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重點 186 卷五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法華經重點 186 宣化上人 講述
卷五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何謂如來?就是「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
乘是如如的智,來是如如的境。
以如如之智,來觀察如如之境。
境智如如,智境合一。換言之,也沒有境,也沒有智。
道是因,覺是果。這是因圓果滿的境界,所以叫做「如來」。
如來有二身,就是真身和應身。真身是法身,應身是化身,雖然名詞不同,但是體用相同。應眾生之機類而現身,為眾生說法。所謂「不變隨緣,隨緣不變」。舉例而言:真身好像空中的明月,應身好像水中的月影。所謂「千潭有水千潭月」,凡是有水的地方,只要清淨無濁,皆能現出月光。可是水中的月沒有去,天上的月也沒有來。所以說如來是不來不去。
法華經重點 187 宣化上人 講述
釋迦牟尼佛雖然來到這世界示生,可是他沒有生;雖然示滅,也沒有滅。為什麼?因為他的本體沒有動。這是無生示生,無滅示滅的境界,令眾生不要執著有生有滅。佛是不生不滅,佛的壽命也是沒有限量,在時間上是無限,在空間上是無量。
如來有三身,就是:1、清淨法身昆盧遮那佛,譯為遍滿一切處。他的智慧光照遍虛空,所謂「盡虛空遍法界」。佛的法身無在無不在。為什麼?因為佛的法身,是無形無相,純一清淨。所謂「真佛無形」,所以無處不是法身所在處。
有人打妄想:「大概在不清淨的地方,沒有佛的法身吧!」告訴你!佛的法身無所不在。清淨不清淨,那是就凡夫的分別心而言。在佛的境界來說,就是不清淨也會變為清淨。在本經前邊所講三變土地,就是把不清淨變為清淨。
法華經重點 188 宣化上人講述
2、圓滿報身盧舍那佛,譯為淨滿。就是諸惑皆淨,智慧圓滿之義。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證道時,就現千丈盧舍那身,為法身大士演說大方廣佛華嚴經。小乘人見佛只是丈六老比丘相,所謂「有眼不見盧舍佛,有耳不聞圓頓教。」這是形容小乘人沒有大乘的根性,雖然在場,如同瞎子聾子一樣。
有人問:「二乘是聖人,尚且不見佛不聞法;我們是凡夫,為何能見到華嚴經典?」
答:「因為二乘人的機緣尚未成熟,所以不聞大乘法。我們能見到華嚴經,要感激龍樹菩薩的恩典。我們在往昔種下善根,與大方廣佛華嚴經結了法緣,所以今生得聞此經典。」
上一篇:法華經重點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