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18 19:41:06Kenneth

從他人關係看陪伴

這個標題很學術,
大概是最近唸了太多論文的緣故;
(從某某作品論blahblah)
(透過點點點看什麼什麼機制)
我的枯燥已經從四處露出。
(好慘,包括長得很無聊…)

會有這些感覺的因由,
是我在某處看到一對,
其中一人寫給另一人的東西;
大意是說,
知道對方很寂寞,
總是一個人探索世界。
覺得他應該要有人疼的,
而自己,只是一個,
在等他自己去探索的伴侶。

窺視別人的生活,
恐怕不是光明磊落的行為;
但常經由客體,
才得檢視自己的我,
效果比對著鏡子嚕嚕囌囌,要強得多。
(也反映了性格上的懦弱)

用一句很俗氣的話,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
言語溝通同時,
誰真正在意各自身後的意義;
互相交換眼神手勢,
但誰又真的知道誰了。

這種感覺好像,
四歲的我參加一場婚宴,
桌上杯觥交錯,歡歡喜喜,
而我一人躲在桌巾下,
盯著雙雙對對的皮鞋高跟鞋,
西裝筆挺,光著腳丫和刀叉玩耍。

等到長大,看了很多風景,
隱約想像出一種美麗,
知道陪伴是旅行中難能可貴的幸運。
於是出發去找,覺得自己不夠好;
或是交會了,在某個燦爛的晴日感動落淚,
又各自朝著不同方向前進;
也以為找到了,卻其實踽踽獨行。

我沒有在探索什麼,
只是在自己的島上迴旋,想著你會在哪裡。

蔡康永說:
「人生耗電,兔子打鼓。回憶才是人生最好電池。」

用今天換走過去,
明天換走失去的,
儲存我今生無垠的盪漾,
化作停駐不走的臂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