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的應然與實然》1
《中國史的應然與實然》
目錄
1、序論(p.1)
2、中國起源之爭議(p.10)
3、夏商周(p.13)
4、春秋戰國之同異(p.24)
5、秦漢(p.31):文景黃老之治的假象與實相(p.35)、漢武帝的功過(p.38)、王莽的烏托邦託古改制(p.42)。
6、魏晉南北朝(p.44):三國演義與三國志對比(p.46)、志怪的社會心理(p.55)、魏晉南北朝莊園經濟(p.60)、魏晉隋唐的士族結構(p.62)。
7、隋唐(p.65):隋煬帝的功過(p.65)、唐太宗的功過(p.67)、武則天的功過(p.70)、唐玄宗的功過(p.72)。
8、宋遼金西夏蒙元(p.78):唐宋之別(p.79)、宋代防禦性國策(p.80)、王安石變法失敗(p.82)。
9、明清(p.86):張居正與雍正的改革(p.86)、明太祖與康熙的文字獄(p.87)、康熙與黃宗羲(p.88)、康熙與明鄭的統獨之爭(p.89)。
中國史的應然與實然
序論
拙著《實然觀》曾言「演化的實(然之)相是萬物萬事皆息息相關(此即演化之生態學法則),從構成物質的原子、生命的細胞,到萬事萬理,都是某一時空條件下的緣起,並無絕對獨立存在的自性,但各大文明應然的絕對論,都會以各自的終極價值,合理化出絕對的真善美聖。這並不表示所有的真假、對錯、善惡、是非、美丑、正邪等都是主觀相對的,而是要理性客觀地用同一判準比較出誰比較真善美聖,不然將陷虛無主義之絕對論。
由上可得出以下歷史哲學
史觀多是信仰史觀,其別只在所信之異:宗教上一神或多神、國族上統一或獨立、政治上民主或專制、經濟上自由或管制…等。
歷史是勝利者的歷史(含正義、審判…等成王敗寇),政軍勝利者書寫的政統史觀,冷眼旁觀便能一目了然其謬。但一屎障目的典範勝利者之史觀,會合理化自己的道統才是正統(如南宋朱熹《資治通鑑綱目》),故不易了然。野史的精神勝利史觀更是民粹(如《三國演義》《楊家將》《岳家軍》,後述詳析。)
歷史是時間的排泄物,其屎有二:史觀之屎,貌似美玉,黑臭其中;史實之屎,貌似醜石,道在其中。史觀(如中共、台獨)愈敎條則屎愈硬愈臭但自認為香,好比臭豆腐、榴槤、納豆、乳酪、鲱魚…等多「香己臭它」。
歷史的教訓是:人不會記取歷史教訓,因人的積極理性會合理化自己不會重蹈歷史覆轍,故非經親歷,個人或國族不易記取消極理性所得知的歷史教訓。古今中外的黨爭、革命、學(社)運等多靠知青之故在二性:自認絕對性真理又有青春發情期之性激素驅使。
歷史的意義是:歷史沒有意義(及價值),因應然的史觀才會積極地找啥是歷史意義,但如同廉能勤儉是各種政經體制之普世價值(如真有普世價值的話),消極理性的實然史實,也是各種史學應追求之價值意義。
為了析判後述中國史之判準,有必要在〈序論〉簡述軍政經文化哲學。
國家戰略是指:用一切手段(經軍政文化)達成國家(有限)目的之科學與藝術。軍事(含外交)則是政治的延續,目的在使彼屈服於己之意志。兵者、不祥之器,上兵伐交、伐謀,次伐兵、攻城:要知彼知己(但彼己皆因迷霧而難知故須)料彼(不論敵友軍民)從寬(且)出彼不意(如此代價才小)。以上軍事哲學將在後述展現,在此先以日德美之二戰史為例。
戰後日皇昭和反省敗因,首先不了《孫子兵法》的「知彼知己」、其次「將軍不合」(參見《昭和天皇回憶錄》p.71),可惜是後知之明,即便先知如希特勒強人也無力解決。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曾留美哈佛,知美後勤之生產力,故主張奇襲美軍太平洋艦隊(但由山本未占領珍珠港,進而空襲巴拿馬運河及美西要地,如此才能大傷美後勤,可見其「知彼知己、料彼從寬」仍不足。日本陸軍也不足,以為三個月能勝中,結果大軍深陷大陸八年而敗,但自認是敗於美軍,故至今中雖超日,日仍不服輸。日德對二戰的省思是兩個極端,德自省到逢猶之惡,故見以2023屠巴),1941-12-07率領艦隊偷襲珍珠港的南雲忠一,沒摧毀港內的船塢與油槽、也未追擊港外的3艘航母。山本並非溫情主義而是無力節制諸將,1942-05-27又由南雲率領4艘航母參與中途島戰役,由於美軍破譯了日本海軍JN25密碼,因此前往中途島東北外海伏擊,日本4艘航母沉沒,從此日本海軍一再失敗,但美軍在太平洋強攻日島也不合「出彼不意」而付出大代價,甚至不必丟核彈,海空優便能敗日。
希特勒是史上罕見(其實王莽和焬帝也是、後述)在掌權前,便在《我的奮鬥》透露其國家軍事戰略的領袖,只是當時人視之宣傳(鈕先鐘《二戰的回顧與省思》p19)但希特勒的「知彼知己、料彼從寬」仍不足,比如他知英國的戰略是「歐洲均勢」,又以為英國會接受他的「德、英分管歐陸、海外」之戰略;他低估蘇俄,又無力說服具有普魯士軍人頑強傳統的德將,要以拿破崙為鑑,不要再攻北俄,而要南奪油糧基地,結果兵分多路皆敗;他無力阻止義大利墨里尼南侵非洲,反而要派隆美爾去善後; 他不知美國會成二戰的後勤兵工廠。納粹德將擅打閃擊戰,先是戈林的空軍閃擊波蘭,後來陸軍突破法軍馬奇諾防線,並困英軍於頓克爾克港口,戈林為搶功竟說坦克不利河道縱橫地帶,不料空投炮彈陷,泥沙中不爆,讓34萬盟軍撒回英了。可見自滿會使「成功為失敗之父」,隆美爾因英控地中海、後勤不繼、從非撒回德,希派隆至諾曼地構築防線(可見希並非不知美英會出彼不意)無奈德已無足夠後勤,隆只能要求坦克部署前線(隆在非坦克戰之經驗)但德將又自滿於閃擊(而希只能任由諸將互爭後勤及武器),結果是美軍在大西洋的「出彼不意」。
中外文明實相
中國文化的應然是民本(君輕民貴選賢與能,實然多昏君庸吏,這也合演化的8:2常態〔「唯上知與下愚不移」《論語·陽貨》「上智與下愚之民少而中庸之民衆」《潛夫論·德化》〕)革命(天命無常有徳得之,實則改朝換代而已)天下統一(實則地方不斷分裂,尤其清末民主國族論之魔盒一開、獨素難收、至今藏疆港台毒癮仍不時發作)以文化判夷狄(故文統才是正統,實則以父系血統),故見商(東夷)周秦(西戎)楚漢(南蠻)五胡蒙元滿清(北狄,其實黃帝堯舜也來自北)等先後入主中原,滿清比蒙元認同中華文化,故清國命長296年而開創最大版圖的元朝只97年,唐雖胡化但自認父系是漢族。中國傳統五大政治痼疾:皇位繼承、諸王奪權、權臣黨爭、外戚內宦干政,至滿清雍正基本解決、到乾隆國力達小農文明之鼎盛,且滿清之皇子教育歷代最佳,但仍不敵工業文明之堅船利炮。以上應然的文獻有《尚書.夏書》:「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孟子.盡心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詩經.大雅.文王》:「天命靡常。」《尚書.康誥》:「天命靡常,唯德是輔。」《周易.革卦.彖傳》:「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尚書.周書.多士》:「殷革夏命」。《詩經.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詩經.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西洋文化的實然是民主(主權在民,實則民粹)言論集會自由(實則自由造謠暴動)平等(人生而平等,實則非所有人皆人)民選(實則民限之以身分、財產、知識,即便是普選了仍選錢選權出少數菁英專制統治)。故見近代民主國家將中世紀的有限戰無限化,連二戰後美式民主改造,若德1/1成功(俄烏戰損了1/4),日則2/3成,韓台則1/2成,東歐則1/3成,其餘多敗。到現代更有三個時代和三組對照之證實:廿世紀6、70年代政變內戰頻繁的拉美vs威權統治的亞洲四小龍;8、90年代第三波民主化下社政經軍皆崩解的蘇東vs集權統治下社政經軍皆穩定的中共;廿一世紀初第四波民主化下政變內戰頻繁的中東vs威權統治下崛起的中國。以上的應實然詳參拙著《台灣共犯體之析判》的第二章〈西洋歷史之分析〉第三章〈說文解字〉。
中國演化出自產自銷的小農文明,自足之餘外銷物美價廉之產品(靠心靈〔表意〕手巧〔用筷〕及眾多勞動的勤檢和高度分工〔從傳統瓷絲茶到今之中國製造〕而不是所謂的高密度內捲〔其實是市場自由競爭〕)。從漢唐宋元尤其明清(即使朝貢厚往薄來,官方海禁但民間貿易仍賺進全球白銀。另外從伊斯蘭國家,雖積極開放面對,也不敵工業文明之堅船利炮。日本在閉關自守及「和魂洋才」(如清中自強運動之「中體西用」)的明治維新下,現代化成功。由此可知,以簡單化的閉關自守、自大、內向…等來解釋是不通的,因民族性及文化之利弊因時空而異,不然西方在廿世紀70、80年代尤其2008全球金融危機不也犯了類似的毛病,而讓日本、NICs、東南亞、中共等後進有機會迎頭趕上。重點在於透過開放式改革、知己知彼、主動回應中等收入陷阱等之挑戰,不然看似富裕已開發的歐美日、一樣存在發展之陷阱。日本所謂工匠精神在日本第一泡沫後閉門造車式改革、失落至今〔日本第一背後有雙重剝削:政府以高房物價剝削勞工,大企以終身雇用/衛星工廠剝削勞工/小企,失落後更「上下交相欺」:官商以高時薪解決就業,打工族誤以為高薪且自由,之後美台韓競仿〕。而不像中國心靈手巧+開放性改革,使得中國製造升級為智造創造行銷全球。)到20世紀末改革開放尤其21世紀一帶一路賺得全球美元(中共靠開放性改革、創造性繼承、成本性創新等,即便遭美科技戰,除高階芯片外,中國製造仍多全球第一。而美日先後投機於金融及房地產,而非投資於製造業,至2024美/日國債已超35/9億美元近GDP之150/250%。日台土改後的小農問題,中共農村之脫貧、增產、環保也靠「四基」解決了:一貫(先確定土地使用權再由專業代耕)、二戶(從包產到戶至農戶可兼市籍)、三保(醫社環保)、四基 (水〔自來水及水利工程〕電〔電力及電信〕鐵〔含高鐵〕公〔含高速〕,故敢對一帶一路及台灣讓利、而台卻仍禁二千多項中國製造及農產、故2024開始逐步取消對台讓利。老蔣來台無大陸軍紳政權包袱,故能順利土改、並「發展」進出口替代、創造了台灣經濟奇蹟,拉美亞非仍多是莊園經濟故陷「依賴」,詳參拙著《台灣共犯體之析判》(三)依賴理論之分析,〔英國圈地式土改,殘酷地逼農為工,「發展」毛棉紡織進出口替代、首創資本主義經濟奇蹟,蘇中共計畫經濟式土改及重軍工,殘酷又低效,故蘇俄瓦解,中共則成功改革。但台土改產生無解的小農問題,經濟奇蹟不敵受害地主的台獨,連受益農民也獨。)
中國的農糧銀元自然會遭周邊牧獵漁文明的陸海盜之掠奪,中國自古至今多為自衛型戰爭,不只譴責秦始皇、隋煬帝窮兵黷武而亡國,連漢武帝因對匈奴用兵過度而下罪己詔,明成祖下南洋的龐大艦隊也因缺乏西葡等大航海之經濟掠奪誘因而後繼無力,甚至清初盛世也不與沙俄爭奪蒙滿之外的西伯利亞,中共勝印越後即退兵。相反,每當北半球草原因週期性乾冷,匈奴突厥等便南下掠奪、漢唐將之西逐,直接開創了陸上絲路的經濟宗教交流,間接造成蠻族入侵滅亡西羅馬帝國,伊斯蘭崛起、基督教十字軍東侵,和大航海之後的西方崛起,東西洋的海盜列強當然不會放過中國財富,尤其清末民初遭船堅炮利之入侵。即便冷戰結束,當中國沒了抗蘇的利用價值,崛起的中俄便遭美歐日等東西洋霸權打壓,故見2018年美中貿易戰、2022俄烏戰爭/第4次台海危機,美帝皆小敗,霸權漸衰,尤其俄中等以陸權為主兼具海權的全球新勢力,將挑戰東西洋海權近三百年的全球霸業。
東西洋演化自漁獵牧文明、習於外取、從古希羅到蒙英法德日美等海陸霸權,源自一神(一個國族宗教神話系統)二權(個人權力及國族霸權)三柱(軍經政文化之硬軟實力,極至是美軍美元美語)四性(一山不容二虎之獸性,非我族類之人性,二元對立之印歐語言及思維,不信我者是異端〔從蘇格拉底不信雅典帝國之神而被民主判死刑、基督徒不信羅馬帝國之神而被屠殺、掌有政教大權後的基督教又十字軍東侵及異端審判,還有宗教戰爭〕)。
