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9 00:00:00文學樹

星河實驗室20:彰師輔諮系Q&A—入系前(上)

      身為時常接觸國、高中生的老師,我與學生談及未來志向選填時,越來越明顯感受到「心理/輔諮/心諮/社工/教育」等科系,已逐漸成為孩子們考慮的選項,卻未能真切了解或把握相關系所的資訊,因此2月份的星河實驗室專欄,以我就讀且畢業的「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輔導與諮商學系」為主軸,特別邀請大學同學們和我一起完成這份⟨彰師輔諮系Q&A—入系前文章,期待與各位讀者一同探究此學院所重視的面向,瞭解系所與眾不同的特色,同時盼望讀者也能毫不吝嗇地將資訊分享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唷!

 

Q1:高中階段時,是怎麼知道自己想念心理、諮商相關的科系呢?

(閱讀、個人經歷、新聞、報章雜誌、家人朋友……)

 

莉家(乙班):

       我的志願不是諮商跟心理系,是「社工系」,當初看到輔諮系乙組介紹有包涵社工相關學程,想想畢業後如果當社工能有點諮商輔導的背景,對自己說不定是不錯的培養。想走這樣的科系原因是跟自己的一些經歷有關,高中因緣際會成為了家扶基金會的短期志工跟孩子相處對我來說是件很快樂的事。不過在相處的時候常常看到有些孩子身上穿著與自己不合身的衣服,甚至需要用橡皮筋綁起來才不會因為太大件而掉下來,也發現這些孩子們平常缺乏陪伴,一看到我就批哩啪啦分享好多最近發生的事,我想著說不定有一天我能夠為他們幫上一點忙,或能夠以長期陪伴他們的角色去跟他們相處,所以選擇了輔導與諮商系的社區組。

 

啟祐(甲班):

       當我回顧求學歷程,發現就讀彰師輔諮似乎是因為直覺,我有種預感想要當老師,而且是能幫助人的老師。而有趣的事情是,我們系上網站一直有篇就讀彰師輔諮的100個理由文章,裡頭列出許多亮眼且吸引人的地方,我也曾試著在這些理由中尋找自己就讀輔諮系的理由,但「在文章的最後,筆者卻是希望由就讀輔諮系的我們自己在大學生涯親身體會」,看到這樣的描述令人哭笑不得,不過我也的確在畢業後一年多的時間內逐漸感受到就讀輔諮系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安排

       賈伯斯說過:「當你在向前展望的時候,你不可能將這些片段串連起來;你只能在回顧的時候將點點滴滴串連起來。所以你必須相信這些片段會在你未來的某一天串連起來。」這正是我現在的狀態。不論是我在屏東服替代役、在博幼基金會擔任課輔教師、在擔任實習教師時,抑或是在披薩店打工時,生命中總有種種點滴可以與以前的經驗作連結。所以當我被問到「為什麼要……」這類問題時,我想不是因為我想達成某個目的,而是過去的我曾經做了什麼而成就現在的我。

       當有人問,為什麼要當老師?為什麼要在博幼當數學老師?為什麼要當輔導老師?其實只是個很簡單的事情,是我在補習班教學妹數學問題時,她對我說:「學長,我覺得你講得比補習班老師好,這樣我才聽得懂。」當下的感覺當然非常高興,教師一直都是我非常尊重的職業,能被人稱讚超越心中的偶像是令人無比舒心的事情;雖然我並沒有在這件事後就立下雄心壯志一定要當老師,但算是種下一個因,也就是這樣逐漸的、無形的把自己推上這條道路吧!

       所以我為什麼要讀輔諮系,這能從大學生涯中不斷自我探索的過程找到理由,就像賈伯斯說過的那句話般,當我站在選擇大學科系的人生岔路,是無法述說我為什麼要就讀輔諮的原因,但走到今天,我因為享受身為助人工作者的成就感、與他人共感,以及善於體察他人情緒等特質,讓我憑直覺選擇了輔諮系,也正是這樣的選擇,讓我在輔諮系找到歸屬感。

   

Q2:如果我想就讀諮商、心理相關科系,我的學習歷程檔案應該怎麼規劃呢?

