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6 07:15:25deepmind

廣論消文289-上篇 又加行道得頂忍時,未斷邪見及惡趣因不善種子

廣論消文289  2884-11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亥四、摧壞善根之義分二: 遮破他宗 建立自宗

金一、遮破他宗

壞善根義,有諸智者作如是說:摧壞先善速疾感果之功能,令果久遠,先當出生瞋等之果,非後遇緣不自生果,以世間道皆不能斷所斷之種,定不能斷煩惱種故。

此段文是先敘述他宗的見解

對於壞善根的意義,有些智者說:這是摧壞了先前善根能迅速感果的功能,導致善果很久以後才能成熟,而且會先出生瞋恚等的果報,並不是說以後遇到助緣也不會出生善果。因為,以世間道均不能斷除所斷種子,見道之前必定不能斷除煩惱種子的緣故。

這是說,既然世間加行道都不能摧毀煩惱種子,那麼瞋恚更不能斷善根種子。因此,所謂壞善根,只是延遲了善根果報成熟的時間,並不是日後不會生果。

日常法師開示

下面特別解釋「壞善根」。 

這裡這些智者有下列說法,有的祖師們這麼說:

1.摧壞善根就是讓原來應該很快感果的功能,暫時不能感果;

2.而實際上以前的這個善業還在,只是說眼前先感得瞋恚之果,

所以說「先當出生瞋等之果」,原來那個善根的果,只是令生果的時間變久遠了,不是說將來不生,如果以後遇了緣,它還是會生的,並不是說以後遇了善緣也不生果。

其理由,下面解釋:

1.因為普通的世間道不能斷一切的有漏種子,所以有漏的煩惱種是不能(無法)斷除的。

2.既然世間有漏之法不能斷除善惡業的種子,而瞋恚是世間道,所以不能斷善根的種子。

3.你瞋恚了以後,那個瞋的果先生起,而本來所積的善根種子,果報暫時生不起來,只是使得它久遠以後才生起。

以上是他宗見解

然此理不定。

宗大師的論述

但是,這個道理並不正確(或說不一定正確、不周遍)。 以下列舉各種理由遮破上述觀點。

如諸異生以四對治力淨治不善所獲清淨,雖非斷種,然後遇緣其異熟果定不生故。

第一項理由:

比如,凡夫依四力懺悔淨治不善業所獲得的清淨,雖然不是斷除惡業種子,但以後遇緣也必定不會產生異熟果。

四力懺悔(廣論14410行)

又已感異熟善不善業,雖非斷種,然後遇緣亦定不生異熟果故。

第二項理由:

又如:已經感果的異熟果的那些善業、惡業,雖未斷除種子,但以後遇緣也必定不會產生異熟果。(因為種子已經敗壞了)

又加行道得頂、忍時,未斷邪見及惡趣因不善種子,然遇緣時,亦定不起邪見及惡趣故。

第三項理由:

這是將兩種反例並在一句中說,分開即是:

1.加行道獲得頂位時,雖未斷除邪見,但遇緣也必定不生邪見;

2.獲得忍位時,雖未斷除惡趣之的不善種子,但遇緣也必定不生惡趣。

以上舉了四個反例,都是說明雖未斷除種子,但遇緣也不會生果

又如前引諸業於生死隨重,隨先熟一善不善業,暫遮餘業成熟之位,僅以此義不能立為壞善不善,亦未說故。

第四項理由:

而且就像前文講業果時(廣論 13910--重、近、串習、先),引用《俱捨論》所說諸業在生死中首先隨重業成熟果報,即隨著某種善業或不善業首先成熟,也就暫時遮止了其他業成熟的時位,所以,僅僅以此意義不能安立(成立)是摧壞-善不善業,因為經中也未曾有如此說法的緣故。

這是以教遮破,即:若暫遮餘業成熟就是壞善不善業,但是經論中沒有這種說法。

又異熟暫遠不能立為壞善根義,若不爾者,應說一切有力不善業皆壞善根故。

第五項理由:

而且,不能將異熟果暫時推遲安立(成立)為毀壞善根的意義(緣由),否則應說一切有力的不善業都能摧壞善根,但這顯然不成立。

以上兩項理由都是證成,不能將異熟暫時推遠安立為毀壞善根的意義。

日常法師開示

【然此理不定,如諸異生,以四對治力,淨治不善所獲清淨,雖非斷種,然後遇緣其異熟果定不生故。又已感異熟善不善業,雖非斷種,然後遇緣亦定不生異熟果故。又加行道得頂忍時,未斷邪見及惡趣因不善種子,然遇緣時,亦定不起邪見及惡趣故。】

大師在這個地方沒有馬上否定,說它不對或者對,而說「不一定」。他一定要辨別得很深細,然後才如理決擇哪一個對。宗大師認為:就好像我們凡夫在懺悔的時候,以所謂的四力去對治它,把以前所積的種種不善之業都懺悔淨治了以後,雖然獲得了清淨,但是這個種子並沒有斷。如果說斷了種的話,你就證聖果了,對不對?所以種子沒有斷,你還沒有證聖果,只是說淨治了罪障以後,可以如理地修行,一步一步上去,從集資糧、加行,而證道--現證是見道,然後是修道,最後到佛果。所以那個種子的確沒有斷但是因為經過了四力對治,以後即使遇緣也不會感果。既然惡法是如此,善法也是一樣。前面在四力對治當中已經很明白的說明,假如你的四力能夠圓滿對治的話,一定不感果。所以這地方說,你如果能夠以四力對治,下面這幾個字很重要--「所獲清淨」,獲得清淨的時候,雖然沒有斷種,你的惡業將來即使遇緣,「其異熟果定不生故」,就確定不會再生起。   

