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0 08:03:54deepmind

那您要點哪個心

藥師經  印順長老 開示

正釋
甲一 緣起分
乙一 敘事證信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遊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音樹下。

  本經全文,分三大科:即緣起、正宗、流通三分。敘述佛說此經的因緣,是緣起分。由此而引起開示全經的中心主題,為正宗分。佛說法,不但是為了當前的聽眾,且遠為未來的眾生,所以還要囑咐流通,化化不絕,是流通分。

  緣起分中,又分敘事證信與禮請起說,通常稱為通序與別序。敘事證信,是敘述佛在何時何地為何等人開示此一法門,以及當時在場聽眾共有若干,以表示結集經典的人,確曾從佛聽來,不是妄自杜撰,這才能取得後人的信仰。智度論說:『說時、方、人,為令人生信故』。如現代的會議記錄, [P26] 必記下時間、地點、出席人數及其議案,以示有史實可稽。佛教聖典,不像外道經書,說不出出處,而假藉以天降,或是從山洞裡得來,甚至說是由乩壇裡扶乩得來!

  「如是我聞」,明所聞的法門。是說:如此之法──這部經典,是我(結集者)親自聽來的。這是佛入滅後,弟子結集經典時所按的。佛當時說法,不像現代有筆記或錄音,大家都是從佛那裡聽來的;在結集時,阿難或其他同人,不管結集到那一部經,開頭總是說『如是我聞』,用以表示從佛得來。這本是淺而易懂的,然古德每每因淺解深,所以有很多解釋。現在簡單地說:

,約義理方面說,佛所說的,是不異法,其義理絕無兩樣,所以稱如;而顯義文字,能恰當地吻合義理,故說;文義都正確而無差錯,名為如是。聞本是耳聞,但僅依耳根,實不能成聞,必須有意識以及其他因緣同時俱起,才能發生聽聞了解的功用。依世俗諦說,六根六識的總和,假名為 我;假我是總,根識是別。所以現在廢別立總,不說耳聞而說我聞。 [P27]

  或許有人發生疑問,以為佛法既說無我,此中為什麼又說我聞?世人不明佛法,發生這類的疑難,著實不少。從前有位聰明小沙彌,讀誦心經,讀到『無眼耳鼻舌身意』時,不覺懷疑起來,就到師父那裡,摸摸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問師父是什麼?師父說:眼睛、耳朵、鼻子都不知道嗎?他說:既然我的眼睛、耳朵好端端的,為什麼經裡說無眼耳鼻舌呢?結果師父也無從回答。又古代有位德山法師,善講金剛經。他揹著金剛經註疏去參訪,路旁見一老婆婆在賣點心,便歇下來,打算買些點心充饑。老婆婆問他包裡是什麼?他說是『金剛經疏』。老婆婆又問: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那你到底想點那個心?德山無以為答,便把經疏燒掉。

公案

唐朝時代,有一位德山大師,精研律藏,而且通達諸經,
其中尤以講《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得意。
因俗姓周,故有「周金剛」的美稱。

當時,禪宗在南方很盛行,德山大師就大不以為然地說:
「出家沙門,千劫學佛的威儀,萬劫學佛的細行,都不一定能學成佛道,南方這些禪宗的魔子魔孫,竟敢誑說:『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我一定要直搗他們的巢窟,滅掉這些孽種,來報答佛恩。」
於是德山大師挑著自己所寫的《青龍疏鈔》,
浩浩蕩蕩地出了四川,走向湖南的澧陽。

一日途中,突然覺得飢腸轆轆,
看到前面有一家茶店,店裡有位老婆婆正在賣燒餅,
德山大師就到店裡想買個餅充飢,
老婆婆見德山大師挑著那一大擔東西,便好奇的問說:
「這麼大的擔子,裡面是裝什麼東西?」
「是《青龍疏鈔》」
「《青龍疏鈔》是什麼?」
「是我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作的註解。」
德山大師對於自己的著作,現出很得意的神情。
「這麼說,大師對於《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很有研究?」
「可以這麼說!」
「那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您若能答得出來,我就供養您點心;若答不出來,對不起,請您趕快離開此地。」
德山大師心想:
「講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我最擅長的,任妳一位老太婆,怎麼可能輕易就難倒我!」
隨即毫不在意地說:
「有什麼問題,妳儘管提出來好了!」
老婆婆奉上了餅,說道:
「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知大師您是要點那一個心?」

德山大師經老婆婆這一問,
呆立半晌,竟然答不出一句話來。
心中又慚愧又懊惱,
只好挑起那一大擔的《青龍疏鈔》,悵悵然地離去。
德山大師受到此次的教訓後,再也不敢輕視禪門中修行人,
後來來到龍潭,至誠參謁龍潭祖師,
從此勇猛精進,最後大徹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