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18 13:49:01未來.海嵐

台北當代展作品討論

關於前一鎮子台北當代博物館的李明維與謝素梅雙各展-腹音 所做的作品試圖分析
這是學校的報告,我重新在整理一次貼上來與大家分享

在謝素梅的這次參展作品中,多少都與她的成長經驗與藝術背景有關(關於音樂及文化).
她是中英混血,爸爸為早期中國廣東移民,說著中文與德語,而她媽媽為英國人,說著英文及法文.
具資料說明,她是以中式思考西用的女孩.從小學習古典樂(鋼琴與大提琴),但畢業於巴黎國立美術學院.
第一次代表盧森堡國家館參加二○○三年威尼斯雙年展。謝素梅以四件裝置和錄影創 作品構成的個展「空氣調節」,獲得國家館金獅獎
分析作品-謝素梅 <十二平均律鋼琴作品選集> 五分鐘循環短片 2001年 影像投影有聲

就我個人對作品分析,這件作品非常的單純,似乎訴說著學鋼琴的人經歷過的過程.套句文言:藝術的再現(represent),再現藝術創作的過程.
謝素梅以幫帶等物件包附著彈著鋼琴的手,而手在艱困的環境下也試圖突破困境彈出有規律的曲子.這件作品的元素說明有:
1.焦點集中在那隻彈著琴的被束縛手2.束縛的位置3.選曲本身
我以我個人經驗舉例說明,我學藝術的過程與謝素梅有些許的相似,我從三歲半開始學鋼琴,直至15.6歲方才停止.學鋼琴的人多多少少都曾被老師糾正過關於雙手的姿勢與鋼琴的許多規定.
雙手必須要像握顆蘋果般的拱起,彈的位置也不是用指腹,如果嚴厲一點的老師在手還沒彎下去之前可能就會遭受藤條的襲擊.(我有聽過還有的老師是把彩色筆放在手背上,如掉落就打)
而學習鋼琴與繪畫是這麼的不同,繪畫本身只有限制住媒材的問題,對於創作形式並沒有限制像鋼琴這麼多.而鋼琴卻制約在節拍調子旋律等等的.
十二平均律本身是巴哈做給他兒子的練習曲之一,對於裡頭盡是基礎練習.我想謝素梅就藉著這個曲子的曲意與雙手的繃帶闡述著對藝術的省思.
藝術創作應該是無所限制的,或許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或是創作者內心,但我們往往在藝術創作上又被約束,所以她返向思考,對於約束的控訴.
我也曾完過一個遊戲(或許很多學鋼琴的人都做過)就是把一塊布蓋在鋼琴上而雙手在看不見的琴鍵上跑跳著,以自己的感覺與規律彈出正確的東西.
謝素梅的作品也傳達著意思的寧靜氣息,包括這件作品<迂迴之道>也是,這件作品是與民眾互動的作品之一,以雙腳與朝聖的心情參與作品.

以上這三張圖轉載自台北當代博物館網站

上一篇:台北觀點

下一篇:台北當代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