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7 07:55:25deepmind

廣論消文163 豈有百返未經趣,豈有昔未多受樂,未得吉祥如白拂

廣論消文163  16212-1637 

【無飽足過患者。如云,「一一曾飲諸乳汁,過於四海於今後,隨異生性流轉者,尚須多飲過於彼。」謂當思惟一一有情,飲母乳酪昔飲幾許,今後若不學解脫道當飲幾何此是略喻,更當思惟生死之中,盛事苦事,無所未經,令心厭離。】

第二、無飽足過患。是說眾生的欲望貪念,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也就是不論擁有的再多,也無法感到滿足,永遠會想要更多。《親友書》中說:「我們在過去無數次受生,喝過的母乳比四大海水還多。如果現在不好好修,將來依舊受生漂流,所要喝的母乳遠比以往的總和還多。」想想過去受生的次數,是數也數不盡,喝過的母乳不曉得有多少,如果還不能醒思,不好好修學解脫道的話,到底還須喝幾多?雖然這只是個比喻,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希望透過這樣的思惟,能夠了解在生死當中,不管是盛事、苦事,我們沒有不經歷過的,而令心真實地發起厭離。

【若謂受樂令意滿足,然三有樂,任受幾多,非但無飽,後後轉復增長貪愛,由此長夜馳騁生死,經無量劫,受諸至極難忍大苦,然其安樂不及一分。如《親友書》云,「如諸癩人為蟲癢,為安樂故雖近火,然不能息應了知,貪著諸欲亦如是。」】

如果以為享受世間安樂可以令人心滿意足,那就錯了。我們對於三有中的安樂,無論享受過多少,不僅從來沒有感覺到滿足,反而會越來越增長貪愛,以致使我們繼續流轉於生死當中,經無量劫,受無量苦,而我們在輪迴中所得的安樂,遠不及在輪迴中所受苦難的百千萬分之一。如《親友書》中所說:「就像痲瘋病人,身上奇癢難耐,為了止癢,寧願用火來燒烤身體,結果身體都灼傷了,皮膚還是癢,而且癢的比原來更甚;貪等欲望也是如此,不但不會停止,反而會增上,永遠沒有飽足的時候。」

【《攝波羅蜜多論》云,「獲得此安樂,猶如一日享,多累仍不足,重疾莫過此。」】

《攝波羅蜜多論》中說:「我們所獲得的世間安樂,就像每日的享用,無論積累再多,也仍然不會感到滿足,還有什麼比這種永不飽足的病更嚴重的。」

【《弟子書》亦云,「豈有百返未經趣,豈有昔未多受樂,未得吉祥如白拂,豈有是事反增貪。豈有昔未多經苦,眾生無欲能飽滿,無有情腹未曾臥,然何生死不離貪。」應如是思。】

《弟子書》也說:「我們在過去無盡的生死中,六道中的任何一道,還有哪一道我們未曾轉生過百千萬次的呢?從無始以來,哪有什麼安樂未曾享受過?縱如白拂一樣的吉祥圓滿,哪有未曾獲得過白牛尾拂是大梵天王手持的寶物)?結果反而是貪欲不斷增長,最終墮入惡趣吃盡苦頭。從無始以來,哪有什麼痛苦未曾領教過?多少次追逐貪欲、不知滿足的下場是什麼?在無盡的輪迴中,哪還有未曾做過自己母親的有情?但是在經歷了那麼多的生死之後,為什麼眾生仍然離不開貪欲?」應該好好去思惟。

**新譯廣論

消文163  1633-1642

《攝波羅密多論》:孜孜營求,念求愈多,永無厭足,還有什麼會像這種毛病那麼嚴重呢?

《弟子書》亦說:有誰未曾受過多次痛苦呢?未曾擁有過像吉祥白牛尾拂(是大梵天王手持的寶物。《阿含經》及大乘經中常載大梵天王深信佛法、助佛教化等事,每值佛陀出世,大梵天王必先前來請轉法輪,手持白拂,聽佛說法。)這般珍貴的寶物?但是,即使擁有這些東西,他們的貪欲仍然不斷增加,所以,他們所追求的事物是不能令自己滿足的。有哪個眾生有情從未以腹俯臥而睡呢(指有情受生為旁生時,俯臥而睡),為何他們仍未捨棄生死輪回的貪欲呢?必須這樣思維。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