蘇聯瓦解(於經濟無效率、政治不廉能、民族多分裂)後,國際戰略的實(然之)相非福山《歷史終結》於資本主義、而是亨廷頓《文明衝突》,各國多回歸傳統。非亨氏所言,儒回共抗美國,而是美帝為保霸權,以儒(韓日越)制儒(中國)、以華(台港獨及海外反中華人)制華,以回制回(含以疆獨制中),以歐制歐(含制中)。但2018年美中貿易戰、2022俄烏戰爭、2023以巴戰爭,倒逼中俄回共抗美。
美回歸從古希羅以來的霸權零合競爭(修斯底德陷阱),美不許挑戰者(不論敵友軍民)崛起,故見,二戰前美挫敗德日軍國,戰後壓制日本的經濟(從日本第一墜至泡沫失落)科技(扶持台韓打壓日本半導體全球市占從50%墜至10%) 。2018美對中經濟戰(貿易戰中小勝、科技戰小敗),美先禁台韓售中高階芯片、再逼台積電到美設廠並交出商業機密,試圖重奪半導體霸權。而中從1986年「863」計畫就未大力重視半導體、直至芯片進口額超過原油、2014才訂出2025芯片自主70%之計畫、但至2021才17%,習近平乃仿「戰機引擎國家隊」(三年解決了軍方「心臟病」故可造出大量三四代戰機、在日台防空識別區「自由航行」讓日台軍機疲於奔命),重組大陸半導體產業,想在三年內拿下十至二十幾奈米芯片的自主生產能力,至於占10%的高階芯片則另謀彎道超車、譬如自制光刻機或以石墨希取代矽…等等。
中國回歸天下觀:以文化判華夷(實則以父系),對夷(客人)朝貢(禮尚往來、往多來少),對華(家人)統一(家國體制、堅拒分裂獨立)且嚴厲(故常見「寧給外人不予家奴」、習從2020嚴打各行業猴王猴后、詳見拙著〈習中國夢〉)。
由於美台堅拒中國崛起/統一,故中不可能「和平」崛起/統一、又未能做好戰備、至2021才三航母,亡羊補牢,中要多塢並建多航母及武庫艦、在三大洋力壓美軍,要從朝至印建立體防空/導/巡網,儲備原材料/糧食(如明成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以下簡述本書撰寫過程及政經哲學
我(劉紹楨館長)2019曾在《情趣詩集》序言:「從2018年完成《實然觀》、閑閑沒事幹,趁年老(62了)眼花前、重溫圖博館二萬多冊藏書,看能否有新知心得,從中外宗教哲學溫起、沒啥新知,順著結/解構、後/現代哲學,重溫西方相關文論、還是沒啥新知、心得也不足以產生新著,當讀到中國文學批評、尤其「詩話」時、有新得了,於是將原以為用不著而深藏在書架最底層的古今中外六百多冊詩籍、搬出細讀,結果出本《情趣詩集》。」
原以為歷史和小說的原文比詩詞冗長,不適成書,不料2023一場直腸癌,倒有了將各上千本的經濟、歷史和小說的讀後心得,寫成《中國史的應然與實然》《小說的敘述情理》的想法。如同詩詞可哲學成「意象新、韻味長,足以興發情趣」,小說/歷史的哲學則是「敘事新、描述精,足以表現情理」/「敘事新、描述精,足以表達事理」。亞里斯多德說詩(泛指當時的史詩和悲劇)比歷史真實,指的就是「理情」而非「事理」,但已指出西方的詩、小說及歷史和史詩的關系了。(另外重溫兩百多本心理學的心得是「西方將心理定位於腦,精神分析的腦神經化已不可避免,精神分析的治療也被藥物、認知及行為治療替代。)
〔一般認為年鑑學派特色是大歷史長時段的社會史,有別於傳統政治事件史。這是第一代布洛克《封建社會》(二册,不從羅馬、日耳曼、法國等傳統切入,而從伊斯蘭入侵歐洲,敘述封建起源,實在不足以表達封建社會之事理,不如拙著《共犯體.封建制度》精簡。)和第二代布勞岱爾《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三册,只繁述各項經濟數據,不論資本主義的工商革命,更不理(點到為止)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和馬克思《資本論》的階級鬥爭,而華勒斯坦的《世界體系》又太理學者專家看法,以致無法精闢地敘述出,世界體系「核心─邊陲」之依賴關係。)的特色,第三代勒華拉杜里的《蒙大猶》(一大册,仿城鄉人類學的田野調查,從蒙大猶的生態及考古,一本正經的詳述異端裁判下居民的日常生活。)已是微觀短時段的心態史了。三者皆「敘事新、描述繁,不足以表達事理」但可供專家參考其繁瑣之史料。 第三代戴維斯的《檔案中的虛構》透過這些虛構的檔案,反而更足以表達赦免狀效益背後的文化邏輯:當時社會接受被判死刑的男性殺人犯的求赦狀得強調因突來的憤怒而誤殺,或因節日歡樂、心情鬆懈而過失殺人等;女性殺人犯則須在名節受辱,或在殺人現場情緒失控而至誤殺的敘述策略,以滿足當時人對某種凶殺故事的耽溺。〕
如《情趣詩集》序言:「不只印歐語系和原始民族之「神話史詩」是「賦」〔中國文化雖因「人文道德化」早熟而無「史詩」專著(如荷馬史詩《伊里亞德》和《奧德賽》)、導致神話散載於諸典籍〕,但中國之「楚辭、漢賦、駢文」亦賦。即便中外的浪漫、象徵、超/現實、後/現代等派之長篇詩,因皆「以我觀物」亦賦,那些認為只有透過浪漫、象徵、結/解構、超/現實等長篇,才足以「 抒發真情、表現奧義、結/解史實真理、批判現實」者(詩人以我觀物貌似窮竟詩意、實則言不盡意,以物觀物貌似言窮、實則言外之意可供讀者興發無窮情趣),以我對小說(不論中外小說皆由「賦」之「敘述故事、描述人物」發展而來,相對於詩質之「意象新、韻味長,足以興發情趣」,小說乃「敘事的手法和故事要新奇、描述的文字要有魅力,足以表現情理,但此理乃情之理、而非社政經軍宗教等,不然將成為入錯行的小說家、半吊子的社政經軍宗教家,可是小說不像此集之詩可抄入,故要到【圖博館】逐本看眉批」)、歷史、宗教、哲學、社政經等內行之專研,我敢說那些人是入錯行的詩人/小說家、半吊子的社政經軍宗教家。」
政企哲學是「不論啥政治制度或XYZ管理的實相多是少數精英之專制統治」,此乃靈長類演化的實相。
本書不以喜惡好壞(如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分政體,而以權利形式及是否廉能分為:「君主/暴君制、貴族/寡頭制、民主/暴民制」,也不依X(專制)YZ(民主)的管理理論,企管系畢業的我只在的《管理大師我恨你》看到胡帕斯〈序言〉就說:「這些背負者一項重任--讓熱愛自由的人們能接受管理階級的權力」,他認為,企業組織原本就是充滿不民主與不公平的由上而下權力關係,許多大師為了解決這種權力關係與整個政治社會民主價值觀的衝突,因而建立了道德化的理論。
故「XYZ管理理論」不如「彼得原理」(人會因其工作出色,而被擢升到他往往不能勝任的高級職位,相反變成組織的冗員障礙物及負資產--官愈大愈笨。)「帕金森定律」(機構人員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增多,每個人都很忙,但組織效率越來越低下--官愈高愈多)「墨菲定律」(如果有可能出錯,那就一定會出錯--官愈怕愈來--如美日支柱產業航空汽車因為經濟失落而不斷發生危機) 或「職場厚黑學書」(臉要厚而無形,心要黑而無色--官愈厚愈黑)更合「職場政治學」(職場內的人事及利益競爭)之實相。
政經哲學是「廉能的政府要將投機的金融房地產巿場、導向投資的勤儉生產,並徵投機稅重分配於國防安全、基礎建設、生態環保、醫療社福、教育文化。」
「廉能」泛指「施政成本」及「治理能力」,依此,民主的「選錢」和「制衡」不利於廉能(尤其合法的政策買票比非法的貪污更可怕,至2024美/日國債已超35/9億美元近GDP之150/250%,遠超國際透明組織指控的非民主國之「貪腐指數」)專制者如唐太宗常為私德不佳而更廉能及「勤儉」泛指「量入為出」及「各勤其儉」(如此便能減少因產銷失衡而造成的通脹通縮之「景氣循環」),依此,資本市場的「投機」不利於勤儉,專制者如中共常為政績而更勤儉及廉能,此即東亞經濟奇績的政府加市場之力量。故「廉能勤儉」才是各種政經體制之普世價值,而非資本主義的民主政治、自由經濟,更非共產主義的唯物史觀(經由原始雜交群婚社會、過渡到東方專制、奴隸、封建、資本、最終到共產主義。在此先析判前者,其它後述。)
有二個半吊子人類學家的不嚴謹田野調查之見,卻成了共產主義的唯物史觀、資本主義的性別議題之政治正確。首先是摩爾根《古代社會》(1877):人類社會最初都是母權制的,從血緣家族,群婚家族,對偶家族,父權家族,到單偶家族。遭到人類學的批評:母系社會未必是母權、可能是舅(父)權,且已有階層分化了。依此,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就摩爾根的研究成果而作》(1884)所謂的:「科學地分析了人類家庭發展史,揭示了原始公社制度解體和以私有制度為基礎的階級社會形成的過程,證明了國家隨著沒有階級的共產主義社會的徹底勝利而消亡的歷史必然性。」純屬社會達文主義式的進化論之應然,而非生物達爾文主義演化論之實相:別說靈長類的人類亂倫禁忌,哺乳類的犬貓科都本能地避免不利繁殖的近親交配,特殊時空條件下的血緣、雜交及群婚家庭(此即演化的三要素:基因、環境、個體),好比雜交的騾子、虎獅,鴛鴦及婦女為增加育子資源約兩成非婚生(雖女性無明顯發情期已有利單偶家庭,但仍現演化論的8:2機制,如同性戀不能生也有約兩成。) 如拙著《實然觀》所言:人類各大文明會不約而同地走上「兩性共組家庭」,是演化論的實然之相「物競天(人)擇、適者(而非強者)生存」,而非女性/性別主義所言後天的「父權社會」使然。35億年前生命出現以後很長一段時間是「無性生殖」,「有性生殖」「兩性生殖」增加了後代基因多樣性以適生存(多樣性是以前述「機率性」來演化、如此才能「物競天(人)擇、適者(而非強者)生存」,比如35億年前少數耐氧的細菌〔相對於多數不需氧者當時可能是弱者〕便活過藻菌光合作用的「氧毒氣」而大量繁衍出現今吸氧吐二氧化碳的動物與吸二氧化碳吐氧的植物之共生,同理、人類的男女有別/智力情商/…等之常態分配亦然、故有少數的同性/雙性/物性戀者也自然、只不過對多數者而言是異於常態之變態),人類的男女有別也是適者生存之「天擇」(男在外狩獵故演化出骨肉較壯、左腦空間感較強的理性〔故理性的「陽剛壯美」/男主外女主內/男耕女織/男牧女乳等之刻板印象是常見而非偏見,要克服偏見得先承認人天生就有偏見、並不斷提醒自己要避免偏見〕,女在內采集育兒故演化出膚脂較厚、右腦交流感較強的感性〔故感性的「陰柔秀美」亦然、既是常態分配當然存在少數的「陽剛壯美」女/「陰柔秀美」男或社會〕,女采集故較狩獵男之專挑目標、好逛街上網順便為親人散尋狂買,賣家便利用此女性弱點設計行銷策略、好讓女性迷失預定的採買單,但理性男多為己購且單價高於女、故男女購買之總價相當,只是感性女易因情緒尤其躁鬱症之躁時變購物狂,再加女失心瘋殺男可減或免刑、女購物狂也可退款,女性更不易控制購買欲和家中收集欲、不論有用或沒用、即使爆滿也不願丟),順此男女有別「天擇」、「人擇」出「兩性共組家庭」的家庭結構是所有社會的穩定基石。
但瑪格麗特.米德認為性別是父權文化決定論,人類學家弗里曼則在《瑪格麗特.米德與薩摩亞:一個人類學迷思的建構與解構》批評米德在當地的時間太短,對薩摩亞語也不夠精通,無法準確理解某些狀況,甚至沒辦法辨別當地少女對她撒的謊;她住在白人家庭,對當地的視角太過西方,在她的筆下,薩摩亞彷彿純淨脫俗的世外桃源,但現實中薩摩亞那些黑暗、暴力的部分,都完全被米德忽視、隱蔽,彷彿回應了某種對「原始社會」的美好想像。
源自亞當史密《國富論》(1776)的古典「經濟學」原名「政治經濟學」,馬歇爾1890年《經濟學原理》用數學研究經濟問題,「經濟學」漸代「政治經濟學」,後成「計量經濟學」(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資本主義與廿一世紀》也大批中國沒「數字管理」故敗)。《國富論》所謂的自由市場上「一隻看不見的手」(實似牛頓的自然神論之手),且亞當史密也認為政府要從事「國防安全、基礎建設」,資本主義自由派便打著亞旗主張「大政府」、反保守派的自由市場經濟學(也似新馬打著馬旗主張「異化論」、反蘇中共的「共產主義」) 。