(選修課程、多元表現、參與活動、動機心態、個人經歷……)

雅惠(甲班)

       建議在高一的生命教育、生涯規劃課程,將平時學習單、報告等成果用心製作、妥善保存,若有上台發表的機會可以拍照存檔,期末時做成檔案會更豐富。

       製作時有個小技巧,就讀心理相關科系需要對人(包含自己)有一定的敏感度,因此心得可以著重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新的認識及變化,如想法、情緒、行為、價值觀,更進一步去思考如何利用這些發現協助自己或他人成為更理想的樣子。

      由於是培育助人工作的科系,參與活動的內容,要多留意「志工活動」,還有大學端舉辦的相關科系營隊,如心理營、輔導營等。社團亦是許多人擔心的,我認為社團是一種加分而非必要,如果剛好是服務性社團的幹部,確實可能有助於建立良好的形象,也更好詮釋自己的助人理念,不過只要專注在自己喜歡的事,也能做出一些成果、獲得欣賞。參與這些活動最重要的目的其實也還是要回到自身,「為什麼想參與?」、「這個活動與生命經驗有哪些連結?」、「參與之後有什麼學習或收穫?」這才是最重要的思考,若沒有在反思心得方面充分表達,而只流於活動紀錄的話,也難以讓教授留下深刻印象!

Q3:要來彰師輔諮面試,要留意哪些事呢?

(面試穿著、問答技巧、態度表現、人際互動、學習歷程檔案……)

佩樺(甲班)

       彰師教授最想要看到「你是怎麼樣的人」,充分展現自己的特色。從談吐、自我介紹中,讓自己的特質與優勢跟輔導諮商有所連結;如:我喜歡觀察,細膩與體貼的特質讓我能親近情緒低落的朋友、對於幫助人很有熱忱等。

       我們當年的面試分為兩種,一是個人,二是團體面試。就我的面試經驗,個別面試有三位教授,其中有一位明顯會扮演黑臉,但不用太緊張,這只是想考驗大家的抗壓力而已;認識自己的優勢與缺點,試著想想缺點如何成為優勢又或者如何克服,讓教授感覺到你的熱忱,好好善用自己的資料,會是最佳分的喔!

       在團體面試上,只要願意表現最真實的自己就可以囉!根據我的面試經驗,發現教授會出一些「情境題」,讓五六位面試者們一起想辦法、討論去解決問題;不要太急著表現或是刻意假裝自己的樣子,願意融入團體是最重要的!好好享受有趣的團體面試吧!這可是很難得也有趣的經驗呢!

       也因為會有需要活動性的團體面試,穿著方面建議穿褲裝,不要讓人感覺隨便,但也不要穿得太拘束讓自己感到彆扭喔!建議面試者盡量放鬆,不妨提早到校園走走,認識系所和校園,讓自己維持平常的水準,好好表達自己就OK囉!

    「學習歷程檔案」雖然是我們當年應考沒有的規定,不過想當年我們必須準備的「備審資料」似乎也涵蓋了國高中的學習歷程。教授基本上會從你的書面資料中提問,所以面試前再看幾次自己的資料、想想能夠跟教授多分享一些什麼,讓他們認識你!

       來彰師面試不用緊張於準備專業知識,建議複習高中有關心理學的一些概念,或是複習自己所讀的相關知識或理論,在有機會的時候發揮出來,這能讓教授眼睛一亮;如:顧里的鏡中自我、米德的主我/客我的概念……等等。

       最後,最重要但也最難的是:準備健康的心態跟腦袋!

