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5 10:00:00文學樹

那一年的諸葛亮--分享三國高階班文章

 

    歷史是三國班訓練寫作很重要的素材,我們不只是向孩子介紹歷史人物在什麼時間、做了什麼事,同時我們也要回歸生命原初來想像、理解一個人。

    當我們以理解的方式,慢慢構築起生命的每個階段的經歷時,我們對歷史人物的距離也開始拉近、鬆綁,嘗試著,以「如果我是諸葛亮在三歲的時候」世界正經歷什麼變動,是否當我們只有三歲面對門外驚恐地喊叫、逃命聲時,我們的內心會激起什麼樣的恐懼?又或者在諸葛亮面對官渡、赤壁、夷陵之戰,這三場影響三國勢力消長的關鍵性大戰時,他的內心究竟如何看待這三場戰爭?對於戰爭的可怕又有哪些更深切的體悟?這些問題早已掩藏在歷史的背後,沒有絕對的真相,我們只能一點一滴用自己的方式慢慢靠近、想像、理解。

    因此,三國班這學期的主角諸葛亮對三國高階班的孩子而言,不再是以非常多正向、崇拜的形容詞堆疊出來的經典人物,當然他仍然是一個很酷很聰明的大人物,但如果只以這樣的角度看他,可能只是像乾扁的乾燥花,薄薄的貼在窗台,風一吹就飄走了,我們不會有更多元、更深刻的感受;而當我們深入的探問與想像,這些問題成為汩汩流動的生命之血,撐開歷史事件的血脈,一點一點地恢復它生命的色彩,乾燥花再也不淹沒在荒荒無奇的角落,慢慢地從茫茫模糊的背景裡跳出來,鮮豔的在我們的眼前搖曳。

    這時,諸葛亮有了痛苦、不捨、不能企及的大夢、以及懷抱微渺渴望的心理細節,他開始有了更像一個「人」而不是「神」的樣子了。

 

夷陵之戰那一年  六年級  張禹捷

    我四十一歲了,我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但照我這種熬夜加班的個性,大概會過勞死吧!

    但關羽卻偏偏挑在這個時候自己去送死,而且惹惱的對象還是吳國,我花了好幾年的心血建立起兩國的情誼,結果卻因為關羽的死而讓主公和孫權反目成仇,他還真是會挑時間。這下,我還得花時間去跟主公講道理,叫主公不要意氣用事。結果主公果然不聽我和趙雲的勸阻,而且完了,完了,不聽就算了,還不帶我們去,這場仗絕對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人家說我料事如深不是毫無道理的,因為這次又被我料中了。當聽到我國戰敗的消息,我竟然沒有像周瑜氣憤到吐血,因為我早就知道,這場仗只是瞎忙罷了。

    打完仗後,我也不能希望主公從此以後能三思而後行,因為打敗後,主公過不久就去世了,我所能做的只是盡心盡力的輔佐阿斗,讓他明白這個道理,才不會讓他隨便發動一場無意義的戰爭,讓百姓白白受苦。

 

夷陵之戰那一年  六年級  鍾家萱

    辛苦已久的劉備光榮稱王了,我祝福他,但卻一直把我的擔憂埋在心裡。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信任是成功的第一步,為了劉備和蜀國好,我要相信劉備是不會因為太驕傲而衝動的人。

    但我最擔心的這場夷陵之戰還是被劉備給挑起了。即使我和趙雲再三阻止,劉備依然故我,我知道他是為了阿斗,或心太急,這些都是他一直焦慮的事,但我不確定,這樣的錯,我是否能包容?又或者這場戰爭其實對他個人而言是好事?

    一聽到戰敗的消息,我已經做出了結論。這場夷陵之戰或許不該打,但就算戰敗,也能使劉備明白,在戰場上判斷和信任是關鍵。絕不能因為一時的衝動而缺乏判斷力,也不能因為太驕傲而不相信別人,若無法掌握這兩大關鍵,這時失敗便是無法避免的。

    夷陵之戰不久後,劉備去世了,雖然他輸了,但至少他能在死前真正的醒悟到自己的過錯,而這樣的覺悟,或許帶不走他最後的人生遺憾,但卻能讓他了解到自己最大的個性缺憾,如果有來生,也許會有另一種新的可能吧;而我也能開始明白真正有意義的生命結束,不一定是英勇的戰死,而是能在死前為自己在乎的人事物多做一些。

 

夷陵之戰那一年  六年級  陳昱臻

    我不懂為什麼劉備以前那麼信任我,現在,這種關係整個國家的安危和自己性命與命運的時候,偏偏屢勸不聽,要去打一場必定會輸的戰爭,而且,甚至連出兵打仗也不帶我跟趙雲一起出去呢?

   而即使有再多的不懂,我仍堅持,無論會不會被冷言冷語,無論「再」努力一次,他會不會就懸崖勒馬回心轉意再次信任或是相信我,我都願意在我熱愛的工作中投入更多的心血,幫助我的主人,也幫助我長久以來投靠的「他」。可是,我依然一次次地被他拒絕。所以,我在心裡百般懊惱、後悔。但是劉備依然感覺不到我內心的憂愁和擔心。

    我好想對劉備說:「我懂你,你那為了報兄弟之間的仇、的痛、的千萬種想法,可是⋯⋯你有懂我嗎?我不想讓你在人生的晚年,還要再次『品嚐』失敗的滋味,而同時我也不想讓你感覺到,你的人生走到了晚年還需要我規劃,因為,我多麼想要讓你的自尊心永遠的存在!」

    我並不錯怪你,你依然還是我那尊貴的君主,可是這一場不該打的戰爭,已在你我之間多了一個君臣之間難以跨越的隔閡了。而無論如何,我還是會衷心耿耿地輔佐蜀國,這是我身為蜀國丞相的重要使命。

 

五丈原那一年  七年級  黃子芸

    想當年,我剛出生沒多久,我就曾和血淋淋的戰場相遇過。今天的我,或許也為剛出生沒多久的嬰幼兒,帶來戰爭的恐怖印象,但我也是為了蜀國的未來發展才不得已加入這場戰爭的。

    我想,這場戰爭後,我可能再也沒機會再為蜀國繼續奮鬥,不過我仍然會完成的願望,我希望能讓大家意識到,戰爭不只會影響國跟國之間而已,它可能在嬰幼兒的記憶中留下一個一輩子都無法洗淨的傷痕。

   而如果不打仗,那各國就不分高下,就分不了地盤,或許這就是現在各國之間爭戰不停的關鍵問題吧!處於這種強奪利益的狀態下,人生還能期待什麼呢?我希望我能夠利用剩下的時間告訴大家國與國之間如果能將心比心、互相體諒,那麼會比打了多場戰爭還值得。

    五丈原的戰役結束了,我,諸葛亮將要卒於這時。雖然我的願望還沒實現,但我仍然衷心期盼,後人能夠為自己曾經劃下的傷痕復原它。能夠以同理心去發現不是只有打架能解決問題,能夠去了解嬰幼兒雖不懂事,但他們永遠記得每次的血淋淋戰爭,而帶著記憶傷痕的他們,未來又該如何燦爛開展呢?

 


上一篇:為什麼讀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