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3 10:36:36Kacey

狼來了

《狼來了》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是說一個牧羊的孩子,在牧羊的時候為排遣無聊,便屢屢欺騙大人狼來了,以捉弄那些大人為他的謊言奔波為樂,一直到某次真的狼來了,大人們以為又是惡作劇不再來幫助那孩子,導致孩子看管的羊群全成了狼群的食物。

 

一直以來我們被這個故事教育的,是不能說謊,但最近我卻為這個故事感到毛骨悚然。

 

起因是大兒子的一段話。

 

有一天大兒子在車上突然地跟我討論起故事,他說:「媽媽,狼來了的故事裡面第三次小孩子喊狼來了,大人為什麼不去救他,讓他的羊全死了,還說他活該。」

 

在開車的我沒有想太多,用一貫的寓言告訴孩子誠實的重要,但隱隱覺得哪裡不對,回家後想了許久,才發現我們用這樣的故事殺了那孩子的羊,卻一點兒也不心疼還在旁邊說:「你看吧!誰叫你說謊。」

 

我突然很害怕看著熟睡的孩子,怕他們以為如果屢屢犯錯,大人不幫助他們是理所當然的事。

 

另外,面對孩子的求救,只用一句疲勞警報的原因就可以理直氣壯忽視嗎?

 

後來我找了機會和大兒子再次討論,我告訴他,說謊是不對的,但是大人們不去救他也是不對的。

 

信任是一種默契,而這樣的默契建立在誠信,當誠信被蛀蝕,總有一天這默契會瓦解,但也不是不可修補。語言的力量很大,我們可以把語言用在更有益處的地方,而非欺騙。

 

但是大人不去救他也是不對,如果故事裡的大人們在聽見求救時,就算以為孩子在惡作劇,也須仔細傾聽確認一下,應該也可分辨出異常,全然無視,實在是太可怕了。

 

無視那些求救,跟犯罪無異。

 

 

幾年前很紅的香港小豬麥兜,有一本繪本叫《豬來了》。

故事一開始有一隻小豬麥麥在山上牧羊,他惡作劇喊了狼來了,村民都從山下奔上山救他,其中有一個又胖跑得又慢的小豬—就是麥兜—和村民一起來救他,但發現是謊言的時候大家都氣得下山,幾次之後,村民們聽見麥麥大喊狼來了也不再上山了,但是不管麥麥惡作劇幾次,麥兜總是拿著武器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的奔來,麥麥笑他是全村最傻的,但麥兜不以為意,在下一次、下下一次和下下下一次麥麥惡作劇的時候,依然只有麥兜一個人跑來。麥麥看著這個喘著大氣全身汗如雨下的小豬,不解地問他,為什麼他還相信?明知道是謊言為什麼還來?

 

麥兜回答:我沒有相信你的謊話,但是我不能不來啊!萬一 真的狼來了,只要有一次,真的狼來了,大家都不來,你很可能被狼吃掉啊!

 

 

那怕只有一次,是真的需要幫助卻求救無門,那所造成的傷害定是無可彌補的,無論是生理或是心理。那怕只有一次,我的孩子,我光想就心痛。

 

 

 

 

 

 

我腦海中閃過很多電影情節:

1.《控訴》行為看似不檢的人受害是該幫助還是放任其受害呢?

2.《熔爐》洗手間傳來的尖叫和哭泣聲。

3.《小委託人》如果有人伸出援手呢?

4.《無人知曉》這麼多孩子,真的無人知曉嗎?

5.《不存在的房間》感謝女警的不放棄

6.《致命目擊》一聲聲的救命被視而不見

 

 

 

後記:

這一篇是一年前存在草稿裡的稿子,但因為後續聯想的很多部電影讓我無法動筆,其一是因為狼來了中孩子的求救無門和電影中很多情節都重疊在一起,其二是因為明顯離題了,提不起勁修改。一年後看還是感觸良多,就貼了上來,讓大家也想一想一些社會現象諸如疲勞警報、旁觀者效應等等。我們到底能做什麼才能把洞補起來?

 

 

上一篇:殺人者的記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