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消文251 又善男子,當觀我身無有限量:無量智慧、無量佛土、
廣論消文251 251頁8行-252頁6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如《十地經》云:“佛子,若有菩薩安住菩薩此不動地57,諸佛世尊於此安住法門之流58、發宿願力,為令善修如來智慧,作是教言:善男子,善哉善哉,當隨證悟一切佛法,此雖亦是勝義法忍,然汝尚無我之十力及無畏等圓滿佛法。為遍求此圓滿佛法故,當發精進,亦不應捨此法忍門59。”
如《十地經》所說:佛子,若有菩薩安住於不動地(第八地),諸佛對此安住法門之流、發起宿願力的菩薩,為了使他善修如來智慧而教誡說:善男子,善哉!善哉!應當隨順證悟所有佛功德法,雖然這也是勝義法忍,但仍未具足我之十力、四無畏等圓滿佛法。為了成就圓滿的佛法,你應發起精進,也不應棄捨此法忍門。
57.此不動地:指八地。
58.此安住法門之流:指八地入根本慧定,獲得上品法忍。
59.此法忍門:此處“法忍”指安住空性之入定,即無生法忍。
“善男子,汝雖得此靜寂解脫,當思此諸異生凡夫未能靜寂,起種種惑,種種損惱。”
善男子!你自己雖然證得了寂滅解脫,但你應當思惟還有眾多凡夫未能獲證寂滅,常起種種顛倒疑惑,種種煩惱,你應憫念這些眾生。
“又善男子,當念宿願、饒益有情、不可思議智慧之門。”
又善男子!你應當憶念往昔的誓願,應當憶念饒益有情,應當憶念不可思議智慧之門。
“又善男子,此乃諸法法性,隨諸如來出不出世,然此法界恒常安住。謂一切法空性,一切法不可得性,非以此故差別如來,一切聲聞、獨覺亦皆得此無分別法性。”
又善男子!這是諸法的法性,不論諸佛是否出世,法界都是恒常安住的。所謂一切法的空性,一切法不可得性,諸佛並非因為證得此法而名為如來,這並非如來所特有,一切聲聞獨覺也都獲得此無分別的法性。
日常法師開示
一切法本來性空,本來不可得,這是一切法的特點。單單這一點,並不是三乘之間的差別,看看我的一切功德,你要這樣修啊!
佛的功德大得不得了,聲聞是完全不能比的,差別就在廣行六度萬行,而這個是要用慧來攝持的。
“又善男子,當觀我身無有限量:無量智慧、無量佛土、無量成辦智、無量光明輪、無量清淨音聲,汝亦當如是修。”
又善男子!你應當觀察我的法報化三身無有限量:無量智慧、無量佛土、無量成辦利生的智慧、無量光明輪、無量清淨音聲,你也應當這樣修行。
林師兄消文
身無量,指佛的三身無有限量。
智慧無量,十八不共法中,佛以智慧照知三世所有一切,若眾生法、若非眾生法,悉能遍知無礙。
光明輪,比喻佛光如輪般圓滿。無量光明輪如《華嚴經》卷第三〈盧舍那佛品第二之二〉云:「莊嚴光明輪,充滿諸法界,十方靡不遍。」
清淨音聲,《法華文句》:「佛報得清淨音聲,號為梵音。」《華嚴經》:「演出清淨微妙梵音,宣暢最上無上正法,聞者歡喜,得淨妙道。」
《十地經》又說:“譬如大船入大海已,順風所吹一日進程,未入海前勵力牽行,縱經百年亦不能進。如是已至八地不待策勵,須臾進趣一切智道,若未得入此地之前,縱經億劫勵力修道,亦不能辦。”
《十地經》又說:譬如大船入海之後順風航行一天的進程,未入海之前縱經百年努力牽引行進,也不能有如此的進展。同樣,到達八地時不待策勵(就任運無功用行了),很快就能趣入一切種智之道,在未入八地之前縱然經歷億劫努力修道,也不能成辦。
日常法師開示
到了八地,也就是不動地的菩薩,就任運無功用行了,他任何一剎那在佛道上走的功德,是在未進入此地之前,縱然經過億劫努力修行,也不能成辦的。所以經上告訴我們,八地菩薩他布施一點食物給狗吃,甚至做一點點事情的功德,比起他以前所有的功德積累起來還要超過。那麼為什麼八地菩薩能這樣,而聲聞不能呢?因為他先以方便攝持慧,而智慧、方便二者之中,一定是以方便為上首,下面會詳細辨別此事。所以沒有證得方便之前學空,那是一條歪路。關於這點,諸位在座的同學要想走直路,不走冤枉路的話,這個概念務必要弄得非常清楚。
故若唱言有速疾道,不須修學菩薩行者,是自誑自。
因此,若聲稱有捷徑可以不必修學菩薩行,則只是自己欺騙自己而已。
小結:
一、八地之前即便有速疾道也無法超勝八地之道,因為在《十地經》中,佛說八地之前縱曆億劫修道,也不如八地須臾的進程。
二、既然速疾如八地仍須修行,如此凡夫自稱有速疾道,不必學菩薩行,顯然只是自欺而已。
八地菩薩於無分別智獲得自在、安住法性滅定之時,諸佛尚且還要勸導菩薩出定,繼續修集資糧,積集成就諸佛十力等功德之因;而凡夫卻聲稱通達真實義之後,不必修積其他資糧,只需專修空性,這顯然與《華嚴經》等了義經義相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