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11 02:37:05… 沉澱西風 ~☆

【轉貼】美麗與哀愁 --- 李商隱詩的一種抒情傾向 Part IV


註 釋

[1]李涪,<<李氏刊誤>>,<<說郛>>本
[2]朱鶴齡,<<箋註李義山詩集序>>,台北:學生書局,1979, 頁1 。
[3]程夢星,<<李義山詩集箋註>>輯詩話(以下簡稱輯詩話)引葉夢得<<石林詩話>>,台北:廣文書局,1972, 頁62 。
[4]吳調公,<李商隱詩歌風格的形成和發展>,見張仁青編,<<李商隱研究論文集>>(以下簡稱論文集二),台北:天工書局, 1995, 頁221;又李曰剛也認為李之穠麗輕豔,系出梁陳宮體,見李著<李商隱>,載中山大學中文系編,<<李商隱研究論文集>>(以下簡稱論文集一),台北:天工書局, 1984, 頁52 。
[5]<<輯詩話>>,頁55-6 。
[6]劉學鍇、余恕誠著,<<李商隱詩歌集解>>(以下簡稱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1988, 頁91 。
[7]吳調公以為這種矛盾「是『古來才命兩相妨』的悲劇,是李商隱身世淪落和戀愛不諧的產物。」見其<李商隱詩歌的藝術特色>,<<論文集二>>,頁195 。
[8]<<峴傭說詩>>,台靜農編,<<百種詩話類編>>,台北:藝文印書館, 1972, 頁260 。
[9]孫克寬曾言及義山性格內向而執著,見其<義山詩的傷時與自傷>、<淚的文學>,<<論文集二>>,頁365、385 。
[10]<李商隱詩歌的藝術特色>,<<論文集二>>,頁195 ,另金達凱<論李義山詩>亦云:「是他受傷的心靈和抑鬱的性格,使他不能爽朗地笑,也不能痛快的哭。」見<<論文集一>>,頁231 。
[11]<<集解>>引,頁1422 。
[12]以上諸人之說見<<集解>>,頁1423-33 。
[13]<李義山錦瑟詩定詁>,<<論文集二>>,頁319-23 。
[14]<環繞李義山錦瑟詩的諸問題>,<<論文集一>>,頁723-99 。
[15]劉攽<<貢父詩話>>、計有功<<唐詩紀事>>、胡應麟<<詩藪>>,見<<集解>>引,頁1423-24 。
[16]張爾田<<會箋>>、錢鍾書<<管錐篇>>、汪辟疆說俱見<<集解>>引,頁1432-4 。
[17]邵德潤<試解錦瑟之謎>,<<論文集二>>,頁324-36 。
[18]高陽<錦瑟詳解>,<<論文集一>>,頁837-56;又見<<高陽說詩>>,台北:聯經出版社,1982 。
[19]<<隋唐史>>,<<集解>>引,頁1433 。
[20]見<<玉溪詩謎>>,台北:商務印書館, 1969,頁102 。
[21]陳氏<錦瑟詩箋>、鄭氏<李商隱錦瑟詩考徵>,見<<論文集一>>頁693-701、701-22 。
[22]張仁青<李商隱錦瑟詩新詮>,<<論文集二>>,頁355-59 。
[23]陳永正<<李商隱詩選>>,台北:遠流出版社,1988 ,頁1 。
[24]葛曉音,<李商隱江鄉之游考辨>,<<漢唐文學的嬗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頁444 。
[25]屈復<<玉溪生詩意>>,台北:正大印書館,1974 ,頁213 。
[26] Wolfgang Iser, The Implied Reader, Baltimor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74, p. 158.
[27]艾氏云:要用藝術形式來表現情感,唯一的方法是設法找出客觀相應的事象,換言之,即是能夠直接成為某種特別情感的公式的一組事物,一個情境,或一連串事件,而且當那些外在的事物置諸我們的感覺經驗之時,須能立刻直接喚起人們內心相同的情感的東西。見其 “Hamlet and His Problems”, in Selected Essays 1917-1932,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1932), pp. 124-5 .
[28]徐復觀,前揭文,頁795 。
[29]林以亮編,<<美國詩選>>,今日世界出版社,頁20 。
[30] 張淑香<<李義山詩析論>>, 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 ,頁27 。
[31] 宋緒連、初旭主編<<三李詩鋻賞辭典>>,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頁1122 。
[32] 諸說俱見<<集解>>引, 頁1455-8 。
[33] <<千古詩謎解碼>>,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2 , 頁76 。
[34] <李義山無題詩十五首考釋>,<<論文集一>>, 頁892 。
[35] <<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台北:源流出版社, 1983, 頁146 。
[36] 同上註。
[37] 趙景波,前引書, 頁78 。
[38] 以上諸說俱見<<集解>>引, 頁1473-82 。
[39] 湯說見前揭文, 劉說見<李商隱詩評析>,<<論文集一>>, 頁248 。
[40] <<集解>>,頁1483 。
[41] 參見顏崑陽<<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 台北:學生書局, 1991 。
[42] <李商隱的遠隔心態>, <<論文集一>>, 頁58 。
[43] <李商隱詩歌風格的形成和發展>, <<論文集二>>, 頁220 。
[44] <<集解>>引, 頁1944 。
[45] <<集解>>, 頁1495-6 。
[46] 張淑香,前引書, 頁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