馬克思《資本論》將《國富論》等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推論到極致,價值既然來自勞動,那麼「剩餘價值」應屬勞工,無產階級便對資產階級展開階級鬥爭,直到共產主義到來。以上純屬馬克思的應然推論,實然是資本主義會自我改善而續命(中共也會改革開放而續命共產主義)。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則從「糧食等比級數增長而人口幾何級數增長」應然推論到資本主義會無以為繼,以上也純屬馬爾薩斯的應然推論,實然是「糧食因綠色革命增長而人口因避孕減少」。
李嘉圖的《經濟學原理》以比較優勢而主張自由貿易,其實是為英國經濟已崛起找應然理由,實然是英帝崛起前和衰落後都反自由貿易而主張貿易保護主義(美帝亦然,故見2018美對中貿易戰。故經濟/國際戰略的自由或保護/干涉或孤立主義,都為帝國霸權的利益。)李斯特的《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則為扶持德國產業而主張貿易保護主義,實然是除德美日曾一度扶持成功外、大多皆因斷不了奶而失敗,連美日德也因衰落而重回保護,但多不敵中國製造,因中共體制能斷奶而競爭成全球第一,如太陽能發電和電動車(新加坡體制則是史上罕見可透過高薪養廉又養能,明太祖的嚴刑峻法或清雍正的養廉錢都一時有效而已)。
《國富論》的研究方法貌似計量歸納,李嘉圖《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則似抽象演繹,實皆歐氏幾何、亞氏邏輯以來的「歸納-假設-演繹法」之形上學,同樣的,不論英國經驗主義、法國理性主義或德國觀念論,亦然,都源自古希臘以來積極理性的絕對性思維。(以上詳參拙著《緣現論.科學哲學/西洋哲學》)
曾是經濟系高材生我也只在《經濟哲學》看到羅賓遜在首章〈形上學〉就說:「經濟學常是某一時代支配的意識形態之研究方法…意識形態比較起來更像一象隻」,譯者卻說:「亞當史密和李嘉圖的價值理論都有形上學的性質,但並無大害…但對馬克思情形便不同了」,這是典型的雙標。「10個經濟學家有11個經濟學理論」常被描述成「盲人摸象」,故經濟難測也難解。若從演化的實(然之)相來看,「本來無一象、何處來摸象」,經濟邪家的應然自摸而已,這才是經濟測不了也解不了之故。從亞當史密的自由市場自會「均衡」私利與公益,到二大經濟學「均衡」定律都是不合常識的應然(最典型的是中國小農經濟近乎自由市場完全競爭,但谷價不論貴賤多傷農):賽伊市場定律(供給和需求自會「均衡」)及費雪方程式:M(貨幣供給)xV(流通速率)=P(物價)xT (交易量),儲蓄與投資自會「均衡」。
故若「假設」不合實相,再多的計量歸納或計文演繹,比如「計量經濟學」幾乎是方程式,也不過是新「象數」(漢代讖緯)新「符咒」(道教符咒)新「格義」(佛教譯經) 而已,多待「掃除」。中國古代戶口、土地、稅賦的統計,在當時可說是全球先進,但也常失實,除了統計的技術及能力不足外,更多是要逃稅而少報,而非黃仁宇大批中國沒「數字管理」。不然如今已有電腦追查,不說美台的合法避稅(房地產商川普總統很少繳稅),台已有房地產實價登錄,但欠美式估價制度和信用體系,不但徵不到投機增值稅、也不能打壓房地產價格。2008年美國更發生房地產次貸危機(21世紀初美國房地產市場持續走高,信用不好的人也能利用次級貸款獲得貸款。金融機構把錢借給那些能力不足以償清貸款的人,然後把這些貸款組合為住房抵押貸款證券以及金融衍生品,再打包分割出售給投資者和其他的金融機構)造成的全球金融危機。
這一切如喬貝斯特在《統計數字:是事實還是謊言》所云:「數字確實會說話,但它更會說謊。」前述曾提日美台韓借高時薪解決失業率的「上下交相欺」,現以最常見的經濟統計數字GDP(國民所得)看各國如何玩弄計量魔數。《經濟學人》為了誇大「中國威脅論」(唱衰時則「中國崩潰論」,真是雙標到精神分裂) 2023-06-23認為中國PPP(實質購買力)GDP仍然低估:世銀2021年各國PPP GDP,中美印前三,28.82萬億、23.59萬億、10.96萬億美元(中美印2021名目GDP,17.82萬億、23.32萬億、2萬億美元),《經濟學人》認為,這還是低估了,因為很多指標中國是美國數倍。消費品數量也遠高於美國,一般占全球的20%-40%。美國只是服務業遠高於中國,中國很多服務消費沒放進GDP,中國在有意壓低GDP!
其實GDP有生產法、支出法。中國採用生產法,美國採用支出法。雖然理論上最終值應該是一致的,但生產法相比於支出法,其優點在於更多地避免了重複計算,缺點則是忽視對非生產性部門,例如金融、教育、醫療、文化等服務業,生產法往往會比支出法得出的GDP數值要小。印度更會玩計量魔數,連牛糞、貧民窟都納入; 中國實質購買力的中國製造物美價廉,印度呢?真是阿三!。
說我(館長劉紹楨)曾是經濟系高材生,非為自誇,實因高分才能轉企管系,轉系也非因企管熱門,而為逃避「平時不讀書、考前抱我腳」的同學騷擾。東海大學是我的反思期〔思考各種問題,包括市場飯店長大的我、不適合從商、轉讀台大哲研所,而進入論證期、寫出《台灣共犯體之析判》《緣現論》,再由「言情/歷史小說」過渡到反諷期的《展題》「文評/書評/影評/時評/反諷詩」,最終為直白期的《實然觀》《情趣詩集》《中國史的應然與實然》《小說的敘述情理》…等〕,南一中的困思期(美濃國小記憶期〔一開學就把書讀到倒背如流〕、美濃國中感受期〔開始感受問題〕) 突然開竅,只要掌握微積分、經濟學…等基本原理,便能應付各種考題。
以下以中國自己的斷代來論中國史,而不以西方史學的「上古、中古、近代」,更不以中共唯物史觀的「奴隸、封建、明清資本主義萌芽」。
中國起源之爭議
中國起源之爭議,在民初全盤西化的氛圍下,自然以「西來說」為主,經多年考古及歷史學者之研究,「中土說」已漸形成,但仍隱含國族觀之影響,以同樣來自台灣的兩位學者為例。華裔美籍學者許倬雲在《西周史》結論p310說:「中國三千年來歷史的主旨是以華夏世界為文化主流。四周的四裔必須逐漸進入這個主流,因為這個主流也同時代表的天下,開放的天下。華夏文化在西周形成時,先就有超越部落的天命觀念以及隨著道德性天命而衍生的理性主義。」
中國文化以華夏為主流是實然,但開放的天命觀是應然,且「商代末期的上帝是一個極具族群獨佔的守護神,而不是一個普遍的裁判者」(p97)是仿自(不論有無意)「舊約的上帝是猶太人的上帝,而新約的上帝是全人類的上帝」。
台裔加拿大學者許進雄在《古代社會》則說:「八、九千年前氣溫的升高很可能迫使華南地區的人民北移(p59)由於華南地區比較可能首先發展農業,因此小米的栽培可能是華南的種植知識適應華北的半乾旱氣候而發展成的(p125) 華北地區學得華南先進的木構的建築技術,包括企口板與榫卯(p321)」。以上除了榫卯是「西來說」常用的以「較早發現」為推論外,皆不合以下實然。
中國科學院古DNA實驗室主任付巧妹團隊2020年5月15日首次在《科學》雜誌揭秘中國史前人群遷徙動態與族群源流:中國南北方古人群早在9,500年前已經分化,至少在8,300年前南北人群融合與文化交流的進程即已開始,4,800年前出現強化趨勢,至今仍在延續。現今的東亞人群,不管是來自北方還是南方,都同時混合有古北方人群成分(黃河沿岸的山東人群)和古南方人群成分(福建與臺灣海峽島嶼人群),但北方影響更為廣泛。他們是南島語系人群(現今主要生活在臺灣島及太平洋島嶼等地)的祖先來源。(付2015年在《自然》雜誌的論文,通過比對,一位4.2-3.7萬年前的羅馬尼亞早期現代人被發現含有6-9%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尼安德塔人出現於40-80萬年前,約3萬年前滅絕,但它的基因在亞歐大陸的現代人身上廣泛存在。)
原住民居台前的臺灣史前時期,橫越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澎湖原人(約45至19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台南左鎮人、台東長濱文化等(約50000至7,000年前),以上都為多次冰河期由大陸經台灣海峽到台灣,新石器時代的台北圓山文化、十三行文化等(約7,000年至原住民居台前)。
如拙著《實然觀》所言:「西來說」自清末崇洋媚外毀了「天下中心說」、已成了主流學界的一種「邪說」,而不能理性客觀的比較出、在那些判準條件下、誰可能是誰之源或更可能是多元互動之演化,邪根在「中國關聯性思惟vs西方對立性思惟」,依演化的實然之相是萬物萬事皆息息相關、「多元說」應比「西來/一元說」較合歷史實相,奈何至今「判準和發言權」都仍在「西來說」掌中。
「西來說」看似說理、實則合理化、幫先到或強者找理由而已(多似成敗論英雄),其實是雙標且自我矛盾的,以下先泛論、再析判中國猿人智人皆「西來說」和「夏商周斷代」。
一般認為中國的小麥葡萄皆源自西方,其實甲骨文便有麥字、《詩經》也有野葡萄,但因西方較早大規模種植且是主產區、便接受了「西來說」。中國米(長江流域河姆渡遺址早在七千年前便出土大量人工稻米)茶也是較早種植且是主產區,如以同標、西方也應接受「東來說」,但以印度也有原產米茶之爭議、而不接受,有爭議就不接受?那中國南方也有原產棉花甘蔗且有《楚辭》為證(當時印度才在阿育王主持下、將古梵音巴利文字化、集結佛經),但因印度較早種植且是主產區、便不理爭議了,這是啥邏輯?「中國關聯性思惟vs西方對立性思惟」是也!(可見西方二元邏輯學是一門多麼邪門的雙標學問)
類似的多到不想析判了,其實歐亞非大陸的動植物、早在四大農業文明前、便已透過風水禽獸人不經意地互傳,即使大洋隔絕的美洲、在冰河期也互傳了、大洋洲的椰種等更演化出水漂,在此只舉台獨化下的「物種傳播政治邪」是如何邪門的。台島的人種最早源自冰河期大陸、這是地理常識,但獨論卻跳過而大談台島原(早)住民是東南亞至大洋洲所有「南島語族」的起源,其合理化理由是、偏找有利於獨論之語根和基因、更多不利的語根基因證據尤其出土文物則棄,撇開證據不說、單就地理常識、台島原民不可能像孫猴子從石中蹦出、即使來自東南亞其源也在大陸,中國北方是小米較早大規模種植的主產區、依同標、原民的小米也應源大陸、但獨論仍說台島有原產小米,漢人最早從原鄉帶來菸草、但獨論仍說到日治(據)時才大規模商業主產、也不算,至此有講理無用之感、也可了【圖博館】為何要用戲謔式諷文來評論之故了、此似黑色幽默喜劇骨子裡才是真正的悲劇。
一般沒被「人類單一起源自非洲說」洗過腦的現代北京人,看到以下歷史實相:北京房山一地先後出土70-2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4萬年前的早期智人「田園洞人」、1.8萬年前的晚期智人「山頂洞人」,很自然會認為是其祖先,但學者專家教授卻說皆源自萬里之外的非洲、且三者毫無血源關係、其理由是多標雜用。
當中國湖南出土12萬年前現代智人牙齒化石、質疑了智人在6萬年前走出非洲的現代人起源觀時,由於沒基因 、「非洲說」便派出同沒基因的以色列卡梅爾山洞穴出土的18萬前智人臉骸化石、來解疑:「湖南人」還是透過「卡梅爾洞人」間接源自非洲,問題是,既然中科院古人類學家吳新智的「多地起源、連續進化、附帶雜交說」只憑骨骼特徵(比較北京猿人、山頂洞人和現代人的骨骼特徵,發現70%的中國人在頭骨上有3個特徵和北京猿人是一致的)缺乏DNA證據而不被接受、那為何「卡梅爾洞人」能被接受呢?
