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31 07:54:14deepmind

五蘊十八界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心經  聖嚴法師


五蘊十八界

五蘊中的「色」是屬於物質部分,「受」、「想」、「行」、「識」屬於精神部分。《心經》先是綜合解釋身心,稱為五蘊,再把五蘊分開解釋︰色是物質部分,分作內、外兩大類,內部的叫六根,外部的叫六塵;精神部分總和四蘊為六識,六根六塵的身體及所處的環境,加上心及精神活動的六識,共是十八界。

《楞嚴經》中一共有二十五位大菩薩,每一位菩薩都代表著一種修行的法門,其中就有七大、六根、六塵、六識。這二十五個法門,修行任何一種法門都能得到解脫,都能修成大菩薩道。

由憍陳那的聲塵圓通開始,到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為終。優波尼沙陀修色塵,阿那律陀修眼根,舍利弗修眼識;持地菩薩修地大,烏芻瑟摩修火大,月光童子修水大,琉璃光法王子修風大等,每一位菩薩都修不同的法門。根是裡面的,塵是與根相對的環境。也就是說,《楞嚴經》的二十五種法門之中,包含了十八界,觀任何一法門成功,就能開智慧得解脫,而實際上都是以觀五蘊皆空為基礎,舉例來說,用眼根、緣色塵,用眼識、了別根塵。一切的形色和顏色,都是因緣所生,它們的本身不能孤立存在,所以都是即有而空,也是即空而有。

事實上十八界的任何一界,都不是真的存在,就以色塵來說,當我們閉起眼睛時,色塵雖然存在,但是因為看不到任何東西,所以等於是不存在。又如盲人,只能用手觸摸東西的形狀、體積、質感,但是看不到顏色,故對盲人而言,顏色是空的。必須用眼根、緣色塵、生眼識,只要眼根不存在,色塵及眼識便是空的。只要色塵消失,眼根及眼識也無對象,便無眼根及眼識的作用,即等於空。

五蘊的受是從六根和六塵的接觸而使得六識產生受的作用,受了以後再進入想及行的部分。十八界中六識的「識」和五蘊之中受、想、行、識的「識」,並不一樣,六識的前五項,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是屬於五蘊中的部分。而五蘊中的想、行、識是屬於第六意識分別及執著的部分。

六根、六塵、六識的十八界,以上只例舉了眼根對色塵生眼識,舉一反三,餘可類推。一般來說,十八界的觀法,以修耳根及眼根比較容易。

不過,十八界的任何一界,都可以觀照成空,眼根、色塵、眼識,耳根、聲塵、耳識,鼻根、香塵、鼻識,舌根、味塵、舌識,身根、觸塵、身識,意根、法塵、意識,一共六組,分別則稱十八界。

十八界的第六組,比較不容易理解,「意根」在物質部分是因緣所生,是由父母所賦予的腦神經系統,本身是一個臨時性的東西;在精神部分是督責腦細胞來做記錄、回憶、推敲、聯想的工作。

「法塵」是符號,林林總總的形象符號、語言符號、觀念符號等,使得意根產生記憶作用,使意識產生分別作用。離開了法塵,意根沒有作用,離開了意識,意根及法塵也沒有功能。所以從理論上來考察,從禪修中來觀照,意根、法塵、意識,本來沒有,將來也沒有。

法塵是從人類的認識心和記憶力而有,自古代的祖先起,不斷的以符號來分門別類認識世界,以記憶來累積經驗。符號本來沒有,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我們自幼經由社會、家庭、學校的教育,不斷的吸收各種符號,假設不知道有這些符號,法塵便是不存在的。譬如,中國及印度人都認為有龍及鳳凰,雖然我們從未見過真正的龍及鳳凰,但是書上常常出現,所以一提起龍,我們大家都知道龍的樣子,這就是共同語言符號的作用。事實上雖是沒有龍,因為符號中有龍,所以人的語言及圖書中都有龍的存在,可見符號只是法塵的代表,其本身並不就是任何東西。

我們從前五根見到前五塵,生起了前五識,那些東西本身是空的。法塵的符號,就是代表前五根、前五塵、前五識所產生的反應,既然這些東西本身是空的,符號也是虛設的,所以法塵也是空的。

意識分成二部分︰一是內在的分別作用,一是外來的種種影響;

便是以內在的意識,通過意根,分別外在的法塵,產生思想,發為行動的作用。

從原始佛教的立場而言,第六意識除了認識的功能,也有執持自我的功能。第六意識本身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東西,它卻能把一生又一生的業力聚集在一起,然後連接到另一個時間段落去,接受業力的果報;接受業力果報的同時,又造另一些行為的業力,再延續到下一生去。因此就會形成有些時段進入天堂,有些時段地獄受苦,有些時段生在人間。由於每次每生造的業都不一樣,每次每生受報的同時,又造不同的業,所以第六識只有認識作用及造業受報作用,本身卻是空的。

觀十八界成功時,即可實際體驗到所受的種種果報是空的,所造的種種善業惡業也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