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3 06:35:13deepmind

身口意三者都要照著如來的心行法做

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 聖嚴法師著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欲為四眾說是法華經者,云何應說?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

法師講經說法,必具威儀,在一室之中,披起說法用的大衣,坐上莊嚴的法座。至於如何弘講《法華經》呢?亦得具足三項儀軌:第一、要「入如來室」;第二、要「著如來衣」;第三、要「坐如來座」。這三句話非常重要,這才是真正地弘揚《法華經》,註經家稱之謂如來滅後的「三軌弘經」。說法師除了用嘴巴說法,還要以身作則,自己用心行、用身行、用口行,身口意三者都要照著如來的心行法做,這才是真正弘講《法華經》的儀軌。

「如來室」就是以大慈悲心平等救濟一切眾生的苦難,用佛法布施給眾生,而使得眾生離生死,得究竟涅槃。如來的慈悲無限廣大,容納所有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作庇護所,育之養之,同成佛道。

「慈悲」有三等:

1.生緣慈悲:如見眾生苦,起同情心,願救濟、願拔苦,由有我相,故有生相。

2.法緣慈悲由二空觀智,空除了眾生相而發起的慈悲心,此二空觀智仍屬有功用,雖無生相,猶有法相。

3.無緣慈悲:以深般若,照見從本以來,生佛同體,無有所起慈悲之境,亦無能起慈悲之心,此為無功用道的如來大慈悲心。

此處的「如來室」即是以如來的大慈悲心,作為一切眾生的房舍臥室。說法之師應當具此心儀。

「如來衣」就是柔和忍辱的心,說法之師,應當常以柔和忍辱心,與眾生接觸,讓眾生從你的外表儀態看你,就像披著一頂如來的柔和忍辱衣。因為有柔和心就不會與其他人或外界環境起衝突,也不會跟自己的欲望、瞋恨、煩惱起衝突。有忍辱心則是不管外界的環境再怎麼不好,即使受到欺負、侮辱,或是許許多多的苦難折磨,也都能泰然接受、寬容反應,而不以牙還牙。能做到這樣程度的話,就是最受人歡迎,也是最有福報的人。所以說法之師,應當學習具備如來之衣為威儀。

「如來座」是空的意思,一切諸法當體即空,如來以甚深般若的如如智,常契如如理,那就是諸法空相;如來以十法界的實相為寶座、為法座,實相無相,即是空相,等虛空遍法界,無處不是,亦無一處是,所以如來是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是以畢竟的空相為座,怎麼會有煩惱動的現象呢?所以說法之人應當學著以一切空法為法座,而為四眾說法。

依照天台家的解釋,所謂三軌是:

1.資成軌──以大慈悲心安樂一切眾生。

2.觀照軌──以柔和伏瞋。

3.真性軌──坐於第一義空。

此三為行、境、智的互資互用,不縱不橫,不一不異。即以資成及觀照,開發眾生之真性。

偈云:「若我滅度後,能說此經者,我遣化四眾,比丘比丘尼,及清信士女,供養於法師,引導諸眾生,集之令聽法。」

以上是摘錄經文的兩個偈子,意思是說,釋迦牟尼佛滅度以後,如果有誰能夠說這部《法華經》,雖然佛已經滅度了,還是會派遣僧俗四眾來供養法師,而且帶很多眾生一起來聽此人說法。

「四眾」可分為在家二眾及出家二眾。在家男眾稱為優婆塞、近事男或清信男;在家女眾為優婆夷、近事女或清信女;出家二眾是比丘、比丘尼。沙彌跟著比丘學比丘法,沙彌尼跟著比丘尼學比丘尼法,所以不另外給他們一眾名稱。

「是人樂說法,分別無罣礙,諸佛護念故,能令大眾喜。若親近法師,速得菩薩道,隨順是師學,得見恆沙佛。」

這兩個偈文是說,能夠說經,或是喜歡說經,或是願意來說本經妙法的人,他的智慧沒有障礙,因為一切諸佛都會護念像這樣說法的人,所以能夠使得一切聽法者歡喜。只要親近這樣的法師,很快就能夠獲得菩薩道,跟著這種法師修學的話,就能得見恆河沙數一切諸佛。

「菩薩道」就是修六度四攝,通過菩薩道的實踐和修持,最後就是完成佛的果位,所以菩薩道又可以稱為成佛之道。

「分別無罣礙」是指對任何一法,都能清清楚楚地分析說明解釋給他人聽,也就是「辯才無礙」的意思。原因是有「諸佛護念故」,所以能夠使得大眾聽了生歡喜心。

「隨順是師學,得見恆沙佛」,這兩句話有兩層意思,講佛法給你聽的人,理所當然是你的老師;可是以佛法來講,是「以法為師,以法師人」,這裡所稱的「師」,一方面要以說法師為老師,另方面要以佛法為老師,隨順經中的佛法去做,就能夠見到多如恆河沙數的諸佛如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