更妙地是,相似度達99.99%在法庭都不能當唯一證據的DNA、在古人類學家手中卻成了聖經密碼,竟然可單憑一大串DNA中的一小點做為譜系樹根、而得出全球現代人皆源自6萬年前非洲一個女人,而其他的DNA不管多少都是雜交的、比如所有非洲之外人口都有1%-4%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連中國第一個古人類基因組「田園洞人」也只屬古東亞人但非現代東亞人的祖先,反而跟比利時的古歐洲人、美洲的亞馬遜人有遺傳關係,西方掌控下的古人類學基因庫竟成了「人類單一起源自非洲說」的聖經密碼庫、其威力不下傳說中的基因武器(以色列秘研專滅阿拉伯人種、而古人類學基因庫則專滅中國人史、美國孟山都種子基因庫專搶全球物種)。
不只中國的學者專家教授被「人類單一起源自非洲說」洗腦成邪者磚家叫獸,連霉體公知大V噴子也只准:迄今30-35萬年最早智人化石在摩洛哥出土推翻人類單一起源自東非的假說;人類誕生地不是非洲而是歐洲:來自法國、德國、保加利亞、希臘、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對希臘古猿弗賴伯格種的兩個已知樣本的牙根進行CT分析,發現這兩個像人的700多萬年前古猿「希臘人」可能是前人類,即原始人類。而不許中國推翻人類起源非洲:最早為4500萬年前在河南「澠池上河曙猿」,比北非法尤姆發現3500萬年前的高等靈長類動物化石,還要更早1000萬年。(李濟在〈史前文化的鳥瞰〉收於《中國上古史論文選集上》p177甚至說:「人類的老祖宗,原來生活在樹林的猴猿群,被迫下地尋覓食物…而這種地理環境,照地質學家說,似乎與喜馬拉雅山在第三世紀的隆起,最合這一條件。在他處的地區如非洲,直到現在為止.,地質學家尚未發現這一類的由地殼運動造成的類似的地址演變。楨:有東非大裂谷。)
連經多學科的學者專家教授五年研究得出之「夏商周斷代」2000-11-09出版的《簡本》推求克商年的主要途徑,一是通過關鍵性考古遺址的碳十四測年、甲骨文日月食以及文獻記載的綜合研究,縮小武王克商年的範圍;二是在以上範圍內,通過金文的排譜和對武王克商的天文學推算,推定為元前1046(帝辛1075至1046年在位),明確了元前841年以前西周十王的具體在位年代;推定夏商分為公元前1600年,明確了商武王以下十二王的在位年代;推定夏代始年為公元前2070年。(夏代:前2070年夏啟立國-前1600年商湯滅夏。商前期:前1600商湯-前1300年盤庚遷殷前。商後期:前1300年盤庚遷殷後-1046年紂亡。西周:前1046年武王-前771年幽王)。只因中國政府多部委參與,便以有爭議(「歲在鶉火」把武王伐紂定為前1046年而不是1027年、碳14測年置信度應由通常的68%提高到95%)而不接受,即使工程專家組的專家學者已撰文回應,且表示有爭議很正常,《簡本》只是階段性的學術成果而非定論,可見他們真意在誣指:「夏商周斷代」是中共為了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凝聚力而搞的民族主義工程。
各古文明斷代本就多爭議,但少見像中國因爭議便全盤被外人或自我否定的。比如記錄古埃及王表的巴勒莫石碑、都靈王表、阿比多斯王表、卡納克王表或殘缺不全、或互相之間有出入;記錄美索不達米亞的貝羅索斯王表亡佚,留存在他人著作中的部分則顯示著作者驚人的想像力,統治者年齡動輒以萬記;至於古希臘,靠著德國考古學家施里曼對普里阿姆寶藏和邁錫尼古墓葬的發現,才證實了頗具神話色彩的《荷馬史詩》中特洛伊、邁錫尼的存在。施里曼宣稱在土耳其西薩里克山找到的特洛伊的遺址,實際共有9層不同年代的遺址,不論是哪一層都無法和特洛伊相吻合,其後繼者伊文思在克里特島對米諾斯文明的發掘也頗多疑點,其一些衝動、理想化的重建更是被後來的學者批評和否定,發現的線形文字A至今仍未破譯。
夏商周
一部五千年中國史,似乎不必從傳說故事說起,其實又不得不如此,在此先從何炳棣的〈中國最古農業的基本特徵〉(收於《中國上古史論文選集下》)p.799說:「為加強了解中國最古農業系統的獨立性和特殊性,我們應該先指出兩個基本史實:黃土區域農業的開始黃河氾濫平原無關,我國最古的農業與灌溉無關…西南亞兩河流域,東北非埃及尼羅河流域,和印度西北部印度河流域全是氾濫平原,其農業基礎是灌溉。」
其因是前述所提,地球最近冰河期結束後,雖產生四大農業文明,但中國小農文明的獨立性和特殊性,在於印度板塊擠壓亞洲板塊造成喜馬拉雅山及青藏高原隆起,阻礙水氣北上、形成黃土高原及平原,當時人多住黃河支流的邊坡上,種著不需灌溉的小米。所以灌溉造成東方專制說不能成立。黃河氾濫是地球的自然現象,沒住人就無災,但隨人多遷入,便傳說大禹治水故事。治水是治理黃河洪水而非灌溉,更不可能到江南治水,中國灌溉興於專制集權時的春秋戰國。東方專制說看似倒果為因,其實宇宙人生包含歷史的實相,並非因果性而是關聯,亦即國家治理能力與水力工程息息相關。
經民初四大(文學/科玄/社會/古史)無聊論戰(詳參拙著《台灣共犯體之析判》),中共將中國定位為「奴隸、封建、半封建」社會,主張以無產階級領導農民革命推翻國內封建勢力、國內外資本及帝國主義,學者尤其海外學者都不願意再論,台灣在反共氛圍下,連鄉土文學都被扯上中共現實主義文學,中國統派對抗當局,可惜最終為台獨文學作了嫁衣。
愈早期的中共史家愈嚴守官方有關中國史的分期(從范文瀾的《中國通史》到呂思勉四部斷代史《先秦史》(1941)《秦漢史》(1947)《兩晉南北朝史》(1948)《隋唐五代史》(1959)甚至王仲荦兩部斷代史《魏晉南北朝史》(1980)和《隋唐五代史》(1990)),只有少數在深入比較史學的研究後,認為不可如此膚淺、牽強附會的類比,但好比解放的小腳難免殘存纏痕。
如趙誠在《甲骨文與商代文化》說:「有學者根據殺人以祭殉的材料,證明商代是奴隸社會,其實這些材料正好證明商代不是奴隸社會(p189) 到了奴隸社會,奴隸被看成一種財富…絕不任意大批殺戮,如西周就沒有大批殺人以祭殉的現象(p190)。」趙剛在《中國經濟制度史論》就以奴隸也是種財富,來論證中國不是奴隸社會,不過他以經濟學的均衡理論,認為中國的「雇農、佃農、雇工、雇傭、奴婢」是自由市場,自然會供需平衡(p8,353) 未免太應然了,不如劉偉民的《中國古代奴婢制度史》較合中國非奴隸制的實(然之)相。
比如楊寬在《西周史》說:「原始的農村公社,是原始氏族公社制度的產物…井田制確是古代的公社制度(p185) 但是不必如孟子所說那樣中間一塊公田,四周八塊私田,如此整齊劃一。至於井田制有公田和私田之分,當是事實。公田也稱籍田或耡,就是集體耕作的耕地。私田就是平均分配給各戶的地,這正是村社的土地制度(p188) 十千維耦是形容成千農民配偶而工作,並非實數(p206)」。(楨:《詩經.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詩經.周頌.臣工之什》「噫嘻成王,既昭假爾。率時農夫,播厥百穀。駿發爾私,終三十里。亦服爾耕,十千維耦」。《孟子.滕文公上》「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田畢,然後敢治私事。」甲骨文也有「囲」「劦」字,多是指自耕農在井田集體協力助耕的「籍田」儀式(《甲骨文合集》29004:「叀𢘅(懋)田劦,受有年。」意謂協力耕作長滿野的田,得到好的收成。《殷契粹編》第1222、1223片:「乢囲」意謂井形塊狀的耕地。) 不只古代皇帝有親耕的儀式,至今少數民族及客家人都有「交工」儀式。故當井田崩壞,「租稅」便取代「助」。雖說井田崩壞於東周,但是歷史變化要有過程,早見於西周中期的格伯簋銘文,許倬雲在《西周史》p297比較白川靜的「交易」說與黃盛璋的「交換」說後認為:「黃說比較合理,因為在封建制度下,土地只能由周王頒賜,不能由私人買賣…只有交換,有買賣之實,而無買賣之名,比較能在已建立的封建制度下發生。」
西周格伯簋銘文:「唯正月初吉癸巳,王在成周。格伯爰良馬乘於倗生,厥貯三十田,則析。格伯殹妊,厥從格伯甸殷,厥幼零谷杜木谷菜,涉東門。厥書史戠武立盥成。鑄保簋,用典格伯田。其萬年子子孫孫永保用。」【大意】在正月第一個吉日癸巳這一天,周王在國都成周。格伯從倗生那裏接受了四匹好馬,講定交換的價值是三十田,雙方剖木為憑證。格伯交付的是殹妊和仡,和甸殷崇地的田產,並在零谷和谷樹木為標記。書記官吏戠武建立了文書檔案,規定了界域。倗生鑄這件寶簋,用來登錄格伯的田產,後代子孫,萬年寶用。
又比如楊生民在《漢代社會性質》研究過漢代的社會結構後,為漢代的奴婢和羅馬的奴隸有以下的不同︰量上占總人口的1-4%與40-50%,質上用於家庭服務與農工生產之別,法律地位的高低之別。故漢代社會並非奴隸社會而是封建社會的初期階段(p147-172)。」
連在《秦漢史》台灣版序言p5說:「對種種大而不當的史學理論,往往運用,但由於理解不清,往往形成貼標籤…,自開放以來,經過這幾年的思考…這次重新撰寫…我將不足以說明問題或導向荒謬的論點加一刪除。」的林劍鳴還是用人民起義解釋動亂,但在多處質疑戰後日本學者的中國史研究。
戰後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學者,也進行了類似民初的無聊論戰,但各吹各的號,堪比前述「10個經濟學家有11個經濟學理論」,雖不再用馬克思主義的停滯說來論中國史,卻仍圍繞着奴隸制、封建農奴制、近代資本制的社會結構,分別相當於中國的哪個時代而展開了論戰,並且出版的一大堆著作,實在沒必要詳讀,可讀下高明士在《戰後日本的中國史研究》重點介紹了當時學界主要爭論的時代區分問題。
杜正勝在《中國上古史論文選集》導論p18說:「不幸近十幾年來的中國上古史研究,除了疑古派之外,另外的地盤差不多就是所謂的社會史學派佔據了…我曾成名為編輯史學,原則或公式重於史實。」更不幸的是杜氏後來當了台獨教育部長(詳參網文【圖博館】杜正勝逃得了嗎 廢98課綱)推出堪比中共史觀的台獨課綱,真是有改宗意味,這不奇怪,孔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就認為連科學典範交替與政治革命有類似性,甚至是一種政治改宗過程。(詳參拙著《緣現論》)更何況有關意識型態國家機器的義務教育,當然要搶佔了,(中共亦然,故「反資反封」政治正確的民氣〔台是抗中反共〕,造成習近平2020年整肅網商、房地產、文化娛樂等行業,大傷民間投資消費意願,以至振興經濟成長乏力,詳參網文【圖博館】習中國夢。)
杜氏雖力反將中國歷史社會隨意與西方的奴隸、封建、帝國、民主等制比附,但他又將《周代城邦》比之於城邦和氏族社會p2說:「一個政治社會聚落外圍圈築著城牆,就是城邦」。他認為歷史名詞無法像其他學術語言,無法精確清晰,不須岌岌於經營名詞界說,而是要力求描述析論詳實深入,如此就能免除將中國古代城邦和西洋城邦混為一談。杜氏的辯護與其不隨意比附不一致,原因是別人也可仿效辯護。
要如拙著《緣現論》所言:「現今研究中國哲學不可避免地會以西洋哲學做為分析、批評、或重建的基點,因為是西洋哲學的先見已成為解釋中國哲學的能見之一,所以重要的不是避免先見,而是釐清解釋的先見是什麼,更重要的是釐清中國哲學基本特質,這些特質除本書多處論及的關聯性思惟外,先秦宗教的人文化也起了關鍵的作用。」
拙著《台灣共犯體》已充分地析判了:中國非西方的奴隸、封建、帝國及資本主義。因中共屎觀仍可能遺臭萬年,在此就簡介西中之別如下:西奴以生產為主,中奴則非;西封來自羅帝衰亡、各地由上而下、依契約分封權利,中封則是西周透過分封冊命的朝貢義務、建立中央之間接統治;西帝演化自漁獵牧文明、習於外取、從古希羅到英法德美等海陸霸權,中則演化出自主自給的小農文明之天下觀;西資已是成熟的資本主義,中資則剛萌芽就夭折了(詳見後述宋代)。
回到中國的傳說故事來論古史辨。中國古代的小說故事,不是現代小說的虛構故事,而是指故(過)去的歷史事情、相對於正史的稗官野史(如歷代的筆記小說) 。唐代傳奇、宋代話本、明清章回小說,才是虛構的故事。章回小說的關聯性寫法,和紀傳體史書(如司馬遷的《史記》,詳見後述漢代),充分地發揮了中國關聯性思惟及表意文字、擅長呈現關聯性的實(然之)相,有別於西方對立性思惟及表音文字、擅長透過「歸納-假設-演繹法」找出因果關係。故杜維運在《西方史家論中國史學》p21說:「西方史學家,重分析,重解釋,重綜和,將歷史的背景、發展、影響及其以往、現在、未來的因果關係,予以詳盡的分析;分析之後,予以精密的解釋;解釋之後,予以系統的綜合…中國史家,不容諱言缺乏西方那一套分析、解釋與綜合藝術。」就未免不知中西史學之別了。另外,我在多處已析判,印歐的對立性思惟強大到,使龍樹的緣起無自性的空自性化成空性,使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關聯性異化成因果性。
