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4 15:22:25deepmind

大寶積經 維基百科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梵文:Mahā ratnakūa sūtra),又稱《寶積經》,為一百二十卷,唐朝菩提流志等人翻譯,收入在《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十一冊。此經主要講述菩薩修行法門及授記成佛等,為大乘佛教,寶積部經。「寶積」(梵語:ratnakūa ,藏語:དཀོན་བརྩེགས,轉寫:dkon brtsegs)為「積集法寶」意[1]

目次

·        1譯本

·        2歷史

·        3目次

·        4參考文獻

譯本[編輯]

全經計共收四十九會。前部二十三會,八十卷餘,為魏晉南北朝等譯師集合翻譯,之後二十六會三十九卷半,為菩提流志翻譯,所以本經即為新舊譯之人共同合力編的本子。全經內容泛論大乘佛教之各種主要法門,涉及範圍甚廣,每一會相當一部經文,彼此相互獨立。當時玄奘從印度的天竺歸返時,曾帶回本經之梵本,諸方名德又敦請玄奘譯該經,但後來因玄奘譯完六百卷的《大般若經》後已經無力再譯,而他所帶回的梵本現今已不存於世上。

歷史[編輯]

大寶積經是一系列的大乘佛教經典的集合,其集成時間不一。

《大寶積經普明菩薩會》(又名〈大迦葉品〉,Kāśyapaparivarta)是最古老的「寶積經」,本會內題「古大寶積經」。龍樹《大智度論》(卷二八),稱引為《寶頂經》。世親安慧所造《大寶積經論》專門解說此會。印度大乘空、有二宗,一致重視本經對菩薩行的解說。

《菩薩藏經》二十卷,玄奘貞觀十九年(645)譯出,玄奘歸國後首譯此經。此經總攝大乘的重要法門,以「四無量」、「六度」、「四攝」為綱,統攝大乘菩薩道。修阿蘭若行和推崇在家菩薩行的《大寶積經郁伽長者會》(《郁伽長者所問經》,Ugraparipccha)被視為是涉及大乘佛教起源的早期文獻[2]

跟彌陀信仰有關的《無量壽如來會》、講如來藏義的《勝鬘夫人會》和載菩薩懺悔文的《優波離會》,是大寶積經中常被誦讀的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