為好(乙班)

       彰師輔諮的面試氣氛是溫暖友善的,相信帶著愉快與自信的你,是能順利度過難關的。不過在開始準備面試前,最重要的是釐清自己報考的是社區工作組(乙班)還是學校輔導組(甲班),當然也有同時報考兩組的人不算少數,這時請問問自己,想念輔導與諮商的初衷是什麼,這個初衷會帶領你做選擇,也幫助你能在面試時自在發揮。接下來也會在各個環節透露,為何對報考組別的釐清有多重要。

       學習歷程檔案是教授認識你的第一步,也是你引發教授好奇心的好機會,因此在學習歷程檔案的撰寫要下足功夫。考量面試人數眾多與教授教學工作繁忙,在海量的學習歷程檔案裡,要如何吸引他們的目光,透過「下標語」的方式,為你高中精彩的生活留下註解(slogan!)是個不錯的方法。當時還名為「備審資料」的年代,不論自傳還是學習經驗與獲獎證明,在進行說明前我都會替該段文字留下約八至十字的小標語,在版面上顯得醒目之餘,更是內容的重點提示,即使教授來不及看內文,仍會因此開始對你有興趣;後來在我當時的面試中,也確實成功地使教授「掉入了我所設下的陷阱」,讓他根據我的標語向我提問學習經驗對我的意義,以及和報考輔諮系所的連結為何。

       當初在申請資料中呈現了我參與非營利組織(NGO)人權聲援活動的經驗,老實說那只是學習歷程中的冰山一角,卻是教授最感興趣的事,因此在面試時教授特別詢問我在當中的收穫時是令我有些意外的!但後來回想起便會明白,「援助」不僅是身為助人工作者—尤其是社會工作者的核心信念,更是我們的工作內涵。因此可以想想看,你有哪些助人的經驗呢?這如何引動你想成為一位助人工作者?

       個別面試的時長約10-15分鐘,包含自我介紹大約有三至五個提問,比起曾經的豐功偉業,教授更想知道的是你對經歷的反思和對自己的覺察。在分享事件的同時也多說說你的看法!更重要的是為什麼你會選擇報考彰師輔諮呢?可愛的你可能會說:「落點分析」,但不論如何已經拿到面試入場卷的你,「堅定誠懇」無疑是最使人感動的態度,請展現出對彰師輔諮的積極嚮往吧!在面試的最後,教授通常會反問你,是否有哪些疑問與好奇想和教授請教,如果說:「沒有」,那實在太可惜了,這時請把握機會誠心發問,不論是問關於大學課程或是對於身為助人者的準備,都是在你做足功課後仍然無法解答你時,對教授提問是一件很好的事。

       當你成功挑戰完個別面試,最後一關團體面試也是要把握機會盡情發揮的時刻。方案規劃系統合作是社會工作中很重要的概念與任務,因此在團體面試時,教授將會給予面試者們舉辦某場針對特定族群的活動主題,而大家要一起合作發想活動內容、分工將活動細節以海報、表演等形式展出。活動內容是否有趣好玩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在團隊中表現擁有合作精神。大夥一起完成活對企劃後,教授會詢問大家剛才的過程與每個人的角色,或許這時的你很想盡力回答每個問題,但適時將發言權分配給組員才是一個「團體成員」的最佳表現

       富足的內涵仍需要包裝,得體的穿著能給人留下印象。決定如何穿搭前,需留意面試系所是否有相關要求,那時彰師輔諮有特別說明請著便於活動的輕裝,因此不需要硬挺的襯衫西裝、也盡量避免難活動和需要留意是否會曝光的裙裝,便於活動的輕裝不是看起來隨便,只要整潔、乾淨、俐落,皆是思考穿著可以參考的方向。

       最後,祝福有意以申請入學方式報考彰師輔諮的你們,皆能莫忘初衷,誠心地與自我對話,釐清想要就讀彰師的渴望,讓理想不再是遙不可及。

 

Q4:彰師大輔諮系分成甲班和乙班,這兩班有什麼不一樣?