傳說如今之口述歷史,是人類沒文字之前常見的歷史敘述方式,如印歐語系和原始民族之「神話史詩」,中國因「人文道德化」早熟而無「史詩」專著(如荷馬史詩《伊里亞德》和《奧德賽》)、導致神話散載於諸典籍。於是出現了古史辨派的「古史層累編造說」,而受到各種批評和質疑,甚至被出土文獻推翻。其中,以梁園東在〈古史辨的史學方法〉(收於《中國上古史論文選集上》)的反諷式質疑,較有趣,梁說:「顧頡剛大概因為研究歌謠太多了,把歷史都當成歌謠和民間故事看…他說『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時有了堯舜,到戰國時有黃帝神農,到秦有三皇,到漢以後有盤古(p79)從戰國到西漢,偽史充分的創造…交通了苗族,把苗族的始祖傳的過來,於是盤古成了開天闢地的人』(p87)按古代原始民族普遍的心理,商民族可說他的始祖是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周民族可說他的始祖是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絕不會弄一個不相干的人,無端加在他們祖宗的頭上做人王(p81)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商周人的虛懷若谷,沒有原始民族偏狹的民主觀念,真應佩服…禹…在商周民族未發達以前,就已早在中原存在,而且已是傳說成很偉大的人…所以…都要以他們的祖先來攀附…後來因戰爭把中原文化傳到南方未開化的地方了,遂更產出許多新的資料,這也是很合理的,至少也比硬把禹認為是未開發地方的信仰,突然在二百年以內輸入開發地方,竟為已開化的民族也一致信仰,為合理的多!這種假定至少是違反歷史現象公例的(p84)」。
梁園東上述的質疑和反諷,就是本書多處提到的「上下交相欺騙或學習」之「自大或自卑心理」。 文化影響雖以「下學上」為常態 ,但在聲色本能上,也存在「不恥下學」,如中國上層雅樂僵化了、常「不恥下學」下層俗樂(詩經採風/漢代樂府),又如現代女性內衣來自西方名媛貴婦不恥下學妓女。
前述已說中國文化以華夏為主流,故四方向中原學習為常態,但其中充斥著自大或自卑,如楚王忽而想問鼎中原(《左傳·宣公三年》)忽而自認是南蠻(「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史記.楚世家》),又如漢帝則霸王道雜之:「太子劉奭柔仁好儒…嘗侍燕從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日: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歎日:亂我家者,太子也!」(《漢書·元帝紀》) 。
日韓台的自大自卑心理更是極端,平時反中抗中去中,論及中華文化的傳承時則說:南宋崖山之役後中華文化只保存在日本;明代山海關之役後只保存在韓國; 民國1949年之後只保存在台灣。
羅馬詩人維吉爾的《伊利亞斯》仿自希臘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將羅馬人的祖先傳說到特洛伊王子與愛神維納斯的兒子伊利亞斯,以示羅馬統治希臘的合法合理性。德國將文藝復興的源頭推到古希臘,新教路德並將聖經翻譯自希臘文,以示早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天主教拉丁文版聖經。
理解或解釋傳說要有一個基本常識:中(如山海經/志怪)外(如史詩/變形記)古人和原始民族一樣,多信仰圖騰崇拜和萬物有靈。巫師、性具和「禹」「閩」之初皆是神聖的,但隨人文道德化,成了貶詞。故見「禹、閩」被顧頡剛、台獨說文解字成「虫」,「虫」字原是蛇崇拜,故「閩」如「家」都是指屋內有蛇或豬,而非「閩」南語已遭污名化故要正名為台語。甲骨文的「夏」字原指祈雨跳舞的巫師而非夏天(商代只有春秋兩季),到西周金文「夏」字成了燒烤巫師逼迫天公下雨的「夏季」(百度百科則認為甲骨文「夏」字本義是雄武的中國〔中原夏國〕人;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5期又有〈釋甲骨文春夏秋冬——商代必知四季說〉)。性具的生殖崇拜變成性力崇拜(詳參拙著〈大乘三系說與淨土三系說之研究〉)。商代「先王」之前的「先公」祖先崇拜,除了傳說的始祖商契和五帝的少昊、帝嚳…等之外,更有猴、鳥、岳、土、季…等(詳參《甲骨文與商代文化》第二章)。可見圖騰崇拜和萬物有靈之人與萬物是相互變形的。
同樣,理解或解釋三皇(有巢、燧人、神農氏),也要有考古人類學的基本常識。一般將有巢、燧人、神農氏,解釋成中國古代社會創造居住、用火、農業三個階段的英雄崇拜,神農氏說的通。但是人類早在300萬年前便從樹上下來、100萬年前(中國50萬年前北京人)就使用火了,中國5千年前北方人多半穴居黃土平原、南方多水則住干欄式木架高腳屋。
至於龍的傳人,可理解成像古埃及的鷹蛇皇冠(象徵統一了尼羅河上下游),龍的「蛇身、鱷頭、蜥腳、鷹爪、蛇尾、鹿角、魚鱗…」也象徵四方民族的圖騰入主中原之天下一統。炎黃子孫也可如此理解,許多非漢人族群也自稱炎黃子孫,可說是不打不相識或是認敵作父?(相傳黃帝大戰炎帝和蚩尤,炎帝後代敗逃西南成羌族〔西周聯軍的主力是姬姜兩姓〕及苗族、蚩尤後代則敗逃東南成諸夷及百越)。
許倬雲在《西周史》p14簡介多位學者有關、中國古代各民族的東西對抗,對於了解中國的東西及南北關係,很有啟發。不只黃帝、炎帝和蚩尤是同時存在的三個既競爭又合作的國族,堯舜禹、夏商周也是,到唐代仍是山東與關隴集團的東西對抗。宋之後,隨著北方經濟衰敗南方崛起,才漸變南北對抗(可參拙著《實然觀》之〈南北之別〉),比如主導宋神宗變法的王安石就是南方人,又比如明張居正和清雍正的改革因傷及江南士紳之名利而遭文人史家惡評。
既然商王帝辛囚禁周伯姬發已是史實,那為何不能接受《竹書紀年》的「昔堯德衰,為舜所囚於平陽,取之帝位。」之說呢?堯舜禹禪讓之故也!其實荀子早在〈正論〉說:「夫曰堯舜禪讓,是虛言也,是淺者之傳,是陋者之說也。」如馬基維利在《君王論》透視權力的實(然之)相,韓非在〈說疑〉也說:「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人者,人臣弒其君者也。」故所謂「禪讓」的實相是「曹丕代漢」(漢獻帝禪讓給魏王曹丕),曹操自比周公只稱魏王,周公實是天子了(後述),故曹操實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也非源自東周春秋五霸,早已存西周共和)。
《竹書紀年》實然說:「厲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攝行天子事。」《史記.周本紀》則應然說:「王行暴虐侈傲,國人謗王…王不聽…三年,乃相與畔,襲厲王。厲王出奔於彘…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號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厲王死於彘。」但出土的西周青銅器上的銘文,多是對周厲王功績的讚譽之辭。故周厲王如商紂王(後述)被汙名化了,而今人仍對「國人暴亂」「共和」望文生義、比附為「平民起義」「羅馬共和」 。楨:西周厲王《宗周鐘銘文》「王肈遹眚(省)文武,勤疆土,南國服子,敢臽(陷)虐我土,王敦(高羊)伐其至,菐(菐戈)伐氒(厥)都,服子迺遣閒來逆卲(昭)王,南夷東夷具見,廿又六邦。唯皇上帝百神,保余小子,朕猷有成,無(亡)競。」【大意】周王效法文王、武王,鞏衛疆土,南疆的服子,侵犯我的領土,周王親自帶兵征伐,直逼服子的都城。服子派遣使者表示臣服周王。南方及東方的26個邦國都一起稱臣朝見。謹天帝及眾神的保佑周王,成功強盛。
國人暴亂的起因,是周厲王重用榮夷公,對山林川澤的物產實行專利之策。《詩經》雖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厲王要收回,必損貴族利益(如秦孝公重用商鞅或漢武帝重用桑弘羊、後述,武帝比較有勇有謀,真英雄也!所謂「不招人妒非英才,不堪打擊非英雄」)。周代城內平民稱國人,不太可能以山林川澤為生。所以,國人暴動的主體不是平民,而是貴族,(《鹽鐵論》等所謂「與民爭利」的民也多非平民,而是「士農工商」四民之士,如後述歷代的士紳豪強)。
周厲王沒商太甲幸運(如明英宗1449年「土木堡之變」被也先俘,後送回朝,景泰帝將其軟禁,1457趁景泰帝病重不能臨朝之機,發動「奪門之變」,此即宋高宗要殺岳飛之故、後述),《竹書紀年》實然的說出商初王位之爭:「伊尹(商湯老臣)放太甲(商湯之孫)于桐,乃自立。七年,王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復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史記.殷本紀》又應然說:「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宮。三年,伊尹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帝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反善,於是伊尹迺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諸侯咸歸殷,百姓以寧。」
趙誠在《甲骨文與商代文化》則說:「如果伊尹真是篡立而被殺,商代的後人不可能在卜辭中如此敬重(p98)《史記.殷本紀》『伊尹為有幸氏媵(陪嫁)臣』…不可信,媵臣產生於周代(p96)」。楨:唐太宗殺兄逼父篡位、武則天殺子逼夫建立新朝「武周」,明成祖殺姪篡位,唐明後人仍敬重,篡位的周公更是被捧上天(子)。可見古人未必以私德,而是以前述「廉能勤儉是各種政經體制之普世價值」,依實然貢獻或勢力而蓋棺論定。宋鎮豪在《夏商社會生活史》p168說:「武丁卜辭云:『𠈪多宰於柄』,《說文解字注》:『𠈪,今之媵字。』」故伊尹似是前述所言:「母系社會未必是母權、可能是舅(父)權」。趙在第八章特立〈諸婦〉說:「婦在商代…比起後代要受重視的多…在一定程度上是母系社會影響的遺留…人數眾多…有一百人多位,從商代政權而言,可以說是一個階級了(p139)有一大批婦女被派遣駐守在外地,經常向商王貢納(p141)」。此似母系社會的「走婚」,雙方都留在自己或家人的居住地。「甲骨刻辭不僅記載先王先冥婚娶婦,還有上帝娶婦(p147)姑且把上帝娶婦好稱之為神婚(p148)實際上是要提高諸婦的地位,表現了對諸婦的最高尊崇(p149)」。此似天主教修女嫁給耶穌以示守貞,也似民間冥婚以免成孤魂野鬼。
所謂「禪讓」的實(然之)相並非應然的「公天下」,頂多是北狄部落「共推」領袖之俗,堯舜禹發迹地也非中原、而是偏北西之晉陝,或受其影響(若堯舜禹是「共推」領袖,夏商周則「共認」間接統治,秦始皇之後才是直接統治天下)。北狄之俗有:「共推領袖」,如蒙元「忽里勒台」大會推選可汗(後述); 「共娶后妃」(收繼婚制),如王昭君在匈奴被逼嫁繼子、親子被殺,王知書達理,不能接受亂倫行為,發出了「乞歸」奏章,但「成帝赦令從胡俗」(《後漢書·南匈奴列傳》)。漢人是了解匈奴婚俗的,《史記.匈奴列傳》說:「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高祖崩,孝惠、呂太后時,漢初定,故匈奴以驕。冒頓乃為書遺高后,妄言。高后欲擊之,諸將曰:『以高帝賢武,然尚困於平城。』於是高后乃止,復與匈奴和親。」《漢書.匈奴傳第六十四》更說:「考惠、高后時,冒頓浸驕,乃為書,使使遣高后曰:『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游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呂太后只能以年邁為由婉拒)『單于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而自圖,年老氣衰,髮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污。弊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御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繼續以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單于以和親。之後匈奴便派使者來說:「我們沒有聽過中國的禮節,幸而得到陛下寬恕。」實是前述直系血親才「亂倫禁忌」及「新雄獅王殺盡舊王之子」的生物本能,故唐高宗娶其父太宗的妃子武則天、唐玄宗娶其子媳婦楊貴妃,與其說是胡化之俗,不如說是生物本能; 「共信薩滿」,即使漢化的北魏孝文帝及滿清之祭祖也仍胡俗,匈奴的「龍廷」只不過是薩滿教祭天的石堆「敖包」,而非《史記·匈奴列傳》所言:「歲正月,諸長小會單于庭,祠。五月,大會蘢城,祭其先、天地、鬼神。」之「庭」「祠」「城」; 「共剃禿髮」,連日本武士也禿髮,都是雄性禿崇拜。滿清對漢人的「薙髮留辮」也似漢人對蠻夷「披髮左衽」之偏見,但滿清要漢人選擇剃頭或砍頭,漢人只能以穿著明代衣服演戲及下葬來明志,只是好比「日久他鄉(辮子/小腳)變故鄉(孩子/小孩)」,故清末民初的解放小腳及剪辮子風波,要經過一番糾結。宋代理學雖有主張守貞,但守貞和小腳一樣都是盛行於明清,可見思想和時潮的關係是關聯而非因果性。