除了這個以外,還有一個根據:我們造了業以後一定會感果的,等到感完果以後(善業感善果,不善業感惡果。)種子還在--「雖非斷種」,然而再遇緣的話,它也一定不生。還有第三個理由,它是一層一層深入,除了上面這些情況以外,還有修行到加行位時--加行位有四個階段,所謂暖、頂、忍、世第一法,世第一法後面就是見道了,見道當然能夠把那不善的種子整個就斷除掉了。而在頂位跟忍位的時候,邪見和惡趣因的種子還沒斷掉,雖然沒斷掉,但是以後遇緣,也不會生起邪見或墮入惡趣。

這就說明了前面那些智者們說的話不對,他們的根據是因為世間道不能斷種子,就認為將來遇緣還會生果,那麼現在(宗大師)就告訴你了:有好幾種情況是雖然種子還在,但是它不感果,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在這個地方,一定要分別得清楚。

【又如前引「諸業於生死隨重。」隨先熟一善不善業,暫遮餘業成熟之位,僅以此義不能立為壞善不善,亦未說故。】

進一層再說,除了這個以外,另外就是業感果的原則。前面已經說過,我們在生死輪迴當中,以往造的業感果的次第,是隨重、近、串習、以及在最前的先感果。當一個業感果的時候,其他的業就暫時停在那裡,所以一時只會感一個,而感果的次第是隨重、近、串習、造業的先後。當這個感了果,「暫遮餘業成熟之位」,其他的業暫時被遮止了,就停在那裡不動。所以單單從這一點,說暫不感果叫做壞善根的話,那是不合理的,而且經中也沒有說此即壞善根。

【又異熟暫遠,不能立為壞善根義。若不爾者,應說一切有力不善業,皆壞善根故。】

要曉得絕對不能將異熟暫時不感果而安立為壞善根的內涵,這是不可以的。假定不是這樣,反過來說:如果這個異熟暫時不感果,就叫做壞善根的話,那下面毛病就來了,豈不是所有有力的惡業都一定先感果,那麼善根不就都壞掉了嗎?實際上不是。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地方壞善根的意思,特別是指你一旦造了這個業以後,儘管將來遇見善緣,它就再也生不起來了。我們有善業,也有惡業,平常我們造了一點惡業,如果善根沒有壞而惡業較重的話,會先墮落,墮落完了以後,這個善根又來了,又成就了。

比如說我們修學過程當中,正見、軌則、尸羅、淨命,萬一不能都做得圓滿,只要正見未壞,即使其他的地方做得稍微不大對,至少可以不墮落地獄等惡道,而墮到龍當中。在賢劫千佛當中,看我們所造業的輕重,業報盡了的時候,那個善根還在,一遇見緣就成就了。這一種情況就是惡業先成熟,而那個善業的力量還在,以後還是會感果的。現在這地方說的壞善根不是這樣,儘管這個惡業成熟了,等到惡業報完了以後,即使外緣再來,那個善根也沒有感果的力量,這個概念大家一定要辨別得很清楚。   

我們真正要修行的人,一定要把聖教真正的內涵辨別得非常清楚。那個時候你不要管別人怎麼做,你自己曉得什麼是如理如法的,這樣才對。

新譯廣論

【然此理不定,如諸異生,以四對治力,淨治不善所獲清淨,雖非斷種,然後遇緣其異熟果定不生故。又已感異熟善不善業,雖非斷種,然後遇緣亦定不生異熟果故。又加行道得頂忍時,未斷邪見及惡趣因不善種子,然遇緣時,亦定不起邪見及惡趣故。】

(回答:)這種論據並不正確,因為:
(1).
異生凡夫以四種對治力(四力懺悔)淨除不善法而獲得的清淨,雖然不是斷除種子,但是,這些不善法就算在後來遇上所需的「緣」也不會生果。
(2).
雖然已感生「異熟果」的善業和不善業的種子並不會失壞,但這些業的種子即使以後遇上所需的「緣」,也不可能感生異熟果。
(3).
即使在獲得「加行道」的「頂位」及「忍位」時,雖然不能斷除引生「邪見」和「惡趣」的不善種子,但是,這些不善種子遇上所需的「緣」,亦不會導致邪見及受生惡趣。

【又如前引「諸業於生死隨重。」隨先熟一善不善業,暫遮餘業成熟之位,僅以此義不能立為壞善不善,亦未說故。】

而且,正如在前文引用的《俱舍論》說:導致生死輪回的業是有重、近、串習、先造之分,而前者將會首先成熟。任何先成熟的善業或不善業,會暫時阻礙另一種業的成熟機會,但不能單憑「先成熟」(以此理由)來成立「能毀壞善或不善」而且(經論)也沒有這樣的說法。

【又異熟暫遠,不能立為壞善根義。若不爾者,應說一切有力不善業,皆壞善根故。】

亦不能以「異熟暫時延緩」(為理由)來成立「毀壞善根」,否則的話,就應該說凡是強力的不善業必能摧毀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