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重點 97 -- 100 宣化上人講述
法華經重點 97 98 宣化上人 講述
有人說:「在末法時代的眾生,即使有修也無所證。」亦有人說:「在末法時代,只能單修某種法門才能成就;若修其它法門,則離道愈遠。」於是在距佛世已二千六百多年的今天,我們要問:
一、當今之世,是否仍有正法可言?
二、當今修行還能成就嗎?
三、該修何等法門,才能成就?
以上問題,若只以時間的距離來考量;而執著於現距佛世已二千六百多年,必屬於末法時代,則大眾不免要悲觀了。
98
然而我們不妨以另個角度來看,即從正法、像法與末法最初之定義──以眾生發心學佛的因緣與其所修學之法門,來分辨何為正法、像法與末法?則我們將有較明確的指針:
一、正法:所謂「正法」,乃以發出離心、發菩提心而來學佛的。我們都知道,釋迦牟尼佛因為見到人生之中,有生、老、病、死等種種痛苦;於是為了替眾生尋求一條解脫之道,而發心修行。因此,所謂發出離心者,即是要發厭離生死痛苦和迷惑煩惱之心。
其次,發菩提心者,「菩提」就是覺悟的意思。要覺悟人生為何有很多痛苦?這些痛苦的根源在那裡?又要用什麼方法才能將之消除?
法華經重點 99 100 宣化上人 講述
痛苦的根本,依佛經所說,乃源於眾生的我見、我愛。因此,滅苦的方法,乃在於放下對自我身心的執著。一個人若愈自私自利,必然愈痛苦與煩惱;相反地,若能從小我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則能消除煩惱而得到自在。因此要修行,首得棄除我見之根本,及放下對身心我所的貪戀與執著。
由是,正法時代所常用的修行法門,乃以「四念處」為根本。而四念處就是體觀我們的身心,是無常、非樂、不凈、無我,虛偽幻化;因而產生厭離心。若能由此而心無所倚、無所求,即能自在。這也是說,如果我們能以發出離心、菩提心為學佛之初衷,更以棄除我見、貪慾而修行;則即使在離佛世已二千六百多年的今天,還仍是在正法的時代裡。
下一篇:法華經重點 100 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