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
藥師經 印順長老 開示
戊二 受持得加被益
己一 受持儀軌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曼殊室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應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淨座而安處之 ;散種種華,燒種種香,以種種幢幡莊嚴其處;七日七夜,受八分齋戒,食清淨食,澡浴香潔,著清淨衣,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捨,平等之心,鼓樂歌讚,右繞佛像。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 [P132]
此下,說明受持而得藥師加被的利益。應怎樣受持,才能合法而得感應 ?所以對修持藥師法門的儀軌,先加以說明。
釋迦「佛」認為曼殊所說的不錯,所以印可他說:是這樣!是這樣!正「如汝所說」的。接著就告訴曼殊說:「若有淨信善男子」及「善女人等,欲」想「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應」該首「先」「造」作藥師「佛」的「形像」,然後「敷」設「清淨」的高「座」,「而安處」佛像。上面已說過,佛像的體質有木刻的、金塑的、銅鑄的、紙繪的,各式各樣不同。依本經說,藥師壇內須供七尊佛像──均為藥師佛像。在所供佛像前,應該「散種種華」。散花,原是印度的敬禮;當釋尊遊化說法時,聽眾每來散花。還要「燒種種香」──如末香、檀香、沈香等類。並「以種種幢幡莊嚴其處」 [P133]。這些,是關於壇場的布置事宜;至於行者的修持方面,則應該:「七 日七夜,受八分齋戒」──這約未受戒或僅受五戒的在家信眾說。「食清淨食」:如受八關齋戒的,吃晚飯即是不清淨(註1);或吃蒜等葷物,都屬不清淨食。對於身體,也要時常「澡浴香潔」,隨時更換「清淨」的「衣」服。還有更要緊的,參加藥師法會,內心必須清淨,不「生」一點「垢」穢染「濁 」的「心」念,也不發「怒」或存有「害」人的不良心理。因為佛法最重慈悲,特別是藥師法門,它底基本精神,就是慈濟眾生,利樂眾生;若起怒害心,則與藥師法門不相應。所以我們不但對於父母師長、兄弟妻子,不生怒 害心,「於一切有情」,也應盡量生「起利益」和「安樂」,皆待以「慈、 悲、喜、捨,平等之心」。慈是與樂,悲即拔苦;一方多予人快樂,一方減除人的苦痛,名為慈悲。喜是無嫉妒心,見人離苦得樂,生歡喜心。捨即平等心,不分冤親愛惡,一律平等看待。這四種心,名為四無量心;此心非常廣大,因在一切眾生邊起,而眾生無量,此心也就無量,故名四無量心。身 [P134] 心都已修治清淨,而後來修持。一、「鼓樂歌讚」;二、「右繞佛像」。鼓樂如擊犍槌;歌讚如唱念藥師讚偈等。右繞佛像,是表示敬佛。中國以左為大,印度以右為大,故繞佛皆從右而左。三、「應念彼」藥師「如來」的「 本願功德」。念佛,不光是口頭稱念佛名,還要由內心憶念佛的功德;尤其是藥師如來,更要多多憶念其因地十二大願,消災免難的慈濟精神,及與依報正報的無盡功德,如此才能與佛的心願相應。四、「讀誦此」藥師「經」 ,要深深地「思惟」,以求理解得「其」中奧「義」,依解起行,行解相應。五、為人「演說開示」。這是釋尊開示啟建藥師法會所應具備的條件。我們參預法會共修,或為個人專修,都應切實遵照釋尊指導的軌則去行,然後 才可獲得所希求的成果。
註1
持午 [佛光大辭典]
即持過午不食戒。佛律以自晨至中午間為可以進食之時間,過中午以迄次日早晨以前,皆不許進食,此戒稱為「非時食戒」。凡持此戒者,稱為持午。〔四分律卷十四〕(參閱「非時食」3710) p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