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為佛法的根本
藥師經 印順長老 開示
辛四 毀犯墮落難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盡形不事餘天,唯當一心歸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薩四百戒、苾芻二百五十戒、苾芻尼五百戒,於所受中或有毀犯,怖墮惡趣,若能專念彼佛名號,恭敬供養者,必定不受三惡趣生。 [P144]
毀犯尸羅,墮三惡趣,也是一大厄難。所以釋尊呼曼殊室利說:「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從皈依三寶時起,「乃至盡形」壽──到死為止,「不事」奉或信仰其「餘」的「天」魔外道,「唯當一心」一意「歸」依 「佛、法、僧」三寶。修學佛法的第一課,即是皈依三寶,皈依了三寶,就不許更皈依邪惡鬼神,及其他各種宗教,因為信仰是專一的。所以說要盡形壽的皈依,信心才有著實的歸宿。否則見這也皈依,見那也皈依,信心泛亂而分散,等於沒有信仰。真正皈依三寶,必須記著!如有人說什麼三教同源,五教同源,即是外道邪說,切不可信!或有人說:信了佛不能連財神爺都不要。須知佛法是豐富的寶藏,求財求壽求男女,佛教中樣樣現成,都能滿足眾生的心願;何必供養非佛教的財神?信佛而不皈依魔外,為皈依三寶最 根本的原則。
有清淨信心的佛弟子,首先歸依三寶,其次便要「受持禁戒」。戒為佛法的根本 [P145],沒有這一根本,一切微妙善法,便無從出生。所以佛弟子必要受戒。受過了戒,佛弟子的資格才算具足。有人因恐受戒而不能持守,毀犯了罪過更重,其實如殺盜淫妄等性戒,就是不受戒,犯了也同樣有罪過。戒有「五戒、十戒、菩薩四百戒、苾芻二百五十戒、苾芻尼五百戒」。五戒為在家近事弟子所受持的;十戒為出家沙彌、沙彌尼戒。如約十善說,即通於在家出家。菩薩四百戒,有譯為一百四戒,瑜伽菩薩戒經說有四重四十三輕,依梵網經,則為十重四十八輕。比丘尼總數五百戒,實際上僅有三百多戒。在以上「所受」的各種禁戒「中」,無論是優婆戒,沙彌戒,乃至菩薩戒, 「或有毀犯」了的,當然會「怖」畏「墮」落「惡趣」。犯戒眾生,「若能專」心稱「念彼」藥師「佛」的「名號」,以及「恭敬供養」藥師如來,那末依此善根功德,犯戒罪垢就可消除,「必定不受三惡趣生」。犯戒眾生,果真有怖畏心,慚愧心,能夠痛切悔悟,發露懺悔,以慈濟眾生為本懷的大覺世尊,自然可以悲愍攝受,威力加被,給予自新的機會。釋尊住世時,有 [P146] 比丘比丘尼犯了根本大戒,也允許他們作與學沙彌,可免於墮落惡趣;不過現生不能解脫生死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