(甲班乙班的不同、人際相處、活動參與……)

 

高湯祥宇(甲班):

       彰師輔諮分成甲乙兩班是因為兩班教學的方向不同:甲班是「學校輔導組」,乙班是「社區工作組」,未來的出路也不相同:甲班可以去學校當老師,乙班可以去當社工,所以大部份的差異是來自於「課程教學上的編制」,進而衍伸出很多的不一樣。

       甲乙兩班雖在課程上差滿多的,但有些共同課是一樣的,整體而言,在各自專業的必修課上有很大的區別,也會造成兩班不一樣的學習經驗。舉例來說,大一的時候,甲班的課沒有那麼多需要繳交正式報告的課程,但乙班的大一必修課必定會來一次報告的洗禮;我在大一的時候有修乙班的專業必修,因此強烈的感受到兩班的不同。大二以上,為了因應各自領域的需求,兩班的課程分流會越加明顯當然可以去修另外一班的課,但必須先考慮到有沒有衝堂或是自身的負荷程度,且有些課程是需要先修過某些課才能修的,所以在選課時也要留意是否有相關限制。

       在「實習」上也有不同的體現,兩班的專業領域實習時間不太一樣:甲班會在大四的時候進到其他學校,有一個微型的實習(大約兩週的時間),而乙班會在大三的時候,進行相對較長時間的社會工作實習,所以在大學四年階段,能發現兩班的課程、實習、必修學分的配置都有各自的考慮。若想去修另一班的課,我是非常推薦的,透過不同的課程來讓自己的思考更加有彈性,進而去思考怎麼做能更好的幫助個案,甚至也可以更認識另一個專業領域,再反思自身的生涯規劃,我覺得都是非常值得的。但是要注意一點,「目前系上還沒有開放轉班」,若對另一班的課程較有興趣,或是涯規規劃確定要做調整,必須自己跟授課老師確認是否可以加簽,自己原本班級的必修課學分也要注意是否能取得畢業證書。

       而甲乙兩班在參與的活動上,或是班上的氛圍也都有滿大的不同。以110級來說,大一由於課程的關係,兩班的熟絡程度會有明顯的差異,乙班的課程小組報告的成分較為吃重,所以在班級關係上似乎比甲班熟悉得更快。大二之後參與系學會或是系上各樣活動的人數比例也有差異,不過這中間還有其他複雜因素的影響,不能單憑班級來推論結果,但就我自身的經驗,大三時參與系上活動的人數是甲班較高一些,乙班的同學忙於實習,相對來說參與程度較少,這也再次體現了課程安排所造成的延伸影響。

       看起來甲班跟乙班的關係會比較疏離,其實不然。在人際互動上,系上製造了很多機會讓兩班的人有機會互動,可以修別班的課、有學伴制度、舉辦系球隊以及系上的各樣活動等,所以兩班的接觸也不會少,就算兩班很不一樣,還是不影響跟隔壁班同學建立互動關係,我在大學時期跟乙班的同學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君旆(乙班)

       彰師大輔諮系分成甲、乙兩班。甲班是「學校輔導與諮商組」,乙班為「社區輔導與諮商組」,從名稱可看出未來工作場域的不同甲班學生入學時便有師資生資格,可修習教育學程,修滿畢業考取教師證,未來有機會在國高中任教;乙班學生若有意往此處發展則需要透過考試獲得資格

       大家或許會因此覺得甲班好像比較好、一開始就能當老師,然而我認為兩個班級沒有優劣之分。甲班學生在入學前就確定自己的志向,因此選擇這條路,學習後發現志不在此也可以放棄;乙班學生為社區組,社區場域很多,包含醫院、社福機構、監獄等,學習內容多和社會、整體大環境有關,若發現自己對教育圈更感興趣,同樣可以額外修習學程、取得教師資格。

       我本身是乙班畢業的,因此對社區組較為了解。大一時便選修系上「社會學」、「社會工作概論」、「社會心理學」三門學科,名為選修負擔卻比必修還重,課程收穫等同付出的心力。透過課堂我們得以「更宏觀」地看到環境、社會對自身的影響,也學習何謂系統合作。課程對全年級開放,甲班學生因本身的必修課,較難負擔額外選修,多半是乙班同學修習以上課程。到越高年級,乙班則更關注在「社區工作」,培養一名成熟、專業的社工師是乙班的特色之一。

