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6 06:25:19deepmind

悲心使眾生離苦,慈心使眾生快樂,就是慈悲

心經  聖嚴法師

觀自在菩薩

菩薩
菩薩是發了菩提心,以慈悲廣度眾生的人。菩薩不自私、不為自己考慮;廣度眾生是為了成就佛道,並且感謝眾生而不求回報;鼓勵眾生努力行善,自己也參與其中,才是真正的菩薩。

一個禪的修行者必須先發菩提心,修行是為了使眾生得到利益。這最初、最早所發的菩提心,叫作初發心,發了此心,就希望永不退轉一旦有了退心,也要再回到初發心。如果一個修行人沒有發菩提心,修行不會得力,容易著魔,對其身心都有損害。所以在修行的過程中,我們強調要放下自己的自私心、追求心、逃避心,以及期待心,才會真正得到修道的利益。

菩薩要斷煩惱,增長智慧,不能僅靠打坐,要努力廣度眾生,智慧的增長才踏實。僅靠打坐,僅以禪定的力量產生的智慧,在遇到複雜的人際關係時,便產生不了應對的力量。唯有以實際的磨鍊,面對各種善惡不同、形形色色的眾生,所得到的智慧才踏實而因應有方,這才是菩薩的智慧。所以菩薩於六波羅蜜中特別重視精進和智慧,精進才能斷自己的煩惱,產生了智慧,才能廣度眾生。

精進波羅蜜是以自利利他廣度眾生為第一,精進度眾生的方法有四︰1.已造的惡業趕快斷,2.未造的惡業永不造;

3.未生的善業趕快生,4.已生的善業要增長。

前兩點是使眾生離苦,因為造惡業會得苦果,

後兩點是使眾生得福報及安樂。

這四個方法加起來就是「慈悲」;悲心使眾生離苦,慈心使眾生快樂。悲能拔苦,慈能與樂,就是慈悲,沒有慈悲心不能稱之為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