前述已說堯舜禹是三個並存且競合的國族,夏商周也可如此理解,夏代還沒發現文字、不易論,綜合前後述、商周有以下「發展性繼承」(中國從古代官制發展性繼承〔如中央的「三公」及地方的「三老」等,秦漢三公的「丞相」和隋唐的「尚書」,多來自帝王身邊主持儀式與管理書籍的親信,後代並延續成虛職,故不能說是冗官,即使宋朝三萬多所謂冗官的花費也遠不如百萬廂軍,更遑論如今3千萬多萬的公務員,當然「廉能」是泛指「施政費用」及「治理能力」,不能單憑官數而論。〕到中共創造性繼承,常被誤解成停滯或仿冒。):王位繼承。商王之繼承,前期兄終弟及且不分嫡庶,後期則如周父傳子且分嫡庶,但周發展成大小宗制度,確定了中國家族主義 ; 父權主義。商雖已是父系社會,但仍存母系社會影響,故見諸婦特權階級,但周《牧誓》:「商王惟婦言是用」,汙名化商諸婦,確定了中國父權主義; 政治制度。商雖已有分封,但周才發展成封建制度(如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郡縣制度之前各國已有郡縣); 土地制度。商雖已有「囲」「劦」,但周才發展成井田制度; 天下觀。商雖已有「天邑商」及「四方」,但周才發展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上帝觀。商、周的至上神有帝、天之別; 青銅禮器。周公雖號稱制禮作樂,但商代青銅禮器已非常完備,尤其酒器和饕餮文,周初仍存,可見周公以成王名義下的禁酒令〈酒誥〉無效且已篡位(楊寬在《西周史》p138認為周公已是攝政稱王,其實成王就位後周公〈立政〉替成王建立官制,更顯示周公仍是太上皇); 貨幣制度。商的貨幣是海貝,周初仍沿用(白川靜在《金文的世界》說:「殷代金文所載賜與之物,一概用貝…與沿海文化的密切關係〔p31〕周初賜貝之例佔壓倒性多數〔p120〕昭王期…酒器系的制作已式徽…饕餮文樣逐漸隠沒…顯示由深澳走向華麗〔p73〕」),後之青銅金文的冊命多改賜黃金; 占卜制度。宋鎮豪在《夏商社會生活史》p529說:「晚商王朝的占卜制度,官方的甲骨占卜,又有與中下層社會久已流行的手續簡單的筮占法相補綴,卜筮並用。」周初也出土少數甲骨占卜,但周以筮為主,草筮「簡易」不如甲骨慎重,故要「變易」成八卦,「不易」成易理,如《周易.象傳》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至於其他,比如一天多少個時辰、一年幾個季節…等的發展性,就太瑣碎、不必再談了。
以下以大陸近年熱議「商周爭霸」我早已寫歷史小說《胡天胡帝──商周爭霸史》)的兩文(我夾議)帶入春秋(前770-476年,名稱來自《春秋》)戰國(前475-221年,來自《戰國策》) ,但分水嶺是403年的「三家分晉」。
紂王被汙名化 2021-12-20 四川師大 李競恒
【導讀】日前,知識考古類節目《隱秘的細節》因重評紂王妲己,引發爭議。節目說,從史料和文物出發,紂王帝辛不僅不昏庸殘暴,還是個難得的英明強幹的君主。楨:帝辛姓子名受(德),周伯姬發稱他「商王受」,武王後惡諡為紂(損德)。《荀子.非相篇》說帝辛「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筋力超勁,百人之敵也。」《史記.殷本紀》則說「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但帝辛持續對東南的人方(東夷)用兵,導致國內空虛,周伯乘機聯合各方國夜襲,帝辛玉衣自焚。由出土商城可知,偃師和鄭州有城牆,而安陽殷墟地處高地則無城牆只有護城河、朝歌也是(歐洲城堡也多處海河高地,石堡就足以護城,火炮產生再補外牆,但也難護了,最典型的是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自七世紀便伊斯蘭攻擊,靠石堡及希臘火〔石油硫磺混合物可在海面燃阻軍艦〕護城,直至1453才被攻下,改名伊斯坦堡) 。故當西周聯軍〔《尚書.牧誓》王曰:「西土之人,嗟!我友邦冢君…百夫長及(周族西南方的八個諸侯國)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今予發,惟恭行天之罰。〕趁帝辛主力正規軍東征時突襲朝歌,雜牌軍便不堪一擊、血流成河漂杵了。可見商周爭霸勝敗的關鍵在西周能慎謀國家及軍事戰略,這才是實然的「殷鑑」而非應然的道德史觀。如此的話,傳說西周太伯翻越秦嶺、大巴山渡過漢水、長江,到當時尚是南蠻百越族的吳地建國〔這當然和夏禹到江南治水一樣,都是前述「上下交相欺」,但許倬雲《西周史》p88為圓武王西北南三路夾擊商紂之說、卻信。〕吳王夫差或能從「殷鑑」中學得歷史教訓,如靠孫武(前545-470年)的「知彼知己、出其不意」大敗楚軍〔《孫子兵法》即孫武總結春秋時代軍事史之作,克勞塞維茨《戰爭論》則是總結拿破崙時代軍事史之作〕,當心越王句踐會趁夫差北上稱霸、突襲,而不重演武王伐紂之歷史教訓。
《論語.子張》子貢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子貢時就已清楚,紂王並沒有傳說中那麼惡。
實際上,紂王頭上惡名的疊加過程,如「牝雞司晨」和「惟婦言是用」,但甲骨卜辭和西周金文顯示,商周女性貴族是廣泛參與政治、軍事活動的。最著名的就是婦好,她有自己的領地和軍隊,胡厚宣統計,僅武丁時稱「婦」的就有六十多人。西周王姜,《作冊夨令簋》、《作冊睘卣》之類的銅器銘文都記載過她掌管周朝的武器生產,還擁有龐大的土地、臣屬班子。
紂王「酒池肉林」,實際上飲酒吃肉是殷商祭祀禮儀的重要內容,甲骨奏字,即割裂祭祀牲體的祭肉,懸掛在樹上進獻給神靈。《甲骨文合集》第23256片「祭其酒、奏,其在父丁」,即以大量的祼祭之酒與懸掛於樹的肉祭祀父丁之神。類似的獻祭物件還有嶽、河、山、四土、祖乙、妣壬等自然神、祖先神等。(楨:商周尚處「日出而作、日末而息」,日食兩餐,故朱見漢代流行的青銅燈,帝辛徹夜獻祭,被汙名化「酒池肉林」)。
李碩《翦商》認為,魏晉時杜撰的《尚書.泰誓》,武王歷數紂王的罪行:包括焚炙忠良,刳剔孕婦。斫朝涉之脛,剖賢人之心。這些就是《封神演義》中酷刑的原型。但《牧誓》就溫和得多:「今商王,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弗答(不祭祖。這不合甲骨文卜辭多是祭祀之實然,商、周都信仰多神甚至萬物有靈式的擇一神論,只是至上神有帝、天之別);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排擠自家兄弟。商王之繼承,前期兄終弟及且不分嫡庶,後期則如周父傳子且分嫡庶,帝辛是嫡,叛商降周的微子啓則庶)。」 剖心、刳腹的原型是人祭,是商朝的國家行為,不該由紂王一人來背鍋。二里頭的夏朝偶有人殉,但商人祭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人牲最多的是武丁,九千多人,而紂王 104人。
導致紂王迅速兵敗的是東南的淮夷叛亂牽扯了商朝兵力(楨:《左傳.昭公十一年》已言「紂克東夷而隕其身」,出土甲骨文卜辭也有:「王來征夷方」。商朝晚期政治腐敗,權力鬥爭愈演愈烈,同時,自然災害如旱災、水災和饑荒等,導致許多商朝的地方領袖都選擇與周朝合作。)
人殉/祭是古代喪葬常有的習俗,希臘人、南美的阿茲特克人和瑪雅人也有。中國最早出現在(東夷)大汶口文化(前3500-2500,李學勤、唐蘭、裘錫圭認為殷商甲骨文源自於大汶口陶文。)後來的良渚文化(前3200-2000)、龍山文化(前3000-1900年)、二里頭文化(前1920-1520)、都發現有殉人。宋鎮豪在《夏商社會生活史》說:「商代東土的方國君主,好營築巨大陵墓,用大量人牲殉葬…極近殷人之風(p61) 東部濱海地區大汶口時期墓葬共發現39墓出龜53個(p516) 龍山文化時期,甲骨占卜廣為流行(p517) 。」
商人原出於東夷的一支(中國學界關於商部族發祥於何處主要有五種觀點:陝西説、山西説、東方説、幽燕説、東北説等)。《詩經.商頌.玄鳥》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始祖帝嚳化身為玄鳥,帝嚳次妃簡狄吞玄鳥卵而生契(商特有的青銅酒器爵杯也是鳥之造型)。
周人本無人祭傳統,武王伐紂後,模仿商人,用大量俘虜作為人牲,《尚書.武成》曰:「今商王受無道…罔有敵於我師,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逸周書.世俘解)武王遂徵四方,凡憝國九十有九國,馘磨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億萬有二百三十…武王在祀…乃以先馘入燎於周廟。」但孟子(盡心章下) 卻應然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當然馘十萬俘三十萬也非實然,而是古今中外常見的誇大之以少勝多,比如希羅多德《歷史》希臘以少勝波斯,伯里克里斯說民主勝專制,富勒在《西洋軍事史》卷一首章則言波斯敗於騎兵和大艦不利半島狹灣作戰,且波斯的後勤組織好到能順利進出半島。富勒在《戰爭指導》更言專制的戰爭是有限的,民主反而無限(似春秋車戰與戰國步戰之別)。伯氏在對斯巴達聯軍宣戰演講又說雅典帝國(奴隸制)民主必勝,結果帝國瓦解了。至2020年,美國民主黨拜登政府借北約東擴,迫俄烏戰,反俄中之西(及其奴)媒宣傳烏大勝,至烏現拉夫,尤其2024共和黨川普可能重返白宮且不再援烏,媒又說烏傷亡慘重,烏外長速往中求援與俄講和。可見勝敗關鍵不在啥制度,而在慎謀國家及軍事戰略。另外伯氏在修斯底德《伯羅奔尼撒戰史》的演講雖末必實錄,但比《牧誓》的王曰更口語,也可見中表意西表音之別。
孟子的道德史觀影響後代極大,所謂孔門四科十哲:「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論語.先進》)的分類本就不合實然,比如子貢(前520-446年)、子夏(前507年—?)就很政事,子貢前言:「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孔子(前551-479年)周遊(亡?)列國時為存魯,《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子路請出,孔子止之。子貢請行,孔子許之。」經一番縱橫家式的外交遊說後,司馬遷說:「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彊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存魯亂齊破吳彊晉而霸越」堪稱是前述「敘事新、描述精,足以表達事理」之經典。) 身處戰國時代的孟子則不但諷刺縱橫家是妾婦之道:『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滕文公下) 不過孟子倒沒像《戰國策》和《史記》錯將蘇秦與張儀是合縱連橫的對手(楊寬在《戰國史》有詳實析論。) 孟子的「王霸之辨」:「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公孫丑上) 也不合孔子的:『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憲問) 其實「被髮左衽」只是人類演化「8:2」機制常見的約8成是右手之文化正統象徵(如佛教「偏坦右肩」)。由上可知孔子非絕對的天下觀或國族論、所謂「聖之時者」,而孟子則是絕對性善論者、故屈居亞聖,但宋明心學甚至禪宗明心見了性則來自孟子的心性論(詳見拙著《緣現論》三、中國哲學)。