       大三時期皆需修習「團體諮商」課,設計完整的團體方案。我未參與甲班課程,但猜測方案多為學生、青少年所設計;乙班的服務對象較多元,因此方案設計也較廣泛,如:未婚懷孕青少女、空巢期婦女、自殺者遺族……,兩班對象的不同和本身的生涯發展有關。就目前職涯,乙班學生畢業後從事的職業相當多元,除繼續就讀研究所、未來欲從事諮商工作的同學外,擔任社工師、司法領域相關人員、人資,乃至其他與人相處的職業類別,都是常見的出路。

       課程方面,我認為甲班學得深、乙班讀得廣,沒有好壞,「僅看你希望哪種哪方面是你感興趣的」。老師的授課方式會因為班級有些許差異,這是為了不同專業能力的培養,而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則為兩班所重視。人際相處方面,通常是和同班同學較熟,但可透過系隊、營隊、活動,認識不同班級、不同屆別的人。

       甲乙兩班最大的差別在「選修課程」,是為不同能力的培養、不同專業的訓練。但就像先前所提:「我們都有選擇」,可以選擇對目前的自己來說最感興趣、最想要的,「不需將班級的標籤貼到自己身上」,同時擇你所愛、愛你所選。班級的區分能為學生的生涯指出較為清晰的方向,而不是限制發展。不論處在哪個班級,重要的是自己的思考與學習,和世界對話的過程不忘觀照內心,反思個人與專業間的連結,認真學習和思考的人不管在什麼環境都會有所收穫。

Q5:如果我是僑生(非台灣籍),想來彰師輔諮讀書,該注意什麼呢?

(同儕互動、簽證資料、資料準備……)

 

燕雯(甲班/澳門人)

       我相信很多新生在錄取後可能會擔心很多,比如入的文件要如何準備?什麼時候買機票?食衣住行要如何安排等。彰師的國際處以及僑聯會都有為新生提供相對應的服務,他們會建立新生群組,提醒新生們在來前要準備好簽證、提供團體訂票、接機服務等;新生到後,學長姐會帶大家辦好電話門號、添置生活用品,協助同學儘速適應當地生活,所以新生們要做的就是要留意國際處以及僑聯會的最新資訊

        有些同學們可能也會擔心人際方面的問題。我記得來台灣之前,內心的想法是想要在一個新的地方去探索自我、認識新的人但內心又害怕自己沒有辦法融入台灣人的圈子當中,害怕他們討厭自己。現在回想會覺得沒有必要啦,因為被這個想法困住,反而會在相處互動當中沒有辦法表現出真實的自己,壓抑了真實的想法,如此一來,也會讓自己感到不自在。我深信「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之間肯定存在差異,這四年的大學生涯正是讓我們彼此磨合的旅程。」只要提醒自己保持開放的心態即可。像是大家來台灣念書肯定有很多感到好奇的地方;同樣地,台灣的朋友也會對你感到好奇,互相交流一下,自然就能從中找到與自己合拍的朋友了。

       最後要提醒一下來台灣念輔導諮商的朋友們,無論是在選擇科系前、錄取後,甚至是在讀期間,記得留意僑居地對專業相關的職業所需要的學歷、必修課程、實習時數等要求,因為制度上可能會有變化,這個會關乎到大家畢業後找工作的問題,不同地區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以澳門為例,修讀輔導諮商學士學位後並不能從事心理治療師、心理輔導員等相關職業,這些需要臨床心理學碩士學位,以及修滿所需課程才能認證。

 

思雯(甲班/馬來西亞人)

畢業於馬來西亞國立中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 春季班一類組

        第一階段:在馬來西亞國立中學畢業後,想以僑生的身份在台灣升學,需先至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以下簡稱僑大)就讀,再透過僑大結業考成績分發進入台灣的大學

       報名僑大的方式:透過網絡或聯繫馬來西亞各州屬的留同學會協助辦理簽證和報名,可至「台灣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網頁查詢更完整的留資訊。以本人的經歷,留同學會會直接幫忙處理好各種簽證、資料、機票等的問題,只要配合他們的安排即可。

僑大的課程分為2種:

