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2 10:33:06蕭失

面具。偽善

juridical
偽善者的 語言

institutional
偽善者的 信徒


看不見你
真實的你
的臉   


我在和 誰 對話
你為何不用 自己的臉 站在我面前
出現

          為何
               偽裝

一張張
同一個模子鑄造出來的
面具

品質保證
合法行走在街上的必備禮數
同仇敵愾時的保命辨識


一陣自然風吹來
吹落你的面具
吹落一張張的面具
原來
站在面前的 人 是


懦弱力量侵襲下的
扭捏
矮小
醜怪
長期不被陽光曬的
蒼白
病態

恍然大悟

這是你們一直帶著面具...依賴面具的理由吧

那可是自尊的來源

我不敢扯下面具...只能聽任哪一陣風又吹來

害怕扯下的不只是面具...

看到血肉模糊的一張臉











上一篇:追 尋

下一篇:反噬

Sofia 2011-05-30 21:36:49

薰習佛法,如何不落入二法?



已作之惡,速令斷
未作之惡,不令起

要斷惡
斷惡不作斷惡想
心中沒有我在斷惡的念頭


未作之善,使令生
已作之善,令增長

要修善
修善不作修善想
心中沒有我在修善的念頭



事上要修,腳踏實地的修
修善斷惡之後,心上莫思量

善與惡,正與邪
事上要分別
心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卻是~~
分別一切法,不作分別想

心地乾乾淨淨,無善無惡
一塵不染是不二



在造作上,隨緣入一切假相假用
在心地上,不取著一切夢幻因緣

即一切相,離一切相
離一切相,即一切相

即與離,不二



我們不懸空,腳踏實地聊點親切一些的

學佛啊,貴在能把一步一步都踏實
落實三皈依、發四弘誓願、修五戒十善、學六波羅蜜


其實~~
無相,還當從有相學起
無分別,也從分別學起
不二,尤其要從二學起

版主回應
學佛啊,貴在能把一步一步都踏實

這句話...受教了...
感謝善知識的提醒
2011-06-01 10:16:52
Sofia 2011-05-28 18:47:50

對境不起塵念,或對境拂去塵念
其中的不起和拂去,在作用時,之所以能夠不落入我執和法執的所執心
有賴於平日在佛法上點點滴滴的栽培
能以佛法的正知正見為依歸
在對境逢緣時,就比較能夠以正念代替執念的生起

版主回應
感謝善知識
受益良多
復問善知識
薰習佛法
佛法為不二法
如何薰習才不致落入二法
2011-05-28 22:11:19
Sofia 2011-05-27 21:46:31

生命長流裡
第八識,是無形卻龐大的記憶體
儲存了無始以來一切的身口意造作

在生命每一期的流轉中
任何一個新的第七識,都只認取阿賴耶識是「我」
一旦生起「我」相的執取,便是~~
我癡、我見、我慢、我愛,四大煩惱常相隨

換句話說,只要不是經過佛法的教化與鍛鍊
一般人遇境逢緣,幾乎無法避免自我本位
就是~~貪癡我見慢相隨


佛弟子何以入門基本就是三歸依?
因為,倘若我們不是歸依清淨平等覺
就是歸依欲望、歸依無明、歸依高慢、歸依我執

我執,正是第七識的染污
向內,執取第八識是我
向外,影響第六意識的思想發動

想減輕我執,就是從第六意識下手
我們藉由教育第六意識,往內去影響深層的第七識
也就是,自己(第六意識)跟自己(第七意識)溝通~~
你這樣思想是不對的,要。。。才是正確的


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

生命,追求快樂是本性

追求的
如果是貪瞋癡,快樂只在一時或一世
卻需要付出後世痛苦果報的代價
那就跟第七識說~~這是不對的

追求的
如果今生能快樂、來世也更加美好
那就跟第七識說~~這樣是對的

追求的
即使必須對今生有所犧牲、卻對來生有所助益
那也應該跟第七識溝通說~~的確需要這樣作,才是對的



凡夫的無明妄想執著,有如黑暗

黑暗
可能來自過去生業力顯現後,所留下的負面思想
可能來自今生曾經有過的不愉快經驗
可能進入腦裡的書籍知識、音樂訊息是錯誤和抑鬱寡歡的

黑暗,與不快樂相通
我們希求快樂,黑暗卻阻擋快樂心的生起

黑暗,卻是無法用驅逐的方式讓它離去

想要離開黑暗的心地法門是~~自己真的不願意待在黑暗中了
想要離開黑暗的唯一方法是~~自己真的願意讓光明進入心中了

一分光明的進入,就有一分的黑暗消失
千年暗室,只需開啟一燈就能開始破暗
越多盞的燈,就能彰顯越多的光明


我們希求的光明是~~智慧

展開經典
字字句句是智慧,能除貪瞋癡


今天薰,明天薰,天天薰
有恆地、堅持地,點點滴滴的累積
假以時日,心念的轉化是可期


心念一旦開始轉了,自己會察覺~~
看事情的觀點,變得不同了
在生活中,變得容易快樂了
不知不覺,對他人友善了
變得比較少去關心在意自己的感覺
變得比較想去關懷其他人和生命是否能安好

種種的心境變化,是因為我執輕了
因為我執輕了,所以煩惱少了、快樂多了

如果能用佛法轉化習氣煩惱,才會相信
佛法,能改變生命的
其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