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政治經濟學
飲食果然是門政治經濟邪,本是不健康的飲食、但在飲食政經文化學的包裝下、連鎖店卻開遍全球。如【圖博館】《實然觀》所言:如今,在飲食政經文化學的包裝下,色重於香重於味之日法料理、反成為流行時尚健康美食,其實日本的生肉、鹹菜、烤炸等是很不健康的(這些加劇了日本集團主義式壓力下之胃病,鮪魚吃的全球瀕危免禁、中國廢物利用的魚翅燕窩反被禁,果真要禁全球也要同標:依生態實然法則「瀕危」、依而不能各宗教應然:「聖牛」「髒豬」「寵狗」…),而中國因重勞動需求下產生的重口味(鹹油)傳統料理、依中國人的「心靈手巧」也很容易「創造性繼承」出、合乎現代人口味需求的美食,君不見流行一時的台式方便(泡)麵/美式快餐(速食)都被看成不健康、而被網上中餐取代(連高鐵上都可點餐了),日法料理之流行也將被、加強中餐之形色用餐環境之氛圍後的、新中餐取代。
另參【圖博館】:飲食政治學 《速食的黑暗面》 《麥當勞經營策略》 《神秘配方:可口可樂百年行銷傳奇》 《咖啡中的極品星巴克》 《巧克力》 啥是黑鮪魚文化? 馬戲vs馬術]
可樂巨頭雙雙業績下滑,今天你還喝可樂嗎?2018.3.25經濟觀察報
為了挽回頹勢,可口可樂在過去三年於亞太地區發布500多個新品,力圖塑造“健康”形象。這個月,可口可樂在中國推出了12款可口可樂城市罐。在日本,可口可樂甚至開始涉及酒類飲品,於本月推出了“Chu-Hi”氣泡酒。消費者卻遠遠走在前面,“大開腦洞”發掘它的非飲料功能。有網友評論是“現在唯一用到可樂就是在做可樂雞翅的時候”,下面跟帖更是成了“可樂在日常生活中妙用”分享,比如可樂熬姜可治感冒、可樂沖廁所堪比潔廁靈。
必勝客不孤單 可口可樂在華銷售額也頹勢明顯
據英國《金融時報》2016.7.27報導,2016年第二季度可口可樂在中國果汁類銷售額降幅達到兩位數,可口可樂的銷售額降幅為個位數。因此將2016年銷售額增長預期由此前的4%至5%下調至3%。股價即刻下跌3.6%,現報43.40美元。可口可樂,在南美,其同樣面臨困境,尤其是阿根廷,委內瑞拉。
味千拉麵去年虧損4.87億這個鍋該讓百度外賣來背(楨:?)
2018.3.20晚間,味千(中國)公佈全年業績。數據顯示,截至2017.12.31,公司實現營業額23.32億元,同比下降2%;毛利近17.55億元,同比增加2.5%;公司股東應佔虧損4.87億元,而去年同期則錄得溢利6.65億元。
麥當勞(中國)悄悄改名了!現在叫金拱門
觀察者網查詢“天眼查”發現,早在2017.10.12,麥當勞就進行了更名行動。而且其金拱門這個名稱早在1993年就進行了註冊。其主營則是麥當勞產品,技術進出口等相關業務,也就是說,麥當勞提賣給顧客的漢堡材料很多是金拱門提供的。
星巴克成長放緩 盤後股價挫跌5.2% 2018-01-26 經濟日報
星巴克周四公布財報,上季營收成長放緩,並預測今年同店銷售成長率可能位於接近3%至5%的低端區間。星巴克在主要市場的成長不如預期,顯示除了美國市場外,星巴克還面臨更嚴重問題,盤後股價重挫5.2%。
人民日報點評方便食品:網購時代如何安放一碗泡麵?2017.10.09人民時評
對話張旭豪:阿里巴巴投資後的餓了麼會改姓嗎?2017.10.3艾問傳媒
儘管O2O市場的燒錢大戰已告一段落,但是外賣市場的競爭依然存在。餓了麼在2016年獲得阿里巴巴12.5億美元的融資後,銳氣大增。
阿里巴巴2018.4.2全資95億美元吃下餓了麼併入阿里的新零售戰略
統計局:前8月全國餐飲收入25110億同比增長11.1% 2017.10.04新浪綜合
近年來,經濟穩定發展,國人消費水平大大提升,互聯網技術變革重塑著人們的消費習慣,面對消費領域的升級變化,我國餐飲行業從2012年開始轉型,5年來不斷變革理念、積極創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回訪海底撈:太陽宮店先恢復營業 晚餐飯點無人等位2017.10.03法制晚報
2017.8.25,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報導了海底撈北京太陽宮店和勁松店後廚出現老鼠、掃帚簸箕抹布與餐具一同清洗、火鍋漏勺用來掏下水道等多種衛生安全問題,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記者在“北京陽光餐飲”APP中發現,北京海底撈門店中有24家實現了“明廚亮灶”,在該APP中可查看各門店後廚實時監控。根據海底撈官網信息,包括勁松店和太陽宮店在內,海底撈在京共27家門店。
“新零售”最大隱患:線上線下的基因分歧2018.3.25經濟觀察報
2017年橫跨互聯網、實體零售和商業地產三大領域的“新零售”著實火爆,也催生出很多所謂的“新零售”公司。
附【圖博館】書評《巧克力》
前評《砂糖的世界史》雖論及砂糖與咖啡、巧克力的關係,但卻未觸及我在《濃情巧克力》所言:「巧克力的甜膩代表婦孺、貴族、天主教,咖啡的苦澀代表男人、中產階級、基督教(《味覺樂園》藍鯨出版頁八九)。」
咖啡社會角色的轉變:咖啡有害嗎?最早的“科學實驗”也許是…
關於咖啡的醫學價值,辯論非常激烈。
中國人吃的食品添加物,真比歐美日本更多、更狠?2024-11-08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全中國所有添加劑加起來只有幾十種。而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已有2400多。2019-2023年,從1269萬噸增長到1611萬噸,年均成長率6.15%。市場規模,在2021年就已1,399億元。
但實際上,無論是美國、歐洲或日本,使用的添加劑都比中國多。食品安全問題也一點都不少。例如近20年來,日本食品安全事件最少的2021年,全國仍有717起食物中毒,學校和養老院也不例外。
而中國已經禁止使用的瘦肉精,至今仍在美國養殖業中合法添加。所以我們沒必要向別國討教。反倒是更該從自己的產業源頭想辦法。例如,鼓勵更多企業,生產天然、健康的食品添加物。另一個辦法,就是在業界捲出有引領作用的頭大哥。
回應
日本是各種添加物的始祖,美國是濫用添加物的國家。但即使是這樣,在食品安全問題上也不應該比爛。
日媒曝「亞洲十大美味泡麵」!台灣上榜3款 它勇奪亞軍2024/11/09 中時
《日本經濟新聞》發起亞洲泡麵評選,評審包括文化推廣大使、泡麵專家、烹飪研究員,記者、飲食文化研究員、泡麵愛好者等7人。他們選出的第一名是新加坡叻沙泡麵Prima Taste,湯頭呈橘紅色,由椰子粉熬成的,再搭配蝦肉。第二名是台灣熱「滿漢大餐:蔥燒牛肉麵」。第四名是泰國的Yum Yum奶油冬蔭功麵。6到10名分別為韓國八道的炸醬麵、農心的浣熊麵、台灣的曾拌麵「香蔥椒麻口味」、泰國iMee綠咖哩雞肉麵以及台灣KiKi推出的蔥油拌麵。
回應
要以銷售量排名
不能以銷售量排名,不然中國多第一
讓十四億人水果蔬菜自由,需要付出什麼? 2024-05-26
2022年,中國鮮蔬消費量高達6.16億噸人均440公斤,美國祇有0.27億噸人均77公斤,中國人均消費水果221.68公斤,美國110.67公斤。中國水果蔬菜的消費量,碾壓全世界第二名到第十名之和,絕大部分所謂“發達國家”,連我們的零頭都不如。
中國人均每天蛋白質124.92克,超過美國122.88克,世界第九,遠超德日、南朝鮮、某島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中國花錢還比美國少,美國人每年約5,000美元,中國只1,622美元。
中國,從物質匱乏的90年代到現在,也才30多年而已,這一切是因工業化,世界第一的化肥產量,不斷發展的農業科技,全世界無敵的水利電力、基礎建設、交通運輸……是因為高瞻遠矚的「菜籃子工程」。和「積極性」沒關係?因為中國數千年農地都是私有的,但並沒有讓農民吃飽飯,能讓農民吃飽飯,靠的是社會主義工業化。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大型水利工程,化肥工廠。
回應
搞公社搞了不到一年,農民吃不飽飯,而搞承包才十年,農民就吃飽了,緊接著就是農民進城,中國工業化起飛。把承包和農業科技水利建設對立起來,也是奇怪的邏輯。全世界在農村搞「一大二公」的,就沒有成功過的,蘇聯,朝鮮,東歐都如此。
中國飲食至少有以下要改進:1,吃飯太多,結果就是碳水太多蛋白不足。2,蛋白質過於依賴豬肉,雞魚太少,奶製品不足,身高肌肉量和西方有差距。3,油和鹽太多,因為蔬菜多炒制下飯,所以很多人不胖也高血壓。4,海產品不足。5,水果不足,我們的水果消費跟發達國家比依然有不小差距。6,白米飯和麵條也太健康,缺乏全穀物的攝入。7,醃制不健康的食品攝入過多。對比公認最健康的日本/地中海飲食,中餐很不健康的。
公認個鬼,也就那些所謂的實驗和論文,大多是廠商贊助的,這你也迷信? 現代中國人,受西方所謂的「營養學」洗腦,大量吃牛奶、水果、肉食、蛋類,不重視主食,喝汽水、各種飲料、冷飲,重油、重鹽,大量的調味料。中國傳統的七分飽,“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才是最適合國人的飲食習慣。幾十年觀察,用中醫傳統飲食的中年以上人群,普遍健康。
中國的蘋果/西瓜世界第一,中國人均消費水果221.68公斤,美國110.67公斤。和東南亞自貿區之後,一開始以為會大量進口導致逆差,結果溫帶水果蘋果梨桃子之類大規模返銷東南亞,好吃是不分氣候的。
世界級食材中國造 2024-03-19 消費主張
源自歐洲的“黑色黄金”魚子醬爲何成爲了中國特産?不同年份、不同價格的魚子醬味道口感有何區别?魚子醬與鵝肝、黑松露並稱世界三大奢華美食。魚子醬因其色澤烏亮、口感豐富,被譽爲飲食界的“黑色黄金”。在過去魚子醬高昂的價格,勸退了很多消費者,而如今國際市場上魚子醬價格已經大大降低。
被譽爲“世界三大珍饈”之一的鵝肝是公認的頂級美味,以其獨特的絲滑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成爲了餐桌上最閃耀的明星,其中最出名的當數法式鵝肝了。而讓人意外的是,享譽世界的鵝肝竟然大部分來自兩個中國的小縣城。
相關新聞
在欧洲无比高级的松露,在中国云南不过是种普通的野味!
一袋日本松茸凭什么能值一套房?
雲南松茸濫摘頻傳 官農合作維護生態
中國已經是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為何不主動調整飲食結構呢?
中國人的糧食,蔬菜,水果,肉類,副食,都遠遠超過其他地區,中國是地球上胖人數量最多的國家,超過8千萬人,美國是肥胖人比例最多的國家,美國有錢人在吃螺旋藻,素食,蔬菜,當食物,中國為何不調整飲食結構呢,中國就包含有豐富的低熱量食物,比如,豆腐植物蛋白,水果蔬菜種類冠絕全球,大魚大肉,大油大酒,大吃大喝的爆病低健康的飲食時代,早該結束了
回應
1.中國肥胖的比例不高,只有20%左右,超重的才是30左右。我國就算胖,也不像對岸的世界第一大國一樣,胖子都是胖成球的。2.中國人只要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就沒問題。
肥胖的原因是不是因為吃肉,而是吃油和各類糖太多了,現在的植物肉背後,就跟以前操作吃調和油健康一樣,信了才是傻子。美國人的胖是什麼黃油和糖太多,而中國的胖,是碳水太多了,是饑荒時代的遺存。中國蛋白太少,碳水和糖太多
西班牙將成最長壽國家,他們做對了什麼,擠下長年霸主日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9b6FsEoOaA
回應
我覺得地中海飲食有影響,生活步調的影響也很大,東亞這,生活步調都很緊湊,工作壓力也大,拉丁民族生性較樂天浪漫,生活步調相對緩慢許多
地中海飲食? 歐豬5國!
地中海飲食,除了大量不飽和脂肪酸更重要的是減少精緻穀物可以減少胰島素壓力,午睡也是身心放鬆
可能是橄欖/紅酒油商的廣告。西班牙食物也不見得多健康,醃制食品很多火腿香腸很鹹很鹹的。西班牙的火腿那麼有名,黑豬肉也是最高級的豬肉,這些算紅肉/加工肉
甚麼地中海飲食?根本有錢人飲食
地中海飲食 在台灣吃一天要花個6百 真的是窮到只能吃垃圾了
這些西班牙的健康習慣從來就存在,為什麼以前他們的平均壽命沒有超過日本?
日本人長壽並非生活習慣而是醫療技術及制度, 其它是飲食, 食量適中清淡, 愛喝茶文化及魚類大國。
日本人蔬菜吃太少,水果又貴,近年人們更愛吃紅肉,拉麵湯底死鹹⋯ 男女熱愛煙酒,沒有一天不喝酒,加上壓力大😫還那麼長壽已經很厲害了
其實日本的長壽還存在一個問題:無限長照。歐洲是以保障老人健康為前提,有限度提供醫療資源。日本是老人還剩一口氣,就無限續命,生活品質則難以保證,本質上是以青壯年過勞為代價,養肥了醫療產業。
一直感覺日本人長壽根本就不科學,他們睡眠時間極短,日本人工作到死為止,並且日本的環境也很一般,房子很小。日本男人整天抽煙喝酒的。
一個探討西班牙為何長壽的影片竟然一堆人留言長壽要幹嘛
其實不是所有人在乎長壽 活太久很累很累的 老了一身毛病 又孤獨
有錢長壽是幸福,沒錢長命是折磨
長命百歲要幹什麼,花大錢住加護病房嗎?看到那些加護病房的老人,還不如安樂死
老了之後行動不便,沒法自理還要依賴別人,這樣長壽有什麼意思?
午睡是很痛苦的,從學生到成年都是
美國生理學家Ancel Keys 的研究項目極巨爭議性
2040年取代日本 西班牙平均壽命將稱冠全球
新研究指出,西班牙在2040年的平均壽命將增至85.8歲,微超日本(85.7歲),新加坡(85.4歲)和瑞士(85.2歲)。美國將自2016年的43名掉至64名,平均壽命79.8歲,中國將大幅爬升29名至第39名。
賣紅酒的都是說,對皮膚好助睡眠,都是按中藥保健品的套路推銷 2023-09-09
【本文來自《澳大利亞滯銷葡萄酒達28億瓶,即便中國終止反傾銷稅也要緩好幾年》評論區】
紅酒是佐餐酒,因為正式的西餐比較清淡,並不好吃,需要味道重的果酒來下嚥,順便給肚子溜縫兒,這就和中國人吃鹹菜,泡菜,醬菜,涼拌菜,來下飯,是一個道理。
現在,賣紅酒的都是說,對皮膚好,助睡眠,都是按中藥保健品的套路,推銷給中年婦女,利用中國家庭財政不平等的格局,套路很深的
回應
不說對心臟有好處這功能啦嗎?退步了啊
法國人上床前都喜歡喝葡萄酒。
酒文化,到我這一代為止吧!
【本文來自《白酒銷量連續6年下跌,是消費者口味變化,還是有其他原因?》評論區】
年輕人應該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符合現代性的良性文化習慣,應該是那種基於充分尊重獨立人格的優秀自愛的社交禮儀。
酒被發明出來幾千年了,以前是黃酒,後來的白酒,啤酒,紅酒。他就是一個載體。歷史上,都有過不同程度的禁酒令。他如今還是在超市,商店,顯眼的位置。永遠不會消失。
你確定是先黃酒後白酒?
白酒是蒸溜酒,元時才入。
酒吧在全球的發展勢頭雖然不如咖啡館猛,但也沒有衰敗的跡象。
相關新聞資料
瑞幸奇招「醬香拿鐵」(拿鐵+茅臺酒)逆襲星巴克。
高度白酒這種工業社會才發展起來的垃圾文化就不要假裝傳統了
回應
蒸餾酒的白酒出現在元朝。
中國應該注意保持自己的酒文化,在酒席喝酒,而不在酒吧喝酒
中國喝酒一般都要酒席上,白酒絕大多都是在酒席上喝。紅酒等大多在酒吧,醉酒街頭的絕大多數都是酒吧出來的,。酗酒在中國從來沒成為大事,就是因為中國良好的飲酒習慣。
日本人越來越不怎麼吃魚了,日媒稱原因是烹調麻煩,海鮮價格上漲14%大
《日本經濟新聞》2023-08-01報導,作為日本料理主角的魚類如今似乎正在遠離日本人的飲食生活。日本人均海鮮消費量2001年最高為40.2千克,到2021年減至23.2千克。
回應
日本的魚烹調確實很麻煩啊,還要想辦法消除輻射
相關新聞
福島核污染水排海隧道開始注入海水:周邊魚體放射性物質超標180倍
中國海關宣佈: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地食品,中國消費者呼籲抵制日本產品
為什麼法國人覺得中國松露不是松露 2023-08-10
事實上,直到上世紀80年代,松露在中國的名字依然充滿了下里巴人的氣息,“土茯苓”“無娘果”“豬拱菌”“臭雞樅”……松露兩字,最早出現在改革開放後的歐美文學譯作裡美麗的名詞,Truffle準譯是塊菌,是一種典型的世界性生物。但東西方對它的態度,卻有著天壤之別。
但事實上,松露的味道是不可能類似蘑菇的。李時珍說的“味殊美,絕類蘑菰”,多半是他試錯了物件,或是自己主觀上的想當然。我們不能苛求一個落第秀才,對近2000種藥材描述得百分之百精准。相反,這恰恰能夠作為中國古人不吃,至少是不常以松露為食的文獻依據。
回應
這種人,真是可憐,吃個松露,都能讓他把西方美化成這樣,把李時珍說成個落地秀才。
說人話,關鍵是法國佬賺不到暴利,所以不肯認證;這跟當年戴比斯等法國比利時珠寶巨頭不肯承認蘇修出產的鑽石是鑽石一樣。
一個道理,本子自產的珍珠聯盟搞了一個珍珠認定的小圈子,連南洋澳白珍珠都要在本子的“真珠協會”裡才能在幾個理事的暗箱操作下拿到“特選”的等級。還極力貶低中國諸暨的淡水珍珠,說淡水皮層薄個頭小和日本的阿古屋比毫無價值。直到近兩年養殖技術進步中國淡水珠也有了“愛迪生”(滿圓紫光)這種頂級珍珠才被歐美先接受,日本真珠協會是最後一個承認的。
裝B好賣個高價而已,從魚子醬、三文魚再到河豚魚,在吃貨大國這裡一個個現出原形,實在裝不下去了。
歐美日打壓中國的原因,無非就是不讓你獲得定價權,話語權和高附加值,我們一定要打碎這些舊的條框,建立自己的話語體系。
美媒:燒烤熱潮席捲中國,街頭小吃能否重振經濟?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023-05-16,上周,深圳宣佈將取消對“路邊攤”的全面禁令,允許人們從今年9月1日起在指定區域擺攤經營。在經歷疫情之後,今年多個城市放寬了有關限制。
在這些城市放寬限制之前,一個相對不出名的中國工業城市因燒烤而引發轟動,從而激勵其他城市嘗試複製其成功。山東淄博的燒烤視頻在社交媒體爆紅後,今年3月該市的受歡迎程度呈現出井噴趨勢。除物美價廉的小吃外,淄博還以其熱情好客而聞名。“食物很便宜。當地人非常好客且對陌生人很誠實,這是我認為(淄博為何走紅)的主要原因。”目前在上海工作的淄博人蔣亞茹(音)說。
如此眾多的遊客湧入淄博,以至於當地旅遊部門敦促遊客前往其他地方。得益於這股熱潮推動,今年一季度該城市的GDP增長了4.7%。
淄博在一夜之間從一座工業城市變成人們必去的旅遊目的地,該現象令整個中國感到好奇。其他城市派遣官員前往淄博學習經驗。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院院長曾銳生說,“那麼,這種‘地攤經濟’能否推動中國轉向一直努力實現的消費主導型增長?在我看來,淄博是順水推舟,這種成功可能反映出‘新鮮事物’的效果。”淄博的人氣飆升表明人們希望旅行並享受新體驗。
中小企業貢獻了中國60%的GDP並創造了80%的城鎮就業。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上個月表示,將通過社保、稅費等方面為個體工商戶提供支持和幫助。中國媒體還發佈了講述一些年輕人如何通過在夜市擺地攤致富的故事視頻。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的卡普里認為,中國希望抓住機會,挖掘小規模創業新途徑。(作者Laura He,丁雨晴譯)
忽悠了中國人4年的美國“人造肉”,終於要玩完了!
2023-05-11,美國人造肉巨頭Beyond Meat股價暴跌只剩不到10美元。2019年7月上市後,股價一度升至239元美元。資產為2.59億,不到2020年1/10。而它的競爭對手,Impossible Foods去年以來一直在裁員。
“人造肉”對中國人來說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寺廟裡的素雞、素鴨記載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了。更早西漢《淮南子》的豆腐製品記載。
2020-01-07,紐約時報《 中國人會購買人造肉嗎?》的邏輯非常可怕:因為中國人大量吃肉,導致全球肉類供應量大增,為了飼養更多豬牛羊,就要佔用更多的耕地和雨林,加劇了對環境的破壞。
出資發文的就是美國人造肉企業,接著各種宣傳“小分隊”也向中國輿論場發起了進攻:口感跟動物肉質一樣,比動物肉少了90%脂肪,卻多了四倍蛋白質……
“中國人吃肉有罪論”就開始向中國進行滲透,NGO野生救援(WildAid)發出呼籲: “少吃豬肉,保護地球”。少吃一半豬肉,溫室氣體排放將減少10%。
還出資推出了“少肉,才是我的菜”的明星公益活動,在中國大城市的街頭、公車車身、地鐵站到處投放這類廣告。
與此同時,卻在美國農業州推銷牛排,美人僅占世界4.2%,卻消耗15%以上肉類,碳排放占18.4%。
接下來就是價值觀洗腦了。
通過那些明星、名人真以為不吃肉,便是與西方“文明世界”接軌了,便脫離了中國“落後的價值觀”。一些家長甚至帶著小孩去參加NGO組織的“用每一口改變世界”的活動。
美國學生餐桌上必須要有豐富的動物蛋白質,海鮮則可以自由選擇。
一個紀錄片導演、旅行家“世界公民”勸中國人不要吃海鮮,做一個有責任的消費者,保護海洋環境。
不斷找來中國女明星,來述說其高尚的“價值觀”。但網友們翻出了她許多美食照,簡直是無肉不歡。
美媒爆出Beyond Meat生產車間殘渣到處都是,牆上長滿黴菌,產品中存在多種污染物,包括繩子、金屬、木屑、塑膠。
人造肉在美國超市賣得比動物肉還貴,自然很少有人問津,美國人也不愛吃這些,它的全部希望在於中國市場。
回應
本人食品工程專業,所謂人造肉,是以植物蛋白為基礎,添加香精、色素、防腐劑、脂肪來模擬天然肉類的口感和風味的製品。
我父親原本非常健壯,年紀大了卻信了什麼教吃素,身體迅速變差
回應
和尚都吃素,也沒看到和尚都身體差啊。
和尚吃素,但豆製品可不少。
曾替《房思琪》寫推薦語!編劇驚爆「性騷擾」 網轟翻:有夠諷刺 2023/05/02
麥當勞logo爆藏「限制級」意義!網錯愕:誰想得到 2023/05/01 中時新聞網 吳映璠
許多人以為速食店業者麥當勞(McDonald’s)的招牌亮黃「M」字型logo取自McDonald’s的首個英文字母,不過外媒引述作家說法指出,其實「M」型logo暗藏「限制級」意義,倒過來看就像「母親的胸部」,能讓肌餓的顧客下意識感到安慰及賓至如歸。這個理論讓許多網友嗤之以鼻,砲轟荒謬,也有人說「太超過」、「誰想得到」。
回應
照這個作家的邏輯,應把字母 M消除掉,太色情了。
也有人說基督教的十字架;T型物有生殖器的意味。
古力娜紮曬美照慶生日 化身魔法少女懶理「內褲外露」爭議
女星古力娜紮來自新疆,以甜美外貌而有著「新疆維納斯」的美稱,近期卻因一款褲子的穿搭造型遭到輿論砲轟,對此,她不僅在微博上發出聲明,2023/05/02更曬出多張美照喜迎31歲的生日,懶理網路上的負面聲浪。
古力娜紮的「內褲外露」風波,除了不少網友們留言批評,表示:「低俗」、「欣賞不來。」但也有許多人為其緩頰,寫下:「美女穿著乾淨整潔,不需要受到質疑」、「穿衣自由」、「別人的日常休閒穿搭,也是不需要受到如此放大檢視」、「這種穿衣風格,很早之前就流行了吧。」
日本威士卡泡沫,崩了 2023-04-18
這個世界上,沒有只漲不跌的東西。去年,我曾說日本威士卡泡價格被炒到天上去。現在,崩了!
1853年,“黑船事件”主角,美國艦隊準將馬修•佩里給日本人留下了一桶110加侖的威士卡作為臨別禮物,成為日本人第一次品嘗到威士卡的歷史。國門被強行打開後,喊著“和魂洋才(Wakon
yosai)”口號的日本人逐漸喜歡上這種與寡淡清酒口味完全不同的洋酒,開始學著釀造日本威士卡。
一百多年後,日本出產的威士卡價格甚至超越了原產地蘇格蘭,成為獨一無二的“日本威士卡”存在,讓無數愛好者們競相追捧。
隨著威士卡在新興國家市場上的走俏,威士卡一直在漲價,近六年增幅超200%,其中日本威士卡占到絕大多數。
可日本威士卡價格就經歷了一輪過山車,價格是先漲後跌,跌幅最大的要數輕井澤。由於酒廠已關閉,目前的所有存酒都是稀罕物。國際市場上的一瓶輕井澤1981(Japanese
Label)價格先前能達到10000歐元(約合7.5萬元人民幣),價格跌到7500歐元(約56000人民幣)。
其他種類的日本威士卡也隨著價格大跌,最大跌幅超過25%。比如市場上常見的山崎威士卡,已經從高峰時期的每瓶二千多元人民幣,直降到1500元人民幣左右。可以對比的是,歐美國家最常喝的傑克丹尼OLD NO.7,售價大約是20歐元(約150元人民幣),價格相差絕非一點點。
由於日本威士卡價格高昂,個人或家庭購買並不多,多是KTV、酒吧以及高檔會所等消費費用。疫情背景下,客流少,酒水生意自然難做。
在日本威士卡價格虛高時期,許多大小資本、商家拼命吃貨,囤積居奇。當突遭變故,幕後資本和商家只能忍痛拼命吐貨,價格也自然一瀉千里。當市場逐漸歸於理性,同時又遇到資本開始出貨回收資金,泡沫被戳破,價格下跌是必然。都是夢一場。
回應
茅臺賣的還是太便宜了……還有漲價的空間
日本威士卡泡沫,茅臺的未來軌跡
相關新聞資料
茶葉變成搖錢樹,西雙版納現大規模毀林種茶 2021-04-09
大陸連鎖瑞幸咖啡打敗星巴克 2022.08.21 工商時報
中國菜刀只有在做中國菜肴時,才顯得那麼萬能,做西餐時並不好用
【本文來自《中國人為什麼使用筷子,使用筷子真的更先進嗎?》評論區】
這不是先進不先進的問題,而是合適不合適的問題。中國人是拿碗吃飯的,配套筷子最合適。
回應
西餐用刀的多樣性主要有這幾個理由:1.相對中餐,西餐的形式主義美感比中餐要求高多了,食材的形狀、擺放,顏色美感很重要,食材切口的平整度要求用適合的刀。2.對肉類的分解,西方製作要求的比我們細,每一個部位(主要是動物肌肉)怎麼吃口感如何,分類很多,也要求有合適的刀去分解動物身上不同部位的肉。3.不光刀具,西方是用別的餐具也是喜歡分門別類,如鍋具、各種電動餐具,中國一個鍋一雙筷子搞定,一個思想是分析,一個是綜合。
美媒:黑珍珠VS米其林,爭奪中國高端餐飲評判權
美國“精奢商業觀察” 2023-04-05 中國烹飪可能有五千年歷史,但直到最近幾十年,它才真正在高端餐飲領域取得應有地位。當米其林首次發佈上海餐廳指南時,當地評論家和餐廳老闆都發出批評聲音。他們質疑讓西方評委為中國餐飲評級是否合適。
2018年,美團和大眾點評首次發佈的“黑珍珠餐廳指南”引發轟動。與米其林類似,依靠美食評審人根據烹飪出品、服務環境和傳承創新對餐廳進行評級。“黑珍珠”的影響力正像米其林那樣引發反響,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美團的黑珍珠比米其林更懂中國人嗎?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2020-01-17
和米其林的星級評級一樣,黑珍珠餐廳指南上榜餐廳分為三個鑽級:“一生必吃一次”的三鑽餐廳、“紀念日必吃”的二鑽餐廳、“聚會必吃”的一鑽餐廳。以三鑽為最高等級。
2020 年指南的309家黑珍珠餐廳中,三鑽餐廳16家、二鑽餐廳78家、一鑽餐廳215家。2020黑珍珠餐廳人均消費價格達823元。評選城市覆蓋國內上海、北京、香港等22城及東京、紐約、巴黎等海外5城。
不管是米其林,美團點評必吃榜、黑珍珠餐廳指南,美食榜單從來都不是一家企業的直接收入來源,意義遠在榜單之外。2019年Q3美團的核心業務餐飲外賣收入占總收入56.7%,美食指南能夠給平臺商戶帶來更多的流量,提升美團點評平臺與商戶、用戶之間的粘性,進而帶動核心業務收入。
吃完人均6800元上海米其林餐廳上吐下瀉?市監部門已介入 2023-04-06
回應
查了下米其林餐廳有什麼菜,就是鵝肝醬,牡蠣,蝸牛。
米其林類似香港法官的泡面頭,都是搞輿論/話語權壟斷攫取不正當利益的圖謀,本質收智商稅。
曾吊打麥當勞,全球卻關店近8000家:速食之王SUBWAY在中國混不下去了 2023-04-08
回應
SUBWAY點餐選配菜真是逼死強迫症,用了三十多塊錢,三明治只能算是點心零食,不本土化註定水土不服
中西飲食根本的差距來自,中國很早就發明了“灶”
【本文來自《中國人為什麼使用筷子,使用筷子真的更先進嗎?》評論區】
有了灶,各種煎炒烹炸燉煮蒸燒就有了可能。西方食物以烤為主,以及簡單的吊鍋煮。蒸煮的饅頭、麵條遠遠好於早期麵包烤餅。不要拿現在的蛋糕、奶油麵包說事,那從發明到現在也沒多久,否則誰還吃列巴法棍。從餐具來說,只看複雜性就可知刀叉不可能是很久前的事。
萬家中國茶企,為何做不過一個立頓? 2023-04-01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茶葉生產與消費國,但尷尬的是,我們並沒有出現一個世界級的茶品牌。萬家中國茶企,利潤卻不及一個立頓。
博鼇亞洲論壇期間,小罐茶副總裁梅江告訴觀察者網,中國茶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品類,但現狀是全中國有兩三千個不同的品種,每個地方基本都有當地的特色茶葉品種。
“茶行業需要用品牌去替代品類,用標準化去消除不同茶品類中太個性的部分,這樣做整個行業才能有更高的集中度,競爭力才能提升起來。借助中國茶品類的豐富性優勢,融入西方標準化品牌化的理念,才能做出高影響力的品牌。”
回應
作為茶行業的人來說,立頓真的是最低端的垃圾茶。國內市面上二三十塊錢一斤的茶葉滋味口感都比它好,誰家的茶葉被跟立頓比那真在行業丟大臉了
全國各地的特色茶葉品種,是幾千年來茶文化的寶貴遺產。一味片面地追求標準化,可以做大茶企,但也會做掉茶文化。高階消費,從來不是標準化的。
立頓是個大品牌沒錯,可是對於國內的行業來說,立頓就是最低端的品牌
別玩情懷、別故弄高深,別以為消費者都是傻子。認真做好商品並認真經營比耍心眼欺瞞消費者更能贏得市場。全球和中國第一大品牌,如果不是受到老百姓的喜愛,難道會有這麼出色的成績?繼續坐井觀天,吹牛耍橫吧。
立頓就是垃圾茶啊,非常難喝。他只是便宜方便銷量大,隨便哪個超市貨架都有,所以更被人熟知而已。在我國正經想買好茶,炒茶挑茶可正經是個技術活,高檔茶好幾千一斤,味道哪是立頓那種工業垃圾能比的。這就好比小巷子裡的麵館比泡面好吃的多,但名氣和銷量就是被泡面吊打。
國內的茶行業,應該是我國最大的經濟類農作物,從種植到採摘,制茶,包裝銷售等,是超萬億級別的大行業,可不是什麼小行業,行業影響了上億的國人。
唐朝以前以羊肉為美,但宋以後主要吃豬肉,主因是人口增加帶來的壓力
回應
魚羊為鮮,羊大為美!
甲骨文美字是一個人的頭上插著羽毛或角這樣的裝飾為美,可不是贊羊長得肥為美。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
養羊的特點是,吃草,長得慢。但草料不要錢,養羊的成本就非常低。養豬的特點是,吃飼料,長得快,出肉多。飼料要錢,所以古時養豬是飼料配上豬草。而中國人口密度又分為三個時代:一是漢唐,人口峰值為6000萬;二是兩宋、元,由於高產的占城稻的引進,人口峰值過億;三是明清,尤其是清朝,由於美洲高產作物的引進,人口暴漲至4億。不同時代,養豬、養羊的成本不一。現在的養羊成本明顯高於養豬。
羊吃草,易養,是窮人吃的;豬是雜食,食譜與人高度重疊。養豬,相當於養半個人的口糧,所以豬肉貴,是富貴人吃的。到了現代,糧食出產的多了,有充足的飼料,豬出肉率高,才成為廉價肉食。
明清以後,人口劇增,人畜爭地,使得“耐粗飼,可圈養”的豬,勝過需要精飼的羊,尤其是豬的“飼肉轉化率”遠高於羊。據“沈氏農書”記載,江南地區養11只山羊,需飼料1萬5千斤,其中自採桑葉千餘斤,外購草葉飼料各7千餘斤,共花費6兩銀子。
南方菜偏甜北方菜偏鹹,但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北高南低、東高西低” 2023-03-05
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呈“北高南低、東高西低”的分佈特徵。東北地區患病率較高,吉林省達到了4.5%,遠高於全國3.21%。東部沿海高於內地,特別是江浙滬達4%。 而兩湖江西2.2%,體現了糖尿病患病率與居民生活水準高低緊密相關;奇怪了,為什麼會北高南低?而且高發地區沒有廣東?可能,北方廚師在做菜時也放糖,只不過鹽巴放得更多,遮蓋了甜味?至於浙江菜和上海菜對北方人來說也是偏甜,但實際杭幫菜和本幫菜 “濃油赤醬”,糖和鹽都不少放啊。 3、最後糖尿病患者往往合併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如果攝入過多的氯化鈉,可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加重,使血壓難以控制。最後南方人喜歡吃新鮮海鮮法要不白灼要不清蒸,全程不加鹽也不加糖,吃的就是食品本身的鮮甜味,吃這些食物為主的人群,想得糖尿病都難啊。
驚人!陸巨大蚌殼入侵美遭滅族 2019/12/04 中時
一般人對貝類、蚌殼的印象應該多停留在10元硬幣大小的蛤蠣或是體型更大一點的扇貝,牠們肉質鮮甜肥美,是餐桌上的佳餚。不過有見過餐盤大小、甚至是足球般大的巨型蚌殼嗎?美國紐澤西州一個池塘最近遭巨大中國蚌入侵,嚴重影響池塘生態,當地官員已經祭出整治措施,誅殺全族。
科學新聞網站Phys.org報導,美國紐澤西州亨特敦郡(Hunterdon County)一處池塘近年遭巨型中國蚌類(Chinese pond mussels)入侵。紐澤西保育基金會(New Jersey Conservation Foundation)主席狄維托(Emile DeVito)表示,基金會2007年買下這座魚塭,將它改造成開放式池塘,不料3年後開始出現中國蚌,讓他們警訊大作。
狄維托說,這些巨型蚌殼變成了「巨大的生態夢魘」。他們的體型和食量很快就壓過當地原生物種,搶奪食物、佔據棲地,不像大家熟悉的餐盤上的蚌殼大小,這些貽貝最大可以長到足球般大,間接導致當地原生貝類被消滅,改變河床物種組成。
報導指出,這些中國貽貝最初是透過附著在亞洲鯉魚身上的幼苗,一同運抵當地養殖場,隨後幼苗迅速繁衍,如今長到足球般大。美國魚類暨野生動物管理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表示,這是北美第一起遭中國蚌侵略的案例,先前包括捷克、義大利、法國、德國等多個歐洲國家都已經發生中國蚌侵略慘案。
為避免池塘慘遭破壞、進而影響到河川生態,美國魚類暨野生動物管理局已聯手當地保育團體祭出整治措施。他們首先降低池塘水位,藉此殺死池中所有魚類,避免牠們夾帶中國貽貝幼苗遊到其他水域;其次,官員將可殺死蚌類在內等軟體動物的銅基除藻類藥劑施打在池底泥土,整治工作便大致完成。聯邦官員Beth Freiday高興宣佈,官員非常有信心所有中國貽貝都被誅殺完畢,不過他們明年春夏還得進行DNA鑑定,以做最後確認。
回應
台灣澄清湖(大貝湖)有很多這種蚌.也沒影響台灣生態.主要白猿不吃帶刺的魚肉-所以肥美的鯉魚成為白種人的夢饜.
美洲的生物就沒有入侵其他地區的?
我就想起當年五月花船
全球擁有最多門市,SUBWAY如何自平地蓋起高樓,現在又遭遇了什麼嚴重危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913G6-7GIs
相關新聞資料
沃爾瑪2023年利潤六年首降(營收6113億美元,同比增長6.7%;淨利潤為117億,同比下滑14.6%)
,未來盈利增長難解。
回應
subway的經營理念就是賺加盟商的錢,然後通過快速擴張的店鋪資料再去賺投資者的錢。
主要還是賣太貴,而且點餐方式要選擇麵包、配料,對於不熟悉的顧客來說太為難,不如麥當勞預設菜單
最大的問題是CP值吧!尤其當萬物齊漲後,貴又吃不飽的吃草餐印象揮之不去,其他速食漢堡店至少可以大口吃炸雞薯條慛眠自己肚子
subawy 雖然可以客製化搭配菜單;但很貴。對於學生小資族很不友好, 200元價格吃完好空虛,還不如點便當
Subway 在一周前(2023-02-14)宣佈求售,目前已聘請摩根大通(J.P. Morgan)提供諮詢探討出售的過程,不過不會給出售時間表,也不會確認過程中是否會保證出售。(法新社)
Subway 完美切合我的需求,口味清淡 乾淨衛生 有菜有肉,稍高的定價也阻隔了不少人潮,永遠都有位子坐著慢慢吃,總之希望這次換手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比較值啊 比起其他速食還是健康點啊,但真的要比其他健康飲食當然不會是首選
美媒:中式素食簡單、美味、優雅
美國VICE新聞網2023-02-22漢娜•車的《中國素食廚房》是一本超越豆腐的必備食譜,在美國,許多受歡迎的中式菜肴是已被美國化的陳皮雞和炸蟹角等,而當提到更傳統的中式菜品時,人們往往會想到葷菜,如北京烤鴨和叉燒等。然而,漢娜•車在此書中強調,中餐其實是一種很大程度上基於素菜的烹飪體系。來到中國並學習素食烹飪後,她發現蔬菜不僅不可或缺,而且一切都讓人感覺如此簡單和優雅。(作者亞當•羅斯巴特,丁雨晴譯)
台灣蛋價明起漲2元 2023/02/12
受國際原物料高漲、禽流感疫情等問題,蛋價始終居高不下,每日缺口仍達40萬顆,批發價由每台斤50元漲到52元,下一波清明過後是關鍵,民眾直言「含淚繼續吃」。
相關新聞資料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02-02-16籲不用搶購雞蛋!農委會做4措施:價格波動低於美日(回應:台灣人薪資是美日幾? 而蛋價卻要比美日?有這種不專業的農業官員,是台灣人之恥!)
才笑台灣吃不起雞蛋!中國抗疫也一蛋難求價格翻倍飆漲,從每斤(500公克)4元(18元新台幣)漲至8元人民幣 2022-05-21 新頭殼newtalk (回應:整天帶仇中風向的爛頭殼,監督對岸好努力好用心,台灣不必封也翻過倍了吧! 綠頭殼就愛比爛? 綠民真好騙! )
2023年第1周中國大陸雞蛋批發價每公斤10.73元人民幣(48.5元台幣),環比跌2.4%,連續10周小幅下跌。
蛋價再創新高!台灣為何會缺蛋? 2023-01-04 聯合新聞 極端氣候/疫病禽流感/飼料價格/小農高齡化/…,根本原因還是雞場如何升級,2021年全台1613個蛋雞場中,現代化的水簾式、高床式分別僅有75場和59場,剩餘的都是傳統雞舍,占比91.7%。(回應:綠色執政、缺蛋保證!)
中國現代化蛋雞養殖場,全流程自動化,比德國的還先進,真酷!2022-02-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ZMoIAeXoEY
中國規模最大的現代化蛋雞養殖場:投資5.82億元,養300萬隻蛋雞,年產蛋4.5萬噸,銷售收入5億元,年生產3萬噸有機肥 2009-03-22在京奠基。
2019年中國生產3300萬噸雞蛋,占世界40%。過去,每個農場有100–1000只蛋雞。幾十年裡,朝標準化和規模化方向發展,養了數百萬隻蛋雞。
2020年中國水產品6549萬噸,養殖占79.8%,占世界60%以上。
湖北鄂州養豬大樓26層投資40億,年產豬120萬頭。深藍1號深海網箱周長180米,造價1.15億,專養三文魚。
中國的糧食儲備超過6.5億噸足以養活14億中國人,儲備量超過6.5億噸,稻麥能夠滿足一年以上需求。2017年玉米儲備2億噸,2019年儲備100萬噸豬肉。中國戰略石油儲備(SPR)為2.2億桶,相當15天需求量,國際能源署(IEA)建議90天,年煤1.2億噸,銅、鋁、鋅的戰略儲備分別為150至200萬噸、80至90萬噸和25至40萬噸。約7000噸鈷,是製造電池的關鍵原料。此外,還儲備有鎳、銻、銦、鍺、氧化鉬等金屬及其化合物。
3斤飼料一斤豬肉,牛羊肉要7到8斤才夠,任何國家牛羊肉都比豬肉貴 2023-02-16
回應
美國12美元/磅
中國是26.44美元一公斤啊。
2023年1月全球牛肉最便宜的10國(美元/公斤):阿根廷6;烏茲別克5.9;;烏克蘭5.71;馬來西亞:5.69;喀麥隆5.67;緬甸5.36;烏干達:5.23;尚比亞:4.69;巴拉圭:3.97;巴基斯坦:3.32。價格最貴的10個國家和地區:香港60.2;瑞士55.72;韓國55.3;澳門38……
悄悄漲價的牛肉 會一飛沖天麼?全球牛肉產業大起底 2020-09-16
和豬肉相比,牛肉漲幅小,價格貴。但長期漲幅卻驚人:2007年初,1公斤牛肉20塊錢,2013年破60元。
2018全球六大牛肉出口國依次是巴西、澳大利亞、印度、美國、新西蘭和阿根廷,而前六大牛肉進口國家/地區依次是中國大陸、美國、日本、韓國和中國香港。
為什麼進口牛肉比國產牛肉便宜?大規模養牛進口的成本非常低。大型農場成本/飼料成本/牛品種差異。我國黃牛淨肉率僅45%,料重比8:1,反觀國外商品牛,淨肉率55~60%,料重比5~6:1
物流成本:牛肉從新疆內蒙古運輸到廣東珠三角,成本甚至比澳洲海路運輸到廣東珠三角更高。 此外,在發達國家,養牛服務體系健全。
還有關稅。中澳自貿協定簽署以來,大大地減少進口牛肉的成本。
正是由於以上種種原因, 2020年,國內牛肉80元/公斤,而進口岸價僅35元/公斤,加上稅費、冷鏈物流、檢測等項成本,也不超過45元/公斤。
另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是——牛肉走私!
2013年,國內每年走私牛肉高達200多萬噸。巴西只有22元/公斤,當時50元/公斤,引得無數商人為之鋌而走險。走私肉源主要來自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等主產國,經香港和越南中轉,或直接在南方沿海地區登陸,進入中國境內。
2018年後,國家持續加強邊境管控力度,打擊走私行為,並不斷擴大牛肉產品准入清單,走私下降,國內牛肉產品價格大幅上漲。
從26層養豬大樓、深海網箱談現代化,普通人的好日子就要來了!2023-02-12
湖北鄂州養豬大樓26層投資40億,年產豬120萬頭。深藍1號深海網箱周長180米,造價1.15億,專養三文魚。以前總覺得落後、原始,農民人數眾多辛苦勞動,羡慕發達國家。但是忽然一下就發現生產革命來了,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經濟和效率、科技的自然組合。歐美日的黃金發展時期就是這樣,現在,這種事情主要發生在中國,因為相關科技和生產力、資金元素,都是中國最強了。
從26層養豬大樓、深海網箱談現代化,普通人的好日子就要來了!2023-02-12
1.最近湖北鄂州26層養豬大樓火了,還有深海巨型網箱養魚,都是超乎想像的生產方式。
2.這些顛覆性的生產方式,投資很大。養豬大樓26層投資40億,年產豬120萬頭。深藍1號深海網箱周長180米,造價1.15億,專養三文魚。
3.這種生產方式,是以前中國絕對做不到的,思路就沒有,有想法也差技術。但是,如果所有要素都不缺了,那就會突然發現,這才是真正效率高的生產方式!
4.以前總覺得落後、原始,農民人數眾多辛苦勞動,羡慕發達國家。但是忽然一下就發現生產革命來了,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經濟和效率、科技的自然組合。歐美日的黃金發展時期就是這樣,現在,這種事情主要發生在中國,因為相關科技和生產力、資金元素,都是中國最強了。
5.一些高精尖的領域,IT互聯網晶片人工智慧、新能源、電動車、生物醫藥。這些中國不弱,但把普通人的日子過好,這沒有任何生產力問題。
6.生產出足夠的肉/魚/…..,好日子就要來了!
回應
一枚導彈過來,生豬產率下降好大,生產集約化是好,成本低,效率高,但是,不要忘了,抗風險能力差,分散式生產,抗風險能力強也是有好處的。
老兄啊,導彈都打到湖北鄂州了,你覺得還要考慮養豬🐷的事兒嗎?
生產資料都被資本家霸佔了,我有勞動意願,但沒有勞動崗位,所以只能在這裡說屁話啊。窮只是因為本屬於窮人的東西被某些人霸佔了,只是因為窮人的勞動果實被人偷走了,僅此而已!
如果肉價不下降你就吃不起,你應該做的是努力工作去掙錢,而不是在這裡罵東罵西的說這些沒營養的P話。
2012年我國每人每天平均食鹽的攝入量為 10.5 g。 按世衛建議每日 5 g。
回應
現在最反感這種科普,今天中國人這不能吃,每天那不能吃。 反正就是中國人的飲食全是毛病。 不能吃豬油,被忽悠了多少年。特麼後來才發現,都是油商的套路。 味精不能吃,是雞精商家的套路。 背後全是利益暗藏! 你不就是想推銷低鈉鹽嘛。 省省吧!
我們花了幾千塊裝了個洗碗機,結果現在就是個擺設了
【本文來自《在韓國洗碗機等小眾家電的普及率遠高於我們,更不用說地暖了,人家早就普及了》評論區】
要用洗碗機的話,先把殘渣請理一下,一個一個擺洗碗機裡,然後放洗碗劑,然後去幹別的,等機器洗完了的收進消毒櫃,整個洗完時間跨度大約半小時。
我覺得洗碗機適合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極度不願洗碗,不管碗多碗少的,由洗碗機代勞很合適;二是家庭人口多碗碟量大的,可以大大減輕人的勞動量;三是碗量雖不太大但容易為洗碗發生矛盾的,為碗置氣不值得,用機器來調和矛盾。 如果不是上面的情況,你需要瞭解以下幾點: 1.用洗碗機不是不需要勞動。人需要做的是倒菜、擺放(擺不好容易洗不乾淨)、操作機器、洗完取出,不能把機器當碗櫃。2.洗碗機超快洗需要30分鐘。 3.洗碗機價格高,占地大。4.洗碗機需要耗材。如果每餐產生的碗少,10分鐘就收拾完了,這種情況下洗碗機不如人。
阮春福辭職有何影響?引發越南政壇“地震”? 2023-01-20
越南的地圖是狹長型的,首都河內在北方,而經濟中心是胡志明市在南方。
越南曾有20年的南北越分治,北越是社會主義,南越是資本主義。後來,美在越戰敗退後,南越消亡。不過,越南的北南,已形成巨大的經政差異。
1986年,越南也學中國搞“革新開放”,形成南方幹部主抓經濟,北方幹部主抓政治等一個分工模式。雖沒單一核心,但四駕馬車還是排序。去年11月對我們訪問的阮富仲(越共總書記、最高領導人),排序第一,是北方派。這次越南大力反腐而辭職的阮春福(越南總理、國家主席),排序第二,是親美的南方派。阮春福的兩名副總理因為貪腐嚴重辭職,范平明畢業於美國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武德儋畢業于布魯塞爾自由大學。
回應
實際上越南大多數都是反華的。
近400年越南南方經濟都要好於北方,但是跟中國一樣,北方才是長久以來越南的政治中心,南方經濟重要,但長期得不到話語權。像中國人,越南人也是北方人保守但好鬥,南方人精明工於心計。
我是東北人,長期生活在南方,對南北方餃子差異略有體會,說說這一點
北方對面皮的要求高,可以超過對餡的要求。所以北方餃子更適合水煮,而南方餃子不如搞成鍋貼。
回應
南方的餃子就是和速食麵一樣的速食,而不是像北方一樣的主食,更達不到節日必吃的地步,餡的重要性遠超過皮子。不過也別特意強調差異,這麼大國家飲食豐富多彩是好事,管怎麼也是中國心中國胃。
過年要少吃肉?華人飲食習慣能長壽最新研究成果曝光 2023/01/20 中時
《自然-衰老》(Nature Aging)科學期刊最近發表一項由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進行的大型研究論文,這項名為中國老年健康影響因素跟蹤調查(CLHLS)納入中國大陸23個省市自治區共13154名、平均年齡為86.9歲的老年人做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健康的植物性飲食模式對老年人群長壽具有潛在積極作用,而不健康的植物性飲食模式則可能增加老年人群的死亡風險。其中,新鮮水果、新鮮蔬菜、豆類、大蒜、堅果和茶是主要的保護因素,而醃製蔬菜和糖及製品則與死亡風險較高相關。
在進行跟隨查訪平均5.7年的期間內,共有8937名老年人(67.94%)去世,其中整體植物性飲食指數較高者多數為男性、受教育程度較高者與經常運動的人。若是整體植物性飲食指數較高者,死亡風險減少8%;如果健康植物性(全穀物、水果、新鮮蔬菜、豆類、大蒜、植物油、堅果和茶)飲食指數較高者,死亡風險減少19%;不健康植物性(精製穀物、醃製蔬果和糖)飲食較高者,死亡風險則上升17%。
中國人以植物性食物為基礎的飲食模式對長壽有積極作用,但是這不代表不代表不攝入動物性食物,因為動物性食物也有好壞之分,例如,魚類和水產品適當攝入對健康也很有益處。
此外,在不同性別、年齡、居住環境、吸煙史、體重狀態和慢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中風或腦血管疾病、癌症和失智症)病史的人群中,與不健康飲食也有非常相似的關聯性。應該特別注意的是,在80歲以下、超重或有高血壓病史的人群中,不健康植物性飲食模式與死亡關聯較強。
相關新聞
全球最長壽老人法國安德列修女2023-01/17去世 享年118歲
美媒:12種中國麵條簡介
美國thekitchn網站2023年1月14日文章,原題:12種中國麵條簡介 麵條被認為是中國人發明的,歷史可追溯到東漢時期。以下是12種的簡介。
一、米線。多為圓條形,比如起源於中國雲南的雲南米線,吃法很多。
二、米粉。起源於中國南方,很細,通常以乾貨和塊狀形式出售,在亞洲其他地區也有多種食用方式。
三、河粉。起源於廣東,也稱為沙河粉,通常與肉或蔬菜一起幹炒。
四、銀針粉。白色半透明,約5釐米長,末端尖,在客家人中很受歡迎。
五、拉麵。用手將麵團拉成有彈性的長條,煮熟後面會變得滑潤、更耐嚼。典型代表是蘭州牛肉麵。
六、粉絲。又細又長,具有玻璃般透明度。在寒冷的季節,與蔬菜一起放入炒鍋或湯鍋中,也用來製作春捲等。
七、麵線。若受邀參加生日聚會,主人是福建人,很可能遇到這種細膩的小麥粉絲。它可以由麵團拉到30多米長,被稱為中國最長的麵條。
八、雲吞面。起源於中國南部包括香港地區,煮熟後有嚼勁,是粵菜中的熱門食材。
九、刀削麵。山西傳統麵食,每根大小和長度都不相同。廚師將一塊麵團以特定角度向下削成條狀放入沸水中。
十、炒麵。中國外賣餐廳的主食,起源於廣東。無論現做的還是曬乾的,都須先用沸水煮熟,瀝幹水分再炒。
十一、撈面。比炒麵更柔軟、絲滑、厚實,是另一種以不同方式烹製的雞蛋面,也是廣東人對拌面的方言稱呼。
十二、油面。其實並不油,盛產於湖北等地。在香港叫車仔面,即街頭手推車上供應的黃色米線。通常在亞洲特產市場上新鮮出售,可熱食也可冷食。(作者阿普爾•曼迪,劉長煌譯)
相關新聞
歐洲最新研究發現:可安全使用人類排泄物種植食用蔬菜,網友祝賀:你們可算發現了
回應
中世紀的歐洲,大街上屎尿橫流,臭氣熏天,路易十四命工匠發明瞭高跟鞋。貴婦們提起長裙就可以解手,僕人們會及時用木盆承接,糞便通常直接從窗戶傾倒到大街上。歐洲史家總是把他們的過去描寫得無比輝煌,絕口不提野蠻的統治、驚人的貧困、惡劣的城市衛生和頻發的瘟疫。
這個題目顯示了出一種知識的缺失,直接使用人糞尿作為肥料甚至是通過堆肥後使用都無法很好地避免排泄物對蔬菜的污染,從而導致人的大便可以傳播多種疾病。
該視頻中引用的彭博社報導裡明確說了,是使用人類排泄物製成的肥料(中國傳統糞坑發酵),而不是直接使用。工業生產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例如用高溫烘乾,然後碾碎得到粉末。
歐洲人這才弄明白那繁體漢字為啥要寫成米田共,被簡化字誤導了。
3片肥牛的日式蓋飯,割不動中國人了 - IC實驗室出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5eRLvQaz6Q
回應
文化陌生感絕對不是主因..薩家厲害的是,可以在同一家店點多種披薩、義大利麵、燉飯、甜食甚至酒...,份量沒那麼多,價格控制的剛好,人多一點,每個人點不一樣的,就可以吃到很多口味、類型不同的食物,食物也保持一定水準。每次結帳都會很驚訝自己用300台幣以內的價格吃這麼多種類的東西。說白了日式速食店一頓飯包的東西太多價格又貴,可取代的食物多。消費者又不是傻子,給那些東西就想割韭菜?
在台灣薩利亞不賣套餐,只需要點自己想吃的即可,加點錢飲料無限暢飲,省一點的話只喝冰水免費,我認為是很大的優點,也可以省錢,文化陌生感對我倒不是主要原因~~
大學歲月薩莉亞我們去了N次, 主要是學校旁邊就有家, 也吃過2000/桌的 粵菜。 80/人的必勝客。 薩莉亞人均30-50 便宜好吃。不過最好吃肯定是粵菜大牌檔。
其實拉麵在日本也不算太便宜,但也不算貴。現代很多新式拉麵人均都在1000日元,想吃便宜的得去那種傳統老式拉麵店(不過就算是老店在東京及附近也難找到一碗800元以下的了)那種店鋪裝修現代,擺盤比較清新的新式拉麵一碗普通什麼都沒有的1000日元左右,多個雞蛋,多幾片就要1200,1300,1400,1500了。東京都最新每小時工資下限是1072日元,去吃一碗料比較豐富的拉麵就是你打工一個小時的工資。這個價格對日本人來說還好,但是對於打工的留學生來說會有些小貴。
吉野家在台灣也收掉不少分店 在日本主打快速 便宜 但是那價格在台灣太貴了 同樣的錢能選擇更能吃飽的餐點
是的,台灣太貴。以官網最新價參考,台灣號稱超特盛的份量比日本的特盛份量還少,按匯率換算還貴了70多元台幣,而且台灣所得還比較低。
所以我都去sukiya 在日本留學過實在沒辦法接受吉野家在台灣的售價 完全把台灣人當盤子
全球飲食報告揭露最危險的飲食習慣 2022-12-12 阿淇博士
反式脂肪、燒烤、紅肉、糖都不重要,最可怕的是華人重鹽重油飲食
回應
中國各地不太一樣,西北鹽油還好。西南及中南部重油重鹽。東南沿海飲食清淡,山東鹽略高。東北低油,多豆製品。我在江浙,甚至覺得臺灣水果過甜,日本拉麵過鹹。
不難理解,中餐很多高鈉的調味料和醃製和發酵食品。
日韓醃漬物多,胃腸道癌也多。
以前在日讀書,日人也重鹹重甜.拉麵.味增湯.醬菜..蛋糕甜點.
可是,日本人不喝拉麵湯
我去日本,他們都把湯喝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t2fvo1kTJc
韓媒稱“稻種是從朝鮮半島傳到日本”,日線民不樂意了 2022-12-13
近日,韓國《農民日報》介紹“高陽家瓦地稻種”讓韓國有了“5000年的農耕歷史”;讓“中國→朝鮮半島→日本”的稻種傳播路線有了根據,而日本主張 “中→日→朝”失去可信度。
回應
有什麼好爭的?反正源頭都是西亞。
小麥的起源地是中亞,分別向東、西傳播。但水稻是東亞起源,中國已發現1萬年。別被西方的所謂“歷史”洗腦了。
怎麼老有一堆人想給中國文化找個外國爹?這麼不自信的嗎?
幸虧中國出土早,否則水稻又成了外面傳入的了。
朋友請我去吃一家豬蹄店,到店發現服務員都是維吾爾族同胞 2022-12-13
這才是正常的情況,這種情況在新疆逐漸變多,可能因為信仰的問題,你不能吃,但並不妨礙你借此謀生,就像哈薩克很多穆斯林養豬出口換取外匯。更不能把這種全球絕大多數人都在吃的東西污蔑為髒東西,用它去劃分人群、製造隔閡。
回應
和一個回族朋友談過,他說好多都是誤解,《古蘭經》禁忌的食品:自死物、溢流的血、豬肉和“誦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動物”。比如豬肉,穆斯林不能吃和經營,但不干涉別人吃和經營。再比如,“誦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動物”,包括雞牛羊肉、魚類、海鮮等等,在現在的生活中真是不好辦。
川菜用料太重,油可以論斤,花椒辣椒可以論兩,食材的原味都消失了 2022-12-03
回應
要吃原味,去吃清燉白煮呀。本來吃的就是麻辣的口味。莫明其妙。
原 味黨咋就愛惹是生非呢。沒人禁止你們熱愛原味。但也請你們不要對其他口味說三道四!糖醋排骨也不是原味。松鼠桂魚也不是原味。剁椒魚頭也不是原味。愛吃不吃。這和跑肯德基店裡要吃麥當勞,有啥區別?
過去出版的川菜菜譜裡真的沒那麼多辣椒菜。現在人們印象中的這些辣椒菜,其實都是最近20年流行起來的川渝等地的路邊小吃,街頭菜,江湖菜。之所以是爆炸式流傳。原因非常簡單。因為辣椒麻椒有一定的口感成癮性。另外,對傳統菜系衝擊最大的,其實不是其他的菜系對手,而是燒烤。燒烤這種料理業態,現在不僅是中國大江南北各地青年人的最愛,也是全球衝擊傳統餐飲。日本那種烤串賣酒的店也越來越多。操作簡單,利潤大。不管什麼牛羊豬雞魚蝦,還是各種蔬菜水果,串起來一烤,撒上佐料,刷上燒烤醬,配著冰鎮啤酒,大家在戶外一坐就開吃。輕鬆,愜意,舒服,沒那麼多講究。以後的青年人,無論哪裡的,都只會越來越適應這種業態。什麼川菜,魯菜,淮揚菜,粵菜,什麼老字型大小,大酒樓,最後都會成為一種高雅消費。
原味這詞,早先源於烹飪技藝落後,大多受環境或生產水準的影響而產生的飲食習慣。實質就是不會烹飪多樣化,只會用最簡單的手法。後來,經濟實力加持下的自信,通過一些文化包裝而向外輸出,將其詮釋為”健康美味、品質生活“的唯一標準。試圖讓所有人都接受。而現代,工業化食品加工的蓬勃發展,飲食過於富足,也使得一些人的思維產生了變化,抗拒食物的多樣化,並將其定性為不健康,也試圖讓所有人都接受自己的理念。區域文化多樣性、飲食多樣性,才是正常社會。畢竟美食從來都是多元化的定義,從來沒有”唯一“的標準。消除多元化而趨唯一,是種典型的西方殖民思維。
外國人是怎麼看中國菜的? 中餐走向世界要注意什麼? 2022-10-04
中餐完全有走向全世界、被每個老外接受的實力,走出去的第一步就是尊重當地人的飲食習慣,有的放矢,這是最基本的禮貌,中國人的“禮”和“食”一樣重要。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幹嘛要老外喜歡中餐?咱國內就夠卷的了,例如白切雞,兩廣人的真愛,出了兩廣,沒多少人喜歡吃,還嫌沒熟透。鐵鍋亂燉,東北人最愛,兩廣人一般是不失禮貌的吃兩口。折耳根,在雲貴川渝內部消化,反正我是敬而遠之。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中餐如何爭取老外喜歡,本來就是個偽命題。
回應
我的觀點是,西方人常年吃的就是寡淡的食物,幾千年下來,味覺已經退化了,而中國食品之豐富,是全世界唯一的,是中國幾千年,幾百億中國人總結出來的,他一定是可以適應全人類所有人的口味的,南甜北鹹,東辣西酸,什麼口味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美食!中餐根本沒必要為了迎合外國的口味做改變,他們接受不了好東西,就要把好東西變差給他們嗎?他們吃不慣,那就讓他們自己好好提高自己的味覺靈敏度,好好研究下美食文化,好好瞭解下養生知識,然後再來品嘗中餐。
我覺得我們中國人有一個誤區,認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總是欠缺我們正確的推廣助力,實際上像文化這種軟實力必須要由國力、經濟、軍事、科技這種硬實力為依託。很難想像如果沒有美國的強大國力,麥當勞會在中國流行,麵包牛奶會成為生活品質的象徵。如果阿拉伯世界崛起,女的肯定流行帶面紗,男的肯定流行養狗騎駱駝。要想中國文化流行,中國人喜歡的是薯條漢堡嗎?
我見過最健康的吃法是荷蘭人的飲食,荷蘭人幾乎個個精瘦 2022-11-13
【本文來自《中國高血壓診斷標準下調,患者數量翻倍或近5億》評論區】
中國人過去饑荒吃不飽的時候很多菜系潛在的都是用少量食品的量來快速填肚子,那麼必然就是高熱量高脂肪的東西,中餐飲食結構必然導致高血壓。重鹽重油的餐飲口味必然加重高血壓。
我見過最健康的吃法是荷蘭人的飲食,主食土豆泥,裡面夾著胡蘿蔔蔬菜和培根牛肉粒,旁邊加一點牛肉或者火腿,或者是鱈魚,加優酪乳乳酪一杯,荷蘭人在西方國家是個異數,西方國家人老了發體,荷蘭人幾乎個個精廋。
回應
特意搜了荷蘭肥胖率:47%。
打人不打臉,批人不揭短。
奴才眼裡,主子什麼都好,都高級。
我見過最精瘦的是阿富汗、海地、索馬里、葉門、敘利亞、利比亞等國家的人民,他們才先進,人家農業不但不用農藥、化肥、大棚這些,甚至有的都不要種子,長什麼吃什麼。
人在美國,我兒子說,他們在課程social studies裡瞭解到的,美國原住民牙病高發率,跟喝可樂密切相關,墨西哥人特別喜愛可樂,本來墨西哥人很接近中國人的體質,如今墨西哥人超胖很多,可樂基本上算毒藥。
瑞幸咖啡打敗星巴克 2022.08.21 工商時報
大陸連鎖咖啡品牌瑞幸因財務造假,被紐約交易所打入粉紅單交易、高層大換血,企業生命幾可說跌落穀底。未料才短短兩年,瑞幸就轉虧為盈,甚至門市數超越對手星巴克,打出一場漂亮的翻身戰。
瑞幸2022年第二季,總收入人民幣32.99億元,同比增長72.4%。星巴克中國則為5.4億美元,年減40%。此外,瑞幸門市7,195家,星巴克5,761家。
據美國會計準則(GAAP),瑞幸2022年第二季的營業利潤為2.416億元,遠高於上年同期的9,200萬元,利潤率更超過7.3%。尤其瑞幸的自營門市已連續盈利,第二季利潤為7.122億元,自營門市同店銷售增長率為41.2%(星巴克則是下降44%),利潤率為30.6%。
帶領瑞幸成功逆襲的秘密武器,乃是一款新的飲料。2021年4月,瑞幸推出了生椰系列飲料,該飲料頗受好評,在上市一年後累計銷量1億杯。時隔一年,瑞幸玩起了跨界行銷,與大陸老牌飲料「椰樹椰汁」聯名推出的椰雲拿鐵,再次引爆社交媒體話題熱度,第一周就售出了495萬杯。2022年第一季瑞幸咖啡推出了34款新品,對業績形成支撐。
此外,瑞幸也未停止過開店的計畫,繼續向三、四線城市耕耘。另一項讓瑞幸快速趕超星巴克的主因則是疫情。瑞幸門市多主打外帶街邊店,而星巴克向來以商務社交空間、品牌體驗為其強項。三年疫情下來,白領階層對於上述這類空間的使用大幅縮減,加之星巴克門市較大、又選在高房租的黃金地點,輕資產的瑞幸反而有更多生存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在瑞幸咖啡竭力自救的這段時期,大陸的咖啡市場上也出現更多的競爭者,除了NOWWA、Manner、Seesaw等,就連中國郵政、資通訊設備大廠華為、體育品牌李寧都相繼傳出有意跨界經營咖啡市場的消息。據艾媒諮詢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大陸咖啡行業市場規模將達3,817億元,預計2022年達到4,856億元,2025年達到1兆元。
回應
星咖真的價高,工作日自己煮(國產的咖啡豆,性價比超高),休息日就瑞幸,星好久沒喝了。
現在點咖啡一般不會考慮星巴克,除非要去約人。
只有找個地方去坐坐的時候才去星巴克,喝的話一般選擇瑞幸,瑞幸的咖啡味更濃
豬價過度上漲觸發一級預警!紅燒肉自由危險了?
