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0 22:16:01何必生

中日對抗

之前釣魚台爭端發軔的時候,我以為中日兩國只是作秀,不會有什麼進一步的舉措。但隨後中國各地的示威遊行,顯然對日本衝擊甚深,他們一連串的應對,讓我感覺似乎不再只是作作樣子而已。如果中日兩國關係生變,東亞局勢恐怕會出現很大的變數。

台灣雖也身處釣魚台爭議當中,但囿於國際現實,實在無足輕重,這或許是馬政府之所以可以強硬表態的原因。台灣官方強硬,對台日雙方卻沒有什麼嚴重的傷害,因為就技術層面論,台日兩邊並無正式的外交關係,而民間交流毫無影響,台灣也不像中國出現大規模抗議潮,日商在台灣的生產也沒有任何問題。而且有個有趣的情況,當中日因領土爭議跌到谷底時,遠見雜誌卻出了一個「台灣買日本」的主題,內容講的是台日企業合作,共同對抗韓資或中資,時機非常微妙。台灣彷彿想藉此拉攏日本,與中國分庭抗禮。

於是就我看來,從國際觀點而言,釣魚台爭論是中日兩國之爭,但在台灣角度,反而是兩岸的角力。一是表態的程度,中共雖言詞強烈,但迄今只有派出海監船遠遠「監視」(不知道是什麼等級,而且簡體字看起來很像「海盜船」,彷彿更名不正言不順)在外圍巡弋,遠不如台灣的巡邏艇直接和日本對峙。兩岸相比,台灣似乎比較「氣壯」。而在外交折衝時,中國境內的「抗議」顯然給中國吃了大虧,不僅這些以遊行之名行暴動之實的暴民給中國帶來實際的損失,拔掉日本大使坐車的國旗正對中共形象傷害甚鉅。相較之下,台灣民間對釣魚台之冷淡,民眾甚至指責馬英九借領土爭議轉移國內問題,此間官民之落差,倒是相當吻合日本為台灣一貫的看法,即官方(國民黨)仇日,民間親日,因此對台灣的衝擊有限。

更奇怪的是,台灣泛綠陣營似乎搞不清楚領土爭端的對象,對中共大家批評,卻對日本輕輕帶過。可想而知,綠營心中早有定見,頂好是日台共同開發釣魚台周邊海底資源,就算日本堅稱釣魚台主權,他們也無所謂。只是半途殺出中共這程咬金,連釣魚台有幾個島都不清楚就嚷嚷它是「自古以來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意外成為兩岸對峙的態勢。

由於中共將釣魚台主權的爭議變成共產政權操縱民族激情的手段,任憑十年前的保釣有多大義凜然,如今均遭玷汙,影響所及,香港許多反共言論,紛紛與保釣切割。保釣的民族大義,再次成為中共操縱人民情緒的手段。

但此事鬧大,不巧正是在日本政壇狼狽之時。韓國領土爭議未完,國內右派進逼在後,日本政府高調買下釣魚台實是意料中事。中共或因民氣可用,或是騎虎難下,竟也隨之強硬,處處出現抵制之舉。使形勢相當嚴峻。

但兩國真的會走向經濟制裁嗎?我想不至於。國際經濟如此緊密,已非中日兩國之間要或不要的問題,如果中國單方向日本制裁,縱不理會日資撤離和日本商品中斷進口,亦會影響自身的經濟環境,恐讓外資卻步不前。如今中國成長正在衰退,再有此一變數,必然是雪上加霜。除非中國能確保人民不要銀子也要納孤懸海外的無人島,否則輕舉妄動,容易反撲到自身,成致命一擊。

至於台灣能否在中日對峙當中漁翁得利,也很難說。台灣的優勢終究奠基在大中華市場之上,易言之,台灣仍面仍得看中國臉色。就算台灣沒有被中日對抗的態勢直接衝擊,若因此造成兩個大國間的貿易減少,台灣既對兩國貿易依存度都如此之高,自難身免。台灣跟日本的企業合作所出現的利多可否抵銷不景氣底下的貿易對抗,實難定論。

上一篇:台灣與香港

下一篇:狎昵生輕慢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