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30 17:57:47文學樹

用「演戲」寫歷史

 
常聽家長談起,有很多才藝教室,以蓋章計算上課次數,孩子和教室的關係在全面量化後,慢慢變成商業運作,終至於幾乎成為一種重複而機械化的「生產現場」。

創作坊不喜歡這樣。

創作坊很喜歡,因為一個又一個生機燦爛的「字」,和孩子、和家長,和每一篇活生生說著心事的作文,親密連結成永遠的關係。

 

每個學期,我們習慣用「整體」的概念陪著孩子長大。

一開學的前四堂課,第一個「四分之一」,有新生、有舊生;有生澀害羞型;也有樂觀開朗型;有融合很快、極具團體感的孩子;也有在絕對自我的養成條件下,來不及珍惜團體美好的孩子。老師們忙著觀察學生、發現問題、建立教室共識,更藉著這些親密探索,以學生為主體,建立一個又一個風景殊異的「作文寶寶實驗室」。

 

從第五堂課到第八堂課,第二個「四分之一」,老師們針對孩子的需要,提供精準的作文概念和方法,解決問題,通盤檢視孩子們是不是確實在進步。

 

第九堂課開始,十二堂課以前的第三個「四分之一」,教室的氣氛開始形成「意外的變化」,認識同學、問題討論、演戲、演講、簽連絡簿,時間節奏越跑越快,在結業總整理前的最後一個「四分之一」之前,藉由各種充滿樂趣和勇氣的嘗試和練習,為自己的作文學習,拓展出更寬闊的領地。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可能的「發酵期」,我們變換著辯論、演講、檢討、發表、採訪……各種文學立體活動,只有「演戲」,永遠不會改變。

因為,在演戲中,孩子們學會發現自己的可能、尊重別人的特性,在相互配合與成全中,學會勇氣和樂趣。陪著孩子,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希望大家在其中有所領略,有所成長,然後不是為了分數,不是為了考試和比賽,就只是興高采烈地,純粹為了快樂,在每個夥伴眼裡,看見珍惜與尊榮,那是一輩子不會褪色的記憶。

 

第九週,以「字」做為研習教材的「字音字形寫作班」剛演完以「字」做主題的戲;第十週,以《詞選》做為研習教材的各級作文班也演完以「一句詞」做主題,充滿想像和創意的戲。

看著這些孩子,天真熱烈地揮灑著他們的熱情和快樂。

忽然,我想起新竹教室剛成立時,我們把所有的孩子併班,親密地經歷一段「大家都守在一起」的記憶。當孩子們都慢慢長大,不必「強說愁」而很難再輕易就快樂,當然,我們也不能再用「可愛」兩個字來形容這些孩子時,孩子們組合出來的戲,戲裡的千言萬語,以及每一張照片為我們點亮的往昔,都記載著美麗歲月,讓我們在回顧時,興起千百種感慨。

 

我希望,孩子們都記得,曾經,在創作坊的燈光下,他們,這樣容易,把平凡的日常隨手一揮,都化成舞台上的千萬種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