發改委監測,2022.10.10-14當周,36個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價格周均同比上漲超過40%。超市,豬肉價格幾乎都是“2”開頭,前後腿瘦肉15.5元/斤,帶皮後尖25.98元/斤,裡脊31.98元/斤,帶皮五花33.98元/斤,優質腔排39.98元/斤……
專家認為,原因是部分養殖戶為博弈後市行情,出現非理性的過度壓欄惜售和二次育肥等行為,減少市場供應量。眼下養一頭豬,獲利早已超過1000元。
面對不斷走高的豬價,宏觀調控正在不斷加碼。近日國家將投放今年第6批中央豬肉儲備,並指導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政府豬肉儲備。相較於鮮肉,儲備肉的價格確實低了不少。比如前腿瘦肉14.99元/斤,後腿瘦肉15.99元/斤,一級五花肉21.90元/斤,通脊20.50元/斤。多管齊下後,10月25日生豬價格為28.15元/公斤,較10月20日的28.59元/公斤有所下滑。
政府在引導養殖企業生產的同時,進一步規範大型養殖企業的銷售行為,避免企業為了追求超額利潤而損害市場秩序。資料顯示,全國散戶數量占養豬主體的99%以上,其出欄生豬的數量約占總體的近一半。
回應
放開農村自養豬就可以緩解
不行的,因為現在要抓農村宜居環境,養豬要在離村500米遠,基本要上山,同時很耗水,屎尿處理污染極大。
其實是有一個無形的手--資本在收割財富而已
你即不瞭解經濟,也不瞭解行業。豬肉漲價的原因目前有兩個:豬吃的飼料糧絕大多數進口,以飼料成本上升,豬肉成本就漲。第二2019年非洲豬瘟,導致市場生豬出欄下降,豬肉漲價,為補市場需求,養殖量大量增加,這批大規模出欄後豬肉曾經下跌很多很多,甚至於養殖戶開始賠錢,養殖開始賠錢那麼養殖就開始減小,現在豬肉漲價就是關聯的“膝跳反應”。
為什麼現在農村大多數家庭不養豬了? 2022-10-27
【本文來自《針對豬價過度上漲,簡單說一下農村散戶養豬的困難》評論區】
1、有的地方政府環保考慮不許一般農戶養豬;
2、豬舍較髒,氣味難聞,而且夏天蚊子多;
3、養豬比較辛苦,現在農村很多人已經老了,年輕的大多出去打工了;
4、養豬最怕瘟疫,豬若生病也麻煩;
5、豬仔、飼料等漲價較快,但豬價不穩定,很多不再養豬;
6、平時要吃肉去買就是了,現在農村都不差錢,自養過節過年時殺了吃的已經非常少了。
為什麼中餐演變出了猛火灶的特點? 2022-10-19
中國從宋代炒菜開始逐漸普及以來,風箱的作用就變得越來越大。而風箱的起源,又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的金屬冶煉。為什麼中國能演化出猛火灶炒菜,個人認為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
一是中國的核心文明區所處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中國人實用的蔬菜量很大,且很多都是莖葉類蔬菜,這類蔬菜炒一下會比燉煮更好吃一些。相比之下,歐洲地區整體維度偏高,哪怕是到了近代,所食用的蔬菜也還是大量的以根莖類的為主(比如土豆),那些食材更適合燉煮、油炸等等。
另一方面,“炒”本身也是一種應用廣泛的技法,比如煉鋼中有“炒鋼法”,那算是中國在煉鋼上比較領先的獨創工藝,它就是通過不斷翻動鐵砂使其更好的接觸空氣、更容易融化,在茶葉的加工中,“炒茶”也能夠使茶葉失水並出現不同的風味。也就是說,中國人在長期的實踐中已經發現了通過快速翻炒可以加速熱量傳遞、讓食物受熱均勻、可以用更高的溫度烹飪食物且不粘鍋……當這些經驗用於炒菜,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當然,從更大一點的範圍上講,“炒”的工藝對於炊具也有要求——也就是說,只有金屬的炊具薄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用“炒”這個工藝。這其實也是對一個國家金屬加工能力的考驗。而從歷史上看,在宋明時期,歐洲的民間薄鐵鍋並不普及,到了工業革命之後,歐美的民間才有了品質更好的薄鍋。但在這一時期,由於快速地工業化導致的生活節奏加快,歐美又迅速過渡到了預製食品和速食食品階段。這樣一來,猛火炒菜能在中國一直保留下來,也就很正常了。
回應
中國古代文明中心區域多為平原地區,家庭加工食物缺乏煤、油、材等燃料,主要依靠農作物秸杆、樹葉等做為燃料,其量大、燃快、火旺、不持續的特點,使炒菜成為家庭加工食物的主要手段。
稍微有些文化和歷史底蘊的,對於生食,都不算多待見 2022-10-10
【本文來自《為什麼日本海魚可以做頂級刺身,而中國的海魚卻大多做熟?》評論區】
明明是過去窮、落後到起不了灶台用不起鍋(哪像咱們幾千年前就一路從青銅鼎到鐵鍋),只能吃生冷食物,硬生生洗成高級食物……英國人喜歡吃一些帶血的牛排,但法國、義大利、德國,還是以熟食為主,尤其是義大利。
實際上,人的進化,和用火加工食物,密不可分,火使得食物更容易分解、消化,減輕了胃的負擔,人的腹腔可以縮小,奔跑速度變快,更利於追捕獵物或者逃命救生。可有些人,尤其是國內一些做美食的博主,特別喜歡吹生醃、生雞蛋、生魚片和生牛排,恨不得大腸都做成刺身。
回應
中國可以做刺身的魚很多啊,而且也有源遠流長的生食歷史,至少到唐朝生魚片都還很流行,問題是古人不懂寄生蟲風險,現代人你也不懂嗎?還有,生醃、糟醉、蘸薑醋芥末等等都不能殺滅寄生蟲。另外吃生肉也有可能感染包蟲病什麼的,飲用未經處理的現擠羊奶可能感染布氏桿菌病,生食雞蛋則可能感染沙門氏菌,咱老老實實做熟了吃不好嗎,為了一口鮮冒這麼大風險值得麼……
中國很多醫書記載了愛吃“膾”的人易生寄生蟲病,還是病的很嚴重的那種,廣泛的生魚片飲食就越來越少了。
吃生的東西有危險,從古代我們就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大部分生東西被淘汰,而且講究趁熱吃。到了現代,日本的宣傳能力太強大了,以至於大家都追捧。再比如園林,竟然有人建日本的枯山水,還說起源於我們,真自卑。 此外,日本的啥破東西,做不好,就用各種繁複的形式搞得特別‘儀式感’,p大個東西都敢稱自己是“道”,在中國,誰敢叫自己的東西是“道”,你得是聖人級別的東西才敢叫自己道,所謂“得道升天”。這傢伙,日本啥比玩陰都敢稱“道”,事實是,你連“術”都算不上。
董佳寧:自助餐廳為什麼慢慢消失了?2022-10-06
自助餐這種形式,消費者的心態會發生非常明顯的異化。不是沖著吃飯去的,也不是沖著享受服務去的,而是去比賽的。
回應
自助餐並未減少,減少的是高端自助餐。而盒飯、司機速食類型的自助餐依然紅火。十多塊錢的價格,少則七八個菜多則十幾個菜,就是日常飲食,實惠好吃,也不會有什麼想要吃回本的想法。
自助餐最大的優點,不是量大管飽,而是能做到食物多樣性。還省得點菜等菜了,多人口味又有可能不同,互相遷就也挺累的。比較輕鬆自在
河南一景區回應“無人值守1元午餐”是炒作:堅持6年,收入比賣的多 2022-10-04
周先生說:“最初的想法純粹是想讓遊客吃上一口熱飯,2017年10月第一次搞這個活動的時候,是免費贈送的,結果發現很多遊客浪費食物。所以從2018年開始,我們象徵性收費1元,讓遊客珍惜食物,拒絕浪費。”“1元午餐包括一個雞蛋、玉米段、黃瓜段、土豆段、紅薯段、小番茄以及一個饅頭,這些東西只付1元肯定是超值的。至於運營成本其實增加不了多少,因為這些食材都是從山下的村民採購的。”
回應
相比老君山景區的1元國慶餐,河南洛陽偃師馬蹄泉景區的“10元管飽店” 全年如一日, 從一家店變一條街。
男子吃飯消費930.9元被收931元:收銀員覺得很正常,溝通後店家已道歉 2022-10-04
回應
這小便宜貪的莫名其妙
只能說這商家不懂人性。
這10種被吹上天的“偽健康”食品,坑你的錢還讓你胖! 2022-10-06
01 蔬果乾
油炸蔬果乾不僅營養成分流失較多,還存在高油高鹽等問題。真空冷凍乾燥後蘆筍的維生素C、蛋白質、糖含量相對於新鮮蘆筍的保存率分別為63.86%、80.49%和81.68%,但都不如直接吃新鮮蔬果。
02果汁
水果榨汁後營養也會流失,獼猴桃汁維生素C保留率為88%;草莓汁71.11%;柳丁汁67.24%。另外很多都不是100%純果汁,很可能含有添加糖。
03 果脯蜜餞
果脯蜜餞大多高糖、高鹽、高熱量。
04粗糧餅乾
粗糧餅乾中的粗糧並不多,最多的是小麥粉,其次是植物油和白砂糖。
05 花式麥片
最多的是白砂糖和植脂末,小麥粉的添加量比燕麥片還多、另外還添加了玉米粉、糯米等原料。
06 素雞素鴨
一般都是用豆製品或小麥麵筋為原料製作而成,為了讓它們的口感更好吃,還會加入植物油、白砂糖、鹽以及調味料等成分,反而可能含有更高的脂肪。
07 果粒優酪乳
這種優酪乳普遍糖含量較高、熱量不低,裡面的果粒也沒多少,不僅不利於控制體重,還容易誘發齲齒。
08 乳飲料
牛奶含量很少、更多的成分是水,蛋白質含量低、糖含量較高。
09 功能飲料
功能飲料中並不只是水和營養成分,大多都含有糖和咖啡因,容易讓人出現失眠、心慌、焦慮等症狀,還具有成癮性。
10 核桃牛奶
核桃牛奶屬於調製乳≠純牛奶,不是補鈣和蛋白質的好選擇。比如下圖這款核桃奶,蛋白質僅為2.4克/100克,鈣僅為80毫克/100克,而牛奶的鈣為107毫克/100克。
為什麼現在不允許用泔水喂豬了,不衛生嗎?可幾千年不都這樣過來了嗎 2022-10-04
回應
小時候吃過一次父親單位食堂拿殘羹剩菜喂出來的豬,味道好吃過之後至今難忘。我這小縣城以前還經常有養殖戶專門收購街上飯店裡的剩菜剩飯潲水拿去喂豬,肥肉油光水滑,味道很好。
以前農村用剩菜剩飯養幾隻雞鴨都勉為其難,豬是很能吃的,是以豬草番薯、飼料(麥麩,米糠)甚至糧食為主,潲水只是稍帶,廢物利用而已。同時,以前的家庭潲水,不宜喂豬的東西不會進入。現代餐廳生什麼都有,不說紙巾筷子和塑膠等,單是魚刺和骨頭就能要了豬命。
我小時候也喂過豬,潲水放幾天,又餿又酸,也照喂不誤,城裡潲水也差不多,我見過天天有人來收,推個板車,一路推過去,車上有幾大桶。
泔水喂豬是各種傳染病的重要傳播途徑,尤其是非洲豬瘟,專業化的養豬場對消殺、防疫的要求非常高,即便個體戶,都不用潲水,因為出欄時質檢很麻煩。
豬油為什麼從民眾的生活中消失了?和資本有關係? 2022-07-01
說起豬油,以前的家庭根本就不需要在外面買,趕集的時候,隨手讓賣豬肉的給切上一塊豬板油,拿到家裡自己簡單一煉製,用不了幾分鐘,一瓦罐香氣撲鼻的豬油就煉好了,隨吃隨用,關鍵是真便宜啊。
都吃豬油,資本掙誰的錢去?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事情,於是各種關於“吃豬油不健康”的說法就出來了,並且從各個角度去論證,最後這些說法愈演愈烈,有時候,“謊言說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於是乎,很多人就不再敢吃豬油了,於是,豬油就近乎消失了,於是各種叫法的植物油,就“大賣特賣”了。
關於“吃豬油不健康”的說法,會經常拿那些所謂的“飽和、不飽和脂肪酸”、“影響心腦血管”之類的科學術語說事兒,這也是西方所謂“營養學”的說法,明白人對此是嗤之以鼻的。我們先來看看,《本草綱目》中關於豬油的記載吧。
豬油:甘,微寒,無毒,利腸胃,通小便,除五疸水腫,生毛髮;破冷結,散宿血;利血脈,散風熱,潤肺。有補虛、潤燥、解毒的作用,可治臟腑枯澀、大便不利、燥咳、皮膚皸裂等症。知道什麼叫“破冷結,散宿血”嗎?就是預防結節腫瘤,預防血栓。
很多老人,包括一些百歲老人,都是吃了一輩子的豬油,身體還是硬朗得很,特別是在農村,現在還有很多老人在吃豬油,身體還好得很,這就是最好的例證。
回應
又一個瞎扯的,首先豬油從未消失,我家現在都還經常熬豬油,以前買豬板油熬,現在更多是買肥肉熬,因為這個更香,油渣更好吃。啥時候和資本扯上關係了?他不賣你不能自己熬?況且現在也有商品豬油買。
《本草綱目》是否比現代營養學更科學咱暫且不論,就說《本草綱目》說豬油好,有各種功效,就能證明天天吃頓頓吃豬油好嗎?《本草綱目》講的是中藥不是食材啊,作者說以前的百歲老人都是吃豬油長壽的,那現在的人均壽命遠高於以前,我能不能說是現在植物油的功勞呢?
美國記者對比中美學校的午餐,線民:學生的午餐錢都拿來打仗了 2022-06-27 觀察者網訊
對學生和家長集體抱怨學校午餐太差、吃不飽一事,上周,紐約市長埃裡克•亞當斯一句“(你們)只是沒習慣健康食物”引發群嘲。
近日,美國獨立記者丹尼•海豐直接甩出一張紐約學生和上海學生的午餐對比圖,美國線民破防了……15日,學生在市議會向教育委員會抱怨學校的食物太差,華夫餅不新鮮,雞塊和薯條甚至都沒熟,花菜像草做的汁,感覺我如果把乳酪放到襪子裡,再加熱一下,能做出一模一樣的味道,因此,不少學生將午餐直接扔掉了。
上海學生的午餐是一份魚香肉絲、一份番茄炒蛋、一份青菜炒豆皮,一份米飯,無論是菜還是米飯,量都非常足;紐約學生的午餐是一個小橘子、一小堆花菜以及一個切開的麵包,中間夾著一塊肉,以麵包的大小對比來看,這個餐盤並不大,但一份午餐連餐盤也沒鋪滿,看起來空蕩蕩,像是吃剩的食物。而他選擇的這張圖片已經是前述發帖線民發佈的組圖中相對豐富的一餐了。
看完丹尼發佈的紐約午餐圖,不少美國線民並不意外,“芝加哥也是這樣”“我孩子在洛杉磯讀書,上周有一天他們的午餐是一個蘋果和一包生菜”“這個水準是比較普遍的了,美國的食物真的是跟哪裡比都能輸” 。
回應
這上海的配圖比較普通的。我兒子小學是寶山區最普通的公辦學校,一般餐費每天10元,當地農村戶口免餐費。
我以前高中就是7.5套餐,當然是有政府補貼,外面這麼吃的話起碼二十起步。
深圳我兩個小孩一個幼稚園一個小學,午餐除了飯菜,還有水果。而且接受家長監督,如有不滿,投訴多了,立馬換新承包商。
我們老家鎮上中學都是免費營養午餐。還可以,一般是一葷一素一湯。
公司5元自助餐,每週一五中午,紅燒肉,現在魚貴了,改雞肉雞蛋豬肉。
我在美國的大學食堂,每天只有四個熱菜,怎麼和中國比啊!
植物奶油做錯了什麼,為啥大家都針對它?2022-06-17
過去,蛋糕用的很多都是植物奶油——它是將植物油氫化後,加入水、糖、食用香精及其它添加劑製成。而現在,動物奶油成了主流,它也叫淡奶油或稀奶油,是從全脂奶中分離得到的,打發後容易化。
牛奶中天然含有3%-4%的脂肪。四五千年前,人們就已經會將生牛乳靜置,等密度較低的脂肪上升到表層後收集起來,那就是奶油。
歷史上,動物奶油又少又貴,人類一直在想方設法找它的平替。
1902年,德國化學家諾曼根據氫化反應理論,用催化劑使液態植物油變成了固體。隨後幾十年,價格便宜、耐儲存的人造黃油,風靡整個歐洲。
上世紀90年代初,植脂奶油進入中國,慢慢地,中國人逐漸富裕起來,並且關注到了植物奶油的健康問題,使用動物奶油做蛋糕的店也跟著多了起來。
其實,在植物奶油出現後的幾十年裡,它和它代表的植物油氫化工藝,一直被視為食品工業的奇跡。原因很簡單,它實在是太好使了:首先它穩定;其次打發率相當高1:3-1:4,動物奶油膨脹率一般1:1.5。動物奶油還比植物奶油嬌氣很多。動物奶油不能冷凍,打發時又要開空調外又要墊冰水的;植物奶油可以冷凍保存,奶油在-2℃-8℃、室溫在6℃-28℃就能打發。植物奶油便宜,1L裝20塊,動物奶油要40-50塊。
食品工業奇跡到全民公敵
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有兩種。一種是天然來源,主要是反芻動物(如牛、羊)的肉、脂肪、乳和乳製品;另一種是在食品加工中產生,比如食用油氫化、精煉,以及油溫過高的烹飪。
最近二三十年,研究發現,當反式脂肪酸攝入量達到總熱量的2%,就會大大提升冠心病發生率。 於是,反式脂肪酸成為了全民公敵,很多國家制定法律禁止使用氫化植物油,或者強制標示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必須要說明,不是所有植物奶油都是氫化植物油,棕櫚油等未經氫化的植物油來生產植物奶油。
隨著工藝及催化劑的改進,氫化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大大降低,甚至能做到不含反式脂肪酸。當然,這個零也不是一點都沒有,當每100g或100ml中含量≤0.3g時,即可標注為0。
除了氫化植物油,天然食物和高溫烹飪都可能產生少量反式脂肪酸,世衛建議反式脂肪的攝入量不要超過總能量攝入的1%,一人一天2克左右。
所以,不論是植物奶油還是動物奶油,都得適量吃,過量吃的話都不怎麼健康。
全球最佳菜肴排行榜:義大利榜首希臘第二,中餐排名11 2022-06-17
世界美食圖集網站Taste Atlas的最新排名,希臘的野菜餡餅(hortopita)、克裡特式烤羊肉(antikristo)以及烤羊排(païdakia)被評為最佳希臘餐菜品。另外,聖托裡尼豆泥(fava)、克裡特哈尼亞柳丁(Portokalia Maleme Chanion Kritis)和克裡特松樹和百里香蜂蜜(Pefkothymaromelo Kritis)這三種美食則被選為希臘最佳飲食產品。
中國菜在這份榜單中名列第11名,最佳中餐菜品的前三名為:川味火鍋、鍋貼和廣式燒肉。醬油、米粉和大白菜則被選為最佳飲食產品。
Taste Atlas由克羅地亞記者和企業家馬提亞•巴比奇(Matija Babić) 于2015年創立,被譽為“世界美食維琪百科全書”。其中收集了正宗食譜,美食家評論以及有關各種菜肴的研究文章。它自稱是世界美食圖冊,是地道與傳統文化的堅定維護者。
其理念是告知並驅動旅行者品嘗所到之處的地道食物及飲品。其特色是具有互動式全球美食地圖,並在各自區域顯示菜肴圖示。
回應
這個所謂榜單的前50名,除了中國以外全部49個國家的菜譜菜品全加在一起,也沒有中國一家多吧。
沒有中國一個菜系多!甚至沒有一個順德菜的餐廳功能表多!
這排名,和諾貝爾文學獎、和平獎一個味道。
14億中國人的喜好不如歐洲小國寡民的喜好,有點意思。
迷信老外標準的可以休矣,弄個世界排名只是引流的商業噱頭,各地的飲食文化本來就不屬於全世界人的普世口味,真正能對飲食文化起到推手的是文娛的軟實力文化輸出,和強勢的文化輿論控制操縱能力,為啥吃狗就是錯的,中國八大菜系百味美食,還比上日本那種單調的豐富?人家吹的牛逼響,吃個白米飯團都能吃出無上高端感
老師大學教授,都崇洋媚外,教出來的學生怎麼會不崇洋媚外呢。
“植物肉”,像真實肉類一樣烹飪可不行 2022-04-27 新浪科技
近日,麻塞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一個科研團隊對肉類和基於植物(PB)的類似肉物的烹飪進行了研究,並定量比較了兩者在外觀、質地和鎖水性等方面的變化,發現普通肉類的烹飪方法並不適用於“植物肉” ,真實牛肉在烹飪後,其外觀、烹飪損失、鎖水能力和質地特徵,都要優於“植物牛肉”。相關成果4月25日線上發表於ACS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上。
未來肉正夯,跟傳統素肉有什麼不同? 2019/11/01 康健雜誌 第252期
「未來肉品」風潮吹進台灣,現在不僅在餐廳、速食店可以吃到,甚至可以直接買植物肉漢堡排回家自己料理。「Beyond Meat未來漢堡排」正式進軍便利商店,雖然新奇時尚,但價格不斐,鈉含量也高,挑戰國人的味覺和荷包。未來肉究竟有什麼祕密,可以風靡全球,跟台灣傳統素肉又有什麼不同呢?
由比爾.蓋茲、李奧納多投資、以及許多好萊塢明星加持的Beyond Meat最為吸睛。主打著幾可亂真的色香味,還刻意加了甜菜汁,連煎煮時都會流出「血水」,幾乎和一般漢堡排沒兩樣。同時加上環保、對動物友善等訴求,吃未來肉還變成了一種時尚。
未來肉成分,有水、豌豆分離蛋白、芥花籽油、椰子油、增稠原料、馬鈴薯澱粉、香料、麥芽糊精、酵母萃取物、鹽……等20多種。更簡單地說,就是素肉排。
台灣傳統素肉的原料是豆粕,也就是黃豆提油脫脂後的副產品,經過萃取、乾燥、分離濃縮,再加以調味重組,添加各種香料、色素和其他食品添加物,就成了不同風味、口感、色澤的素肉產品。(推薦閱讀:不健康的素食 壞處比葷食還多)
相關新聞
大陸人浪費?不環保大陸人浪費?不環保?氣候變遷都是中國的錯?來聽聽在陸生活歐洲女孩怎麼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sMBdrPBo5c
非油炸速食麵,未必有你想的那麼健康 2022-04-14 新浪科技
01
油炸非油炸,區別在哪?
● 非油炸速食麵的麵條表面不黏,是滑溜溜的;
● 彈性差但韌性好;
● 最主要的一點,吃起來總感覺不太香。
這是為啥呢?
因為熱風乾燥的乾燥效率還是低,所以這非油炸麵條的一些性狀,還是達不到油炸的那樣。
● 熱風乾燥出來的非油炸速食麵,明顯比油炸出來的要細和扁一些,這樣肯定更利於乾燥;
● 掰一下試試,非油炸速食麵明顯韌性更大,因為它的組織更緊密;
而油炸的呢,經過高溫讓水分溢出後,麵條上佈滿細密的孔,有點被炸酥了的感覺。
但也正因如此,它在泡的時候才更容易入味,吃著感覺更香。而且,我們對油炸泡面的消化率其實也更高。
● 經過油炸的速食麵遇到熱水,澱粉糊化效果會更好一些,所以麵條表面會相對滑而黏一些,更像真麵條,而熱風乾燥出來的非油炸面餅就差了點意思。
油炸速食麵,軟、彈、黏、滑
非油炸速食麵的含油量確實低。油炸速食麵的含油量在20%左右,而非油炸的只有5%,差距很大。
但從含水量來說,油炸的不到10%,而非油炸的起碼15%,所以保質期相對短一些。
有些非油炸速食麵的脂肪含量,其實跟油炸的差不多。
非油炸面餅是要使其乾燥,也就是減少水分,面裡的麵筋品質就會差,所以要添加“改性澱粉”來解決。
但是改性澱粉有點貴,那就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添加“增筋劑”。通常是複合型的磷酸鹽,但它有個缺點,就是有可能含有重金屬。
熱風烘乾的速食麵吸水效率不如油炸的,所以,那就再添加個吸水劑——瓜爾豆膠,面餅裡還要再添加一個柔軟劑:單甘脂。不過你放心,它也沒毒。
全球60%養殖水產品來自中國 2021-09-17 新京報
自1989年以來,中國水產品產量躍居世界第一位。此後30多年中,始終保持著以養為主的生產格局。2020年,中國水產品總產量達到6549萬噸,養殖產品占79.8%,占世界的60%以上。
2020年,中國水產養殖種類達到300種以上,養殖水產品人均年有量37公斤,是世界平均水準的2倍。中國國民的動物蛋白消費約1/4來源於養殖水產品。
同時,水產品養殖也助力脫貧攻堅、脫貧增收。漁業產值占農業從1978年的1.6%到2020年的9.27%。2020年,專業從事水產養殖的人口達到457.5萬人,是1978年的8.8倍,2020年,中國漁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837元,是1985年的35倍。
中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依靠捕撈天然水產品的歷史,極大緩解了天然漁業資源保護利用的壓力,國內海洋捕撈產量已由2011年的1241.94萬噸控制到2020年的947.41萬噸,減少了23.7%。這是什麼概念呢?自然資源的捕撈產量在降低,但市場的水產品供給還是充足的,主要得益於水產養殖業的發展。
「暴雪中搶購的美國人,餓死也不吃植物肉」,為何向中國人推銷?
2022年1月9日,《觀察者》轉載外國知名論壇Reddit上一個帖子「你們寧願挨餓也不願吃植物肉,2022年冬季暴風雪」。
在國內市場上早就有「人造肉」出售,無論是外觀還是口感都與肉相去甚遠,如像吃素人吃的素肉也僅僅是長相比較相似。
植物肉一般使用的都是豆類中提取的蛋白質,比如大都或者豌豆以及小麥等,在加上增稠劑,澱粉以及糊精,還有酵母萃取物等,總共大約有20多種添加劑,經過加熱、擠壓以及冷卻成型。
植物肉儘管出現很早,比如營養師Sarah Tyson Rorer就曾於1909編寫過食譜,用扁豆、麵包屑和花生製成的模擬小牛肉烤食譜,而到了1943年時,Kellogg製造出了他的第一個基於大豆的「植物肉」,不過真正的植物肉巨頭,還是要到二十一世紀才出現! Beyond Meat公司在2009年才成立。從2017~2018年,北美增長了37%,到2018-19年,美國達8.95億美元,到2025年將突破250億歐元。
宗教界歡迎,環保界歡迎,甚至全球變暖控制也非常歡迎的植物肉,卻在美國超市中無人問津,這到底是什麼問題?在這帖子的8400個回帖中,這位老兄說,價格太貴了,不如直接吃肉類!
這位友說這「植物肉」嘗起來跟炸豆泥差不多,他不太喜歡吃。
這位說植物肉經過過度加工的植物材料,浸泡在人造香料和人造色素中,由人造粘合劑粘合在一起,並在裝配線上生產。這不是肉,任何稱其為肉的人要麼是愚蠢,要麼就是騙子。
基本上展現了美國人對待植物肉的態度,貴、味道不好、添加劑太多。
植物肉的營養並不全面,缺乏維生素B12、n-3多不飽和脂肪酸、鐵、鋅等營養素。
2020年1月8日,Impossible Foods執行長帕特•布朗在上海進口博覽會上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孫雨林里就冒出了一股煙,」布朗說。「中國對我們來說,絕對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市場。」
全球國家中美國人浪費比例是數一數二的,以中國人吃肉、亞馬遜冒煙這種不恰當的比喻。
相關新聞資料
美媒:美知名企業明年將率先開賣「人造肉」
引比爾蓋茨、李嘉誠跟投,「人造肉」真這麼好吃嗎?可能是今年最大一筆智商稅
從「福食」到「禮物」 潛藏的執政鴨霸 2022-01-29 聯合報
民進黨立委郭國文要求「為國民送上新年禮物」、在春節年假前最後一個工作天宣布解禁日本食品,引發國會風暴,不僅同黨立委「炸鍋」,國民黨立委也祭出霸占主席台、不惜倒閣等手段,最後在柯建銘總召代表民進黨團鞠躬道歉後才使院會恢復進行,差點讓中央政府總預算無法三讀。
相關新聞資料
聯合報社論/奉日本索求如上賓,棄人民食安若敝屣
福食解禁把關核食 須附輻射、產地雙證明
把關核食 僅3都有輻射檢驗設備
福島5縣食品解禁 消基會:政府扭曲公投民意「輻食仍存在」
網友投票:72%不認同解禁福食!70%認無助加入CPTPP
新聞眼/我入CPTPP難繞開兩岸 光靠日本支持不足成事
回應相關新聞資料
萊幅黨用開放萊豬、核食的方式來愛台灣,真是好棒棒~
蔡唬人民輻食當福食?是當台灣人不是笨就是呆?
不必相信塔綠斑虎爛政府的把關,幫自己把關,不吃日本製的食品即可。
海關總署:象牙走私查獲量由2019年的9.2噸降至2021年的68公斤
海關總署署長倪嶽峰2022-01-24說,經過持續高壓嚴打,象牙走私猖獗勢頭已經得到有力遏制,查獲走私象牙由2019年的9.2噸下降到2021年的68公斤。
倪嶽峰在當天舉行的2022年全國海關工作會議上說,圍繞中央關注、社會關切、群眾關心的洋垃圾、瀕危物種及其製品、凍品、成品油、毒品等走私問題,海關始終保持高壓嚴打態勢,2021年全年立案偵辦走私犯罪案件4259起;立案調查走私行為案件23294起;立案調查違規及其他違法案件52542起。
與象牙走私查獲量大幅下降類似,打擊洋垃圾走私在過去一年也成效明顯。資料顯示,2021年,海關查證走私洋垃圾4.2萬噸、同比下降97.4%,退運出境歷年查扣的洋垃圾42.2萬噸,第4次獲得聯合國環境署“亞洲環境執法獎”。
打擊“水客”走私方面,統計顯示,2021年海關著力打團夥、挖幕後、破大案,偵辦走私犯罪案件806起、案值234.9億元,打掉走私團夥375個,“水客”走私得到有效遏制。
同期,在打擊海南離島免稅“套代購”走私方面,海關堅持島內島外雙向發力、瓊粵桂三地聯動打擊,偵辦走私犯罪案件127起,打掉走私團夥114個,推動建立離島免稅商品“一物一碼”溯源管理體系,有效防範轉賣倒賣。
回應
中國禁止象牙入境以前,西方媒體把所有的非洲大象種群減小的原因都歸在中國人有消費象牙的習慣,非洲大象現在種群數量下跌回升了沒有?
歐日還在消費。美國只要是海外宰殺的大象象牙可以進入美國。
鯊魚魚翅中國人不吃了,國外撲殺量反而多了
世界上許多地方的鯊魚種群數量大幅下降,墨西哥灣最常見的鯊魚種類——白鰭鯊的數量相比於上個世紀下降了99%,銀鯊和灰鯖鯊的數量分別下降了90%和79%。
印尼是世界捕撈最多,2007-2017年均捕撈11.07萬噸,西班牙的7.8443萬噸,第三印度6.7391萬噸。美日臺年捕撈都有6-7萬噸,而中國大陸僅為兩千噸,連前15名都排不上。2019年中國魚翅的進口量為407.6噸(由於本土魚翅消費萎縮,所以多用於加工出口)。可見,我們並不是鯊魚瀕危的主要責任國。
在歐美,鯊魚從頭到尾,有一條完整的鯊魚產業鏈。英國不允許鯊魚肉和魚鰭的買賣,但是鯊魚可以作為“副漁獲物”出售,,這就給了人們很大的鑽漏洞空間。像英國的國菜——炸魚薯條,除了使用鱈魚,還大量使用鯊魚肉,而英國人每年消耗的炸魚薯條達兩億五千萬份之多。
鯊魚還被西方廣泛用作保健品,鯊魚很少患癌症,鯊魚軟骨裡面含有特殊的物質,可以起到阻止癌症發生的作用,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鯊魚軟骨素消費國。
鯊魚肝臟中的角鯊烯氫化後,有保濕鎖水的功效,近年來大量應用于高端化妝品中。一噸角鯊烯,至少要3000條鯊魚,2019年世界角鯊烯銷量6547.2噸,而2014還只有4156.9噸,年均增速超過7%。
捕鯊在西方還被看作一項很酷的運動。釣鯊魚是合法的,富豪階層對此頗為熱衷,因為西方人認為這樣可以體驗一把征服自然的快感。
但是,中國減少了魚翅的消費,西方卻依然我行我素,至今不見有任何行動。
從這個角度看,姚明當年是被西方忽悠了。
鯊魚瀕危這個黑鍋,我們不背。
現在回看,“中國人不吃魚翅”,與“中國人吃肉導致全球變暖”的論調是一樣的。
這兩場抹黑行動的始作俑者,都是美國的NGO“野生救援組織”。
為了讓中國人不再吃肉,“野生救援組織”不僅大量投放素食廣告,還聘請了諸多明星為其月臺。
西方讓中國少吃,是不是為了自己多吃?
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回應
吃魚翅怎麼就是陋習了?
白人的邏輯是,白種人能吃鯊魚,中國人不能吃魚翅。
為了抹黑中國,無所不用極。
中國人只是把他們不要的魚鰭拿來食用而已。而且中國從來不是捕鯊的主要國家,所以中國人吃魚翅和捕鯊之間沒有相關性,不存在因為中國人吃魚翅就會出現“捕殺之風”。
為了讓雞多下蛋,這些國家強制母雞變禿,是模擬自然還是極不人道? 2022-01-21 新浪科技
首先要指出的是,現在全世界的商業蛋雞來源非常單一,產蛋能力實現了飛躍:1925年時一年能下170個,到了2006年能下325個。商業蛋雞一般在16-20周大的時候開始下蛋,但是在25周左右產蛋量開始下降。而到母雞72周的時候,就沒有什麼商業(產蛋)價值了。
所以養雞場就面臨一個難題:是讓老母雞繼續下蛋,還是換一批嫩雞?嫩雞雖然產蛋能力強,但是需要養雞場花錢更新。
在一番權衡下,人類想出了一種中庸之道:通過讓老母雞變禿來讓它們的生殖力煥發第二春。這就是蛋雞產業廣泛使用的策略:人工強制換羽(induced molting)。
你可能想說,換毛和下蛋有毛關係啊?
所有的鳥每年至少會換一次羽毛,母雞在換羽時,生殖系統會“關機重啟”。
不過,強制換羽的具體措施卻遭到詬病,因為這種方法看起來非常殘忍。
為了創造人造的秋天,養雞場會讓母雞餓上1-2周,強迫它們掉毛。之後,養雞場重新給母雞餵食,母雞也可以進入新一輪的產蛋週期。除了蛋雞,肉雞、火雞和鴨子養殖業也會使用這種策略。但每掉毛一次,產蛋量也會打7-8折。因此超過2年算沒有經濟價值的老母雞了(雞自然壽命5-10年)。淘汰蛋雞(spent hens),它們一般會被拉去屠宰,製成低檔雞肉產品。
金拱門、漢堡王和溫蒂漢堡等大型連鎖宣稱不使用人工強制換羽的雞蛋。英國1987年禁止強制換羽,歐盟也在1988年禁止。當然了,這些國家的蛋雞在產蛋高峰期結束後就直接被“人道”毀滅或“回收”了。
回應
那些貓狗人士哪去了
貓狗人士天天在吃雞呢!
姚明曾呼籲中國人不吃魚翅,鯊魚為何更瀕危了? 2022-01-21
在姚明的呼喚下,越來越多人加入了拒吃魚翅的行列,中國的魚翅消費量今天已經降到了近乎於零。然而,殘酷的是,多年過去了,全世界鯊魚的狀況不僅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糟糕了。
世界鯊魚捕撈量至今穩定在每年70-80萬噸之間,與前些年相比幾乎沒有變化。世界鯊魚數量半個世紀內下降了71%,近年來,下降還呈現加速度趨勢。
“渣渣”的逆襲:咖啡渣究竟有多萬能? 2022-01-21 新浪科技綜合
“咖啡渣千萬不要扔”,在網上隨處可見的利用攻略裡,咖啡渣的妙用似乎遍佈了生活的各個環節:從滋養護髮、清潔護膚,到堆肥種花、防潮除臭,再到做燃料和染料,甚至出現了逐漸離譜的走向:“用咖啡渣洗澡,咖啡因能滲透到血管中,讓脂肪興奮起來。”
迫在眉睫的轉型:2020年,全球消費咖啡約996萬噸,啡渣約647.4萬噸。
護膚護髮?
經沖泡,咖啡渣中的咖啡因含量並不高,幾乎起不到穿透皮膚屏障,並且起到抗氧化、減少面部紅腫、夠促進毛髮生長的功效。更多的功效是作為磨砂膏,起到去角質、軟化肌膚的效果,在手肘、膝蓋、足部等部位尤為有效。
堆肥種花?
事實上,直接往土壤裡鋪上咖啡渣,並不利於所有植物生長。咖啡渣中含有大量氮化物,因此比較適合喜歡酸性土壤的植物,如蘑菇、蔥類植物、杜鵑、山茶、米蘭、薔薇科植物等。此外,咖啡渣中含有的咖啡因、單寧酸以及多酚等成分將轉化為有毒物質,過量使用反而可能會給土壤帶來傷害。不過,將咖啡渣與牛糞、麥秸等傳統有機質混合,進行堆肥處理,不但能夠提升堆肥品質,還能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除濕除臭?
咖啡渣具有多孔結構,這使得它可以像活性炭一樣擁有吸附能力,但潮濕環境下的咖啡渣容易腐爛、發黴,處理不當反而會帶來反面效果,因此需要晾乾,並且及時更換。
咖啡渣有什麼用?
制取活性炭
生成綠色複合材料
燃料
咖啡渣用處雖多,但也要根據情況使用,不要盲目跟風哦~
回應
讓我想起了以前被誇大的“酵素”,盲目跟風得不償失。
廚餘垃圾
美國一父親炮轟學校午餐差勁,監獄人士吐槽:囚犯都吃得比這個好
《紐約郵報》2022-01-19報導,美國紐約州一名四個孩子的父親克裡斯•萬格洛(Chris Vangellow)因在臉書上曬出兒子學校的午飯而受到關注。
報導稱,他的孩子們在帕裡什維爾-霍普金頓中央學區上學,學校下發的免費午飯只有幾根胡蘿蔔、四小塊顏色焦黑的炸雞塊、一坨米飯、一盒奶和幾塊零食。
一位元監獄的消息人士打趣稱,監獄裡一天三頓,午飯包括米飯、果汁、蔬菜和全麥麵包,晚飯還有烤雞和牛肉餅,“囚犯都吃得比這個好”。
回應
用美國的話說: 這樣好啊 可以少吃掉幾個地球的資源
公知:看看美國人都麼講究環保!又可以拯救一平米亞馬遜森林!
很不錯了,在被你們國家傳播過民主和自由的地方,這已經是一頓大餐了。阿富汗人在挨餓,米國人非常民主地把阿富汗的近100億美元扣下了!
印度菜是如何傳播到全球的? 2022-01-20
咖喱不是某一種香料,而是各種香料混合調製的,包括薑黃、孜然、小茴香等等。但是,印度是沒有咖喱(curry)這個說法的,他們叫瑪莎拉(Masala)。那咖喱這個名字是誰起的?又是怎麼傳遍世界的呢?
回應
印度線民對印度餐走向世界一樣自我感覺良好的。但以我在歐美觀察,在歐美中餐數遠遠超過印度餐館,而且是壓倒性的。雖然有不少中餐,是適應本地食材和口味而變種的中餐。但炒鍋,打芡,調料,烹飪等等還是保留中餐傳統的。
印度菜和中國菜倒是有一個共同點的-碳水多。碳水吃多了,就是肚子大,脂肪增多。
美國廣大肥胖症患者表示不同意!
不是說好的吃素牛逼,這怎麼又,碳水吃多了,脂肪增多。
港中大已經將素食/食物教育列入大學通識課程 2021-12-29
2021年9月開學,香港中文大學與素食組織Green Monday合作,把素食/食物教育正式列入大學通識課程名字叫Future of Food: Plant-based Living(食物的未來),主講老師是香港有“純素媽媽”之稱的Grace Wong(黃佩詩),兼課老師有號稱“動保組織”香港獸醫服務協會主席麥志豪、號稱“綠色先鋒”的周兆祥等人。
Green Monday是2012年由 David Yeung(楊大偉)在領投方TPG旗下睿思基金(The Rise Fund)和太古股份有限公司(Swire Pacific Limited)融資7000萬美元後成立的。其主要任務就是將素肉漢堡 Beyond Burger 帶入香港(2017年全面達成)與內地。
回應
這些傢伙不敢讓西方人都吃素食,卻要忽悠中國人不吃肉,要知道日本就是推廣肉蛋奶使日本國民平均身高增加十釐米,這些殖民餘孽想讓中國人重新成為東亞病夫,可勁忽悠中國人民,這是讓中國不戰而敗,重新淪為西方殖民地,重新受西方國家奴役。
沒看到那些人造肉嗎?暴利啊,說一千道一萬都是利益。
說真的,就算是想吃點清淡的,有那錢我吃點豆皮、素雞、素肉啥的不好麼?又便宜又好吃,幹嘛要吃完全是因為噱頭才貴的“素肉漢堡”呢?
更別提,中國人葷素搭配的飲食遠比歐美消耗的肉類要少多了
被西方人當成「垃圾」的黑鮪魚,到了日本卻身價破億!
回應
黑鮪魚遲早變成被吃到滅種的物種,太悲哀了。
日本人是最重視近海資源的保護跟復育魚苗的國家沒有之一 對每一種魚類捕撈大小尺寸都有嚴格的規定
吃海豚的國家被你說得最重視海洋
我在日本生活快二十年了,我只能说,你把日本想的太好了。
沒錯喔 我外婆小時候黑鮪魚是便宜貨,幾乎三餐窮的只能吃黑鮪魚,所以聽到黑鮪魚可以賣到上百萬,簡直不可思議
龍蝦在20世紀以前也是窮人家的食物,幾乎就是用來作成肥料的那種
炒作,地瓜葉跟地瓜以前也是窮人在吃或餵豬的,現在也是變的很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XWc8o6G84o
世界上頂尖的食材,十有八九都是中國產的或者中國都可以產嗎?
法國人當年吹松露鵝肝,說雲南豬拱菌水氣大充滿了廉價感,明顯沒有接收到地中海陽光照射的法國貨醇厚。結果後來就翻車了,混在一起一堆所謂美食家,大半沒吃出來區別,另一小部分反而覺得雲南豬拱菌更加醇厚美味。鵝肝就翻的更徹底,中國產的不快樂、心情不好的鵝的鵝肝。
日本人吹了半天自己的河豚,最後發現日本廚子非常喜歡中國產的排毒河豚,因為養殖的緣故,排毒河豚脂肪更多,所以又成了日本人吹虛的“日本河豚特殊旨味”,最後大翻車。日本那些賣壽司的吹自己的山葵泥,其實一多半山葵都是從中國進口的。早先日本還吹過自己的風味獨特的鯉魚刺身,其實100%是中國在鴨綠江裡面養的餓瘦了賣給日本的。日本人吹虛的自己的木魚花很厲害,吊高湯一絕,絕大多數是中國產的。鮟鱇魚肝,大部分是大連和煙臺產的。就連日本人常吹的生食雞蛋,很多也是中國出口的。
大吉嶺紅茶,雙盲壓根幹不過武夷山土產。
韓國人吹自己的白菜,結果翻了車,山東出的“膠菜”才是世界上最頂級的大白菜。
越南吹自己的魚露醇厚,其實大部分都是廣東福建產的出口給越南。
義大利和西班牙吹自己的火腿,後來金華火腿廠經過簡單的研究,摸透了技術,就可以生產生頂級吃火腿了。
總之最後你會發現,中國的食材才是最頂級的。
回應
那些以“國別”定食材高級還是低檔的、風味好還是不好的,都是崇洋媚外而已。
看見有人在說國產食材,日本鰻魚什麼都是國內產的,我也想說個魚子醬的故事。魚子醬在千年來一直是高端奢侈食材,原因在於產量低。鱘魚成熟期要10年,取卵是一次性,鱘魚會死。但是,中國不但解決了大規模養殖技術,還用剖腹產,過兩年又能取了。2014年,我國魚子醬產量占世界1/10;2015年1/5;2016年1/3;2017年40%;2018年60%.中國高端品牌無法得到知識份子的幫助。歐美的文科生可以給你編品牌故事,什麼匠人精神,壽司之王,鑽石恒久遠,少女大腿卷雪茄的。10塊錢的產品能給你賣到100塊。你買到還得偷笑。
海底撈回應關停門店4個原因
海底撈公告稱,將於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關停300家左右經營未達預期門店,此次關停門店不裁員。這些門店經營未達預期主要是由公司在2019年指定的快速擴張策略所導致的,表現為 ①部分門店選址出現失誤;②讓各級管理人員無法理解且疲於奔命的組織結構變革;③優秀店經理數量不足;④過度相信連住利益的KPI指標,以及企業文化建設的不足。
回應
這個決定和公佈很好啊,對企業來說及時止損,不回避問題
“過火撈海底”造成的局面 急於擴張+疫情防控的後果
服務很好但選址確實太重要了,如果不賺💰關停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關店求生存,要不得拖垮
為什麼中國人越來越重口味了? 2021-08-10
很多人都在說,中國人的口味越來越重了。麻辣火鍋、香鍋、烤肉、炸雞等等美食店越開越多,每到飯點都大排長龍。也經常聽到很多老一輩批評小輩吃得太油膩太葷腥,味精太多。
一個說法是,經濟水準發展了,人們的生活品質提高了。白粥鹹菜,吃肉奢侈的時代過去了,沒有油水的記憶已經遠去。
第二個解釋是地域流動變快變多,人口流動更加便捷。口味、菜系不再有地域制約。在任何一個城市,都能輕鬆找到重慶火鍋、港式點心,甚至是韓日、東南亞料理。當人們有了更鮮明更刺激的體驗過後,會提高對口味重度的閾值。
很多人都說四川、雲貴、湖南等地愛吃辣是因為地理和氣候因素,濕氣重,吃辣除濕。
還有,現代人壓力更大,通過飲食排解焦慮。一天的社畜生活結束後,狠狠來上一份辛辣刺激的食物,配上一點小酒,可以消散一天的疲憊
回應
不對吧,大家經濟富裕了,就會追求更加健康的清淡飲食,日料符合發展潮流才會受歡迎。
兩廣粵語區還是清淡為主
外媒關注中國大宗商品儲備情況
2021年6月,為穩定大宗商品價格,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佈通知表示,將分批投放銅、鋁、鋅等國家儲備。此舉引發了外媒的關注。
2021年8月5日,英國路透社《中國的秘密商品儲備中都有些什麼》稱,近日,中國10年來首次投放了部分戰略金屬儲備,試圖抑制傷及製造商的價格漲勢。中國還投放了煤炭和進口玉米儲備,以抑制價格,同時中方還購進豬肉以支撐市場。
估計中國對銅、鋁、鋅的戰略儲備分別為150至200萬噸、80至90萬噸和25至40萬噸。約7000噸鈷,是製造電池的關鍵原料。此外,還儲備有鎳、銻、銦、鍺、氧化鉬等金屬及其化合物。
中國的糧食儲備足以養活14億中國人,儲備量超過6.5億噸,稻穀、小麥兩大口糧庫存量能夠滿足一年以上需求,且倉儲條件總體達到世界較先進水準。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今年將啟動建倉項目120個,建設倉容1085萬噸,新建的120個倉儲項目分佈在18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其中包括6個百萬噸大豆儲備基地和7個50萬噸大豆儲備基地。
中國在2017年玉米國家儲備估計約有2億噸, 2020年出售了超過5600萬噸玉米儲備。
到2019年,中國儲備了近100萬噸豬肉。在2018年8月爆發非洲豬瘟疫情後,中國加速進口豬肉以增加儲備,並且一年內國內生豬存欄數量減少一半。中糧集團2021年高達14.8億元人民幣,將可買11.5萬噸豬肉。
中國戰略石油儲備(SPR)為2.2億桶,相當於15天的需求量,包括商業儲存和石油公司庫存在內,能滿足60天。2019年9月,中國國家能源局表示,石油庫存約為80天的淨進口量。國際能源署(IEA)建議成員國保持90天,不過中國不是IEA成員國。
今年的煤炭儲備要達到1.2億噸以上,發改委還設定了建立4億噸商業煤炭儲備的目標,預計發電廠將持有約2億噸,煤礦企業持有1億噸,煤炭經銷商持有1億噸。7月16日,國家發改委對外發佈,國家正在推進煤炭儲備能力建設,總的目標是在全國形成相當於年煤炭消費量15%、約6億噸的煤炭儲備能力
回應
他們關心我們的戰略儲備幹什麼?想玩大的?
一個國家的戰略儲備任何時期都是戰略情報
技術工藝改造升級 中儲糧啟動最大規模建倉專案
2021-07-11,中儲糧公司在唐山啟動2021年倉儲設施建設,也是中儲糧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集中建倉工程,將在18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啟動建設項目120個,建設倉容1085萬噸。這一次中儲糧突出技術工藝的升級改造,全面提升資訊化智慧化應用水準,建設智慧儲糧,綠色儲糧,安全儲糧。
依舊是老大哥:中儲糧資產規模超萬億四年政策性收購近十億噸!
截止2019-11-09中儲糧總資產規模突破1.4萬億元,在全國31個省(市、區)擁有直屬糧庫和分庫980餘個,總倉(罐)容接近1億噸。2005至今累計收購政策性糧油總量超過9.3億噸,其中稻穀2.26億噸、小麥3.12億噸、玉米3.51億噸、大豆1898萬噸、油菜籽2219萬噸。僅在2015年就收購了1.83億噸,佔全國糧食商品量的44%。公司資產總額14091億元,員14.2萬人,年營業收入3185億元。
在中儲糧的良好執行力下,助力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15連增! 2017年人均889斤,是40年前的1.4倍,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水稻、小麥、玉米自給率98%以上。
與中儲糧相比,儘管中糧的品牌認知度在消費群體中更加廣泛,但企業規模還是略有不足。中糧資產總額5606億元,年營業收入4711億元,年經營量1.6億噸,全球倉儲能力3100萬噸,年加工9000萬噸, 年轉港能力6500萬噸。相比中儲糧,中糧更為業界所看好的是其"買全球,賣全球"戰略,先後通過合併、購買、重組等方式,逐漸打通了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的開拓,特別是其對萊寶農業、尼德拉的收購,使其在南美及歐洲糧食貿易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對標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四大老牌國際糧商,現在中糧的總資產規模和年營業收入均排名全球第一,年利潤排名第三。
迴紋針等科普大V“不讓中國人吃海鮮”的背後… 2021-06-20 觀察者網
一群科普大V紮堆發表“中國人對海鮮貪得無厭”的奇怪言論,沒想到竟意外引發科普圈“大地震”。
18日晚,科普博主@賽雷話金 稱自己也曾收到過一家“公益組織”發出的合作意向,邀請他製作關於“中國海洋保護”主題的科普短視頻。但進一步查詢後,他發現這個組織實則是個境外NGO組織,創始人和顧問表面是研究中國的專家,實則多年幹的都是抹黑、污蔑中國環境事業的勾當,其中甚至還出現了被斥為“千古罪人”,末代港督彭定康的身影。
由此他表示,此類境外NGO組織花鉅資找大把國內媒體宣傳所謂“環保”,以科普海洋漁業為名,實則不懷好意地傳播一些“未來吃不上魚”的恐怖資訊,讓蛋白質攝入量遠低於發達國家的中國人不要吃海鮮。
視頻中,他還直接掛出了博主@EyeOpener 疑似收錢做科普視頻,並點出另一科普大V@迴紋針PaperClip 的兩名編輯,分別存在任職於美國軍方機構、在境外社媒發佈大量反華言論等問題。
相關新聞資料
德媒:全球暖化因中國人愛吃肉
美國時代周刊:“中國人愛吃肉會導致世界毀滅”
“中國人吃肉毀滅世界!”外媒雙標抹黑中國,還偽善勸咱全民吃素…
中央儲備凍豬肉將收儲2萬噸
據商務部網站2021-07-05消息,為切實增強中央儲備豬肉應急保供能力,更好發揮政府豬肉儲備調節作用,商務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近日啟動2021年度中央儲備豬肉收儲工作,定於7月7日公開競價收儲本年度第一批中央儲備凍豬肉2萬噸。
相關新聞
豬肉價格見底了嗎--人民網
2021-06-9,全國外三元生豬15.56元/公斤,較去年同期大降51.22%。
國家儲備肉 _百度百科
國家儲備肉是指國家 商務部在全國各省市設置的活豬儲備和凍肉儲備,分為 中央儲備和 地方儲備兩部分。國家儲備肉是應對突發事件、平抑肉價波動的重要手段。國家通過局部收儲和市場投放,維護社會穩定。
迴紋針等科普大V“不讓中國人吃海鮮”的背後… 2021-06-20 觀察者網
一群科普大V紮堆發表“中國人對海鮮貪得無厭”的奇怪言論,沒想到竟意外引發科普圈“大地震”。
18日晚,科普博主@賽雷話金 稱自己也曾收到過一家“公益組織”發出的合作意向,邀請他製作關於“中國海洋保護”主題的科普短視頻。但進一步查詢後,他發現這個組織實則是個境外NGO組織,創始人和顧問表面是研究中國的專家,實則多年幹的都是抹黑、污蔑中國環境事業的勾當,其中甚至還出現了被斥為“千古罪人”,末代港督彭定康的身影。
由此他表示,此類境外NGO組織花鉅資找大把國內媒體宣傳所謂“環保”,以科普海洋漁業為名,實則不懷好意地傳播一些“未來吃不上魚”的恐怖資訊,讓蛋白質攝入量遠低於發達國家的中國人不要吃海鮮。
視頻中,他還直接掛出了博主@EyeOpener 疑似收錢做科普視頻,並點出另一科普大V@迴紋針PaperClip 的兩名編輯,分別存在任職於美國軍方機構、在境外社媒發佈大量反華言論等問題。
相關新聞資料
德媒:全球暖化因中國人愛吃肉
美國時代周刊:“中國人愛吃肉會導致世界毀滅”
“中國人吃肉毀滅世界!”外媒雙標抹黑中國,還偽善勸咱全民吃素…
馬雲現身阿里巴巴活動 陸網民:變老了 2021/05/10 中時
今年是第17個阿里日,歡迎37000名員工家人和親友來,久未公開露面的馬雲當天也現身杭州阿里總部。有網民表示,馬雲感覺老了很多。
回應
是變黑不是變老,是有戶外活動曬太陽吧
相關新聞
網友發文要求公開從范冰冰到鄭爽「補稅117億名單」范點讚!嘆: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公平.范重出江湖!主演好萊塢電影《The 355》2022-01-07在美上映。
美團遭調查 創始人王興貼詩文被疑借古諷今或步馬雲後塵 2021/05/10 中時
自大陸主管當局以《反壟斷法》對阿里巴巴處以史上最高額罰款後,外界對馬雲未來處境有諸多揣測。隨後大陸多家大企業也連續被監管機構點名,將進行反壟斷調查,美團創始人王興在其本人創立的社交平台「飯否」貼出唐代章碣的《焚書坑》詩文:「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隨即引起網上熱議。5月10日,美團股價暴跌8.6%,股價創年內新低,自今年高點的市值蒸發掉1.2兆港元(合台幣4.35兆元)
王興身邊人勸他重視此事,以免被借題發揮、刻意炒作,一旦被貼上標籤,歷史上文字獄與莫須有罪名都是這麼來的。「誰是大秦?誰是劉項?太容易授人以柄」。王興因此刪除詩作,但又感嘆「壞人真多」,還解釋貼出詩句的用意作為澄清說,「秦國警惕書生,但後來滅秦的劉項卻不讀書。這給我提了個醒,最危險的對手往往不是預料中的那些。」
網上一些知名的博主認為, 在反壟斷的關鍵時刻,發這種令人浮想聯翩的詩,確實欠妥,
在中國吃到的咖喱,都不是真正的咖喱,印度以外的咖喱都被重新發明過 2021-04-20
我跟我太太住在上海的時候,我父母總擔心我們吃不好(有一種餓叫做你媽覺得你餓),經常會帶做好的飯菜給我們。有一次,他們拿了一碗咖喱雞來,因為我爸覺得這個兒媳婦既然是印度人嘛,在上海肯定會想念咖喱,所以就特地做了咖喱雞給她。
我一看那咖喱雞的色澤就知道多半是用中國這邊超市買的咖喱粉做的。我太太嘴巴很刁,一看那外觀覺得不對,一嘗那味道更是皺眉頭:“這是什麼咖喱啊?這根本不是咖喱嘛!”印度以外的咖喱其實都是被重新發明過的。
咖喱Curry在印度以外的地方,便有如中國以外的中餐,一來被重新發明,二來被概念化。我太太在中國的時候,我帶她吃生煎、小籠、餛飩、餃子、鮮肉燒麥、鮮肉湯圓……她覺得這些東西就是面皮加肉餡兒,吃起來都一樣,一言以蔽之就是Dumpling。而印度之外的世界人民眼中的咖喱大抵也是如此——黃黃的糊狀菜肴,吃起來也都沒什麼太大區別,一言以蔽之就是咖喱。
中日養老機構飲食有何差異?日媒: 中國養老機構食譜每天不重樣,營養搭配均衡
日本時事通訊社2021-04-25:中日養老機構的飲食差異 中國有句俗話叫“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對飲食尤為講究。中國的養老機構大多會確保食譜每天不重樣,營養搭配均衡,大多沒有特別限制老年人的食量,也不設定每日卡路里和鹽分的攝取量。中國人認為“上了年紀,唯一的樂趣就是吃點好的”。
日本的養老機構對每日攝入卡路里、鹽分和水分的限制較為嚴格。實際上,不少日本老人抱怨醫院和護理機構的飯菜“不好吃”。但受到醫院和護理機構的嚴格看護也是日本老年人普遍長壽的原因之一。如果你活到70歲,你會選哪種飲食方式呢?
進口豬肉有怪味兒,真是因為國外殺豬不放血嗎?2021-05-06
01.全世界正經殺豬的都放血
不放血,肉會更容易腐爛,而且表面會形成瘀血,影響肉的美觀。尤其是排酸肉,要在0℃~4℃放置12-24個小時。一面排幹了血液和體液,另一面低溫也抑制了細菌的生長,肉中的蛋白質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肉質更加鮮嫩。
02.豬肉異味的真正來源是公豬異味(boar taint)
因為公豬體內含有高濃度的雄烯酮和糞臭素。
中國去除公豬異味最傳統的方法就是——閹割去勢。
其實,國外閹不閹豬也不太一樣。
智慧餐廳,讓吃飯更有趣 2021-05-07 人民日報
在餐廳後廚,機械手臂從成排的架子上端出一盤盤菜品;在就餐大堂,送菜機器人把美味佳餚送到顧客面前……近年來,自動化、智慧化、無人化的智慧餐廳日益興盛,成為餐飲業升級轉型的新趨勢之一。海底撈研發的智慧廚房管理系統,會收集智慧廚房各個環節的資料並進行分析,即時監控廚房的運行狀態、生產狀況、庫存情況等。比如有菜品快到保質期了,它就能自動識別並提前拿掉,更好地保證菜品質量。來到就餐區,顧客能體驗到更多智慧化服務:四周背景牆上360度環繞投影著藍天、白雲、粉色櫻花的畫面,科技感十足;桌面下佈置了智慧地排風系統,煮火鍋的蒸汽直接從下方被吸走;餐廳智慧配鍋機提供千人千味服務,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定制個性化鍋底。海底撈智慧餐廳並非個例。如今,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走向智慧化,如四川香天下、廣州酒家、新白鹿等。
直播帶貨有了新玩兒法 2021-05-07 北京青年報
在疫情背景下,直播帶貨的模式突飛猛進,不過,也帶來了:主播選品難把品質關,產品出問題消費者背鍋;直播間收取高價坑位費,帶貨量卻不如預期,催生了刷流量、高退貨率等一系列幕後操作,損失卻由商家承擔。為了解決這痛點,淘寶直播、抖音、快手等平臺都在建立並完善新的規則。誕生於2015年的淘寶直播,2020年誕生了近1000個破億的直播間。店鋪直播間化,直播間店鋪化,電商平臺負責選品,賣不動貨就退錢等新玩法進入人們的視線。
粉絲倒牛奶背後的奶蓋倒賣產業鏈 2021-05-06
在一段長達10餘秒的視頻裡,幾位元中年人圍坐在溝渠邊,身邊擺放著一箱箱牛奶,他們一邊說笑,一邊撕開手裡的牛奶包裝,奶蓋留下,瓶身扔在旁邊,牛奶倒進了溝裡。只因帶有投票二維碼的奶蓋,才是粉絲們所需要的。一時間,“喝不了為什麼不送人?”的評論佔據了評論區。
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新聞三大央媒均評論“倒牛奶”,恰逢4月29日《反食品浪費法》生效之際,倒牛奶、留瓶蓋,大張旗鼓浪費的行為,更是被輿論廣泛批評。
5月4日,北京市廣播電視局,責令愛奇藝暫停《青春有你》第三季後續節目錄製。愛奇藝對此誠懇接受,堅決服從。
相關新聞資料
央視批商家平臺在倒奶事件中難辭其咎
誰在倒牛奶?經銷商、中間商和粉絲都沒跑
反食品浪費法實施,南京一麵包店報廢不好看的麵包被約談
回應
倒奶是以全人類為敵
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農場主為了保證利潤,寧可將牛奶倒掉,也不願分給窮人。
不說具體的如何管理經營,在現在反食品浪費的環境下,至少要送人,不能當垃圾埋了。
處理過分了,麵包店本來就存在成品率的問題,送人反而是最麻煩甚至對於店來說是有害的。找麵包店麻煩的決策者壓根就是坐著辦公室不吃人間煙火。
管管麥當勞和肯德基唄
當年肯德基規定打烊後賣不完的雞必須丟棄,本土速食榮華雞覺得太浪費了,結果就是店員故意多炸很多雞,等打烊了撿便宜,最後倒閉了
倒牛奶事件,乳企是怎麼瘋狂行銷的?
以蒙牛、伊利為首的乳企行銷上不單是手段多,涵蓋時下最流行的綜藝/電視劇行銷、明星代言、跨界行銷等等;蒙牛2020年廣告費68.031億,伊利或許也不相上下。
“大胃王”消失的8個月 2021-04-16
大胃王與吃播最早起源于日韓。早在1989年,日本綜藝節目《火力全開大胃王》逐漸將大胃王演變成一種競技文化,勝出者會得到豐厚的獎勵。 在韓國吃播Mukbang是將韓語的吃飯和直播兩個詞進行組合,主播從中獲得粉絲的打賞與平臺的獎勵。2020年6月,韓國吃播博主榜首月收入1659萬人民幣,前五月均超100萬。
中國模仿日韓吃播並創新。2015年前後,吃播在B站、微博以及各大短視頻平臺佔據一席之地。
去年8月,央視報導,部分大胃王依靠視訊短片假吃、吃下海量食物後催吐。在這批評下,抖音、快手、微博、鬥魚等平臺立刻遮罩關鍵字、下架相關視頻。
在平臺的封禁下,大胃王們開始改名,嘗試轉型,如大胃mini改名為梨渦少女mini,大胃阿倫改名阿倫吃吃吃,視頻風格也由海量吃喝轉型為探店分享。
失去大王標籤以後,不少吃播博主的視頻資料明顯下滑,處境有些尷尬。
但吃播和美食仍然是無法輕易捨棄的賽道,畢竟這意味著充足的廣告行銷市場和極高的關注度。克勞銳發佈的《2020年美食KOL行銷價值分析報告》顯示,美食類KOL增速迅猛。2019年10月-2020年4月間,抖音美食KOL增長了114%、快手增長133%。2019年食品飲料是KOL投放金額第二多的行業。2020年B站百大up主中,美食類UP主有11位,僅次於遊戲(20)、知識(13)和生活類(12)。
在內容型吃播達人中,密子君的轉型比較成功。在吃播禁令前,密子君就做了多期美食探店、Vlog視頻。除了內容創新,美食帳號做直播帶貨成為越來越常見的變現嘗試。
平臺經濟幫了滯銷農民,卻也讓他們的差距被越拉越大 2021-04-12 觀察者網
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室主任樊鵬
2021年4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處以182.28億元壟斷罰款,重罰之下會打擊平臺經濟發展。特別我國數位經濟增加值規模由2005年的2.6萬億增加至2019年的35.8萬億。GDP的占比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
回應
農業是不可能有競爭力,什麼農場還是合作社都是扯淡,一是學美國巨額補貼給農民,另外就學日本給予農協補貼,讓農協控制價格,這樣市民就慘了!
國家若想提高欠發達地區的生產力,就要引導合理的資源,但這本身就是一種反資源聚集性的調動。但人向錢多的地方流去能夠逆轉嗎?事實證明,人口向錢多的地方流動是必然。其實發展的不平衡,體現在各領域。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雞血、鴨血、豬血不乾淨,有毒素? 2021-03-30 科普中國
這種想法其實是多慮了。
首先血管裡本身就沒有什麼垃圾、毒素,有的只是細胞的代謝產物;其次,這些代謝產物會由血液運送至肝臟和腎臟,進而被過濾或轉化成其他物質,也就是說一般不會有代謝物留在血液中。另外,用於食用的動物血液,必須來源於經檢疫後確認合格的血源;再加上生產過程中也會經過殺菌等加工處理,上市後還會有監督部門抽檢。
吃完後大便變黑,是身體中毒了?其實這是正常現象。
動物血中有大量的鐵元素,如果鐵元素沒有被人體完全吸收的話,就會和大腸中的硫化物相互結合形成黑色的硫化鐵,進而使得大便變色。
動物血雖便宜,但營養價值可不低!
①高蛋白質、低脂肪:動物血有“液態肉”之稱,其中的蛋白質含量和肉差不多,含氨基酸的比例與人體中氨基酸的比例接近,易被消化、吸收,而脂肪含量卻遠低於肉類。
②含卵磷脂:動物血中含有一定量的卵磷脂,其有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作用,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
③補鐵、補血:其中的鐵元素含量非常之高,像鴨血中的含鐵量是30.5mg/100g;並且還是以血紅素鐵的形式存在,人體能夠直接吸收利用。很適合缺鐵性貧血、發育中的兒童以及剛生產後的婦女食用。
④通便: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動物血中的血漿蛋白在腸道內消化分解,未被消化的剩餘殘渣會吸收大量水分,同時還吸附腸內的有害物質,一起轉化為糞便,排出體外,起到滑腸通便的作用。
不過動物血雖好,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月吃2~3次,每次吃25克就夠了,不宜多吃~
不適宜人群
①近期患有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患者忌吃。因為食用後不利於判斷上消化道出血的量和性質,容易導致檢查中發生混淆。
②胃下垂、痢疾、腹瀉等疾病患者要少吃甚至忌吃。因為這些人群的腸胃功能較弱,飲食講究清淡,吃動物血不易消化,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③打算進行大便常規檢測的前3天忌吃。
④正在服用華法林的人群。因為華法林是一種維生素K拮抗劑,而動物血則含有維生素K,可能會抵消藥性。
回應
中國人吃動物血製品,一是物盡其用,避免浪費,二是高溫烹飪減少病菌感染,三是醫療條件。一些外國宗教不吃血製品,在當時的衛生、醫療狀態下,是一種合理的風險規避策略。
西方人不放血呀,連肉帶血一塊加工食用了
我不知道為什麼國內特別推崇干紅 2021-03-17
我不知道為什麼國內特別推崇幹紅。低端中端幹紅確實是澀口。那種特別貴,很高端的,偶爾被人請去招待喝過,也不澀口味,還挺不錯的。就是價格實在不美麗,讓我自己私人掏錢去買,我是不會幹的。
回應
高端的也澀,只要你喝得足夠多且是慢慢品嘗地喝。葡萄酒在中國不受歡迎的原因(比不上白酒、米酒、啤酒,甚至藥酒),一是中國人的舌頭對酸甜苦辣咸辛都不討厭,但唯獨對澀有點討厭,因為澀會嚴重影響味覺且最難消除,會影響對其他美食的享受;二,中國酒文化,酒都不是一種純粹的享受而已。
有人不知道為什麼國內特別推崇茅臺、五糧液、甚至普洱?我來說一說 2021-03-18
茅臺酒五糧液普洱茶,我都喝過。這些口感都是接受並且挺喜歡,就是覺得價格太貴了。
但是真要說有什麼特別的風味甚至文化能喝出來,我覺得挺玄學,跟什麼日本壽司之王先學十年煮飯,30秒內不吃完就不尊重他,如果不這樣覺得,豈不是花出的錢讓你很心痛嗎?
有句西方諺語,我特別喜歡:自己的美食就是他人的毒藥。永遠都有很民族,但無法世界的美食。
中國的皮蛋應該國人討厭吃的不多。但是國外人幾乎就沒幾個喜歡的,哪怕是些中國通。
同樣道理,西方大名鼎鼎的那些黴得發藍,甚至還帶蛆亂跳,需要帶眼罩才能吃的乳酪。中國人也是看著膽寒。
“髒亂假”痼疾未除,外賣“只賺不賠”淪為噱頭 2021-03-15
靠近一條被稱作“外賣街”的商業街,在這裡,懷揣著小小夢想的年輕人,投入辛苦攢來的十幾萬後血本無歸地悻悻離場;和朋友合力開店的中年人,因為實在難有盈利而分道揚鑣,最終一人苦苦撐著一間被視作“理想”的店……既不同又相似的煩惱整日在“外賣街”上交替上演,無論外界如何評價,他們都只覺得做外賣是個只能用“搖搖頭”來概括其中心酸的行當。
另一群人口中,外賣卻又是個“穩賺不賠”的生意。三五萬元加盟開店,又或者繳納1萬元“保證金”,就能拎包“入駐”的外賣基地,都在伸手招攬著所有看不清這個行業虛實真假的門外漢。
實地暗訪:
豆漿粉當現磨豆漿賣,炒飯店在修腳店旁,製作環境“髒亂假”
商家:不在用料上動手腳,就難賺錢
“外賣街”整體環境堪憂
刷單團隊:可套證、可刪差評、可刷量,有錢解決一切問題
新套路:“加盟”、“共用”包裝下,割韭菜本質不變
“新物種”外賣商鋪、外賣超市
回應
外賣的口味其實太差,只能填飽肚子而已,想吃到最美味的食物還是要親自去飯店當場吃。延遲一刻都會讓美食味道降低。
一個事物的本質不能只看壞的一面。小本的外賣店,有失敗必然也有成功的。比如:甜啦啦,黃燜雞,沙縣小吃一類。成功的道路上總是遍佈著失敗者的殘骸。小店的成本自然也小。街頭巷尾的胡同小店與那高樓大廈裡的高檔的門面,自然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在網路平臺上,他們卻是相對平等的。全國的各種小微店鋪,外賣銷售平臺,卻造就了無法計數的工作崗位。因為不需要太多的個人條件,無數的小店主,外賣騎手們就能靠著這微薄的收入養家糊口,補貼家用。這裡不需要太高的文化條件,突破了年齡的限制,個人時間空間的限制,男女的社會平等。只要政府層面上能及時跟進,對各外賣銷售平臺能有效地管理,對資本方能夠強力監督管控,及時制定改進規章制度,積極引導社會公德良序。這終究是有利於國與民的,有益於大多數貧苦的人民群眾的。存在即是合理。
英媒稱中國政府為減排要求少吃肉 證據令人“智熄”
2021-03-09,英國《衛報》發佈題為《隨著素食主義革命的深入,中國對肉類的胃口逐漸減退》。
但是,有這麼一段話卻有些看不明白了:
在2016年,作為減少碳排放的承諾的一部分,中國政府制定了一項計畫,要將中國人的肉類攝入量減少50%。這是一個激進的舉措,世界上很少有其他政府將肉類消費納入其碳減排計畫。
別說外國人感到激進,就算是中國人也要懵了,政府啥時候以減排為目標對我們每天的攝入的肉量做過計畫?
