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4 11:19:22deepmind
一切法如虛空,即一切是法性、法身;這是與般若的思想相應的。
淨土與禪 印順長老 開示
二 阿彌陀與阿閦佛[P26] 閦ㄔㄨˋ
要理解阿彌陀佛的偉大,應從比較中去發明。今先從阿彌陀與阿閦佛的關係來 說。在十方淨土中,有二處是古典而又重要的:
一、東方的妙喜世界(或稱妙樂國土)。有佛名阿閦佛--不動佛。
二、西方的極樂世界,有佛名阿彌陀。阿閦佛土,與『大般若經』、『維摩詰經』等,有密切關係,著重在菩薩的廣大修行而智證如如。
漢末,就有『阿閦佛國經』的譯本。經中說:此佛以廣大行願成就的世界,是非常清淨莊嚴的;阿閦佛般涅槃後,有香象菩薩位居補處。『般若經』著重菩薩大智,說到他方佛土,即以東方阿閦佛土,香象菩薩等為例。阿難及一切大眾,承如來力,見東方阿閦佛土。
『維摩詰經』,發揚菩薩大行,莊嚴佛國。這在『維摩詰經』的「見阿閦佛國品」,說到維摩詰是從阿閦佛土沒而來生此間的。時會大眾,以維摩詰力,見東方阿閦佛國。這是大乘初興於東方的古典的佛淨土。談到往生阿閦佛國的經典,還有許多,不過沒有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普遍。求生阿閦佛土,雖不專重念佛,但也有說到,著重在勝義智慧的體證空寂--法身。
如『維摩詰經』說到觀佛時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阿閦佛國經』也說 [P27]:「如仁者上向見(虛)空,觀阿閦佛及諸弟子等並其佛剎,當如是」。一切法如虛空,即一切是法性、法身;這是與般若的思想相應的。中國流行的大乘佛教,重視念佛及淨土,但對於這一方面,是太忽略了。
上一篇:甘露雨
下一篇: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