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消文246 其施戒等,為未能修如是了義愚夫而說,若已獲得如是了義更修彼行,如王為農,得象求跡。
廣論消文246 247頁1行-248頁1行
子二、顯示學習智慧方便一分不能成佛分七:
① 必須修學無謬、圓滿之道 ② 對治邪執 ③ 破救
④ 教誡如何修學 ⑤ 一切種智由多種因成就
⑥ 方便智慧以六度總攝而修學是顯密共道之相
⑦ 故以上說為種子教誡愛惜修學大乘
丑一、必須修學無謬、圓滿之道
第二者。如是欲求成佛猶非滿足,應須進趣成佛方便。
第二、如是僅僅希求成佛仍不足夠,必須進趣能夠成就菩提的方便。
成佛的方便,又必須具足無錯誤和圓滿兩個條件:
又此方便須無錯謬,於錯謬道任何勵力終不生果,如欲構乳而扯牛角。若雖不錯,然不圓滿,縱多勵力亦不生果,猶如種子及水土等,隨缺一緣亦不生芽。
這一成佛方便必須沒有錯誤,因為對於錯誤之道無論如何努力,終究不會有成果,如同想擠牛奶卻扯牛角一般,白費辛苦。方便雖然沒有錯謬,但若不圓滿,縱然付出許多努力,也不會有成果,就像種子、水、土等因緣缺少任何一分,也不會發芽。
故如《修次中篇》云:“若於錯因殷重修習,雖極長時終不能獲所欲得果,譬如從角而構牛乳。若不修行一切因者,亦不生果,如種子等隨缺一緣,亦不發生芽等果故。故欲得果,當依無錯一切因緣。”
因此,如《修次中篇》所說:如果對於錯誤之因殷重修習,縱然在極長的時間中持續勤修,也終究不獲所求之果,如同從牛角中擠牛奶一般。再者,若不修習所有的因也不能生果,如同種子等因緣缺少任何一分(水、土等因緣),便不能產生芽等果實。因此,若希求得果,應依無錯及一切因緣(圓滿無缺的因緣)。
若爾,何為圓滿無錯因緣耶?
那麼,無錯、圓滿的成佛因緣(成佛之道)究竟是什麼呢?
如《毗盧遮那現證菩提經》云:“秘密主,一切種智者,從大悲根本生,從菩提心因生,以諸方便而至究竟。”50其中大悲如前已說。菩提心者,謂世俗、勝義二菩提心。方便者,謂施等圓滿。是蓮花戒大師所說。
如《毗盧遮那現證菩提經》所說:“金剛手,一切種智是從大悲這一根本產生,是從菩提心這一因而出生,是以諸方便而到達究竟。”此中所說無錯、圓滿的成佛因緣,即是“大悲”、“菩提心”、“方便”三者。
蓮花戒論師對此解釋為:大悲即如前文所說,菩提心是指世俗和勝義二種菩提心,方便是指佈施等圓滿。
註50.這段密續經文,《大日經》中譯為:“大悲為根,菩提為因,方便為究竟。”
丑二、對治邪執分二: ① 他宗觀點 ② 遮破他宗
寅一、他宗觀點
支那堪布51等於如此道顛倒分別,有作是云:“凡是分別,況惡分別,即善分別亦能繫縛生死,其所得果不出生死。金索、繩索皆是繫縛,黑白二雲俱障虛空,黑白狗咬皆生痛苦,是故惟有無分別住是成佛道。”
支那堪布等對於此道顛倒分別,而有這樣的說法:凡是分別,不必說惡分別,即便善分別也能將人繫縛於生死中,其所得之果不會超出生死。金索和繩索都是繫縛,烏雲和白雲都能遮障虛空,被黑狗和白狗咬都會產生痛苦。因此,唯有無分別安住才是成佛之道。
註51.支那堪布:“支那”即中國的古稱。“支那堪布”即唐朝一位名叫摩訶衍的和尚,主張初學者最初便無念放鬆而住,其所建立的宗派被稱為無念和尚宗。
“其施戒等,為未能修如是了義愚夫而說,若已獲得如是了義更修彼行,如王為農,得象求跡。”
佈施、持戒等是為那些不能修習如是了義的愚夫而宣說的,如果已獲如是了義還去修它,這就像身為國王還去種田,得到大象仍去尋覓象跡一樣,屈尊為卑,得本求影,極不合理。
由上可知他宗觀點:獲得了義之後,可以不必修習佈施、持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