原來《衛報》引用的正是自己家在2016年發佈的一篇文章《中國削減50%肉類消費的計畫受到了氣候活動家的歡呼》。
其實,保護環境也好,減少碳排也罷,本身並不是什麼壞事,但是想打著這個旗號讓中國人少吃肉,得明白,聯合國糧農組織畜牧業減排報告,溫室氣體大頭在拉美專業化養殖肉牛。牛占總排量的65%。豬、禽類、水牛及小反芻動物(如羊)僅占7-10%。而中國人主要吃豬肉。中國人均牛肉消費僅4.1公斤,低於世界平均水準,更遠低於阿根廷的38公斤和美國的26.3公斤:哪怕算上所有的肉類, 2014年人均澳大利亞(90.3kg),美國(90.1kg),阿根廷(86.6kg),中國的人均肉消費量排在眾多西方國家後面:
台灣美食王國根本過譽?老外痛批一亂象:居然吃得下去 2021/03/06
台灣被稱作「美食王國」,大街小巷都遍布著各式各樣的道地小吃,這也是吸引不少外國觀光客前來的原因之一。只不過日前有一名網友和台灣人的外國配偶聊天,才得知原來對方認為台灣的用餐環境不衛生,讓他感到相當驚訝。
那名外國配偶透露,台灣人相當好客,很喜歡帶他到各地知名的美食店用餐,但卻有很多店家的衛生環境堪憂,外觀看起來十分破舊,招牌都斑駁髒亂。除了桌面油膩,椅子拉動時也感覺黏黏的,甚至連放筷子的桶子以及醬料罐都非常黏膩。
不少人都很贊同這名外國配偶的看法,「是很好吃沒錯拉,但感覺桌子都擦不乾淨,一股油味,再好吃評價也會打折扣」、「事實啊,環境不舒服,沒吃就沒啥胃口了」、「真的,碰過連筷子都是黏的,噴酒精擦都去不掉黏膩感…」、「桌面湯水菜渣,地板黏膩堆用過的衛生紙,廁所煉獄」。
但也有網友點出這種現象背後的關鍵,「台灣人大部分吃粗飽的,很少吃氣氛」、「把衛生當標準算錢的話,台灣並沒比日韓便宜多少」、「人工去清潔要花錢,台灣人太貪CP值」。
回應
喜歡搞大內宣,人民也相信,現在老外揭穿了真相
一定是中共同路人啦,入鄉隨俗,不敢吃是不會去花大錢吃敢吃的啊
從鳳梨到香蕉再到豬肉 盤點台軍吃過的黑暗料理 2021/03/04 新浪
2月28日,臺灣 “防務部門”便宣稱:將配合台“農委會”促銷方案,鼓勵“台軍”所屬伙食團踴躍購買,以照顧農民。網友調侃:“‘台軍’弟兄現在可能很緊張”,因為接下來的軍中菜單可能是“早餐吃鳳梨饅頭配鳳梨水,外加上鳳梨罐頭;中餐吃鳳梨做的糖醋排骨;晚上鳳梨全餐還配鳳梨酥”。要知道,鳳梨這東西,正常人不大可能天天買來吃,吃多了會出現心理和生理抗拒現象,對身體也不好。
將滯銷的農產品一股腦送上臺軍餐桌,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1982年,香蕉價格暴跌,時任臺灣省主席的李登輝就把20萬箱、320萬公斤的香蕉就送到部隊。
有台軍退役老兵看不下去了,表示“鳳梨恐懼症”簡直就是小Case,當年他們吃的伙食才叫“暗黑料理”:
小冰查了一下,這位老兵說的還真不是假話。2005年臺北市萬華區查獲3家問題肉品製造商,2年來購入數十萬公斤病死豬肉。其中宏翔肉品一年內共供應了軍20萬公斤豬肉,約等於全台36萬陸軍、平均每人約吃了0.6公斤病死豬肉。
2011年,臺灣地區軍用野戰口糧被驗出含塑化劑:遭污染數量將近70萬餐份,雖然迅速已下令停止撥發食用,但前面有多少已經被吃掉,只有天知道……
我們很想提醒一下臺灣地區的阿兵哥們,慢點吃、別驚慌,香蕉、鳳梨恐懼症之後,可能還有蓮霧、西柚、芒果、釋迦、檳榔……恐懼症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3-04/doc-ikftssaq0871793.shtml
豆製品與中國男性少毛化 2021-02-23
在中國缺肉食年代,豆製品作為蛋白替代品,但是豆製品富含黃體酮,長期食用,日積月累,男性的雄性激素就會受到壓制,上千年的影響,中國男人就變得少毛和肌肉衰減,雄性態比較弱。中國應變革,不吃豆製品而改為吃紅肉和喝牛奶,不能再讓貧困年代的食譜毀了中國男人!
回應
毛髮多少跟人種有關係。蒙古利亞人種相比高加索/印歐人種少毛髮。蒙古人並不吃豆腐,吃肉喝奶,毛髮一樣不發達。這並不妨礙蒙古人西征成功。
中國男性普遍娘炮化,豆製品容易導致男性體貌心態女性化,沒有血性鬥志!
大豆是中國古代主食之一,中國農耕社會打遊牧民族的戰鬥力可是NO1的,而白人可只有被遊牧民族打,除開近代被白人打外(工業國對農業國),抗美援朝還是有代差都能打白人,你覺得中國人雄性態弱?
樓主首個錯誤,黃體酮是孕激素,卵泡排出後形成的新內分泌腺——黃體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和少量的雌激素(男性也含有的雌激素與孕激素)。大豆的“植物雌激素”是異黃酮。
第二,異黃酮有苦味,諸位所吃的豆腐豆漿豆腦,是苦的嗎?國內曾有團隊測用有機溶劑提取大豆異黃酮,提取率為1.91%。食品上以水加工烹調必然會大量流失,得吃多少豆才能影響正常激素水準啊?另外,當異黃酮與體內雌激素競爭受體時, 雌激素的促細胞增殖作用就會減弱, 從而降低與雌激素相關的腫瘤發生率。
第三,對鼠應用雌激素表明:17β-雌二醇能促使毛髮快速的再生。男性斑禿往往是由於雄激素過高,按樓主邏輯,歐美人反而應該是全身光禿禿的。
最後,大豆異黃酮還防癌抗腫瘤、防骨質疏鬆症、保護神經系統、降血糖、防治Ⅱ型糖尿病、保護心肌,改善老年人認知、保護腎功能等等。歐美向中國大量傾銷便宜又多油的轉基因大豆,卻高價收購中國的貴又少油的非轉基因大豆,用來製藥。
相關新聞
環境荷爾蒙無所不在干擾精子功能!聯合國環境署 (UNEP) 和世衛 (WHO) 報告指出,家用產品、工業產品所釋出的環境荷爾蒙「內分泌幹擾素 ( EDS)」,與全球乳癌、卵巢癌、睪丸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的高罹患率有關。
喜歡吃內臟?抱歉,這是人類本能 2021-02-08 魏水華
形容內臟的“下水”,最早見於清中後期滿族人文康所撰寫的《兒女英雄傳》。在此之前,“下水”一直是個與食物無關的動詞。相反,滿語裡有一個形容腸子、筆直條狀物的詞sijirhūn,與漢語“下水”的發音極其類似。而“雜碎”的流行則更晚,梁啟超1903年《新大陸遊記》裡,在美華僑開設的大量“Chopsuey”飯店,Chop suey(雜碎),和“dimsum(點心)“tea(茶)一樣,來自閩粵方言。
作為優質蛋白、純淨脂肪、維生素AD等營養物質的混合物,進食內臟,也許是肉食動物與生俱來的本能。靈長類在捕食鳥類、老鼠、兔子等小型動物時,往往開膛破肚,先吃內臟。
早在古希臘時就認為內臟才是最好吃的東西。
到了古羅馬時就更精細了:把各種牛羊和豬肉、肝臟、腸切碎後,填入睡鼠被掏空的肚子裡,再縫合。最後經過燒烤,就成了貴族階層專享的美饌。…也變著花樣吃魚雜和禽雜,尤其是秋季遷徙之前的野鵝,此時的鵝肝,豐腴異常,燜烤後黃油外溢,入口酥化,大大超過其他禽雜。
鵝肝作為西餐最高級食材的歷史,由此開啟。在文藝復興,鵝肝走上歐洲人餐桌的同時,另一道堪稱奇葩的雜碎“小牛胸腺”,也成為歐洲人的頂級美食。
對於腸,古羅馬、古中國農耕文明,常常斥之為粗鄙的窮人食物。但遊牧的北歐、中北亞民族,卻認為腸是上天恩賜的寶物。日爾曼文化的德國香腸文化在整個西方世界最為突出,法意等“美食大國”視為下腳料的血、腸等材料,灌進腸衣後,搖身變成德國最高級的香腸。
即便世界各國都有燦若星辰的內臟文化史,但依然有很多人覺得,西方人不吃內臟,這種觀念,來自於人們對那些一步跨入工業社會的國家的認識,比如美國。事實上,二戰前美國的老菜譜,依然保存了大量諸如牛肝、牛腰子、牛腸的烹飪方式。但到了今天食品工業,肉類幾乎都來自大型化的養殖場,以很高的集中運作節省成本,讓肉類的價格跌到很低的同時,也導致了分揀內臟出售變成了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還不如直接變成富含營養的有機物,進入食物鏈的再迴圈。
回應
懂點生物學的哪怕看過自然動物紀錄片的,都會知道,連食肉動物都喜歡吃內臟。無論獅子、老虎還是獵狗,捕獲後都先吃內臟。所以,這不只是人類本能,更是食肉生物的本能!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60795
韓國政府:中國四川泡菜國際標準不適用韓國泡菜,大家怎麼看?
由中國主導制定的泡菜行業國際標準於日前公佈,此事在韓國國內引發關注。2020-11-29,包括韓聯社在內的多家韓國媒體又報導了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當天對此事做出的回應,中國泡菜的國際標準不適用於韓國泡菜。韓國泡菜的英文Kimchi,而中國泡菜則是Paocai。他們在國際標準組織(ISO)網站上查詢發現,中國方面制定的國際標準關乎四川鹽漬發酵蔬菜,有主動聲明“不適用於”韓國的Kimchi。
該官員還透露,早在2001年,韓國政府就已經向國際糧農組織下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申請制定了韓國Kimchi的國際標準並獲得通過。韓媒SBS記者還提到了早前在境外社交媒體上引發中韓兩國網友熱烈討論的“韓服漢服”事件。
11月24日,一項由中國主導制定、四川省眉山市市場監管局牽頭負責的泡菜行業國際標準正式誕生,這是中國泡菜產業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的直接體現,也是我國在國際標準組織框架下制定的第6個食品標準。
韓國泡菜過去幾年的發展並不太好,韓國泡菜的貿易逆差明顯,2014年的泡菜進口量17.4萬噸,2016年21.5萬噸,2018年23.9萬噸,去年更是漲至24.8萬噸,而進口泡菜中有99%來自中國。
受到颱風和超長雨季的影響,韓國蔬菜在今年還出現了大幅減產的局面,價格暴漲,為此不少韓國家庭主婦都放棄了自製泡菜,改為購買加工泡菜,中國泡菜的出口價格也隨之上漲。
市面上的泡菜依賴進口,家庭主婦放棄自製泡菜,有韓媒形容如此狀況是“泡菜國之恥”。
回應
他們那個本來就不是泡菜,是醃菜
問題是——中國的各種醃菜更多。
四川泡菜壓根兒就跟醃漬沒關係,它的靈魂是乳酸菌。以現代眼光來看,四川泡菜更健康。
人家英文名確實不一樣啊,你管他什麼標準,我們訂好自己的泡菜標準就行,全世界泡菜種類多了.
kimchi來自韓國式古漢語。kim來自古漢語菹,進入古朝鮮後念jeo或ju音,chi即菜念ji音。該食物在三國時期傳入韓鮮半島,拼寫後來被修正為jimchi,最終被修正為kimchi.
這麼做最大的好處是把棒子把發明泡菜的原創者說成他們的可能性給杜絕了。不然又要跟明服一樣,成他們發明的了。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相關新聞
不只泡菜柿餅 李子柒做泡菜視頻也遭韓國網友圍攻
李子柒YouTube訂閱達1420萬列金氏紀錄
韓國進口泡菜99%來自中國 韓媒:我們還是"宗主國"嗎
台南小吃爆危機!3大美食恐就此絕跡 達人曝主因:報應來了 2021/01/29 中時
名嘴「魚夫」26日在臉書《臺南 TODAY》PO文「正視台南美食危機」,他指出,台南老字號汕頭魚麵近日無預警拉下鐵門,貼出公告「因貨源不足,即日起結束營業」,讓不少饕客晴天霹靂。
「魚夫」說,大家俗稱的狗母魚對台南美食是不可或缺的食材,知名的魚麵就是狗母魚肉所製成。不僅魚麵、魚冊外,狗母魚還是牛頭牌沙茶醬的重要原料,但狗母魚早就面臨苦無貨源的窘境,從前在大陸西南沿海還能大量捕捉,後來到東南亞去找尋,甚至遠至印度及巴基斯坦,還得在漁季裡補足當年度魚貨。
「魚夫」表示,不只狗母魚,炒鱔魚一樣面臨貨源不足問題,他指出,台灣土地汙染嚴重,有潔癖的野生鱔魚逐漸無法生存而滅絕,但養殖方面又有困難,曾有業者透露,南洋的鱔魚沒經過冬眠,不會好吃,用養殖的無法吃出美味,但大陸的鱔魚雖然美味彈牙,但一分錢一分貨,早早就先被大餐廳挑走。
除此之外,火燒蝦命運也跟炒鱔魚類似,在貨源短缺的情況下,有店家不願意使用其他蝦子代替,深怕砸掉自己經營多年的招牌,乾脆拉下鐵門休息。「魚夫」說,火燒蝦的短缺,影響的不只肉圓和蝦仁炒飯,還包括了使用火燒蝦殼熬煮高湯的台南擔仔麵,以及著名的台南蝦捲都大受影響。
「魚夫」文末表示,台灣人不愛惜地球,汙染生存的土地,哪天臺南美食沒得吃了,就是起碼的報應了。
台灣菜 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
作者: 陳玉箴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2020/06/03
目錄
第一章 序論:「台灣菜」的文化史
第二章 殖民地的高級料理:日治時期「台灣料理」的誕生
第三節 台菜的文化展演:從「支那料理」到「台灣料理」
第三章 古早台灣味:庶民的餐桌
第四章 移植與混雜:戰後飲食版圖的重劃
前言:國家、移民與食物
第一節 戰後的巨變:經濟困頓與節約運動
第二節 反共復國思維下的消費管理:酒家與公共食堂
第三節 移植的中國味:餐廳、市場與眷村飲食
第四節 新地圖與新階層:「中國菜」的混雜與在地化
小結:戰後成為中華菜系之邊緣分支的「台菜」
第五章 族群、階級與飲食「傳統」的創造
前言:當代「台灣菜」內涵的改變
第一節 「四大族群」論述與「客家菜」、「原住民菜」的興起
第二節 國宴中的族群象徵
小結:本土化路線孕生的「台灣小吃」
第六章 台灣菜與「家鄉味」:家與文化記憶的變遷
前言:飲食書寫中的個體記憶與集體記憶
第一節 從「家鄉味」的溝通記憶到文化記憶
第二節 唐魯孫與逯耀東:對家鄉味的追尋
第三節 家的身體實踐:林海音飲食書寫中的烹與食
小結:「家鄉味」的重新界定:文化記憶的定著之處
餐桌上的語言學家:從菜單看全球飲食文化史
The Language of Food : A Linguist Reads the Menu
作者: 任韶堂 Dan Jurafsky
出版社:麥田 2020/08/01
假如人類不再使用塑膠,世界會變好嗎? 2021-01-12 新浪科技
要過沒有塑膠的生活會讓生活發生哪些改變?
首先,要處理掉幾乎所有電器,也要告別水電煤氣。
用別的東西替代塑膠,也不一定意味著更環保、更經濟。比如每生產1噸玻璃,要耗1.1噸石英砂、純鹼等各種原材料,再加上140升燃料油。玻璃沉重、易碎,對於瓶裝水,塑膠包裝無疑是最經濟的解決方案。
不只瓶裝水,密封的塑膠包裝,能大幅降低食物腐壞帶來的浪費。
塑膠:既偉大又糟糕
塑膠誕生之初,被認為是一項偉大的發明。甚至,扮演著“大自然的拯救者”這一角色。
早期的檯球是用象牙製作,一根象牙只能做5個檯球,那時,只為了給英國做檯球,據說一年要殺死一萬頭大象。
1869年,發明家海厄特用硝化纖維和樟腦,做出“賽璐珞”是象牙的優良替代品。
與之類似,20世紀50年代,斯滕•古斯塔夫•圖林的瑞典包裝設計師,也有同樣的環保理想。在嘗試了各種材料後,他找到了一種叫做“聚乙烯”開發出了他最初設想的完美購物袋——塑膠袋。
然而,讓圖林萬萬沒想到的是,人們用過一次塑膠袋往往就隨手扔掉了。一款為了拯救環境的設計,卻造成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污染。
塑膠帶來的危害,最根本的問題是它們不易降解。
面對塑膠污染,人類並非全無辦法:控制一次性塑膠製品的使用,現有的塑膠可以加強回收與再利用,可以找一找更容易被降解的新材料。
回應
塑膠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濫用了塑膠!
人類死完了世界就會變好了。
真理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1-12/doc-iiznezxt2283076.shtml
誰能想到徹底幫我戒奶茶的最大原因是紙吸管呢? 2021-01-12
“紙漿味咖啡”、“紙漿味奶茶”
除了對味覺的衝擊外,網友的各種吐槽還讓人見識到了紙吸管帶來的操作難題。
首先是戳不開奶茶塑封膜!戳開了可能吸不上,還面臨紙吸管中途斷掉、甚至是在奶茶中溶解的危機。
還有環保問題。紙吸管紙不能完全降解,也不能單獨回收內部的塑膠塗層。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46103
從日本人學淘米方法:把米表層膜破壞了,煮出來的飯更好吃 2020-12-26
【本文來自《我媳婦去日本郵寄電鍋回來,加運費2000大洋,說實話煮飯還真挺好吃》評論區】
淘米時,用點心搓米,把表層那層膜破壞了,就是普通幾十塊錢的國層低端貨都一樣好吃。
這個靈感是我以前看日本那個專注煮飯60年的煮飯仙人的記錄片裡學到的。
另外,用百十來塊錢的電壓力鍋煮飯會更軟更香更糯更好吃。
回應
過度的洗米,淘米,也許口感會好,但營養成分流失也很嚴重,得不償失。
日本清酒的「大吟釀、吟釀、純米跟本釀造」是什麼? 2018-09-02
以不同的製造方式分為大吟釀跟吟釀
以不同的釀造原料分為純米跟本釀造
米的外層含有很多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等會破壞香氣與口感的雜質
所以在釀酒前必須把這些都磨掉,只使用米心的部分,這樣造出來的日本酒才會香氣獨特、口感滑潤
中外電飯煲大比拼,測試結果讓人意外 2016-07-09
近年很多國人推崇國外進口電飯煲,認為日本電飯煲做出來的飯更香。
今天看到來自@央視財經微博一份關於近十款來自日本和中國品牌的電飯煲大比拼,中高端國產電飯煲價格實惠,而在中低端的較量中,國產品牌不敵鄰國品牌。
在一系列測試結果後顯示:①國產電飯煲煮出來的米飯,整粒米均勻通透;日本品牌的煮飯效果,完全黏成一團;②日本IH電飯煲煮出來的米飯,有的米粒是夾生的,中間有明顯白芯。而兩台中國IH電飯煲煮出的米飯看不到白芯,不存在夾生現象;③中日電飯煲在煮日本米時差別不大,而在煮中國南方秈米時,日本電飯煲的口感遠遠落後於中國電飯煲。
外媒:美疫情歧視沒走 亞洲飲食歧視來了
美聯社2020-12-20稱,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的大肆傳播,再加上“疫情最初起源於中國”這一說法的推動,亞裔美國人受到的偏見也愈發嚴重。
文章指出,一些初步的證據顯示,病毒源於蝙蝠,之後又感染到其他動物,進而可能使得武漢一處生鮮市場的人受到感染,類似的市場除了售賣普通鮮肉、魚類和蔬菜之外,還銷售活禽等。這些資訊很快就在美國被曲解,社交媒體上還出現了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表情包,把中國人描繪成食用蝙蝠、傳播病毒的人,甚至將“亞洲食物骯髒不堪”這類老套說法重新搬上檯面。而現任總統特朗普一再將COVID-19稱為“中國病毒”的做法,更是火上澆油。“說我們吃狗、蝙蝠還是老鼠,這些歧視又老套的傳聞依然存在。”以反種族歧視內容為主的烹飪雜誌《捍衛中國食譜》創辦人克拉倫斯•關(Clarence Kwan)說,這種錯誤的成見在疫情期間又迅速出現,反映出亞裔遭受歧視的情況的改善極為有限。
本月,真人秀《廚藝大師》的參賽者菲莉•阿米蒂奇-馬丁在其社交媒體Instagram的個人簡介中使用了“骯髒食物精緻化”等字眼,宣傳自己是亞洲美食專家。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歷史學教授艾倫•吳(Ellen Wu)指出,將亞洲食物稱為“骯髒或攜帶疾病的食物”的種族主義言論可以追溯到19世紀50年代,而“中國人吃老鼠肉或狗肉”的錯誤觀念植根于白人工人的排外觀念中,他們把來自中國的外籍工人當作自身經濟困境的替罪羊。
相關新聞
最後一片“淨土”被新冠攻破: 智利南極基地36人全部撤出 中國南極長城站一切正常
但或許是囿於傳統,又或許是覺得浪費才能體現精貴,守舊的歐洲人,至今依然認為損耗率最高的幹式熟成才是正宗的熟成牛肉。歐美美食家們評價濕式熟成牛肉“有血水的酸味”,而面對幹式熟成,則不吝讚美地給予了“堅果味”“金屬味”“蘑菇味”“燒烤味”等充滿主觀色彩的形容詞。
有沒有覺得很眼熟?沒錯,他們描述紅酒和生蠔,用的也是這些詞。
歸根到底,熟成只是牛肉嫩化方法的一種,一種來自蛋白酶和微生物的生物嫩化法。
比熟成早很多年前,中國烹飪中就出現了捶打、拍擊為代表的物理嫩化法;以食用堿或醋酸醃制的化學嫩化法;以澱粉包裹、控制火候達到目的的烹飪嫩化法。
為什麼中式餐廳不喜歡做熟成牛肉?因為要獲取一份入口即化的牛肉,方法太多了。為了熟成費時費工費力,真沒那個必要。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68718&v=1607726617951
為什麼法國人覺得中國松露不是松露 食味藝文志
松樹與松露,從沒有必然聯繫。橡樹、榛樹、椴樹、櫸樹、樺樹、松樹、白楊都可以成為松露的生存環境。
事實上,直到上世紀80年代,松露在中國的名字依然充滿了下里巴人的氣息,“豬拱菌”“臭雞樅”……松露兩字,最早出現在改革開放後的歐美文學譯作裡。
也許在中國的翻譯家眼中,最珍貴最美味的食用真菌,天然就應該與松樹搭上關係,比如松茸、松樹蕈、松蘑、松耳;而露珠本身,則與可食用真菌一樣,隱含著無根無蒂、無體無形,採納天地靈氣和日月精華而生的意蘊。
一個美麗的名詞,從誕生之初,就夾帶著狗血的誤會。
雲南人早前把松露稱為“豬拱菌”,雖然同樣是“豬拱”,但法國人似乎並不願意承認,從前在中國雲貴地區只能拿來切片泡藥酒甚至喂豬的東西,和自家的國粹黑孢松露是同一種食物。他們把產自中國東南部雲南、四川、貴州和南亞印度、緬甸北部的松露,稱為“印度塊菌”。
這種源自大航海時代的傲慢和自信,貫穿了今天的美食世界。法國人認為“印度塊菌”屬於劣等松露,香味寡淡、口感也差。相比于法國原產黑孢松露每公斤1000~3500歐元的高價,“印度塊菌”最多只能賣到每公斤1000元人民幣。
其實,二者的外觀需要在顯微鏡下才能區分,香味和營養價值也幾乎沒有區別。
食物的貴賤,從不是它們的天性和天賦;而是文化、歷史的源流,賦予它們的成績單而已。
回應
法國的叫香檳,別國的就是起泡酒。
借用電視劇裡的一句話,賤人就是矯情。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92669&v=1607726596808
好吃,是歷史、宗教、文化等龐雜的源流之外,人類選擇食物最質樸、也是最直接的動因。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28315&s=fwzxhfbt
為什麼中國菜裡的牛肉不需要熟成? 食味藝文志
動物死亡後,血液迴圈停止,但大部分細胞的新陳代謝依然在進行。一段時間後,細胞的代謝物無法排出,就會發生肌肉收縮、肉質發硬、顏色暗沉的變化。解剖學上,把這種情況稱為“屍僵”。牛的體型大,屍僵期來得比較慢,大約在10-24小時左右。這就是正宗潮汕牛肉火鍋需要在宰殺後爭分奪秒送上桌的原因:利用這短暫的大半天緩衝時間,讓食客吃上還沒有變硬的熱鮮肉。
但人們很快發現,吊掛幾天後,反倒變得更軟嫩香濃。原因很簡單:72小時左右,牛肉中的鈣離子啟動蛋白酶,在微生物的幫助下逐漸分解肉類。如能抓住後熟之後、自溶腐敗之前的間隙,就能味道不差的好肉。
西方熟成牛排並不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食物,17世紀,法國傳奇名廚卡漢姆,就是發明法式酥皮濃湯的那位,曾經說:“將牛肉吊掛在室溫下存放,越久越好。”牛肉熟成,這個享譽西餐的概念,就這樣萌發。
熟成牛肉和臭鱖魚其實是同一類食物:在保持肉類食物新鮮質地的基礎上,通過微生物的輕度發酵,賦予更好的肉質和更豐富的滋味。
本是同根生,互不理解的原因在哪裡?
如何延長肉類的熟成週期?最早被歐洲人發明的的方法是幹式熟成:把牛肉掛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幾天後,肉塊表面產生硬殼,甚至產生黴菌菌絲,但內裡依然是軟嫩的。幹式熟成的牛肉浪費很大,除了大量水分流失之外,吃之前還要把表面硬結的外殼切掉,損失在30%以上。最關鍵的是,每塊肉的狀態、菌群都是不同的。沒人能保證在熟成的過程中,雜菌的生長不會讓牛肉變質。很有可能滿懷希望切開,卻發現裡面已經爛成了一灘膿水。
這正是中國沒有誕生與流行熟成牛肉的最根本原因所在:以勤勞勇敢作為座右銘的中國人,連一塊豬肉皮都要想方設法做成皮凍,灌在湯包裡;或者炸成皮肚,讓它吸收湯汁。這種大塊大塊浪費好肉的做法,實在罪過罪過,阿彌陀佛。張愛玲在《論吃和畫餅充饑》中,用嘲諷的語氣寫道:“西方人為了肉嫩,居然把它放到發臭為止,中國的留學生見之蹙眉。”頗能代表那個年代中國人對熟成的認識。
羊肉那麼香,歐美人為什麼不愛吃? 2020-12-10 食味藝文志
世界飲食審美裡,羊肉是最具地域差異性的食材。
中國人對羊愛得深沉,中文,除了魚羊為“鮮”、羊大為“美”之外,“善”、“義”也是羊的偏旁。再往西遊牧地區,羊肉也是日常飲食必不可少主角。哈薩克俗語 “羊肉是牧民的飯”。
而到了英美國家,羊肉絕少見於餐桌。養羊更多聚焦在羊皮、羊毛等副產品上。
文明的源頭,也是食物的源頭。
最早馴化羊的是西亞,最早馴化豬的是東亞。兩大文明,除了截然不同的宗教體系、語言體系之外,今天全世界種植最廣的兩種水果葡萄、柑橘;產量最大的兩種糧食小麥、稻米;以及歷史最悠久的兩種肉用家畜羊、豬,都分別源自西亞與東亞。
在十三世紀之前,牛肉並沒有成為世界主流的肉食,尤其在農耕發達地區,日本的禁肉令、印度借宗教提高牛的地位、中國通過立法禁止宰殺耕牛,都是類似的體現。“切二斤牛肉,打一壺好酒”的綠林好漢們,則是游走在王法邊緣的反面教材。
在西方中世紀之前主要肉食也是羊和豬,羊肉流行於人口稀疏、草場資源豐富的區域,豬肉流行於人口稠密、農耕發達的區域:到今天,義大利中北部、西班牙東北部、法國南部、德國南部等傳統農業區,依然習慣食用豬肉醃制的火腿、鹹肘子。而在愛爾蘭、法國北部等傳統遊牧區,則會把羊肉切碎,加入蔬菜燴煮,或分切成漂亮的小羊排香煎、碳烤。
戲劇性的是,14和15世紀,西方世界遭遇了兩次影響牛肉發展的大事件:黑死病和大航海。前者消滅了全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後者又把大量歐洲人送往全球開拓殖民。人口密度的降低,使從事農耕的勞動力的不足。在15世紀前後,歐洲發生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退耕還牧。把糧食改成牧草,養活了更多的牲畜。
大航海累積的巨量財富,更是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生。牛從田地裡解放出來,越來越多地送到餐桌上。相比羊肉,牛沒有奇怪的膻味,還有更高的蛋白質含量,能獲得更多讓人愉悅的飽腹感。隨便一煎一烤,哪怕半生的狀態也能有良好的滋味。
………..
南方山羊比北方綿羊膻
羊膻,是西方一度佔領餐桌主流的羊肉最後輸給牛肉的主因。但很多人卻迷戀這種味道,南方華僑蔡瀾說:“羊肉不膻,女人不騷,有什麼味道”。
日本是全世界人均羊肉消費量最低的國家,這與上千年的禁肉史,與明治天皇一聲令下全民學西方吃牛肉,與日本山多地少草場少,也與日本料理少用調味料,不懂得如何遮蓋羊膻味有關。
但什麼叫寵物,卻是一件值得仔細定義的事情。
…….
回應
又一個被西方那套理論洗鬧的人,不能你認為寵物狗就特殊,那人家蛇, 鱷魚也是有很多人當寵物的?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40042&v=1607727521766
靈魂拷問:中國人為什麼戒不掉野味? 食味藝文志
捕獵食用野生動物,源自蠻荒時代人類的本能。即便進入文明社會後,以遊牧為基礎的政權也會崇尚捕獵。
中國作為全世界最早進入農耕時代的地區之一,一直有較高的文明程度,按理說,會以食用馴化後的動植物為風尚。但今天的華人世界,為什麼會逆其道而行之,以吃野味為榮呢?
回應
講得好像只有中國人吃野味似的!老子在美國的時候,老外做的烤野兔都不知道吃了多少回了!要說吃的奇怪的話,美國人吃火雞,澳洲人吃袋鼠,法國人吃馬肉,在我們看來也夠奇怪的。
看見標題裡面“靈魂”“拷問”“中國人”三個詞,就知道作者一定是個高段位扯犢子角兒。這種角兒們特強的特長,是從概念到心念,從印象到想像,從書本到鍵盤,而且從不準備去瞭解任何實情。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30407&v=1607727782915
狗肉不能吃了,火雞卻被列入了傳統畜禽? 食味藝文志
在農業部2020年起草的《國家畜禽遺傳資原始目錄》裡,狗離開了這份名單。但火雞卻神奇地出現在傳統禽畜的名單裡。沒錯,就是美國人在感恩節吃的那種又大、又柴的火雞。
“火雞”兩字,最早見諸于中文文獻,是描述鄭和下西洋的《瀛涯勝覽》。
在早期接觸火雞的中國南方方言裡,“火雞“二字的發音是for-gai(粵語、客家話), fur-key(贛語、閩南語)。
更重要的是,從《瀛涯勝覽》成書、葡萄牙人登陸澳門、英國人登陸廣東的時間線先後來看,這種猜測是合理的。
所以,極有可能,讓土耳其背鍋數百年的火雞turkey,是閩南語裡的火雞。
事實上,這與tea來自閩南語裡的“茶“,反映了閩廣地區率先睜眼看世界的性格;與擅長航海,率先展示中華文化的歷史。
之所以中國沒有推廣養殖與食用火雞,除了這貨飯量大、只會傻吃長肉之外。肉質粗糙,不好吃,才是被美食國度嫌棄的最重要原因。
回應
狗是中國的傳統禽畜,火雞是美國的傳統禽畜.
狗肉不能吃,竹鼠不能養,美國火雞卻可以?農業部真該被拉出來巡街
在計劃經濟時期,市郊廠礦生活區裡火雞也有家庭散養的但真的不多,大家不愛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肉質太粗糙,那時候每月定量供應食用油,火雞得煎、炸、烤。狗肉就不一樣了,不挑食好養,肉質也好油脂也豐富做法也隨意多了,還很香!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19341&v=1607726560274
寵物為什麼不能吃? 食味藝文志
野生動物或許還有一定的食用價值,尤其對生活在文明程度較低地區的人們來說。食用寵物不同,這種野蠻的行為,是對人類感情的漠視,和文明的極大倒退。
廣東人從不泡茶而是沖茶 2020-12-10
廣東沖茶文化,講究小壺小杯,開水快沖快倒出,所以龍井毛峰碧螺春在廣東是真的銷量不好啊!紅茶、鐵觀音、普洱等不能“泡”的茶才是廣東這邊的銷售主力。
回應
所有的茶都必須是茶水分離的沖泡模式。綠茶裡茶多酚多,泡久了非常苦澀且傷胃。半發酵茶要到沸水,快速沖水,快速分離,全發酵茶(各種紅茶)溫度則95度,快速沖水快速分離。綠茶用92度,也可以採取多次沖水法。千萬不要浸泡。
廣東人也有很多人懂不懂茶,有人會泡,也有人不怎麼會泡。
綠茶用小魚眼,觀音用大魚眼,普洱才泛花。
靈魂拷問:為什麼外國人不愛喝中國綠茶? 食味藝文志
中國餃子在英語中被翻譯成Chinese dumplings,是全世界幾十種面皮包餡的dumpling中的一種。而“餃子”兩字真正的音譯“gyoza”,指的是日本煎餃。
同樣,中國綠茶的翻譯是green tea,但“茶”字的音譯卻被組成了單詞“matcha”,指的是日式抹茶。
這不僅是因為歷史上的文化弱勢,引起的東西方認知錯位,更隱藏了一個很多國人不願意承認的事實:中國人奉為“國飲”的綠茶,在國際上的存在感欠缺。
閉關鎖國,遺毒無窮。
回應
全文包含了這幾個資訊
1、中國人又不屬於全人類了
2、國內喝紅茶的既不是中國人也不是人類
3、綠茶不受歡迎是因為明清不開放
4、你們這些綠茶土鼈既不瞭解自己也不瞭解別人
靈魂拷問:不跟國際接軌,禁止種茶、喝茶,要喝咖啡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85712&v=160772755315
為什麼中國出產不了優質葡萄酒 食味藝文志
不論這幾年,國產葡萄酒多麼賣力地進行包裝升級、技術進步、品牌行銷;也不論“國貨”這一標籤多麼激發民族自信。中國葡萄酒,在多數人心目中始終是次一等的飲品。
但事實上,原產於西亞乾旱土地上的葡萄,是世界上適應性最強、種植面積最廣的水果。不論葡萄酒誕生地近東,還是流行成熟地歐洲,或者是北美、拉美、澳洲等新世界,都出產各具特色的頂級葡萄酒。
酒的誕生,要早於幾乎所有的加工食品。上古時代,靈長類的祖先們已經注意到沒吃完的水果、乳品和糧食,在存放變質後,會散發出迷人的香氣。而這些變質食物的滲出液體,有愉悅心情和提神興奮的功效。
葡萄,是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最直接和簡便的糖分來源。
雖然已經有了釀酒佳品葡萄,但東西方人一直在貪婪地尋找付出更少、產出更大、滋味更佳的釀酒原材料。
西方人看上了口味不如小麥的大麥、燕麥;中國人看上了口味不如水稻的高粱、粟米——先滿足飽腹感,再選取次一等的穀物釀酒,幾乎是一模一樣的邏輯。
但穀物中的糖分,主要以澱粉的形式存在。單純的酵母菌無法分解使用澱粉,只有依賴糖化酶,把澱粉分解成單糖之後,才能進行進一步的發酵。
從工藝技術上來說,我們熟悉的黃酒、白酒,是比葡萄酒更高級的酒類。
中國人發明瞭一種更高效釀造糧食酒的媒介:酒麴。
受限於中國的土地規則和短暫的發展年限,不可能擁有國外酒莊動輒五十年、百年的老藤。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國產葡萄酒始終難登大雅之堂。
回應
因為沒有莊園,沒有木桶酒窖,沒有傳續幾代的家族,沒有歐羅巴特產的陽光,沒有甘甜的雨水,沒有這個,沒有那個。總之,就是沒有文化啦!
喝葡萄酒的,沒有幾個是真喜歡的,就是裝B用的。所以當然是進口的好,越貴越好。
1、中國的葡萄酒一點都不差,你非要用一百多元價位的普及型國產酒和幾千元的外國名牌葡萄酒對比,那也沒辦法。新疆、寧夏產的幾種葡萄酒非常的醇厚;2、清酒也不是什麼日本人工匠精神慢工細活,根本原因是釀酒技術特別是酒麴製備上遠遠不如中國,只能在學會蒸餾技術後,美其名清酒而已。中國白酒很香。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96151&v=1607726596446
中國糧食夠吃,是建立在肉蛋奶大幅提高的進口飼料基礎上 2020-12-10
【本文來自《13390億斤,2020年全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評論區】
使用糧票的年代,成年人定量30-40多斤,重體力勞動者接近50斤。按現在人的經驗,這麼咋能吃的完呢?
學過生物化學的都知道,糖類包括澱粉的消化速度遠快於蛋白質和脂類。不考慮肉蛋奶以及油供應條件下的所謂主食夠吃,這是個偽命題。中國現在的糧食夠吃,是建立在肉蛋奶的供應大幅度提高基礎上的。
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也是最大的肉、蛋、奶、糖、油、穀物的直接進口國,全都是高能量食物。而中國出口的農產品呢,大部分是茶葉,蔬菜,水果這類低能量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我們出口的農產品才是調劑品,進口的大部分是必需品。
回應
中國糧食夠吃?我們每年進口了多少糧食,榨油和當飼料,這種騙人的鬼話千萬別跟我說。
中國進口糧是有數可查的,前兩位的就是大豆(榨油、飼料)、玉米(飼料),不是榨油和飼料根本消費不完。 2019年,中國水稻產量2.0961億噸,小麥產量1.3359億噸,每人就有245公斤,還有蔬菜水果,誰也不是只吃主食!中國每年還生產2.6億噸的玉米,靠人吃得撐死.中國每年產1900萬噸大豆,這個確實主要是人吃的!中國生產的大豆都是非轉基因的,蛋白質含量高,但是出油率太低,而且中國大豆死貴死貴的,作飼料成本太高了!每年進口的9000萬噸大豆大都是轉基因的,出油率高,而且特別便宜,基本上都用來榨油了,剩下的豆粕正好用來作飼料!對了,我打這麼多字不是給你看的,你這種人不值得我費這個事!
昆蟲是未來最棒蛋白質 學界卻警告背後的蟲蟲危機 2020/12/08 中時新聞網 江昱蓁
研究報告顯示,儘管昆蟲較一般肉類含有更高的蛋白質、較低的脂肪,且飼養成本低,生長速度卻很快;但現有食用昆蟲的農場管理不善,加上法規掛一漏萬,導致蟲蟲大軍逃出生天的可能性大增。其適應力強、生長速度快,讓牠們成為強大的「入侵者」,並造成生態危機與經濟損害。
《每日郵報》指出,目前全球約有於20億人口,吃著1000至2200種不同種類的蟲蟲。與市面上的各種家禽相比,蟲蟲的蛋白質與脂肪比更高,生長與繁殖也快,需要的資源也較少,碳足跡也低,讓牠有潛力成為未來食品市場的當紅炸子雞。
因此,市面上各種宣傳食用蟲子好處的文獻便紛紛出爐,如未來最棒的蛋白質、最營養的食品、減肥聖品,並打造價值高達2.97億英鎊(約新臺幣115.94億元)的吃蟲產業。這個數字到2024年恐再成長1至3倍。
但是,學界警告,這些飼養與出售的昆蟲往往為外來種,而引進這些昆蟲的區域與國家的入境法規卻不全,入境後的監測、管理與逃亡後處置規範,也極為缺乏。
在法規規範不足下,物種的運輸、交易與飼養幾近不受管制,結合地區、國家的政策施行漏洞,一旦食用昆蟲逃亡等於新物種的入侵。
考量到昆蟲農場的年營業額動輒上百萬,能被飼養的蟲蟲往往又相當適合大數量放養,加上高生育率、飼養容易、巢穴要求較低、能適應氣候變化與波動、對資援的需求低,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高,這些蟲蟲只要逃出一小部分,就足以在當地建立外來種的「新族群」。
逃出的外來種在與本土種的生存競爭中,往往成為勝利者,導致部分有滅絕危機的本土生物,其生死存亡間不容髮。此外,新來外來種的旺盛食慾與快速繁殖的特性,對當地農業經濟帶來沉重威脅。
例如,當初被當成「金寶螺」的福壽螺,引進時也是看上其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用價值;最後卻因肉質不佳而絕跡於美食菜單之上。失望之於的飼養戶隨意棄養,但福壽螺在臺灣幾乎沒有天敵,見青就吃,1年能產8000個卵,最終成為生態與農業浩劫,損失與防治經費破百億元。
目前全球排名前35名的食用昆蟲飼養企業,14家位於歐洲西北部,10家在美國。在歐盟,法規已限制引入新物種,卻對「意外逃亡」的情況缺乏規範。
昆蟲是未來最棒蛋白質 學界卻警告背後的蟲蟲危機 2020/12/08 中時新聞網 江昱蓁
研究報告顯示,儘管昆蟲較一般肉類含有更高的蛋白質、較低的脂肪,且飼養成本低,生長速度卻很快;但現有食用昆蟲的農場管理不善,加上法規掛一漏萬,導致蟲蟲大軍逃出生天的可能性大增。其適應力強、生長速度快,讓牠們成為強大的「入侵者」,並造成生態危機與經濟損害。
《每日郵報》指出,目前全球約有於20億人口,吃著1000至2200種不同種類的蟲蟲。與市面上的各種家禽相比,蟲蟲的蛋白質與脂肪比更高,生長與繁殖也快,需要的資源也較少,碳足跡也低,讓牠有潛力成為未來食品市場的當紅炸子雞。
因此,市面上各種宣傳食用蟲子好處的文獻便紛紛出爐,如未來最棒的蛋白質、最營養的食品、減肥聖品,並打造價值高達2.97億英鎊(約新臺幣115.94億元)的吃蟲產業。這個數字到2024年恐再成長1至3倍。
但是,學界警告,這些飼養與出售的昆蟲往往為外來種,而引進這些昆蟲的區域與國家的入境法規卻不全,入境後的監測、管理與逃亡後處置規範,也極為缺乏。
在法規規範不足下,物種的運輸、交易與飼養幾近不受管制,結合地區、國家的政策施行漏洞,一旦食用昆蟲逃亡等於新物種的入侵。
考量到昆蟲農場的年營業額動輒上百萬,能被飼養的蟲蟲往往又相當適合大數量放養,加上高生育率、飼養容易、巢穴要求較低、能適應氣候變化與波動、對資援的需求低,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高,這些蟲蟲只要逃出一小部分,就足以在當地建立外來種的「新族群」。
逃出的外來種在與本土種的生存競爭中,往往成為勝利者,導致部分有滅絕危機的本土生物,其生死存亡間不容髮。此外,新來外來種的旺盛食慾與快速繁殖的特性,對當地農業經濟帶來沉重威脅。
例如,當初被當成「金寶螺」的福壽螺,引進時也是看上其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用價值;最後卻因肉質不佳而絕跡於美食菜單之上。失望之於的飼養戶隨意棄養,但福壽螺在臺灣幾乎沒有天敵,見青就吃,1年能產8000個卵,最終成為生態與農業浩劫,損失與防治經費破百億元。
目前全球排名前35名的食用昆蟲飼養企業,14家位於歐洲西北部,10家在美國。在歐盟,法規已限制引入新物種,卻對「意外逃亡」的情況缺乏規範。
豬肉價格一直不下來會不會改變國民飲食習慣 2020-12-04
回應
這次的豬週期為什麼這麼長?不是什麼非洲豬瘟,根本是人禍,禁止農戶養豬,是一個不實事求是的政策。
已允許且有補貼獎勵,問題是生豬價格降了,當初隨著肉價上漲的其他食品物品價格(比如餐飲價格)也不會下降。
相關新聞
反中親美日 萊豬、核食不得不吞? 2020-12-06 聯合報
回應
1450/817力挺民進黨完全鴨霸執政,下場就是台灣人要乖乖的吃萊豬跟核食,活該細賀,呵呵!
民進黨跪求美日保護就會出賣台灣人民。萊豬、核食、釣魚台...
臺灣政客上臺執政就是騙吃騙喝騙錢,台獨、民主等是手段而已,目的還是白花花的銀子。
電商肉菜比菜市場便宜嗎?並不,他們主攻對價格不敏感的年輕人 2020-12-04
我也算是業內人,我可以告訴你,基本上沒優惠補貼的比市場貴。
回應
菜市場超市不也一樣嗎?這個菜市場超市蔬菜便宜但是肉貴 另外一個菜市場超市肉便宜蔬菜貴 想在一家超市買到全部便宜的東西 那你真是想多了 你以為那些大媽逛超市真是閑的嗎?
中國是否需要像中石油一樣,搞個中國蔬菜公司,中國肉類公司?2020-12-04
【本文來自《老顧客如果都被互聯網巨頭的補貼商品吸引走了,那些靠賣菜為生的小攤販怎麼活?》評論區】
中國應該恢復當年的規模,有一個中國的中國蔬菜公司,中國肉類公司,中國乳製品公司,規模效率一定不輸給中石油(楨:?)。
回應
年輕人沒體驗過以前的日子,以前國營商店,售貨員都是鐵飯碗。顧客態度是客客氣氣,售貨員則是板著面孔,愛理不理的。
每一百克瘦豬肉比瘦牛肉多3.9克的脂肪,而蛋白質含量不相上下,每日脂肪攝入量為60克左右,這3.9克可以說是無傷大雅。而豬瘦肉中維生素B1含量達到了牛肉的4倍多,羊肉和雞肉的5倍多。豬肉還富含的血紅素鐵和維生素A,比牛肉還要高。
回應
西媒,自媒體要詆毀的不是豬肉,而是中國人吃豬肉。英國的招牌培根就是煙熏醃制豬肉,西媒什麼時候噴過?但是一說到中國的醃制食品,中國的豬肉食品,就各種致癌啊,各種不健康了。核心要素,詆毀中國。
常聽說「吃麵比吃米好」是真的嗎? 2017-04-07 天際雲健康
作為兩大主食的米和麵究竟誰更好,歷年來備受爭議,紛爭不休。南方人會說,大米養育了溫文爾雅的江南少女;北方人會說,小麥養育了壯碩粗獷的東北漢子......然而事實上,米和麵的能量及營養素含量差不多是等量的,同等質量的面比米的蛋白質含量會稍高一點點,但差別不大。身高跟吃米吃麵關係並不大,這是基因自然選擇的結果。北方較溫熱帶的基因選擇更趨向於高大種群。
吃麵會比吃米胖?
原因在,各樣麵食,很多都會加入一些肉菜類或者調味品,部分還有大量的油脂,顯著增加麵食中的能量。同等質量的饅頭的脂肪是大米飯的三倍多,熱量兩倍多。
飲食應多樣化,不論是米、面、粗糧都應當經常調換,將主食與其他食品合理地搭配,就能夠獲得更加全面充足的營養素!
辛巴直播所賣燕窩被指涉嫌造假,回應稱將走法律程式 2020-11-07
回應
這燕子的口水有什麼好吃的?營養甚至不如一塊豬皮
頂級鵝肝營養價值甚至不如普通牛肉,為何賣這麼貴?
鵝肝的賣點在於好吃,燕窩的賣點在於大補。
每一百克瘦豬肉比瘦牛肉多3.9克的脂肪,而蛋白質含量不相上下,每日脂肪攝入量為60克左右,這3.9克可以說是無傷大雅。而豬瘦肉中維生素B1含量達到了牛肉的4倍多,羊肉和雞肉的5倍多。豬肉還富含的血紅素鐵和維生素A,比牛肉還要高。
回應
西媒,自媒體要詆毀的不是豬肉,而是中國人吃豬肉。英國的招牌培根就是煙熏醃制豬肉,西媒什麼時候噴過?但是一說到中國的醃制食品,中國的豬肉食品,就各種致癌啊,各種不健康了。核心要素,詆毀中國。
常聽說「吃麵比吃米好」是真的嗎? 2017-04-07 天際雲健康
作為兩大主食的米和麵究竟誰更好,歷年來備受爭議,紛爭不休。南方人會說,大米養育了溫文爾雅的江南少女;北方人會說,小麥養育了壯碩粗獷的東北漢子......然而事實上,米和麵的能量及營養素含量差不多是等量的,同等質量的面比米的蛋白質含量會稍高一點點,但差別不大。身高跟吃米吃麵關係並不大,這是基因自然選擇的結果。北方較溫熱帶的基因選擇更趨向於高大種群。
吃麵會比吃米胖?
原因在,各樣麵食,很多都會加入一些肉菜類或者調味品,部分還有大量的油脂,顯著增加麵食中的能量。同等質量的饅頭的脂肪是大米飯的三倍多,熱量兩倍多。
飲食應多樣化,不論是米、面、粗糧都應當經常調換,將主食與其他食品合理地搭配,就能夠獲得更加全面充足的營養素!
辛巴直播所賣燕窩被指涉嫌造假,回應稱將走法律程式 2020-11-07
回應
這燕子的口水有什麼好吃的?營養甚至不如一塊豬皮
頂級鵝肝營養價值甚至不如普通牛肉,為何賣這麼貴?
鵝肝的賣點在於好吃,燕窩的賣點在於大補。
跟雞牛羊魚蝦比起來,豬肉真的不健康嗎? 2020-11-07 衛奕奕
01.中國人到底有多愛豬肉?
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河南新鄭裴李崗等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中國人最早養豬的遺跡。河姆渡遺址裡面就有用60根木樁圍起來的豬欄。
先秦時期,豬常被用來祭祀或是隨葬,算是財富的象徵。
不過,在中國歷史上,豬肉地位是長期不如羊肉的。唐代著名的燒尾宴沒有豬肉,宋代禦廚每年豬肉的消耗量,不及羊肉的零頭。
也正是在宋代,豬肉遇到了它的知音——蘇東坡。從他開始,吃豬肉才變得上得了檯面。
明清時期,豬肉實現了對羊肉的反超,成為漢民族最主要的肉食。在袁枚的《隨園食單》中,他還為豬肉特設了一章。
豬肉能夠在明清時期實現反超,很重要的就是它極高的性價比。
豬的孕期只有四個月,一胎能產十二三頭小豬仔;生長週期也不長,商品豬一般只需要170天,體重就能達到100千克;更重要的是豬的雜食性,只需要人的食物殘渣就能長肉,養起來實在是方便極了。
直至今天,豬肉仍是中國人消費量最多的肉食。2018年,全球豬肉消費量是11247.2萬噸,中國人的消費量就達到了5519.08萬噸,占到差不多一半。
02.豬肉這麼重要,但它真的不健康嗎?
近些年,隨著中國人吃得越來越飽,也開始追求吃得精緻與健康。
而豬肉就成了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脂肪含量高,油膩不健康;蛋白質含量低,不算優質肉類等等。
這個論調其實並不新鮮,早在二十多年前,國足在衝擊世界盃最後時刻屢戰屢敗時,就有一種論調認為:吃豬肉的不行,你看人家國外球員那麼壯,都是吃牛肉吃出來的。
發展到最後,就變成了:吃牛羊肉的國家比吃豬肉的更先進,因為牛羊肉的營養更高。
當然,這些年牛羊肉沒少吃,國足的水準確實與二十多年前也有了不小的差距,只不過是負增長。
至於吃牛羊肉的國家更先進,完全是無稽之談,德國每年的肉類消費量中,豬肉占到了60%。
肉類確實有紅肉和白肉的區別,豬牛羊等畜類,都屬於紅肉,而魚蝦禽類,它們則屬於白肉。
普遍觀點認為白肉好,是因為白肉的脂肪含量比紅肉更低,而且脂肪酸構成也比較好。
但紅肉也有自己的優點,它是補鐵最優質的食物來源。要知道,鐵是各種微量元素中最容易缺乏的,6歲及以上中國人貧血率高達9.7%。
跟雞牛羊魚蝦比起來,豬肉真的不健康嗎? 2020-11-07 衛奕奕
01.中國人到底有多愛豬肉?
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河南新鄭裴李崗等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中國人最早養豬的遺跡。河姆渡遺址裡面就有用60根木樁圍起來的豬欄。
先秦時期,豬常被用來祭祀或是隨葬,算是財富的象徵。
不過,在中國歷史上,豬肉地位是長期不如羊肉的。唐代著名的燒尾宴沒有豬肉,宋代禦廚每年豬肉的消耗量,不及羊肉的零頭。
也正是在宋代,豬肉遇到了它的知音——蘇東坡。從他開始,吃豬肉才變得上得了檯面。
明清時期,豬肉實現了對羊肉的反超,成為漢民族最主要的肉食。在袁枚的《隨園食單》中,他還為豬肉特設了一章。
豬肉能夠在明清時期實現反超,很重要的就是它極高的性價比。
豬的孕期只有四個月,一胎能產十二三頭小豬仔;生長週期也不長,商品豬一般只需要170天,體重就能達到100千克;更重要的是豬的雜食性,只需要人的食物殘渣就能長肉,養起來實在是方便極了。
直至今天,豬肉仍是中國人消費量最多的肉食。2018年,全球豬肉消費量是11247.2萬噸,中國人的消費量就達到了5519.08萬噸,占到差不多一半。
02.豬肉這麼重要,但它真的不健康嗎?
近些年,隨著中國人吃得越來越飽,也開始追求吃得精緻與健康。
而豬肉就成了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脂肪含量高,油膩不健康;蛋白質含量低,不算優質肉類等等。
這個論調其實並不新鮮,早在二十多年前,國足在衝擊世界盃最後時刻屢戰屢敗時,就有一種論調認為:吃豬肉的不行,你看人家國外球員那麼壯,都是吃牛肉吃出來的。
發展到最後,就變成了:吃牛羊肉的國家比吃豬肉的更先進,因為牛羊肉的營養更高。
當然,這些年牛羊肉沒少吃,國足的水準確實與二十多年前也有了不小的差距,只不過是負增長。
至於吃牛羊肉的國家更先進,完全是無稽之談,德國每年的肉類消費量中,豬肉占到了60%。
肉類確實有紅肉和白肉的區別,豬牛羊等畜類,都屬於紅肉,而魚蝦禽類,它們則屬於白肉。
普遍觀點認為白肉好,是因為白肉的脂肪含量比紅肉更低,而且脂肪酸構成也比較好。
但紅肉也有自己的優點,它是補鐵最優質的食物來源。要知道,鐵是各種微量元素中最容易缺乏的,6歲及以上中國人貧血率高達9.7%。
超過韓國,中國19歲男女平均身高成東亞第一,你當年什麼水準?
《柳葉刀》2020-11-07最新研究,從1985年到2019年,中韓成為了5至19歲兒童及青少年平均身高增長最快的國家。其中,中國19歲男女的平均身高為175.7釐米、163.5釐米,分別超過韓國0.2釐米、0.3釐米(男性175.5釐米/女性163.2釐米),位列東亞第一。
過去35年裡,中國19歲男性的平均身高增加了8釐米,達到175.7釐米,增幅在200個國家地區中位元列第一,相應的世界排名從1985年的第150名提升到了2019年的第65名;
中國19歲女性的平均身高增加了6釐米,達到163.5釐米,增量全球第三,平均身高全球排名從第129名上升到第54名。
資料顯示,19歲男女平均身高最高的國家均為荷蘭,分別為183.8釐米和170.4釐米。東帝汶的19歲男性最矮,平均身高為160.1cm;瓜地馬拉的的女性最矮,平均身高為150.9釐米。
學齡兒童及青少年飲食不良,可能導致平均身高最高和最矮的國家之間,有大約20釐米的差距。目前存在的問題是,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兒童在5歲前健康狀況較好,但5歲後明顯落後。
回應
這兩年很多吹日本青少年超過中國平均身高的文章,打不打臉?
微博已經開始了:中國兒童身高飛漲是因為食品中含有激素
記得以前說本朝男兒身高矮是因為基因導致的,現在想想當初的公知時代真是可笑!看看兵馬俑就知道了,我們其實是高大基因,北方長大的,就要比南方長大的高10cm左右。同樣的遺傳基因。
身高和飲食、營養關係很大,同樣的遺傳基因,北方長大的就要比南方長大的高10cm左右。。這個日本在60年代就做過研究。日本二戰後平均身高提高了接近20cm。以前叫小日本真不是白叫的。因為當時他們平均身高是真的迷你。營養上來了,身高就會增加。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09673
日聞300噸螺螄粉,年薪50萬,你幹嗎? 2020-10-28
這兩年,螺螄粉佔據了方便速食銷售量的半壁江山,甚至在廣西柳州當地形成了一條產業帶,一種難以描述的新職業誕生了——“聞臭師”。
41歲的柳州農民李永國,因為嗅覺靈敏、能迅速辨別酸筍的臭味等級,人稱“金鼻子”。今年他被一工廠以50萬年薪聘用為“聞臭師”,同時公司為他的鼻子投保50萬,每天他的工作就是聞廠裡一共60缸、300噸的酸筍,光靠聞螺螄粉酸筍的臭味,月薪就能高達4萬。
回應
酸筍怎麼能說是臭的,那可太香了,我想想都流口水了!
螺螄粉那玩意也不能說是臭,榴槤刺激性氣味更在其上。
我聞榴槤就覺得很香,吃起來欲罷不能,甚至吃起來能有快感。
清代“中國人口大爆發”,真的是因為番薯推廣嗎? 2020-10-18 朝文社
中國人口在清朝迎來大爆發,順治九年(1652年),清朝首次人口統計是1448.3858萬;順治十八年(1661年)1913.7652萬;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2576.3498萬;雍正十二年(1734)2735.5462萬;乾隆六年(1741年)14341.1559萬;乾隆六十年(1795年)29696.8968萬;道光十四年(1834年)40100.8574萬。
“番薯推動人口增長”論,的誤區有兩點。
第一,清朝在乾隆六年之前單位都是丁,不是人,而一丁等於4-5個人。
第二,清朝人口增長不是因為番薯而導致的。
番薯是在明朝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由福建從東南亞引進到中國。此後明清政府都曾努力推廣番薯種植,但效果並不明顯,較大影響是在19世紀中期道光末年、咸豐初年。且當時是集中在南方山地地區,口密集的南方平原和北方並不在番薯推廣的主要範圍。
清朝番薯具體種植面積不得而知,1914年番薯種植占總種植面積的1%/產量2%(玉米是4%/5%),番薯對清朝人口暴增的作用實在有限。
那清朝人口為何會突然增長呢?
第一,基數太大。清朝統一中國人口已經近9000萬,加上隱匿人口。第二,清朝政策鼓勵。
康熙下詔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雍正又在全國推行攤丁入畝,將人頭稅攤派到田畝之中,極大地減少了隱匿人口。清朝歷代都非常重視土地開墾,順治十八年,田地是5265068頃;到康熙六十一年,8510992頃;雍正十二年,8901387頃。
清朝廣大農民對種植番薯熱情度並不高,首選還是水稻、小麥。因為賦稅,可以要錢,也可以要糧,卻不會要番薯、玉米和土豆。
番薯後來得到進一步推廣,是因為清朝人口壓力太大,迫使百姓不得不去種植番薯。
事實上當時清朝農民不僅種番薯,還種罌粟、種煙絲,種番薯可以救急,種罌粟、煙絲則可以換錢,後者遠比前者更具誘惑力。
回應
作者不知番薯玉米相對稻麥是省工時!所以農業社會指望種植麥子和稻穀做主糧,很難,但番薯和玉米做主糧卻很容易,因為不太費力,產量卻不低。
我小時候紅薯吃夠了,都現在都不想吃。我認識一個河北的,還有好幾個福建的,五十歲上下的人,在泰餐館或者什麼地方,看到紅薯怎麼說嘗都不嘗一口,都說小時候吃夠了,堅決不吃一點點。
為什麼中國菜這麼油膩,中國肥胖率卻沒有美國那麼高? 2020-10-13
有人覺得我們中餐只是看起來油膩,實際上油都在菜湯裡了,吃不到肚子裡。而西餐則是看著沒啥油,油都在菜裡了。
我們的家常菜還是很健康的,而且中國人吃瓜果蔬菜之多,外國人是不能比的。
其實,讓人長胖的不止是油,還有糖。美國的速食包括正餐,幾乎樣樣都是糖油混合物。
是2012年BBC紀錄片——《致肥元兇》將導致1980年以來迅速翻番的肥胖率元兇指向上世紀70年代初的美國。
首先是美國主要食物來源之一的玉米產量過剩只能用來餵養牲畜,這導致美國牛肉供應量激增,大量廉價牛肉湧入超市。
其次,過剩生產的玉米通過使用日本科學家發明的將其轉化為一種甜味劑——高果糖玉米糖漿。這種糖漿價格低廉,且比蔗糖更甜。為了商業利潤,軟性飲料的生廠商把產品裡糖的用量提高了很多。
“飲料做得越甜,我們就買得越多。”而當糖的攝入量過高時,肝臟的凝結素就會停止工作,不會告訴你的大腦你已經吃飽了,於是你會一直吃,陷入一種進食-患病-上癮的惡性循環。
肥胖——心臟病:糖才是罪魁禍首而非脂肪的觀點遭到了美國制糖業的打壓。
於是,低脂健康的概念在食品產業的“引領”下深入人心,大量“低脂高糖”垃圾食品,卻被貼上對心臟有益的標籤,被人們認為是健康食品而受到熱捧。
沃勒斯坦還是一家電影院的經理時為了提高利潤,他開始向觀眾兜售大份爆米花,沃被麥當勞挖走後也逐步開始推出更大分量的高糖高脂高鹽食品。
從這以後,各種大分量的食品層出不窮,還衍生出了套餐搭配。
美國政府也試圖用徵稅的方式來解決此問題。
但這很快就遭到了食品生產商們的反擊。
食品生產商為了商業利潤,將美國人的胃口養的越來越大,美國的肥胖危機就這樣變得越來越嚴重。
回應
美國人喜歡的綠色健康食品,但蔬菜水果為啥要放糖醋汁或者沙拉醬?
美人喜歡綠色健康食品?沒搞錯吧,美國滿大街都是基改肉/蔬果,美國越窮越胖,黑人比白人胖子多,領食品劵難道給你吃綠色食品?綠色?美國人懂烹飪?沙拉都是高糖高熱量,美國是垃圾食品製造國!
中國為什麼要花2個多億人民幣,從印度進口茶葉?2020-09-11
一切的高端都離不開品牌
茶葉,起源於中國,可現在,中國和英國、斯里蘭卡、印度等這些原本不產茶的國家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2019年中國共進口茶葉近4.4萬噸,其中,向印度買了超過1.3萬噸茶葉(同比增長28%),花了3124萬美元。
近七萬家茶企卻比不上一家立頓
改革開放後,憑藉著龐大的國內市場,中國茶葉產量多年佔據世界第一,比第二名的印度高出近一倍。在出口量上,中國也世界前三強,是印度的近1.5倍。
一切的高端都離不開品牌
中國共有6.7萬家茶企,但產值普遍在百萬級左右,過億的茶企只有7家,5000萬至1億只有4家。英國茶葉巨頭立頓(茶源為肯雅、南亞等地區),紅茶2019年銷售額就達28億美元,高於中國茶企總出口21.75億美元。主原在於品牌建設的差異。中國茶葉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有限。西方更喜歡喝紅茶,對中國茶葉品牌知之甚少。
回應
似是而非的鬼扯文章!況且這腔調的文章很早就有了:只強調了立頓茶的品牌和價值,探討了立頓茶的風格、口味、品種了嗎?!中國南北差異之大,飲食的不同造就了喝茶的喜好不同,黑紅黃白綠,個中滋味更是相差巨大!歐洲的要喝綠茶都不知道有否,真讓他們喝不一定消費的起…..
出口的茶葉均價15元一斤,那不是什麼好茶吧,估中國產的好茶怎麼也得50元以上一斤,人家不認這個價,也分不出好壞,那就別告訴他們。我們正好喝本國產的好茶。
兄弟喝茶否?50塊的茶對喝茶的人來說只配煮茶葉蛋。不是諷刺你的意思,只是我自己也喝茶,身邊朋友親戚家茶怎麼也得二三百以上。
立頓茶在國內都淪為抵擋茶了,招待親友,大家都會說,這是我新搞到的龍井,或者是托人找來的上好鐵觀音。誰會說,這是我新買的立頓茶啊,哈哈,那不是笑死人了。
西方再加媚外華人必然打壓中國文化,這是歷史慣例,好東西也不會給關注,比如污蔑中餐油多。不必太在意西方人的看法,用實力去壓倒西方就是了
方便食品=垃圾食品?是時候甩掉這個標籤了! 2020-09-09 北京青年報
“2019-2020年度中國方便食品行業八大創新趨勢”發佈
在中國包括速食麵在內的方便食品一直讓人們“愛恨交加”。愛它的人把它作為深夜的慰藉,恨它的人把它說成沒有任何營養的“垃圾食品”。但事實是, 2018年,中國速食麵消費402.5億包,排名世界第一。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1-5月方便食品消費增長了1.5倍;最嚴重的2月份達21.3倍發。方便食品應急、救災戰略儲備物資的功能在這個過程當中盡顯優勢。
創新趨勢一:健康、安全、特色是總趨勢
創新趨勢二:源自天然、回歸傳統
創新趨勢三:自熱食品井噴,關注標準和安全
創新趨勢四:餐廚供應漸熱,推崇簡單料理
以速食麵呈現的手擀面、可隨身攜帶的速食雞湯拌飯、一煎即食的酥皮餡餅、直接食用的雞粒醬、沖泡飲用的雪梨湯等各類創新產品,主打方便、快捷,以營養豐富的食材,呈現自然的香氣和鮮美的味道,貼合現代都市消費者簡單料理的新生活理念。
創新趨勢五:持續創新突破難點
曾經的“僅供參考”已經成為過去,今天則是“所見即所得”,面裡有丸子、大塊牛肉、蝦仁,還有美美的雞湯味
創新趨勢六:“混搭風”追求時尚
新工藝和新食材的應用,為方便食品注入了更多的時尚元素,使“吃”不再是果腹的基本需求,更要有視覺、味覺、觸覺等多維度的新需求。蛋糕質地外衣的黃金熱狗棒、外皮包裹飛魚籽的爆漿沙拉風味球、抹茶脆皮炸奶、紫甘藍粟米植物肉水餃等,讓產品時尚感爆棚,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在食用時的愉悅感。以蒸制黃米入皮、精品海鮮為餡、花膠雞湯搭配等健康食材的應用,…….成為方便食品營養健康升級的重要方向。
創新趨勢七:包裝精緻實用、融入文化場景
人們在躲避華麗包裝的同時,在追求著個性、文化。
產品包裝開始從追求外表奢華、自我任性向“懂你”和尊重消費者訴求轉變。包裝創意多樣化,如統一湯達人設計的獨特小方盒外形,時尚美觀,打破方便食品“千年一面”的固有印象。同時,企業更注重在包裝上印有插圖故事,傳播飲食地域文化,把鄉愁濃縮在“一根面、一頓飯”的唇齒之間。
創新趨勢八:行業加速智慧化步伐
每分鐘製作330份的速食麵包裝,從30人在生產線減到8個人操作,智慧多學科在食品工業上不斷體現
送外賣這麼苦,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幹? 2020-09-09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刷屏了一整天,我也看了一整天的評論,但似乎沒有人把這篇文章所說明的問題的根源給說清楚。
為什麼很多年輕人連辦公室白領都不願意做了,要來做外賣騎手?
