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2 07:43:51deepmind

十二因緣

心經  聖嚴法師

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是無明名色六入老死。以此十二個階段配隸三世三個時段,便是︰

1.初三個屬過去世;無明

2.中七個屬現在世;名色六入

3.後二個屬未來世。生老死。

無明,行,識──過去世

「無明」是無始以來眾生煩惱的根本,稱為無始無明。

佛法不講有開始,雖然地球有開始有結束,而生存在地球上的眾生,在地球未開始以前,早已於他方世界生生死死。當地球毀滅之後,尚沒有得解脫的眾生,又會到其他的世界去接受生死,所以佛教是無始的宇宙生命論。

個別的宇宙體及生命體,看似有始,將時空放遠大了看,其實是無始的。佛法雖說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是有成佛的可能性,但就眾生的自身而言,由無始以來便是眾生,便是因為根本的無明而自生煩惱,流轉生死,所以稱之謂無始無明。

眾生的煩惱,引發於根本無明,無明即是沒有智慧,所以引生煩惱,煩惱的心理現象是以貪、瞋、癡的三毒為基礎。因貪而追求,求之不得,或者得而復失,便會起瞋,不明因果及因緣的規律,便是愚癡。

凡夫眾生由於貪、瞋、癡的心理活動,反應到身、口、意的三種「行」為,有了行為就產生業力,業力是行為完成後所留下來的心理及精神力量,從生到死的過程中,每一個行為都會有這種力量餘留下來,這種業力的結合就是「識」。識也不是一個固有的東西,但因業力的結合而有,所以取了名字叫識。這個識會在這一生或下一生現行變成果報,對於未來而說,是果報的因,又名為「種識」。所以無明、行、識,對這一世來講是因,對未來世而言也是因。由於有了這樣的因,生命就一世又一世的流轉不息,名為三世因緣。

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現在世

現在世的七個段落,也可以歸納成過去世的三個段落,只是為了把現在這一生的過程,清楚詳細的說明,所以才把三個階段細分成七個階段。

「名色」是由識入胎,直到六根齊全為止的住胎階段。我們人類在母親剛剛受孕的那一刻,就算是這一期生命的開始。

「名」是前世帶來的業力,「色」是由父精母卵成孕後的胎質。

「六入」即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在胎中漸漸完成,出生後六根的功能與六識合而為一,再與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發生攀緣作用,便有煩惱的情緒影響,所以稱為六入。

「觸」是在出生之後,以六入的身,立即便與母體外的環境接觸,如果不接觸,六入便不會造業,也不受報。

「受」有五種︰苦、樂、憂、喜、捨;

捨受又可分成兩類︰不苦不樂,不憂不喜。

「愛」是在受了以後,產生貪與瞋的反應︰對於合意的起貪愛,對逆意的起瞋怨。

「取」是經過愛瞋的過程之後,就會產生爭取與抗拒的反應。

「有」是經過一生的身心活動,必然留下業力,又有了下一世受報的原因。

在過去世的「行」之中,已包括了名色、六入、觸、受、愛、取的六個段落。過去世的之中,即含現在世的,有什麼?有業力,有投生到未來世的業力,再在未來世受生及老死的果報。

生,老死──未來世


「生」是未來世的出生,從出生到一期生命的結束時,便是老死階段。

「老死」是生命的必然現象,有生必有死,從生到死的過程,便是老。

十二因緣的道理,是在為我們指出︰生死流轉及生死還滅的過程,比如《雜阿含經》卷一三第三三五經說︰「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又說︰「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乃至純大苦聚滅。」只要無明在即有煩惱起,即有生老病死苦,若滅無明,煩惱亦滅,便離生死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