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2 16:47:38J

【讀書】附魔者


買了幾本新書。

 

首先看了洪茲盈的無愛練習,接著是陳雪的附魔者

 

筆調很冷,但是挖的很深,閱讀的時候面無表情,也不會哭。但是體內的神經,不斷被抽動的那一種。

 

我很愛陳雪。

 

她的小說幾乎都看遍了。

題材辛辣一以貫之,但最讓人頭皮發麻的,絕對不是聳動的禁忌的話題,如此而已。

 

我想起在某一本陳雪的小說裡,唐諾為她寫的序:

真正的書寫同時是人最精純、最聚焦的持續思考過程,是最追根究柢的逼問,是書寫者和自己不能解的心事一而再再而三的討價還價,我們誠實的說,這並不一場贏面多大的搏鬥,殺敵一萬,自損三千。

 

 

是的,她的題材其實有著重覆性,連主角的身份背景場域都有其雷同之處。

但你並不覺得那是一種偷懶或者匱乏。

相反的,是一種像是往地心挖掘的過程,越挖越深,越挖越深。

終於,在這部長篇小說如泉湧般泊泊而出的噴發開來。

附魔者裡。

 

 

不知道為什麼,看小說比讀教科書還認真。總是一支筆在手上,看到好的句子便要畫啊畫的。

 

附魔者》讓我停不下筆,每頁每頁、一句一句,滿滿的線條,伴隨著越來越加疼痛的腦。

著魔了,我這是。

 

 

覺得,《附魔者》最厲害的,是同一件事情的多元敘事觀點,而每個角色的思想描摹又都是如此的精準、深刻、犀利。

 

 

忽然領悟,為什麼對於生活裡的人際互動,又或者素昧平生的人,只是稍稍聽了些許的描述,便很容易明瞭行為背後的動機,甚至是當事者並不自覺的意識。

 

當你用了大量的腦力去充分理解小說裡各個人物複雜紊亂的思想脈絡時,日常生活裡的人事物,似乎便顯得簡單直觀許多。因為理解,便越發覺得,沒有辦法用絕對的好與壞、絕對的價值去論斷一切。

 

原來這其實一直是種鍛練和學習的過程。是從追問為什麼到明白為什麼的歷程。

 

 

翻開書的第一頁,引了格雷安‧葛林《喜劇演員》的句子:

在多數人的一生裡,經常是面對萬劫不復的一刻而不自知。

 

 

驚,因為,拿到書的時候,手上正在讀的,正是《喜劇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