美團對騎手的問卷調查,排名前兩名的原因是:
1,時間靈活。近60%的騎手,每天工作4小時以下。因為一天的飯點高峰也就兩三小時。
2,多勞多得。45.7%每入4000-8000元,7.7%超萬。
每天干2-3小時外賣送餐,月收入4000元,對應的是一個高中/中專在每天8小時。
每天干7-8小時外賣送餐,月收入10000元,對應的是一個研究生每天8小時。
如果你沒法去做996的程式師,那麼你願做外賣騎手?許多年輕人確實是這麼做的:2020年,大專以上學歷的騎手占比達到了24.7%。
相關新聞
生死時速下的外賣騎手,被演算法逼成為高危群體
美團外賣:將更好優化系統,給騎手留出8分鐘彈性時間
我朋友是外賣平臺程式師,他說我們一樣被困死在系統裡
困在系統裡的何止外賣?
回應
外賣每天工作必須滿8小時!其餘才是自由選擇工作還是休息!
才八小時,工廠大多都要加班的,一般幹10-12小時,如果只幹八小時你的工資就會很可憐,而且一天到晚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無法走動,所以很多人寧願送外賣。
驚人!陸巨大蚌殼入侵美遭滅族 2019/12/04 中時
一般人對貝類、蚌殼的印象應該多停留在10元硬幣大小的蛤蠣或是體型更大一點的扇貝,牠們肉質鮮甜肥美,是餐桌上的佳餚。不過有見過餐盤大小、甚至是足球般大的巨型蚌殼嗎?美國紐澤西州一個池塘最近遭巨大中國蚌入侵,嚴重影響池塘生態,當地官員已經祭出整治措施,誅殺全族。
這些中國貽貝最初是透過附著在亞洲鯉魚身上的幼苗,一同運抵當地養殖場,隨後幼苗迅速繁衍,如今長到足球般大。先前包括捷克、義大利、法國、德國等多個歐洲國家都已經發生中國蚌侵略慘案。這些中國蚌多來自於黑龍江及長江流域,部分地區將牠們用來培育珍珠。中國蚌最長可存活12至14年。
回應
台灣澄清湖有很多這種蚌.也沒影響台灣生態阿.
主要是白猿不吃,所以成為白種人的夢饜.
美洲生物就沒有入侵其他地區?
美洲紅火蟻/福壽螺….
外來者變成了「巨大的生態夢魘」我就想起當年五月花船
相關新聞
中國最具危險性的20種外來入侵物種及其分佈與危害_百度百科
台灣十大外來入侵物種 - 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入侵物種-維基百科
入侵物種是引進物種的一個子集。如果一個物種經人為引入一個其先前不曾自然生存的地區,並有能力在無更多人為干預的情況下在當地發展成一定數量,以至威脅到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成為當地公害,就可稱之為「入侵物種」。
日本人吃不起秋刀魚卻“甩鍋”中國 2020-09-07 觀察者網
受全球變暖、海洋環境變化等影響,日本秋刀魚價格連年水漲船高,今年更是連翻數倍。然而,日本部分民眾、媒體卻把“吃不上魚”的“鍋”甩給中國,對此,9月6日,有日本水產專家勝川俊雄批評這種說法“厚顏無恥”。
還有人完全不顧中國有休漁期的事實,在推特上稱一年到頭都在公海上肆意捕魚的中國漁船,快立刻停止作業!秋刀魚面臨資源枯竭危機!”
秋刀魚為表層洄游性魚類,日本太平洋一側的秋刀魚從8月至12月在北海道至東北地區南下徊遊到達日本南方,從2月至7月進行北上徊遊,到達北海道至千島外海。
勝川指出,2000年左右,日本的秋刀魚資源特別豐富,除日本外沒有國家成規模捕撈秋刀魚。如果那時主導建立國際資源管理框架,現在也不是這個局面。等別的國家開始有規模地捕撈秋刀魚的時候,才慌張地引入規定,為時已晚了。“從中國政府推出夏季休漁措施後,(各國)捕魚限制正在逐漸強化。這樣下去的話,由國內規則嚴格的中國,來制定東南亞捕魚框架,日本也不得不加入了。”
“為時已晚”的日本,曾嘗試過“亡羊補牢”。2017年,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在日本札幌市舉行了第3屆委員會會議上,日方提案,日本配額為24.23萬噸;中國大陸配額僅為4.66萬噸;中國臺灣配額為19.09萬噸。結果提案被否。
回應
為了保證秋刀魚的有序捕撈,沿岸國家應該建立一個合理公平的人均標準。
國內吃的最多的一般是淡水魚,大部分都是來自養殖,甚至一些海魚國內也不斷研究養殖辦法,
而日本秋刀魚、金槍魚、三文魚、鰻魚幾乎都是野生捕撈的,還真是厚臉皮
這麼難吃的魚,刺還多,是沒東西吃嗎?日式料理好吃?,一個紫菜飯團都能讓某些人吃出貴族感來!
秋刀魚的滋味?想起秋刀魚就要噁心,要吐,難吃的要死!
秋刀魚腥味重,肉質粗。以前我家喂貓就用這個。
歐洲吃播火不起來
歐洲吃播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起源于韓國的Mukbang,內容主要是吃世界各地的食品,比如漢堡包、德國香腸等。
第二種ASMR(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的英文縮寫),更注重視覺、聽覺和嗅覺產生的暢快反應,聲音效果是重點,比如打開包裝、煮食、咀嚼時都要錄下原聲。與Mukbang相比,ASMR在歐洲更受青睞。
許多歐洲民眾告訴記者,歐洲食物種類不如亞洲豐富,且價格相對昂貴,“如果都像亞洲吃播那樣,肯定很快破產”。不過他們也承認,各式美食以及進食時產生的聲音會讓人放鬆身心,帶來愉悅。其實歐洲“吃文化”與亞洲區別很大:亞洲人更喜歡聚餐,邊吃飯邊看視頻能減少孤獨感;歐洲人習慣單獨或兩人用餐,更注重吃飯禮儀,也不習慣看別人用餐。此外,吃播與歐洲近年來宣導的素食潮流也不相符。目前歐洲有近10%的人是素食者,一些素食播主也會走向另一極端。“素食讓我停經了!”39歲的芬蘭素食博主米科寧去年6月的這句坦白在素食圈引發熱議。米科寧並非個案。在YouTube上有200萬粉絲的Kalel、“素食王子”蒂姆•希爾夫等素食博主陸續承認,由於健康原因已放棄純素食,開始重新吃肉。與以前提倡純素食相比,這些博主如今的帳號點擊量明顯減少。“亞洲的大吃大喝應該反對,歐洲的過度素食也該改變”
各國“吃播”亂象不止“娛樂過頭” 2020-08-28 環球時報
“3歲吃播女孩被喂到70斤”近日引發輿論質疑,也讓“吃播”Mukban這一在韓國興起並走紅的直播文化再度引發國人關注。韓日吃播文化隨著行業性、商業化發展,如今也產生不少問題。
本月,韓國多位人氣吃播播主因發佈廣告視頻時未明確向觀眾提示是收費廣告,引發網友不滿。憤怒的網友認為這些主播把收錢的產品偽裝成自己花錢買的來欺騙大家。韓國公正交易委員會計畫從9月1日起施行包含禁止“暗廣”。此外,韓國多位對外宣稱“吃不胖”的大胃王播主都曾被爆出通過假吃、使用鏡頭切換造假哄騙大眾。
首爾大學醫院 2018年度(韓國)國民健康調查,64.2%的人認為大胃王吃播會對健康習慣產生負面影響,有半數以上認為應監管。2019年起,韓國有關部門針對有暴飲暴食傾向的電視節目、社交媒體內容、廣告等制定指導意見,並建立監測系統,具體措施包括禁止吃播中出現暴飲暴食、禁止過度使用調味料、禁止推薦高熱量食物等內容。目前該政策因受多方阻礙仍未被具體實施。
日本大胃王比賽轉戰網路
1989年至1991年,東京電視臺推出《全國大胃王錦標賽》,曾在美國紐約國際吃熱狗大賽中連續六奪冠軍的小林尊就曾參加過《全國大胃王錦標賽》。
該節目取得成功後,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00年初出現很多類似綜藝,如TBS電視臺的《美食戰鬥俱樂部》等,不僅比拼誰的飯量大,還比拼誰能吃得快。實際上在《全國大胃王錦標賽》風靡之時,日本國內就有一些批評聲音,認為該節目所宣傳的價值觀並不好,不利於健康、浪費糧食等,但並未形成氣候。直到2002年,一位日本中學生因模仿該節目橋段導致食物卡在喉嚨裡死亡,才使得相關批評聲達到高峰。此後,很多電視臺紛紛停止製作有關大胃王的電視節目。幾年後,《全國大胃王錦標賽》的製作者提出保障參加者健康的“大胃王三原則”,即“飯量要適當”“感恩食物”“嚴禁快食”,才使得該節目得以重新播出。
近年來,以往只能在電視上播出的大胃王節目,開始轉移到YouTube等網路平臺,在變成吃播的同時湧現出新的大胃王。與此同時,針對吃播的批評與反思也並未消失。
人類自己就是工業品,追求“有機食品”是笑話? 2020-08-21 新浪科技
雖然21世紀已經過去了五分之一,但其實我們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很多還停留在農業甚至狩獵採集時期,很多人到今天還在堅信輪回與田園生活等典型前工業化時代的理論與經驗,而造成這種認知斷層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瞭解農業在過去六七十年間發生的綠色革命。
……..
總之,人類生存要感謝綠色革命,沒有農業現代化,構成當前作為有機體的我們的那些基本元素,要麼在空氣裡,要麼在礦石裡,要麼還是石油煤炭天然氣。
但綠色革命也帶來了巨大的增長人口和生存需求,以及日漸嚴重的環境問題。僅關注兩種元素的使用,人類的影響力就已經超過自然本身了。而更尷尬的地方在於,使用元素本身可能並不會造成污染,污染更多是由於使用者對工業品的濫用。這就成了個複雜的經濟-技術-社會問題了。
…..
一些人不免會想到,重興有機農業是不是個好的解決方案呢?例如不用化肥,只用農家肥。市面上的“有機食品”就是用有機農業種植的,過程中無化肥、無農藥、無激素。
不過這裡有個問題,農家肥是哪裡來的?最直接的來源是養殖場的動物糞便。養殖場動物糞便的源頭是飼料,但養殖時為了防疫加的獸藥或抗生素也會殘留在糞便中,這就造成了抗生素濫用。同時動物糞便大都重金屬超標,這樣的農家肥用出去且不論超低的肥效,光是附贈的抗生素跟重金屬就夠受的了。
有機肥並不“清白”。2017年一項針對全國主要菜區有機肥的研究指出,商品雞糞中鎘(Cd)、鉛(Pb)和鉻(Cr)的超標率分別達10.3%、17.2%和17.2%,商品豬糞中鎘(Cd)和砷(As)的超標率分別達20.0%和6.7%。
2019年《生態毒理學報》指出,在土壤-蔬菜中遷移能力最強的重金屬就是鎘(Cd),而這種金屬恰好極易在土壤中累積,並且危害係數最大。
這樣看來,有機食品不僅價格貴,食用後附加風險還挺高。直白地說,有機食品或只是行銷手段與中產階級的刻奇罷了,只是所謂優質生活的象徵與自我感覺良好,甚至起作用的就是自我感覺這部分。
單價過百萬的日本天價桃開賣,農戶:吃一口就感動
2020-08-13,日本和歌山市的一家農戶在網上以10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萬元)的價格在網上出售一顆“保證感動桃”,農戶稱這顆桃糖度超過31度,是自己的“最終之作”。
“川中島白桃”,種植者是山本農園的山本康平用糖度測量器多次測量後,確認這顆桃糖度超過31度。 “這種桃一般糖度在13度到16度之間,(山本的這顆桃)可以說相當甜了”。
山本表示,為了種出超甜桃,他嘗試了很多方法,這個桃是山本農園的‘最終之作’,每年只收穫一顆,保證你吃一口就會感動”。
回應
費那麼大的勁,在日本怎種都不及新疆的水果甜。各地各種水果吃過不少,在新疆、甘肅這些地種的水果超甜,世界其他地方的,望塵莫及。
呵呵,日本很多水果和蔬菜都是按個賣的,包裝了各種概念,其實就是土地資源有限,玩極致概念。結果有的人去像買馬桶蓋一樣神化了。類似的則是歐洲的包包,服裝,等等。
世界上吹逼業最強大的三個國家,日本,法國,義大利
中國式浪費暴食歪風:習近平與《央視》譴責的「大胃王吃播」
中國官媒近期高調推廣糧食危機意識,起因於今年7月習近平前往吉林省視察糧區生產之後,針對糧食問題表示「國內的餐飲浪費現象怵目驚心、令人痛心!」隨即官方媒體跟著強力宣導,希望民眾文明自覺厲行節約糧食。8月12日,《央視》名中國社群網路盛行的「大胃王吃播秀」嚴重浪費、應該改善風氣。
儘管外界憂慮今年度之後的農糧生產短缺,但7月22日高調現身的習近平仍樂觀保證「糧食無虞」,吉林的視察之旅僅為確認下半年的東北產量。話鋒一轉,習近平引用著名的李紳〈憫農〉詩詞:「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直指當前中國社會大量浪費食物的情況,應該要有危機意識。
中國的大胃王和吃播秀現象,約莫從2015年左右逐漸盛行,引起正反兩面的網路輿論。
節約糧食在中國已經是老問題,特別是在經濟高度成長之後,中國社會內部出現的高度消費,也出現了不同世代的生活差異。以北京為例,許多餐廳都可以見到「文明點餐」的標語,不要浪費、宣導只購買需要的份量。
不過近十年來,食物的大量浪費確實是社會現象,諸如各種節日聚會上極為大量的餐食,象徵目的大過於食用目的;甚至於在大學校園中,舉凡研討會或是招待學者嘉賓的場合,亦可見到超量點餐現象。
相關新聞
吃播“大胃王”們靠浪費糧食創造流量
大胃王因浪費糧食或遭封殺,吃播產業要涼了?
抖音B站等規範吃播:搜索會提示珍惜糧食,浪費糧食將罰
央視批評後 有大胃王吃播帳號消失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禁止在直播中假吃、催吐
醫師揭大胃王真相:大胃王的食量並非來自異於常人的消化能力,而是由於胃部長時間被食物撐大,
許多大胃王其實都是瘦子都是身體構造異於常人的一種病
那些大胃王吃下去的東西都去哪了?https://kknews.cc/zh-tw/health/pxzjym2.html
浪費糧食也是個人的自由,為什麼浪費糧食要受到批評?- 知乎 回應:不限於糧食,一切有價值的人類勞動所得都不應該被浪費:1.節約資源。環保上,浪費也不被人們認可。2.法理和道德出發點的不一致。3.對價值的尊重。
全球每年浪費的糧食達13億噸,中國食800萬噸夠2億人吃1年排名第一
印度的耕地1.6億公頃比中國1.2億還大,為何2017年糧食產量2.8億噸不到中國6.17億噸一半:1.印度工業不行,比如農機、化肥以及農藥。2.水利,而印度大多地區要依靠季風降雨。3.印度沒有土改,還存在大量的佃農和雇傭農,導致勞動積極性不高,以及政府推進農業工業化時阻力重重。
炸雞不香了咖啡也涼了 吉野家麥當勞星巴克迎關店潮 2020-08-05 中國新聞網
3個月虧掉5個去年利潤,吉野家關150家店救急
吉野家在全球約3300餘家門店,海外門店有1000餘家,中國市場占到六成以上。
2020年3-5月,吉野家累計虧損達40億日元(約人民幣2.67億元),2019年盈餘也不過7億日元。
麥當勞上半年營收84.76億美元,同比下滑18.77%;淨利潤15.91億,同比減少44.09%。為改善盈利,計畫今年關閉約200家美國門店。
星巴克第三季,營收42.22億美元,同比下降38.12%;淨利潤虧損6.78億,去年同期淨利潤為13.73億。與疫情暴發前的預期相比,損失31億的銷售額。未來18個月關閉美洲400家門店,年計畫新店削減一半至300家。
而最近被央視3.15晚會曝光用過期麵包做漢堡的漢堡王,早在4月份,其新西蘭公司就宣佈進入破產管理。
美國餐飲業疫情到今年年底將損失2400億美元,66萬家餐廳中,今年將多達23.1萬家關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市場,得益於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並復工複產複市,餐飲大牌們在中國市場營收雖然也下滑,但並沒出現關店潮現象。
第二季百勝中國營收為19億美元,同比下降11%。肯德基同比下降10%,必勝客同比下降17%。百勝中國表示,儘管外部環境充滿挑戰,公司全年在華將開設800-850家新門店。
麥當勞預計今年在全球新開約950家餐廳,其中420家將開在中國市場,目前麥當勞在中國的餐廳數為3500餘家。
受益于中國發達的外賣市場,百勝中國第二季度外賣業務保持強勁增速,同比增長36%,貢獻總銷售的29%。數位訂單,占到肯德基銷量的86%以及必勝客銷量的61%。
回應
其它不常去,不太瞭解,不過麥當勞,肯德基這兩家關店,未必是因為疫情吧。 不停的漲價。 品控越來越差,非高峰期,漢堡中間的雞不知道回爐多少遍都咬不動了還拿來賣。優惠卷耍猴,套餐少五塊錢,薯條也沒了。 我這個曾經的鐵粉現在都很少去了。
看完印度國宴和日本國宴,再看中國國宴,吃貨:不是一個檔次 2020-06-23 新浪網
國宴是一個國家最隆重的盛宴,也是一個國家美食文化的薈萃,所以一般來說都十分豐富。
印度人用手抓著吃,說實話,看的心裡不舒服,國宴雖有一百多道菜,但是全是素菜,且沒有什麼美觀可言,都是隨便堆在一起,看著沒胃口。
日本的飲食其實並不豐富,因為沿海,最多的是海鮮,之外就是壽司之類的傳統食物了,但精緻。
作為美食文化的大國,中國的國宴足足108道菜品,彙聚了全國各地的經典小吃,無論是餐具的擺放,還是食物本身的美味,那都是無與倫比的,相當有講究。
北京外語大學研究員龍興春:印度經濟為什麼總受傷 2020-06-24 環球時報作
最近,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將印度的信用評級展望下調至BBB-,穆迪將印度評級下調至Baa3,都只比垃圾級高一級,印度今年新冠疫情爆發式增長GDP可能5%負增長。
疫情只是進一步暴露了經濟的脆弱性。2014年莫迪上臺後,高舉經濟發展的旗幟,招商引資,力推“印度製造”,但GDP增長6%-7%的水準,沒有比前任更高,個別年份甚至更低。因為阻礙印度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思想觀念、政治體制等硬條件及軟環境都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印度還不具備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條件。
印度常常因政治而犧牲經濟。本來,來自中國的產業轉移和產能使用,可以以高效低成本建設基礎設施,助力“印度製造”,印度卻以政治和安全理由限制中國投資。最近,由於中印邊境衝突,印度再次出現抵制中國貨的浪潮,馬哈拉斯特拉邦政府甚至取消了兩家中國汽車製造企業的投資,有些印度國有企業取消從中國採購設備的合同。
最後,印度無法平衡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以RCEP為例,加入RCEP有助於亞洲其他國家相對過剩的產業向印度轉移,但由於一些財團和地方政府的反對,中央不得不退出RCEP談判。開放零售業,有助於增加印度消費者福利,提高本土零售業的長遠競爭力,但在本土零售業者的反對之下,又不得不撤回。
在全球化時代,發揮自身比較優勢,融入世界,有助於實現經濟增長,但印度卻對開放持戒備心態。在大力宣揚吸引外資同時,又設置重重障礙。缺乏合作共贏的思想,千方百計增加外資稅費,讓外資感到在印度生意難做。想以高關稅保護本國企業,結果卻是讓印度企業缺失國際競爭力。
日媒:繼口罩之後 自熱食品在中國也火了
日本JBpress網站2020-06-16:中國繼口罩之後熱銷的商品是? 由於疫情持續,除口罩外,如今自熱食品也出現斷貨現象。儘管在日本也能買到帶有加熱功能的車站便當,但並不像中國那樣具有“熱飯熱菜”的煙火氣。中國有白米飯、粥、麵條、咖喱飯等各種類型的速熱食品。最先火起來的“自熱火鍋”甚至成了網路流行語。2019年中國方便食品的市場規模為4501.3億元人民幣,其中自熱食品最受歡迎,為35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方便食品市場規模將達4812.8億元,其中自熱食品可達40億元。
美媒:中國成為有機食品生產的世界領先者 2020-06-19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近日刊文稱,自2005年以來中國有機農業種植總面積增長了5倍,達到310萬公頃。2017年中國用於生產有機農產品的土地面積認證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澳大利亞和阿根廷。
中國有機食品的銷量居世界第四,僅次於美德法。日本、歐盟和美國則是中國有機產品的最大市場。
近年來,中國的有機農業生產方式在100多個國家得到了推廣,有機農業的面積和種植者數目也逐年增加。
有機農業的發展可以幫助解決現代農業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嚴重的土壤侵蝕和土地品質下降,農藥和化肥大量使用對環境造成污染和能源的消耗等,同時還有助於發展農村經濟,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印度The Print新聞網發表文章稱,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中國的農民也正出於個人健康、生態保護和經濟等目的,拋棄化學品農業。現如今,中國消費者熱衷於購買不含化學物質的食品,主要也是出於健康的考慮。
文章表示,在其他國家,有機農業往往出現在土地私有化、小農場數量下降、食品供應鏈日益整合的情況下。而中國面對食品安全問題以及生態危機,各級政府對有機農場提供了一系列支援,包括支付有機認證費用、尋找土地、資助農場基礎設施和有機肥料,以及培訓和行銷援助。支持力度在全球範圍內無與倫比。除了國家層面的支持,民間社會的努力也推動了有機農業的發展。
文章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生態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網上銷售得到蓬勃發展,中國也正在成為發展可持續食品體系的全球領導者。
美聯儲採取了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政策,但人民銀行更傾向于要商業銀行向企業和地方政府發放貸款。儘管採取了大規模刺激措施,但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GDP下降39.6%,這凸顯大多數貨幣和財政政策只能解決暫時的現金流問題。世界需要的是改造後疫情時代的商業和就業模式,中國認識到了這一點,在人大會議上,沒有設定今年的GDP目標。
捷克世界報業05-28新冠疫情全球經濟遭遇“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美國2020年財政赤字將達3.7萬億美元,占GDP的17.9%。中國主要是對企業和居民家庭實施減稅降費,財政赤字只略增到GDP的3.6%(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就業壓力顯著加大,企業困難凸顯,財政收支矛盾加劇,1至4月財政收入下降14.5%,因而需要通過財政赤字。至2019年末,中國地方政府債務21.31萬億元,債務率為82.9%,低於國際警戒標準。加上中央政府債務16.8萬億元,全國負債率(債務餘額/GDP)為38.5%,低於歐盟60%的警戒線,也低於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水準。2019世界負債國排名:日本第一高達253%,美國負債最多22萬億美元,負債率110.4%,世界第5).
到今天,炒菜的優點除了效率高,更在於好吃。
溫度高,可以使得食材表面焦化,獲得脆爽的口感。很多食材中的鮮味物質能夠溶於油,比如很多菌類,炒菜可以使得它們的鮮味溢出。
炒菜經常剛剛斷生即出鍋,可以做到最大限度保持食材的新鮮風味和脆嫩。
精細加工的食材利於受熱,也利於咀嚼和消化吸收。炒菜的高溫操作,有利於實現梅拉德反應,增進風味。
炒菜還促進了各種食材、佐料的配比實驗,複合型香味成為特點,炒菜是創新最多的門類。
炒菜雖然可以簡單總結為大火油炒,但實際技法多樣,得出的效果差異不小,有生炒、熟炒、滑炒、清炒、幹炒、抓炒、軟炒、爆炒等。
三、家庭廚房小火永遠炒不出好菜?
炒菜是最簡單也最困難的烹飪。炒的技法和“鑊氣”大有關係。
“鑊氣”或叫鍋氣,是一種對灶頭火力和烹飪技巧的要求——猛火快攻,在短時間熟化食物的同時,讓食物受熱均勻不致炒焦,以保存食材的原汁原味。沒有“鑊氣”的炒菜算不上好炒菜。
同樣是炒,食堂大鍋炒菜總是讓人興趣索然,家庭廚房出品,也經常軟趴趴。
食堂有食堂的原因,食堂師傅常常吝嗇放油,大鍋難翻怕糊,所以就算有火力也不開大,還經常往里加水,再加上上桌開賣過程漫長,等到吃到嘴裡時已經熱氣全無。
與廚師王剛視頻裡呼嘯的專業大灶猛火相比,家庭爐火就像蠟燭。那是不是宅在家裡炒菜就註定與“鑊氣”無緣?
家庭廚房出品不佳的原因,火力只是一方面,食材出水是重要原因。如果能控制住食材出水,一樣能出好菜。
配料有青菜,就先灼熟瀝幹水;肉料醃些生粉,也能更好鎖住水分。另外應注意控制翻動節奏,青菜劈啪作響的時候不要捉急翻,翻多了反而受熱慢,青菜變色變軟。肉也是一樣,等表面熟了自己能鎖水,這才開始輕輕翻。
一些實用的炒菜經驗,清代大才子袁枚早有總結,他在《隨園食單》中說:
“選用之法,小炒肉用後臀,……炒魚片用青魚、季魚”。
“煎炒之物多,則火力不透,肉亦不松。故用肉不得過半斤,用雞、魚不得過六兩。”
“炒葷菜用素油,炒素菜用葷油”。“又須武火者,煎炒是也。火弱則物疲。”
四、炒菜經典
…..
回應
有個關鍵點沒說,中國菜能發展出品種豐富的炒菜的基礎因素是筷子,用筷子可以夾起切細的食物,食物切細使得爆炒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相關新聞
誰才是地攤美食屆的“扛把子”!
政策鬆綁“地攤經濟”保民生穩就業. 李克強倡地攤經濟或撐出5000萬人就業.
炒菜,我們的國民技能,看似簡單卻困難 2020-06-16 墨墨知道
在人類上百萬年的用火歷史上,烤和煮是歷史最悠久、應用最普遍的烹飪方式。
但是炒菜就不普遍,炒菜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
炒菜在中國人的廚房裡很家常,看起來操作簡單,但實際它是一個更有技術含量的烹飪方式,必須背靠成熟的社會。
炒菜有很多好處,我們來感受一下炒菜的技術和炒菜的經典。
一、什麼是炒菜
炒菜是什麼時候出現的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早在商代就有了,有人認為最晚到春秋戰國時期也已經有了。
不過普遍認為到南北朝時期,炒法已經形成,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對炒雞蛋有詳細精確的記錄。到宋代,炒菜已經很成熟,《東京夢華錄》這類書裡有很多炒菜的記錄。到清代,炒菜名目數以百計,萬物皆可炒,生炒、熟炒、滑炒、爆炒技巧多樣,時人對炒菜記載豐富且經驗總結精確老道,和今天已經差不多了。
炒菜是在炒鍋中,用少量的高溫油作為加熱介質,以快速翻炒方式,加熱切小食材的烹飪方法。
同樣是用油作為加熱介質,炒菜和煎、炸不同,炒菜用油要少得多,且溫度和時間不同。炒菜的特點是油溫高,爆炒時油溫在180到240攝氏度,接近油的燃點,時間短暫,快速出鍋。
而油炸經常是中油溫,4、5成熱,溫度約150-160度左右,不同食材烹飪時間從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
炒菜烹飪的食材是經過精細刀工加工過的,一般已經切得較小,利於快速受熱。中國菜講究刀工、呈菜精緻的特點,也是源自於此。
炒菜的出現需要特定條件支援,炒菜到魏晉南北朝成熟,跟鐵器的普及有關,沒有導熱快的鐵鍋就沒法炒菜,同時也需要依賴植物油的生產供應,沒有油也沒法炒。這些條件,都和社會分工和物資生產水準有關。
二、炒菜到底有什麼好處
相比起烤和煮,因為烹飪時間短,炒菜要省時節能得多。對於古人來說,薪柴始終是個大問題。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柴排第一,可見其重要。古代城市周邊山林大多早被席捲一空,老照片裡,城市郊外大多是光禿禿的,缺柴少薪是居民生活的日常。另外,相比煎炸,炒菜也要省油得多。
他不解為何日本人覺得台灣超商很臭? 網友曝這兩樣是原因 2020-05-31 聯合
台灣的超商店數眾多,在全世界密度僅次於韓國,讓許多外國旅客來台都大讚真的很方便,但有網友卻發文表示他身邊的日本友人對台灣超商有不好印象,只要一進到裡面就覺得很臭,讓他相當不解,只好上網詢問「日本人為何都覺得台灣超商很臭?」網友們看了紛紛留言,點出關鍵問題所在。
許多人都直指原因出在「茶葉蛋」和「八角」這兩樣,「茶葉蛋滷汁的八角味」、「因為他們不習慣聞茶葉蛋滷鍋的味道」、「茶葉蛋啊!日本人無法接受八角味」、「茶葉蛋的滷包有八角,日本人普遍不喜歡八角的味道」、「茶葉蛋加關東煮所有東西混在一起的惡臭」、「茶葉蛋吧,確實有些店味道會怪怪的」、「八角真噁,臭!」、「茶葉蛋的藥包」、「我台灣人也不喜歡茶葉蛋味啊」。
不過也有網友反擊認為日本超商的味道也不好聞,「日本少數的超商還有油炸臭」、「日本的明明就臭多了,又賣炸物串燒的」、「日本也沒好到哪去,油耗味真的有感」;還有人也分享自己的感受,「大概就跟一般台灣人無法接受納豆味一樣吧」、「還有人內用臭豆腐或臭臭鍋,真的崩潰」、「一直都覺得臭,能不進去就不進去,身上會沾滿異味」、「以前有些小超商還會賣滷雞腿,那味道才是精彩」、「有些店家蛋不新鮮,越煮氣味越差」。
王仁湘:明明有分餐制傳統,中國人為何最終選擇了圍桌會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2020-03-16
導讀
疫情期間,關於分餐的呼籲與建議常常不絕於耳畔。其實,分餐制是古已有之的宴飲方式。
國人聚會,不論是在家中或是在餐館,如果是享用中餐,一般都是採用圍桌會食的方式,隆重熱烈的氣氛會深深感染每一個與宴者。這種親密接觸的會食方式,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傳統,甚至一些金髮碧眼者也偶爾以會食為一樂事。這種親密交流的結果,是將各人特有的那些菌種毫無保留地傳播給了同桌共餐的人,人們在歡快醉飽之時自然是感覺不到這樣的危險已經逼近了。
回應
其實只要配備公筷公羹,就能有效防止疾病傳染。
其實很多反對分餐的人不知道,身邊有過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朋友應該深有感觸,有一位同事就是因為跟這樣的人一起合租而且一起做飯感染的。
請不要傳謠!與乙肝患者共住、共餐8年,並未有感染和傳播,乙肝病毒僅通過血液、母乳、體液傳播,科學家和防疫專家已經無數次闢謠,同餐飲食並不會傳染,您這樣汙名化乙肝病毒攜帶者非常不合適!一個無抗體的成年人即使感染乙肝病毒,94%以上也會靠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並產生抗體。甲肝通過糞-口傳播,但甲肝是自限性,不會慢性化。
上千年的時間已經證明,圍餐制的衛生問題不是問題,人體內有上千種細菌,沒那麼嬌氣,分餐得增加多少餐具?增加多少清洗用水?
https://www.guancha.cn/wangrenxiang/2020_03_16_541832.shtml
這些結論,就是味之素公司砸下1000萬美元(約台幣3億元),準備展開三年公關運動所要傳遞的訊息。帶領味之素公司這項運動的雷恩斯說:「毫無疑問,味精是一項安全的食物成分。」
這項訊息主要針對美國,味之素公司在美國舉辦了「世界鮮味論壇」,並邀請食品專家來想要導正公眾輿論。
味精曾受美國廚師的歡迎,以Accent品牌銷售,但味之素現在多半直接將味精賣給企業,這些企業將味精添加在洋芋片、沙拉醬等產品中。
從食品科學家麥吉到米其林星級廚師張錫鎬等權威人士,都反對味精不安全的說法。
在東京經營料理學校Tokyo Cook的增田和美(音譯)說,在日本,關於味精的爭論並不多。
她的學生被教導從昆布等傳統食材中提取鮮味,但她認為,使用含有味精成分的高湯塊沒什麼不對,尤其是對沒什麼時間熬高湯的一般家庭來說。
她笑道:「味精並不是太大的爭議,只是用味精做菜有點像作弊。我在料理學校並不常用,但我想很多日本家庭經常使用。」
雷恩斯甚至認為,味精對健康有好處,因為食物加了味精就可以少加點鹽分,但研究味精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何卡(音譯〉則呼籲謹慎看待此事。何卡說:「安全與健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糖是安全的,但可能不健康。反式脂肪不是毒藥,但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雷恩斯表示,味之素公司並不指望改變所有人想法,但希望能引起大家注意,「我們只是想讓人們知道,鮮味的成分就是味精,是一樣的東西」。
日本食品大廠砸重金 要改變味精的壞名聲 2020-01-25 聯合報
一般人印象中,味精是不健康的化學物質,吃多可能傷身。事實上,很少有調味品像味精的爭議性這麼大,但多數科學家認為味精是安全的,日本食品公司味之素正嘗試徹底修復它的名聲,打破外界刻板印象。
法新社報導,簡稱為MSG、又稱麩胺酸鈉的味精,其實廣泛用於高湯塊、洋芋片、沙拉醬中。商業販售的味精是由日本人池田菊苗發明,他還創建味之素公司,並在國內外銷售該產品。該公司在東京郊外工廠的參觀人潮經常絡繹不絕,遊客在那品嚐有添加味精跟沒添加味精的味噌湯,並跟該公司吉祥物味之素熊貓自拍。
但在某些地方,味精被認為有礙健康,造成的副作用包括頭痛、出汗和臉潮紅。
這種壞名聲可追溯到1968年,當時美國華裔醫生何文國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投稿了一篇文章,描述自己在美國的中國菜餐廳吃飯後出現的症狀,包括「脖子後方有些發麻、全身虛弱跟心悸」,並稱自己的中國朋友也有類似症狀。
何文國提出一些可能原因,包括醬油、料理專用的酒、味精或是菜色含鈉量太高,並建議「醫學界朋友」研究這種「特殊症狀」。
這篇文章被媒體挑出來廣泛報導,味精自此便跟有害健康產生連結。
然而,多數科學研究顯示,「中餐廳症候群」是個迷思。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將味精標記為「安全」(GRAS)食品成分,跟鹽、玉米糖漿或咖啡因一樣。歐洲、澳洲與其他地方的食品衛生當局也都認為味精是安全的。
研究味精的德州農工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伍國耀說:「聲稱在食品中加入味精會讓人罹患『中餐廳症候群』的說法,其實毫無根據。」
一些指稱味精有害的實驗,使用了極高劑量或直接將它注射至動物肌肉或大腦組織中。伍國耀說:「管控良好的科學實驗並未顯示健康的人或動物食用味精後出現任何不良影響。」
又甩鍋?美媒竟稱“中國人吃一塊肉,亞馬遜雨林冒一股煙” 2020-01-09 觀察者網
《紐約時報》中英文網站近日接連“發功”,字裡行間誇張渲染稱“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遜雨林裡就冒出了一股煙”,而在去年,美媒也曾把亞馬遜大火“甩鍋”給中國,腦洞清奇地指責中國轉向巴西買大豆。
回應相關新聞
澳山火濃煙跨洋穿越1.2萬公里 抵達南美洲
回應
原來澳大利亞和洛杉磯的大火是因為美國的胖子太多了
牛肉生產所釋放的溫室氣體是雞肉或豬肉的5倍,世界上牛肉生產、消費第一大國是美國。中國人以豬肉為主的肉消費量只有美國人以牛肉為主的肉消費量的一半,人均碳排放更是只有美國人的三分之一。
中央儲備凍豬肉再投2萬噸 已累計投放22萬噸
中國華商儲備商品管理中心2020-01-06表示,將出庫投放競價交易2萬噸儲備凍豬肉,據記者統計,2019年9月以來,華商儲備商品管理中心共組織實施九次中央儲備凍豬肉投放工作,累計投放量達到22萬噸。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於做好2020年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強調,全面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扎實做好豬肉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保供穩價工作,切實保障城鄉居民“菜籃子”產品需求,注意防止物價聯動上漲。
相關新聞
農業部:全國豬肉價格連續4周回落降幅超20%
農業部:因非洲豬瘟疫情已撲殺生豬119.3萬頭
農業部:中央和地方恢復生豬生產的政策效果顯現,全國生豬存欄止降回升
大陸境內非洲豬瘟疫區全部解除封鎖 2019-7-5 旺報
與中國領土接壤的亞洲9國淪為非洲豬瘟疫區,越南全境淪已撲殺470萬頭豬,海峽(楨:?)救了台日 2019-09-18 信傳媒
東帝汶(9-28)印尼(12-13)爆發非洲豬瘟,亞洲11國成疫區.
中國購463部D30航發生產運20轟6K 明年或換國產航發 2020-01-06 新浪軍事
近日俄羅斯透露,2009-2020年俄一共向中出售了463部D-30KP-2渦扇發動機,D-30KP-2是俄D-30KP改進型。主要提高發動機在高溫高原條件下使用性能,起飛推力增加到12.5噸,翻修時間提高到2000小時,D-30KP-2主要配備伊爾-76TD/MD等型號運輸機,中國就曾經引進過這。考慮到後勤保障等方面原因,國產運-20、轟-6K在研製的時候,考慮到國產發動機成熟還需要時日,也選擇了D-30KP-2作為發動機。
……..
463部D-30KP-2可以製造40架運-20和120架轟-6K。
由於運-20是中國空軍主力運輸機,再加上空中加油、預警機、電子戰等特種飛機,因此裝備規模可能會達到“數百架”數,需要的發動機數量可能會達到數千部之多,從現有合同在2020年結束,似乎可以推測國產發動機渦扇18有可能在2021年替代D-30KP-2。
渦扇18就是在D-30KP-2基礎上發展而來, 2017年起渦扇18就在國內伊爾-76空中試車平臺上面進行試飛,2021年有望通過鑒定,批量生產。不過D-30KP-2和渦扇18都是中涵道渦扇發動機,推力、油耗與現代大涵道渦扇發動機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相關單位也研製了渦扇20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它的性能與CFM56相當或者相近,裝備運-20之後可以用力提高運-20性能,外界認為渦扇20有可能在2020年之後設計定型,替代渦扇18、D-30KP-2。
菲律賓通過基改黃金米安全許可 2020/01/01 中時
經過嚴格的生物安全評估,菲律賓農業部通過了「黃金米」的安全許可,意味著菲律賓同意黃金米與傳統白米一樣安全,可以做為動物飼料,當然也可以由人類烹食。雖然綠色和平組織還在阻止,但菲律賓國會成員大多數都樂見其成。
新科學家報導,黃金米是由德國植物學家英格.普崔格斯(Ingo Potrykus)與彼得.貝耶爾(Peter Beyer)共同發明的,他們利用基因改造技術,修改「臺北309梗稻」的基因型,使稻米在結穗的過程,會生成胡蘿蔔素,顏色也成為金黃色,這樣做的好處是讓稻米變得更營養,以補充維他命A。
基改糧食:黃金米的榮耀與無奈
經濟發展弱的國家糧食較為缺乏,底層民眾容易出現維他命A缺乏症,這會影響免疫系統,使兒童容易患疾病,甚至導致失明。菲律賓的偏遠地區就有這個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菲律賓許多五歲以下的兒童嚴重缺乏維生素A,目前政府的補救方法是提供維生素A補充劑。
20年來,菲律賓許多有志之士都希望引進黃金米,但是受到的阻力也不少,其中最大的阻力來自綠色和平組織,該組織反對任何的基改作物,2013年,菲律賓的黃金米試驗田被綠色和平組織入侵,他們踐踏並焚燒田地,主要的理由就是不合法,因此剛通過的安全許可,就是黃金米最好的護身符。
黃金米之所以能夠通過審核,與先進大國帶頭示範很有關係,黃金米在2018年終於通過了澳洲、加拿大、紐西蘭和美國的安全審核,因此其他發展中國家有了通過的依據。
綠色和平組織仍然在反對黃金米,據菲律賓星報報導,該組織表示,由於數據不完整和缺乏透明度,批准是錯誤的決定,杜博克反駁該組織都在危言聳聽。
孟加拉也有維他命A缺乏症的問題,該國也在評估黃金米的安全,預計很快就有結果。
怕犯眾怒 法團隊研發不填餵的鵝肝醬 2019/12/27 中央社
法國「迴聲報」(Les Echos)2019/12/26報導,專門研究代謝及心血管疾病的法國國家衛生研究院(Inserm)研究員布瑟蘭(Remy Burcelin),研發出不用填餵就能製作鵝肝醬的方法,以這種方式生產出來的第一批鵝肝醬近期才在法國西南部地區上市。
製作鵝肝醬的傳統方法是定時填餵,這種方法經常引來虐待動物的批判聲音。布瑟蘭與新創生物科技企業Aviwell內部不同專長的研究人員組成團隊,找到了不須填餵就可生產鵝肝醬的方法。
布瑟蘭研究人類的脂肪肝現象,觀察到肥胖族群及糖尿病患者的肝臟儲存脂肪過程中,腸道菌群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他想像著把這個過程套用在動物身上,做了一些試驗,結果很成功,研究團隊決定與朋友合作,在法國南部阿列日省(Ariege)建立實驗農場,飼養一些派瑞格(Perigord)地區的鵝。
報導提到,埃及人早在數千年前就發現鵝群每年遠赴溫暖地方過冬之前會大量進食的自然現象,這種現象在鵝群適應生存狀態的過程中,已經越來越不起作用,研究團隊要做的就是重新觸發這個自然現象。
研究團隊解釋:「這種過量進食的現象有兩種作用,一方面是給生物體帶來豐富能量,一方面是調整腸道菌群,腸道裡的(酉每)與肝臟互相作用,促進了脂肪儲存。」
經過3年時間,研究團隊挑出最適合幫助鵝群消化玉米、得出優良鵝肝的菌種,第一批以這種方法生產的新型鵝肝醬已於近期上市,一罐125公克要價124歐元(約新台幣4100元)。
這對鵝鴨肝醬產業來說是一場小型革命。由於動物保護團體及愛護動物人士反對填餵的呼聲越來越高,一些國家或地區如美國加州、印度已禁止販售或進口以填餵方式製成的鵝鴨肝醬,多少波及到法國的鵝鴨肝醬產業。
新型鵝肝在市場獲得的回響比預想更好,Aviwell希望把這項產品賣到有禁令的地方,募集足夠資金後,也想把在鵝群身上獲得的成功經驗擴大到鴨群。
布瑟蘭說,理想是希望於2020年生產2000到3000個鵝肝,這意味需要60萬歐元資金,其中一半用來建造新的生產工廠。
冷飯菜較好吃?日本人連便當、炸物也吃冷的 原因是這個 2019-12-24 聯合新聞網
日本是台灣人最喜歡造訪的國家之一,台灣民眾對於日本文化、食物等都很感興趣,許多人旅遊日本都品嚐過當地的美食,但一定都會有一個疑問,就是日本食物為什麼大多是冷食?對於這個問題,流行觀察網站「口袋日本」給了答案。
「口袋日本」首先提到微波食品是日本之光,在日本常見的超商便當會微波之外,就算是在路邊商店或百貨公司美食街買的熱食,或者在食堂、部分餐廳買的餐點,日本人都會再拿去微波加熱,這是很正常也很常見的,因此日本人可說是將微波食品發揮到淋漓盡致。
但到過日本遊玩的旅客都知道日本多數的食物都是冷食,對於台灣人來說很不習慣。「口袋日本」以日式便當為例來解釋,如果便當是熱的,包起來就會有水蒸氣,而且如果在電車上食用可能會影響到車上其他的乘客,為了避免這樣的情形,因此日本店家都會將食物放涼後再包裝販售,「只有那種特別包裝會自動加熱的便當才會是熱食」,因此如果遊客到日本想要吃到熱的便當,就得要找微波爐加熱了。
「口袋日本」指出日本人除了拉麵、丼飯、定食等之外,很多外帶食物都是以冷食販賣,有些食堂、便當店、美食街也會賣放涼的冷飯菜,日本人也很習慣不加熱就直接吃,甚至還覺得冷掉的飯、炸豬排、可樂餅等吃起來更好吃。若不想外帶吃冷食,也有客人會在店裡微波後食用,這對日本人來講是很正常不過的事。
回應
專家到底在說啥廢話?
歐美有流行冷便當嗎?其實就只是日本廠商懶+日本人不敢要求造成的吧。
日食難吃,太鹹了
有些日本食品,外表包裝好看,裡面不一定好吃,而且味道有的也怪怪,尤其是地方特色的點心小吃 .
印度“洋蔥荒”禁止出口,孟加拉總理用餐被迫取消洋蔥 2019-11-18 觀察者網
因天災導致洋蔥歉收減產,印度政府今年9月正式宣佈禁止出口洋蔥,以保證國內供需、穩定價格。
此舉令依賴從印度進口洋蔥的孟加拉苦不堪言,洋蔥價格暴漲至“瘋狂”的水準。面對公眾壓力,孟加拉在時隔15年後向巴基斯坦求助,該國總理也在菜單中取消了洋蔥。
據英國《衛報》17日報導,在今年雨季延長導致收成推遲和供應萎縮後,印度今年的洋蔥大幅減產,漲庫存銳減35%,導致價格暴漲2-3倍。為穩定國內洋蔥市場,印度政府今年9月底宣佈禁止出口洋蔥。
洋蔥南亞國家人民飲食中不可或缺的食材,也是在印度最具政治敏感性的蔬菜,洋蔥價格飆升甚至曾導致印度政府下臺。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洋蔥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2018年出口量達200萬噸,孟加拉每年洋蔥進口量的75%(約110萬噸)都來自印度。
孟加拉政府官員和貿易商表示,自禁令頒佈以來,面對公眾壓力,孟加拉等國已轉向緬甸、埃及、土耳其和中國等國增加供應。
儘管如此,由於洋蔥價格飆升至創紀錄高位,就連該國總理也從自己的功能表上砍掉了洋蔥。
據報導,一般情況下,孟加拉每公斤洋蔥的價格約為30塔卡(約人民幣2.49元),而如今孟加拉的洋蔥價格已經暴漲至每公斤260塔卡。
儘管政府已經做了許多努力,但洋蔥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孟加拉最大的反對黨呼籲在週一舉行全國性的抗議活動,將暴漲的洋蔥價格歸咎於政府管理不力。
回應
誰控制了洋蔥誰就控制了南亞?
農產品還有禁止出口的也還行。又不是什麼高科技,找替代源有那麼難麼?
還真挺難的,印度及周邊國家的日常生活飲食中洋蔥的需求極大,但是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相當差,冷庫,專用運輸車,肥料等等相關的人員,設施和材料都還在很基礎的階段。洋蔥種的多,爛的更多,一旦天氣出現大的變動,洋蔥就會斷貨,價格暴漲,但人民不吃洋蔥不行,於是洋蔥引發的街頭暴動就開始了
一顆洋蔥“引爆”了整個印度!
11月4日,西班牙《國家報》刊載題為《印度洋蔥危機影響半個世界》的報導稱,今年印度的洪水和季風降水導致洋蔥減產,庫存銳減35%,進而導致價格暴漲2-3倍。印度人民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抗議活動隨即爆發。
洋蔥為何對印度如此重要?洋蔥情結!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98726
陸版誠品「被關門」官方稱違建 其實原因是… 2019-11-07 聯合報
有北京最美書店之稱的老書蟲(The Bookworm)5日在其官方微信上宣佈,因大陸政府整頓違章建築的關係,書店將被迫結束營業。老書蟲曾被世界知名旅遊指南叢書「孤獨星球」評為世界十大書店,自2005年開始營業,起源是一個私人借閱圖書館。當時來自英國的Alexandra Pearson來到北京生活,他在其參與營運的餐廳組織各類主題的專家講座,包含文藝講座、脫口秀、電影放映、音樂沙龍等等,在這裡可以談女權主義、中美貿易戰等時下議題。
講座太「自由」 上海書店也關門
事實上,去年上海獨立書店季風書園致力於「獨立的文化立場,自由的思想表達」價值追求,也會不定期舉辦沙龍座談。儘管當時房東告訴場地無法續租的理由是「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不過就該書店瞭解,不再續租的原因,與官方認為書店舉辦的講座活動會帶來風險有關。
回應
接下來「新文化大革命」就要發生了!中共國說要書店關門就關門,根本不需理由的!
內文不看就急著發文,這種1450的行為不要學。
就是違建,要遷址重開,這麼簡單的事也要扯政治意識形態?難怪台灣難以進步,太多井底之蛙。
半年沒吃豬肉?陸婚宴豬蹄膀一上餐桌 立刻秒殺搶光 2019-11-07 世界日報
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中國普遍生豬短缺,豬肉價格居高不下,民眾慨歎「吃不起」。近日網上一段視頻引爆一眾網民的討論與「垂涎」。該段視頻據指拍攝自河南洛陽一場婚宴上,賓客桌上才剛上了一盤「豬蹄膀」,就立馬被「秒殺」。
回應
豬價都回跌好一陣子了,何來沒吃豬肉?人家就是在找梗玩... 結果到了台灣政治豬眼裡變了樣。
速食菜單註明熱量 研究:僅能暫時減少熱量攝取
根據2019-10-31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MJ)的這項研究,研究人員對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德州和密西西比州擁有三家連鎖餐廳的連鎖速食業者旗下104個零售據點,蒐集從2015年4月至2018年、近5000萬筆點餐資料。
這些速食餐廳在去年的研究期間於菜單中註明熱量。而在註明熱量幾個月後,顧客點餐的平均熱量減少60卡路里。值得注意的是當中的40卡路里,來自甜點在內的附餐。
然而,一年過後,平均每筆點餐減少的熱量只比標注熱量前減少23卡路里,效果大大打折。
研究顯示,這種趨勢「可能是因為顧客一開始對於註明熱量的新作法做出反應,但在一段時間過後,逐漸不再留意熱量資訊」。
另外兩種可能性是顧客決定點熱量相同,但更健康的餐點,或者是餐廳開始調整食譜,提供低熱量餐點。
作者佩蒂瑪(Joshua Petimar)告訴法新社,這項研究並未對這兩種可能性中的任何一項進行檢驗。
提賽德大學(Teesside University)公共衛生營養學教授雷克(Amelia Lake)表示,「對我們來說,這顯示,光是註明熱量本身無法解決問題。」
「造成肥胖的因素錯綜複雜,因此必須多管齊下。」
研究人員表示,減少攝取的熱量雖然不多,但在經過3年之後足以幫助成年人體重減少約半公斤。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非傳染性疾病預防人口方法研究中心(Centre on Population Approaches for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Prevention)的考爾(Asha Kaur)表示:「這個研究結果對某些人來說雖令人失望,但熱量攝取的微小改變在人口層面上,可能帶來實質的效果。」
根據英國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HS)的數據,2019年英格蘭被列為肥胖體格的成年人約29%,較2016年增加3%。
考爾指出,研究顯示外食通常沒有在家吃健康,因此標明熱量是正面的作法。(楨:?)
為啥會挑食?原來腸道微生物才是真正的食客 2019-10-20 新浪科技
作為一枚資深的吃貨,探索君對進食這件事情十分上心,色香味俱全方得歡心。究竟是什麼在影響人們對食物的選擇呢?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家Jeffrey Gordon及其同事在最新一項研究中對此給出了解答:或許“看不見的腸道微生物”才是影響我們對事物選擇的“真正食客”。該研究結果已於2019-09-19日發表在國際重磅期刊《Cell》雜誌上。
眾所周知,隨著速食業和外賣業的發展,我們的飲食習慣越來越趨近于“高脂肪低纖維”的狀態,也就是 “肉多蔬菜少”。而這樣的飲食習慣又是怎樣被“挑選”出來的呢?
為了瞭解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研究人員挑選出有著一組相似腸道微生物的小鼠進行培養,首先為他們投喂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培養出與人類腸道微生物群相似的20種不同種類。接著,改變它們的飲食,給其投喂由34種蔬果蔬菜製成的合成纖維製品,觀察愛飲食的改變如何影響腸道微生物,以及攝取更多的膳食纖維是否能夠促進微生物組中有益代謝酶的表達。
試驗觀察發現,不同的腸道微生物有著不同的“口味”。有的愛吃蛋白質,脂肪或碳水,有的則更喜歡膳食纖維。並且當它們獲得最愛的食物時,它們的“隊伍”就會變得更加龐大。
所以,當你開始“挑食”時,你原本均衡的腸道微生物開始 “失衡”,當你一直“偏愛”某種食物時,或許是這逐漸隊伍龐大的“食客”發出的需求信號。
研究結果顯示:當投喂的“肉”食物不能滿足“愛吃肉”的龐大微生物群的“胃口”時,一些吃不上“肉”的細菌便會轉向去吃“菜”。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些長久“吃不上肉”的細菌竟然能夠“棄肉從素”,轉而偏好其他食物來源。而那些能夠吃上“肉”的微生物依舊愛吃“肉”。
這一研究結果意味著,有些微生物存在靈活性,能夠輕鬆地適應飲食的變化,而這些菌株或許能為建立一個有彈性的腸道環境做出貢獻的最佳菌株。
結語
Michael Patnode博士表示:這項研究的結果已經越來越清楚的告知我們,我們所吃的每一口食物都對自身的腸道微生物組成產生深遠的影響,並因此對我們的營養和健康也造成巨大影響。未來,如何在人體真實地瞭解食物對人體微生物群的影響,瞭解腸道微生物如何影響我們的健康,是下一階段研究試圖解決的問題。
近百歲人瑞有何長壽飲食秘訣?答案可能讓人大失所望 2019-10-20 摘自《最活力的老後》
許多人很想知道歐嘉的飲食習慣,這是常見問題的第二名。她最常被問到的是:「你有什麼秘訣?」
大部分的人會自然地猜想,她一定不吃高糖、高澱粉,所謂的「標準美式飲食」(SAD),而是富含抗氧化物質、omega-3 脂肪酸和白藜蘆醇之類的抗病抗老食品。此外,她一定是吃超低膽固醇飲食,因為她完全沒有心臟方面的病痛,而且頭腦也很清楚。
她可能也不吃會引起體內發炎的乳製品和麩質製品,因為發炎的後果之一是老化。這麼猜合理吧!她也可能每隔一段時間,以禁食的方式來活化身體的壓力反應機制,或達到強化免疫系統的效果。
也許她的食量很小。畢竟目前能確認的、有助於延長壽命的飲食習慣,就是比一般人少吃百分之卅至四十。
實際上,完全不是這樣。歐嘉吃很多,吃的東西也很雜。她說:「我不相信飲食這一套。」
基本上她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除了壽司以外,好像沒有什麼她很討厭的食物。她愛吃肉,而且是煮半熟的。她的蛋白質攝取量很大,因為她會想吃這類食物。
歐嘉吃過的東西中,剛好有些是已知的「超級食物」,但愛吃的成分居多,並非刻意去買健康食品。以香蕉為例,歐嘉超愛吃,但主因不是它的營養價值,而是便於攜帶。香蕉在運動前後都是方便又簡單的點心。歐嘉也喜歡乳製品,像是鄉村起司、優酪乳、優格,幾乎當成主食來吃。她愛吃發酵食品,而且這個偏好是從小養成的,「因為那時候我們沒有冰箱。」
碳水化合物她也沒少吃,如果說有什麼特別,也許就是很少加工食品,跟工業時代前的飲食很像,沒有顏色很白的東西,沒有精製糖或精製麵粉。這並不是舊石器時代的飲食,因為那時的飲食現在已不復存在了。
◆關於歐嘉奶奶
年過九旬的超猛老奶奶,153公分的嬌小身材蘊藏著驚人的活力。她不僅健康好動,更是長青百米及兩百米短跑、鉛球、鏈球、標槍、跳高等多項世界紀錄保持人,贏得六百多面獎牌,擁有26項世界紀錄。
老君山景區千人排隊吃“一元午餐”,無人值守餐費不少反增 2019-10-06 中國新聞社
那個曾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只需一元就能吃到、全程無人值守、帶著老君山專屬溫度的“一元午餐”,這個十一又來啦!
2019年國慶日期間,河南老君山景區推出國慶長假“一元午餐”,連供7天,貫穿整個黃金周。
全程無人值守,價格為一元人民幣,自覺投幣,自助找零。
據介紹,一元午餐的主食為當地特色的素麵條,還按份配有發糕、黃瓜段、小番茄、蒸紅薯、蒸芋頭以及兩枚鵪鶉蛋等。
10月2日,“一元午餐”引數千人排隊。大家在開餐之前,還齊誦古詩《憫農》,強調“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宣導珍惜糧食、拒絕浪費。
這份一元午餐來頭不小
2017年十一黃金周期間,老君山多雨水,天氣也比較冷。有的遊客凍得直打哆嗦,有的遊客自己帶著乾糧,就著礦泉水吃……
這樣的場景,讓老君山董事局主席楊植森感到了焦慮和難過:
“能不能為遊客做點什麼,哪怕是一丁點事,讓遊客稍微暖和一下?”
“那就做飯讓遊客吃吧。”
景區領導班子一錘定音,一元午餐應運而生。
景區副總經理高紅曾介紹,食材是我們自己進的,當地非常有特色的,成本不高,另外做飯的廚師,都是景區自己的廚師,這樣一來咱成本都不會超太高,超出1元錢部分,景區補貼出來。讓遊客在十一期間能吃上一口熱乎飯,也是代表我們老君山一片情誼和心意。
回應
什麼是中國人的素質,這就是最好的體現!
這個其實不算,歐美日本等很多發達國家都可能做到類似的事兒,但是類似汶川地震這種大災難時那些國家發生騷亂,市民奪路而逃導致交通堵塞的可能很大,網上被吹為高素質的日本美國正是這樣的典型,而像中國是民間主動奔赴災區參與救援的車隊堵塞了交通,前者只是小善,後者才是大善,也許這些奔赴災區的民眾平時還不大講究一些個人表面素質上的東西,但是你有難的時候,恐怕你希望碰到的是這些平時素質不高的,而不是歐美日本那種平時素質看起來很高的人。
歐美做得到個luan,你敢在紐約搞這個,只怕錢箱子都給你端走了
相關新聞
4天,4526.3億,國慶旅遊消費創紀錄!
袁隆平公佈新夢想:超級稻攻關畝產1200公斤世界紀錄 2019-09-19 新浪科技
“現在我們正在向(畝產)1200公斤攻關。”本月,剛剛度過90歲生日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今年百畝示範田的超級稻來勢很好,其中兩個點有可能在10月突破大面積畝產1200公斤大關。這其中一個點,就在位於四川省涼山州德昌縣德州鎮瀘塘村的超高產攻關示範點。
2018年3月,“超優千號”超級稻第一次在百畝示範田上播種。“去年,我們在小面積上實現了畝產1200公斤,但真正衡量成敗的是能否百畝片實現畝產1200公斤。”他說。
袁隆平團隊又出手!國內首個"海水稻"寒地育種站設立 2019-09-19 央視
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東北地區試種選育逐步取得成功的基礎上,昨天(18日)上午在黑龍江省鐵力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設立國內首個“海水稻”寒地育種工作站。
截至目前,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全國五大類鹽鹼地區建立了8個“海水稻”試驗種植基地,2019年種植各類品種的“海水稻”約20000畝。黑龍江省大慶地區種植的“海水稻”2018年測產,畝產可達500斤以上。
陸泡麵造化 大師級口味顛覆味蕾 2019/08/12 旺報
從填飽肚子的果腹產品,到層出不窮的奇葩口味,充滿儀式感的花式吃法,泡麵在大陸吃貨心中始終占有一席之地。美國諮詢公司里斯諮詢發布最新泡麵的報告顯示:2018年全世界泡麵銷量達到1036億包(碗),大陸市場為402.5億包,占全球泡麵銷量的38.85%世界第一。2014年達444億包,2015年起下跌,到2016僅385.2億包創新低。但從2018年開始明顯回暖,預計2019年有望回升到2014年的水準。
在大陸,如果對泡麵的口味認知還停留在紅燒牛肉、香菇燉雞或鮮蝦魚板麵,那就已經out了。跟十年前相比,人們在泡麵的口味上擁有更多選擇。除了香菜口味、鹹蛋黃口味、番茄雞蛋口味這樣的「入門級」,還有鴨脖子口味、小龍蝦味、酸辣肥腸味、花雕醉雞味甚至乳酪起司口味等奇葩進階版,各種奇葩口味應有盡有,看得眼花撩亂。
在眾多口味中,海鮮口味和老壇酸菜仍是大陸民眾對泡麵最主流的選擇。南海鮮、北酸菜,從地域分布看,一條長江不只地理上的南北分割線,也是泡麵口味的分野。
除了口味和食材多元化,「顏值黨」對包裝也提出更高要求。從適應在家簡餐的袋裝麵,到出差旅行果腹的杯狀、碗裝麵,近年來,又出現適合走親訪友或是做一頓富有儀式感的大餐的紙盒包裝泡麵。以康師傅Express速達麵館為例,麵盒內從餐具到食材一次配備齊全,更有大塊肉料包,儘管單盒售價高達30多人民幣,仍受到吃貨瘋搶,泡麵開盒的過程猶如享受一頓大餐。
緊跟年輕人 贏回市場
泡麵的用戶以95後居多,且近70%是女性,這也意味著在泡麵市場回暖背後,是口味創新、加強顏值的努力,緊跟年輕人喜好終於贏回市場。商家也在年輕人吃麵的儀式感和社交文化上進行多方面開拓。如今,將泡麵吃出法國餐的高級感,已經成為社交網路秀廚藝重要方向。
如何讓麵條Q彈爽滑,如何讓湯汁濃郁鮮香?泡麵做法遠不只是用開水一泡這麼單調。隨著線下「泡麵小食堂」實體店火爆,美食博主們也鎖定簡單易學的「花式泡麵做法」。例如,煮好的泡麵放入冷水中過一下,瀝水撈出,之後無論拌麵或炒麵,脫離湯汁的麵條都會更勁道。
更進階的還有泡麵披薩、微波牛奶火雞麵等網紅做法。首先泡麵披薩需要將醬料包與雞蛋、麵粉一起攪拌,再把煮熟的麵放入平底鍋,鋪上香腸、四周倒入調好的汁,小火至表面凝固後就成披薩形狀。微波牛奶火雞麵則需要用網紅火雞拌麵作基礎,輔以微波爐,用雞蛋包漿,起司注入靈魂,香辣味會更濃郁。
完全養殖實現商業化第一步
魚的養殖方法大體上有2種。其一是從自然界取得天然的魚苗加以飼養的方法。另一種則是完全養殖,即將人工孵化的魚苗養大,進而讓這種成魚產卵,形成生命的迴圈。關於研究室內的完全養殖,日本於2010年在世界範圍內首次取得成功。
在魚類之中被認為難度最大的是鰻魚完全養殖的商業生產。對跨越這一難關做出貢獻的成果在2019年夏季被發佈。養殖企業“鹿兒島鰻”和“山田水產”成功利用與普通鰻魚相同的池子飼養了人工孵化的魚苗。
供應魚苗的是位於伊豆半島南端的水產研究與教育機構增養殖研究所。這是世界最尖端的鰻魚研究所。有計劃地讓雌魚抱卵,每週平均採集100萬粒以上魚卵,找到了高效的培育方法。
報導稱,鰻魚苗只吃鯊魚卵,但目前成功以常見的雞蛋和魚粉代替。鰻魚種苗量產研究中心負責人山野惠佑表示,“我們正在申請專利”。成本也壓縮到原來的3分之1。
此外,日本在如何讓生長良好的成魚交配、獲得健康且發育快的魚苗方面也取得了進展。“雖然今後2、3年有些困難,但對於將來的大量生產,確實已取得成效”,山野惠佑表示,並計畫與民營企業展開合作。
還有其它確保穩定供應的舉措。為了增加自然界的鰻魚,九州大學准教授望岡典隆正在努力保護鰻魚的棲息地。在此前的日本,護城河與稻田等鰻魚的棲息地很多,但“由於混凝土護岸以及水壩的大量建設,鰻魚變得難以生存”。如果在河流裡設置石頭巢穴和魚道,有時幾天後就會有鰻魚定居。
鰻魚面臨的現狀並不樂觀。即使實現完全養殖,要以適中的價格端上餐桌,最低也需要每年孵化1億條。人工孵化鰻魚的價格為每條5000~1萬日元,是天然鰻魚(700~800日元)的10倍以上,今後降低生產成本將成為課題。
不過,東京大學的名譽教授塚本勝巳表示,鰻魚“是生命力頑強的生物,決不會出現滅絕等情況”。
回應
塚本太天真了。
人人平等,所以鰻魚的捕撈分配比應該按照人口基數來。
日媒:日料熱下的全球鰻魚爭奪戰 2019-07-26 觀察者網
據日經中文網7月26日消息,在日料越來越受歡迎的背景下,亞洲、歐美和中東的鰻魚需求急劇擴大,而最大的鰻魚供給國是中國。
中國2018年的鰻魚出口量中,僅蒲燒鰻魚就達4萬噸。其中,對日2萬噸,與上年持平。對美增加2成,對泰國和新加坡的出口量增加2~3成,對越南的出口量增加8成。在臺灣和東南亞的回轉壽司店,鰻魚是僅次於三文魚的熱門食材。
在全球範圍內受到歡迎讓鰻魚貿易十分活躍。但鰻魚資源面臨著危機。日本鰻魚在距離日本幾千公里的馬里亞納海域產卵,出生的魚苗歷時半年時間遊到東南亞沿海。保護鰻魚資源離不開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合作,但保護工作一直停滯不前。
另外,魚苗的違規貿易橫行也被視為問題。應鰻魚行業希望保護本地資源的要求,日臺灣禁止出口魚苗。結果,臺經由香港把魚苗出口到日本。
為了保護彼此的鰻魚產業, 5月中旬,日台的鰻魚產業相關人士及官員等70多人齊聚臺北,為實現鰻魚貿易的正常化進行了討論。但反對聲也很強烈,最終未能談攏。
《華盛頓公約》締約國會議8月將在瑞士舉行。需要改善鰻魚資源狀況、由相關國家設定資源管理目標、完善貿易時的源頭追蹤。日本水產廳透露,如果不能解決貿易問題並進行報告,鰻魚“在2022年的大會上很可能成為國際交易的限制物件”。如果鰻魚貿易受到限制,魚苗自不用說,蒲燒鰻魚等產品基本上也將無法進出口。
報導指出,留給整個東亞地區保護鰻魚資源和產業的時間不多了。
殺手媽媽?近三分之一的動物母親會殺死寶寶! 2019-06-23 新浪科技
女人的身體柔弱,但當她有了孩子以後,因為天性的母愛,常常會發揮出令人難以想像的意志力,也因此,母親在我們的心目中是特別偉大的存在,成為母親的女性會憑著母愛的本能,為孩子付出力所能及的一切。
在動物界中,同樣也有很多感人的舐犢之情,但是,最近一項研究調查卻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現象:在哺乳動物中,竟然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動物媽媽會殺死寶寶。
動物會殺死後代是一個真實的事實,只要雌性動物能評估出這樣做的明顯好處,她們就會殺死幼崽,因為雌性和雄性其實一樣具有競爭力,同樣需要為資源展開競爭。
總結來說,導致雌性動物殺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種:
1、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中,自覺無力養活後代
2、母親身份對雌性來說生存成本特別高
3、雌性產下後代會與其他個體的資源形成激烈競爭
當這些壓力達到臨界值時,動物媽媽們便準備好了要殺死孩子。
雖然,動物殺嬰的行為在我們看來十分冷血,但這一舉動顯然是出於一種原始的衝動,為了生存,為了自己的後代爭取最好的未來,這是在動物王國中,為了世代統治而做出的一種選擇,雌性動物們為了爭取權力,也是能十分狠心的。
而在人類社會中,其實也有過類似的情況,中國歷史中,也曾有武則天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把自己的孩子趕盡殺絕這樣的例子。
無論動物媽媽是為了鞏固群體地位,還是為了在惡劣環境中獲得足夠的食物而殺嬰,似乎都是看起來很黑暗的一種進化特徵(楨:演化!),但其實只是完全遵從著“適者生存”的法則。
為了更成功地保護和養育後代,動物母親除了會養育自己的孩子,有時候也會選擇把附近其他同類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來養育。
在自然界中,動物母親們總能更敏銳地意識到選擇的壓力,如果一個鄰居的後代必須為了改善自己的命運而死去,那就順其自然吧。
還好(楨:?),相比之下這個現象在我們人類社會中很少發生,這既多虧了人類在生產力發展後滿足了生存基礎,不再需要為了搶奪資源產生這些極端行為,也是因為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進步,道德的誕生和約束讓人們對弑嬰的做法非常譴責排斥。
不過,面對自然時,我們不妨抱著更加客觀的態度,才能對自然現象,對動物行為有更全面的瞭解和認知。
回應
因為生存法則,所以只能留下健康強壯的幼崽,弱小的難以生存的就棄之或食之了,以保存體力。
既然如此,一些曾經吃肉的動物為何走上了吃素的演化道路?大概250萬年前,地球氣候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隨著雨水減少,大部分雨林變成了樹木繁茂的草原。許多高品質植物大量減少,這就意味著素食動物的食物競爭越來越嚴峻。於是,一些植食性動物轉變食物來源,開始吃起肉來。兇猛強悍的物種當然能輕易捕獲獵物,智慧的人類也沒有輸,一部分動物再難吃到肉。為了維持生存,它們只好淪落至吃素的境地。所以如今的一些素食動物,本質上是因為能力太弱而吃不到肉。而吃肉,也是它們一種正常的進食行為。所以再看到兔子、馬這些素食動物一反常態啃食肉食,不必太過驚訝。
你的良心為什麼會痛?——良心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2019-06-24 新浪科技
作者Patricia Churchland在她的新書《良心:道德直覺的起源》(Conscience: The Origins of Moral Intuition)中提出“人若非具有社會性,就不會對凡事都有道德立場。”
我們之所以有良心,與我們為了適應社會生活而演化出的神經生物學能力有關。
演化生物學領域有一種理論(比如理論生物學家Bret Weinstein所拓展的理論),即道德爭論就其能力本身而言具有社會功能,它能凝聚不同的群體——無論他們爭論的內容或他們各自對道德“正確”的抽象認識為何。此外,我們的許多道德規範——如我們不應背叛朋友或拋棄子女——顯然受到了自然選擇的影響,以便我們可以更好地在集體中生存下去。其他規範(如互惠的正確性)也頗為類似:我們的內心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強烈衝動——如果他人施予我們恩惠,假以時日,我們也當以回報。
Churchland在書中略微提及了曾有研究觀察到其他靈長類(如黑猩猩)表現出類似有良心的行為,並列舉了靈長類動物學家Frans de Waal曾分析過的行為,比如為了共同目標而合作、分享食物、收養孤兒、悼念死者。Churchland認為這些例子指出了人類良心的演化起源。
回應
神經生物學基礎?全文沒有提到良心的神經生物學基礎,到底良心與哪個神經核團或神經回路相關聯?
