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5 16:12:31deepmind

中觀應成的不共義,真諦跟俗諦(空、有)之間不但不相違背,而且必然是互相配合的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問曰:如於繩上畢竟無蛇,則於蛇蘊亦應畢竟無蛇,以彼俱是分別假立,尋求實蛇不可得故。答曰:無過。彼二雖同是分別假立,以理智尋求無可獲得,然由分別假立,可否安立為有,則不相同。以於繩上分別假立為蛇,不可安立為有。於蛇蘊上分別假立為蛇,則可安立為有。】

有人就問:既然這個繩上的蛇是假立的,那麼同樣的蛇蘊上也沒有蛇;既然這兩樣東西都是分別所假立的,照理說是找不到蛇的。在繩上假立的這個蛇,我們很容易發現是沒有的,可是在蛇上假立的這個蛇,講起來是找不到它,但如果它咬了你一口,是會讓你送命的。

**下面這個內涵很重要,這個就是中觀應成的不共義,真諦跟俗諦(空、有)之間不但不相違背,而且必然是互相配合的,這是最重要的道理,請大家特別注意。

回答說:這是沒有過失的。這兩樣東西雖然都是我們無始虛妄的分別心所假立的,用理智(就是比量智)根據著聖言量,如理地去觀察的話,一樣都找不到(因為都是由分別心所假立的,沒有真實的自性),但是在這個分別假立當中,所假立的東西卻有不相同的內涵

在繩子上面所假立的這個蛇,你不可以安立它為有;

而在蛇的五蘊上面分別假立的這個蛇,則可以安立為有。   

對於分別心假立的東西,有一個專門名詞叫名言量,就是在這些分別假立的東西上面所安立的一個標準。譬如一張桌子,這東西是有的,但僅僅是由我們的分別心假立的,書本乃至眼前的一切東西,的確都是我們的分別心假立的。凡是分別心假立的,就不是實有自性,在這種情況之下叫作名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