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5-21 23:07:39索維克

宛若喜劇的悲劇

曾經看過許多影評,總會在結論中提到關於喜劇中所隱含的悲劇性格。矇懂無知如我,既無法猜測其背後含意,只能在哈哈大笑之餘,為自己的才疏學淺汗顏!
難得,看到這樣一篇文章,是驚豔也是欽歎!何時,才能有這樣的知識與見地呢?!



‧唐.薩哈夫?
by尤克強


一直想寫一篇關於 ‘薩哈夫’(Mohammed Saeed al-Sahaf)的文章,他是伊拉克戰爭時的伊拉克新聞部長(The Iraqi Information Minister)。自 3月20日開戰以來,他每天在巴格達召開記者會,穿軍裝戴扁帽,腰配手槍臉帶微笑,嗓門很大,手勢誇張神情並茂。面對中外記者,一方面讚揚伊拉克軍隊英勇抵抗侵略者,一方面用'華麗粗魯'的詞藻口若懸河地痛罵英美聯軍,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他罵英美是 '罪犯'、'殖民者'、'野猴子 '、'狗'、'驢'、'冷血的王八蛋'、'劊子手'、'黑手黨'等,罵白宮是'妓女戶';他說英國首相布萊爾是'私生子'、'鞋都穿不好';又罵美國總統布希'傻瓜'、'戰犯'、'惡棍'等。他的語言在阿拉伯語和英語之間流利地切換,他面不改色的臨場瞎扯時常到'離譜'(outlandish)的地步,連在場的伊拉克新聞官員也忍不住低頭竊笑。

他說了許多例如: "美國人已經步入圈套"、"進攻巴格達無異於自殺"、"我們會把他們全部殺光 "等後來證明全為胡謅的謊言,然而他從容不迫的鎮靜和一本正經的威脅確曾造成英美聯軍不可輕噓的心理壓力,讓他們更加小心翼翼、不敢貿然行事。可以說薩哈夫'一夫當關',打了一場極為成功的心理戰。澳洲的報紙這麼描述: "我們要向這位新聞部長脫帽致敬,他用精神抖擻的扁帽,厚顏無恥的笑和更厚顏無恥的否認,為我們的日子添加亮點。"連布希都說:"在直播薩哈夫講話的時候,他們就通知我,我馬上扔下手邊的事情,打開電視機。"各國媒體都喜歡他,稱他做'滑稽阿里 '(comical Ali),也有人說他是'戰爭笑話'(the joke of the war),阿拉伯國家的婦女們為了聽他講話而看電視。但是一位埃及的建築工人說得最好: "美國人不罵人,但他們殺人;我寧可聽薩哈夫說謊,也不喜歡劊子手。 "可謂一語道盡了'弱者'悲哀的心聲。在聯軍攻陷巴格達的第二天,薩哈夫就失蹤了。有人說他已經自殺,有人說他逃到阿爾及利亞,也有傳言他仍然在巴格達,正預備向美軍投降。雖不知何者為真,但他肯定擁有有來自全球各地的祝福。

我想借藉這個'薩哈夫現象'來探討喜劇和悲劇的區別,然後試圖回答這個問題:薩哈夫是不是一個'悲劇英雄'?有許多剛開始把《唐.吉柯德》(Don Quixote De La Mancha)看成喜劇小說的讀者,後來才發現作者塞万提斯( 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 1547~1616)其實是以喜劇的形式表達悲劇的本質:唐吉柯德象徵一個為理想奮鬥的小人物,卻不斷受到無情命運的打擊。他雖然愚蠢,但充滿了正義;雖然無能,但充滿了勇氣;雖然面對弱肉強食的現實,卻仍再接再厲,挑戰命運。他最後雖然失敗了,但是由於他善良的天性、高尚的人格和無畏的精神,在後人的心目中,已經成為所謂的 '騎士精神'永垂不朽的象徵。