兔子吃炸雞、牛吃活雞、鹿吃兔子、松鼠吃鳥……素食動物食肉的行為一度被認為是動物的一種異食癖。相當於人類長時間對某些物質產生不尋常的食欲。比如有人吃泥土、紙屑、肥皂,甚至衍生出一些惡癖。但人們發現,即使是人工養殖且沒有明顯疾病的素食動物,也表現出了吃肉的習性。
這些現象罕見,卻也是自然本身的真實寫照。“素食動物”這個稱號只是人類賦予它們的一種區分方式。但它們卻用實際行動來告訴人們,它們並不嚴格呆在這個領域內。這個名稱沒有限制住它們的天性,“素食動物”該吃肉時還是會吃肉。
大熊貓吃竹子的萌態吸引無數粉絲。它99%的食物都來自於竹子,但它其實也不只是吃素的。呆萌熊貓也曾被爆出吃山羊的“醜聞”。大熊貓其實是一種處於肉食動物向素食動物過度的雜食動物階段。在兩百萬年前,它的祖先可是實實在在的肉食動物。即使到了現在,它們仍然保留著一些肉食動物的遺傳痕跡。它們雖然愛吃竹子,消化道本身卻並沒有消化竹子的能力,是它們消化道中幾十種大量相應的腸道微生物幫助分解植物,獲得50%蛋白質,39%碳水化合物和13%脂肪。這種能量比例與野生貓、狼都差不多。研究還發現,大熊貓仍然保留有200萬年前肉食動物祖先的一種特殊消化道,大熊貓瀕臨滅絕的困境也許是由改變為吃竹子習性造成的。
但即使這些素食動物也能吃肉,卻不能像雜食或肉食動物這般大口吃肉的爽快。經過漫長的演化,素食動物代謝脂肪的能力已經維持在很弱的水準。要是它們長期吃肉,則會出現心血管問題。
吃肉顯然比吃素的能量補充效率更高。
大約150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原本靠吃穀物、果實等素食為生。而從那時起,他們逐漸開始吃肉。後來學會用火之後,經過烹煮的熟肉更加美味,也更激發了人類對肉類的追求。研究者認為,人類腦容量的擴增與開始吃肉密不可分。
早在1996年,Baldwin和Schmelz在對煙草進行人為添加茉莉酸甲酯處理後,發現煙草尼古丁高峰的形成時間比未經處理的煙草形成時間提前了2小時。而對自然生長中的山樺進行觀察,研究者發現經歷多年秋蛾侵襲的山樺會產生濃度很高的酚醛類物質抑制蛾蛹的生長。
水稻為何會有“乾旱記憶”?
水稻中存在的抗旱“記憶”調控網路:植物生長關鍵激素之一的脫落酸對於激發水稻的抗旱性及引發水稻內的抗旱代謝反應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核糖核酸與DNA表觀水準的變化(甲基化)影響了抗旱“記憶”轉錄本的表達;而植物的光合作用、脯氨酸合成等代謝路徑的“記憶”轉錄本都參與到了水稻的抗旱“記憶”當中。
水稻的抗旱“記憶”是繼含羞草對外界脅迫抵抗“記憶”,以及燕麥草短期乾旱“記憶”之後的又一重要的植物“記憶”發現,隨著越來越多植物中“記憶”的發現,“記憶”已經不再是動物們的專屬本領,越來越多的植物將會被發現具有這一特性,從而提升自身的生存適應能力。
相關新聞
植物有生命也有感覺會痛還知道自己正在被啃食,吃素也算殺生
素食動物恐怖吃肉記:牛吃兔、馬殺雞、松鼠吃小鳥 2019-06-28 新浪科技
坊間流傳著一個關於兔子的恐怖故事。女大學生在宿舍養了一隻蹦蹦跳跳、愛吃胡蘿蔔的可愛兔子。偶然一次,外賣裡的炸雞被兔子偷吃了,這給兔子打開了吃肉的新世界大門。它從此只願意吃肉,不再吃素食,長得肥大彪悍。後來主人為了讓它變回原本純良的小兔子,每天只餵食蔬菜。結果不出三天,兔子就“絕食”死亡了。
兔子為肉瘋狂的行徑令人琢磨不透。 即使是人類,恐怕也沒有如此強的迷戀。
其實除了兔子之外,一些其他素食動物也常常出現吃肉的傳聞。
一種愛吃肉的體型碩大的北極兔
在印度,一頭名叫拉爾的奶創造下一個月吃48只雞的駭人記錄。
在人們眼中形象良好的鹿,有被虎豹追食的悲情,也有捕食兔子的一面。
還有的和人生活較近的鹿,竟也養成了如出一轍的吃牛扒習慣。
體型巨大兇狠,卻也歸為素食動物範疇的河馬,也不時被捕捉到啃食斑馬的兇殘畫面。
馬似乎也和牛有著相似的喜好,它偶爾也對雞下狠口,戲稱“馬殺雞”。
哀悼現象不僅限於擁有較大大腦的鯨目動物(鯨魚和海豚)和靈長動物,科學家在海豹、海牛、澳洲野狗、馬、狗、家貓等動物身上都觀察到過某些形式的“死亡反應”。有些例子格外驚人,比如曾有27頭成年長頸鹿為一頭死去的長頸鹿幼崽守夜,來自五個不同家族的大象前去拜訪一頭去世大象的遺骨,15頭海豚放慢速度、護送一頭帶著自己死去寶寶的海豚母親。還有兩隻被從一處鵝肝農場救出的鴨子,竟然在避難所中結成了深厚友誼。其中一隻鴨子死去後,另一隻把頭放在死去好友的脖子上,待了好幾個小時。
對死去同類多加注意是有價值的,這可以告訴你,你可能會以哪些方式死去,好讓你避開這些危險因素,為了更好地瞭解人類自身的進化過程,弄清這種行為的起源和發展也有著巨大價值。
研究動物悲傷情緒“不僅僅涉及到動物福利的問題,更涉及動物權益。” “一旦我們瞭解了動物情緒的深度,就會開始質疑動物園和屠宰場存在的意義,並對這些系統進行重新思考。”
植物也有“生存策略”:水稻具有對乾旱環境的"記憶" 2019-06-21 新浪科技
在我們的認識中,動物的記憶是後天習得的本領,不論是聽到鈴聲集中進食,還是對襲擊和疼痛的記憶,都是為了更好地生存。而植物作為無法移動的生命體,在人類的生活中,一直是作為精心培育的對象,精控大田、人工溫室都是為他們而建。
最近,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專家們在國際期刊《遺傳學前言》上發表了相關的研究成果,發現水稻具有對乾旱環境的“記憶”,並找到了水稻的乾旱“記憶”調控網路。
植物也有“生存策略”
植物在自然界的生長過程中,會經歷多次相同的環境脅迫,為了能夠更好地生長,它們也會從先前經歷的脅迫環境中吸取經驗,以應對後面反復發生的環境脅迫。
聰明的動物更容易被馴化。現在的狗子經過訓練能掌握很多技能,有些通人性的狗狗甚至能聽懂人們簡單的話語。雖然沒有證據表明狼的智商比狗更高,但狼在自然界裡絕對是很聰明的動物,否則也不會在那樣惡劣的環境裡生存下來。
以上三點,都說明了狼是一種能夠馴化且很好馴化的動物,一萬年前的古人類都能馴化灰狼,現代人要想馴服灰狼更是輕而易舉。看看那些主要分佈在動物園裡的老虎,那麼有個性的動物還不是被馴化的服服帖帖?大家還可以參考一下西伯利亞雪橇犬,它在狼群裡基本可以以假亂真,雖然不怎麼聽話,但還是被人馴服了。因此,現存的灰狼很容易被人馴化。
動物真的有悲傷情緒嗎?愛和悲傷並非人類所獨有 2019-06-05 新浪科技
近幾十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其它物種中也存在悲傷和哀悼行為。英國《皇家學會哲學會刊》特地發行了一期針對動物和人類死亡的期刊,提議人們對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進行定義:進化死亡學(evolutionary thanatology)(楨:演化!),在為同類哀悼時,動物和人類的種種行為都可謂不利於生存:與世隔絕、拒絕社交、睡眠減少、不願進食、拒絕捕獵、抗拒交配……此外,如果在屍體旁待得太久,還容易受病原體和天敵的襲擊。就人類文化而言,我們為建造墓地投入的土地越多、為葬禮花費的時間和金錢越多,失去帶來的痛苦反而愈加深刻,悲痛感也愈加使人心力交瘁。這一點非常令人迷惑。
我們從悲傷中能獲得什麼?
理解動物何時、為何、以及如何對死亡做出反應,不僅能讓我們更好地瞭解動物的感覺或我們自己的進化過程,還能説明我們認識悲傷這種現象本身。
基因分析顯示,大約2萬到4萬年前,生活在歐亞大陸的人類首次馴養了狗。狗的馴化很可能是被動的,某個狼的種群可能適應了在人類狩獵採集營地附近的生活,以人類製造的垃圾為食。種群裡那些較為溫和,而且不那麼咄咄逼人的狼會更成功。人類最初並沒有在這一過程中獲得任何受益,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逐漸發展出某種與這些動物共生互利的關係,最終這些狼演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狗。
回應
這不是廢話嘛,不懂團隊合作的狼在野外是活不下去的。
狗是由灰狼馴化而來的,那現存的灰狼容易被人馴化嗎? 2019-06-26 新浪科技
狗作為人類最好的朋友,其實是由灰狼馴化而來的。但近些年有研究發現,並非是人類馴化了灰狼,而是灰狼自己馴化了自己,是它們主動靠近並協助人類的,而人類會因為它的幫助賞給它們一些食物。目前,世界各地仍有灰狼的存在,那現存的灰狼容易被人馴化嗎?
顯然,狼是很容易被馴化的,不然狗也不會這樣通人性,反觀被人類馴化的寵物貓,到現在仍然會動不動就撓鏟屎官。
群居動物更容易被馴化,比如牛、羊、雞等動物都是群居的,因為群居動物懂得團結合作,對領頭者更為依賴。所謂狗一生只認一個主人,就是在形容狗對主人的依賴性,而狼的依賴性更大。一個狼群中通常有5~7只灰狼,它們會對頭狼百依百順,信服頭狼的每一次指揮。
服從等級制的動物更容易被馴化,狼群內擁有鮮明的等級制度。具體表現在狼群中有了食物後,先是幼崽吃,接著頭狼吃,最後才是其它狼吃。普通灰狼向頭狼示弱的時候會躺在地上,肚子朝天,表示自己的誠服。它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還不是因為頭狼能帶領它們找到食物。
狗狗真的會沖我們笑嗎? 2019-06-10 新浪科技
這個問題的答案紮根於我們超過3萬年的養狗歷史中,研究人員發現,狗和人類在凝視對方時,體內的催產素水準都會上升,而催產素是一種與社會聯繫有關的激素。
這一特徵是在人類馴養狗的過程中逐漸馴化出來的,狗狗咧開的嘴是否相當於人類的咧嘴大笑呢?研究狗狗表情的問題在於,我們的研究工具通常比較主觀,再加上我們將動物擬人化的傾向,就很容易對狗的面部表情做出錯誤解讀。
很多狗主人多年來一直把狗狗張開嘴的表情當成笑容,因此上述研究發現可能會令他們有些失望。但從某種角度來看,這也無妨,因為已經有許多證據能夠證明我們與狗狗之間的關係是多麼特殊了。
回應
笑什麼笑呀,那不過是狗狗通過鬆弛的面部肌肉向人傳達“和你在一起我很放鬆”的信號,或者活動過後張大嘴巴用高頻率的換氣給自己降溫。狗有自己的語言,用擬人的方式理解狗的行為,並不利於對狗的馴養。
不管是不是在笑,反正我當它在笑了
與狗相比狼更善於交際:更無私更關心群體成員 2019-06-04 新浪科技
奧地利狼科學中心一項新研究發現,與寵物狗相比,狼更善於交際,更關心同一個狼群的成員。狗一直被認為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但它們富有愛心的名聲可能產生誤導。家犬的合作傾向是從它們兇猛的狼祖先那裡遺傳來的,而不是通過它們與人類的接觸。
與狼相比,狗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況下,無論是否認識其他的狗,它們都不會特別傾向於將食物分享給其他的狗。
不愛吃香菜,可能真的不怪你挑食! 2019-06-20 新浪科技
人們對香菜的評價,可謂是兩極分化很嚴重了。有人認為它擁有令人愉悅的香味,是點綴、提味菜肴的必備品,也有人覺得它惡臭無比,還因此成立了“反香菜聯盟”。
關於香菜究竟是香是臭的爭論也許從它擁有姓名的時候就開始了,香菜的拉丁學名Coriandrum,最早起源于古希臘語,據說是借用的當地一種有不可描述氣味的臭蟲的名字。
雖然絲綢之路而來的香菜在中國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但根據2012年美國的研究人員在世界範圍內對超過250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東亞人是厭惡香菜人數最多的群體占21%;歐非洲17%和14%;而在起源地中東地區僅3%。
美國的科學家研究發現,香菜厭惡者和普通吃貨們有一個很重要的基因不同。
人類11號染色體上有一個嗅覺受體基因“OR6A2”會參與人體對氣味的感覺感知,並對香菜特殊味道的來源——醛類化學物質特別敏感。
其實香菜值得研究的地方遠不止它的氣味,除了作為重要的蔬菜食材與香料外,它含油量達到20%的種子提煉出的芫荽精油,在中世紀的歐洲就曾藥用於治療女性月經不調。香菜中各營養素含量也不低,最主要的有維生素C、膳食纖維、胡蘿蔔素、鈣、鉀等。香菜中維生素C的含量高達48mg/100g,屬於蔬菜中的上流,可以媲美檸檬中維生素C(50mg/100g)的含量。
為什麼我們喜歡吃大蒜但又討厭吃完大蒜的口臭味? 2019-05-31 新浪科技
至少從5000年前開始,古人們就已經開始對吃大蒜充滿熱情。
大蒜裡含有一種會令人感到愉悅的硫醚類化合物,可降低血壓,並具有殺菌效果。
一般都和食物殘渣殘餘在口腔內腐敗分解產生的難聞氣味但大蒜產生的氣味不一樣,它要等到被你吃進肚子裡,在胃酸的作用下,釋放出硫醚類化合物和其他維生素及礦物質,“烯丙基甲基硫醚”分子足夠小,可以穿過你的胃壁粘膜並進入你的血液,當它隨著血液穿行到你的肺部時,於是,當你呼出肺部的二氧化碳時,大量的烯丙基甲基硫醚成分也隨之被帶出來了——嗯,濃濃的口臭味。
為提高米粉口感,長沙一粉店老闆在湯裡摻入致人上癮處方藥 2019-06-29 瀟湘晨報
“我沒有想後果,只想著吸引更多的顧客長期到我的店裡吃粉。”賀某站在長沙開福區法院的被告席上說。法院依法作出判決,賀某獲有期徒刑兩年,廖某獲緩刑。
賀某與妻子廖某之前共同經營了一家粉店。去年11月,有顧客在這家粉店吃粉後,參加入職體檢,被檢出疑似含有毒品代謝物。警方聯合食藥監部門執法人員來到店內調查取證,不僅從湯料中檢測出含有疑似毒品成分,而且現場查獲複方甘草片5瓶(100粒每瓶)。
吃了碗牛肉粉,尿檢出問題
2018年11月6日,即將奔赴新工作崗位的小王滿懷期待參加入職檢查,卻被測出體內含有疑似毒品的成分。小王很不解,懷疑是不是早上吃的牛肉粉有問題。經檢測,湯料中含有疑似毒品成分。民警還在店內獲複方甘草片5瓶(100粒每瓶)。
賀某供述稱,這家店是他從別人手上轉來的。賀某說,有顧客反映湯太甜了。“我覺得湯太甜了可能是甘草的量不對,於是想到在高湯里加甘草片。” 一共購買了12瓶複方甘草片。一共用了700片複方甘草片
複方甘草片加在粉湯裡,能一定程度上讓湯更濃稠,味道更鮮、更香,所以可能會被某些商家利用。
複方甘草片是處方藥主要成分包括甘草流浸膏、阿片粉、樟腦、八角茴香油、苯甲酸鈉等。其中阿片粉和罌粟殼的成分類似,臨床上對乾咳、喉嚨刺癢等症狀有較好療效,但長時間持續服用,很有可能形成依賴和成癮,主要表現包括讓人精神振奮,心情愉悅。
停止使用時,則會產生一定的戒斷反應,比如萎靡不振、打哈欠、流鼻涕、焦慮不安、震顫等表現,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幻覺等精神症狀。除了成癮風險,胃炎和胃潰瘍患者、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兒童,還有其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疾病的人都要慎用。
日本黑幫成員在東京開珍珠奶茶店:沒啥買賣比這個更好
據日本nifty news網站2019-06-16報導,說到黑幫買賣,人們總是想到非法行為,比如:互聯網賭博、非法販賣DVD、非法風俗店、在繁華街道的店面打劫等等。但是,這樣的“灰色生意”並不是黑幫全部的營生活動,事實上,他們當中還有人經營著珍珠奶茶店……
這家店在東京JR山手線某車站附近的繁華街的一角:無論是店面的黃金位置還是店員的笑容滿面,都不會讓人聯想到黑幫生意。事實上,在這家奶茶店工作的店員們也不認為自己在給黑幫成員打工。更何況,人們也實在難以想像那些在社交媒體上傳自己喝奶茶照片的女孩,她們的錢最終會流入到黑幫的手裡。
對於有人質疑奶茶裡的“黑色珍珠”是不是有“黑幫”的意思,奶茶店的經營者解釋到:完全沒有關係。珍珠就是用澱粉做的,著色後會變成黑色,選擇黑色是因為受年輕人歡迎,“牽強附會也要有個限度”。
他還表示,因為奶茶熱潮導致“珍珠”持續脫銷,所以除了有名的連鎖店以外,幾乎都是依賴中國進口。網上有很多便宜的“黑糖珍珠粉圓”,成本為每杯20克約6日元(0.4元人民幣)。客人喜歡放得越多越好,反正放得多也不心痛,不如說飲料費更貴。”
“沒啥買賣比這個更好了,”在被詢問為何選擇開珍珠奶茶店時,這名黑幫成員稱,“不需要技術,也不需要太多開業成本。店鋪只要5平米就足夠了,像果汁台那樣寬敞就可以了……因為不需要特別的技術,所以2個人就能開店……在市中心,包括房租和改裝費在內,200萬日元左右就可以開店。”
報導稱,這家奶茶店每個月約有80-100萬日元左右(約5-6萬人民幣)的利潤。
據悉,在現今的日本,不論黑幫頭目還是成員都會以個人事業為主,他們會從各種工作管道中掙錢。山口組第三代組長田岡一雄也經常提醒成員們要“多幹點正事”。
對此網友表示:其實,這已經不是日本黑幫成員第一次靠“努力賺錢”出名了……
日本《時事通訊社》2017年的一篇報導指出,自1983年之後,日本的黑幫成員逐年減少,不少人因為違法犯罪行為相繼被抓,此外,由於經濟逐年下跌,美國政府也不斷制裁,黑幫的利潤早已“風光不再”,截至2016年年底,日本的黑幫成員只剩13000餘人,比上一年下降10%。
全世界食品添加物有上千種,其中台灣正式審核許可通過約800種。許庭禎說,食品添加物須經過許過審核,做急毒性、慢毒性、生殖毒性、畸胎性、代謝等9種毒性試驗,才可能通過許可、成為正面表列的食品添加物。「很多天然物不須經過這些毒性試驗就可供人類食用,結果大家反而覺得食品添加物比較危險,這邏輯實在沒道理。」
他舉例,香腸製造過程須在室溫下風乾才會熟成產生風味,過程容易孳生肉毒桿菌,若未完全加熱足夠時間,不慎食用會有致命可能,所以業者通常會添加亞硝酸鹽來抑制它,目前台灣法規規定殘留量須在70ppm以下。
「天然真的比較好嗎?」許庭禎再舉例,乾貨、過節的醃漬蔬菜常添加苯甲酸來防腐,許多人擔心食用過多恐傷身,但其實天然的莓果如蔓越莓也有苯甲酸,泌尿系統發炎可以多喝蔓越莓汁就是因為它含有苯甲酸,所以只要正常攝取,民眾不須對防腐劑過度恐慌。
臺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指出,比起食品添加物的風險,民眾更該擔心的是高糖、高鹽、高油飲食,這才是飲食中的健康殺手。
薑至剛說,大眾需注意的是違法使用未核准的食品添加物,例如潤餅皮加工業用吊白塊來增白防腐、鹼粽或摃丸用硼砂來增加口感彈性,這類添加物本不該用在食品上,這才是該擔心的。
若真的擔心吃進食品添加物,薑至剛說,就謹守「吃原形」原則,吃牛肉就選牛排而非漢堡、吃水果而非喝果汁、吃素就吃青菜,如此一來接觸的食品添加物會少很多。
相較食品添加物,「大家要多注意自由糖(free sugar,或稱遊離糖)」,是食品和飲料業者在加工時加入的醣類。人體吸收自由糖很快,直接進入細胞,快速產生自由基;這些自由基會反過來攻擊細胞的組織、使細胞受損。長期攝取過多對胰島素分泌、腎臟等器官會造成很大的負擔。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人體每天攝取的糖不可超過25克。超市常見一罐小小優酪乳含糖量就可能多達10幾克,更遑論手搖杯的全糖飲料。
從事有機驗證的慈心基金會也跨足Clean Label認證,成立慈悅國際,總經理鍾淳淵說,有機價格貴、原料成本高,每年成長幅度僅5%到6%,反之Clean Label市場每年成長率都高達30%。
目前國際間對Clean Label並無明確規範。食品所所長廖啟成指出,Clean Label運動從業者做法來看可分成五大原則:盡量減少化學添加物、成分來源單純天然、最少的加工製程、食品資訊公開透明,及包裝標示簡單。
只不過回顧過去,號稱不用人工香精的胖達人、手炒黑糖的老虎堂,一一被揭穿謊言後,未來如何避免有心商人打著「Clean Label」之名、行欺騙之實?他坦言,這須從建構食安文化著手,因為食安無法全部仰賴檢驗,檢驗只是最後的手段。
台大食科所兼任副教授許庭禎說,消費者追求「天然的尚好」也要理解:食品添加物並不全然都是化學品,像調味用的味精、調整食品酸度的乳酸,都是食品添加物,分別是用澱粉、糖蜜、牛乳等原料發酵而成,「怎麼會不天然」?
為了減少食品添加物,加工科技導入是關鍵。例如果汁原料商佳美食品使用冷高壓滅菌技術(HPP)製作果汁,有別傳統高溫殺菌模式,HPP是用宛如深入海底1萬公尺般、相當6000個大氣壓力,殺死茶、蔬果裡的病原菌,不需添加抗氧化劑、香料來防腐或調味,消費者能品嘗食材原味。
另一個方法是從天然食材尋找替代品。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與新竹華品摃丸花了近2年時間,從數百種動植物蛋白找出合適配方,以取代摃丸中原本添加的磷酸鹽,讓摃丸仍保有Q彈口感。
磷酸鹽的黏著和乳化特性可增加食物口感,近年來營養專家頻呼籲,國人飲食中磷吃過多,長期攝取過量恐導致骨質疏鬆或引發心血管、腎臟疾病。
林翠娟說,業者用添加物除了抑菌,有些是「慣性」,像為了讓義大利麵打開有撲鼻而來的迷迭香風味,或是讓消費者品嘗麵包時能保有濕潤口感,很多慣性需要一一拿掉,同時也得考慮消費者的接受度,挑戰很大。
舌尖上的化學/席捲全球的飲食新革命Clean Label
食安風暴橫行下,追求「真食物(real food)」蔚為風潮,各式手作、天然、無添加食物讓消費者趨之若鶩。近年國際出現「Clean Label(潔淨標示)」運動,從跨國食品廠到國內食品龍頭,紛紛導入科技、少添加,想讓食品愈「天然」愈好,這股飲食革命的新趨勢已席捲全球。
超商飯團和涼麵是上班族好朋友,但你吃下肚的不只是米飯,翻開背面密密麻麻的成分表,胺基乙酸、無水醋酸鈉等,一長串的化學名詞,陌生卻都吃下肚。
打開手機或電視,加工肉品含亞硝酸吃多恐致癌、零卡可樂的甜味劑阿斯巴甜恐危害大腦、飲料含塑化劑、肉圓摻有順丁烯二酸等各種負面新聞讓人恐懼,不禁困惑,究竟該相信什麼?
根據法規,台灣合法的食品添加物有800多種。據統計,每人每年平均吃掉的食品添加物重達3.6公斤,在現代生活中想要完全避開,幾乎不可能。
曾任衛福部食藥署技正25年的文長安指出,食品添加物是用來抑制細菌生長、減緩食品腐壞的速度;但也是雙面刃,例如吃太多消泡劑脂肪酸甘油酯,會抑制腸胃道的益生菌生長,長年累月可能誘發慢性疾病及癌症。
近10年來,從三聚氰胺奶粉、飲料含有塑化劑、肉圓摻有順丁烯二酸等,台灣幾乎每年都爆出食安事件,一再衝擊消費者對食品的信任,標榜「手做」、「真食」等食品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當食物品牌標示「天然」、「無人工添加劑」時,有高達7成民眾會選擇購買,打動人心的可能性比「低糖」、「有機」等字眼還高。
呼應消費趨勢,食品業者紛紛朝少添加研發。國際市調公司Euromonitor分析,2020年全球Clean Label市場規模可達1800億美元(約新台幣5兆6000億元),其中以北美為主,占比近4成。
跨國食品廠早已對這股趨勢出招。麥當勞去年宣佈,明星產品大麥克、雞塊、四盎司牛肉堡和快樂兒童餐等,將不再使用人工色素、香料、防腐劑;食品龍頭雀巢宣佈調整霜淇淋配方,要去除人工色素、香精、高果糖玉米糖漿等成分。
台灣食品業也沒落後這股浪潮,包含醬油大廠金蘭推出無添加原味醬油、乳品業者福樂祭出自然零優酪乳;屢受頂新油品事件衝擊的味全,為翻轉形象也推出不含人工添加物的豆漿、優酪乳等產品;去年,全家超商串聯上百家供應商,引進驗證制度,籌組「Clean Label產業聯盟」,推出無添加果乾、冰品等,今年則打算挑戰涼麵、飯糰等鮮食商品。
兩岸十大入侵物種 非吃貨能解決 2019/05/28 旺報
台灣的吳郭魚就和大陸的小龍蝦一樣,因野生繁殖能力強大,已入侵台灣各地水區,並對其他本地魚種造成排擠,破壞生態。但因為早已成為平民美食,從養殖技術到料理內容不斷精進,很受到民眾喜愛,於是,是不是入侵種似乎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吳郭魚原產於非洲南部的下游河段與沿海區域,是1946年 由吳振輝及郭哲彰二位引進台灣,故名為「吳郭魚」,發展至今已成為台灣重要之淡水養殖魚,但因體型比台灣原生種魚類大,很快就占滿棲地,破壞河川的生態系統,驅逐原生魚種後,讓台灣的水族多樣性大為降低,對環境的傷害更無法計數。
除了吳郭魚,福壽螺多年來大量增生為患稻田及水域,包括雲林縣在內,多個地方農民採用「生物防治法」飼養鴨子,期待一舉消除福壽螺的危害,但效果不彰。為解決外來種入侵,苗栗縣政府本月列出2種外來種「白尾八哥」及「斑腿樹蛙」,為避免民眾錯殺本土白頷樹蛙,還委託自然生態學會共同移除,所有的做法都是為瞭解決外來物種入侵,但許多問題依然難解。
看看目前兩岸被列為十大入侵物種中,包括福壽螺問題,還有羅非魚和紅火蟻。大陸的巴西龜和美國牛蛙,在台灣也廣泛被飼養;布袋蓮在兩岸都快速成長,阻礙水流。專家指出,羅非魚雖然混種很多,但基本上就是台灣的吳郭魚,兩岸面臨的物種入侵問題有許多是相似的,但在走過數十年後依然無法解決。
在大陸,有網友認為,入侵物種之所以會氾濫,主要是因為沒有開發出「吃法」。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廖萬金表示,這種觀點顯然有失偏頗,因為如果「吃貨」能解決一切問題,就不會出現物種入侵了。
廖萬金表示,入侵物種只是外來物種中的極小部分。大陸的入侵物種保守估計有754種。其中,入侵植物種類最多,分別是入侵動物和微生物的1.4倍和4.4倍。從來源看,入侵植物主要源於北美洲和南美洲,入侵動物主要來自亞洲,入侵微生物主要來自北美洲。
吃海螺感染致命海洋弧菌 女子器官衰竭8小時身亡 2019-05-21 聯合新聞網
據「人民網」報導,本月初一名女性患者在送至泉州一醫院後出現下肢重度感染症狀,8小時後就因器官衰竭死亡,而這並非單一病例。上個月底一名五十多歲的婦人也因同樣的症狀前往相同醫院進行治療,該婦人當時即因在10多個小時內病情急速惡化,死於器官功能衰竭。兩人之間除了症狀相同,發病前也都有接觸海產的紀錄,婦人的家中經營海產店、另一名則是在發病前曾食用海螺。醫院在血液化驗後證實兩人均感染了致死率極高的海洋弧菌。
海洋弧菌是一種棲息在溫暖海水中的細菌,大多寄生於蚵仔、生蠔、蝦蟹與魚類上。感染海洋弧菌的途徑之一是透過食物未完全煮熟的海產,尤其是甲殼類海產,另外若是在海邊受傷,也有可能因傷口與海水接觸被感染。
回應
可怕 吃海鮮要注意 需煮熟
台灣也不乏吃生蚵(蠔)、生蝦而致截肢、死亡的例子,都是因為吃到了海洋弧菌(又名創傷弧菌)。
吃生猛海鮮?就看你的造化了。
現在,六年級下半學期快過去,爸媽和老師都說小胖進步很大,上課不搗蛋了,會認真聽講,作業也會力所能及做一點,人也變得活潑、開朗、自信了。
回應
行行出狀元不是非要通過大學成才!五星級酒店行政總廚年薪70萬。
六年級數學1分的傢伙連倉儲庫存都管不了,怎麼做行政總廚?
勿動!!插管去了! 2019-05-19中國之聲
近日,一段寫在餐巾紙上的留言照片走紅網路,上面寫著:“勿動!!插管去了。”
經過瞭解,寫下留言的是工作在急診一線的青年麻醉醫生欒遠航。
因為欒遠航之前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飯還沒吃完,來急診手術病人就顧不上吃飯了,由於不能及時回餐廳,工作人員就把餐盤收拾了。
剩的飯太多,非常浪費。
回應
相比美日的醫生,中國的醫生確實挺苦B的。
所以老百姓才看得起病
食堂新菜!螞蟻蒸雞蛋,密密麻麻全是.....你敢吃嗎?2019-05-19
這是最近安徽阜陽師範學院二區食堂推出的新品:螞蟻蒸雞蛋。
說來現在學校的食堂真的很拼了,也有不少奇特的食物。
…..
相關新聞
《清明上河圖》暗藏細節:原來宋朝就有了打包外賣
西方民主是“點廚子”,中國民主是和廚子商量點菜by社科院政治所長房寧
辣椒最早傳入江浙,但江浙人為何不嗜辣?富甜窮辣!湘鄂川渝雲黔贛氣候潮濕悶熱,貧窮百姓需要重口味下飯。近些年為什麼吃辣越來越普遍?主因是食性遺傳,父母吃辣,孩子基本上也會吃辣。而且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它作用於痛覺纖維的受體蛋白後刺激痛覺傳導神經,恰好大腦中感知痛和愉悅的神經元是重疊的,被痛刺激後會釋放出讓人愉悅的內啡肽,因此吃辣其實是會上癮的,只是不會像吸毒那樣危害身體。而且每個人對辣的承受閾值不同,就像每個人的酒量天生不同一樣,但經常喝,酒量是能提高一些的,食辣也一樣,經常吃辣也會越來越能吃辣。二是現代人肥胖多,傳言辣椒素可以提高人體的新陳代謝率,有助減肥。三是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空調病很普遍。本該流汗上火的暑熱季節,卻因空調,體內反而閉入濕寒,急需吃辣袪濕。四是在川菜、湘菜遍地開花的背景下,食辣成了一種時尚,尤其是年輕人,不會吃辣會顯得很落伍而不合時宜。
亞洲餐飲市場,中餐最受歡迎
作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期間的重要活動,在亞洲美食節——亞洲美食文化論壇於5月17日在北京舉辦。《環球時報》旗下環球輿情調查中心與中國烹飪協會在論壇上聯合發佈的《2019亞洲餐飲發展報告》顯示,中餐已成為世界主要菜系中競爭力最強的菜系。此次調查通過全球資料樣本庫發放問卷,同時結合旅遊點評網站貓途鷹和消費點評網站大眾點評上的餐廳資訊,範圍覆蓋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印度等五個具有代表性的亞洲國家,回收有效資料樣本超過2500份。
亞洲五國餐飲市場發展呈多元化趨勢,中餐、法餐等世界各大菜系正豐富著人們的餐桌。中餐在世界主要菜系中的受歡迎度排名第一,高達89.7%的受訪者表示在近期吃過中餐,這一數字明顯高於排名第二的義大利菜(66.5%)。
競爭力評估從消費力(受訪者消費意願)、品質力(受訪者對菜系品質的主觀感受)和期待力(受訪者期待度)三個維度進行。中餐的消費力以89.7%位居第一,這表明亞洲五國食客消費中餐的意願最高。調查也發現,各國消費者對中餐的品質力認可度較低。其主要原因在於中餐慣用煎、炸等烹調手段,給食客留下了油膩的印象。
在中餐顯露市場競爭優勢的同時,中餐餐飲品牌也在蓬勃發展,中國多家知名跨國餐飲品牌在亞洲五國都有分店。其中,臺灣餐廳鼎泰豐在亞洲五國有61家分店;小肥羊25家;海底撈和添好運的分店數量均為21家。
同時,亞洲五國的本土中餐連鎖品牌也在各地市場表現優秀,分別有95.6%、94.5%和94.3%的當地受訪者表示知曉巴米揚(日本)、香港飯店0410(韓國)、珍寶海鮮(新加坡)等本地連鎖中餐廳。目前,中餐跨國品牌正在進行本土化改造,力求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而本土連鎖中餐廳則更專注於品牌化發展,擴大影響力。
六年級男孩每天沖回家燒飯 媽媽崩潰:可他數學才考1分 2019-05-19錢江晚報
就診時,醫生已幫小胖做過全面的評估,他的智商在中等偏下,再加上注意力確實有缺陷,因此成績不好也可想而知。就建議小胖爸媽,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讀書的料,與其把時間花費在補習上,還不如因勢利導,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以盡可能發揮潛能。
俄羅斯小笨笨:嫁到中國後,才發現中國豆製品如此豐富 2019-05-17 觀察者網
說到食品和日用消費品,我不得不要補充一點,並不是每個俄餐的廚師手藝都很好,如果你經常吃俄餐,你一定會吃到一次有腥味的肉。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中國人烹飪肉用酒精去腥,而俄幾乎沒有這個步驟呢?我有一個大膽的假設。我認為,中國美食的底色,是黃豆。歐洲美食的底色,是牛奶。
首先,歐洲的食物一般都包含動物蛋白和脂肪,這有助於肉和乳製品味道的混合,這樣做的話,肉的味道就不明顯了
在古代俄羅斯和歐洲,烹飪肉類的方法和中國的烹飪方法也是不同的。在俄,肉不是用來煎的,而是用來在烤箱裡烤的,原因是,俄太冷了,沒法在室外燒烤。而在歐洲,煎肉是半生的,這會導致排便問題和牙齒問題。
歐洲人不善烹飪肉,受到宗教的影響也很大。在中世紀,根據基督教的規定,一年的時間內約有200天禁止吃一些特定的食物。比如肉、蛋、乳製品、芝士和白乾酪。還有油的歷史也影響了歐洲人的烹飪技術,向日葵在16世紀才在歐洲出現,在彼得大帝引進之前,就只有黃油和奶油,所以這賦予了每個菜都有奶油味。
回應
作者把俄比作牛奶,把中比作豆製品,我認為隱含了膚色的比喻,有著白種人和蘇聯老大哥的對於中國的優越感。
你有點想多了。歐洲乳製品、甜食比中國發達的多。尤其牛奶,比礦泉水還便宜,因此有大量的嬰幼兒奶粉代購至中國。作者單純說的是味道,她說的沒錯:中餐大多數有醬油味,西餐大多數有牛奶味,這是事實。
科學家們發現大豆根部存在“豆血紅蛋白”,利用轉基因技術改造出一種特製的酵母菌,可以快速發酵豆血紅蛋白,生成血紅素。
素肉有哪些好處?
第一,素肉比起傳統肉類更加環保。聯合國糧農組織: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的14.5%。此外,畜牧業需要消耗大量水資源和糧食資源。
第二,素肉比起傳統肉類更加健康。總脂肪含量更低,蛋白含量更高。
但是,素肉也有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目前的技術,人類還只能做碎肉,比如漢堡肉餅、香腸、肉丸等。還有素肉還無法做到100%和傳統肉類相似。科學家如果有朝一日,素肉能夠在感官上做到和傳統肉類沒有差異,那麼,未來的世界一定是屬於素肉的。
回應
試管肉是不是就是“癌症肉”? 因為只有癌細胞才會不停分裂繁殖,只要能不停分裂繁殖的細胞,都視為癌細胞。癌細胞肉你敢吃?
反智謠言就是從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裡出來的。
癌還能通過消化道傳播?
同理轉基因能通過消化道傳播?
當初美帝資本為了推銷糖,讓美帝民眾養成吃甜的習慣,到處宣傳吃糖的好處,資本成功的通過改變民眾的習慣大賺特賺!現在這個套路又重新開始了,還能現在道德的制高點…環保健康…這應該就是所謂的銷售的最高境界呀……
雖然不能否定有套路,但環保畢竟也是真實的。
環保是個偽命題,養牛的要活,養羊的要活,養豬的要活,牛皮羊皮都是產業,都能養活更多的工人!只為了所謂的環保,全世界立馬有五六億農業和相關工業人口要失業!所謂的健康,這裡面多少添加劑呢。
有五花肉我才不吃人造肉,就算吃素的青菜豆腐也是首選
名稱高大上,素肉就是大豆製品:豆腐、麵筋、腐竹+色素香料+油炸等工藝的混合搭配,很多年前就有了。
中國人搞的就是人造蛋,美國人搞的就是高科技。
我們國內的全素齋早就有素雞類的豆製品了中國人早就在吃了,素雞不是雞,素鴨不是鴨。把吃豆腐說得這麼高科技,又想來騙中國人的錢!
很多人壓根沒有意識到,這是在給美國的大豆尋找的新出路。同時也是對畜牧業的一次重擊,美國豬肉期貨已經開始暴跌。這可不單純是“科技”進步,這是和中美較量有關的
漢堡王推出的“人造肉”漢堡到底是怎麼回事? 2019-05-06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美國一家生產人造肉的公司最近火了。超肉公司(Beyond Meat)近日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不僅獲得比爾•蓋茨等知名人士投資,而且上市首日就暴漲163%。其實“人造肉”已有些年時間,今年4月1日,漢堡王就曾借人造肉漢堡宣傳將其再次推入公眾視野。漢堡王的人造肉,屬於素肉。
素肉VS細胞培養肉
其中第一類,我們更願意把它叫做素肉(Plant-based meat),它是採用植物原料來模仿肉類的風味、口感甚至營養價值,做成的類似肉的食物。為了符合素食的新趨勢,各種素肉、素蛋、素奶都被研製了出來。素肉就是其中發展最快的門類之一,目前已經完成了產業化,成為了可以隨處買到的工業化食品。美國兩大素肉公司是Beyond Food和Impossible Food,它們的產品不僅能在超市買到,還供應給各個漢堡門店。
第二類叫做試管肉(Lab-grown meat),它是利用細胞培養技術,直接去培養動物的肌肉細胞和脂肪細胞,是實實在在的肉,只不過不是動物身上長的,還處於實驗室階段,離產業化還有一定距離。
素肉是如何被設計出來的?
說到素肉,這看上去又像是一件“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因為我們在素菜館經常能見到“素肉”、“素雞”、“素鮑魚”等等食材。其實早在中國宋代,陶穀在《清異記》就記載了用豆腐作為素肉的飲食文化。這些食物,我們可以把它叫做“素肉1.0”。
但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素肉2.0”。它雖然在理念上是一脈相承,但是在感官體驗上,卻是顛覆性的,有了食品科學的加持,“素肉2.0”足以做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逆向工程。
逆向工程的第一步,就是選用合適的蛋白質和脂肪的組合,來實現牛肉中蛋白質和脂肪的風味和口感。Impossible Foods公司為此專門建立了一個“化學資源庫”,裡面有無數種植物蛋白和脂肪,他們的科學家挨個去試,就像愛迪生試燈絲一樣。最後最佳的組合被他們搗鼓出來了:用豌豆蛋白作為蛋白質,椰子油作為脂肪,出來的效果是最好的。
光這樣還不夠,為了在口感上模仿得更像,素肉餅還添加了一些改性的小麥澱粉和馬鈴薯澱粉,這樣吃起來就更加自然了。
這樣其實還是不夠像牛肉,因為牛肉的紅色和香氣,依賴血紅素(heme)。
英媒:中國消費者推動“幽靈餐廳”熱潮
英國WARC網站2019-05-06中國正在推動亞洲的“幽靈餐廳”趨勢 在美國各大城市,“幽靈餐廳”或“黑暗餐廳”(沒有門臉和就餐區,僅提供外賣食品服務的“虛擬”餐館)已出現多年。但如今,這種網路餐廳熱潮正在亞洲尤其是中國迅速興起。
亞洲的網上食品外賣市場規模已達約530億美元,其中僅中國就高達370億美元。這意味著亞洲在全球此類需求(950億美元)中的占比超過一半,且有望進一步上升。
傳統餐廳高昂的投資成本、居高不下的失敗率以及用工荒,正使此類網路餐館越來越具吸引力。戴德梁行預測,2016年至2026年,亞洲傳統實體餐廳的業務增速將從此前10年的年均10%降至7.5%。中國消費者正置身于追捧“幽靈餐廳”熱潮的最前線。資料顯示,如今已有近2/3中國人使用網站或App購買外賣食品。相比之下,日本和韓國的比例僅分別為36%和27%。
在中國,對外賣食品的蒸蒸日上需求已使一家總部位於北京的企業3年內至少開辦了103家共用廚房。該公司負責人說,精簡的運營使該公司旗下廚房的平均利潤率高達20%,傳統餐廳利潤率僅為10%。共用廚房已在中國蓬勃興起,因為中國家庭已習慣了叫外賣。只要中國(消費者)繼續青睞外賣食品,對共用廚房的需求就只會有增無減。
中國興起的這種消費趨勢,也在吸引越來越多國際商家的關注。近來有報導稱,優步前首席執行官卡蘭尼克正尋求把總部位於洛杉磯的“雲廚房”推廣到中國。
娜塔莉•波特曼談素食主義:牛奶來自母牛,雞蛋來自母雞,我們在剝削雌性動物
據雅虎新聞2019-04-26報導,美國著名女演員娜塔莉•波特曼前一天在洛杉磯舉行的“我們日”(WE Day)論壇上向超過16000名學生呼籲純素食主義,並稱蛋類和奶類是“對女(雌)性動物的剝削”。
“牛奶和雞蛋不僅來自牛和雞,更是來自雌性的牛和雞。我們正在剝削女性的身體,並濫用雌性動物的魔力來製造雞蛋和牛奶。”
英語中沒有“女性”與“雌性”的區別,均是“Female”,而這個詞也是英語中“女權主義”(Feminism,又稱“女性主義”)的詞根。
“為了製造牛奶,母親與孩子被迫分離。動物們在如監獄一般擁擠且多病的環境中生產乳製品和蛋類。對待人類與動物的區別沒有引起我們的特別關注。”
回應
當年的女神變成了現在的女神經……
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植物也是有痛覺的,植物也是有感情的……
孵出來的小公雞一般會立即進入攪碎機成為飼料原料,小公牛會被抽幹血製作血清。拜託,這世界對男性才更殘忍好不好……
好好的女權(平權)主義就是被這種人給弄的像個貶義詞,動物保護也是,本身也是對的,不虐待,不虐殺,但是正常的食物鏈該怎樣就應該怎樣,極端化真心,這種邏輯,植物不痛啊,都喝西北風去吧
中國人餐桌上的美食菱角,美國每年花重金清理,網友:多此一舉 2019-04-16 新浪網
中國從來都不缺少美食,很多生物就算是入侵中國也沒有什麼猖獗放肆的機會,因為以食為天的中國人總能找到吃它們的一萬種方法,給它們搭配最最適合它們的烹飪方式與調料,而且既然能吃,口感和營養價值也不會差,不僅不存在氾濫成災,還有不夠我們吃的可能呢。
但是我們中國人又不是黑洞,不是什麼都照吃不誤的,中國人吃東西還是知道什麼叫講究的,中國人知道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但是有些國家就沒有中國人這麼分得清了。
就像大美利堅人民,一個發達繁榮的國家,肯定是不笨的,但很多中國人都知道好吃又有用的生物,往往被美國人視為毫無辦法無可救藥的入侵生物,就比如亞洲鯉魚。
還有在中國的電商管道很暢銷的葛根粉,中國人很喜歡吃,但是美國人很頭疼,似乎從不知道它是可以吃的美味,而且營養價值很高。
在中國人餐桌上很常見的菱角,尤其是中秋節的時候必備的食品之一,具有解毒健脾減肥塑形的重要功效!在中國人花幾十塊錢一斤地購買菱角的時候,大洋彼岸的美國人每年都在皺著眉頭花費重金清理這些在他們眼中破壞生態的植物們。
相關新聞
美國人:中餐嚴重違背了美國食品安全建議,中國人吃咋沒事?其實很簡單,咱們中國人對吃是很有研究的。什麼食材應該用什麼樣的烹飪方式,那都難不倒中國人。
為什麼中國菜這麼油,但中國人卻沒美國人胖?美國人很疑惑
美國人哭訴同樣是蔬菜,為什麼中國人做的比肉還好吃!
美國人“醃制豬腳”,德國人“烤制豬腳”,中國人:誰都沒我會吃
日本人吃火鍋,美國人吃火鍋,中國人吃火鍋,差距明顯!
各國早餐“對比”,日本簡單,英國精緻,中國最實在!
中國人的午飯,美國人的午飯,非洲人的午飯,網友:心疼美國人
外出旅行,日本人帶冷飯團,美國人帶漢堡包,中國人覺得冷的不好吃,還是熱的吃最好吃
同樣是自助餐,中國人吃,韓國人吃,美國人吃,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美國人很疑惑:茶葉賣得那麼貴,為啥中國人卻天天都喝?
美國人眼中奢侈零食辣條,咱們天天隨便吃,老外:中國人真有錢
從奢食變平民小吃 美企「很氣中國魚子醬那麼便宜」 2019-04-23 聯合報
魚子醬向來是富貴階層享用的昂貴美食,可是中國大陸生產的價格低廉魚子醬大量銷往美國,使其身價和地位大跌,變成平民小吃。
自2012年以來,美國魚子醬批發價暴跌一半以上,每噸進口價從85萬美元(約台幣2645萬元)降到35萬美元。
華盛頓郵報報導,由於價格愈來愈低廉,魚子醬愈來愈普及,成為炸馬鈴薯餅和墨西哥捲餅等各種食品的配料。連職業男籃(NBA)各球隊都分別推出魚子醬系列,希望使其成為像熱狗和玉米片一樣的看球零食。
一個世代前,美國人還把歐洲食品視為地位象徵,高級食品都是進口貨,從鵝肝醬、松露、香檳酒到海尼根冰啤酒(Heineken)。
裡海魚子醬最風光時期,全部由沿岸的蘇聯和伊朗控制。蘇聯瓦解後,業者竭澤而漁,最著名的貝魯加鱘魚瀕臨絕種,2005年美國禁止其產品進口。
美國一直企圖養殖生產魚子醬,可是成果有限,中國大陸卻大有斬獲,成為這一行的霸主。2017年中國出口超過130公噸魚子醬,美國的產量卻不到16公噸。
美國業者抱怨聯邦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對水產養殖管制法規太苛刻,從水質標準到限制使用生長激素和殺蟲劑,影響他們的競爭力。
許多美國國內業者原來希望川普政府去年決定對中國海鮮課徵10%關稅,對他們有幫助,結果希望落空。
加州Regiis Ova魚子醬公司總裁畢夏普(Shaoching Bishop)說:「我花了八年推廣美國魚子醬,現在卻像美國每一個分銷商一樣,買中國魚子醬。……每一個人都很氣中國魚子醬那麼便宜。他們並未用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東西就是那麼便宜,他們人力很便宜。」
她說:「每一家米其林星級餐館過去五年都用中國魚子醬。那些魚子醬品質很好,很穩定。」
回應
都説到了中國手上,高大上稀缺品會變白菜價爛大街
以後就會看到台灣學者說:魚子醬統戰之類的了
文章的意思,應該是從超高貴變成普通貴...
美媒:美國人愛上中國魚子醬 2019-04-24 環球時報
美國《華盛頓郵報》:在被中國轉變為廉價小吃後,魚子醬正陷入喪失其奢侈品身份的風險。
回應
看這文章,就知道為什麼美國的貿易保護的不合理和非法了。美國業內明明知道中國沒有低於成本在銷售商品,並且中國產品的穩定性占那麼大優勢。仍要求進行徵稅。原來還把中國劃進非市場經濟體來進行排擠,還想用技術手段來阻撓。現在連最後一片遮羞布都不要了。
袋裝泡面賣2塊,為啥桶裝的卻要賣5塊?難道就因為一個塑膠盒? 2019-04-16 新浪網
速食麵從生產出來到我們買到手上,這中間其實還有很多的環節,生產出來後需要運輸到各個城市,然後還要有庫房保存,桶裝的體積從外表看就大一些,同樣數量的袋裝面和桶裝面放在一起對比的話,桶裝的堆起來體積肯定是袋裝的幾倍之多,在運輸的時候速食麵又不像其他的東西可以擠壓,占地方又大,就會比袋裝花費的運輸費用,然後等到了放庫房儲存的時候也是一樣的道理,桶裝所花費的這些成本要高一些,自然定價要高。
而且桶裝需要直接開水沖泡,袋裝大多會用來水煮,所用時間溫度都不同,自然廠家為了入口有更好的口感及味道,製造面餅的時候在工藝會略有不同些。
相關新聞
這3種才是真正的垃圾食品,高危美食,速食麵都靠邊站:速食麵完全符合國家食品標準的,添加劑也是國家允許範圍之內,但速食麵高脂肪,低蛋白,長期吃會營養不均衡。1、泡菜酸菜都是醃制,多鹽會增加腎臟負擔,大量亞硝酸鹽是致癌物。2、炸雞等油炸食物吃起來香氣四溢,熱量膽固醇高,高溫易生有毒物質。3、蜜餞高糖高鹽,還有多種添加劑。
老外提問:為什麼在中國餐館,中國人吃東西這麼吵鬧?這其實是飲食文化的差異,中餐請客吃飯已經不僅是為了填飽肚子,還有很多其他文化意義,可能是多年未見的朋友聚會,說說笑笑/幾杯酒下肚也都難保持安靜。這反映我們更加注重個人和群體的關係而老外注重個人的關係。事實上並不只有中國人很吵鬧,在美國西部很多牛仔餐廳你能經歷同樣的事情。
老外費解:為什麼中國人不愛吃罐頭?其實在中國也有不少的罐頭美食,但是吃的人卻是不多的。中國有許多美食,而且外賣很發達,新鮮的吃起來肯定是比罐頭好吃的啊,在價格上也是差不多的。
美版知乎:乳酪有一天會在中國流行嗎?在中國也有類似乳酪的食物,在城市已能購買到乳酪。因中國人有乳糖不耐症,認為乳酪有怪味,難以接受。
新西蘭出現雞蛋荒 因為動保組織抗議籠養雞 2019-04-16 觀察者網
新西蘭家禽協會資料顯示,過去一年該國蛋雞數量從420萬隻減少到360萬隻。截至2019年1月,新西蘭雞蛋價格已經上升到10年最高。原因出自環保組織自2017年開始對籠養雞的抗議。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新西蘭各大超市紛紛表態,將在10年內(2027年前)拋棄籠養雞蛋,只出售散養雞蛋。目前一打(12枚)散養雞蛋最貴的7新元(約人民幣34.7元),而30個籠養雞蛋才9.5新元。過去一年來,全國蛋雞數量從420萬隻減少到360萬隻。3月份消費物價指數顯示,雞蛋價格當月了漲0.4%,和去年同期相比雞蛋價格已漲9%,從去年年中時的3.8新元/打增至4.25新元/打以上。
回應
這種組織具備邪教的所有特徵
房子裡還住人呢——照這個節奏,他們遲早回到樹上去[
愛心氾濫已達病態
我們這裡一個土雞蛋差不多要3元錢,對中國而言,很多人吃不起散養蛋。
義大利警方:松花蛋“不適合人類食用”
香港《亞洲時報》2019-04-16兩名中國人在義大利因中國美食而被捕 兩名中餐館老闆日前因進口800枚松花蛋(又稱皮蛋)被義大利警方拘留,警方稱,這些蛋“不適合人類食用”。
這一消息或令十幾億中國人震驚,因為他們習慣將配上醃漬薑或者用粥熬過的松花蛋當作一道開胃菜。全中國的食品雜貨鋪都出售松花蛋,很多國家的亞洲超市里也有出售,比如美國。
顯然,就松花蛋而言,東西方在口味上存在著明顯的巨大差異。中國人相信這些蛋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有益健康。然而,外國人並不瞭解中國的烹飪藝術。2011年,松花蛋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選為“年度最噁心的食物”。CNN記者抱怨松花蛋太難吃了。
松花蛋只是跨文化飲食衝突的一個最新例子。去年11月,義大利時裝品牌杜嘉班納捲入了一場極具爭議的廣告宣傳活動,該廣告表現的是中國人用筷子吃比薩和義大利面的場景。
社科院:大學生點外賣頻率越高 抑鬱傾向越高
據中青網2019-04-16消息,近日,201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大學生追蹤調查(PSCUS)”研究結果公佈。對全國18所高校在校大學生和畢業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進行調查的資料顯示,點外賣頻率越高的大學生,其自評身體和心理健康測量得分越差,抑鬱得分也越高。調查發現,6.4%的大學生幾乎每天點外賣,16%的大學生一周3到5次,21%的大學生一周1到2次。
回應
哪裡是因為點外賣抑鬱概率高,是因為性格內向,喜歡宅在宿舍,不想社交,不想運動的易抑鬱人群喜歡點外賣。
習慣吃生魚片,15歲女竟已慢性腎臟病及重金屬中毒! 2019-04-15 元氣網
台灣的日本料理店很多,台灣人也愛吃生魚片,但請不要常吃,腎臟科醫師提醒,一個月不要吃超過2次,以免造成慢性腎臟病及重金屬中毒的情況。
三軍總醫院腎臟科兼任主治醫師洪永祥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一病例。一名15歲女生檢查出有腎盂腎炎、慢性腎絲球炎及慢性腎衰竭的症狀。洪永祥好奇15歲為何腎臟已有這麼多狀況,而且他觀察小女生動作及語言都有點遲緩。母親表示,女兒到4、5歲就出現語言遲緩,小兒科醫師認為她營養不良建議再觀察。由於女孩食欲不好、挑食,負責照顧的阿嬤於是拿鮭魚生魚片給她吃,一周吃3~4次,長期下來,營養不良情況似乎改善了,但發展遲緩卻更嚴重。後轉至神經內科診治,由於她腎臟不好、及神經發展遲緩,醫師懷疑是重金屬中毒,檢驗結果是汞中毒。
洪永祥提醒,一些大型魚類如旗魚、鮪魚及鮭魚,重金屬含量高,其他像是巴掌大的魚,例如鯖魚、秋刀魚類等,重金屬含量較少。生魚片還是可以吃,但原則上「一個月不要超過2次」。
兩成中國人死于吃錯飯? 2019-04-12 澎湃新聞
近日,《柳葉刀》雜誌發佈了全球飲食領域首個大規模研究,通過分析195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的飲食結構,從中找到了“吃出來”的死亡率和疾病負擔。
針對中國的部分,研究給出了一個可怕的結果——20%中國人死于吃錯飯:吃太鹹、雜糧吃太少,水果也吃太少!不良的飲食習慣、烹飪方法,都需要為此負責。平日裡大家忌諱的紅肉、含糖飲料、反式脂肪,竟然不是造成中國人“吃錯飯”的罪魁禍首。
回應
翻譯過來,營養專家們的說法實際等同於:中國人應該回到古代,像古代人那樣飲食,才是健康的。一說低鹽,古代飲食不僅低鹽,而且非常低。因為那時候鹽是貴重物品,朝廷專賣管制,別說多吃了,很多人經常吃不到,低鹽是必然的;二說雜糧。古代壓根也沒什麼細糧,那時候的穀物加工技術,即使小麥大米,按現在的標準也只能算粗糧;再說水果。糧食不足自然是瓜果來湊,吃瓜群眾在那會兒可是極其普遍。於是乎,古代人民真的是標準的健康飲食,低鹽,少酒(酒很貴,而且都是低度酒),無煙(沒煙草),低油,少肉,多菜多水果,還沒有化學污染工業污染,100%純天然~~~健康到現代人看了要發呆!結果呢?古代人長壽嗎?長壽個鬼,死的一批一批的。人類就是這樣,有什麼就厭惡什麼,缺什麼就羡慕什麼。循環往復,永世不竭~~~
古代平民甚至中小地主的飲食水準之低,營養結構之爛,食物品質之粗劣都遠超你的臆想。想像的所謂古人天天吃無污染、營養均衡的食物這件事是不存在的。
西方的營養學不可盡信,宣傳吃菜不吃肉的是他們,宣傳不吃米麵水果搞低碳水飲食的也是他們。我們需要取其精華,去其胡扯,記得比如鹽別吃太多,糖也別吃太多這類早已有之的經驗,適當的平衡飲食即可。人不是機器,不需要按著計算器來吃飯
WTO終審大逆轉 南韓核食訴訟 日本敗訴 2019-04-12 聯合報
日本因南韓禁止日本八縣水產品進口,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訴。WTO爭議解決機構十一日的二審裁決大逆轉,推翻一審要求南韓修正的裁決,日本敗訴。日本想藉由此役勝利擴大出口的佈局也被打亂。
東日本大地震後,南韓以福島近海受輻射汙染為由,禁止福島等八縣水產品進口,日本主張此舉有差別性且超過必要的貿易限制,違反國際貿易規則,二○一五年向WTO提起訴訟。爭端解決機制一審裁決日本勝訴,南韓不服提出上訴。二審推翻一審裁決,認定南韓限制措施妥適。
回應相關新聞
蔡政府做了什麼...
相關新聞
日媒:提訴原想證明日本食品安全 卻適得其反
日施壓開放 蔡政府敢硬起來嗎(回應:日本是台獨吉娃娃的精神祖國,民進黨當然硬不起來)
「反核食」公投發起人、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南韓反核食勝訴,謝長廷被打臉,民進黨政府除了媚日還做些什麼
核食問題用公投「不妥當」 謝長廷: 反對要有科學根據
反核食公投過關 「助」日代表謝長廷:以後很難要人家挺我們了
柯文哲批台灣禁核食是弱智國家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8-12-17/181637
漢堡王新廣告“筷子夾漢堡”被指歧視,官方道歉 2019-04-09 觀察者網
繼此前杜嘉班納(D&G)辱華風波之後,近日全球大型連鎖速食企業漢堡王(Burger King)也爆出其在新西蘭投放的一則網路廣告被指涉嫌歧視。目前,該公司回應稱已移除爭議廣告並發表了道歉聲明。視頻中,“顧客”手握尺寸誇張的巨筷,試圖嘗試用這巨筷吃掉漢堡,動作顯得十分笨拙吃力。
去年11月,義大利知名品牌杜嘉班納推出的新廣告短暫播出後就因涉嫌辱華遭眾人批評,在視頻中請了一位元中東方面孔的模特用筷子吃義大利食物 ,刻意醜化東方女性,引來眾怒。隨後,加巴納還在社交媒體上辱駡中國為“屎之國”,進一步加劇和公眾的矛盾,演變成一場全球抵制活動。最終由D&G品牌負責人公開道歉,事情才得以平息。
回應
用筷子從上面紮下去,拿漢堡當串兒吃。一根筷子就搞定。這廣告暗諷吃漢堡的都智商欠費
實際上這廣告不是表現了猴子用人類工具的尷尬嗎?
洋鬼子哪懂這個,手抓,刀叉,還會啥?就算猴子也會手抓和刀叉啊。蠻夷牲畜之相。
用筷子吃西餐比刀叉還方便,只不過一部分未完全進化的低等人類學不會罷了。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19_04_09_496878.shtml
百頁豆腐是不是豆腐 化工博士分析成份後嚇壞這群人 2019-04-08 聯合
台大化工博士謝玠揚拍下在超市看到的百頁豆腐成份表,內容有:大豆蛋白(大豆脫脂豆漿乾燥製成)、油脂、澱粉、蛋白粉、調味料。以此說明百頁豆腐不是用原生豆漿製造的豆腐,而是以大豆蛋白加水所生的「還原豆漿」製成。有些網友表示「好吃就好」不在乎它到底是不是豆腐,不過吃素的網友倒是吃了一驚「原來百頁是葷的」,只適合蛋奶素食者食用。
回應
腦子不太好的博士......其實百頁豆腐是用磨完豆漿後的黃豆渣加入澱粉做成的--許多素食產品(如素雞)也都是這麼做的。 "吃素的網友"請不要跟聯合報的低素質記者傻到一塊去,大豆蛋白是植物性蛋白......
天價嘉寶果營養價值幾何 專家:和葡萄差不多 2019-04-08 科技日報
嘉寶果(樹葡萄) 是原產美洲的桃金娘科樹番櫻屬植物,淡季時價格可以賣到每公斤100元,最高時甚至每公斤500元,連樹苗價格也是30元到800元不等。
嫁接的嘉寶果5年內即可結出果實,而種子樹可能需要10到20年。過去使用扡插法種植的嘉寶果則較難發根,但目前通過半硬枝插(2節4片葉)的方式,速浸生長素NAA(萘乙酸),其發根率可達90%以上。
回應
你怎麼不說燕窩和雞蛋的營養價值差不多?鑽石和煤的主要構成還都是碳元素呢!精品水果的價錢是普通水果的十幾倍,是因為精品水果的營養價值高出十幾倍嗎?物以稀為貴的道理懂嗎?物品價值的決定因素從來都不是他的營養價值或實用價值,每隔一段時間總能看到這麼沒腦子的文章,不食人間煙火的科技日報
好印象完全崩壞! 10大世界第一 日本人看了都慚愧 2019-04-08 聯合
國人對日本普遍皆有不錯的好印象,每年赴日旅遊人次也不斷增長當中,然而,日本平臺The Mystery公佈了一項日本10大世界第一,內容連日本人自己看了都覺得慚愧。
第一,農藥使用量世界第一。其實台灣更可怕,每公頃農藥用量17公斤,比第二名的日本還多出6公斤。
第二,食品添加世界第一。日本很多食品味道豐富,相較英國21種、德國64種、美國130種,日本卻有1500種以上的添加物。
第三,食用基因改造食品世界第一。最快今年夏天,就能在市面上買到經過基因編輯的農漁水產品,但厚生勞動省認為基因編輯並非基改。
第四,廢棄物處理量世界第一。日本雖然垃圾分類做得不錯,但僅有20%的廢棄物被回收。
第五,自來水氯含量世界第一。日本自來水是可以喝的,但就連台灣醫師都建議,還是經煮沸後較為安全。
第六,臥床老人世界第一。65歲以上占總人口28.1%,70歲以上占20%,超越義大利的23.3%、葡萄牙的21.9%及德國的21.7%。
第七,精神病院世界第一,遠大於韓國及歐洲其他國家。
第八,年輕人自殺率世界第一。包括霸淩、壓力及家庭因素等,,2016-2017年250人,創下30年來新高。
第九,撲殺流浪動物世界第一。動物安樂死在歐美僅有不到一成,但在日本竟高達七成。
第十,不做家事的老公世界第一。
回應
台灣的世界第一列出來,日本人會嚇尿吧.
是嗎?十倍人口的中國第幾?鬼扯
綠蛆依然熱愛日本,寧可巴肚扁扁,也要捐錢給日本,寧可打手槍,也要把老婆送過到慰安日本老爹。
這篇新聞又讓島內許多日本鬼子的走狗心碎幻滅,不過這群漢奸台奸人渣還是會繼續搶食日本鬼子爸爸拉的狗屎過活,賤…
日本水果輸台也有多次沒通過我們台灣的檢驗,就是農藥殘留太多,可是鬼島依然相信日本欸尚好,日本人不會騙人...
日女為減肥「剝掉天婦羅麵衣」 遭店家轟出:這是對我們的侮辱 2019-04-08 聯合
回應
留言充分表現出臺灣奧客文化
哪裡奧客?人家不付錢嗎? 炸皮也是客人自己動手剝的, 有要廚師去皮嗎?
新加坡正式將小販文化申請非遺 馬來西亞不滿 2019-03-28 觀察者網
新加坡將街頭小吃的小販文化申請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一事引起了鄰國馬來西亞的不滿。對此,新加坡官員28日為申遺進行辯護,認為這是“保護”當地文化的舉措。
據臺灣“中央社”3月28日消息,新加坡本周已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遞交申遺檔,申遺結果預計明年底宣佈。新加坡國家文物局(National Heritage Board)一名高級官員在發佈會上表示,申遺並不代表新加坡的街頭小吃比其他國家更優秀。“這不是某些國家試圖證明它們的文化習俗比其他國家更好、更獨特,或是源自於這個國家。”
該官員指出,“申請理由是這個文化習俗是否受到國家社會的重視…以及它們國內是否致力於保護這些文化”,希望申遺能鼓勵年輕人多投入小販文化的發展之中。
據瞭解,新加坡的小販文化有超過50年歷史,全島大小小販中心有上百個,小販們會聚集在這些中心出售雞肉飯、麵條和擼串,價格也相對便宜。自去年新加坡宣佈,將替新加坡國內小販文化申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非物質文化遺產,如若申遺成功的話,新加坡小販文化將與傳統日本料理、比利時啤酒等並列非遺。目前該國支持此次申遺的人已經超過85萬。
但這項申遺舉動引爆了馬來西亞的怒火,因馬來西亞國內也有街頭小販形式的餐營業,且與新加坡存在諸多相似之處。而且馬來西亞人認為,他們的街頭小吃比新加坡還要優秀許多。
回應
看看這些沒文化遺產的地方申請的都是些什麼吧,可憐的人。
康師傅營收是統一的近3倍 速食麵雙雄為何差距這麼大
2019-3-25,康師傅發佈2018年財報具體數字,營收606.86億元,同比增長2.94%。淨利潤24.63億元,同比增長35.42%。
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相比統一,康師傅的品牌效應以及群眾基礎更勝一籌。同時,與聚焦華東、華南市場的統一相比,康師傅則是全國化運營。“這也說明,康師傅整體規模化優勢進一步凸顯”。
康師傅兩大主營均增長
其中,速食麵業務實現營收239.17億元,同比增長5.73%,占集團總收益39.41%。高價面和容器面是其發展的重點,且銷售額均有所增長。相比之下,中價面、乾脆面銷售下滑幅度超過兩位元數。
2018年11月,康師傅推出EXPRESS速達麵館等高端新品,產品的目標人群是追求生活品質的高端人群。老對手統一也不甘落後,其推出的中高端產品“湯達人”增速兩位數。
近年來,康師傅飲品業務的營收占比逐年提升,而速食麵業務占比逐年下降。2015年至2018年,康師傅飲品業務占比分別為57.61%、58.58%、59%、58.19%,而同期速食麵業務的營收占比分別為39.69%、38.69%、38%、39.41%。
速食麵業務營收是統一的2.8倍
統一2018年報顯示,營收217.72億元,同比增長4.6%,淨利潤約10.3億元,同比增長17.2%。其中,飲料業務營收上升3.6%,達126.19億元,占比重為58%,速食麵業務營收上升5.7%,達到84.25億元,占集團總收益的38.7%。
從速食麵業務來看,康師傅2018年來自于速食麵的營收為239.17億元,是統一該業務營收的2.84倍。在飲品業務上,統一126.19億元銷售額僅約為康師傅的1/3。
“據我們觀察,近年來康師傅與統一的發展戰略有所不同,康師傅主要是進行產品升級、發力中高端產品,而統一更加專注於自創品牌的升級。”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日本食品衛生頻曝丑聞引眾怒
近來,日媒接連曝光數起食品衛生醜聞。先是餐飲連鎖店“大戶屋”店員在網上發佈裸體玩弄客人食物的“不雅”視頻;而後,又是日本著名回轉壽司連鎖店“庫拉壽司”被爆用垃圾桶裡的魚做壽司,引發眾怒;還有把吸管直接放到飲料機裡喝;做菜時大聲唱歌,口水四濺,這都是發生在日本大型連鎖餐廳廚房裡的真實場景。此外,日本著名大型連鎖便利店7-11也被曝出“員工舔商品”“拿食物擦地又重新炸給顧客吃”等亂象。就在上個月,一段7-11的店員從關東煮的鍋裡取出食物讓另外一個店員吃,然後另外一個店員把關東煮又吐回鍋裡的視頻,迅速在網上擴散。相關涉事企業都表示,已經進行了嚴肅處理,發佈視頻的相關職員均已被處分或解雇。
相關新聞
日便利店加盟業者難撐24小時營業
超商不再24 小時營業,特定商圈門市假日打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6K_zLcH1u0
聯合國環境大會塑膠垃圾決議案因美國反對“觸礁”
日本共同社2019-03-13消息,關於為了加強針對日趨嚴重的海洋塑膠污染的國際性舉措,由日本和挪威向在奈洛比舉行的聯合國環境大會提交的決議案,美國對該案的主要內容(對直徑5毫米以下的微塑膠加強對策/2025年廢除一次性塑膠)表示反對,談判已經觸礁。
相關新聞
中國2017年7月拒收外國「垃圾」 英國廢塑膠「轉賣台灣」暴增10倍: 歐美塑膠垃圾的新出口地轉向東南亞,包括台灣,還有泰國、馬來西亞及越南。
全美首例!美國華盛頓州“人屍堆肥”有望合法
美國FDA解除進口警報,可食用轉基因三文魚將首次登上美國餐桌
回應
如此先進,如此環保,如此高尚,中國的公共知識份子應當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那幫人終於有用處了
那些反對喪葬”移風易俗“的,應該沒什麼可說的了吧?