子夏曾任魯國莒父宰,後在魏國西河(今陝西渭南)創辦學堂並授業,魏文侯曾向子夏問政。李悝、吳起都是他的學生,李悝(前455-395年),又作李克、李兌等,魏國安邑(今山西省夏縣)人。任魏國的相邦,主持變法,其「重農」與「法治」結合的思想對商鞅、韓非影響極大。故一般認為他是法家的始祖。吳起(前440-381年),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著有《吳子兵法》,後人將孫武、吳起並稱為「孫吳」。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取秦國的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但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後,楚國貴族發動兵變殺害吳起。
春秋戰國之同異
春秋戰國之同
春秋戰國是長達五百年極其動蕩的時期,使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社會、文化等,都巨變。
1、政治變遷:周朝中央已衰,各地諸侯國逐漸改革和崛起,相互爭鬥,形成各種聯盟和對抗。春秋五霸興起:應然「尊王攘夷」實然「挾天子以令諸侯」。戰國七雄兼併:「變法圖強富國強兵」「合縱連橫」。
2、軍事變遷:各國軍事力量日益壯大,戰爭從小規模到大。
3、經濟變遷:井田公有制衰敗、土地私有制形成,農工商業發達。農業因牛耕發明、鐵製農具普及、荒地拓墾和灌溉工程(如四川都江堰、關中鄭國渠),而增產。著名工商業者和工商大都市興起。
4、社會變遷:貴族沒落平民崛起,國君用人惟才,布衣卿相(如申不害、蘇秦、張儀、范雎),平民名將(如孫臏、樂毅、廉頗、白起、王翦),工商業致富者(如子貢、呂不韋),受到禮遇重用。養士之風盛行 (如戰國四公子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魏國信陵君、楚國春申君)。
5、文化變遷: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諸子百家爭鳴,推動了中國哲學思想的發展。(詳參拙著《緣現論》中國哲學)
春秋戰國之異
春秋與戰國雖同屬東周,但二者的政經社軍文化等之差異也頗巨。
1、天子地位:春秋時上命不行,天子權位式微,共主地位賴霸主「尊王」而維持;至戰國,各國君皆稱王,與天子平起平坐。
2、權力重心:春秋時,禮義征伐由「自天子出」變為「自諸侯出」;到戰國,諸侯也式微,卿大夫乃至士專權擅政。
3、封建秩序:春秋時封建雖漸崩,但霸主尚以「尊王」代表天子維持封建秩序;至戰國七雄,只有燕是原來周王姬姓,且是七雄中最弱小的。
4、政冶局勢:春秋時,小國尚多﹐兼併劇烈,霸主則「挾天于以令諸侯」;至戰國,只剩幾個大國並立,一時難以稱霸天下,到秦始皇統一天下。
5、行政體制:春秋時分封制尚存,戰國漸代以國君直轄的郡縣。
6、貴族權位:春秋時,政權仍握貴族之手;戰國,各國盛行改革變法,漸廢貴族世襲,使平民階層興起,布衣可致卿相。
7、戰爭規模:春秋時大戰或數日即畢,參加兵員較少;至戰國﹐短者數月,長者竟「曠日持久數歲」﹐兵員動輒以數十萬計,被殺數萬或數十萬。如前述富勒在《戰爭指導》所言專制的戰爭是有限的,民主反而無限。此似春秋車戰與戰國步戰(來自編戶齊民的小農耕戰體系)之別 。
8、民族融合:春秋時,華夏與四夷之分仍嚴,楚長期被視為南蠻;戰國,進一步融合,南楚、西秦已入七國之列。道家與法家也融合,至漢初又去嚴刑峻法的法家而成黃老無為之治。西漢武帝獨尊儒術,儒家也與陰陽五行融合,到東漢甚至讖緯化成、前後述王弼要掃除的「象數」。
以下特舉《老子》及幾場戰役來說明春秋戰國之巨變。
老子《道德經》主要有三種版本:通行本(曹魏王弼)帛書本(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竹簡本(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戰國楚墓出土)。前二本內容相似,竹簡本則有以下大異。一般歸咎於抄寫過程的誤讀、錯錄和刻意更改,導致與《老子》原本的差異越大。其實《老子》和諸子一樣,都是不同時代門人的合輯,自然出現如前述孔門的變化。故見拙著《緣現論》〈中國哲學.老子〉所言有人批評老子反智、耍權謀。
通行本: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竹簡本:故大道廢,安有仁義?六親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亂,安有貞臣?
(將反問句變成肯定句,意思反了。)
通行本: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竹簡本:我恒有三保: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事長。
(將積極進取的人生,變為消極的不敢為天下先。)
通行本: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竹簡本: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將善者不多,多者不善,變為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通行本: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竹簡本:天下之物生於有生於無。
(是指萬物同時生於有與無,不是指萬物先生於有再生於無。)
南禪初祖慧能《示法詩》的唐代《六祖壇經》版與北禪神秀《示法詩》原本沒多大差別,都是印順三系說所批判的如來藏系的心性本淨(南禪十六字真言: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宋代版顯然是後人為爭禪宗正統而改編的。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神秀示法詩)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慧能唐代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慧能唐代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宋代版)
有名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後出師表〉也非出自諸葛亮之手。陳壽修《三國志》時未將〈後出師表〉收錄在《諸葛氏集》。南朝裴松之為《三國志》注釋時,註明是引自東晉習鑿齒的《漢晉春秋》,而《漢晉春秋》中的〈後出師表〉又是出於三國的《默記》。
名詞〈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則是明人假借岳飛之名而作。
《左傳》善於敘述春秋時大戰,如秦晉的韓原/殽/之戰、齊晉的鞍/柏舉之戰、齊楚的召陵之戰、宋楚的泓水之戰、晉楚的城濮/邲之戰,多是「敘事新、描述精,足以表達事理」,戰國時大戰更多,但受限篇幅,只從《史記·白起王翦列傳》選段較為精闢的秦晉長平之戰。而西方從古希臘希羅多德的《歷史》、修斯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史》、羅馬凱薩的《高盧戰記》、到英國邱吉爾的《二戰回憶錄》,都是描述繁,不足以精闢地表達事理。春秋時,尊王攘夷的對象仍是楚,故以前述國家軍事戰略來論:召陵之戰的齊是伐交伐謀之上兵;泓水之戰的宋是食古不化,楚則出彼不意; 城濮/邲之戰是長達八十餘年的晉楚爭霸之伐兵。《左傳.宣公十二年》的邲之戰不夠精闢,故不選譯,只簡介如下:邲之戰是晉楚爭霸中原的第二次大戰。元前597年,楚莊王親軍再次圍鄭,晉派荀林父率三軍再次救鄭,雙方在邲地(今河南鄭州北)爭戰,晉軍內部分歧不斷,將帥不和,缺乏統一指揮而各自為戰,又顧忌秦軍從背後偷襲。楚軍利用晉軍弱點,適時出擊,一洗城濮之戰之恥,奠定了五霸地位。邲之戰,晉雖敗但未損元氣,故晉楚仍在爭霸。
〈召陵之盟〉選自《左傳.僖公四年》。元前656年春天,齊桓公敗蔡之後,又聯合八國軍隊大舉犯楚,楚成王先派使者到齊質問為何要犯楚,後又派屈完到齊軍交涉,屈完說齊楚風馬牛不相及,齊為什麼犯楚。管仲責楚不能按時向周王室進貢苞茅,並質問當年周昭王征楚不回,迫楚國就範,最終訂立盟約。齊桓公並沒伐兵,而是靠伐交抑制了楚國北進中原,使齊桓公的霸主地位更加穩固。文章精練的語言描繪了這場外交鬥爭的激烈場面,將齊桓公、管仲、屈完等人的形象描繪得活靈活現。
原文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楨:《竹書紀年.周昭王十六年》:「伐楚,涉漢,遇大兕。」)
師進,次于陘。
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于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榖是為? 先君之好是繼,與不榖同好,何如?」對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齊侯曰:「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屈完及諸侯盟。
譯文
魯僖公四年的春天,齊桓公率領諸侯國的軍隊攻打蔡國。蔡國潰敗,接著又去攻打楚國。楚成王派使節到諸侯之師對齊桓公說:「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雙方相距遙遠,即使是馬牛牝牡相誘也不相及。沒想到您進入了我們的國土這是什麼緣故?」管仲回答說:「從前召康公命令我們先君姜太公說:『五等諸侯和九州長官,你都有權征討他們,從而共同輔佐周王室。』召康公還給了我們先君征討的范圍:東到海邊,西到黃河,南到穆陵,北到無隸。你們應當進貢的包茅沒有交納,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沒有用來滲濾酒渣的東西,我特來征收貢物;周昭王南巡沒有返回,我特來查問這件事。」楚國使臣回答說:「貢品沒有交納,是我們國君的過錯,我們怎麼敢不供給呢?周昭王南巡沒有返回,還是請您到水邊去問一問吧!」
于是齊軍繼續前進,臨時駐扎在陘。
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齊軍中去交涉,齊軍後撤,臨時駐扎在召陵。齊桓公讓諸侯國的軍隊擺開陣勢,與屈完同乘一輛戰車觀看軍容。齊桓公說:「諸侯們難道是為我而來嗎?他們不過是為了繼承我們先君的友好關系罷了。你們也同我們建立友好關系,怎麼樣?」屈完回答說:「承蒙您惠臨敝國并為我們的國家求福,忍辱接納我們國君,這正是我們國君的心愿。」齊桓公說:「我率領這些諸侯軍隊作戰,誰能夠抵擋他們?我讓這些軍隊攻打城池,什麼樣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說:「如果您用仁德來安撫諸侯,哪個敢不順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話,那麼楚國就把方城山當作城墻,把漢水當作護城河,您的兵馬雖然眾多,恐怕也沒有用處!」
後來,屈完代表楚國與諸侯國訂立了盟約。
〈宋楚泓之戰〉選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充分描寫了宋襄公的封建制之仁義道德,導致宋軍在泓之戰中慘敗。
原文
宋公及楚人戰於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
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
子魚曰:「君未知戰。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讚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敵也,雖及胡耈,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及未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可也。」
譯文
