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07 20:47:25露西亞
村上春樹的黑夜之後...
封底是這麼介紹的...
繼<<聽風的歌>>之後,村上春樹出道25週年最新代表作,<<黑夜之後>>標示著村上邁向新的小說世界的一大步。
全書描寫「深夜11點56分」跨到隔天黎明「清晨6點52分」之間所發生的事情,故事的舞台是東京的都心,不眠的街道上蠢蠢欲動的人事,從黑夜的深淵探出...。
村上以嶄新的敘事風格,創造出看似無事卻帶有急迫感的情節,帶領讀者凝視黑夜的深淵,完成難以言說的小說新體驗。
開始看村上春樹的小說是最近的事情。
我到目前只看過”迴轉木馬的終端”與”after dark”。
他的小說對我來說有一種格外真實的情感,那是一份無須刻意雕琢文字就可以被傳遞的感情;就像是和朋友聊天一樣分享著他們的人生,然後交換關於人生的訊息。這兩本給我的感覺就像是體驗人生的補給品。
本書章與章之間段落分明,卻又銜接的十分巧妙,彷彿電影鏡頭運鏡般流暢,腦袋隨著文字劇情處理的畫面,我還一度懷疑自己是在看電影吧。作者在情緒的掌握上也處理的很好,帯點懸疑的手法總是輕易讓人會想要一探究竟。而邀請讀者與他一同成為書裡觀察的角色則是我預料以外的驚喜(或許我看的書還不多),但這種寫作手法我倒是第一次經歷。(真的很像在看電影)整個故事有很大的想像空間留給讀者,書裡的夜晚其實只是一個起頭,對於後續的情節?隨著讀者不同的性格可以有千百種不同的發展,這樣的收尾雖不少見,但的確是頗讓人玩味的。
故事本身是灰暗的,是社會的現象寫實,也反應現代人心裡的部分失落,有意義無意義、有意識無意識的活著,又永遠都在追尋著自己也不確定的什麼。讀完有一種深刻的”人生就是如此”呀的感同身受。突然想到近幾年開始盛行「反璞歸真」、「簡約生活」的理念,當我們科技發達讓人們擁有越多東西的時候,我們卻反而越來越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心靈的平靜變成是稀有,憂鬱的情緒卻像潮流一樣不斷淹蓋著人心?終於我們是意識到了,那麼這是不是代表著人心的貧瘠已經到了谷底終於要開始向上攀升了呢?那麼自己又是落在怎麼樣的一個位置呢?心靈的滿足並不建立在富足的物質上呀。
這不令人灰心。書裡仍然透露著一鼓積極的力量,白晝的來臨仍然象徵著希望,而盲碌的人們終有找到屬於自己出路的時候。
繼<<聽風的歌>>之後,村上春樹出道25週年最新代表作,<<黑夜之後>>標示著村上邁向新的小說世界的一大步。
全書描寫「深夜11點56分」跨到隔天黎明「清晨6點52分」之間所發生的事情,故事的舞台是東京的都心,不眠的街道上蠢蠢欲動的人事,從黑夜的深淵探出...。
村上以嶄新的敘事風格,創造出看似無事卻帶有急迫感的情節,帶領讀者凝視黑夜的深淵,完成難以言說的小說新體驗。
開始看村上春樹的小說是最近的事情。
我到目前只看過”迴轉木馬的終端”與”after dark”。
他的小說對我來說有一種格外真實的情感,那是一份無須刻意雕琢文字就可以被傳遞的感情;就像是和朋友聊天一樣分享著他們的人生,然後交換關於人生的訊息。這兩本給我的感覺就像是體驗人生的補給品。
本書章與章之間段落分明,卻又銜接的十分巧妙,彷彿電影鏡頭運鏡般流暢,腦袋隨著文字劇情處理的畫面,我還一度懷疑自己是在看電影吧。作者在情緒的掌握上也處理的很好,帯點懸疑的手法總是輕易讓人會想要一探究竟。而邀請讀者與他一同成為書裡觀察的角色則是我預料以外的驚喜(或許我看的書還不多),但這種寫作手法我倒是第一次經歷。(真的很像在看電影)整個故事有很大的想像空間留給讀者,書裡的夜晚其實只是一個起頭,對於後續的情節?隨著讀者不同的性格可以有千百種不同的發展,這樣的收尾雖不少見,但的確是頗讓人玩味的。
故事本身是灰暗的,是社會的現象寫實,也反應現代人心裡的部分失落,有意義無意義、有意識無意識的活著,又永遠都在追尋著自己也不確定的什麼。讀完有一種深刻的”人生就是如此”呀的感同身受。突然想到近幾年開始盛行「反璞歸真」、「簡約生活」的理念,當我們科技發達讓人們擁有越多東西的時候,我們卻反而越來越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心靈的平靜變成是稀有,憂鬱的情緒卻像潮流一樣不斷淹蓋著人心?終於我們是意識到了,那麼這是不是代表著人心的貧瘠已經到了谷底終於要開始向上攀升了呢?那麼自己又是落在怎麼樣的一個位置呢?心靈的滿足並不建立在富足的物質上呀。
這不令人灰心。書裡仍然透露著一鼓積極的力量,白晝的來臨仍然象徵著希望,而盲碌的人們終有找到屬於自己出路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