美國3億多人卻消耗了地球1/4的資源和能源,美國現在就是在拖全世界後腿!
美國啥時候“帶領”人類了?只有奴役,訛詐和利用。
日本和挪威,兩個非法捕鯨大國,既非法又怕死。
憑什麼中國廚師做菜嫺熟,就要被噴殘忍?
2019-03-06那個在視頻裡教大家做菜的王剛在全網道歉了。
原因是他這次在視頻裡教大家如何處理鮮活“娃娃魚”。
儘管王剛聲明了這是人工養殖的娃娃魚,但還是被網友各種指責。直播殺娃娃魚引起了不太好的聯想是有欠妥當,但其中飽妹覺得最荒誕也最讓人氣憤的是下面這樣的評論——
做個菜,上綱上線到王剛做菜太嫺熟所以看不到對食物的敬畏,又上升到中國廚師“只是個廚子,思考不了食物更上層的關係”。
可什麼是食物更上層的東西?
而搞笑的是,外國廚師做的菜在同一個人眼裡卻變成了另一幅景象。
用斷筋殺魚法,伺候一條剛離開太平洋的活魚,是為了儘快結束它的死亡痛苦,並且迅速進入最佳保鮮狀態。在乾燥的夏季——這條魚迅速失水、魚皮快速起皺。
這個過程看起來血腥,然而,唯有如此,一條魚美味的至高點——我們叫它食物的“甜蜜點”,抑或“食物最好吃的時刻”,才剛剛開啟,接下來:
鯛魚刺身,泛著淡淡的玉石光澤,一隻被擠得變形的檸檬,正向它滴著汁水;
鹽粒附在銀光閃閃的秋刀魚上,隨著炭粒的燃燒,“滋滋”冒著熱氣;
鯽魚煨在砂鍋裡,潮汕鹹菜被切成大刀闊斧的片狀,紛紛躍入奶白色的湯。
要抵達食物那些最好吃的時刻,死亡才是開端。
若是只享受食物帶來的美味,而逃避食材上桌之前所謂“殘忍”的一切,就是一種自欺欺人啼笑皆非的虛偽。
為什麼王剛師傅處理食材太過嫺熟就是殘忍?怎麼中國廚師就對食物毫無敬畏?
中國廚師從來就不低人一等,把每道菜都做的儘量精緻,就是對食材最好的尊重。
所以啊,中國廚師怎麼了?屠宰食物又怎麼了?你們在見過中國廚師把菜做到極致之後再來發表自己的高見行嗎?你們自己體驗過一道美食從無到有的完整過程再來談什麼殘不殘忍可以嗎?
講真,去後廚老老實實做飯,當個你們口中粗鄙、野蠻、殘忍的廚子,比跟一群你們這樣的偽君子同桌吃飯要強多了。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86365&s=syfwqtzr
必須吃褐色碳水化合物食物才健康嗎?
所謂褐色碳水化合物(brown carbohydrate)是指全穀食物或保持自然狀態的食物,而白色碳水化合物(white carbohydrate)食物通常指精製穀物。那麼,是必須吃褐色碳水化合物食物才健康嗎?不一定,因為一些白色碳水化合物食物要麼進行了強化,要麼也具有類似其他食物的低升糖指數(GI)。另一件需要牢記的事情是,你可以將能夠迅速消化的食物(比如白麵包和意式麵食)與蛋白質和脂肪來源一起攝入,這會減緩糖分釋放到血液中的速度。
儘管褐色麵包很好,但白麵包也可以提供很多東西,因為它可以通過添加維生素和礦物質(比如鈣、鐵和B族維生素)進行強化。如果糙米不適合你的口味,那印度香米(又稱巴斯馬蒂香米)或許是很好的選擇,因為它的升糖指數較低。當然,你也可以將褐色和白色碳水化合物食物混合在一起,在獲得不同口感和味道的同時,也有了充足的纖維來源。
馬鈴薯的消費量也在下降,但對於許多家庭,尤其是老一代和預算有限的家庭來說,馬鈴薯仍然是主要的營養主食。英國薩里大學的研究人員對相關研究進行了回顧,揭示了白肉馬鈴薯如何成為維生素C、維生素B和鉀的重要來源。他們指出,一份烤馬鈴薯(大約300克)含有將近一半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B6日攝食量。不剝皮吃的話還有助於保持馬鈴薯的纖維含量。
專注於真正的食物,而不是營養
關於營養和飲食的討論往往集中於營養物質,但實際上更應該關注食物本身,關於應該吃什麼的困惑很大程度上來源於飲食建議的過渡複雜化,而碳水化合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涵蓋了從白糖到糙米的眾多食物,而它們對飽腹感和血糖水準的影響成為定義其是否健康的重要標準。
然而,食物的選擇與常識有很大關係,很顯然,一碗糙米要比一塊披薩健康得多,而水果和燕麥棒可以提供比一袋糖果更多的營養,儘管這些食物都被歸為碳水化合物食物。
選擇健康的食物沒有必要因為食物成分而變得過於複雜,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飲食中需要包括哪些食物,而不是某種營養物質過多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否則就會總是受到最新趨勢的影響。
近期發表在《柳葉刀》(Lancet)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回顧了240多項研究的資料,發現食用更多富含纖維的全穀食物可以降低許多疾病的罹患風險。該研究顯示,在飲食中攝入最多纖維(每天25至30克)的人,其死亡率下降15%至30%,患心臟病、中風、2型糖尿病和結直腸癌的風險都有所下降。研究還表明,高纖維和低升糖指數(GI)的飲食可以顯著降低體重、收縮壓和膽固醇水準。
纖維有利於消化和腸道細菌
纖維對於消化系統的健康至關重要,還有助於維持多樣化的微生物群,即我們消化系統中由眾多細菌、真菌和酵母組成的龐大生態系統。被稱為β-葡聚糖的可溶性纖維存在於燕麥和大麥等碳水化合物食物中,已被證明有助於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並可能有利於腸道中的細菌生長。
此外,美國塔夫茨大學的研究人員還發現,較高的全穀物食物攝入量有助於促進腸道細菌的健康和某些免疫反應。
馬鈴薯和白色意式麵食等碳水化合物食物也有助於保持腸道健康,因為它們在煮熟並冷卻後會產生抗性澱粉(又稱抗酶解澱粉)。這種澱粉也無法被健康的小腸消化吸收,有利於腸道微生物生長,因此不應該被妖魔化。
在碳水化合物食物中可以找到哪些微量營養素?
碳水化合物食物的其他健康益處來自其微量營養素含量,包括B族微生物(有助於保持皮膚、眼睛、神經系統的健康,並且是食物釋放能量的關鍵)、硒(保護細胞免受損傷的抗氧化劑,並能支援免疫系統)、鋅(説明生成新細胞並促進傷口癒合)和鎂(有助於食物釋放能量並維持健康的神經系統)。
儘管在一般概念中,碳水化合物包括穀物、馬鈴薯、全穀物和麵包等,但你依然可以在水果、蔬菜、豆類等食物中找到碳水化合物來源,這些食物都能提供豐富的其他健康營養物質。
饅頭加泡打粉,說明書有明確的規定,限量,但商家為了好看,都是超量的加。
無聊!愛咋吃就咋吃!幾千年都過來了!少說這些沒文化的話害人!
道理很簡單,饅頭裡有泡打粉,所以容易讓人發胖了
痛恨這些個無聊下流的所謂科學家,美食家,專家。在那裡胡亂忽悠,缺德啊。
這個是事實!無論是從個人經驗還是科學的營養成份來講,都是饅頭容易讓人發胖.
被妖魔化的碳水化合物食物能否捲土重來? 2019年03月01日 新浪科技
一段時間以來,許多追求健康的人都著迷於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包括生酮(Keto)、Dukan、Paleo和Atkins等飲食方法在減肥人群中仍然相當流行,並且使健康脂肪和蛋白質逐漸成為大眾認知中健康飲食的要素。
碳水化合物涵蓋眾多食物
將碳水化合物妖魔化為不健康和導致體重增加的食物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這讓碳水化合物背上了難以擺脫的惡名。但是,並非所有的碳水化合物都是平等的。
碳水化合物涵蓋了多種食物,比如含糖零食和膳食,後者一方面包括披薩或配奶油醬的意式麵食,另一方面則是燕麥、糙米和豆類等食物。缺乏纖維的食物,比如糖和高度加工的穀物,可以在體內迅速消化,不能長時間保持飽腹感。這些食物會導致血糖迅速上升,如果過量食用會助長暴飲暴食和體重增加。含有豐富纖維的食物,如全穀食物,其飽腹感更強,對血糖水準的影響較小,從而有助於控制體重。
研究顯示碳水化合物食物中的纖維能降低疾病風險
在糙米、麵包和意式麵食等全穀食物中,纖維是關鍵的營養物質之一,而且看起來很可能是碳水化合物新革命的關鍵驅動因素。在歐美國家,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可能有助於改變對碳水化合物食品的態度,因為這些食物在維持營養平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膳食纖維代表了那些在小腸中不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食物,有研究表明,富含纖維的飲食具有許多健康益處。
米飯和饅頭 誰是讓人發胖的元兇? 2019年03月05日 新京報
在國人飲食的習慣中,主食以米飯和麵食、饅頭居多。其中,北方省份偏愛麵食,而南方的省份更愛米飯。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南北方人身材的差異,是否和主食的種類有關呢?吃米飯或饅頭,哪個更容易讓人發胖?
你胖了卻讓饅頭米飯“背鍋”
米飯和饅頭都屬於碳水化合物,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碳水化合物占一天食物的60%左右,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資料資料顯示,每100克麵粉中營養成分包括熱量366大卡,脂肪2.2克;每100克大米中營養成分包括熱量347大卡,脂肪0.8克。從資料上看,同等品質的麵粉中的能量與脂肪都大於米飯中的含量,可在人體一日攝入量中,這個差距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甚至可以忽視。
那麼,誰才是造成胖子和瘦子區分的“元兇”?
其實,真正讓你胖的不是米飯或麵條,而是能量過剩。
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這三類產能營養素中,脂肪比碳水化合物更容易造成能量過剩。1g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產生的能量4千卡,而1g脂肪則產生能量為9千卡。
有研究表明,如果提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食物時,則攝入較少能量就能滿足食欲。因此進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飯,並不容易造成能量過剩。相反,大米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E以及鈣、磷、鉀、鈉、鎂、鐵、鋅、硒、銅、錳等礦物質。
原來,脂肪攝入才是發胖的元兇。那麼,問題來了,怎樣防止發胖呢?
1、控制主食總量 多吃菜
專家認為,人們認定吃麵食比較容易胖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相較之下,麵食比較容易被人吸收,而在吃面時通常不會配太多其他菜,所以麵食的攝入量在不經意間就會增多。
2、麵食更易解乏
對於疲勞的上班族來講,饅頭比米飯更適合。酵母發酵不僅讓麵食味道好,還提高了它的營養價值。
人體缺乏維生素B1會感到乏力,缺乏維生素B2會感到肌肉運動無力,耐力下降,也容易產生疲勞。而饅頭中富含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B族維生素,是緩解壓力、營養神經的天然解毒劑,也是消除疲勞必不可少的營養素,對慢性疲勞綜合征的人尤其有益。
3、無論如何都要多運動
回應
饅頭加了泡打粉,小狗幾天吃了一些買的饅頭就站不起來,開始還以為是生病,停止吃好了,當時也不太清楚是吃買的饅頭原因,過了幾個月,又吃了,又是這樣,才知道是饅頭的原因。家中自己發的饅頭可能要好一些。小狗吃了明顯發胖。
咖啡當水喝!陸年輕女白領骨質疏鬆 一陣猛咳肋骨斷三根 2019-03-01 聯合報
大陸飲食日益西化後,越來越多年輕人也咖啡成癮。據《武漢晚報》報導,當地一名30歲女子日前感冒一陣劇烈咳嗽後,肋骨竟然就斷了三根肋骨。醫生最後發現,原來這名女子長期把咖啡當水喝,導致骨齡已經相當於60歲老人。
報導稱,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胸外科最近一周接連收治兩名咳斷骨頭的年輕病人。其中一名30歲的女子是在外資企業任職的白領,平時就很愛喝咖啡,每天到辦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沖泡一杯香濃的咖啡,多的時候一天竟可喝到10杯。
這名女子日前感冒,27日上午,她一陣猛咳後突然喘不過氣來,隨後感覺胸部劇烈疼痛,趕忙前往醫院就診,X光檢查結果讓醫生也吃了一驚,這名女子的第3、4、5肋骨竟全部骨折。
咳嗽能咳斷三根肋骨,讓女子也覺得不可思議。醫生追問她的病史和生活習慣後發現,女子把咖啡當水喝已長達七年時間,醫生因此安排她進行骨質密度檢測。結果印證了醫生的推測,女子的骨齡已經相當於60歲老人,推斷她提前出現骨質疏鬆應與長期咖啡過量有很大的關係。
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胸外科主任陳寶均表示,近年來骨質疏鬆有年輕化趨勢,生活不規律、不愛運動,加上長期過量飲用咖啡、碳酸飲料,或是酗酒、抽煙等不良生活習慣,都會加速骨齡老化。
專家提醒,預防骨質疏鬆,平時應適當運動以增加骨質密度,同時還要多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在飲食上可多吃如魚、蝦、海帶、牛奶、雞蛋、豆類等鈣、磷含量較高的食物。45歲以上女性則建議每年應進行一次骨質密度檢測。
回應
蛙蛙:假新聞,專制體制下的人沒資格享受民主的咖啡。
日媒:中國飲食店直播後廚狀態贏點贊
日本《每日新聞2019-02-1日文章,原題:防止員工造成食品衛生問題的最強對策——中國飲食店在廚房裝監控,即時直播後廚狀態 中國一些便利店及飲食連鎖店因員工操作引發的食品衛生問題最近引起熱議。上海一名日本人在網路上傳的一段視頻再次推高議論熱潮。
視頻展示了中國一家餐廳即時直播廚房的工作狀態。截至2月14日已獲得5000次以上點贊,多次被轉發,評論欄中還有多條日語評論。
這名日本人說,這家餐廳是販賣小籠包、饅頭、麵條等的平民早餐店,很受日本人喜愛。縱觀評論可看出,很多線民贊同此類新穎做法。有人說,感覺像是在上廚藝課程,非常棒!還有人說,這不僅是為防止出現食品衛生問題,也是一種宣傳手段。對此,筆者認為可能存在這種意圖,但消費者看到的更是中國的餐廳正在培養一種專業意識。
這種在平民餐廳公開後廚狀況的做法,除了起到監控衛生作用,還能讓消費者充分領略廚師手中華麗的鍋與鋒利菜刀帶來的魅力。這種充實氛圍,表露出的是中國餐廳的用心及廚師的專業性。在欣賞他們手法的過程中,人們已想不起這是由食品衛生顧慮催生的應對之策了。(作者北村泰介,陳琳琳譯)
回應
即時後廚直播,非常棒的宣傳和衛生監督手段,很有創新意識,應該推廣!
笑死人,我從打小到現在吃重慶小面,廚房都是敞開的,差點啥子味道自己進去添。包子鋪、燒餅攤、豆漿油條都是新鮮出爐,一切操作“大白於天下”。是西方速食企業來中國後,把個廚房當成為國防部,神秘兮兮的,結果是暗箱操作污垢擋不住。地溝油和亂加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安全的危害源頭,好在這兩年狠狠的治理,現在可以放心大街上隨便吃了。
相關新聞
外賣平臺上調傭金抽成 商家叫苦:外賣送不起了 2019-01-14 工人日報
環保人士呼籲華人春節少吃豬肉保護地球? 2019-2-4
各地的華人會在本周開始慶祝農曆春節的到來,但是環保人士呼籲華人少吃豬肉、保護地球。
中國所消耗的肉食比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地方都多,其中豬肉的消耗量佔據了全球的一半。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調查,全球14.5%的溫室氣體排放源自飼養牲畜,這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美國慈善機構WildAid的中國氣候總監Jen Leung說:“如果中國人將肉食消耗量減少到如今的一半,那麼中國在未來十年可以減少1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在微博上,動物保護組織PETA亞洲善待動物組織也發起了保護豬豬的運動#豬年不吃TA。
回應
什麼叫偽善?就是自己一邊吃著牛肉,一邊要求別人別吃豬肉。
不算水產中國人均肉類消費也就120斤/年,美國的一半,考慮到乳製品的消費情況,中國蛋白質消費量也就是歐美的50%。而且牛羊製造的溫室氣體遠比豬要多吧。為毛不是他們減少牛肉的消費?
無恥,是牛類放屁導致的,關豬什麼事?澳大利亞先把自己養牛業廢了才對!
根據西方環保人士的研究,生產每公斤羊肉排放的二氧化碳是39.2單位,牛肉是27單位,乳酪是13.5單位,豬肉是12.1單位,雞肉是6.9單位,大米是2.7單位,豆腐是2.0單位。因此,以豬肉、大米、豆製品為主的中國飲食比以牛羊肉和乳製品為主的西方飲食要環保得多。
耶誕節少砍點樹才是真的。
美國的人均用電量是中國的幾倍,美國家庭常年24小時開空調,即使沒有人在家也會開著空調。美國人洗碗用洗碗機,不管衣服毛巾鞋子通通用洗衣機洗,不曬衣服用烘乾機。更別說美國食物浪費驚人,很多包裝完好的食物還在保質期內就被扔掉了,所以很多美國乞丐是會直接在垃圾桶內找到新鮮食物的原因。如此浪費驚人的國家,更別說自身還斷然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還敢說環保?還敢對其他國家基本民生指手畫腳?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77129&s=syfwjxbt
但並非所有人都願意買單。在感受到“外賣吃不起了”之後,消費者這端的情況正在發生變化。資料顯示,在經過前期“補貼式”增長之後,全國外賣市場增長勢頭已經開始放緩。2018年1月~9月,全國線上餐飲收入6693億元,同比增長7%,但相較於2017年同期,下降了1.4個百分點。
美團點評研究院發佈的《外賣發展研究報告》也顯示,在經歷了2014年的增長高峰之後,線上訂餐市場規模和使用者人數增長均出現了連續4年的下降。其中,市場增速由2014年71%銳減至18%,用戶增速則從51%下降至15%。
記者採訪發現,消費端的變化並不僅僅是市場飽和的自然結果。一些消費者用腳投票表達他們對網路外賣的不滿。“不是反感外賣漲價,而是反感外賣只漲價,不管食品品質、配送和服務。”來自北京的陳帥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獨居單身以及長期加班的生活讓各大外賣APP成了他手機裡重要的軟體。
外賣平臺盈利動機提升
據瞭解,隨著外賣市場的整合,各大外賣平臺已經數次上調了傭金抽成比例。有分析認為,平臺之所以敢屢屢單方面喊漲,根源在於涉嫌壟斷。
目前,全國網路外賣市場呈現出美團與餓了麼雙寡頭的局面,兩家公司的市場份額合計超過90%。有不少商家向記者反映,壟斷與傭金之間存在高度的關聯。
此前,已有多家外賣平臺因存在不正當競爭和壟斷經營行為被有關部門約談,但壟斷問題並無後文。但有專家表示,壟斷並不一定導致漲價,外賣平臺傭金上漲的主要原因還在於,網路外賣平臺的發展訴求已經從搶佔市場向實現盈利轉變。
回應
這就是我只用某寶,不用什麼東京還是什麼京西的原因?看來還是老馬靠譜些。
之前平臺補貼養豬的時候,平臺送到比堂食還便宜,消費者沒話說了。現在平臺開始收割殺豬時候,你們開始哼哼了?
在家等飯吃的,不在乎那點小錢是吧。
外賣平臺上調傭金抽成 商家叫苦:外賣送不起了 2019-01-14 工人日報
起步於2003年的網路外賣,在互聯網O2O大潮中經歷了一輪爆發式增長,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元,用戶人數接近3億人次。然而,市場迅速擴張之後帶來的成本壓力日趨顯現,越來越多的商家和王玉虎一樣,開始尋找自己的外賣管道。近日,美團外賣傭金上漲的消息加劇了商家和消費者對這一問題的擔憂。
在南寧,有消費者反映自己經常光顧的餐飲店突然退出了網路外賣平臺,原因是美團外賣將傭金抽成由15%上調至22%。這意味著餐飲店每100元外賣收入中,有22元需要上交給外賣平臺。一些餐飲店老闆表示“外賣送不起了”,只能無奈退出。
記者走訪北京多家餐飲店發現,近期各外賣平臺雖未出現普遍性的傭金上漲,但傭金已經成為餐飲業的一個負擔。“一碗拉麵我在店裡賣18元,通過外賣平臺送出去就要20多元。”王玉虎介紹說,幾家外賣平臺去年漲了一次傭金,每單向商家收取5到20元的訂餐費,向消費者收取7到15元不等的配送費。“對於我這種小店來說,很貴了。”
從去年開始,在中國烹飪協會公佈的全國餐飲收入情況中,協力廠商外賣平臺費用已被納入,成為餐飲成本的一項重要資料指標。該協會分析,由於人工、房租、社保、殘保金、協力廠商外賣外送服務平臺費用等各項成本不斷攀升,涉企收費尚無明顯變化,餐飲市場表現增長乏力。
“現在餐飲毛利也就40%,而外賣平臺傭金接近20%。”與王玉虎一樣,北京天通苑一家燒烤店老闆也開始摸索自己的外賣配送業務。“我們這種小本生意也沒有多少定價空間,晚上平臺接單還比白天貴,算上房租、人工、原材料還有水電等費用,攤下來外賣基本上也就不掙錢了。”
隨著外賣平臺傭金逐漸擠佔餐飲利潤空間,“生存不易”乃至“外賣必死”的聲音開始在業內蔓延。最悲觀的觀點認為,由外賣配送帶來的房租、人工成本下降已經難以覆蓋平臺傭金及行銷費用,這將導致餐飲外賣倒在成本高於產出這個最基本商業問題面前。
漲價卻不提質,消費者不滿
羊毛出在羊身上。“傭金一漲,我們的定價也只能跟著漲。”北京通州一家主打外賣業務的速食店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不管怎樣,最後都是吃飯的人買單。”
海底撈肇事男子事前曾在另一商場投屏播淫穢視頻
2019-01-05,位於武漢江漢路大洋百貨裡的海底撈火鍋店內發生了十分不雅的一幕,食客正在大快朵頤時,牆上的電視突然播放起了淫穢視頻,11日,武漢警方向澎湃新聞通報了案件偵破過程,嫌疑人梁某還曾在另一家商場以投屏方式播放淫穢視頻。
1月6日,民警通過走訪排除了火鍋店員工誤操作的可能性,一名目擊者告訴民警,在該事件發生前十幾分鐘,江漢路新佳麗廣場內一家KTV裡的電視上也曾播放過淫穢視頻。由於兩起案件事發地點十分接近,作案手法又極為類似,民警推斷應該是同一人所為。
辦案民警張秋碩介紹,通過調取KTV過道處的監控視頻,民警發現有一男子行跡十分可疑。KTV老闆辨認後表示他之前曾上門推銷口紅販賣機,兩人還互相加了微信,該男子的微信名叫“梁經理”。
1月8日,花樓派出所把搜集的線索回饋給了市公安局網安支隊。網警通過偵查,初步確定了這位“梁經理”有重大作案嫌疑,並固定了他的相關犯罪證據。9日上午11時許,民警讓KTV老闆叫“梁經理”過來談生意,等到他來到新佳麗廣場時,4名民警蹲守將其抓獲,並從他隨身攜帶的手機內找到淫穢視頻的播放記錄,該視頻就保存在他的網路雲盤內。
面對審查,“梁經理”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供認不諱,原來他真名叫梁某某,今年28歲,武漢市人,在一家經營口紅販賣機的公司擔任推銷員。5日下午14時40分,他來到新佳麗廣場的KTV內,向老闆推銷他們公司的口紅販賣機,在離開時他突發奇想,用自己手機內一個名叫“WiFi管家”的APP連上了KTV裡的WIFI,之後打開網盤播放淫穢視頻,並點擊投屏按鈕將其同步到KTV電視螢幕上播放。在離開新佳麗廣場後,他又來到了大洋百貨的海底撈,用同樣的方法播放了淫穢視頻。據他本人交代,這麼做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惡作劇。
目前,梁某某已被江漢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進一步辦理之中。
相關新聞
海底撈蹦出不雅視頻,原來是因惡作劇
回應
又不是沒看過,都大驚小怪的,中國人都喜歡暗裡騷
武漢神經病
嫌疑人都說了,是惡作劇。不過他這麼做是缺德加腦殘了。
嫌意純屬作死
放久不爛 柑橘「凍齡」的祕密 2019-01-11 聯合報
柑橘類水果在採果、貯藏及運送過程中,若受到碰撞、擠壓,將導致果皮受傷,就容易滋生青黴菌或綠黴菌,即使果皮沒受傷,仍容易長黴,幾乎很多消費者都有丟棄長黴柑橘的經驗。依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規定,柑橘類水果的外皮防腐劑,可使用「對羥苯甲酸異丁酯」,亦可使用「聯苯」用於外敷之紙張。但是令人憂心的是,有少數果農為了延長柑橘保存期限,未依規定使用防黴劑,甚至採用號稱藥效強效果佳的違法防黴劑或防腐劑,就會出現消費者買回的柑橘不會腐爛的凍齡水果。高濃度「聯苯」對皮膚、黏膜有刺激性,會損害神經系統和肝臟,長期接觸會引起頭痛、乏力、失眠以及呼吸道刺激症狀,其他違法的防黴劑對身體的危害就更大了。
美媒盤點 麥當勞這些餐點連員工也不吃 2019-01-10 聯合報
美國網路媒體 「Mashed」整理速食龍頭麥當勞的內部爆料,列舉多項連員工都不吃的餐點,包括屢被點名的麥克雞塊,以及咖啡、冰品等,但最扯的是,連麥當勞自己都曾建議員工少吃速食,因為速食卡路里過高容易讓人肥胖,有害健康。
研究:垃圾食品企業影響中國營養政策
美國《紐約時報》2019-01-10:研究詳述垃圾食品企業如何影響中國的營養政策 “快樂10分鐘”是中國推出的一項活動,旨在鼓勵學生每天運動10分鐘。在一個兒童肥胖率驚人的國家,這似乎是改善國民健康的可貴一步。
但值得注意的是,該倡議及其他強調鍛煉是減肥最佳方式的官方專案均未提及減少高熱量垃圾食品和含糖飲料的重要性。現如今,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垃圾食品和含糖飲料變得無所不在。
而兩項最新研究顯示,中國所強調的“健身最好”其實基本上出自可口可樂和其他西方食品及飲料巨頭。上述研究結果發表於週三出版的《英國醫學雜誌》和《公共衛生政策雜誌》。研究顯示,可口可樂公司和其他跨國食品公司通過一個叫“國際生命科學學會”的組織運作,目的是阻止在中國出現席捲西方的要求食品監管和征蘇打稅的運動。
可口可樂公司在美國試過類似的手段,與有影響力的科學家合作,建立一個稱為“全球能量平衡網路”的非盈利組織,以傳播鍛煉而非節食才是解決美國肥胖危機的辦法。
中國的公共衛生倡議總是提倡鍛煉,很少提及減少熱量攝入或減少食用加工食品和含糖飲料的重要性。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營養學教授巴里•波普金表示,單靠體育活動是沒法根治肥胖、高血壓或糖尿病的。波普金曾在中國工作多年,協助該國制定營養指南和食品政策。
僅僅幾十年,中國就從食品匱乏變為與飲食不當有關的慢性病激增的國家。(作者安德魯•雅各斯,喬恒譯)
港媒:米其林指南在中國遭冷遇
香港《南華早報》2019-01-10:米其林為何不應制作中國餐廳指南以及哪些指南更有可能得到中國人的青睞? 當米其林2016年通過推出上海餐廳指南進入中國市場時,鐘寧已在該領域耕耘多年:在10年前就已設立一種評級體系並選出中國50家最佳餐廳——這在中國尚屬首次。
鑒於中國同行佔據主導地位,米其林要想在中國獲得更多關注和認可,或許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妨考慮一下愛彼迎如何被中國同行途家遠遠拋在後面,以及優步曾如何在與滴滴出行的價格大戰中敗北等現象。在米其林進入中國前,在華尋找好餐廳的外國人往往依賴美國的貓途鷹等點評網站。
在美團點評去年發佈“黑珍珠”餐廳指南後,米其林甚至更加難以贏得中國有錢食客的心。該指南以中國人的角度從22個中國城市和5個海外城市的700多萬家餐廳中選出330家餐廳。
鐘寧堅持認為中國餐廳應該由中國“指南”評定。“米其林評級系統是用來評定法國飲食的,一旦離開歐洲就會失去光澤。”鐘說道。中國美食家和業內專家也對米其林中國餐廳指南持類似冷淡觀點,他們懷疑米其林的評審體會不到中國飲食的多樣化和奧妙風格。曾在北京擁有一家臺灣餐廳的香港人滿陲(音)表示,他曾到一家連續三年被米其林評為1星的上海某餐廳用餐,但那裡的飲食根本不好。
其實,米其林指南正在亞洲各地因接受旅遊機構和商家贊助而遭遇越來越多“細究”甚至批評。美團點評首席執行官王興表示,推出“黑珍珠”名錄旨在打造不受商業贊助影響的餐廳指南,這也是弘揚中國美食文化“軟實力”責任的一部分。(作者Elaine Yau,王會聰譯)
矛盾的豬瘟政治經濟學 2019年01月10日 旺報
非洲豬瘟疫情延燒,目前已有歐、亞及非洲等47個國家成為疫區;大陸則有23省、市、區共100案例;特別是與台灣僅一海之隔的廣東、福建陸續傳出非洲豬瘟疫情,病毒隨時都可能突破台灣防疫前線,這也讓台灣防疫單位繃緊神經;但藍綠口水不停,相關產業只得上緊發條,一場豬瘟政治經濟學正在上演。
天災、疫情是民生大事,但往往也是政治人物的「秀場」舞台。首先,行政院長賴清德於去年12月20日蒞金視察小三通的非洲豬瘟防疫情況時提到:「兩岸有共同的敵人,也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敵人像是天然災害、地震等要互相援助,傳染病要共同防疫,不是只有彼此的對抗」。但對於誠實說出自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的台灣行政首長,恐怕對岸也不為所動。接著,蔡英文總統於元旦談話中也針對非洲「豬瘟議題」呼籲大陸在疫情防治上互相合作,並批評「若連豬瘟防疫都無法真心合作,哪來的兩岸一家親?」。其說法看似有理,但這種政治層級的隔空喊話,恐會加深綠營及台獨教義者對大陸不滿的情緒;若然,兩岸合作恐戛戛乎其難哉!
12月底在金門海邊發現一頭死豬,時值疫情敏感期間;檢體非洲豬瘟檢驗結果為陽性,金門縣的68個養豬場,共飼養1萬1000頭豬,經檢驗後均未發現異狀。1月4日,金門小坵島海灘又發現一隻死豬,但檢驗後呈陰性。然而,民進黨立委段宜康卻說:「這難道是大陸領導人習近平不滿總統蔡英文日前的言論,因此用『豬魚雷』攻擊台灣?」。殊不知,金門本島離小坵島足足有一百多公里,以此不實言論惑眾,徒增民眾恐慌,更平添兩岸合作的難度。
若上至總統、行政院長、立委,下至平民百姓只是口水、謠言滿天飛;非但無助於疫情的控制,反而苦了台灣養豬戶及相關產業鏈。據悉,1997年台灣爆發口蹄疫;在防範失靈下,上千萬頭豬隻被撲殺,豬肉產品在市場滯銷,也無法順利出口外銷;至少造成近2千億元的嚴重損失,重創台灣畜產業。
坦然言,兩岸原本應依2009年12月22日所簽署的《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第六條:緊急事件處理,雙方同意建立重大檢疫檢驗突發事件協處機制,及時通報,快速核查,緊急磋商,並相互提供協助;立即啟動相關通報與防疫機制,共同防疫非洲豬瘟。但蔡英文總統日前呼籲全台各政黨不要再講「九二共識」;問題是,不接受「九二共識」,怎期待與大陸當局共同合作抗豬瘟?(作者為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前FDA官員認錯:幾十年來我們給的營養建議錯了…問題是錯在哪? 2019-01-08 元氣網
日前有篇名為〈FDA專員公開認錯:我們給的營養建議錯了……〉的文章在網路上流傳,內容引述前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官員,同時也是兒科醫生的David Caessler博士在2018年6月的《華盛頓郵報》的節目中的言論:「過去幾十年,我們給大眾的營養建議,是失敗的」,引發熱議。
根據〈FDA專員公開認錯〉一文作者藉由David Caessler博士的「說法」,表示傳統的營養建議從開始就錯了,官方飲食指南反而是導致肥胖的元凶。
問題出在哪?該文作者認為,就是傳統的飲食指南把健康的基礎建立在麵包、麵條、米飯和糖等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上。美國在1992年公布的飲食金字塔中,把各種高碳水化合物放在金字塔的底部,告知大眾每年要多吃這類食物才有益健康,同時鼓勵國人少吃脂肪。美國這項舉動影響整個世界的營養和健康觀念,讓所有人把脂肪當作健康的敵人,把穀物等高碳水化合物當作健康的食品。
依據錯誤的飲食指南,世界各國的肥胖率都在往上升,禍首就是高碳水化合物讓人體攝取過多的「糖」。根據文章的說法,高碳水化合物食物進入到人體後會轉化為葡萄糖,而葡萄糖進入到人體血液,提供細胞能量。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人體消耗不了那麼多的葡萄糖,導致過剩的葡萄糖被胰島素轉化為脂肪囤積起來。文章總結,廣被世人相信的官方飲食指南,卻讓肥胖率激增,而肥胖又造成慢性病盛行。
中國營養學會事業發展宣傳部部長吳佳指出,〈FDA專員公開認錯〉一文是斷章取義Caessler說法。Caessler在節目中並未挑戰官方飲食指南的正確性,而是在討論更實際的營養建議,以便思考肥胖問題的解決方案。因此,David Caessler博士根本不認為官方飲食指南錯了。其次,該篇文章把糖和碳水化合物混為一談,所以文章作者把說糖的壞處來抨擊飲食指南對碳水化合物的建議,本質上就錯了。因為飲食指南頂端的「游離糖」雖然屬於碳水化合物,但與人類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澱粉類食物)有著完全不同的生理功能,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完全不同。更重要的是,自官方飲食指南公布以後,西方國家的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顯著地降低,人類預期壽命平均不到三年就增加一歲,全球平均預期壽命在2016年已經來到72歲,足以證明飲食指南的可靠度。
現已知非洲病型的非洲豬瘟在家豬的死亡率幾乎百分百,而歐洲型非洲豬瘟則較溫和,家豬感染呈亞急性或慢性病程,若無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死亡率可能不到十%,但病毒會存活於感染豬體內達十個月以上,成為帶毒傳染源。國外已有研究發現,在感染初期豬隻尚未呈顯臨床症狀時,其肌肉內已存有大量的病毒。因此,從疫區帶回所謂健康屠宰的豬肉或其未熟製品,當有危險性。
日前中國農業農村部官員表示,大陸每年屠宰豬出欄量近七億頭,這波疫情雖已廿三省市有病例發生,但撲殺數量有限,僅占零點零八七%,而認為元旦春節肉市供應無虞。據聞最近廣東珠海發現的病豬,為在屠宰場待宰的豬隻,顯然大陸這波疫情應屬致死率不高的歐洲型病毒造成吧?
據知中國最先陳報疫情的是黑龍江省某屠宰場的獸醫人員,隨後才追蹤至養殖場,再推測病原可能為由俄羅斯進口的豬肉傳入。雖然目前OIE尚未建立完整的非洲豬瘟基因族譜,但由地緣、OIE登錄的各國疫情病例、肉品貿易資訊等,不難推斷其緣起,傳播途徑、病毒病原性的改變,以及未來可能入侵國家的旅程。
幾十年前,非洲豬瘟就由非洲傳至歐洲、中南美洲,數年前才傳入俄羅斯等國,如今也才傳至中國,就惡性傳染病而言,其旅程遙遠又緩慢,當然都和這些國家養豬產業興盛有關。日本和韓國都以豬為主要肉食來源,又與中國貿易和旅遊頻繁,淪為疫區是遲早的事;至於號稱養豬王國的台灣,恐怕也難倖免。
相關新聞
行政院發言人Kolas稱非洲豬瘟是中國「生化炸彈」 馬英九:不知所云
當一國兩制遇上非洲豬瘟》外交部推特嗆中國「連自己的豬都管不好」
金門小坵豬屍未感染非洲豬瘟病毒
吳子嘉:來這套?蔡英文用豬瘟嚇台灣人保2020
防堵非洲豬瘟!桃機開出33張20萬罰單...僅2人繳款
非洲豬瘟的奇幻旅程 2019-01-06 聯合報 劉培柏/獸醫師
為因應彼岸非洲豬瘟疫情,農委會防疫單位嚴查重罰入境旅客攜帶的肉品。但台灣大規模養豬場密集,台諺語「雞蛋密密嘛有縫」,該病毒侵台途徑可能有百百種,單靠海關嚴查肉品入境防疫,真能阻隔該病於境外?
非洲肯亞在一九一○年出現全球首例的非洲豬瘟病例,遲至一九五七至一九六○年間,西班牙和葡萄牙才有病例出現,法國於一九六四至一九七四年間,而義大利於一九六七至一九八三年間,發生多次疫情。中南美則在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八年間,有很多國家爆發疫情。隨後二、三十年來,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偶有歐洲和中南美零星病例通報。幾年前,俄羅斯、波蘭、烏克蘭等國仍有疫情發生。這些國家都藉由迅速的全面撲殺手段而撲滅,但追溯源頭,除了葡萄牙(一九五七)和巴西(一九七八)等確認是因機場附近養豬場,餵食航機上汙染病毒的殘羹造成外,大部分國家都無法追蹤到其國內爆發疫情的原因。
本病病毒在自然界存在於健康的非洲野豬,和某些鳥類或家豬的壁蝨體內。家豬感染會發病甚至死亡,而在發病豬的內臟、血液、體液、精液和排泄尿糞中,病毒大量存在,藉由人工配種,工作人員、農具、飼料、車輛等汙染傳播,因病毒顆粒大且在豬體內增殖部位特殊,主要靠接觸或食入汙染物而感染,飛沫傳播機率頗低,因此傳播速度比口蹄疫緩慢多了。
陸三高患者6億人 死亡率竄升 2019-01-03 經濟日報
大陸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發展日新月異,老百姓生活愈來愈好,每餐大魚大肉已成為生活常態,更已經成為「三高」大國,總患者已逾6億人。
三高指的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血脂容易引起血管栓塞;高血壓易引起腦出血和腦血管破裂;高血糖則導致糖尿病等。新華網報導,大陸高血壓患者達2.7億人,高血脂患者2.5億人,高血糖患者不少於1.14億人。
在台灣,根據歷年死因統計,因心臟病、腦中風、糖尿病等三高疾病每年致死高達5萬多人,遠超過癌症奪走的4萬多條人命。近十年死亡人數成長率,是癌症死亡人數成長率的近3.5倍。
究其原因,中國人不僅研究美食,而且更喜歡吃美食。吃的好、吃的精、吃的細、吃的多,是當下中國人對美食享受最突出的特點。相對於歐美國家對健身的熱愛程度,大陸人普遍不喜歡健身,所以走在大街上,映入眼簾的除了一些小鮮肉以外,到處可見大腹便便的大叔和大媽。
三高症狀更容易纏上中年社會精英,多數是公職人員、企業家、大學教授、退休老師等各單位的骨幹,從年輕時期就承受工作壓力、應酬多、健身鍛鍊又少,因此普遍被三高盯上。
以糖尿病為例,大陸患者人數已位居世界第一,數據顯示,79.4%的人45歲後就會得糖尿病,每12秒大陸有一個糖尿病患者死亡,每年因糖尿病死亡人數高達300萬人,大陸早已超越印度,成為名副其實糖尿病第一大國。
另據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報告指出,超過300萬中國人在70歲前死於心臟病、冠狀動脈阻塞性心臟病、腦中風、癌症和糖尿病等非傳染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將此類死亡定義為過早死亡,而心臟病、糖尿病、中風等非傳染性疾病,都源於三高慢性病。
蔡瀾說如果世界上要消失一道菜,他希望是火鍋,你們贊同嗎 2018-12-29 觀察者網
蔡瀾是專業的美食家,現任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的榮譽主席,曾經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還邀請過蔡瀾作為這個節目的顧問,可見蔡瀾在美食屆有著很高的地位。但是這樣的一位美食家卻在湖南台的節目上說出了這麼具有爭議的話,大家怎麼看呢?
回應
我可以肯定的說,就是蔡瀾消失後一百年,火鍋也不會消失。
吃個火鍋、成了沒文化的象徵了?越是權威人士、說話越要穩重啊、要小心晚節不保
拿鍋涮肉中國人從青銅時代就開始了,倒是蔡瀾沒文化吧。
按照老頭這邏輯,日料涮涮鍋最該被幹掉,而不是火鍋。
節目效果而已,綜藝嘛,還是湖南綜藝
這種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裝逼言論也只能從某些“文化人”嘴裡冒出來吧
當初流行歌曲也沒什麼技術含量,美聲,京劇,歌劇都是高大上的東西,可惜又有幾個普通民眾喜歡呢?火鍋完美詮釋了中國人團團圓圓地圍坐在一起吃飯的精髓所在,不能簡單的用技術含量一個變數來概括之!
我問日本人:你們為啥要捕鯨? 2018-12-28 徐靜波
2018-12-26,日本執政的自民黨的一位眾議院議員來我辦公室歲末致謝,他剛好是日本國會捕鯨議員聯盟成員,我問他退群的事,他說:“首先是情結問題,日本戰敗後,國家一片廢墟,啥都沒有吃,鯨魚那時就成了日本民眾唯一的動物蛋白質的營養來源,因為便宜,量大,別的魚吃不起。
“對於許多上了年紀的日本人來說,鯨魚肉是他們兒時最美味的記憶,所以,現在偶爾還想吃。”他說。
日本政府強行退群重開商業捕鯨的另一個原因,說是飲食文化。他說,日本自古以來有“食鯨文化”。
傳統的日本飲食文化中,從大海中捕撈的魚蝦蚌貝,確實是大眾獲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自古以來,因氣候的變化,日本沿海偶有漁業的荒年,這時候因迷失方向擱淺在淺灘的鯨魚,被視為神靈的惠澤,民眾食其肉,取其油,慶祝、感恩、祭拜,是日本捕鯨文化的起源。
聽完他的話,我去上網查了日本捕鯨史,說日本在西元712年編撰的史書《古事記》中有記載,很早以前,有漁民向初代天皇——神武天皇呈獻了鯨魚肉。神武天皇出生在西元前711年,是2700多年前的人物。再後來,文獻記載說,1570年,大將軍織田信長收到了美味鯨魚肉的上貢。到了江戶時代,日本一些地區開始了有組織的近海捕鯨作業,捕鯨開始成為日本漁業生產活動之一,並在民間中流行起“鯨料理”,最有代表性的是“鯨鍋”(鯨魚火鍋)和“鯨汁”(鯨魚湯)。
…..
既然日本已經中止了商業捕鯨,為啥還有鯨魚肉?日本水產廳的解釋說,為了調查鯨魚資源,日本每年還在從事調查性捕鯨活動,一年大約捕撈300頭,一年的市場供應量為5000噸左右。
在當今日本人生活如此富裕,食材又如此豐富的背景下,日本政府為何要堅持退群重開商業捕鯨?其中有什麼特殊的背景?
……
話題回到文章的開頭。臨分別時,那位議員先生跟我說了一句話:“雖然日本學美國,也幹起了退會的事情。
回應
這個不要臉的精日漢奸又出來給主子洗地了
回應
1:作者是極端工業黨,挺轉基因人士,對有機農業有天然利益或立場衝突。此文章想引導的風向一脈相承。2:某某部卻給自己人採購眾多反工業化食品。3:有機食品化學農藥殘留少,健康風險總體相對更低是肯定的。一點拙見:從個人健康利益層面講,作者文章屬於科唬,真信了就交智商稅了。現階段整體人類利益應該從減少食物浪費著手來維護,而不是推銷不夠健康的替代物。
1:這位回復者是典型文科生 2:這位回復者沒有基本的科學常識,卻不願意承認 3: 有機食品化學農藥殘留少,但是產量低,然做這位回復者家裡條件尚可,所以並不知道饑餓為何物 一點拙見: 從個人健康利益角度講,這位回復者說的是對的,但是屬於典型的“何不食肉糜”。現階段全球還有數以十億計的人收到饑餓的威脅,只不過新中國因為重視農業,加上各位大德魯伊的努力,讓這位回復者吃飽了飯,所以敢在這裡大放厥詞
某種意義上,所謂有機農業,其實是富人(國)對窮人(國)的新的剝削,資本真是套路多。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65748s=syfwqtzr
除了這個結論,這群科學家還評估了其他的氣候政策相關的土地“碳收益”。結論有:
1)增加巴西牛肉產量,產量越高越環保,到一定程度,可以等同於把牧場還原成雨林。
2)美國愛荷華州“玉米-大豆”輪作農田產生的“碳收益”,要遠高於大多數種植生物乙醇的土地。
3)在眾多生物燃料中,大豆柴油最環保。
4)有錢人如果能改變以牛肉和乳製品為主的飲食習慣,多吃點素,甚至改牛肉為豬肉,這部分碳排放最多可以降低70%。
看完論文結論,我們把視線收回國內。中國近年農業生產模式可以說非常貼近《自然》論文對環保的設想。
一方面,近40年來,我國糧食產量持續上升。
而在生產方式上,農業生產是日益“非有機化”的,比如化肥使用量不斷攀高。
我國1980 年農作物化肥使用量為1269.4 萬噸,2014 年是5995.9 萬噸,增長了3.7 倍,年均增長率為4.67%。
直到2016年,我國農用化肥用量5984萬噸(折純),比2015年減少38萬噸,這才實現我國農用化肥用量自上世紀70年代(1974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與其同時,中國森林覆蓋率穩步提高,很多坡地從農田重新變成了森林。
解放初期,由於低效率的“有機農業”需要開墾更多的山地,中國的森林覆蓋率一度低至8%。經過幾十年恢復,到2016年,這個數字上升到21.66%。和其他國家相比,這並不算高。不過能扭轉森林減少的勢頭,也算很了不起的事情。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我國還將完成造林1億畝以上,相當於一個寧夏的面積。我國甚至是全球為數不多森林覆蓋率仍在增加的國家。
不可否認,中國農業生產中還有許多缺陷,比如化肥利用率低等等。但是把中國的實踐和《自然》的研究放在一起,相比於理想而“無用”的有機農業,現代農業生產更具有“環保”潛力。下一步發展的趨勢,只能是繼續消滅(楨:?) 小農和“有機”農業,繼續推廣工業化的農業。
除了這個結論,這群科學家還評估了其他的氣候政策相關的土地“碳收益”。結論有:
1)增加巴西牛肉產量,產量越高越環保,到一定程度,可以等同於把牧場還原成雨林。
2)美國愛荷華州“玉米-大豆”輪作農田產生的“碳收益”,要遠高於大多數種植生物乙醇的土地。
3)在眾多生物燃料中,大豆柴油最環保。
4)有錢人如果能改變以牛肉和乳製品為主的飲食習慣,多吃點素,甚至改牛肉為豬肉,這部分碳排放最多可以降低70%。
看完論文結論,我們把視線收回國內。中國近年農業生產模式可以說非常貼近《自然》論文對環保的設想。
一方面,近40年來,我國糧食產量持續上升。
而在生產方式上,農業生產是日益“非有機化”的,比如化肥使用量不斷攀高。
我國1980 年農作物化肥使用量為1269.4 萬噸,2014 年是5995.9 萬噸,增長了3.7 倍,年均增長率為4.67%。
直到2016年,我國農用化肥用量5984萬噸(折純),比2015年減少38萬噸,這才實現我國農用化肥用量自上世紀70年代(1974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與其同時,中國森林覆蓋率穩步提高,很多坡地從農田重新變成了森林。
解放初期,由於低效率的“有機農業”需要開墾更多的山地,中國的森林覆蓋率一度低至8%。經過幾十年恢復,到2016年,這個數字上升到21.66%。和其他國家相比,這並不算高。不過能扭轉森林減少的勢頭,也算很了不起的事情。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我國還將完成造林1億畝以上,相當於一個寧夏的面積。我國甚至是全球為數不多森林覆蓋率仍在增加的國家。
不可否認,中國農業生產中還有許多缺陷,比如化肥利用率低等等。但是把中國的實踐和《自然》的研究放在一起,相比於理想而“無用”的有機農業,現代農業生產更具有“環保”潛力。下一步發展的趨勢,只能是繼續消滅(楨:?) 小農和“有機”農業,繼續推廣工業化的農業。
在科學家給出的公式中,“碳收益”等於這樣4部分之和:
1)生產一定數量農產品,“鎖住”的二氧化碳。(COCs乘以產量)
2)改變生產過程後(比如使用化肥後),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改變(PEMs的改變量)
3)土壤和植被每年碳儲存量的改變。
4)使用生物能取代化石能源後,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改變。
上面簡寫COCs被科學家們稱為“碳機會成本”,表達為CO2(kg)/1kg農產品,也就是生產1公斤某種農產品增加的二氧化碳當量。它表徵的是一塊土地用途變更後,CO2排放的增量。退耕還林的情況很容易理解,林地比農田儲存的碳更多,排放自然就少了。
問題是,為什麼原始土地轉變為農業用地,COCs也是正值,原始土地的中的碳不是被消耗了嗎?
這裡需要重溫一下本節開頭的研究前提:不犧牲全球食品產量,那麼一塊土地減產,另一塊土地就要增產。反過來,在此處生產某個農產品,意味著別的地方的土地被節省下來,那裡的碳就不會被消耗,有可能的話還可以被用作“環保”的用途。所以從全球範圍來看,在這裡生產某種作物的COCs,仍然是正的。
同理,第二點PEMs的改變量。PEMs被譯作“經常性生產排放”。在此處的農田中使用化肥,可能造成當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按照COCs的思路,放眼全球,這裡的損失是別處土地的“福音”。
這樣一來,科學家計算出了64種農產品的全球平均COCs和PEMs。下表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幾種。
這裡可以關注一下COCs特別高的牛肉(紅框),儘管生產一公斤牛肉消耗的二氧化碳很多,但把這塊土地用於(集約化)牛肉生產,在別的地方釋放了更多的土地。總體上,生產牛肉更加環保。
2科學家們還有“驚人之語”
講清楚了“碳收益”的四個組成部分,我們就可以把這個公式套用到不同土地用途上去了。
針對不同國家,科學家們調整了公式中的參數,計算出森林和農田、有機農業和傳統農業各自的“碳收益”。
於是他們得到了下面這張圖。
可以看到,在西非的玉米地裡,使用農藥的土地“碳收益”更高,也就是更環保。瑞典的小麥和豌豆也證明,傳統農業儘管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產生更多的生產性排放,但由於更高產,同等產量用地更少。而節約下來的土地有機會產生正面的環保效果。即傳統農業比有機農業更環保。
爆第六例豬瘟 日本出動自衛隊撲殺7500頭豬 2018-12-25 聯合報
日本岐阜縣今天確認出現今年第6例豬瘟疫情。擔憂疫情擴散,日本政府已在首相官邸危機管理中心設置情報聯絡室,並派出自衛隊約1600人前往協助豬隻撲殺防疫做業。岐阜縣已展開對養豬場逾7500頭豬的撲殺作業,撲殺數量是到目前為止最多的一次。
日本發生的豬瘟(Classical Swine Fever)與中國大陸正流行的非洲豬瘟不同。豬瘟對肉豬或野豬具高度傳染力的疾病,但不會傳染給人類。
日本在9月爆發第一起豬瘟疫情後,已經自主暫停豬肉出口,並向出口國逐一說明,取得對象國同意才恢復出口。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已在11月中旬決定暫停日本活豬、豬肉及相關產品輸入台灣。
回應
我就笑笑看看那些留言沒注意到日本豬肉早就被禁止進口在這邊發無知回應
雖然和非州洲豬瘟不同,但怎沒看到農委會防檢局對國人勿從日本回帶回豬肉製品作同樣的呼籲?
這當然和政治關,是吧。
你媽逼的臺灣媒體造謠真的不怕天譴,日本的豬瘟不傳人,大陸的就傳是嗎?腦殘傻逼臺人不怕豬瘟!日本一蘭推豚骨拉麵「不用豚」
“火鍋吃出衛生巾”系當事人所為 處於精神疾病發作期免於處罰 2018-12-25 觀察者網
前段時間,倪女士連續兩次在海底撈“吃出疑似衛生巾並索賠百萬”一事引發關注。12月23日,海底撈官方微博發佈說明稱,在警方調查過程中,倪女士承認異物是其本人放入鍋中,並向海底撈道歉。經司法鑒定,事發時倪女士正處於精神疾病發作期,符合法定的免於處罰情形。海底撈稱,將尊重司法鑒定結果,不會對倪女士提出索賠。
回應
有意思,索賠成功就身家幾百萬,索賠不成就精神病發作,這敲詐成本也太低了吧?
精神病真是個好擋箭牌啊。
既然都精神病了還知道索賠百萬?看來錢真是好東西,精神病也認得
請問事後鑒定,是怎麼鑒定出來當時處在精神疾病發作狀態的?精神病還能想出這麼複雜的騙局
廚餘與未消毒占8成 陸非洲豬瘟成因出爐 2018-12-15 中央社
陸媒報導,截至14日,中國共有22個省份發生87起家豬感染、2起野豬感染非洲豬瘟疫情。經查透過餵食廚餘32起,因生豬調運時消毒不徹底35起,此兩類占傳播成因8成。
央視新聞今天引述中國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指出,自今年8月份中國發生首起非洲豬瘟疫情以來,每起疫情都及時採取撲殺、消毒、無害化處理,並進行系統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分析。
這名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除近期發生的6起家豬疫情尚在調查,其餘81起家豬疫情的傳播途徑均已查明,傳播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因異地調運引發的疫情共有14起,約占全部疫情的17%。
其次,因餐廚剩餘物餵食豬隻引發的疫情共有32起,約占全部疫情40%;因生豬調運車輛和販運人員攜帶病毒後,不經徹底消毒進入其他豬場,所引發的疫情共有35起,占到全部疫情的43%。
這名負責人聲稱,當前中國非洲豬瘟疫情仍處於「點狀散發」態勢,沒有出現大面積流行,疫情發生「總體可控」。而且已有12個省份的42個疫區,按規定解除封鎖。
至於豬肉價格與春節豬肉供應是否受影響,這名負責人表示,生豬供應和價格水準總體穩定。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馮忠武說,「目前國家的生豬出欄量是6.8億頭,對兩節(元旦、春節)供應不會產生影響」。
報導稱,當前生豬生產方式正在積極適應限制調運措施,全中國生豬供應和價格水準總體穩定。今年前3季生豬出欄4.96億頭,同比成長0.1%,市場供應仍處於相對寬鬆狀態。
中國軍隊伙食相比美軍毫不遜色:士兵每天至少一斤肉 2018-12-06 新浪軍事
美軍的財大氣粗不僅體現在軍事支出和裝備上,伙食在人們的印象中也可以稱得上是豪華。根據當地條件和供應情況,美國士兵在外出部署幾乎可以隨時獲得各種新鮮和醃制食品。而當美軍士兵回到基地後,以自助餐形式不限量供應的漢堡、三明治、雞肉、沙拉和新鮮水果也是令許多國家羡慕不已。此外,美軍士兵每週以及節假日還能獲得特別食品,例如費城乳酪牛排、烤火雞、烤金槍魚或者當地的特色美食,由此可見,美軍伙食相當豐富絕對不是什麼謠言。
那麼,與之對應的中國軍隊伙食又處於怎麼樣的水準呢?長期以來,中國軍隊伙食在人們的印象中都僅僅是可以吃飽,遠稱不上豐富。確實,在上個世紀,中國軍隊的伙食只能與今天的韓國和印度處於同一水準。但隨著軍費的增加以及對飲食的重視,中國軍隊的伙食水準早已有大幅改善,甚至絲毫不遜色於美軍。以8月份筆者參加的預備役軍訓為例,紅燒肉、魚香肉絲、牛腩燉蘿蔔等等的午餐4葷4素1湯的搭配可以真的讓日常吃土的筆者大飽口福,而這種伙食,在解放軍正規部隊中恐怕只能算是一類灶,跟飛行員和潛艇部隊的四類灶更是沒法比的。據傳,目前中國即使是最基礎的士兵,每天都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攝取到500g左右的肉食。從中國的單兵口糧中大量的紅燒豬肉和牛肉罐頭也能看出,中國士兵每天吃的肉,不比土豪美帝要少。
並且,對各國士兵而言,伙食的口味和營養無疑是比種類更重要的問題。而目前,美國士兵由於厭倦軍隊伙食,經常選擇購買必勝客的披薩和肯德基的漢堡,韓國士兵也是被頓頓大醬湯和泡菜折磨的苦不堪言。相對比的,中華美食的博大精深和烹飪方式的多樣化使得中國軍隊的伙食基本可以做到周迴圈,既一周內主食和主菜的不重樣。即使是在野外,中國軍隊的特色餐車也可以提供與軍營食堂的各種美食。可以說,中國軍隊目前除了在伙食種類上少於愛吃沙拉和炸物的美軍,其他方面比如口味以及營養都是遠超前者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外國對中國廚師的評價越來越好,美英等西方國家目前也開始大量招募華人廚師用於滿足士兵挑剔的胃口。以目前美國正在部署的裡根號航母為例,110名廚師中,有半數以上都是華人,而剩下的不是菲律賓廚師,就是越南或者其他地區的廚師。可見,對比講究口感、外貌但不注重口味的西式餐點,中餐或者說是亞洲菜肴明顯更受歡迎。(作者署名: 浩漢防務/浩漢絕)
麝香貓咖啡 全球最貴咖啡的黑暗悲歌 2018-12-05 聯合網
無論你是不是個愛喝咖啡的人,勢必都曾聽說過「麝香貓咖啡」美味和極品的名聲,它有著「世界最貴咖啡」的稱號,更在那獨一無二的濃純香中,迸發多層次的味蕾饗宴,這種咖啡的咖啡豆十分珍貴,也因此一杯通常要價不斐,最高可能達80美金(約台幣2500元)。
麝香貓咖啡又稱「貓屎咖啡」,它是由印尼椰子狸貓所排出的糞便原料作為生產之用,由於麝香貓進食咖啡豆後,咖啡豆會在牠肚子內發酵、褪殼,加上胃的消化作用產生激素、破壞蛋白質,產生的胺基酸能使得咖啡豆原本的苦澀味降低,也因咖啡豆無法消化,排出的糞便在清洗後,成了最有價值的原料。
然而,在人們一口口啜飲、享受頂級美味的同時,卻是犧牲麝香貓的自由,以人類最予取予求的狂妄,滿足貪婪的口腹之慾……
麝香貓失去自由
為了達到咖啡產量的極大化,麝香貓每天能吃的食物除了咖啡果實還是咖啡果實,牠們無法選擇,如此日復一日,直到生命終結那天。如果在野外,牠們還能捕食蟲子、爬蟲類,各式熱帶水果也是牠們的喜好之一,但只能吃咖啡豆的結果,讓麝香貓變得過瘦或過胖,也許是食物來源太過單一、也可能活動空間太過狹隘,在人工飼養中,麝香貓反而還成了農場賣點,頻繁的人為拜訪和不安的睡眠模式,使這些野生動物處於極端壓力之下。
極其不人道的待遇
來自牛津大學和世界動物保護組織的研究人員發現,農民、所有咖啡種植園業者,都未能滿足麝香貓基本動物福利標準──在窄小的籠子中,牠們生活四周盡是浸泡在自己尿液和糞便,也有些因為攝取過多的咖啡因,產生極其亢奮且不樂觀的精神狀態。
拒喝麝香貓咖啡
事實上,專家強調,麝香貓咖啡的美味與否,很多時候是新奇和話題渲染出來的,它未必真的美味,但難以量產的方式使得價格高昂,就算真正標榜野生的產品,也沒有一個機構能夠認定。
回應
天天吃雞豬牛,吃傷害雞的雞蛋,卻大談保護動物?左派邪教毒中太深,被洗腦了?
我是在這本書首發的1992年讀的,切身體會了他想表達的思路,因為當時的日本經濟急速滑坡,泡沫經濟襲來,社會上出現了大批公司職員因公司倒閉而不知所措,所有的一切都是突然的,猶如把人們從一場巨大的黃金夢中徹底擊醒了一樣,很無情,同時也沒有任何事先的心理準備。光在我經商的那些年,周圍就有日本公司老闆上吊自殺的。
《清貧的思想》是一本日本人論,作者抨擊了日本社會的拜金主義,認為把什麼都用金錢衡量的思想違背了日本人的傳統美德,只能風行一時,最終會害人害到底。他寫道:“我聽說日本商人在海外被別人嘲諷為只認金錢的群體,所有的價值都換算成了金錢,可是,紳士在社交的宴席上是不談金錢的。”
於是,接下來,作者舉出了一大把例子說明過去的日本人如何紳士。比如:《方丈記》的作者鴨長明,僧侶良寬,還有《徒然草》的作者吉田兼好等等,這裡暫不一一例舉。這些偉大的日本人所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富有,而從心底裡鄙視一味追求物質的愚蠢。正所謂“節約才是美德”這句話,過去是日本人最崇尚的理念,但因為當代日本經濟的衰退,讓企業又因過度的土地投資造成了壞賬死賬的膨脹,最終自食其果,崇尚金錢的欲望開始崩潰了。
《清貧的思想》這本書讀到這裡,就像受教於一個理想主義一樣,其實是沒有什麼違和感的,不過,事態的發生是在這本書暢銷了好幾年之後。2001年小泉純一郎組閣,推出了一系列的政府機構的改革,號稱要打破以往的行政上的束縛,創建小政府,提倡新自由主義的經濟,緊縮財政,猶如把《清貧的思想》擴大成了國家版,高調宣傳“節約才是美德”。難怪有的日本學者指出當時的小泉內閣不可否認受到了“清貧思想”的洗腦。
如今,看下眼下的日本,所謂“安倍經濟學”從某種意義上說恰恰是對小泉內閣的反彈,尤其是加速實施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放寬貨幣政策,讓企業和消費者重新振作起來,而這一切不需要清貧的思想,反倒是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以及個人佔有金錢的欲望才是正途。這一事實讓很多日本的知識份子感歎,大家認為目前日本社會的貧富懸殊比以往加大了,中產階級的勢力逐漸變小,整個社會成為了“格差”的地域。所謂“格差”是日語的說法,英文“DISPARITY”,也被翻譯成“UNEQUAL SOCIETY”,即“不平等的社會”。
日本學生對《舌尖2》的反讀 2014-05-01
自從看過央視《舌尖上的中國》後,我的第一直覺是這個可以當教材,專門對應外國學生的漢語課,其理由很簡單,因為這個片子的主題簡明,又是通用於全世界的吃貨,遠比那些時事政治和社會事件更具親和感。儘管大多數日本學生看過《舌尖》後絕贊不已,但我更注意的是他們的反讀。所謂“反讀”,是指從電視片中讀出完全相反的解答:中國菜的色彩不好看,把材料打得粉碎,所以色彩不好看。我願意嘗食材本來的味道。
日本齋飯與清貧的思想 2012-12-02
齋飯在日本也有別稱,叫“精進料理”,說的是端上來的菜全是素的,沒有魚也沒有肉!
齋飯是日本寺院裡的家常飯,僧侶坐著也好站著也好,總覺得他們是在煉功夫。
吃齋飯最典型的景象莫過如下,高野山上的僧房宴;簡單的餐具不必多說,關鍵是送飯的人都是僧侶,我吃我的,他們修他們的行!
飯後,聽一位僧侶跟我說:“飯吃得是否簡單不重要,關鍵是想法是否能清貧,清貧無欲,才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清貧的思想救不了日本 2018-12-01
上世紀90年代初期,日本有一本火爆的書,名叫《清貧的思想》,持續暢銷了好幾年,累計銷售數量超過了百萬冊,而“清貧”這兩個字也成為了當時日本的流行語。作者中野孝次是一位言論界有影響力的思想家,文字犀利,思路清晰,文體的節奏把握得非常出色,這些要素也是這本書得以暢銷的重要原因。
3年幾乎天天只吃炸雞漢堡燒烤喝可樂 17歲女孩血液變粉色
據楚天都市報2018-11-28報導,“我以後再也不敢吃垃圾食品了。”昨日(11月27日),17歲女孩小錢躺在重症監護病床上後悔不已。3年多來,她幾乎每天吃漢堡、炸雞、燒烤,只喝可樂不喝水,沒想到突然腹痛被送進醫院,抽出的血竟是罕見的粉紅色,瞬間就凝固,儀器無法識別。連日來,漢陽醫院醫護人員緊急搶救,連續3天從她血液中“清理”出8000毫升白色“脂肪液”,才保住了她的性命。
垃圾食品種下禍端
該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劉青雲教授說,小錢本身患有家族遺傳傾向性糖尿病,但從未體檢,自己也未發現不適;加之長期大量攝入高熱量、高糖分的“垃圾飲食”,導致脂肪在血液中過度聚集,血液才變成粉紅色。血脂濃度“爆表”,導致小錢體內代謝嚴重紊亂,各臟器拉響“危急警報”。劉青雲教授提醒,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健康飲食,特別是有糖尿病家族傾向的人群,尤其要避免高脂、高糖、高鹽飲食。
回應
小錢本身患有家族遺傳傾向性糖尿病。有糧尿病的人,天天吃這些東西才有問題,沒糖尿病的沒問題。
即便沒有所謂“糖尿病遺傳基因”,多數人天天食用碳酸飲料+高油脂食物,只要幾個月保證血指標失常,危及健康。身邊同事的親戚在部隊,有一90後小夥與文中女孩一樣,天天以可樂等碳酸飲料代替水,入伍一年多就查出重度二型糖尿病。可氣可笑的是,小夥家裡人鬧到部隊,理由是:孩子打小天天吃可樂都沒事,怎麼一進部隊就發病,要部隊賠償!——由此可見,可憐人必有可恨處,毛病多半是慣出來的。
帶有綠色的橄欖油品質比較好?
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教授蘇南維表示,看顏色分辨橄欖油的品質是不對的,全世界只有幾個特定產區,種植的油橄欖顏色是比較偏墨綠色的,壓榨出來的橄欖油的顏色會稍微偏綠,但大多數產區的油橄欖品系壓榨出來的橄欖油都是金黃色的,因此橄欖油的顏色與產地比較相關。橄欖油自然呈現綠色是由於其中含有葉綠素,鄭燕璘也說明通常精製後的橄欖油,會經過脫色處理,葉綠素含量降低、顏色也會變淡,但與橄欖油的品質仍沒有直接關係。
蘇南維則提醒,因為葉綠素是光敏感劑所以會從光接收能量,這些能量到橄欖油中會造成氧化,對油脂的氧化安定性是不利的,因此若特別想要購買綠色的橄欖油,應留意其包裝必須是避光的深色瓶。
將橄欖粕以溶劑萃取的橄欖油不適合食用?