我們從喜劇談起,因為喜劇比較容易明白。世界著名的法國喜劇大師莫里哀(Moliere, 原名Jean Baptiste Poquelin 1622~1673)說:"要懂得什麼是喜劇,就必須懂得什麼是理性-喜劇意味著缺少理性。喜劇的核心是'違背理性 '…因此謊言、偽裝、欺騙、掩飾、矜持等一切与真實不符的行為都是喜劇的來源。 "如果主人翁意識不到自己的不理性,甚而誇耀自己的不理性,那就更增添了喜劇的滑稽效果。簡單地說,喜劇就是: "人有所選擇地採取不合理的行動,反而產生了快樂的結局。 "理解了喜劇之後,我們嘗試推測悲劇的要素。如果悲劇是喜劇的對立,那悲劇是否是:"人無可選擇地採取合理的行動,但是產生了不幸的結局"?亞里斯多德在《詩學》( Poetics)中為悲劇奠定三個要點:悲劇的人物象徵不可避免的衝突、悲劇的性質是嚴肅的行動、悲劇的效果是毀滅所產生的恐懼和憐憫。換言之,悲劇的主人翁面對無可選擇的衝突,採取嚴肅合理的抗爭行動,但卻導致了不幸的毀滅。古希臘人強調命運衝突造成的悲劇,文藝復興時期強調性格衝突造成的悲劇,近代則強調社會衝突造成的悲劇。由以上的討論歸納,我們可以暫時把喜劇和悲劇的本質簡化成三個要素(可選擇程度、合理性、結局),用來分析 '薩哈夫現象'。

我們先看結局,任何人都明白這場戰爭的結局對全世界和伊拉克的老百姓都是不幸的。日本的《世界》月刊( 5月號)刊登了一篇東京大學教授籐原歸一的文章: "…美國無視聯合國和盟國…藐視中東國家…藉口推動民主卻採用軍事的暴力…實質上是一個帝國的侵略戰爭 "至於而戰爭的後遺症以及伊拉克的人民何時能回復安定的生活,歷史需要時間做出見證。阿富汗是前車之鑒:經過戰爭,它迄今仍然是一片悲慘和絕望的土地。
其次看薩哈夫的行動是否嚴肅合理?為了維持伊拉克在戰爭中的顏面和士氣,他用盡了一切的'否認':他否認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否認伊拉克与恐怖組織有關係;否認美軍攻入薩達姆國際機場…甚至在他自己的新聞大樓被導彈炸成廢墟后,他'否認一切'的風采也絲毫未減,所以媒體謔稱他為 '否認先生'。然而從3月20日布希發動戰爭開始,到4月9日巴格達陷落為止的那20天當中,儘管所有回教國家的人民都能預期到這場戰爭的最後結局,但他們多希望薩哈夫說的謊言和否認都是真的,以消心頭的怨氣和挫侵略者的霸氣。薩哈夫除了嚇阻(或多或少)英美聯軍的軍事行動外,他還在民心上緩和了敵人的'心理羞辱'('add insult to injury')。因此我覺得他的謊言和否認雖然在表面上滑稽惹笑,但意義是嚴肅合理的。

最後來看他的可選擇程度:布希鐵了心要發動這場不義之戰,身為伊拉克的新聞部長,63歲的薩哈夫能有什麼選擇呢?他就像鐵達尼號沉船時的那幾位繼續演奏的音樂師:明知無望了,仍在盡自己的力量,以寬慰驚慌的旅客,委實有幾分'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悲涼。薩哈夫不斷地使用粗魯的言詞就更不該令人意外了:歷史上所有被壓迫的弱者在無力反擊的情況下,都只能用咒罵來表達內心的憤恨 -那是他們維持自尊的最後武器。他的名言"上帝將在地獄裏用伊拉克人的手燒烤美國士兵的胃"(God will roast their stomachs in hell at the hands of Iraqis.)已透過網路廣為流傳。

我的結論讀者也可以猜到了:在這場不幸戰爭的20天當中,薩哈夫無可選擇地以他獨特而滑稽方式成功地扮演了一個實則孤獨悲壯的角色,他應該可以稱得上'悲劇英雄'。Don是西班牙語對男人的尊稱,我稱呼他'唐.薩哈夫'(Don Sahaf),因為他老讓我想起另外一位'唐'(吉柯德),祝他的真主阿拉保佑他吧!

附:薩哈夫妙語舉隅
"Our initial assessment is that they will all die."

"I triple guarantee you, there are no American soldiers in Baghdad."

"They are most welcome. We will butcher them."

"We are in control. They are in a state of hysteria. Losers, they think that by killing civilians and trying to distort the feelings of the people they will win. I think they will not win, those bastards."

"I speak better English than this villain Bush."

"God will roast their stomachs in hell at the hands of Iraqis."

註:原文內容略有煽動,唯不影響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