春季班(2月入學),僅限馬來西亞人,約半年的課程。

秋季班(9月入學),各國人士,約一學年的課程時間。

入學僑大前需選擇自己的組別:

第一類組(文、法、商、教育、藝術):想念彰師輔諮系可選一類。

第二類組(理、工)

第三類組(醫、農)

       僑大環境分享:除了教職員之外,校園裡都是外籍學生,接觸到台灣人的機會不多。入讀秋季班較有機會接觸到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因為春季和秋季班的班級和住宿是分開的。僑大的課程,主要是學習台灣國、高中的課程,像是公民、國文、歷史等;有些僑大的師長可能會要求以繁體字完成作業和考試,因此學弟妹對於繁體字不能太陌生。

       第二階段:分發名單公佈後,各校學長姐便會透過各種管道和學弟妹取得聯繫。學長姐會給予學弟妹在接機、入住宿舍、簽證資料等方面的協助,但實際的協助內容還是要看學校的安排。

       大學的樣貌與僑大及國、高中的樣態完全截然不同。課程方面,要自己排課、算學分,上課的方式就彰師而言,系上的作業多為小組報告和心得報告,考試僅占極小的比例,課程的壓力也會隨著年級增加。系上的氛圍和環境也挺不錯的,同學和師長對留學生都蠻歡迎的,不用太擔心融入不進群體。在輔諮系的四年裡,不僅會學習到學術領域的知識,也會是你好好重新認識和了解自己的機會

       以個人經驗而言,台灣的環境蠻適合馬來西亞人留學的,主要是語言和文化沒有太大的差異,且留學的途徑和資源完善,可以透過網站、臉書社團甚至是youtube找到各種資訊和學長姐的分享;政策上對於留學生來就讀或留工作也是逐漸在優化當中。

待續……

依雯老師 2023-02-09 10:05:53

【星河實驗室專欄的新活水】
這個月的星河實驗室專欄含金量滿滿,子瑜邀請大學同學一起參與,做了包山包海的「彰師輔諮系Q&A」企劃,寫下一萬六千多字的長文,分別於二月及三月刊出。對於「心理/輔諮/心諮/社工/教育」等科系感到好奇的孩子與家長,以及每一位畢業多年的讀者,都可以透過閱讀這系列的文章,帶回屬於自己的收穫。

秋芳 2023-02-09 09:38:54

【我們想成為甚麼樣的大人?我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大人了嗎?】
也許是因為兔寶寶真的很柔軟,這個春節,跌進《舞伎家的料理人》織綴出來的「沒有壞人的世界」,最先浮出腦海的想法就是,好想重溫《橫山家之味》啊!
是枝裕和在母親離世後透過日文原名《歩いても歩いても》(2008)的《橫山家之味》,跋涉在內心愧負中,走著走著,一步又一步切割著苦澀的生命碎片。時隔八年後,《比海還深》(2016)回到童年成長的國宅取景,隨著命運起伏而無能角力的中年大叔,還是叫做「良多」;母子還是從一起討論的〈別離的預感〉中摘取片名,說不出來情意,比海還深;即使名滿國際,所有的繁華來不及安慰了母親,反覆出現的母題,在電影最後配樂中,映襯著「歩いても歩いても……」,無聲敘述著:「我們都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大人」。
我們想成為甚麼樣的大人?我們真的靠近想成為的那個樣貌了嗎?我們甚麼時候,才能發現,有沒有辦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大人?無論答案如何,一步又一步,慢慢走著,就是我們唯一的真實。
看子瑜邀約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的同學,一起完成〈彰師輔諮系Q&A〉,很感動,這是她一步又一步前行著的「腳印」。我們想成為甚麼樣的大人?我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大人了嗎?這些可能會糾纏一生的問題,其實不是那麼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當下,這一步又一步的瞬間,我們認真走著。尤其是理想性極為濃厚的子瑜,在「利他」的努力同時,別忘了照顧一下「也會軟弱,也愛撒嬌」的自己,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成為「即使不是原來想成為的大人,也是值得喜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