蘇南維表示,根據國際橄欖協會(International Olive Council, IOC)針對橄欖油的分類定義中,有兩大類別為從橄欖果實壓榨取得的橄欖油以及橄欖粕透過溶劑萃取出的橄欖油,而這兩大類再更細分之後,即使是壓榨的也有不適合供人食用的類別,而橄欖粕油透過精煉再混合部分初榨橄欖油,其實仍被分類為可供人食用。
因此蘇南維加以說明,其實最重要的影響與判定因素,是在用於製作橄欖油的橄欖果實品質,進而影響到橄欖油的性質是否適合人食用,不見得是精煉處理的橄欖粕油就不可以食用。而在台灣容易引起爭議的部分,在於是否有清楚標示的問題,這部分才是應該被討論與關注的。
初榨橄欖油不適合高溫烹調使用?
無論任何油品要衡量其適合的烹調溫度,主要參考的就是發煙點,而初榨橄欖油發煙點約在185~204度C,IOC亦表示其發煙點溫度高於普遍普遍油炸溫度(180度C),在高溫加熱時初榨橄欖油是很穩定的。
營養師林世航受訪表示,在《Journal of Food Science》中的研究「Effects of Stir-Fry Cooking with DifferentEdible Oils on the PhytochemicalComposition of Broccoli」發現,如果使用初榨橄欖油炒菜可幫助保存蔬菜中的維生素C,在實驗中甚至最終維生素C的含量和生的青花椰菜沒有顯著差異。
因此初榨橄欖油並非不可用於炒菜或是油炸,唯高溫烹調可能會破壞其中的部分營養成分,且初榨橄欖油通常價錢較高,煎炒與油炸用量都較涼拌來得多,可能在部分消費者認知裡,會有比較奢侈的感覺而已。
標榜冷壓橄欖油就一定比較好嗎?這可未必!2018-11-24陳韻竹
4種常見橄欖油迷思解答:標榜冷壓與未過濾其實未必比較好、綠色橄欖油只來自特定產區、橄欖粕油能不能吃與精煉無關、初榨橄欖油可以高溫烹調使用。
說起植物油相信許多人最先想到的都是橄欖油,在飲食習慣西化、消費者健康意識提升等影響下,橄欖油已成為消費者食用率最高的油脂。根據食品工業技術發展研究所《2015年台灣食品消費調查統計年鑑》統計,2014年與2015年橄欖油食用率分別占43.8%與45.1%,皆為所有油脂中最高。
《2016年食品產業年鑑》統計,2015年橄欖油進口量約為0.8萬公噸,主要來自義大利地區,而由於橄欖油並非台灣傳統習慣使用的食用油類型,因此對於飄洋過海而來的橄欖油的許多不同的說法,往往讓消費者對於選購或是使用上有許多疑問。
標榜冷壓或未過濾的橄欖油品質比較好?
以冷壓來說,首先必須先瞭解冷壓代表的意義,2016年義大利國立橄欖油品油協會(O.N.A.O.O)來台舉辦專業培訓課程,該協會的科學顧問Mauro Amelio解說,要能稱作「冷壓」的橄欖油,整個橄欖油製造加工過程的溫度都要低於27度C。此外,根據歐盟的規定,初榨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本來就只能使用第一次壓榨並且冷壓製作,因此特別加以標示冷壓,普遍被認為行銷意義較大。
而強調不加以過濾的部分,Mauro Amelio表示過濾步驟是橄欖油保存的關鍵步驟,若未經過濾橄欖油可能會產生泥狀沉積物,其中包含了果肉和其他雜物以及部分厭氧菌,厭氧菌的存在會導致橄欖油有腐臭味,因此經由過濾更能確保橄欖油的品質及風味,雖然在過濾的同時可能會去除部分有益的多酚等抗氧化物,但相對來說保存良好可能是更重要的。佳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行銷處處長鄭燕璘也表示,未經過濾處理的橄欖油,在烹調過程中也會容易產生較多的油煙,影響健康。
墨西哥小城拿碳酸飲料解渴,因為可樂廠抽光了飲用水? 2018-11-19 觀察者網
近日,有媒體發佈視頻稱:“可口可樂公司在墨西哥小鎮的工廠,每天抽取30萬加侖的水,導致當地人用水短缺,居民只能喝碳酸飲料解渴,糖尿病死亡率增三成。”
內容略驚悚了一些,有網友提出質疑:30萬加侖約等於1000噸水,如果因為這個導致用水短缺,那說明這裡的基礎設施品質極差。
觀察者網查閱外媒報導、非政府組織報告後發現,該地恰恰地處墨西哥水資源豐富地區,且擁有大量地下水儲備。
但由於當地政府環保意識落後,部分水資源遭到嚴重污染,已經不能飲用;另外由於基建能力不足,地下水資源難以獲取:當地居民最深的一口井只有25米,“有的井已經幹了”,相關部門12年來沒有理會民眾“打口深井”的請求。而可口可樂工廠的取水井,深達130米。
另一方面,當地居民的確喝了不少可樂,糖尿病發病率確實很高,但這似乎是“墨西哥基本國情”。在“可樂文化和資本的雙重入侵”下,甚至有當地人把可樂當藥喝,“供給神明”,還當“通貨”使用。
對此,這家可樂工廠則認為,墨西哥人可能天生就有“糖尿病基因”,拒絕為健康問題負責。
……
回應
美國人大概有毒品基因
呵呵,可樂比水便宜,將來他們還會過上用可樂煮飯、用可樂洗澡、用可樂洗衣服的幸福生活。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18_11_19_480275.shtml
當然,好吃的中華料理也不少,但更多時候,人們是沖著“性價比”去的。而經營中華料理店的人,絕大部分是起早貪黑的勤勞中國人。
對於中華料理店的刻板印象的確存在。不衛生——桌面油膩膩,進去廚房看了之後一定會不願意再吃了。節省成本——上一位客人剩的菜就放在雜燴裡做材料。效率但不禮貌——服務員人數少,大多是中國人,敬語和笑容都不那麼地道。儘管有這樣多的“刻板印象”,也不可否認中華料理是日本餐飲行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日本的學生、工人甚至許多白領都是中華料理的忠實粉絲。
首先,是中華料理店經營者的高齡化及後繼無人。7成是個人經營,只有3成是有限公司和株式會社的方式經營。30.6%在60-69歲,而50-59歲占29.8%,70-79歲占13.1%。其中69.1%的經營者表示,店鋪沒有子女繼承,在他們去世或者退休之後,店鋪很可能就走向“關門”。
其次,是中華料理店的經營方針跟不上時代發展,急需改變。許多到過日本的人都知道,中華料理中有些經典套餐:拉麵加半份炒飯,或者拉麵加餃子,米飯加餃子等。原本,推出這種套餐是為了照顧既想吃面,又想吃飯的人。但是,碳水化合物加碳水化合物的搭配會讓人攝取過高的熱量和糖分,並不符合現代健康生活習慣的要求,更讓要保持身材的女性望而卻步。
最後,中華料理店做大做強的障礙,是1000日元的牆。不論中華料理店的午飯味道多好,不論選材多麼講究,只要超過1000日元,顧客就會敬而遠之。哪怕最低時薪上調了,成本增加了,一頓午飯的價格也只能維持在三位數,比如990之類近似1千的數字。如此一來,營利就變得更加微薄,就需要減少雇傭人數,“夫妻店”延長工作時間繼續下去。
筆者認為,哪怕中華料理店真的衰落了,這也代表著在日華人整體的進步,或者說在這個社會所處的位置正在上移。早期來日本,靠著勤奮、起早貪黑地經營餐飲店的華人中,仍舊注重教育,培養後代不斷學習進取而成為社會精英的人不在少數。餐飲店後繼無人的同時,日本媒體也應當發現了——白領和高級人才中的中國人比例增多了。
一塊豆腐乳凸顯日本民族的較真特性 2018-04-02
日本人較真,所以會有享譽世界的“匠人精神”。但有時候,日本人過於執著於某些方面的較真,又失去了一些可愛。
近日,日本文英堂出版的一本高中英語教科書當中採用了一篇英國人到沖繩大宜味村後寫的遊記。裡面提到沖繩特色食品豆腐糕(類似於中國的豆腐乳)時寫道:“由於不懂得豆腐糕的食用方法,我將整塊豆腐糕放進嘴裡時簡直就像在吃藍乾酪和核廢料的混合物。”並且他還提到,雖說豆腐糕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但我寧願膽固醇高一點也不要吃豆腐糕。
但是,沖繩縣民得知教課書採用這樣“醜化”沖繩名味的文章,自然不爽了,紛紛攻擊文英堂。文英堂一開始還有力氣解釋稱,這只不過是一位英國人遊記中的一節,他率真地表達自己第一次吃豆腐糕時的體驗。只是他採用的表述是英式幽默,並非有意醜化沖繩豆腐糕。
如此合理的解釋卻收效甚微,批評接踵而來。對沖繩飲食文化十分瞭解的東京農業大學名譽教授小泉武夫也批評作者稱,豆腐糕是琉球王朝時代流傳到今天的珍品,享譽世界。希望作者能尊重各國飲食文化差異,不要輕率地傳達歪曲事實的資訊。
至此,文英堂只好道歉稱,今後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我們會強化教材的檢查確認制度。這個過程倒是有些像淘寶買家寫了差評之後,賣家一定要找買家理論清楚。
仿佛一切問題牽涉到文化的多樣性,就站到了道德制高點一般。
作為文化的傳承者,看到這篇文章的形容產生一種勞動成果不被尊重的感覺很正常。如果一定要說是一種文化衝突,也並非像沖繩縣民所說的“英國人不尊重日本的飲食文化”,畢竟作者也提到,是因為“第一次吃,不懂食用方法”才產生這樣的感受。相反,是日本不相容英國的“吐槽”文化。這方面,日本人可以看看中國人是怎麼做的:中國的皮蛋被外國人起名“千年臭蛋”,中國人不但沒有反擊,反倒以此自黑取樂,還覺得自己挺了不起。
回應
青菜蘿蔔各人喜,何必強說腐乳好。芥末嗆出淚涕流,食用龍蝦佐料耗。
中華料理店衰敗的背後是華人強大 2017-12-07
最近,有日本媒體評論稱,日本的“中華料理店”正在走向衰落。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調查,2001年時,日本的中華料理店的數量為6萬3000家左右,到了2014年,日本僅有不到3萬7千家。日本媒體認為,日本中華料理店迅速減少的原因,是目前面臨了一些危機。
回應
國內虹鱒魚產業真是一手好牌爛在手裡,本來國人多數都不習慣三文魚的生食方式,還硬要把虹鱒魚往三文魚上靠,為什麼不推廣推廣各種喜聞樂見的熟食方式呢?雪山水綠色生態沙漠魚的名頭炒起來也未必不如大西洋鮭啊。
其實根本不是什麼“硬要把虹鱒魚往三文魚上靠”的問題,虹鱒和大西洋鮭好歹也是同屬不同種,而所謂的“美國龍蝦”呢,和正兒八經的龍蝦的親緣關係只能追到十足目,根本連科都不同,根本不屬於龍蝦科而屬於海鼇蝦科,但還不是一直被叫做美國龍蝦或者波士頓龍蝦。也從來就沒見有哪個國內媒體跳出來說不能這樣叫啊。
還有所謂美國杏仁,賣了十多年,才改回來叫扁桃仁。這兩個東西藥性相反,害死多少人?
而且將國內的杏仁種植業全部壓垮。前幾年在中藥界的不斷的抵抗下,才終於讓其改掉美國杏仁的名字。
虹鱒不失為一種優質的淡水魚,熟食是不錯的選擇,生食要慎重。
本來中國人就喜歡熟食,虹鱒做火鍋,烤魚還是很美味的
https://www.guancha.cn/society/2018_11_03_478119.shtml
18年,虹鱒養殖大王何延忠讓沙漠倒退5.6公里
在庫姆塔格沙漠裡,至今保留著一間用泥塊壘起來的小平房。當年,何延忠和團隊就住在這裡,日復一日地研究沙漠和洪水的秉性。
據介面新聞2018-11-03報導,18年,他讓庫姆塔格沙漠“撤退”了5.6公里。
過去18年,靠在祁連山東端養殖虹鱒魚成為億萬富翁的何延忠在這裡開展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生態治理工程。
18年,累積投資數億元後,他在祁連山下開鑿了13條分洪河道,並讓庫姆塔格沙漠“撤退”了5.6公里。
當年,很多人質疑他,甚至罵他愚蠢。如今,他的生態工程被人譽為“沙漠都江堰”,他的沙漠治理模式受到治沙專家們的肯定,並被澳大利亞人借鑒。
作為蘭州市永登縣人,1990年代,他利用祁連雪山冷水資源,在永登發展冷水養殖虹鱒魚。在他的帶動下,蘭州市永登縣成為聞名全國的虹鱒魚之鄉。1998年,甘肅虹鱒魚產量2000噸,占全國產量的60%;僅永登的產量就有800噸。
那一年,32歲的何延忠被評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受到當時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2000年時,他萌生一個大膽的想法:永登位於祁連山東端,能不能到祁連山西端去養虹鱒魚,然後沿著祁連山建設一條祁連冰川高寒冷水魚產業帶。
虹鱒魚屬於世界名貴冷水魚,適合生長在高寒冷水地區,而且對水質的要求非常嚴格,被譽為“水質檢驗員”。永登縣之所以能夠進行虹鱒魚的大面積養殖,一個先決條件是來自於祁連山冰川雪水的藥王泉常年保持在8攝氏度,夏天不熱、冬天不冷。
如果能在祁連山西端找到同樣的水源,那麼他的產業理想就有實現的可能。
“虹鱒魚養殖是實現脫貧致富非常好的一個產業。一畝虹鱒魚帶來的經濟產值相當於一畝麥田產值的300倍,而且對水資源的消耗非常有限。”在何延忠眼裡,虹鱒魚除了經濟價值和營養價值,還能在養殖過程中幫助修復生態,而且不必佔用良田。
……
中國買光馬來西亞所有榴槤?馬官員:完全不用擔心“被買光”
中國市場對榴槤的巨大需求曾讓一些東南亞國家驚呼“中國買光所有榴槤”。不過,據馬來西亞《星報》2018-11-2報導,該國農業及農基工業部副部長沈志勤1日在國會表示,馬國對中國的榴槤出口量只有其產量的5.8%,完全不用擔心“被中國買光”。
沈志勤說,馬來西亞每年的榴槤產量為30萬噸,其中有6.9萬噸是貓山王等名種榴槤,出口到中國的榴槤只有1.7萬噸,占全年總產量的5.8%。而鄰國泰國,每年出口到中國的榴槤就高達30萬噸。他強調,中國不會“買光”馬來西亞的榴槤,因為中方只要貓山王等名種榴槤。
《星報》引述該副部長的話稱,兩國簽署整顆榴槤進口協議後,中國市場對馬來西亞榴槤的需求會增加,“所以我們需要‘榴槤戰略’”。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羅非魚養殖出口國。2004年我國羅非魚產量已近90萬噸,到2008年已占全球一半。精養成本一般在3.5~4元/斤,混養是3~3.5元/斤。冷凍羅非魚片出口到美國每公斤4美元,出口到歐盟為6.2美元-13美元不等。
以上這些因素交匯,就形成了肯雅主流媒體《標準報》網站在今年2月報導的現象:
在過去的十年裡,湖中的魚類產量銳減了50%。70%來自中國的羅非魚每公斤150-300肯雅先令(約合人民幣9.25元-18.5元),而肯雅原產大多數400先令(24.6元),尼祿鱸320先令(20元)。蒙巴薩港的魚類批發商抱怨,進口商現在直接從事零售,他們用超低價直接把魚賣給客人,奪走了生意。不過,筆者認為,即使國產羅非魚在肯雅市場可能受挫,也不必太過擔心。
一方面,在西式民主制度背景下,似乎給“中國進口魚”話題附加了一定政治意義,甚至美國極右翼媒體布賴特巴特(Breitbart)在前國務卿蒂勒森今年3月訪問非洲期間,還把這個內容整理到“非洲對中國的負面言論”的報導中,其惡意炒作意願可見一斑;
另一方面, 2017年中國共向肯雅出口超過超過1.9萬噸冷凍魚,價值1800萬美元,如果說這樣的分量都要包裝成一個“重要話題”,可能只是因為西方對中國“一帶一路”的延伸以及對非洲的幫助和建設無可奈何。目前,維多利亞湖湖濱的肯雅、坦桑尼亞和烏干達三國都已開始從中國引入網箱養殖技術,不論是當地媒體還是國內媒體,相關報導都已較為常見,對非洲,中國正從“授人以魚”變為“授人以漁”。
相關新聞
捕撈太猖獗坦尚尼亞魚源枯竭部分得靠進口
綠色和平2015-05-22中國在西非絕後式捕撈:中國外交部稱,相關漁船是經中國政府和入漁國簽發的捕撈許可證。
回應
中國在維多利亞湖邊賣羅非魚,這一點都不奇怪。這是現代經濟體系對傳統農業手工業體系的競爭優勢。以前英國從中國偷引茶種,不到二十年以後英屬印度的茶葉出口就超中國;新西蘭從中國引進獼猴桃,迅速成為全球出口第一,就是這個道理。萬幸,現在我們已經走過來了。
羅非魚在我們湖北似乎基本沒賣的
好多飯店裡的烤魚都是羅非魚做的,還有一些日料店裡的鯛魚,也是羅非魚。淘寶上有冷凍的整魚和無骨魚片賣。
雖然自1996年開始,肯雅、坦桑尼亞和烏干達等國在世界銀行的支持下開展“維多利亞湖環境管理專案”共同商討改善維多利亞湖及其周圍地區的社會、經濟及生態狀況,至今已經使維多利亞湖的生態得到一定恢復,但整個生態的完全修復顯然還需要時間。
以上是肯雅漁業不發達,總統肯雅塔所說“沒有足夠的本地魚類資源來保證正常供給”的部分原因。
那麼,中國魚又是如何佔據肯雅市場的呢?
主要是因為,中國是世界上飼養羅非魚最多的國家,常年供應全球一半以上的羅非魚。
羅非魚是一種原產於非洲的熱帶魚類,現為慈鯛科非鯽屬及口孵非鯽屬等屬數種魚類的共同俗稱;英文裡統稱為Tilapia。羅非魚還有個名字叫“口孵非鯽”,就是把卵含在口中孵化的非洲鯽魚,因其大小和體形近似鯽魚,但鰭條多荊,又像鱖魚。
它們生長迅速,6個月即達到性成熟。產卵量高達1000多顆。雌魚會將受精卵“一口悶”,在嘴裡完成孵化過程,有效避免了魚卵被天敵吃掉和遭遇環境災害的風險。四五天后小魚孵出來,直到身上的卵黃囊消失並具備一定獨立生存的能力時,才和母親道別。高產卵量和初生時期的盡心呵護,賦予了羅非魚超強的繁殖力和成活率,一年能繁殖好幾代。
它們對環境適應性廣,是雜食性魚類,各種水中植物碎物來者不拒。通常生活於淡水中,也能生活於不同鹽份含量的咸水中,還可以存活於湖,河,池塘的淺水中,對溶氧量低的水體也有極強適應力,甚至能夠在水稻田裡能夠生長。
現在它是世界水產業的重點科研培養的淡水養殖魚類,被譽為未來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
因為長得跟日本料理的重要食材之一,鯛魚,有點相像,羅非魚起初在臺灣地區被稱為“鯛魚”來賣,目前國內出產的許多冷凍羅非魚片,包裝上也都寫鯛魚片。
從物種學科角度來看,羅非魚屬於慈鯛科,亞目是隆頭魚亞目;鯛魚屬於鱸亞目鯛科。二者均為鱸形目屬物種,確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上世紀60年代起,我國多次從國外引種,並選育出長勢快、產量高、抗病力強的品種,此後迅速成功推廣養殖。在廣東、海南、廣西、福建等南方地區集中養殖。
肯雅要禁止進口中國魚?說起來這可能要追溯到歐洲人 by袁可殊
肯雅要禁止進口中國產魚類了?
觀察者網2018-10-22消息,肯雅總統烏胡魯•肯雅塔(Uhuru Kenyatta)在肯雅斯特拉斯莫爾大學(Strathmore University)召開的2018年中小企業會議上表示,“已經有人告知我,我們的民眾抗議從中國進口大量魚類。但事實是,我們沒有足夠的本地魚類資源來保證正常供給。”
洲第一大淡水湖維多利亞湖(湖面面積6.94萬平方公里,按比例劃歸肯雅6%、坦桑尼亞49%、烏干達45%),俗話說,靠水吃水,萬里之外的中國產魚類在肯雅怎麼可能比當地魚更有競爭力呢?
這話題說起來有點複雜,中國出口到肯雅的魚,主要是冷凍羅非魚及其加工產品,羅非魚在中國還有一個名字叫“非洲鯽魚”,原產地就是東非。不過,由於一場生態災難,這種魚前幾年在維多利亞湖幾乎滅絕。
事情還要追溯到肯雅的前宗主國,英國。
據維琪百科,1954年,英國人出於經濟(漁業和垂釣)目的,將一種大型掠食魚類,尼祿鱸魚(Lates niloticus)引入了維多利亞湖。尼祿鱸是是最大淡水魚之一,最長可達近2米,重達200公斤。
尼祿鱸具有極大的經濟價值,它個體大、肉質雪白細膩、肌間刺少、味道中性,很符合歐洲人對白肉魚和白肉魚片的要求標準,主要出口到荷蘭、比利時、英國和德國。在烏干達,尼祿鱸出口有時能超過咖啡出口,成為第一大出口農產品。
但尼祿鱸的引進並未經過嚴謹的生態評估,到了80年代,尼羅河鱸已成為維多利亞湖上的主要肉食性大魚,造成了維多利亞湖數百種的原生魚類的災難,約有超過200餘種維多利亞湖的特有魚種由於尼羅河鱸的掠食和競爭而完全野外滅絕,只有少數種類仍飼養在北美和歐洲的水族館。
2004年的德國奧斯卡提名紀錄片《達爾文的噩夢》進一步講述引入尼祿鱸導致的人文悲劇。1990年代以來,一方面,西方發達國家在當地設立大規模的捕撈業公司,大規模捕撈尼羅河鱸,在工廠直接加工成凍魚片出口歐洲,賺進數百萬美元,但當地人卻消費不起這些漁獲,傳統小規模漁業也逐漸凋敝;另一方面,一定的經濟效益導致大量當地人口湧來,維多利亞湖周圍人口劇增,競爭性捕撈導致竭澤而漁,過去常見的200公斤級別的鱸魚在本世紀初已經沒有了,捕撈到的魚一般在10-20公斤之間,加上工業、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湖中,環境持續惡化。資源減少,人口增加,甚至導致歐洲武器流入當地,加深當地衝突和貧困。
狂大媽!「自拔頭髮」放菜裡 要求賠償:我覺得很噁心
扯!美國加州一家中菜餐館日前遇到一名女奧客,她怒氣沖沖的告訴店員,發現菜裡有頭髮,讓她感到很噁心,要求退款。店家立刻答應,但事後調閱監視器後,才發現這一切都是女客人在自導自演。
根據《51新聞》2018-10-22報導,餐廳店員表示,當天女客人吃飯吃到快尾聲時,生氣的向店員表示菜裡有頭髮,她氣得要求店家退款。店家為了安撫客人情緒,馬上答應了。
但當天打烊後,店家越想越不對,因為餐廳的工作人員都是短髮,但女客人菜裡的頭髮卻是長的,他們調閱監視器後才發現真相!原來這位女客人根本是拔自己的頭髮放進菜裡。餐廳將監視器畫面上傳網路,呼籲店家必須多加當心。
事實上,在美國若餐廳一被衛生局查核,下場通常都不太好,所以也有許多奧客看準這點,常常到餐廳裡鬧事,先前更有客人自備蟑螂、蒼蠅...等,讓不少餐廳飽受折磨。
記者與媒體寫這種新聞,其實就是一種用譁眾取寵的方式製造族群的偏見,這種手法的宣傳就類似德國納粹醜化猶太人一樣,非常不道德。也許有部分中國民眾是如此,卻故意醜化成好像所有中國人都是這般。為了什麼呢?就是為了刺激閱聽人,達到媒體隱藏的政治目的。
所以平常裝正義,裝神聖的媒體本身就是魔鬼的一部分!
天災效應...赴日旅客六年首降 陸海關趨嚴打擊觀光業 2018-10-17 經濟日報
9月赴日本觀光客人數近六年來首度下滑減少3.8%(南韓赴日旅遊的人數驟降14%),主要受強震、颱風等天災導致日本一些高人氣觀光景點暫停開放所影響。日本觀光業接下來可能遭遇進一步打擊,原因是中國海關正在加強檢查返國民眾是否攜帶未申報的精品。
彭博資訊報導,日本觀光業可能面臨進一步打擊,原因是中國海關加強檢查從東京等城市返國的觀光客,查看行李是否攜帶未申報路易威登(LV)包包、Tiffany項鍊等精品。在擔憂中國消費者縮減旅行與支出計畫的情況下,本月資生堂等精品類股重挫。
陸客大舉湧向東京、首爾等城市,大買化妝品、手提包,特別是在機場免稅商店。分析師估算,在資生堂獲利較高精品化妝品銷售中,赴日陸客的比重應超過一半。過去一年首爾與北京的政治緊張減緩,也吸引更多陸客赴南韓旅遊。
日本擔憂觀光客成長趨緩,政府已將觀光業列入經濟政策核心。首相安倍晉三力拚到2020年日本舉辦東京奧運時,一年能吸引4,000萬名觀光客,刺激經濟成長。分析師警告,9月觀光客數據可能拖累第3季GDP。
中國大媽吃垮? 挪威豪華遊輪啟航1年 宣布退出中國 2018-10-16 世界日報
挪威遊輪公司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豪華遊輪(諾唯真)喜悅號首航一年後,近日宣布退出中國市場,雖然官方強調是公司整體規畫問題,但有曾乘船出遊的網友表示,是中國的大叔、大媽們「把遊輪吃倒了」,包括自助餐拿了不吃、浪費驚人兼不消費等,令遊輪最終黯然離開中國市場。
據報導,喜悅號被指收費較廉。以上海往返日本長崎五日四夜為例,每客收費1899元人民幣(約274美元),而五天航程中,要消耗約60噸肉類及禽類、20.5噸魚類、7噸西瓜、1噸香蕉、11噸土豆、5.2萬隻雞蛋。遊輪職員表示,其他挪威遊輪只消耗約十數噸,慨嘆「巨輪硬生生被中國人吃倒了」!不過,根據皇家加勒比國際遊輪2015年的數據,食物在每位乘客平均成本中,僅占約5.8%。顯示喜悅號「被吃倒下」可能是偏見。
回應
這是一篇外行人寫給外行人看的外行文章!顧客食的部分只占遊輪全部開支的5.8%,一點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旅客在船上的消費能力不高,所以賺不到錢!大陸年紀大的旅客晚上不跳迪斯可,不逛酒吧,不玩輪盤,不賭黑傑克,但他們喜歡買精品,而且是某些特殊種類的精品,所以船公司如果要賺他們的錢,船上的規畫一定要重來!
大陸人的行為,其實以前臺灣人也常發生,現在也仍然有人是這樣的行為!但重點是台灣人這樣的行為,從以前到現在大家都在罵,所以狀況也漸改善! 可是大陸人這樣的行為總是會引起大陸人的反彈,合理化他們的行為,也總是有台灣人為其緩頰,也難怪兩岸和統的可能性越來越渺茫!
在鬼島各大buffet, 在鬼島出發的郵輪,你一樣發現排前面的一把把所有菜餚取走,難道他們都是中國人嗎?沒錯!台灣人就是中國人,像樓上的雜種大概是與外星混太多了不知自己是誰。
膽固醇太高致病?這可能是迷思 2018-10-10 聯合晚報
心血管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長期以來,膽固醇過高被認為是致病主因之一,不過陸續有研究顯示這可能是錯誤迷思。台大醫學院實驗發現,膽固醇在體內的運作機制複雜,可能不再能簡單二分好、壞兩種,膽固醇更非低低益善。早在十多年前就發現,臨床上有原發性膽道性肝硬化患者,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就是俗稱的壞膽固醇,數值高達1000(毫克/分升),是一般建議值的十倍以上,但血管卻乾乾淨淨,絲毫沒有動脈粥樣硬化的徵兆,這是因為這類患者身上的膽固醇類型與常人不同。
膽固醇在人體內的移動必須透過脂蛋白作為載體來運輸,高密度脂蛋白(HDL)將血管及周邊組織的膽固醇送到肝臟進行合成與代謝,低密度脂蛋白(LDL)將肝臟的膽固醇運出至周邊組織供其需求,各司其職。由於LDL會經由氧化作用對血管壁產生破壞,因此過去被簡化稱為壞膽固醇,對於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醫界一般建議成人應將LDL的數值控制在100(毫克/分升)或甚至70(毫克/分升)以下。
不過,台大醫院研究團隊早在2004年經實驗分析看見,LDL還能細分出不同類型,原發性膽道性肝硬化患者血液中的特殊LDL竟有抗氧化、抗心血管疾病之效。2008年時,研究團隊再發現,心肌梗塞病人血中的LDL有較高比例屬一種有氧化、對血管傷害非常大的「L5」型。
其實,大部分的LDL不好不壞,其餘有的是好的、有的可能經氧化作用而惡化;HDL雖有抗氧化與抗發炎特質,不過一旦成分改變、密度增加,也有可能變質、惡化,因此人們不能簡單二分好、壞兩種膽固醇,體內的膽固醇數值更不是越低越好。
這些發現的重要性並非只是幫壞膽固醇澄清,還有更積極的意義。舉例來說,究竟是擁有高比例「L5」型的人較易心肌梗塞,還是演變成心肌梗塞的過程易產生「L5」型的LDL?目前並不清楚,若未來研究證實是前者,就有機會透過篩檢降低疾病發生風險,如證實是後者,也有機會透過標靶性的藥物更精準地加以控制,以維持健康。
相關新聞
膽固醇超標? 沒差太多別擔心
醫師提醒:膽固醇不是越低越好
2、牛奶延緩衰老、美容美髮
牛奶不僅含有豆漿中沒有的維生素A和D,而且其中的維生素B2和B6也高於豆漿。維生素A是很好的抗氧化劑,能延緩衰老;維生素B2能促進毛髮生長並幫助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謝;維生素B6則是調節神經系統、維持皮膚健康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建議喝豆漿的人群,若能每天吃一個雞蛋,就能補充上述營養素的缺失。
3、豆漿減肥、預防慢病
在脂肪含量上,牛奶的脂肪含量約為3%~4%,豆漿為0.7%左右。
牛奶中的脂肪主要為甘油三酯,還含有少量的膽固醇,而豆漿的脂肪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且不含膽固醇,對於血脂高、有肥胖症傾向,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豆漿是很好的選擇。
另外,豆漿中的植物保健成分,比如大豆異黃酮、大豆聚醣和含量豐富的膳食纖維都對預防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很多慢性病有效果。
4、兩者都能補充蛋白質
在蛋白質含量上,牛奶和豆漿中所含均為優質蛋白,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兩者蛋白質含量和吸收率差別不大,而且都含有人體必需的9種氨基酸。
豆漿和牛奶各有特色,最好在喝豆漿的同時,適量喝牛奶。
1、健康成人、兒童:全脂牛奶
全脂牛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牛奶中的營養物質,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A、D、E、K等,並且含有天然鈣質,利於人體對鈣的吸收。
2、中老年人:強化維生素A、D奶
中老年人腸胃吸收能力變差,鈣流失和維生素缺乏較明顯,且我國居民普遍缺乏維生素A。
3、高血脂、減肥者:低脂產品
這類人群不能過多攝入脂肪,特別是飽和脂肪酸,脫脂牛奶對他們來說是最佳選擇,同時,脫脂牛奶還有利於控制熱量。
4、乳糖酶不耐受者:低乳糖奶
5、天天喝奶的人:巴氏殺菌奶
巴氏奶經過低溫除菌保留了牛奶絕大部分營養,但保質期較短,需低溫保存,天天喝奶的人可少量多次購買新鮮產品。
肉食主義者開始吃素後 身體會產生什麼變化? 2018-10-10 元氣網
據Science Insider的影片指出,一開始吃素時,第一周可能會感覺疲憊,對於不吃肉的素食者,可能攝取鐵和維生素B12不足,這些元素可以幫助生成紅血球和運送氧氣。
再來你可能會覺得食物吃起來味道不太對,這是因缺少攝取鋅元素,這個元素會影響人的味覺和嗅覺。第三就是會體重下降,開始吃素後,這些人在前10個月的體重平均會減輕10磅(4.55公斤)。
2009年的研究發現,素食者比一般人有更低的BMI值,另外膽固醇、血壓和心臟病風險也降低了,有研究指出因飽和脂肪、膽固醇引發動脈阻塞的機率降低24%,但是吃素卻不利於骨骼,因減少乳製品的攝取,會導致骨骼的鈣含量降低,這時應多補充甘藍、花椰菜等綠色蔬菜。
據統計60%的人體內沒有代謝乳糖的酶,攝取乳製品會導致腹痛水腫和腹瀉等,開始吃素後省去乳製品,可以免去乳糖不耐的症狀。
該影片強調,每種飲食都有各自的優缺點,素食也是,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習慣。
牛奶vs.豆漿若要分高下 喝哪個較有營養價值? 2018-10-08 元氣網 生命時報
雖然豆漿常常被稱為“平民牛奶”,它的很多成分與牛奶相似,但兩者一個來源於植物,一個來源於動物,營養成分並不完全一樣。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才能發揮最大營養功效。
1、牛奶補鈣健骨
從補鈣角度說,牛奶中的鈣磷比例比較合適,還含有維生素D、乳糖、氨基酸等促進鈣吸收的因子,是膳食優質鈣的主要來源。而每100克豆漿的鈣含量約為10毫克,是等量牛奶鈣含量的1/10。如果想通過喝豆漿補鈣,就要採取一些措施了。比如每天曬30分鐘左右太陽,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或者每天吃半塊豆腐,加上半斤青菜,也能滿足人一天的鈣需求。
二是競爭壓力,客觀地說,海底撈除了在服務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以外,在技術方面沒有什麼競爭優勢,更沒有技術壁壘。即便是服務,也就是一層窗戶紙,誰都能學會。
三是用功荒,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以及高校升學率的大幅攀升,在不久的將來,餐飲服務人員將會越來越緊缺。
四是資本控制,資本方之所以把海底撈推上市,其核心驅動是利益,在海底撈未來發展中,是否會出現資本方和創始人團隊爭權奪利,尚不得而知,不過,俏江南、湘鄂情等前車之鑒,值得海底撈團隊驚醒。
五是事件危機壓力,去年8月的海底撈老鼠進貨架事件若是發生在今天,海底撈股價一定會大幅下跌。事件危機壓力,對海底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食物恐怖怪人?澳洲草莓「藏針犯罪」延燒 2018/09/29 轉角說
被稱為「食物恐怖犯罪」的澳洲草莓藏針事件延燒,自本月9日開始,澳洲各地陸續傳出市售的草莓中被插入小針,惡質災情擴散到東岸六省,甚至在紐西蘭也遭到波及,雖然至今尚無民眾因誤食導致死亡或嚴重受傷的案例,但恐慌蔓延已導致各大通路下架商品、草莓農也被迫直接銷毀作物。危機擴散海外、國內甚至開始出現模倣犯,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親自出馬力挺澳洲草莓,呼籲大眾別被食物恐怖威脅所擊敗,不過真兇到底是誰?目的為何?真相目前仍是謎團....
隨著澳洲草莓事件延燒,日本過去也曾發生過食物恐怖犯罪——「固力果.森永事件」——至今仍未破案的食物投毒案,從1984年到1985年間,名為「怪人21面相」的兇手,連續向固力果及森永等各大食品製果公司的商品投毒,以威脅勒索高額資金。然而這起無人受傷死亡、嫌犯也沒取得資金的奇異事件,被社會稱之為完美犯罪,隨著追溯期已過,犯人是誰、動機目的也跟著石沉大海...
本節重點:
• 澳洲草莓裡有針:9日開始陸續發現災情
• 政府呼籲:食用請小心,最好先切片
• 草莓農欲哭無淚:回收耗成本,只能全部銷毀
• 澳洲總理氣魄力挺:免驚啦!大家一起來吃草莓!
• 「針兇」是誰?調查同時,卻開始出現模倣犯
• 日本未解決事件:1984年的「固力果.森永事件」
• 「我乃怪人21面相」:向各大媒體與警方發犯罪挑戰信
• 在食物中投毒勒索資金,至今仍未破案的「完美犯罪」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3391830
海底撈火鍋被爆現異物疑似衛生巾 店家:已提交警方
南方+用戶端2018-9-29消息,近日,市民向媒體報料稱,其在外就餐吃火鍋時,竟從火鍋中發現異物,疑似衛生巾護墊,頓時讓他們倒了胃口。
9月28日11點多,倪小姐來到位於福田區福華路卓越世紀廣場的海底撈就餐。剛吃上幾口,倪小姐發現火鍋中有一塊奇怪的東西,“剛開始我以為是肉,一看不對,後面以為是紙巾,但看清楚了也不對。”倪小姐稱。
當時她立刻叫來經理詢問。經理聲稱這是後廚用來墊肉的紙,並從後廚取出一包墊肉紙作為對比,辯稱油鍋來料全部沒問題,可以帶領倪小姐參觀後堂、工廠。但倪小姐說“油鍋裡的東西和他拿來對比的墊肉紙根本不是同一種東西。”
小南聯繫海底撈方面瞭解情況,海底撈卓越店負責人表示,當時客人來到門店就餐,聲稱在就餐過程中發現火鍋中有疑似衛生巾護墊的物體。事情發生後,顧客要求退還前一天在此就餐的餐費。負責人表示,畢竟在門店裡發生不滿意的事情,所以當時餐廳退還當事人前一天消費的800多元作為補償。
雙方就賠償道歉問題產生分歧,當時顧客情緒比較激動,提出了賠償數百萬的要求,還損壞了一些餐具。工作人員見狀只能報警請警方到場協調。小南從福田警方處證實,當時民警到場後處理調解,要求事主賠償門店受損餐具的金額,在查看監控錄影後沒有發現異常情況。
回應
有這麼透明薄的衛生巾嗎?
一般索要天價賠償的都是騙子。
https://www.guancha.cn/ChanJing/2018_09_29_473909.shtml
上市後的海底撈將面臨五大挑戰 2018-09-28 吳其倫
海底撈上市了,對於其創業團隊及投資人而言,應該是收穫了巨大的成功,他們也獲取了豐厚的回報。不過,在我看來,海底撈上市只是其發展歷程中的一塊里程碑,不應該被視為一個高峰,更不應該被視為終點。
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海底撈還將面臨諸多壓力和挑戰。
一是收益壓力,海底撈上市後,其運營成本大幅增加,這將在很多程度上降低其利潤率,從而導致收益下降;
20171110中天新聞 海鮮隱憂...日本1年7000人中毒 台灣呢?
回應
吃什麼都有事好不 那麼怕乾脆都別吃就好了 蔬菜有農藥別吃 肉有抗生素 瘦肉精別吃 魚有寄生蟲別吃 空氣有pm2.5別吸 水有環境賀爾蒙別喝
日本料理是寄生虫元凶
干 我在日本四年吃了一堆,海鱼也有很多寄生虫吗?
吃生菜更恐怖......
沒人叫你一定要吃 真無聊
沒有數據來源 影片內容也都是國內台灣 單純製造新聞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29_RsG_wt8
愛吃生魚片小心!日本一年7千人中毒 渡邊直美也曾受害2017/05/26三立新聞網國際中心
許多人愛吃生魚片,但要小心會中毒!「海獸胃線蟲」會寄生在魚貝類內臟裡,透過生食進入人體,引發食物中毒,據統計,日本一年至少有7000人因為吃生食,食物中毒送醫。
海獸胃線蟲又稱異尖線蟲或安尼線蟲,常寄生在魚貝類內臟裡,進入人體後會寄生在胃壁,引起發炎,導致出現噁心拉肚子、劇痛,甚至蕁麻疹等症狀。日本人氣女星渡邊直美就曾因為吃了壽司後,結果食物中毒。
近10年來,隨著人們吃生食的比例變多,海獸胃線蟲中毒病例暴增超過20倍。專家表示,最好避免生食魚貝類內臟,魚肉也要煮熟再吃,才能殺死海獸胃線蟲。
嚴重肥胖
對於嚴重肥胖的人群來說,可能連快走都會覺得有巨大負擔,完全沒有能力做更高強度的運動。這種情況下,減重初期,可以選擇少食多餐,或者晚餐少吃甚至不吃。1~2個月之後,把大體重降到適宜範圍,再開始增加一定強度的運動,也適量恢復部分晚餐。
健康晚飯長這樣!
吃好晚飯,其實也沒啥難的,有個小口訣:
時間不超晚上8:00
2個拳頭的綠葉蔬菜
1個拳頭的主食
半個拳頭的蛋白質
適當吃些粗糧
保證七分飽。
「所謂的茶羹並非清茶一杯,而是包含有茶葉、蔥、薑、棗、橘皮、茱萸和薄荷等物,煮後同食。」
回應
蔥是葷,不是素。吃素的人一定是不吃蔥的,更別說出家人了。
有些道場出家人都是過午不食的,所說的粥食,是藥食,是對腸胃不適的人的一種方便,僧人和參加短期出家的信徒如持八關齋戒,或持守終身過午不食的出家人,他們是守戒到底的.
我「過午不食」將近十年,感覺很好,都沒文中所述之不良現象。
不吃蔥、姜、蒜下場超恐怖 恐深陷「罹癌、老化地獄」 2018-9-23 中時電子報
根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Foodi C營養專家林上筵就指出,植化素中的酮類化合物可說是抗氧化聖物,而洋蔥中的酮類化合物最多,它不僅可以幫助清除體內自由基,對抗老化和保護心血管健康,其亦含有酚類化合物如山奈酚,對於抗菌、抗病毒、抗癌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建議可以生吃或用輕烹調的方式,讓其抗氧化效果更能被完整保留。
另外,薑其中包含的薑辣素,在2018年得一項人體雙盲測試中,發現可以有限的減緩疼痛,且效果甚至可媲美偏頭痛的藥物,所以不論是頭暈頭痛、暈車或孕婦噁心不是,都能夠過服用薑來舒緩,除此之外薑亦有抗癌、抗菌、抗氧化、提升免疫力、和抗凝、降血壓膽固醇等心血管益處,可說是多食多益。
大蒜中獨有的硫化合物,也算是心血管保健的一大聖品,將蒜頭搗碎後切碎會釋放強烈的大蒜味,就是此保健成分-大蒜素。此外也有研究發現,成年大蒜雖然大蒜素較少,但其中仍含有硫化合物可幫助降低膽固醇和降血壓,功效或許無法媲美藥物,但仍是無負擔又美味的保養方式,大蒜也有抗菌、抗氧化、抗發炎和預防感冒的效果。
而且,更打擊人的是,其實出家人是允許午後吃茶羹和藥食的,只是不吃正餐了而已。所謂的茶羹並非清茶一杯,而是包含有茶葉、蔥、姜、棗、橘皮、茱萸和薄荷等物,煮後同食。別的不提,單說裡面的大棗,從現代食物血糖生成指數看,比葡萄糖還高,所以多吃棗也止飢。
試想一下,如果現代人遵從字面上的過午不食理論,從下午1點算起,到第二天早上7點吃飯,一頓飯和另一頓飯之間隔了18個小時,而胃4-6小時就排空了。每天餓著肚子「假養生」,這將是多麼殘酷的一件事!
而且,再進一步說,古人過午不食後面還有一句話一直被大家忽略,那就是「日落而息」。但你晚上7點,夜生活還沒開始呢。因此在現有的生活習慣下效仿古人,簡單地將晚飯從三餐中刪掉,人的身體只會變得越來越差。
不吃晚飯只有一個好處:省錢!
不論你是因為養生、忙、窮、胖、懶……哪種原因放棄了晚飯,偶爾餓一兩頓沒什麼問題,但時間長了,難免會破壞胃腸功能、影響內分泌,對健康和減肥都沒有好處。
如果你一定堅持不吃晚飯,那麼一個月後,你可能會精神萎靡、體力不支、臉色暗淡。
哪種情況可以不吃晚飯?
當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論,如果你遇到了下面4種特殊情況,晚飯也不是非吃不可!
午餐吃太多
如果你一頓午飯吃了全天的量,且沒有運動機會,那麼可以考慮不吃晚飯。
下午加餐吃多了
很多人在下午茶時沒有節制地大吃大喝!水果、餅乾、蛋糕一不小心過量了,那就可以考慮不吃晚餐。
習慣早睡
晚飯和睡覺應該相隔3小時左右,防止因為太撐而影響睡眠。對於11點左右甚至更晚才睡覺的人,晚餐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你晚上八九點就睡了,那可以考慮一天吃兩頓,把午飯的時間延後一點。
「過午不食」是假養生!不吃晚飯的好處可能僅一個 2018-09-23 元氣網
很多人說:不吃早飯是慢性自殺,不吃午飯會餓得發慌,但是到了晚飯,反而有人認為:不吃晚飯好處多!那麼,同樣是飯,為什麼晚飯就這麼被人嫌棄呢?
不吃晚餐的你有沒有這些經歷?
出現低血糖
明明飢餓卻堅持不吃晚飯,很可能出現餓得頭腦發昏、四肢發抖、體力不支、心慌心悸、面色蒼白、出冷汗、想嘔吐……本來安排在晚上做的學習和健身任務完全沒精力去做,又渾渾噩噩地度過了一天。
抵抗力降低
堅持不吃晚飯,造成營養不良。一段時間之後,抵抗力降低,更容易生病了。
餓得睡不著
入睡變得艱難,好不容易睡著了,還可能再度餓醒。而睡眠質量又直接影響日間的生活狀態,晚上睡不好,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下降,對工作效率造成負面影響。
胃裡隱隱作痛
肚子餓得時候,胃裡空空,沒有東西消化,胃酸可能會傷害胃黏膜,而引發胃部不適,甚至出現胃炎、腸炎等消化問題。
不小心吃了宵夜
肚子餓得咕咕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即使已經躺上床了還爬起來吃宵夜,而且宵夜多數又是高油脂的食物。深夜吃完油膩的東西,雖然不餓了,但是腸胃開始加班工作,回過頭再次影響睡眠質量,進入新一輪的惡性循環。
更易發胖
長期不吃晚餐容易營養不良,身體的代謝將會降低,肌肉溶解越多,脂肪代謝受到影響,從而更容易長肉。
別盲目地「過午不食」!
根據前面的內容來看,不吃晚飯似乎沒有益處。那麼,古人過午不食的養生方式,難道是錯的嗎?
古人吃飯是一天兩餐,但並不是過午不食,他們吃飯分別為上午和下午,不吃中午飯。第一頓飯叫朝食,一般是上午9點開始吃。第二頓飯叫哺食,又叫飧,一般是下午4點開始吃。真正的「過午不食」其實是古代出家人的戒律之一,並非源自中醫理論,所謂的「午」就是午間11點到13點,也就是說,過了13點就不能再進食了。
網傳九層塔含毒素會致癌 教授:你天天當青菜吃?2018-09-20 林慶順教授
讀者Sylvia在2018-8-26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寄來一個問題是: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說吃太多九層塔會致癌,真的嗎?
Sylvia所說的這篇文章是在2006年2月開始流傳,而我也有在2016-10-10發表九層塔致癌的真相,告訴大家不用擔心。
那時候我這個網站才剛成立半年多,讀者很少,所以看過我這篇九層塔文章的人不多。如今,網站讀者已成長百倍,而我也有更進階的相關資料,所以我就在這裡再度討論這個在台灣備受關注的議題。
九層塔的英語是Basil,而學名是Ocimum basilicum。所以,用這個學名就可在公共醫學圖書館搜索到與九層塔相關的醫學資料。如果再加上Cancer這個關鍵字,就可搜索到與癌相關的資料。
目前,總共只有5篇醫學論文是從事九層塔與癌相關的研究。但是,它們的試驗是要看九層塔萃取物是否能抑制培養皿裡癌細胞的生長。更重要的是,它們所得到的結論是九層塔似乎有抗癌的作用。
那,為什麼網路文章反而會說九層塔會致癌呢?
下面三點是原封不動地拷貝自這篇網路文章的字句:
九層塔裡有一種成份叫做Eugenol〈英譯︰丁子香粉,是一種化學物質〉【牙科用來治牙疼】這個成份已經證實會導致肝癌。
而Eugenol的中文名稱就叫做「黃樟素」。
要知道這種毒素會在體內累積的,國人罹癌指數年年攀升,這都跟吃進去的食物有關連。
所以,這篇文章先說Eugenol的翻譯是丁子香粉,然後又說是黃樟素。(典型網路謠言的牛頭馬嘴)
但,其實這兩個翻譯都錯了。Eugenol的正確翻譯是「丁香酚」或「丁子香酚」。(此「酚」非彼「粉」)
不管如何,Eugenol真的有被證實會導致肝癌嗎?
用Eugenol及Cancer這兩個關鍵字到公共醫學圖書館搜索,會搜到220篇論文。但是,閱讀其中幾篇後,就會發現,真正被關心的並非Eugenol,而是Methyl-Eugenol(甲基丁香酚)。
從一份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文獻就可看出,所謂的來自九層塔的致癌物是Methyl-Eugenol,而非Eugenol。
更重要的是,Methyl-Eugenol的致癌性,是用通常攝取量數百倍的高劑量,在老鼠身上試驗出來的。
我想,除非有人天天把九層塔當青菜吃,否則,要吃到致癌,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還有,網路文章所說的「這種毒素會在體內累積」,也不正確。
事實上,攝入的Methyl-Eugenol很快就會從尿液排出,並無所謂的累積。
所以,網路文章所說的「證實」會導致肝癌,是完完全全地被我「證實」是胡說八道。
美國已種植百萬棵轉基因蘋果樹
據科技日報2018-9-21報導,“轉基因北極蘋果(Arctic apples)所打的果汁,就如同水一樣,不會褐變,也不會變黑。我們已在美國種植了上百萬棵這種蘋果樹。”19日,在由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基因農業網主辦的轉基因科學沙龍上,Intrexon諮詢公司高級副總裁兼首席通訊官、美國農業部前食品政策與生物技術高級顧問傑克•波波博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據瞭解,2017年2月,北極蘋果開始在美國中西部少數幾個州銷售,此後,在美國全面上市。
“蘋果細胞的液泡中含有一些不尋常的有機物——多酚類,細胞器葉綠體和線粒體中則含有多酚氧化酶。正常情況下兩者分處不同場所,不會相遇。”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生物學研究中高級工程師姜韜說,當蘋果被切開或細胞受損,多酚氧化酶與多酚類就會相遇,這時前者就利用空氣中的氧氣,把多酚類氧化生成醌類物質,然後經過一系列反應,顏色變得越來越重,由淺褐變為棕色。
研究人員通過一種叫“基因沉默”的技術,在多酚氧化酶基因表達活性不變的情況下,使控制多酚氧化酶的合成範本mRNA的量降低,從而減少了多酚氧化酶的量。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醫學院藥理系博士後任金琪介紹,“基因沉默”技術是科學家探索的一種分子生物學技術,並成功在調整基因表達的相關基礎研究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應用到社會消費的食品方面則為首次。
“這種蘋果給生產商、運輸商、銷售商和消費者都會帶來益處,因為沒有褐變反應,蘋果汁會一直保持透明的狀態;如果早晨把蘋果切片給孩子們作為學校的便當,他們在下午打開吃的時候,仍然是早上的顏色。”傑克說。
傑克透露,他們還在研究轉基因防褐變的牛油果、生菜等。“我們相信這些產品會給消費者帶去切切實實的益處,也會改變他們對轉基因的看法。”他說。
回應
美官方資料:玉米、大豆、油菜轉基因普及率超90%
我支持研究,反對推廣:事實是沒有推廣產業化,研發無以為繼。我相信國產,不信外國:事實是國產的無法種,國外卻大量進口。我擔心主糧:事實是他們連非主糧一併反對,根本不在乎是否主糧。
其實很簡單,轉基因的和非轉基因的食品分別加標識,愛吃哪個買哪個
富人是喜歡吃轉基因的,還是天然的?轉基因有可能是給窮人吃的。
以前,肉都是富貴階層才能吃到,窮人都吃粗糧。現在,窮人都大魚大肉吃成豬,富人提倡吃五穀雜糧...
港媒:中國火鍋到底起源於哪裡?
香港《南華早報》2018-9-16:什麼是中國火鍋,起源自哪裡?這已經演變成全國爭論的問題 中國東南部一個城鎮近日宣稱自己是火鍋之鄉的決定,招致中國其他地方的強烈反對——所有這些地方在做火鍋的正確方法上都有自己的觀點。
他們的反應一點都不令人吃驚。畢竟在14億人的中國,火鍋是最受人們喜愛的食物,而且烹飪方法千差萬別,從火辣辣到芳香四溢。中國很多地區的火鍋如今已傳遍全世界,在從奈洛比到布宜諾賽勒斯的餐館裡都能找到。
火鍋還是一項大生意。根據食品行業2017年發佈的報告,火鍋在全中國各地餐館所售賣的菜肴中占比22%。隨著關於火鍋真正發源地的爭吵還在繼續,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各地不同種類的火鍋。
與中國的方言和氣候一樣,全中國各地的火鍋千差萬別:從四川的麻辣火鍋到江蘇的菊香火鍋,不一而足。各地使用的配料有很大不同,不同地方使用不同原湯,不同配料常常反映出這個國家多樣的地理環境和氣候。
北京火鍋的核心配料是羊肉,源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傳統。四川是馳名全球的麻辣火鍋故鄉。安徽火鍋“簡單而美味”,味道很重的湯裡放上時令蔬菜,正是該省廣德縣自稱火鍋之鄉引發最新爭論。雲南火鍋喜歡酸味,廣東火鍋青睞海鮮……全中國各地還能找到眾多不同風味的火鍋,這反映了中國各地不同的農產品和文化。這個大眾美食的起源仍存爭議,目前說不清哪個地方能真正稱得上是火鍋起源地。
回應
這個爭論本身沒有任何意義。早在幾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是將食物放在陶制器皿中烹煮的(出土的大量三角胖腿的鬲就是明證),這就是火鍋的雛形。隨著時代的變遷,各地有各地的風土人情,自然也形成了不同的火鍋形態。所以,籠統認定火鍋起源於某一地,那是自吹自擂,胡說八道。一定要說起源,只能說四川火鍋起源於四川,安徽火鍋起源於安徽等等,別混為一談。
“超級雜交水稻”個舊百畝示範片平均畝產創新高 2018-9-3新華社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超級雜交水稻個舊示範基地”創下百畝片平均畝產水稻1152.3公斤的紀錄,再創新高。
來自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華南農業大學、中國水稻研究所、貴州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的專家、教授組成的專家驗收組,9月2日來到個舊市大屯鎮新瓦房村委會101畝連片種植水稻“超優1000”的攻關田進行現場測產驗收。據驗收組組長、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院士謝華安介紹,驗收組在考察了百畝攻關現場的基礎上,按農業部超級稻測產辦法及計算公式規定,隨機抽取了3塊攻關田測產,3塊田畝產分別為1163.0公斤、1209.5公斤、1084.5公斤,3塊田平均畝產1152.3公斤,再創超級雜交稻百畝示範片平均畝產新高。
自2009年開始,大屯鎮在袁隆平院士命名的“超級雜交稻個舊示範基地”進行雜交稻示範種植,參與了袁隆平院士第三期至第五期超級雜交稻的高產攻關專案,每年產量均有新突破。尤其是2015年連片種植102畝,百畝片平均畝產1067.5公斤;2016年連片種植101畝,平均每畝1088公斤,再創紀錄新高;2017年連片種植101畝,平均畝產1073.5公斤,連續三年百畝示範產量突破16噸/公頃的高產攻關目標。
2010年11月,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原育繁示範分中心掛牌成立,分別在雲南紅河州個舊、蒙自、河口進行高產攻關示範。
謝華安介紹,個舊示範基地海拔1287米,年平均氣溫20℃,熱量豐富,雨量適中,地勢平坦,田面平整,灌溉方便,非常適合培育超級稻。個舊示範基地面積101畝,涉及農戶58戶,涉及田塊71塊,完成了今年17噸/公頃的目標產量
蘭州機場回應“天價牛肉麵”:最貴78元是套餐而非單碗面價
2018-08-22,微博大V“博聯社馬曉霖”發文稱,蘭州中川機場某餐廳一碗牛肉麵78元,外加3元餐具費,總共81元。博主提出質疑,“機場內外,百步之遙,為何牛肉麵能翻價10倍?”
對此,機場方面今日(23日)回應,最貴的78元是套餐,由1碗牛肉麵、1份牛肉、1個雞蛋、1份涼拌雞胗、1份涼拌時蔬組成,另贈送1杯清涼飲料;餐具包括免費消毒筷或2元的一次性餐具包,可自主選擇。
回應
開在機場的麵館,可能是街邊那種大師傅穿著汗衫光著膀子給你拉的8元錢牛肉麵嗎?50-70元商場裡(家有好面)你加點澆頭也基本這個價位呀。哦他星巴克吃個屌絲麵包喝杯咖啡70-80到願意出的,吃碗面就不行啦?
國內麵館也分檔次的,(家有好面)(和府撈面)都屬於高檔的開在商場。開在機場的可能普通街頭麵館嗎?有些人就是媚外這次拉麵前面加個日式他P都不會放一個。
https://www.guancha.cn/society/2018_08_23_469353.shtml
芬軍每週強制要求吃2頓素,防長很生氣:搞啥意識形態?
據芬蘭廣播公司2018-8-21消息,從今年秋天起,該國士兵每週將被強制要求吃2頓素食。
芬蘭國防部長尼尼斯特(Jussi Niinistö)對此並不知情。聽聞此事後他很生氣,今天(24日)接受多家媒體參訪,示意將查清“到底是誰做了這樣的決定”。他還引用拿破崙“士兵是靠胃打仗”那句名言,指責這樣的做法“有意識形態的色彩”。
芬軍後勤部門官稱提供的素食中“將不含肉和魚”,但仍會繼續向士兵提供乳製品和雞蛋。有特殊飲食要求的士兵可獲額外關照。
“目前芬蘭國內不少中小學已經開始施行每週一次的‘素食日’,但學生只需吃一餐(午餐),我們則提供(每週)2餐。”一位芬軍伙食供應商透露,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基於“士兵健康”、以及“全球變暖下肉製品產量問題”的考量,“並不是為了省錢。”
“素食可不便宜,”他補充道。
據悉,這家供應商為芬軍提供的“素食套餐”將圍繞以下幾種食品:土豆、大豆、蠶豆、燕麥、義大利面、以及一些半加工的“肉類替代品”。
肉類替代食品是一種模仿肉類食物口感、外觀的素食食品 圖為一家英國品牌的肉類替代食品
國防部長大怒:誰做的決定?搞啥意識形態?
200個芬蘭士兵裡,都找不到一個吃素的
《晨報》援引一組2017年的資料指出,平均每20000名芬蘭士兵中,只有88人吃素。這個數位在芬蘭各地因區域而不同——比如拉普蘭區一處軍營內的素食主義者比例僅0.23%,而赫爾辛基一處軍營內則有0.63%。
而據芬蘭統計局2017年的資料顯示,該國15歲至24歲間吃素的民眾比例不足20%。
1878年通過的《義務兵役法》規定芬蘭實行義務兵役制,年滿18歲以上的男性需服役6-12個月不等。
不過芬蘭廣播公司表示,本次“素食供應”將在芬蘭全軍內施行,由每個軍營統一負責提供,將涵蓋不止“應徵兵”一個兵種。
路透社稱,芬蘭鄰國挪威自2017年起就開始推行“每週例行素食餐制度”。挪威軍方稱此舉也是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到了肉製品的供應”。
回應
什麼鬼……我還以為芬蘭改信佛了呢
下一步會不會是要求士兵開始做禮拜了?然後訓練帶頭巾了?
高鐵跟台鐵便當哪個好吃?網嘲:業餘的跟本業比?! 2018-08-08 聯合新聞網
高鐵便當目前固定提供三種口味,統一價錢都是100元,台鐵便當最常見的有60元的排骨便當跟80元的八角便當兩種,但大家票選都認為台鐵便當完勝!
「吃高鐵便當,我寧願去小七買微波」
「高鐵100塊,跟大便一樣,還冷的 」
「高鐵便是委託高雄空廚做的,跟小七微波有87分像」
「高鐵車上環境大勝,吃起來感覺比較好」
「高鐵超糞,還賣那麼貴」
論便當年資台鐵是前輩
「台鐵便當其實相當多樣,都當天現作很ok的」
「當然是台鐵啊,人家便當才是本業」
搭高鐵配台鐵便當
「買台鐵便當去高鐵上吃不就結了XD」
本編是認為搭火車車程比較久,比較容易肚子餓,這也許是台鐵便當賣得好的原因,但高鐵開得比較快,也可以下車之後再去吃想吃的東西,所以吃便當就當作嚐鮮囉!
美媒:中國的肉類消費破壞環境承諾?
美國《史密森尼》雜誌2018-7-30文章,原題:中國對肉類日益增長的胃口會破壞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嗎? 在日益增長的收入而不是城市化推動下,中國肉類消費在過去35年增長了7倍。
但是,隨著中國對肉類胃口的增長,這個繁榮的國家卻面臨著一個困境:如何在滿足肉類需求激增的同時不破壞該國抑制溫室氣體排放和同全球氣候變暖做鬥爭的承諾。首先,需要大量土地、水和食物來飼養牲畜;其次,牛本身也是大量甲烷——這種溫室氣體比二氧化碳更厲害——的來源;最後,養牛是導致濫伐森林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又會增加碳排放。
回應
這TM誰說的,西方人吃牛肉就行,中國人就破壞環境,雙標也可以的霸道心態。
美鬼你在胡咧咧什麼,這樣的文章環球也刊登,是不是沒有的登了,天天在給這些不懷好意的爛文章找市場
全球軟性商品行情 直直落 2018-08-20 經濟日報
從供給過剩、全球豐收一直到新興貨幣重貶,全球咖啡、砂糖、棉花等軟性商品市場遭遇的利空一波接一波,導致行情連番受創,跌至20年多來低點。一些交易商更預測,糖價將繼續下探。
由咖啡、糖及棉花等期貨組成的彭博軟性商品次指數,17日跌0.8%至32.2416點,為1991年此指標設立以來的最低水準。咖啡及砂糖原本就因庫存偏高,價格備受壓力,現在又因為新興貨幣貶值,使巴西等產國更急欲出脫;棉花則因美國生產展望良好,卻因土耳其金融危機而使買方縮手。
巴西今年咖啡產量預估將創新高。美國洲際交易所(ICE)咖啡9月期貨跌到每磅1.012美元,為2006年來新低。巴西裡爾及哥倫比亞披索貶值,激勵當地生產者利用美元升值的機會積極出貨。
ICE粗糖10月期貨價17日一度跌到每磅10.11美分,創2008年6月來低點,收盤回升到10.18美分。
分析師指出,砂糖供給過剩,買方寧願先使用庫存,等待價格更低時才買進。巴西今年4月生產季開始後需求持續疲軟,4到7月出口量比去年減少24%;各港口未來數周的出貨量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也是十年來同月的最低水準。
糖價今年來下跌逾30%,是表現最遜的軟性商品。市場專家預測,糖價雖低,但交易量仍大,顯示生產者願意低價求售,後市可能續跌。NickJen資本管理公司合夥人詹態爾指出,如果全球經濟持續惡化,糖價可能跌到每磅8美分,將是2004年9月來最低。
棉花及冷凍橙汁價格上周也挫跌。分析師指出,許多投資人上周棄守農產品,轉進美國股市等較安全的資產,也使軟性商品走軟。
美媒:中國人對榴槤的愛讓東南亞苦惱
美國《華爾街日報》2018-8-16文章,原題:“水果之王”聞起來就像體操襪——喜愛它的粉絲擔心供應短缺 榴槤因其厚厚的外殼和銳利的尖刺不同於其他水果,更重要的是它獨特的氣味(有人形容類似腐爛的洋蔥、剛脫下的運動襪或是下水道污水的味道)——喜歡的人為之癡迷,討厭的人唯恐避之不及。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足球般大小的“芳香炸彈”卻在整個東南亞地區引起一陣恐慌,背後的原因是擔心榴槤供應不足。
中國美食愛好者對這種“水果之王”的酷愛和持續增長的需求讓其種植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新加坡為之興奮的同時也苦惱不已,有人抱怨中國食客的巨大需求推高了榴槤價格也讓其供應越來越短缺。東南亞國家與榴槤有關的犯罪也在上升。泰國警方就披露,上個月一戶為中國買家種植榴槤的泰國農民射殺了一名疑似偷竊榴槤的小偷。根據聯合國的資料,如今中國每年進口約10億美元榴槤,而10年前的該數字僅為1.8億美元。中國人對榴槤的需求是如此巨大,以至於當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今年4月在泰國成立電商平臺時,曾創下一分鐘內銷售8萬個榴槤的神話。
現在,來自新加坡的投資者正在馬來西亞大舉圈地用於種植榴槤,中國的經銷商甚至提前一年與果園達成購銷協定。與榴槤有關的一切產業似乎都在升溫。有種植園推出針對中國遊客的榴槤旅遊體驗,中國遊客除了可以品嘗地道的榴槤外,還能在馬來西亞與泰國的果園親身體驗採摘樂趣。除了新鮮榴槤外,榴槤衍生的蛋糕和糖果也正越來越受歡迎。一位吉隆玻的企業家表示,他公司旗下運往中國的榴槤貨輪班次過去一年就增長了一倍。
新加坡一家榴槤甜品店創始人CY•王說,“我每年都會花費好幾周在周邊國家尋找最好的榴槤。中國的市場需求非常巨大,我不希望失去與中國的‘榴槤連接’。”(作者詹姆斯•胡克威,胡青松譯)
回應
挑拔離間,連小偷被殺也扯上中國,要是中國這樣說,美國早就嚷嚷開了,又說中國要搞死美國了。
好東西到了美國佬嘴裡,立馬就變成了大糞噴出來。美國佬使盡吃匝的力氣,也要敗壞中國已然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美國佬做小人做絕了,使陰招使到家了。
——為給市場化收購留出更大的空間,今年小麥最低收購價預案的啟動時間推遲了10天以上;
——最低收購價收購的品質標準由國標五等及以上提高到國標三等及以上,四等及以下的糧食由各地組織引導市場化收購。
對部分受自然災害影響而品質不達標的夏糧,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六部門上月已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積極妥善處理超標小麥等問題,避免出現農民“賣糧難”,並建立長效機制,切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
在品質差的小麥購銷清淡的同時,品質好的小麥價格卻一路上漲,農民惜售心理較強。唐珂表示,隨著小麥最低收購價的首次下調,市場機制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優質小麥需求旺盛、價格上漲。
優質比例提升正是當前我國糧食市場需求發生重大變化的體現。今年市場緊缺的優質強筋弱筋小麥面積占30%,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
中國人的飯碗仍將主要裝的是中國糧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生產持續豐收,產能站上6000億公斤新臺階,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主糧的自給率均超過98%,中國人的飯碗裡主要裝的仍是中國糧,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奠定堅實基礎。如今,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47公斤,比世界平均水準高47公斤。
根據農業農村部今年的種植業工作要點,穩定口糧面積仍是糧食生產中的首要目標,提出要堅持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完善糧食收儲政策,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和地方政府抓糧積極性。
同時,引導農民合理安排種植結構,積極發展優質稻米和強筋弱筋小麥,力爭稻穀、小麥等口糧品種面積穩定在8億畝。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同時表示,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需要在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中加快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今後該出口的盡力出口,該進口的主動進口,這是明確的政策導向。
回應
這年頭每年浪費的糧食都抵得上全年進口量了
農業要進口20%,萬一國際環境出問題,就不是過去十個人可以勻著吃,而是八個人要那兩個餓死!這個責任農業部擔不起,這個罪誰都擔不起。
農產品進口一是補足缺口,比如玉米、大豆;二是豐富市場,比如泰國香米。
新聞分析:夏糧減產,中國人的飯碗還端得牢嗎?
