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26 20:55:46薇薇aishiteru

老師同學揭秘蔣勤勤成長經歷:唱過刀馬旦3

初次試鏡 京劇團老師:她嗓子不好唱不了青衣

老師們客觀地分析,在蔣勤勤學京劇的道路上,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她的嗓音條件。“京劇對唱腔的要求比較高,蔣勤勤的嗓音條件並不是十分出眾的,她原本學的是青衣,也正因為這個緣故後來改為刀馬旦。”如今,在蔣勤勤的簡歷上,都填著“刀馬旦”。

這時候,京劇團的某位老師給了蔣勤勤一次重新發現自己的機會。1989年,這位老師在藝校給學生們排京劇《武家坡》,十三歲左右的蔣勤勤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這個小孩子的身形很好,特別認真。”

1992年,這位老師手頭有一個單本電視劇《媚態觀音》。“當時這部劇我在負責,劇本中與觀音有關的人物是兩姐妹,姐姐後來成了觀音。我們四處尋找女演員,看了差不多50多號人,都沒發現合適的。”老師向記者回憶起當時蔣勤勤第一次“觸電”的經歷。

“我們京劇團因為經常和他們藝校這幫學京劇的孩子打交道,自然也有些了解。我那時候就想到了蔣勤勤,不過最初的打算是讓她演劇中的妹妹。”

這位老師向劇組推薦了她,“去的時候是中午,巧得很,全班同學都午休了,就蔣勤勤在值日打掃衛生。”老師於是就讓蔣勤勤站起來做了幾個簡單的動作,然後回答了幾個問題,“他們當場就拍板,就是她了。”

然而藝校對學生出去拍戲管理得還是比較嚴格,尤其是對像蔣勤勤這樣還沒到畢業時候的學生,限制更多。為了能讓蔣勤勤出演這個角色,這位老師親自跑到藝校給校長、教務主任和蔣勤勤的任課老師做工作,費了不少口舌才得到學校的同意。

蔣勤勤自己也沒想到,出演這部戲只不過是邁出幸運的第一步。在劇組裏,由於老師的極力推薦和她自身的靈性,大家都非常喜歡她。“她是學京劇出身的,古裝扮相很漂亮,就有觀音的那種氣質,為此我們特地把劇本都做了修改,將觀音這個角色改成妹妹,讓蔣勤勤來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