宋襄公和楚國人在泓水交戰。宋軍已經排成戰鬥行列,楚國人沒有全部渡過泓水。子魚説:「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們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攻擊他們。」宋襄公説:「不行。」楚軍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陣勢,(子魚)再次報告(宋襄公)。宋襄公説:「還不行。」(楚軍)擺好陣勢(宋軍)才攻擊楚軍。宋軍大敗,宋襄公大腿受傷,他的護衞官都被殺死了。
國人都責備宋襄公。襄公説:「君子不再殺傷已經受傷的敵人,不俘虜頭髮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憑藉險隘的地形阻擊敵人。我即使是亡國者的後代,(也)不攻擊沒有排成陣勢的敵人。」
子魚説:「主公不懂得作戰。強大的敵人,因地勢險阻而未成陣勢,這是上天幫助我們;阻礙並攻擊他們,不也可以嗎?還有什麼害怕的呢?而且現在強大的,都是我們的敵人。即使是年紀很大的人,能俘虜就抓回來,還管什麼頭髮斑白的敵人?明恥以鼓舞戰鬥的勇氣,教戰使掌握戰鬥的方法,就是為了殺死敵人。(敵人)受傷卻還沒有死,為什麼不能再殺傷他們?如果憐惜(他們,不願)再去傷害受傷的敵人,不如一開始就不傷害他們;憐惜頭髮斑白的敵人,不如(對敵人)屈服。軍隊憑藉有利的時機而行動,鑼鼓用以鼓舞士兵的勇氣。利用有利的時機,(敵人)遇到險阻,(我們)可以進攻。聲氣充沛盛大,增強士兵的戰鬥意志,攻擊未成列的敵人是可以的。」
〈城濮之戰〉選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是元前632年晉楚爭奪中原霸權的首戰。晉文公兑現當年流亡楚國許下的「退避三舍」諾言,令晉軍後退,避楚軍鋒芒。子玉不顧楚成王告誡,率軍冒進,被晉軍殲滅兩翼,楚軍大敗。文長,節選古代左右中三軍的戰法。此似西方二大經典戰法的漢尼拔之「坎尼」戰法、詳參後述宋代,另一是亞歷山大的「錘砧」戰法(以方陣為砧,騎兵為錘。即方陣正面擠壓對方陣地,騎兵側翼包抄,然後前後夾擊,形同錘砧,將夾在中間的敵軍粉碎。)
原文
晉車七百乘,晉侯登有莘之虛以觀師,曰:「少長有禮,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己巳,晉師陳於莘北,胥臣以下軍之佐當陳、蔡。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將中軍,曰:「今日必無晉矣。」子西將左,子上將右。胥臣蒙馬以虎皮,先犯陳、蔡。陳、蔡奔,楚右師潰。狐毛設二旆而退之。欒枝使輿曳柴而偽遁,楚師馳之。原軫、郤溱以中軍公族橫擊之。狐毛、狐偃以上軍夾攻子西,楚左師潰。楚師敗績。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敗。
譯文
晉軍有七百輛戰車(古時每輛戰車配備步兵七十五人),車馬裝備齊全。晉文公登上古莘(今山東曹縣)舊城的遺址檢閲了軍容,説:「年輕的和年長的都很有禮貌,我們可以用來作戰了。」於是晉軍砍伐當地樹木,作為補充作戰的器械。四月初四,晉軍在莘北擺好陣勢,下軍副將胥臣領兵抵擋陳、蔡兩國軍隊。楚國主將子玉用若敖氏的六百兵卒為主力,説:「今天必定將晉國消滅了!」子西統率楚國左軍,子上統率楚國右軍。晉將胥臣用虎皮把戰馬蒙上,首先攻擊陳、蔡聯軍。陳、蔡聯軍逃奔,楚國的右軍潰敗了。晉國上軍主將狐毛樹起兩面大旗假裝撤遲,晉國下軍主將欒枝讓戰車拖着樹枝假裝逃跑,楚軍受騙追擊,原軫和郄溱率領晉軍中軍精鋭兵力向楚軍攔腰衝殺。狐毛和狐偃指揮上軍從兩邊夾擊子西,楚國的左軍也潰敗了。結果楚軍大敗。子玉及早收兵不動,所以他的中軍沒有潰敗。
元前260年的秦趙長平之戰是傾全國之力的總體戰,秦趙因爭奪上黨而戰爭,從秦出兵到韓割讓上黨,耗時三年。長平之戰持續了5個月,趙敗,秦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這也反證秦非奴隸制,羅馬帝國的奴隸是一種財富,哪捨得坑殺45萬。
秦見趙固守不戰,便派間諜散佈廉頗投降的謠言並揚言秦不怕廉頗,怕的是趙奢(曾大敗秦國)之子趙括。趙括變更了廉頗的防禦部署及軍規,更換將吏,組織進攻。秦國暗中任命名將白起為統帥,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脱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切斷趙軍糧道,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趙國元氣大傷,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長平之戰是戰國歷史的最後轉折,至此秦國的統一隻是時間問題。此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2020年7月15日,山西高平市南王莊村發現疑似長平之戰屍骨坑。(楨:北宋對抗西夏,范仲淹主守成,韓琦主戰敗、重孫南宋北伐統帥韓侂冑〔任內追封岳飛為鄂王,追奪秦檜官爵,力主抗金〕,又敗亡。)
長平之戰的國家軍事戰略(耕戰軍功體系,遠交近攻,反間計,嚴刑峻法)充分顯示了秦國成敗之因,當民力過耗,「 法令滋章,盜賊多有。」(《老子》57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74)」時,帝國危矣!
原文
《史記·秦本紀》:四十七年,秦攻韓上黨,上黨降趙,秦因攻趙,趙發兵擊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擊,大破趙於長平,四十餘萬盡殺之。
《史記·趙世家》:趙遂發兵取上黨。廉頗將軍軍長平。七月,廉頗免而趙括代將。秦人圍趙括,趙括以軍降,卒四十餘萬皆阬之。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長王齕攻韓,取上黨。上黨民走趙。趙軍長平,以按據上黨民。四月,齕因攻趙。趙使廉頗將。趙軍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斬趙裨將茄。六月,陷趙軍,取二鄣四尉。七月,趙軍築壘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壘,取二尉,敗其陣,奪西壘壁。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趙王數以為讓。而秦相應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趙為反間,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趙王既怒廉頗軍多失亡,軍數敗,又反堅壁不敢戰,而又聞秦反間之言,因使趙括代廉頗將以擊秦。秦聞馬服子將,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王齕為尉裨將,令軍中有敢泄武安君將者斬。趙括至,則出兵擊秦軍。秦軍詳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趙軍逐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而秦出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其將軍趙括出鋭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計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譯文
前260年(昭王四十七年),秦國派左庶長王齕攻韓國,奪取了上黨。上黨的百姓紛紛往趙國逃。趙國在長平屯兵,據以接應上黨的百姓。四月,王齕藉此進攻趙國。趙國派廉頗去統率軍隊。秦趙兩軍士兵時有交手,趙軍士兵侵害了秦軍偵察兵,秦軍偵察兵又斬了趙軍名叫茄的副將,戰事逐步擴大。六月,秦軍攻破趙軍陣地,奪下兩個城堡,俘虜了四個尉官。七月,趙軍高築圍牆,堅壁不出。秦軍實施攻堅,俘虜了兩個尉官,攻破趙軍陣地,奪下西邊的營壘。廉頗固守營壘,採取防禦態勢與秦軍對峙,秦軍屢次挑戰,趙兵堅守不出。趙王多次指責廉頗不與秦軍交戰。秦國丞相應侯又派人到趙國花費千金之多施行反間計,大肆宣揚說:「秦國最傷腦筋的,只是怕馬服君的兒子趙括擔任將領而已,廉頗容易對付,他就要投降了。」趙王早已惱怒廉頗軍隊傷亡很多,屢次戰敗,卻又反而堅守營壘不敢出戰,再加上聽到許多反間謠言,信以為真,於是就派趙括取代廉頗率兵攻擊秦軍,秦國得知馬服君的兒子充任將領,就暗地裡派武安君白起擔任上將軍,讓王齕擔任尉官副將,並命令軍隊中有敢於泄露白起出任最高指揮官的,格殺勿論。趙括一到任上,就發兵進擊秦軍。秦軍假裝戰敗而逃,同時布置了兩支突襲部隊逼進趙軍。趙軍乘勝追擊,直追到秦軍營壘。但是秦軍營壘十分堅固,不能攻入,而秦軍的一支突襲部隊兩萬五千人已經切斷了趙軍的後路,另一支五千騎兵的快速部隊楔入趙軍的營壘之間,斷絕了它們的聯繫,把趙軍分割成兩個孤立的部分,運糧通道也被堵住。這時秦軍派出輕裝精兵實施攻擊,趙軍交戰失利,就構築壁壘,頑強固守,等待援兵的到來。秦王得知趙國運糧通道已被截斷, 他親自到河內,封給百姓爵位各一級,徵調十五歲以上的青壯年全部集中到長平戰場,攔截趙國的救兵,斷絕他們的糧食。到了九月,趙國士兵斷絕口糧已經四十六天,軍內士兵們暗中殘殺以人肉充飢。困厄已極的趙軍撲向秦軍營壘,發動攻擊,打算突圍而逃。他們編成四隊,輪番進攻了四、五次,仍不能衝出去。他們的將領趙括派出精銳士兵並親自披掛上陣率領這些部下與秦軍搏殺,結果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部隊大敗,士兵四十萬人向武安君投降。武安君謀劃著名說:「前時秦軍拿下上黨,上黨的百姓不甘心作秦國的臣民而歸附趙國。趙國士兵變化無常,不全部殺掉他們,恐怕要出亂子。」於是用欺騙伎倆把趙國降兵全部活埋了。只留下年紀尚小的士兵二百四十人放回趙國。此戰前後斬首擒殺趙兵四十五萬人,趙國上下一片震驚。
下一篇:《中國史的應然與實然》2
相關新聞資料
柯文哲2024年5月2列「貪污被告」! 北檢黑金專組+廉政署出手追北士科、京華城他案偵辦!(回應:阿北的神話被戳破了,又自誇要打五大弊案,結果是自己搞了一大堆弊案。阿北比陳水扁還有林益世還貪腐,世紀巨貪!) 陳水扁特赦無望!柯:總統應自己說明、最後變成耍人家。立院05/17表決戰》民進黨一路輸到底:給賴清德一記當頭棒喝 蔡英文臉上無光。 517國會大亂鬥!賴總統喊「要遵守程序正義」:恐怕局面只會更只會更激烈!賴520就職演說稱「兩岸互不隸屬」!國台辦控賴總統「台獨工作者」 謝長廷喊話駁斥 (回應:賴說自己是台獨務實的工作者,駁斥個屁賴,當然他在老美面前是不敢說。) 習近平延長圍島軍演, 美將環太平洋軍演, 第七艦隊跑了. 人行亮劍,放空美債,大買黃金. 中方反制12家美企&10名高管.陸中止台EFCA 134項,影響出口98億美元,陸委會:經濟脅迫無助兩岸產業 (回應:好笑,詐騙集團台毒民進黨何時開始喜歡吃糖衣毒藥?!) 國會改革523二讀通過 ,民進黨號召群眾圍立法院,郭正亮:別以為藍白沒群眾. 國會改革529三讀,綠狂丟垃圾袋,綠營突放手:AIT去見行政院見卓榮泰!民進黨四套劇本:一是由行政院提覆議;二是提釋憲案;三是立委提倒閣案;四是總統不公布。國會改革覆議案06/21民進黨輸了,沈富雄:會用群眾路線。黃揚明:場外「青鳥」只剩1、2000人,應知道大勢已去。 07/19國會改革法案暫時處分:司法已死 大法官淪綠營打手. 柯文哲09/05遭羈,民眾黨緊急應變小組:長期抗戰新威權體制;黨公職在各自工作崗位,呼籲小草們認真工作、正常生活;抗議賴政府的偵查濫權,單憑揣測入人於罪,讓假訊息引導風向。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不評論台灣內政。「逮捕大戲」躍國際版面 (回應:美國見證一個獨裁國家的誕生。賴下一個砍誰? 網細思極恐像希特勒:盧秀燕?蔡英文? 藍白合就砍綠了! 京華城840%被查弊?高雄國賓容積率1142%! 法官喊「浮動證據」「綠色法官」心證飄啊飄。全世界只有台泰(已廢)有圖利罪,美日都沒有,因圖利罪很容易做政治鬥爭,羅織入罪。除非真的有收錢,圖利罪成立機率不高。) 民眾黨小草09/08集結挺柯,現場2萬、線上2萬人,徐巧芯曝「過來人」經驗喊話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