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在尖石
一、醞釀能量
文學醞釀能量、洗滌心靈、沉思玩味,想將文學的總總美好,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聽聞「文學在尖石」的活動,心就跟著熱血起來,拿著《忽逢桃花林》、《鍾肇政青春顯影》,介紹三位作家,「推廣」此次活動,朋友問「你怎麼剛好有這些書?」對呀,怎麼會這麼剛好,整件事都從「剛好」開始。
因為購買作文叢書,知道陳銘磻老師,「剛好」看見老師作文書以外的「其他」著作《忽逢桃花林》買來參考,「剛好」在臉書看見老師加了好友,又「剛好」看見「文學在尖石」的活動,想起「剛好」有一本介紹尖石的書,便拿給朋友參考,一連串的剛好,串起這段文學因緣。
這次活動贈送愛亞老師《安靜的煙火》、林文義老師《歲時紀》、陳銘磻老師《安太郎の爺爺》,剛好很喜歡林文義老師的《千手觀音》,愛亞老師剛好是我的陳銘磻老師偶像,《鍾肇政青春顯影》剛好有老師和我各一篇文章,好像凡事就是這麼剛剛好,也預言尖石跟我會譜出一段情。
此次「推銷」過程最高興的是兒子想要一起前往,好像「推銷」出一棟豪宅的喜悅,只可惜27日剛好是英檢的日子,兒子和好多家長、學生錯失這次機會。找了麗婷和秀貞參與,麗婷找了麗琴和玉萍,秀貞又找了四位朋友,我們像9顆種子,落在尖石的土地上等待萌芽。
一個人坐在站牌前的椅子,凝視許久未見的幽微街道,晨光漸漸探頭,心也跟著亮了起來。
朋友陸續上車,擔心遲到,一夜睡得不安穩的我們在車上補眠,接近捷運站準備下車時,麗婷和秀貞悄聲說著「前面那個人好像陳老師」,我回「老師住台北」,麗婷和我打賭,輸的人請大家喝咖啡,於是,我們像偵探一路尾隨,這個「人」路線怎麼跟我們一樣,然後,看見這個「人」走到集合地點,我輸了幾杯咖啡,又成就一個「剛好」,我們有幸跟陳老師搭同一部車。
麗婷相約買咖啡,望著城市擁擠的街道,我堅持咖啡怎麼可以「隨便喝」,當然要慎選沐浴春光的場景,我提議到那羅,觀山林、品文學、喝咖啡,誰知現場,只有小米酒沒有咖啡,也許是老天製造另一個相聚的機會,延續那羅風情!
二、洗滌心靈
尖石鄉錦屏村那羅部落愛亞老師和尖石的感情源自水蜜桃,她身穿黑色上衣搭小外套,黑底碎花長裙,搖曳出文學的流動;林文義老師展現「名嘴」功力,笑翻全場;陳銘磻老師訴說明年一月分的活動規畫與未來遠景,感謝他們無私的付出,希望還有機會參與明年的活動。
《忽逢桃花林》,肩上的「負擔」很文學。
天氣微涼適合散步,迷濛的山嵐瀰漫在青山翠色間,白濛濛的霧靄幻化虛無的氛圍,讓人望著癡迷,恍若一踏天梯,就能縱情天上人間。山巒環繞作家創作的文字石碑、親手種植的樹木,那羅溪的流水聲配樂,文學置身天山水色間,人文與自然相互依存。這些作家和那羅有深刻的情感,情感成了最佳黏合劑,黏合文學與山川,閱讀他們的文字,冰冷的石碑有了溫度。
雨就這樣,在我們的「千呼萬喚」下翩翩下凡,來得這麼剛好,來得這麼撩人,煙雨濛濛,輕輕柔柔地飄著、盪著,輕撫我的髮絲,釋放心靈的渴。
漫步香草園,我像是闖入花光爛漫的蝴蝶,清韻,嫣潤,濃華的姿態,忙了我的眼、我的心,
走入今天最期待的那羅文學屋,白色玻璃屋澄凈透亮,一如我們純淨的心靈,歷經時光淘洗會染成什麼成色,我們觀看世界的雙眼與閱讀地景的質與量,搭建出屬於自己的心靈玻璃屋。優遊「文義亭」「愛亞小徑」,文學家進駐的加持,再次黏合文學與景觀,是名副其實的旅行文學。
回程搭6人座小巴,司機先生從自我介紹開始「林小弟」(台語發音),一路上以幽默詼諧的風格介紹他的土地、他的家,迴盪在空氣中,沒有說出口的是他對家鄉,濃得化不開的愛。
開啟電腦和剛認識的玉萍互加好友,她
帶著青玉杯、三本新書、香草脆皮軟糖、那羅風景明信片,和學生分享沿路所見,聽完故事吃糖果,流洩的馨香就是那羅的味道。看明信片的景致,讀背後的文字意涵,最後是「搶」到不夠。我想,感謝主辦單位盛情的具體方法,就是讓溫暖持續下去,讓更多人知道台灣有這麼一個好所在。
文學在尖石之所以迷人,是因為許多人的付出,尖石鄉全鄉動員的熱情及文學家的統籌規劃,集結眾人的愛,把愛一個一個黏起來,黏合成厚實牢靠的「堅心」,情感黏合文學與山川,溫熱所有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