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消文105 教汝應悟解,如人多觀察,由住彼觀察,心能如是趣。
廣論消文105 102頁11行-104頁3行
第二科、引申義,分為三項:
第一項、對於三寶的功德,以觀察修從各種角度反覆憶念的利益:
【此是略說念佛道理,若由種種門中憶念,亦由多門能發淨信,若能數數憶念思惟,則勢猛利常恆相續,餘二寶德,亦復如是。】
以上是簡略說明憶念佛陀的方法,若我們以各種角度進行思維憶念,那我們亦能從各種角度生起信心。如果反覆的憶念,所生起的信心亦會愈加持久有力。對於其餘二寶(法寶、僧寶)功德,也要以同樣的方式憶念。
【由如是修,若善了解,則諸經論多是開示三歸功德,此等皆能現為教授。念觀察修,皆是分別,於修行時,而棄捨者,是遮此等集聚資糧,淨治罪障非一門徑,故於暇身,攝取無量堅實心藏,應當了知為大障礙。】
當我們透過這種修習而取得正確瞭解時,便會認識到經論皆是教授,其中大多數是開示三皈依的功德。有人在修持時,以為觀察修是分別心而把它捨棄,這阻斷了累積資糧淨化罪障的眾多門徑。所以要認知這是暇滿人身獲得無量心要的最大障礙。
【此等若作常時修持,心隨修轉。故於初時修心稍難,後時於彼能任運轉。】
若能常常修持這些事情,由於心會隨著串習而起作用,所以剛開始時雖會稍有困難,之後就能自然而然得趨入。
【又若能念,願我當得,如所隨念,如是佛者,是發菩提心,一切晝夜恆得見佛,於臨終時任生何苦,然隨念佛終不退失。】
若能這樣思維:「希望我也能獲得如我所憶念這樣的佛果。」而發起菩提心,能令我日日夜夜得見佛陀,在臨終時無論產生任何痛苦,對佛的憶念也不會退減。
【《三摩地王經》云:「教汝應悟解,如人多觀察,由住彼觀察,心能如是趣。如是念能仁,佛身無量智,常能修隨念,心趣注於此。此行住坐時,欣樂善士智,欲我成無上,勝世願菩提。」】
《三摩地王經》:我正在告訴你,你現在應當要領悟的是什麼?你平常如果多去思惟觀察的話,自然而然心就會安住在所觀察的對象上,跟著這個對象修持,所以,若懷憶念大師能仁的身相及無量妙智,時常串習這種隨念,自心即能專注於此義理。不論行住坐臥,我們也會渴求聖者的妙智,希望自己能成為世間的無上勝者,發願志求正覺菩提。
又云:「清淨身語意,常讚佛勝德,如是修心續,晝夜見世依。若時病不安,受其至死苦,不退失念佛,苦受莫能奪。」
同經又說:應以淨信身語意,時常讚頌諸佛,以這種方法調伏自心相續,即能晝夜得見世間依怙主。即使在身受患病、悲憂,瀕臨死亡之苦時,對佛的憶念不會退減,不會被苦受侵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