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7-20 04:25:51kidfly

天馬茶坊--觀後感

電影名:天馬茶坊
導演:林正盛


電影摘要

故事發生在一個叫做「天馬茶坊」的地方。一個劇團、一對自由戀愛的情侶,一場時代的宿命,在1945年的台灣台北展開。這是一部以敘述台灣近代歷史為主題的片子,時間從日據時代的末期跨越至台灣光復初期。故事描述了一群喜愛戲劇的人、一個熱愛表演的劇團在動盪的時代中,參與了台灣的歷史。
詹天馬開設「天馬茶房」咖啡店,許多思想先進的藝文人士,經常聚集在茶房內討論新思潮想法。阿玉是那個時代獨立的女性,他和剛從日本學成歸國的阿進一見鍾情。從上海歸國學音樂的進勇,帶回祖國的「國歌」唱片,引起眾人對祖國的心儀與響往,為避免日本警察的盤查與阻擾,茶房門口地上繪著英美兩國國旗,用人來人往的踐踏行為,表示對日皇的忠心,但最後仍逃不過遭禁演的命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台灣歸還中國,劇團為了慶祝回歸祖國,進勇和阿玉一起創作的新曲目《幸福進行曲》準備公演。這個劇碼最後仍然無法順利上演:因為文化上的嚴重差異,新來的國民政府軍官,只想聽聽得懂的國語,也規定老百姓改說國語。
物價飛漲、多項民生必需品十分缺乏,天馬茶坊外賣菸的婦人—阿邁為生活冒險,在與阿玉的爸爸交易私菸時,遭專賣局緝查員盤問,拉扯間,引起圍觀民眾的憤怒,暴發了衝突。
與阿玉講好要到碼頭相會的進勇,收拾好行李後,正走入劇院看「幸福進行曲」時,遭到國軍流彈擊中,「天馬茶房」在一團混亂中熄燈關門,這天正好是2月28日。阿玉等不到進勇,不願相信阿進已離她遠去,提著行李坐在河堤旁癡心等待,因為她與阿進約定好,要私奔到另外一個可以自由生活的地方。不斷哼起劇中那首「幸福進行曲」。

心得感想

在這部片裡面,最令我感到有興趣的一劇中角色來探討—詹天馬。
戴立忍所飾演的詹天馬是一個與日本人溝通的台灣人,而在台灣光復後,詹天馬所代表的角色是仍然是為台灣人民的代言者。在日據時代,日本人相當器重他,希望他成為天皇的擁護者,詹天馬並沒有嚴詞拒絕,反而圓融地笑而不答。而時間進入國民政府後,他還是用他園融的態度來面對國民政府軍的壓力,反映當地民眾的心情。就一個角度來看,詹天馬可以說是一個正、反兩面兼具的人:

正面來看:他跨越了兩個時期,交涉了兩個時代的上位者,傳達了百姓平安生活的訴求。
他以流暢的日語和日本人溝通,輕鬆地化解關於劇團的紛爭;他又以平穩的態度
與新政權溝通,傳達劇團演出的可能。在那個時代,台灣是一個無能為力的客體,
主體操縱在交替的政權,詹天馬的角色,滿足了大家的期待。
反面來看:商人無國家,任何對自己營利有益的事,如果可以逢迎上位者,為何不做?!而這樣子的情況在台灣光復後,以一般短淺的角度來,台灣人可以叫他「日本狗」,或是「台奸」,這樣的情況有點類似台灣辜家,多多少少會被正、反兩方看法不同的人評論。
站在本片的立場來看,對詹天馬這個角色來說多了點人情味,他答應參加阿玉的婚禮也贊助了私奔經費的一半、他對著在外面買私煙的阿邁太太提醒國民政府查緝私煙很嚴,有需要的話,天馬茶坊可以作為掩護,就是在這樣自然的表現,添加了詹天馬富有人情味的角色特質,讓他和一般完全以利益為主要目的的黑心商人給區分出來,突顯出他的高尚。
本片傳達了台灣人將近五十年來悶在心裡面的內心感受,面對著時代的更迭,台灣人有
權利自由選擇自己的未來,如果真正是選擇了自由,隨之而來的就是必須面對的未知。劇中進勇所說的:「有些事情事不能自己決定的,不管你是日本人、台灣人或是中國人…當你出生時,就已經注定。」這句話聽起來非常的讓人印象深刻,也感到非常的難過,難過在於,在自己的土地上生長,卻是被人限制在自己的土地!歷史的背景錯綜複雜,五十年後的這一個世代,如果單純訴諸情感的認同而忽略了歷史所提供的證據,僅僅是靠著政治人物的魅力或是單純的意識情緒挑動,這樣子真的就是一種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