中,對三丁目的共鳴相當於台灣人對海角七號的熱度吧XD
2008-10-18 22:11:44
2008-10-16 20:12:01

竟然被截斷了?!!!O口O

msn帳號有個「domoto」
一直想去搭訕,今天去問了「請問你是KK放嗎?」
結果他用\"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的眼神看著我,害我好挫折O_Q
嗚嗚,還是你這裡好T_T

版主回應
想當初我也自認為冠了堂本夫姓(?),想說都沒有人發現欸,後來才知道我把domoto拼錯了XD 蠢斃了XD

我完全懂你的感覺啦!看到人家帳號有這些相關的,都會眼睛為之一亮然後想說「是同掛的吧是同掛的吧是同掛的吧是同掛的吧」!

你應該繼續問他為什麼要用domoto的!如果他不知道KK的話你還可以順勢宣導一下啊XDDDD
2008-10-18 21:45:53
2008-10-16 20:08:27

這裡的確有著多話的磁場XDDD
想當年(?)我剛發現這塊寶地(XD)時也是話一堆的一直留一直留一直留XDDDD

是說,KK放的話的確很多啦XD

啊說到KK放,最近在歷史課看到一個香港僑生的筒靴(算學妹吧?)msn帳號有\\

版主回應
噢我懂XDDDDDDDD
整個只要聊起來就會停不下來,完全不知道自己腦中是怎麼塞下這麼多點點滴滴的XD
2008-10-18 2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