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文57 如是先於煩惱隨惑及諸惡行
消文57 P57L6~P58L2
如是先於煩惱隨惑及諸惡行,如在修習諸黑業果,生死患等時中所說,應以觀慧數數修習彼等過患,令心熱惱,或起厭離,以是作意如火燒金,令意背棄諸黑惡品,淨此諸垢。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想要對治根本煩惱、隨煩惱,以及種種惡行過犯等,在這些經論章節中所說,先以「觀察慧」思惟惡業果報及輪迴過患的道理,直到生起恐懼、熱惱,生起了厭離心。這個過程就像用火燒金,先讓我們的心念遠離惡行黑法,去除污垢。
如在修習知識功德,暇滿義大,三寶功德,白淨業果及菩提心諸勝利等時中所說,以觀察慧數數修習此等功德,令心潤澤,或令淨信。以此作意,如水洗金,令意趣向諸白淨品,愛樂歡喜,以白善法澤潤其心。
然後如同在親近善知識、暇滿人身意義重大、三寶功德、善業果及菩提心的勝利等章節中所說,以觀察慧不停地思惟各項功德,使身心相續受到善法滋潤,增長淨信。這個過程就像用水洗煉金,讓我們的心生起愛樂歡喜,趨向善法,用善法潤澤其心。
如是成已,隨所欲修若止若觀,於彼屬意無大劬勞,即能成辦。如是觀修,即是成辦無分別定勝方便故。
如果內心轉成這種狀態,我們才能隨心地趣入修行,這時不管要修止也好、修觀也好,不必花費太大力氣就能夠成就禪定、智慧。所以這樣的觀察修,實是獲得無分別定的最殊勝的方法。
如是亦如聖無著云,「譬如黠慧鍛師或彼弟子,若時為欲淨除金銀一切垢穢,於時時中火燒水洗,柔軟隨順,現前堪能成辦彼彼妙莊嚴具。
上述內容如同無著菩薩所說:「譬如一個有智慧的工匠或他的弟子,若想淨除金銀內的一切雜質,必須重覆火燒、水洗這些步驟,才能得到柔軟質純的金銀,才能做成各種莊嚴的飾品。
黠慧鍛師若彼弟子,隨所了知,順彼工巧以諸工具,隨所欲樂妙莊嚴相,皆能成辦。
於是精巧的工匠或是徒弟,以其熟捻的技術,運用完備的工具,隨心自如的製造出種種美妙的飾品。
如是諸瑜伽師,若時令心,由不趣向貪等垢穢,而生厭離,即能不趣染污憂惱。若時令心,由於善品,愛樂趣向,即生歡喜。
同理,修行者如果想讓心不受到貪等煩惱的侵擾,必須先厭離煩惱,才能不被憂惱所染污。若是想讓心趣向善品,必須先愛樂善法,才能歡喜行善。
次瑜伽師,為令其心於奢摩他品,或毘缽舍那品,加行修習,即於彼彼極能隨順,極能安住,無動無轉,如為成辦所思義故,皆能成辦。」
則此修行者無論令心修習(奢摩他品)止方面或修(毘缽舍那品)觀方面,都能極為相應於止觀的內涵,心極能安住,不動不搖(不隨煩惱、外境而轉動),也因此能成辦所思為的義理。」
又能令心堅固安住,一所緣境勝三摩地,所有違緣要有二種,謂沈及 掉。是中若有猛利無間,見三寶等功德之心,則其沈沒極易斷除。以 彼對治,即是由見功德門中策舉其心。定量諸師,多宣說故。
另外令心堅固安住於一所緣的殊勝三摩地(定)的境界,主要是有兩種障礙,一是昏沈、一是掉舉。如果能強烈又持續的憶念三寶的功德,就很容易斷除心沈沒的現象;所以要對治昏沈,可以由功德門觀見三寶功德以策勵自心。這是昏沈的對治品,也是許多具量論師們提出的見解。
上一篇:廣論消文 56 如是修道有思擇修
下一篇:消文58 則其掉舉極易斷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