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 Mr. Fang
原來這個人就是Karl Helfrich,我讀了他的一堆關於內波paper,主要是做模式和理論分析的,看他MIT WoodsHole海洋研究所的來歷,就知道這個人大有來頭,而且他很有看法,馬的,有時是真的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他做了很多模式的分析,把觀測結果用簡單的動力模式來解釋,我最有印象的是一張圖,他用一張動畫,說明在有旋轉和無旋轉的效應下,內波的生成差異,但是我還搞不太懂他是怎麼弄出來的。
OK換我講了,Hi, I am Ying Chih Fang, I come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his is our research work…, 就如同已經練了好幾年的指叉球,指頭一到位就知道該怎麼做了,我記得每一張投影片的順序,知道重點在哪,敗筆就是除了看之外,我必須隨時進行翻譯的模式,用中文講給砲哥聽只花了8分鐘,這還是第一次用英文給talk,希望不要拖太久才好,很哭啊,有幾句話就是講的很不順,不過還OK,該講的重點都有HighLight到。
Helfrich問了一個問題,我和砲哥很高興他這個建議,雖然只是個用字的問題而已,他建議我們改使用另外一個字,我們非常感謝。
然後奧勒岡大學的James Moum教授也問了問題,什麼mode-2什麼能量的,瞎瞇挖糕,我們是還沒做到那裡啦,所以就抱歉了。砲哥說這個Moum是專門做海洋物理的現場觀測的,專長是研究turbulence,幹,竟然是玩這種東西,感覺很專業的樣子,而且他還跟他的團隊自己設計要用的儀器,很屌,根本就是海洋界的周杰倫,難怪看起來非常投我的緣。
講完了,可惜大衛農夫從頭到為沒有正眼看過我一眼,一直專心打他的macbook pro,泰芮(這次會議的主席)告訴我,說我講得很好,哈哈,我則回她,『very sorry,poor english』,我很開心能聽到她這樣講。
這是我這次此行最重要的任務,終於搞定了,可是議程非常緊湊,還沒空可以出去玩,只有晚上能出去走走停停,不過,well,畢竟這是出差,分內是要先做好,下次還有機會玩。
Congratulations, level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