新華社2018-8-16消息,連續豐收多年,今年全國夏糧卻減產了,中國人的飯碗還能否端得牢?糧農賣糧難和惜售現象並存又意味著什麼?針對近期糧食焦點話題,記者採訪專家進行分析。
糧食生產不再一味追求產量
根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25個夏糧生產省份調查,今年全國夏糧總產量為13872萬噸,比上年減產306萬噸、下降2.2%。
夏糧減產來自播種面積和單產的雙下降。具體而言,因單產下降減產了220萬噸,因面積減少則減產了86萬噸。
單產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老天爺沒怎麼幫忙。去年秋冬種時河南等地的持續降雨導致部分麥田播期推遲,今年清明前後黃淮海等小麥主產區又遭受大範圍大幅度降溫天氣,影響了穗粒數形成。進入灌漿收穫期時,安徽等地的長時間陰雨天氣不僅影響產量形成,還導致小麥出芽黴變,降低了品質。
而播種面積減少更偏重人為原因。國家統計局農村司高級統計師黃加才分析說,各地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減少夏糧播種面積,增加花生、蔬菜等經濟作物播種面積。此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政策的實施,也促使新疆更多農戶傾向于擴棉減麥。
儘管如此,2.2%的減產幅度並沒有改變全國糧食持續豐收的態勢。事實上,從2004年到2017年我國糧食生產創下“十四連豐”穩定增長奇跡的這一時期,在2010年、2016年和今年,都曾有過夏糧產量比上年略減的情況。
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我國糧食生產正在向更綠色和更可持續方向轉變。不再唯產量論英雄,這才是糧食生產中的重大變化。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說,今年華北和新疆塔里木河地下水超采區調減小麥面積200多萬畝,西南西北調減條銹病菌源區小麥70多萬畝;節水小麥品種面積達20%,比上年提高8個百分點。
小麥購銷減少的同時優質小麥需求旺盛
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統計,截至8月10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4004.9萬噸,同比減少1968.5萬噸。這引發了市場對糧食安全問題的關注。
小麥收購大降,主要是受天氣災害導致小麥品質下滑和收儲制度調整的交叉影響。農業農村部市場司司長唐珂分析說,小麥購銷不旺原因有三:
——南方麥區由於抽穗揚花期、收割期天氣不利造成小麥品質受損較重,北方麥區受春季低溫凍害影響小麥品質也有所下降,導致優質糧源偏少;
別再稱鄂菜 湖北菜官方定義為楚菜 2018-08-10 聯合報
大陸湖北省政府辦公廳近日發布檔,明確將湖北菜簡稱統一規範為「楚菜」,不再稱為「鄂菜」,以求更有利將湖北菜推向海內外,並宣示要在2025年將楚菜打造為兆元級產業。
湖北菜雖是中國10大菜系之一,但究竟要稱為「鄂菜」還是「楚菜」,已在大陸爭論多年。
楚天都市報此前報導,2007年,著名烹飪大師盧永良提出「鄂菜」改「楚菜」的建議。2016年,湖北省烹飪酒店行業協會6000餘家會員企業一致通過決議,於2017年全面開啟改稱「楚菜」的進程。
盧永良表示,湖北簡稱「鄂」的歷史只有500多年,但是「楚」的歷史則有近3000年。「鄂」單指湖北一省,「楚」則涵蓋當今的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區。無論是歷史底蘊還是影響力,「楚」比「鄂」更勝一籌,更名有利於湖北菜走向市場。
澎湃新聞7日報導,因為楚國涵蓋的區域問題,「楚菜」之名也招致鄰省讀者的部分非議。
許多來自湖南的網民在微博新聞討論串表示不以為然,認為湖南以前也是楚地,但湖南菜也只是稱為「湘菜」。但湖北省網民則強調,楚國以前設都城郢都,就在現今的湖北荊州,當然可以稱為楚菜。
根據報導,近日,湖北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於推動楚菜創新發展的意見」,檔明確提出,將湖北菜簡稱統一規範為「楚菜」,徹底終結了長期以來的「鄂菜」、「楚菜」之爭,還描繪了一個很好吃的未來:到2025年打造兆元楚菜產業,將湖北建設成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力和良好美譽度的美食強省。
檔稱,要集中力量出版一部「中國楚菜大典」及系列叢書,加快武漢楚菜博物館建設。積極促進楚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楚菜產業佈局與地域文化相結合,重點加強鄂中南淡水魚蝦飲食文化及養生飲食文化、鄂西南土家飲食文化、鄂西北三國飲食文化及道教飲食文化、鄂東佛教飲食文化及東坡飲食文化的建設。
根據湖北省政府官網簡介,湖北菜為中國10大菜系之一,以水產為本,魚饌為主,汁濃芡亮,香鮮較辣,注重本色,菜式豐富,筵席眾多。擅長蒸、煨、炸、燒、炒等烹調方法,具有滾、爛、鮮、醇、香、嫩、足等7美。
回應
湘菜=楚南菜的分支
鄂菜=楚北菜的分支
別急,還有其他賺錢路子。每只小白條鴨的鴨毛絨可售3.0元,鴨胗1.1元,鴨掌1.8元,鴨舌0.8元,鴨腸0.53元,鴨翅0.30元,鴨食管、鴨血、鴨油、鴨心、鴨肝等0.5元。沒錯,這些都是涮火鍋的常見食材。這樣再算一算,毛銷售收入每只有16.23元,減去15.5元成本,每只小白條鴨的利潤為0.73元。
烤制環節——小白條鴨胴體出廠價8.2元,加上批發流通環節(含冷藏費、運費等)每只3元,以及2元左右的烤製成本,總成本為13.2元。比起18塊錢的售價,4.8元的利潤還是過得去的。
勿用“有色眼鏡”看待迅速發展的肉鴨產業
據侯水生介紹,我國是世界最大的肉鴨養殖國家。鴨肉產量居豬肉、雞肉之後,占全部肉類總產量8%以上,近年來肉鴨產業發展迅速,初級產品年產值超過1000億元,並成為一些地方農民脫貧致富的產業。
我國每年出欄的肉鴨約25億隻,其中生產成本最低的小白條鴨約有3至4億隻。從生物發育學、遺傳學、育種學、飼養學的角度分析,小白條鴨產品沒有食用安全問題,不需要藥物和激素就能夠實現良好生長。
專家表示,比起餐館上百元一套的烤鴨,這種小型烤鴨無論從養殖、屠宰分割還是後期加工等各個環節,成本構成都有很大差異,不具有可比性。但是,小白條鴨的生產經營各環節利潤構成合理,消費者大可放心購買。(新華社北京8月3日電 新華社記者董峻)
回應
狗P!你算的是成本賬,但這種飼養條件下,不添加大量抗病抗生素生長激素之類,能長成不?
你養過鴨?還是你就是鴨?
相關新聞
台灣烤鴨車399元低價解密!使用工廠批發冷凍「太空鴨」
台灣夾娃娃機竟可夾烤鴨?「過年加菜」300元夾到
18元一隻的烤鴨靠譜嗎? 水禽專家:靠譜2018-08-03 新華網
伏天至,熱難耐。民間有“大暑老鴨勝補藥”的說法。可近來網路上一些傳言卻讓不少消費者犯了難。傳言稱,一些熟食店出售的整只烤鴨只賣18元。這些傳言往往用“來路不明”“速生鴨”“無毛鴨”等聳人聽聞的字眼來吸引眼球。
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侯水生,請他詳細算算這筆經濟賬。
算帳前,侯水生先介紹了我國肉鴨產品的基本格局。白羽肉鴨是最主要的肉鴨品種,主要用於3類食品加工:大型烤鴨坯、大白條鴨、小白條鴨。
大型烤鴨坯用於加工北京烤鴨、廣東廣西燒鴨等,飼養期40天左右,飼養成本每只約25元。大白條鴨飼養期也是40天左右,主要用於加工咸水鴨、鹵鴨、醬鴨等,可以是整鴨或分割產品,飼養成本每只約20元。超市冷櫃裡買到的基本上就是這類鴨肉。
而小白條鴨,正是“18元烤鴨”的主角,飼養期30天左右,主要用於加工小型烤鴨、香酥鴨等,出欄體重為1.9至2.0千克,屠宰後全淨膛重約1.25千克,烤製成熟食後重量約0.80千克、即1.6斤左右,市場策略是一個3口之家一頓吃完。
30天就能出欄?難道不是靠激素“催”出來的“速生鴨”嗎?
還真不是。
侯水生說,這是育種家通過不斷的遺傳改良培育的新品種,特點是飼料轉化效率更高、從而長得更快。用育種術語講叫“料重比更高”——小白條鴨的料重比在1.60:1到1.65:1之間,也就是說,這鴨子吃1斤6兩的飼料差不多就能長1斤肉。
小白條鴨也不是沒缺點。生長期短導致肌肉中水分含量較高,肉嫩,不適宜某些烹飪方式,比如燉老鴨湯。
每只小型烤鴨成本13.2元,利潤其實還過得去
農戶飼養環節——1日齡雛鴨每只3.20元,飼養至30日齡的飼料成本每只約7元,防疫成本每只約0.05元至0.10元,消毒等藥品每只約0.10元,人工、鴨舍及其設備折舊等攤下來每只約1元。算下來小白條鴨的飼養成本為每只11.4元。在良好飼養管理條件下,農戶能夠獲得每只2元左右的養殖利潤。
屠宰加工環節——屠宰加工小白條鴨的成本共計約每只15.5元。其中,從養殖戶收購活鴨成本13.5元左右、屠宰加工與冷藏成本約為2元。每只小白條鴨的出廠價在8.2元左右。成本15.5元、售價卻只有8.2元,加工企業豈不是虧了?
麥當勞第2季營收下滑12% 2018-07-28 經濟日報
全球速食業龍頭麥當勞第2季營收下滑,主因是將旗下餐廳賣給加盟商,營業利益在組織架構整頓這段期間也同步減少。
麥當勞上季營收比去年同期下滑12%至53.5億美元,高於預測的53.2億美元,淨利為15億美元,每股盈餘1.9美元,優於去年同季的14億美元,或每股1.7美元。
受惠於商品價格上漲,第2季營業一年以上的全球同店銷售成長4%,增幅大於市場預期的3.6%,但美國市場的同店銷售僅成長2.6%,表現低於市場預測的3%,主要是因為競爭對手想方設法要攻佔麥當勞的版圖。例如門市數量跟麥當勞不相上下的星巴克正在提升餐點品質,試圖運用愈來愈多回饋方案,牢牢抓住消費者。
麥當勞削減管理階層,以精減成本,試圖變得更靈活。麥當勞6月時表示正在裁員,同時預告第2季將因此產生8,000萬至9,000萬美元與資遣費及關閉直營店等相關的費用。麥當勞第1季曾說,全球原物料商品成本不斷上揚,迫使公司漲價,而第2季部分食物和人力成本仍持續攀升。外送業務表現是財報的一大亮點,和叫車平臺Uber旗下的Uber Eats合作,帶動其銷售成長。
麥當勞26日公佈財報當天股價盤中最低下跌1.7%,27日早盤一度漲逾1%,今年來則已下挫超過8%。
吃不到秋刀魚 日主播分析原因:周傑倫害的! 2018-07-21新浪娛樂
周傑倫《七裡香》一段歌詞寫道:“秋刀魚的滋味,貓跟你都想瞭解,初戀的香味,就這樣被我們尋回……”
日本秋刀魚捕獲量大減,節目分析原因。日本秋刀魚捕獲量大減,節目分析原因。
主播羽鳥慎一解釋,周傑倫歌詞《七裡香》提到秋刀魚,中國人為此愛吃。主播羽鳥慎一解釋,周傑倫歌詞《七裡香》提到秋刀魚,中國人為此愛吃。
據臺灣媒體報導 日本人最愛吃海鮮,有新聞節目探討近年秋刀魚捕獲量減少,導致魚價飆漲,發現臺灣和大陸的漁船在外海大量捕撈。主播更揭曉另一個重要原因,居然是“周傑倫害的!”
回應
買不到雙截棍 告白用的氣球也怪 黑色毛衣 一點點 土耳其霜淇淋 ……都怪周傑倫
土用醜日吃鰻魚?日專家:恐有滅絕危機 2018-07-20 聯合報
今天是日本的「土用醜日」,日本人相信在這一天吃鰻魚,能夠在酷暑中補充體力,這股熱潮近年也在國內開始流行。
不過日本學者提出警告,日本的鰻魚捕獲量近年大幅且持續減少,剩下高峰時期的三分之一不到。如果繼續下去將出現鰻魚滅絕危機,不但鰻魚飯將再度漲價,更嚴重的是沒有鰻魚可賣,應及早開始鰻魚保育工作。
穿紅色制服客人越吃越多?餐飲業配色藏行銷秘密 2018-07-21中時電子報
速食業龍頭麥當勞時隔8年終於換裝!5種職務分別有5種制服,依照工作內容不同,搭配的顏色也有學問,像是經典的「紅黃配色」,竟與食慾有關。專家分析,紅與黃兩種顏色在速食業非常常見,原因是讓人聯想到辣椒、番茄與沾醬,增加食慾,使消費金額提高。
網路行銷專家威廉老師說,「紅色與黃色代表熱情,也勾起腦中對食物的聯想,像是紅色會想到辣椒、番茄、薯條的盒子,黃色則是醬料、雞塊、漢堡,增加食慾,越吃越多」,因此紅色系、黃色在常做為速食業制服顏色,而接待人員穿著柔和粉紅色,代表親切、溫柔,咖啡師穿灰色,強調質感、專業。
而火鍋店制服像是知名麻辣鍋店鼎王,全白配上紅色領口、袖口,海底撈則是黑配紅,威廉老師解釋,因為火鍋食材肉片、茼蒿、火鍋料等食材顏色豐富,因此以百搭的黑色、白色,才不會搶去其他顏色的風采。
趙薇開的“樂福餐廳”也由於生意慘澹,經營不到一年便關店,同時還傳出欠債糾紛。郭德綱的“郭家菜”也在經營3年後黯然停業。去年,包貝爾的火鍋店也被爆出以牛血冒充鴨血的新聞,包貝爾還因此事在微博上道歉。
缺乏管理,副業也不好幹
僅靠粉絲經濟能幫明星把餐廳開好嗎?現在看來,這個答案並不一定。有業內人士就表示,一家餐廳能夠生存,味道才是吸引客人回流的主因。嘗過新鮮後,人們最終會回歸理智,選擇性價比高、口味好的飯館用餐。
南京財經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周根紅也曾分析,如果單從明星效應來看,投資餐飲行業並非最佳選擇,“餐飲業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進行管理,明星很顯然不具備時間優勢”。
確實,很多明星都只是“掛名老闆”,很少能夠參與到實際經營中。此前,趙薇的餐廳被曝出有16萬元的貨款未付清。趙薇就曾回應稱,自己未經手餐廳的管理,不清楚此事。
而包貝爾火鍋店發生冒充鴨血事件後,他也曾回應稱,自己在日常管理中參與較少,對此事件並不知情。
不過,也並非所有明星餐廳都經營不善,任泉的餐廳之前開了十幾年,演員鄧家佳的火鍋店也開得有聲有色,胡歌的日料店也一直評價尚可。
任泉曾表示,自己經營餐廳的要訣是事必躬親,從把控預算、選址、購材、施工到品菜,全部都由他獨立完成。同時,他還會每週和餐廳團隊開會,從裝修佈置到產品升級換代都會嚴格把關,保證菜品質量過關。
因此,如果想僅靠明星名氣就賺吃客的錢,無疑過於天真,畢竟餐飲業的消費者是“靠嘴投票”,不好好管理,價格昂貴不好吃,只會無人問津。(完)
回應
我還是喜歡兩三個字的那種店名,像這種長句子店名,什麼轉角遇到愛、很高興遇見你,有濃烈的臺灣調調,一看都長不了。
“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名言的創造者,你想怎樣。
我來翻成大白話,喜聞樂見韓寒的餐廳停業。
韓寒餐廳遭員工起訴 明星餐廳為何"又貴又難吃"? 2018-07-20 網易娛樂
明星餐廳又出問題?有媒體報導,韓寒投資的餐廳品牌“很高興遇見你”,其天津加盟店因欠薪被員工起訴至天津和平區法院。
提起訴訟的員工表示,自己所在的門店自5月下旬便開始停業,至今聯繫不到老闆。他提供的欠薪表格還顯示,該店30名員工5月份不同工時總計薪酬12.28萬元。
該店老闆則稱,這次5月的薪水已經承諾過會在9月中旬之前結清。而由於經營不善,餐廳虧損已至1000萬元。
“很高興遇見你”是韓寒和友人于2014年投資成立的餐廳,由於打著韓寒的“旗號”,一開業便非常火爆。2015年迎來開店高峰,在北京、廣州、深圳、武漢、杭州、太原等地都有分店,高峰期曾達幾十家。
然而,隨著店面的快速擴張,問題也開始出現。先是2015年,寧波首家“很高興遇見你”因無照經營被罰28萬。2016年,“很高興遇見你”武漢店因無證經營、鼠患嚴重,而被強制關停。去年3月,“很高興遇見你”西安店也因經營不善、拖欠供應商貨款而關店。
目前,上海僅有一家分店仍在營業,有網友評論,排隊的人也沒有以前多了。而北京、廣州、深圳等地的分店仍在正常營業。
明星開餐廳成潮流,被吐槽“又貴又不好吃”
由於擁有現成的粉絲優勢和知名度,不只是韓寒,開餐廳一度成為很多明星做副業的主要方向。
早在學生時代,任泉就開了自己的第一家餐廳,之後還入股了“香天下”火鍋店,現在還跟黃曉明、李冰冰開起自創品牌火鍋店“熱辣壹號”。趙薇除了開酒莊,還投資了自己的餐廳“樂福餐廳”,主打無國界菜式。
此外,郭德綱有家常菜館“郭家菜”,趙忠祥有賣炸醬麵的“三生麵館”,孟非開了“孟非的小面”,包貝爾開了家火鍋店……
不過,明星開餐廳看起來自帶“流量”,但能夠持續下去卻不多。不少餐廳沒過多久就成了“過氣網紅”,有的因為價格昂貴,菜品又留不住顧客,有的則因為經營管理跟不上,不得不關店。
記者注意到,“又貴又不好吃”成為不少明星餐廳的槽點。在某點評網站,有網友這麼評價韓寒的餐廳,“隨便吃吃還行,環境可以,味道很一般,就是借韓寒名字炒作的網紅餐廳”。之前,趙忠祥的麵館也被吐槽太貴,一碗普通的面就要25元,招牌三生面要36元,該店僅開了一年後便關門了。
雖然廣東人這次擔負不了消滅知了的重責,但是山東人坐不住了,要吃知了猴怎麼能沒有我們山東人?
山東都是按照個賣的,6毛一個算是奢侈品呢
在山東,人們喜食蟬的成熟若蟲,也就是俗稱的知了猴,解嘍龜了。在山東,知了猴是出現在夜間燒烤攤上的常客,這種富有蛋白和黑暗料理憑藉其獨特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成為了山東燒烤攤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山東人對知了的熱愛到了什麼地步?
這個東西已經被吃到需要養殖了。
目前金蟬一斤的批發價在50-60元左右,比牛肉還貴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在山東菏澤,知了猴的批發價格已經趕上三文魚了……
山東網友紛紛表示,杭州人真幸福,還能免費抓到知了吃……
網友表示,我們山東快把知了吃滅絕了……
小編作為北方人,小時候也抓過知了猴,長大了以後對這種黑暗料理也不太排斥,不過山東人對於知了猴熱愛到這個地步,我也是第一次知道,為此,小編我特地採訪了一位來自山東的小編。
這位山東小編表示,我們山東人經常夜裡和家人一起抓知了,一晚上能收穫幾百隻。除了一些知了猴留下來吃以外,剩下的會賣給當地收購商,收購價6毛到一塊一隻,能掙不少錢。
不過知了在某些地方雖然是美食,食用的時候還是要注意寄生蟲,以及過敏體質。醫院急診科醫生說,蟬幼蟲雖然可以食用,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宜吃的。“蟬幼蟲蛋白引發過敏的概率非常高,所以過敏體質、易感人群最好不要食用。”另外,像蟬、蚱蜢這些昆蟲,翅膀、腳上有可能會帶寄生蟲之類的病原物質。“如果食用,烹調時一定要煮熟、燒透,最好是油炸。”
回應
知了和知了猴還是有區別的,吃再多的知了猴也只能解決明年的問題,至於今年的知了擾民嘛,@一下故宮粘杆處試試?
你沒騙我?那我今晚去抓!
他說的沒錯,小時候我老爺子就帶我去抓,我們把蛻皮前的叫知了猴。油炸特別香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8_07_11_463686.shtml
杭州號召:“知了太多,請愛吃的人幫忙抓一下”
害蟲繁衍太多咋辦?吃了它。據央視新聞2018-7-10報導,杭州綠化管理站號召:“杭州知了太多,請愛吃的人幫忙抓一下。”
報導說,杭州這幾年綠化做的好,知了數量也增長了不少,知了雖然是夏天的標誌,但是很多網友不知道,知了其實是危害綠化的“害蟲”。
杭州市綠化管理站總工程師孫曉萍在接受央視採訪時候表示,每年七八月,她在馬路邊、社區裡,時不時會看到一些樹上掛了枯枝,桂花、櫻花、柳樹……都有。知了交配後產卵,對植物的危害很大,會造成枯枝,而且知了會禍害櫻花。杭州的櫻花樹一年比一年多,每年三月,花開全城,櫻香四溢。可是,知了一多,櫻花也蠻受傷。柳樹還好,一個枝條沒了也就沒了,櫻花一個枝條沒了,剛剛好,七八月是它萌發花芽的時候,連帶著把明年春天要開的花,也給弄沒了。
雖然綠化局出動了人去抓知了,不過蟲子太多,他們抓不過來,孫曉萍表示,一般面對害蟲繁衍,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尋找天敵,但是知了的天敵只有螳螂和一些鳥類,不過由於杭州缺乏螳螂和吃知了的鳥類,那麼只能引進“人”這種天敵來生態治理了。為此,她在新聞中號召“杭州知了太多,請愛吃的人幫忙抓一下。”
綠化工程師表示,目前知了最大的天敵就是人類了……
知了能吃嗎?能吃,而且營養還不錯。知了每年的6月中下旬(夏至前後)開始到8月初(立秋前後)羽化成蟲,也就是咱們熟知的成語“金蟬脫殼”一詞的來源。一般,這個時候的知了,也就是知了猴,是可以吃的。知了的蛋白質含量為瘦牛肉(含蛋白質20.2%)的3.5倍,瘦豬肉(16.7%)的4.3倍,羊肉的3.8倍,雞肉(23.3%)的3倍,鯉魚(17.3)的4倍,雞蛋(11.8%)的6倍,是高蛋白食物。
知了怎麼吃?當然是給他炸了。炸知了作為我國著名的黑暗料理之一,這種“美食”的普適性不是很高。杭州人並不時興吃知了,孫曉萍表示,這個地方的人沒有吃知了的習慣。有些年紀比較大的杭州人有過吃知了的經驗,不過他們也只是“吃著玩而已,不會當菜吃”。
雖然網友們面對諸如美國的鯉魚,德國的大閘蟹氾濫的新聞的時候,總是會調侃“來中國他們就會被吃成瀕危動物”。不過杭州市政府這次公開號召網友用筷子解決害蟲問題,著實讓一些網友“遭不住”。
網友們紛紛表示,你們治蟲真的靠吃啊
有網友評論道,找廣東人啊!
不過小編表示,廣東人還真的不興吃這個,雖然廣東人老被黑“什麼都吃”,不過知了和福建人一樣,並不在廣東人的食物名單上。
自帶果汁機是哪招? 陸網紅在海底撈僅花41元吃飽挨轟 2018-07-09 聯合新聞網
著名餐廳海底撈之前因為能自帶外食進去烹煮,而引發眾多議論,近日因網友的爭議行為浮上檯面,再度成為熱門話題。一名大陸網紅「Super B太」於微博發佈一則令網友撻伐的影片,他聲稱只花人民幣10元(約新台幣46元)即可在海底撈裡飽餐一頓。
根據影片顯示,網紅「Super B太」帶著朋友一行人,前往位於上海龍茗路的海底撈餐廳享用美食。他在影片中誇下海口,只要用大約人民幣10元,就可以從正餐吃到甜點。首先他點了兩個免費的清水鍋底,再點了一份10元的調味料以及一碗4元的白飯,食物上桌後,他把白飯與調味料加進清水鍋內,原本單調的食材,瞬間變成一鍋美味的粥。之後,再拿餐廳裡提供的免費水果,加進自己事先準備的果汁機裡現榨成汁,把水果搖身一變成美味的果汁,結帳時總金額為人民幣14元,不過隨後他又掏出了學生證,再折扣6.9折,最終只花了人民幣9元。
此影片一上傳,引來大陸網友強烈撻伐,痛罵「沒素質」、「窮死了」、「這樣做不覺得丟臉嗎?」等等強烈性批評字眼。面對外界不止的批評聲浪,「Super B太」馬上將影片刪除,隨後發佈了一則道歉影片,向大家表示,拍攝這支影片後,他們仍有消費了人民幣182元。
他表示這支影片的初衷是一個挑戰,目的是為了娛樂大眾,希望大家不要在觀看影片後模仿裡面不良的行為,也承認自己確實欠缺考量,希望大家再給他一次機會。
夏天吃辣能降溫 耶魯大學醫學教授證實2018-06-27科技新報
東南亞與墨西哥這些國家處於亞熱帶與熱帶氣候帶,全年幾乎都是炎熱高溫的氣候,但這些國家的人們很多都愛吃辣,很多人可能曾經想過,辣椒不是會愈吃愈熱嗎,大熱天怎麼受得了,但真相是吃辣會觸發身體的神經反應,導致大量流汗反而能讓身體降溫。
人類長期以來因吃辛辣食物而對抗高溫,關鍵成分是辣椒裡頭的辣椒素,辣椒素對某些動物具有刺激性。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醫學院外科教授 Barry Green 在《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撰文表示,辛辣食物會刺激皮膚的受體,這些受體是疼痛纖維,通常會對極端溫度和強烈機械性刺激做出反應,也對某些化學物質有反應。
當這些疼痛纖維被辣椒中的化學物質刺激時,人們的中樞神經系統可能會被混淆或愚弄,引起模糊的神經反應。至於大腦如何決定口腔是被夾傷、割傷、燒傷或受到化學物質的影響,科學家並不確定這個過程如何運作,但大腦可能會根據接受的刺激類型和種類來判斷。
Green 表示,單獨刺激疼痛纖維可能代表危險的極端溫度,但辣椒素是辣椒的活性成分,也能刺激只對輕度溫度升高產生反應的神經,所以辣椒素等於同時發送兩條消息給大腦,即我是一種強烈的刺激以及我很溫暖,這些刺激一起定義了灼熱的感覺,而不是捏或切。
吃辛辣食物時,口中感覺的灼熱感會伴隨身體變暖的感覺,因此吃辣椒時會出汗。出汗是人體調節體溫的主要方法之一,汗水蒸發可消除身體熱量。所以,只要在吃辛辣食物同時保持水分攝取足夠,就能感受到更快更有效的降溫效果。
但很多人到了辣椒王國,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因為不敢吃辣。食物科學作家 Jeff Porter 表示,吃辣可以訓練,因為人們對辣椒的反應是由稱為促進疼痛的物質 P 這種神經遞質決定,而 P 物質消退的速度很慢,需要幾天甚至幾週時間,因此如果經常吃辣的食物,使身體檢測 P 物質的能力下降,就可以逐漸提高對辣的忍耐力。
星巴克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 股價大跌9%
由於中國等主要市場業績不佳,咖啡連鎖企業星巴克股價20日逆市大跌超過9%。公司還透露將關閉美國150家門店,加之公司高管即將離任等因素,部分市場機構調低了公司股票評級。
星巴克2018-6-19發佈公告預計,第三季度全球可比店鋪銷售額增長1%,遠低於市場分析師預計的3%。對於其在全球前兩大市場美國和中國表現,星巴克表示,預計在截至6月的三個月,中國的同店營收不會增長;星巴克決定2019年財年將關閉全美約150家門市,是每年平均關店數量的3倍之多。
20日星巴克所在的納斯達克市場指數創出新高,但公司股價逆市大幅下跌9.07%,收于52.22美元,為一年半來最低點。
據路透社報導,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格拉斯將星巴克股票評級從“表現超越同業/大盤”下調至“表現與同業/大盤一致”,並表示星巴克對中國業務的預計令他感到意外。格拉斯指出,僅三個季度以前,在中國的同店銷售還增長8%。
市場研究機構Zacks指出,占公司收入70%的美國市場增長率連年下降,2017財年實現了3%的增長率,大幅低於上一財年的6%;如今2018財年前6個月增長率低於上一年同期的3%。Zacks報告還指出,幾年來星巴克利潤率已低於行業平均水準。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過去3年來,星巴克在全美新開的門店超過2000家。部分分析師批評星巴克展店速度過快,導致整體咖啡店供過於求。
星巴克首席執行官凱文•詹森指出,預計關閉的150家門市大多位於繁華的都市地帶,這些地區的星巴克分店過於密集,且店租與工資較高。
談及中國市場增長乏力的問題,詹森將問題一定程度歸結為協力廠商平臺,協力廠商外賣工作人員經常引發門店排長隊,導致客戶在門店環境體驗下降。可路透社援引分析師觀點稱,星巴克應該樂於接受協力廠商平臺創造的服務,這還令星巴克獲取額外顧客的成本沒有增加。星巴克高管將中國視為未來最大市場,公司日前宣佈,在2022財年末(2022年9月底)將中國內地市場的門店數量倍增至6000家,中國的總營收相較2017財年將達到3倍以上。
除了近期業績波動,市場還關心“換帥”後的星巴克戰略走向。星巴克董事會執行主席舒爾茨將於6月26日起卸任,1982年就入職星巴克的舒爾茨被廣泛認為是公司“靈魂人物”,在他的帶領下,星巴克成為全球第一大咖啡連鎖品牌。在貿易摩擦加劇背景下,能否提升公司日益走低的增長率,成為新一屆星巴克管理層面臨的難題。星巴克在公告中表示,將傾向于大力發展數位業務,措施包括更廣泛推廣使用旗下點餐APP等。
臨湘食藥監:味知爽牌臭豆腐包裝沒有網傳“屎”的配料成分2018-06-21臨湘市政府網
此前,一張關於“味知爽”牌長沙臭豆腐包裝袋的照片在互聯網上傳播,圖片顯示,包裝袋上的配料表一欄中,除黃豆、飲用水外,“屎”亦赫然在列。
6月21日,臨湘市食品藥品工商品質監督管理局發佈說明稱,經實地考察,產品包裝袋標注內容沒有任何網傳的“屎”成分,當事企業已向公安機關報案。
回應
既然是造謠,那麼現在就該順藤摸瓜把造謠的弄出來了,不然上下嘴皮一搭就噴糞還不用負責任,多好的事兒啊?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說真的,就中國這些奇奇怪怪的吃食,裡面真有那東西也不奇怪。要不怎麼讓人家看不起呢。
你別逗了,你現在不是住美國麼?美國那邊60年代流行往牙膏裡摻放射性元素“鐳”來養生保健,還有把鐳做進類似可樂的飲料裡叫鐳灶水賣的,弄出骨髓癌才放棄;
70年代美國流行為了減肥和美容,以及預防宮頸癌,把女人的子宮切了,然後用服用馬尿裡提純出來的馬雌激素的方法來解決雌激素不足問題;對了,把豬的費洛蒙做成香水噴在身上吸引異性大概也是歐美先發明的。
80年代流行用切除一部分中樞神經的方法來治療耳石眩暈症,實際上讓病人俯臥適當拍打幾個部位,讓耳石粘回一些粘毛上即可,這個一直流行到2002年;
大約90年代以後流行把5微米的塑膠微珠放入牙膏來充當摩擦劑,結果導致水體魚裡有塑膠微珠,2017年才禁售;
還有什麼添加大量防腐劑三氯生、三氯卡班的消毒肥皂也是歐美線搞出來的,如滴露抑菌肥皂,舒膚佳/迪保膚,有可能經皮下吸收導致荷爾蒙分泌異常,且污染水體催生耐藥菌;
呃,給牛吃牛骨粉,令其同類相殘,弄出瘋牛病,英國先弄出來,美國也鬧過;
還有給牛吃轉基因玉米,因為有孟山都借給國會的國債補貼,結果導致牛胃含糖量高,催生愛希利氏菌,然後導致兒童吃了以後胃出血死了9個,整改也就是要求用氨水泡牛肉消毒;
對了,還有,WHO推薦給牛吃滅蠅胺,令其糞便帶毒,好消滅蒼蠅,結果牛肉和牛奶裡多多少少會代謝出微量的三聚氰胺,寧可這麼玩,也不願意用紫外線滅蠅燈誘捕蒼蠅,大概是嫌棄後者成本高?
給雞吃地塞米松類激素催肥,給豬吃鹽酸萊克多巴胺催肥,導致內臟毒性加大不適合給人吃也是歐美人先搞出來的。
——————————
相比較而言,臭豆腐最多有點類似乳酸菌的可食用細菌發酵而已,根本不算危險,也不破壞生態平衡,古代農民延長保質期的一種手段罷了。現在有菌種提純技術應該更安全了。
重慶今年首起商業詆毀案:羊奶粉店老闆稱特侖蘇致癌
據上游新聞•重慶晚報報導,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實施後,重慶首起商業詆毀案在該區結案。這起案例2018-6-20在慢新聞平臺發佈。
“你們喝的都是毒牛奶”
今年春節前,重慶市工商局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平臺接到一通來電,消費者楊女士電話中稱,不知怎麼回事,家裡老人近來不喝牛奶了,換成喝羊奶,詢問老人得知,這事跟南岸區彈子石新街附近一家羊奶粉銷售店有關。接到舉報後,彈子石工商所執法人員第一時間聯繫楊女士。楊女士說,這家羊奶粉店對外宣傳“特侖蘇遭遇‘致癌門’,你們喝的都是毒牛奶”等內容,店員稱羊奶粉好,能消炎、抗衰老。“我覺得不對勁,就來舉報了。”楊女士認為,該店宣傳內容過分誇大,希望工商人員介入調查。
店家編造的虛假PPT資訊誤導消費者
該店老闆很年輕,90後,自稱姓李,是陝西優利士乳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加盟商,該店老闆出示了工商營業執照、食品流通許可證等材料,羅所長直奔店內小屋,在一台電腦上,發現了迴圈播放的PPT圖文,其內正涉及楊女士舉報的相關內容,他當即把相關材料下載、存儲、列印,並將與同事一同發現的證據予以固定。
店家編造的虛假資訊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該PPT中看到,店主以“飲奶健康與飲奶安全”作標題,圖文涉及“國內高齡奶牛靠激素產奶”、“牛奶過期了變味了,再回鍋生產”等內容。
羅所長近年來參與調查多起虛假宣傳案,包括冒用他人個人資訊、刷信譽等新型案件,他說:“這是我執法10年來,第一次遇見商業詆毀案,稍微有點誠信意識的商家,不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
回應
她說的有一定根據,奶牛都是病態的存在,激素催產,天天處在哺乳期,常年喝奶就是不天然的
推銷羊奶的其實就相當於保健品行銷,把老年人騙的團團轉。
在下去過新疆內蒙西藏草原,感慨中國之大,草原之多,奶牛幾乎都是大草原自然放牧,冬天吃秋季打的幹牧草。抹黑中國牛奶的人實在可惡
掐頭去尾,我只評論中間這一句。老哥你可太天真了,靠這種自然方式生產,全球70多億人口,怎麼可能滿足這巨量需要?這就需要大規模快速生產,然後一系列問題就出來了。建議看看紀錄片《食品公司》
作者洋洋曬曬半天,壓根沒說到點上。如果一個人自己做飯稍微往深想想就知道為什麼我們餐桌容易浪費了。給自己一個人做飯可以輕易做到飯菜一餐清,給兩個人做飯就開始偶有剩餘,隨著人數增多,餐桌剩餘就更多了。多人集體就餐,由於個體食量口味差異甚大,做到恰到好處基本不可能。多人集體就餐,過飽和是必須的,表現在家裡就是老人總會變的喜歡吃剩菜剩飯,外面就餐自然就會浪費。
相關新聞
吃光碟中餐傳播正能量 網民發起“光盤行動” 央視網2013.2.12
嫌營養午餐難吃 北市5個小孩就有1個沒吃完 1年倒掉1.8億 教長:應教學生粒粒皆辛苦 2016-05-30 聯合報
日人最浪費食物 校園掀糧食教育 2013/04/08 臺灣人愛吃也容易浪費食物,鄰近的日本,每個人一年丟棄的食物更高達177公斤,高居全球第一。也因此,近年來日本政府透過修法,規定超市和餐廳等食品相關業者,廚餘必須按比例回收再利用,像是製作成有機堆肥,還可以種出肥美的農作物,而透過糧食教育,也讓小朋友從小學會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台灣通路年銷毀棄食=10億個便當 2016/07/31 聯合報
舌尖上的揮霍 台灣人浪費食物年耗2400億 2013-04-10 大陸餐飲每年倒掉2億人一年的口糧,其實台灣人也不惶多讓!根據《天下雜誌》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國人1天的廚餘量達4萬桶,高度足以堆出70棟台北101大樓,估計1年就浪費2400億元在食物上面,平均1人約1萬元左右,而這筆龐大的金額,卻能讓全國小學生,免費吃39年的營養午餐。
「2011 全球公視大展精選」紀錄片《食物墳場》揭露浪費食物真相 : 光是美國一個國家丟棄的食物就可以養活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口。我們的食物在端上桌之前,就有 50% 先被丟棄,從農家到超市,經過層層篩選,只是有一點外型缺陷的食品就會被丟棄,但同時卻還有大約 10 億人在跟飢餓搏鬥,在消費者主導的市場裡,誰也不願意購買,賣相不好的產品,造成這些不必要的浪費罪魁禍首,恐怕就是你我挑剔的眼睛還有嘴巴。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與勞動力價格有關。
日韓台這些地方的勞動力價格相對較高,就會帶高農產品價格。
同樣是勞動力在種菜、種水果、養豬,為什麼日韓台出品價格就貴些,而中國大陸的要便宜些呢?難道只是因為中國大陸的勞動力價格要低廉些?直觀來說,中國勞動力的價格確實比這些地方的低。中國大陸是農民在幹農活,婦女、老人和小孩這些勞動力、半勞動力在搞農業,他們在農業上的勞動力基本是不計價的。
這就是過去幾十年中國農產品價格低的重要原因。2008年以前,白菜幾毛錢一斤,豬肉兩三塊錢一斤,水果幾毛錢一斤,因為農產品的價格太便宜,我們不僅吃得起,不僅請客吃飯請得起,還浪費得起。我們浪費的,是恰恰是我們父母輩的勞動力。
但是,農民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在向外流動,外邊的資訊也在不斷流入農村。大量農民外出務工,勞動一天就賺一天的錢,沒有勞動,這一天拿不到工資。這樣一來,他們就開始有了勞動力的價格意識;有了這種意識之後,情況就開始發生變化,他們會越來越覺得澆菜、養豬、種水果划不來,划不來就不種了。
也就是說,農業勞動力的市場化程度越高,農產品的價格就越高。這就是2008年以後中國蔬菜、水果、肉類等價格持續上漲的原因。在這以後,國家政策鼓勵農民退出農產品的生產環節,鼓勵農業企業進入,這樣就更進一步推動了農村勞動力的市場化。
可以繼續想像,當我們蔬菜水果肉類的價格再翻一番,蘋果從現在十塊錢一斤變成二十元一斤,牛肉從五十元一斤漲到一百元一斤,蔬菜從五元一斤漲到十元一斤,西瓜變成五元一斤,屆時西瓜就可能普遍論片賣了,請客吃飯稀少了,AA制在中國全面鋪開,餐桌上不再有浪費現象。
回應
兩個論點根本就是錯的:一、歐洲美國糧食浪費少?就算沒去過歐美,就不能調查一下麼?
當我們認真反思自己在餐桌上浪費食物的時候,港臺日歐美已經提前把食物浪費在農家/屠宰場/學生午餐/超市...裡。
中國的垃圾桶裡打開看到的是廚餘垃圾,美國的垃圾桶裡打開看到的是完完整整包裝好好的食物。
還有人將餐桌上的浪費與公款吃喝聯繫起來,吐槽“世界上最大的大款也打不過公款”。公款吃喝中浪費現象確實嚴重。點的越多,能吃到的種類就越多,還能顯得自己的地位高。再者,點得越多,招待的客人就越有面子,關係也處得越融洽。但是明目張膽、大張旗鼓開著公車去公款吃喝的,在八項規定以後基本就禁絕了。這方面浪費少了,然而我們私人就餐、請客吃飯的浪費現象仍大量存在。
還有人認為除了好面子,中國的就餐有著更為豐富的文化內涵,或者請客吃飯承載著太多的與“餓了麼”無關的文化意涵,包括拉關係、走後門、談生意、表謝意、致歉意等。在這種場合,一方面不往多的、好的、貴的點,就不能顯示出誠意,另一方面賓主雙方都在觥籌交錯,沒時間吃菜,被剩下的自然就多。另外還有人將這問題往道德品質裡扯,這也不是沒有道理。如果道德品質好,就不會隨便浪費,或者一不小心多點了,還有打包的好習慣。
總之以上分析都有一定的道理,盲人摸象,摸到了現象的一個方面。下面我來講另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方面。
先來講我經歷過的兩件事。...所以,中國大陸餐桌上有大量的浪費現象,或可歸因為農產品相對便宜,人們不僅吃得起,還浪費得起。同屬東亞文化圈的日韓沒有浪費現象,也不請客,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的涉農類產品太貴了。就日本來講,日本的平均收入水準是我國東部沿海城市如上海、寧波等地的10倍,但它的蔬菜價格卻是這些地區的20到50倍,部分肉類和水果則更貴,價格甚至可以高達我國東部地區的70~100倍。
楊華:為什麼中國餐桌上會有大量浪費現象?2018-06-15 觀察者網
中國餐桌上有大量浪費現象,這似乎是個頑疾。媒體多年來一直未停止過節約糧食的呼籲,甚至央視都打了控制舌尖上浪費的公益廣告,每年三月召開“兩會”時也幾乎都會有代表委員提相關議案,但餐桌上的浪費現象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浪費現象較為嚴重的地方,一是私人家庭用餐,二是學校食堂,三是小飯店小餐館,四是大飯店。無論在哪裡吃飯,其中請客吃飯時浪費是最大的。與中國大陸不同的是,包括香港、臺灣、日本、美國、歐洲等國家、地區卻極少有類似浪費現象。這是什麼原因?
首先想到的是我們有的浪費了。八九十年代以前,我國物質生活並不豐富,糧食、蔬菜、肉類等供給相對不足,大部分人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根本無從浪費。現在物質豐富了,以前那種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生活一去不復返了,就要好好享受生活了。於是,就從一個極端轉到了另一個極端。這似乎有點道理,但仔細對比,像香港、臺灣這些地區早就脫離了物質貧乏的年代,為什麼沒有舌尖上的浪費現象?
還有一個直觀感覺是就餐習慣的原因。西方是個體中心主義,就餐習慣於自助,自己吃多少就拿多少。而中國是集體中心主義,喜歡炒一大桌子菜大家一起吃,所有人的筷子都在一個碗裡撈菜吃,才顯得親密。家人吃飯時如此,招待客人吃飯時亦如此。但是我發現中國人吃自助餐時也有大量浪費現象,沒比集體就餐好到哪裡去。曾有學生回答我說是因為不好吃才剩下了,這是有可能的。但菜因不好吃而浪費更偏偶然事件,我們餐桌上的浪費卻已是必然現象。
還有更顯而易見的原因,是中國人好面子。比方老同學從外地到武漢來玩,你招待他吃飯,四五個人一桌你不可能按人頭只點四五個菜,而是習慣性多點一兩道。請客吃飯的人多點菜,表現出對老同學的熱情大方,老同學也感覺自己受到了款待而有面子。
大家都在一個文化理解中,潛意識裡認可多點一兩個菜。但問題是,好面子是東亞文化圈裡的共性,韓國、日本、香港、臺灣和新加坡等地也好面子,為什麼這些地方不但少有浪費現象,甚至不請客吃飯,而是實行AA制?
120元吃1個月火鍋?大媽8點排隊 11天后店被吃垮了2018-06-14 成都商報
6月1日開始,位於成都市錦江區龍舟路的一家火鍋,每天的客流量都超過500人,生意好到爆。可就在12日,火鍋店卻突然歇業了。
原來,火鍋店搞了一個辦120元會員卡吃一個月火鍋的活動。期間,有時幾個人一天之內重複使用同一張會員卡,還有人私自打包帶走。無奈之下,火鍋店被“吃”得暫停營業。老闆蘇哲說,原本就知道是虧本的結果,只是想通過這個活動積累忠實客戶,沒想到場面會失控。
...
“說實話,味道是不錯的,就算是120元吃一個月,食材很新鮮也很豐富,只是……”伍大爺歎了口氣,“有些人沒有素質啊,自己辦張會員卡,全家人輪流用,有的還借給同事、朋友”。
老闆:本來就知道虧本,目前已負債50萬元
教訓:
食客不文明是其次 運營水準低是主因
實際30萬元的欠款,以及醒目擺在眼前的這兩個“意外”,給蘇哲一行人帶去了深刻的教訓。
意外之一:20多人服務500多人,跟不上節奏的管理水準。
意外之二:雖然卡背面寫明瞭“僅限本人使用”,但部分會員不遵守規則。
蘇哲原本是某企業高管,一直懷揣著開一家屬於自己的餐飲店的夢想。在這次失利中,他清醒地認識到,運營管理水準的重要性:“食客不文明行為是次要的,但我們運營管理水準低是主要問題。”吃一塹長一智,蘇哲重整旗鼓,籌畫著下一次複出。在此之前,他正著力結清1700多位會員的會員卡餘額。不管虧損如何,對他來說,誠信經營還是第一位的。(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回應
就不會限時限量使用嗎?這種白癡還能當上企業高管,
120吃一月火鍋,一天一次,每次才4塊錢,贏利點在哪?懷疑這根本就是一常低級的炒作!
只要誠信底線在,相信一定會成功
能指望著人們自覺自律?店家有病。
外賣平臺招聘拒錄“病毒性肝炎”騎手,被質疑歧視乙肝攜帶者
據澎湃新聞2018-6-10消息,6月5日,乙肝公益組織“億友公益”表示,美團騎手註冊、接單用用戶端“美團眾包”涉嫌歧視乙肝人群,相比《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目錄》中單列的病毒性甲肝和戊肝,美團的協定以“病毒性肝炎”代替,而實際上病毒性乙肝並不在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之列。
澎湃新聞就此事採訪美團公關人員,公關人員回復稱,要求騎手需具備健康證,在服務公司招募騎手時,要求嚴格遵守國家食品安全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但該回復未對焦記者提出的問題。
事實上,關於乙肝攜帶者能否從事食品行業的爭議由來已久。美團所引用的條款來自於2009年開始施行的前一版本的《食品安全法》,不過在2009年同時出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將其調整到其他不影響食品安全的工作崗位。”也就是說,實施條例限定了不得從事相關食品工作的肝炎種類,而乙肝並不包含在內。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白小強分析,根據美團眾包在協議中的兜底條件,美團眾包的企業標準是“有礙公共衛生”,這與“有礙食品安全”的法律規定相比較,美團眾包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似乎更嚴。
回應
什麼叫“疑歧視乙肝”國家規定,從事餐飲行業。本來就需要“健康證“現在的聖母,真是氾濫。“禍國殃民”
求國內公知少帶些政治正確的節奏,別等到時候出了毛病,又跳出來:某某公司監管不嚴,引起疾病傳播.
但這些標籤並沒有得到營養學家的認同。
顧中一告訴 PingWest ,宣傳牛油果可以“防癌”和“減肥”帶有一定的盲目性。牛油果中含有約2%的蛋白質,而一般的水果幾乎為零,這就是常有人說其有營養的原因;但牛油果的脂肪含量高得簡直不像水果,正是因為脂肪多,牛油果的熱量足足是一般水果的3倍以上,並不屬於非吃不可的行列。他曾坦言,牛油果生食口味比較單一,“要是不講故事,大家就吃不下去,也賣不出去,因為口味不行,就要在其他方面比拼。
對奇亞籽的功效,營養學家黃東彥也曾提出質疑。他表示,大部分奇亞籽不飽和脂肪酸的研究都是提純過再做動物試驗的,並沒有直接吃奇亞籽的研究。人的消化系統要直接接觸到奇亞籽的不飽和脂肪酸概率超級低,如果直接吃奇亞籽,吸收不了多少Omega-3,更多的只是作為低熱量食物過過腸,作為提高飽腹感的輔助成分。
至於曾被美國航空航天局推薦的藜麥,顧中一表示, 藜麥作為植物,其中氨基酸的組成與人體的需要非常貼近,因此是一種良好的蛋白質來源,但是這也只是和其他植物相比,甚至和大豆相比也沒有多大的優勢。
不過這些科普小露都不甚在意。她的注意力已經轉移到了辣木、亞麻籽、薑黃這些新的“超級食物”上去了。聽說有一種叫虎堅果的食物,還是從埃及法老墓穴中的陪葬品裡找到的呢。
回應
富人也在交智商稅,頓時讓我們這種窮人心理平衡了許多,大家雖然荷包鼓脹程度不一樣,但都是一樣的蠢
你見過窮人交得起智商稅嗎?
窮人有窮人的繳稅法,彩票其實就是一例,其他包括那些電視節目或電臺裡各種爛俗廣告的產品
http://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9815
營養學家在推廣食物中起到了KOL的作用。顧中一介紹,新食品在推廣初期往往會送給鑒定機構、營養學家,請他們鑒定、評價。營養學家除了宣傳食物的營養價值,如評價營養密度、對比營養成分等,還會介紹種植、生產、品質管控、品種篩選過程,減少消費者的陌生感,增加信任。更高級的食品行銷會重視營養學的研究,通過人體相關臨床試驗,以獲得更據說服力的醫學證據。
在推廣生活方式上,明星效應當然不會缺席,也從沒有失效過。各路身材姣好的明星在社交媒體發佈精美的食物圖片,給奇亞籽、藜麥、牛油果們貼上了“健康”的標籤,而這正好順應了中國消費者追求健康的生活態度。
王玉仁介紹,奇亞籽的關稅最高時能交到50%。淘寶店虧損三年後,市場慢慢培育了起來:“網店一開始每天搜奇亞籽的就幾十個,現在單天搜索基本上達到兩三萬了。2017年的銷售額約200萬元。”這家公司隨之擴大了進口額,2017年進口量達到2013年的4-5倍。
上海鴻鷹貿易有限公司管道管理孫媛媛告訴 PingWest,奇亞籽貿易商更大的利潤在供給餐廳和線下商超零售。劍鷹實業向新元素、因味茶、PRET A MANGER 等中端餐飲和乳品公司供應奇亞籽作為食品原料,並把自家產品擺上了 City Supper、城市超市、華潤Ole 等高端超市的貨架。奇亞籽還衍生出了面膜、果凍、乳酪、糖果,甚至狗糧等產品。
一位餐飲行業從業者介紹,食品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遇到瓶頸,就需要新品。對於餐廳而言,奇亞籽這種打著“健康”、“減肥”旗號,又不影響食物原有風味的食物,當然是個好選擇;而對日益同質化的商超而言,進口食材可以形成差異化。
藜麥的賣點是“補充優質能量”,薑黃“能抗炎助消化,緩解關節疼痛”,牛油果“保護心臟,降低膽固醇,減肥”,奇亞籽“皮膚抗衰、預防腸癌、乳腺癌”,椰子油“助於減肥”……“抗疾病、增體能、排毒、抗衰老”,這幾個標籤不占兩樣,都不好意思管自己叫“超級食物”。
歸納起來,這些超級食物要麼“具有高密度的營養素”,要麼“能夠防治現代都市病”,要是再提出“不飽和脂肪酸”,那妥妥和減肥畫了等號——任何食物只要和“減肥”勾搭上,就不愁沒人買單。
“牛油果包治百病”:中產階級是怎麼一頭栽進“超級食物”溫柔陷阱的2018-06-06 觀察者網
現下流行的“超級食物”,幾乎每樣都看上去有“包治百病”的功效。你和你媽誰更好騙?
根據諮詢公司英敏特(Mintel)發佈的資料,含有“超級食物”、“超級水果”、“超級糧食”標籤的產品在 2011-2015 年期間增加了202%,僅 2015 年一年就同比增長了30%。
營養學家顧中一告訴PingWest,“超級食物”其實是宣傳上的噱頭,在營養學界並沒有明確的定義。這些食物在原產國可能只是一種普通的食材,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後,貼上“防癌、抗老、減肥、高營養”的標籤,成功佔領中國市場。
“超級食物”是怎麼火起來的?
牛油果,藜麥,奇亞籽……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超級食物粉墨登場、紅極一時。這些食物的走紅可不只是商人們靈光乍現的行銷那麼簡單。
奇亞籽最開始流行於歐美,後被“國民醫生”奧茲(Dr.Oz)帶入公共視野。他首次在節目中演示了如何將奇亞籽加到果汁刨冰中,還說:“這一超級食品富含可溶性纖維素,不僅可以降低膽固醇,而且有助於甩掉脂肪,輕鬆減肥。”
奇亞籽的擁躉還有超級名模米蘭達•可兒。她說自己生完孩子後能立刻恢復好身材的秘密就是“奇亞籽”。名人效應加持之下,2009到2013 年間歐美國家含有奇亞籽成分的食品銷量增長了 1353%。
這股熱潮很快蔓延到中國。
和牛油果一樣,奇亞籽在中國也沒有種植和食用的歷史。最先做奇亞籽生意的商人面對的是一個從零開始的市場。2013年,在打通了選材和海關管道之後,劍鷹實業從墨西哥進口了十來噸奇亞籽。當年8月,這家公司在上海召開了奇亞籽新品發佈會,並在此後幾年用舉辦健身比賽、邀請網紅推介的方式教育市場。
王玉仁介紹,專營奇亞籽的淘寶店鋪頁面用了一半以上的篇幅介紹如何食用奇亞籽:奇亞籽並不會改變食物原有的味道,可以用溫水沖泡,也可以添加到優酪乳、沙拉、奶昔、沙拉、各類湯中,熬粥燒菜都可以放。剩下的篇幅則配上身材健美的女郎圖片,宣傳奇亞籽的“超級”之處:皮膚抗衰、改變亞健康狀態、預防腸癌、乳腺癌。
墨西哥作為最早向中國出口奇亞籽的國家,也試圖在中國再造牛油果神話。墨西哥駐上海總領事館的商務參贊常參加各類商業活動,為墨西哥奇亞籽背書。
人類糧食危機該何解?「毛毛蟲農場」的未來趨勢!2018-3-8
世界人口預計在2050年將成長到90億人口,這意味著現今的糧食體系要在生產總共70%的產量,才能夠應付這麼多人的狀況。但試想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人口越多、土地只會越少,牲畜業的空間就會越趨於緊繃,屆時我們將無法再靠傳統的牛羊雞豬等食物就滿足世界人口的胃。
更不用說海洋生物是逐年在減少……這也令聯合國更為擔心,於是,科學家開始在研究食用毛蟲的科學發展,並希望從非洲開始能解決營養不量及糧食的問題!
選擇毛毛蟲而非其他昆蟲的原因,除了更豐富的蛋白質外,毛毛蟲體內會留有豐富的營養素,為了應付將來化蛹期所需的營養物質,也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如鐵、鋅等,因此不只能充飢還能提供養分。
為了實現這個願景,需要克服的困難比想像中多很多,以基本糧食來說毛毛蟲比一般生物好很多,因為他們只吃樹木上的樹葉,但毛毛蟲是週期性成長的生物,因此只有固定幾周的生產期,並且要維持一部分數量成長以便維持數量。
在科學管制上目前還沒有非常有效率的方法,因此科學家及研究生在非洲試圖破解毛毛蟲的成長規則,並教導當地婦女在自家後院試著培養這種生物。
並且加工過的毛蟲可以保存長達一年半,非常實用的一種糧食來源是吧!或許目前在衣食無缺的現代人生活中這是非常原始的情形,但背後涵蓋的科學其實是非常深遠,且也是未來必須理解的情形。
【影片】幼蟲巧克力蛋糕、炸蟋蟀沙拉......蟲蟲料理,是糧食危機的救星?2017/07/10
哪天全球人口爆炸,發生糧食危機時,蟲蟲可能會變成人類救星呢!
幼蟲巧克力蛋糕、炸蟋蟀沙拉,你願意品嚐一口嗎?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預估,到2050年,全球人口會攀升至91億,食物需求量相應之下多7成。種植面積越來越小,人口越來越多該怎麼辦?波蘭弗羅茨瓦夫環境與生命科學大學(Wrocław University of Environmental and Life Sciences)的學者開發「蟲蟲料理」,認為可能是未來人口爆炸,全球糧食危機的可能解方。
科學家表示,養昆蟲有兩大好處:一是比種農作物更省水,二是家家戶戶都可以「自產自用」,而且昆蟲富含蛋白質,只要在家用前一頓的剩菜、廚餘就可以養活。
那,蟲蟲好吃嗎?隨機找路人測試的結果,據說,炸蟋蟀的味道像烤雞,幼蟲有堅果氣息,螞蟻則是辣中帶酸。或許現在你覺得噁心,等到未來爆發糧食危機時,蟲蟲可能會變成糧食救星呢!
糧食危機誰能解? 藻類有望成救星2018-06-03 台灣醒報
藻類成未來糧食危機的救星!2050年全球糧食需求將增加到70%,但因全球氣候變遷,現今無論穀物、肉類等都無法擔保產量無缺。但食物專家3日發現,藻類繁殖迅速、營養豐富,適合大量種植作為主要的糧食。此外,藻類也能夠加工煉油,減少大氣二氧化碳,未來將是主要的農作物。
《時代雜誌》指出,目前12個農作物裡人類的熱量便佔了75%。如果爆發天災,例如有害生物、病原體侵襲、氣候變遷等,若農作物缺乏基因變異性,產量便將遭受重大的衝擊。據悉,1950年代裡全球的香蕉供應鏈主要以單一品種為主,但因巴拿馬病毒侵襲幾乎消滅了唯一的香蕉品種。因糧食選擇有限,但環境不斷變遷,糧食危機恐隨時爆發。
根據《CNN》報導,男性平均每天消耗100克蛋白質,超出了其平均需求量的2倍,聯合國推估,2050年糧食需求將增加70%以提供25億人糧食。然而,因著全球氣候變遷,農作物產量並不理想,人類急需新的食物以因應未來的糧食危機。因此,有許多食物專家認為,藻類是替代食物短缺的最佳方案。藻類與大多數農作物不同,它並不需要淡水來繁殖。它也不如肉類那樣消耗水、土地等有限資源。
相反地,海洋、池塘,甚至是沙漠藻類都能迅速生長。《Biobase》指出,在最佳的條件下,相較於種植玉米每英畝只能生產的生物燃料為350加侖,藻類農場每英畝可以生產5,000-10,000加侖的油,並能夠作動物的飼料與肥料。作為未來主要的食物來源,海藻也有豐富的營養,包括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且其低脂肪的含量也成為時下追求營養的消費者所喜愛。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愛德華茲表示,藻類早期常作為肥料、飼料,但近期在中國、日本餐廳中普及使用,超市販賣海藻、海帶到營養製品。此外,藻類也能夠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加工製作脂肪、油和糖,預計將成為未來主要的農作物。
就算你去了日本,吃的可能還是虹鱒2018-5-29尤一唯/慶應義塾大學法學博士生
其實在壽司、刺身的發祥地日本,也同樣有著三文魚和虹鱒之惑。
在日本,對於生吃三文魚,年輕人的接受度很高,上年紀的人接受度較低;格調高的人群絕對不接受,平民倒是無所謂。
...
三文魚壽司的助推者——挪威
即便日本存在著種種對三文魚的歧視,但三文魚還是成功攻佔了日本的廉價壽司市場,這和挪威政府在80年代推行的“日本計畫”密切相關。
...
回應
三文魚確實是壽司中的暴發戶,流行起來的時間不過三十年,而金槍魚這個“貴族”呢……其實發跡時間也不過六十年左右
死了一百多萬尾鮭魚 養殖業急尋疫苗2018-05-29 聯合報
塔斯馬尼亞環保署證實,去年10月以來,麥格理港的養殖鮭魚已有135萬尾死亡。死因是pilchard orthomyxovirus病毒,這種病毒的症狀有點像流感,處於壓力下的鮭魚較容易感染。不過,只有鮭魚會感染,因此麥格理港的養殖鱒魚未受影響。
無錫市食藥監局:赤阪亭、同慶樓三文魚抽檢不合格
2018-5-22,央視財經報導稱,我國青藏高原在很早以前就開始養殖三文魚,目前已經佔據了國內三文魚三分之一的市場。
高檔餐廳制售的高價刺身為何抽檢不合格?
無錫食藥監局相關人員介紹
“相比熟食,生食產品更容易滋生繁殖細菌,其實,除了細菌,更讓人擔心的是寄生蟲問題。現在不少消費者追求鮮美口感,喜歡吃生魚片、生牛肉等,建議應當謹慎消費,不宜經常食用。”
回應
老祖宗都不願吃的魚生,後人還以為很高雅,確定不是為了裝逼?
不好意思,老祖宗還是吃魚膾、膾或鱠的。生魚片起源於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後傳至日本、朝鮮半島等地,在日本是很受歡迎的食物。禮記:“膾,春用蔥,秋用芥”。生魚片就是唐朝傳入日本的。
只能說這是一千多年前中原就已經摒棄的吃法
海產魚類寄生蟲因為滲透壓原因在人體不能存活繁殖,就算吃到了也沒事,但是淡水魚寄生蟲可以在人體存活並且繁殖。你見過海邊人生吃蛤蜊,但見過內陸人生吃田螺嗎?蛤蜊有寄生蟲,但對人體無害,田螺的寄生蟲可是要人命的。無知者無畏
異尖線蟲病,日本患病人數世界第一。還滲透壓原因吃到了也沒事,麻煩別民科可以嗎?
反正生吃肉類本來就有風險,什麼淡水,海水的,無所謂了。
青藏高原“三文魚”要吃出人命?聽聽專家怎麼說2018-05-25觀察者網
來自青海龍羊峽的三文魚們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在過去短短2天內,從“網紅”跌落輿論穀底。
央視財經在2018-5-22報導稱,我國的青藏高原很早以前就開始養殖三文魚,目前已經佔據了國內三文魚三分之一的市場。消息傳出後,一些網友圍繞三文魚的“身份問題”展開討論,稱龍羊峽養殖場中的是“虹鱒”,並非“三文魚”。
繼而有人指出“淡水虹鱒體內含寄生蟲,生吃存在風險”。隨即,部分媒體號稱要“闢謠”,用“假三文魚”、“生吃要出人命”等字眼諷刺原報導“指鹿為馬”,有的甚至還直呼“奸商文字遊戲”、“謀財害命”等。一時間,輿論場硝煙四起。
其實準確地來說,三文魚不是一個科學名稱,這是業內商品名稱的統稱。虹鱒也好,挪威的大西洋鮭也好,在業內都統稱為三文魚類。而青海龍羊峽是不可複製的鮭鱒魚理想養殖環境。科學技術的把控加上嚴苛的養殖環境,虹鱒感染寄生蟲的概率較低,網傳的“肺吸蟲,肝吸蟲,闊節裂頭絛蟲等寄生蟲”更是基本不可能。
...
目前,國內最大的鮭鱒魚養殖基地位於青藏高原上的青海龍羊峽,海拔2600米,年均水溫12℃,不封凍,是不可複製的鮭鱒魚理想養殖環境。在這樣嚴苛的養殖環境之下,虹鱒感染寄生蟲的概率較低,而網傳的“肺吸蟲,肝吸蟲,闊節裂頭絛蟲等寄生蟲”更是基本不可能。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王炳謙表示,海水養殖三文魚不必然不含寄生蟲,淡水養殖也不必然含寄生蟲。
回應
別有用心的公眾號們幹了多少缺德事兒啊
那些人能把美國五大湖裡撈出來的鯉魚吹出花來
切,不就是海洋三文魚商家,怕淡水三文魚商家搶生意,在造謠嘛。什麼刺身吃了都有得寄生蟲的危險,不管是淡水,還是海洋。
美媒:素豬肉能改變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嗎?2018-05-08 中國網
據CNN報導,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豬肉消費市場,食用豬肉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如今在綠色飲食理念的影響下,素食也開始得到越來越多中國人的喜愛。美國CNN網站23日報導了一家素食公司推出素豬肉,試圖通過它改變中國人的飲食習慣。
大衛•楊(David•Yeung)是中國香港一家素食連鎖店Green Common的創始人。4月23日,楊的公司推出了一種名為Omnipork的素豬肉產品,他希望能通過它改變全球最大的豬肉消費者的日常飲食。
Omnipork由大豆、豌豆、蘑菇和大米蛋白全植物性材料製成,但卻擁有與豬肉非常接近的味道和質感。
楊的公司目前正在尋求中國監管機構的批准,並預計在年底前在中國大陸銷售Omnipork。
在中國,豬肉是一種受人歡迎的肉類。截至目前,中國越來越多的中等收入消費者推動了豬肉消費的大幅增長。
根據美國農業部估計,中國人今年將吃掉約5600萬噸豬肉,超過了其他任何一個國家。但豬肉需求量可能已達到頂峰。去年,中國的豬肉消費量達到三年最低點5480萬噸。
楊希望深入挖掘中國不斷變化的飲食習慣,但要說服那些從小到大吃慣了豬肉餃子和糖醋肉的人選擇無肉替代品,仍然是一個不小的目標。(編譯:張紫菱 審稿:劉峻淩)
回應
一種食物補充罷了,就是豆腐的各種做法.中國人就是大豆製品的老祖宗,看這個新聞真的是笑死了,還有這樣不自量力的事。
素食是拯救地球環境和人類心靈的最好辦法!
我吃肉與否關你甚事?說三道四我不理你,你的人造豬肉進來了,好吃也會試試享用,不好吃也會把它扔進垃圾筒。
中國人即時不吃肉的時候也有很多替代品,中國人老早就發明了素雞、豆腐、香乾、腐皮、烤麩、千張,想來干涉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你算老幾?!
“華裔人群在美的微妙境地。”
最後,米叔認為這個事件反映出了亞裔,包括華裔人群在美國的微妙境地。紐約是亞裔的大本營之一,有著諸多的亞洲餐館,客觀講,亞洲餐館的顧客絕不僅限於亞裔。而紐約時報又是美國自由派色彩最濃的媒體之一。
所謂自由派,一大特色便是比起保守派更為關注少數族裔的利益。但是,比起非洲裔和拉美裔,自由派對亞裔的關注則少了很多。
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自由派的媒體在抱怨非洲裔和拉美裔受到歧視,但很少看到他們關注過亞裔(也許最近的事件還是亞裔被美聯航強行拖下飛機,但各路媒體都對此有報導)。
相反,一些自由派媒體還在討論要不要把亞裔的入學名額給非洲裔和拉美裔,眾所周知各大常青藤學校,亞裔的人數是不成比例的多。
雖然從個體角度來看,有很多成功的亞裔,特別是集中在科技領域。但是,相比起非洲裔和拉美裔,亞裔人口偏少(直接的後果就是選票少,這是極為致命的),對政治也較為不關心。
另外亞裔的不團結也是大家心裡都清楚的。所以從整個亞裔群體來看,政治地位很低,存在感也低。
有時我們聽一些人介紹說,美國人不搞辦公室政治,不搞鬥爭。其實,是因為亞裔還沒有升級到能參與鬥爭的層面,在哪有鬥爭。最後撒一波雞湯,願中國和華裔族群越來越好。
http://edu.sina.com.cn/zl/oversea/2018-01-05/doc-ifyqkarr7335400.shtml
美國人到底有多熱愛中餐?看完數據嚇一跳2018-01-05這才是美國 我有話說
自從19世紀中頁,淘金熱為美國帶來了一大批第一代中國移民,至此中餐產業在全美迅速紮根、創新和推廣。
根據統計,美國有93%的成年人吃過中餐,10-13歲的小孩中有39%喜歡忠誠感,只有9%喜歡美國菜。
就因為美國人對中餐的熱愛,目前全美已有超過45000家中餐館,平均下來,每家銷售額大約43萬美金/年。
美國人真的了解中餐文化嗎?
中餐在美國大致分兩種:傳統中餐和美式中餐。
幾乎每家餐館都會有兩份菜單,一份提供給老美;另一份隱藏菜單給國人。就算隱藏菜單沒有被打印出來,服務生也會看人推薦菜式,廚師也會根據不同顧客做出不一樣的風味。
即便是主營目標客戶為中國人的傳統中餐,也至少會有幾道經典美式中餐料理,比如:左宗棠雞、陳皮雞、蒙古牛、宮保雞丁等。
米叔當年在大學時,課後老美同學興奮地邀請一起品嚐周邊新開的中餐館。當時看著朋友吃得津津有味,不忍打擊他的熱情,硬著頭皮把一盤裹著麵粉、甜醋醬的炸雞肉塞到口中,腦中則想著下次要弄一個火鍋給他們嚐嚐。
隨著中餐融入了老美每家每戶,各大媒體也會偶爾“蹭蹭”中餐的熱度。隨著中餐融入了老美每家每戶,各大媒體也會偶爾“蹭蹭”中餐的熱度。
例如前幾天,紐約時報為一家即將開張的中餐館做宣傳,為了突出“東方文化”和美感,美食造型師將筷子斜著插入菜品中,將筷子與西方牛排插在一起擺拍,希望表達中西方的融合。
這麼重視咱中餐,點贊。想說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概念是挺不錯,可米叔仔細看著圖中的筷子擺放位置,這不是祭品的擺盤嗎。這放到咱家,長輩早急眼了。紐約時報居然會犯這樣的錯誤?
緊接著米叔點開了評論,不少了解東方文化的網友開始吐槽、調侃紐約時報對“其他文化的無知”。
隨著網友們的轟炸,紐約時報沒有進一步解釋,而是更改了一張沒有筷子的照片。不過,這張筷子的照片也告訴我們,儘管中餐在美國遍地開花,可是一些主流媒體,如紐約時報對於亞洲文化仍很無知。
同樣在今年四月,紐約時報因大肆報導波霸奶茶是一種新事物和新趨勢被噴無知。網友不滿地表示這個“新事物”在美國已經有30年了,紐約時報睜開眼看看清楚。
很多網友認為,這件事件反映了美國主流媒體的文化盲點,而解決的最好辦法就是讓更多的有色人種進入各大行業的高層。
紅酒政經學
(紅酒不是地中海飲食的神飲嗎?怎會日飲超過一杯酒壽命短半年?
如同地中海慢遊、遊出歐豬四國!
http://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106304
相關新聞
千萬別貪杯!英國研究:日飲超過一杯酒壽命短半年
愛喝黑糖珍奶不只易發胖 醫師警告:恐含致癌物
醫生稱“鴻毛藥酒是毒藥” 涉損害商譽被跨省抓捕2018-04-13澎湃新聞
因在網上發帖稱“鴻毛藥酒是毒藥”,廣州醫生譚秦東遭內蒙古自治區涼城縣警方抓捕。...
回應
一靠虛假宣傳的商家能動用公權力鷹犬跨省去抓爆光他的醫生!無法無天了!
懂不懂法?還在質疑警察不能執法?譚秦東說毒藥就是惡意誹謗!這個是刑事罪,還有超過500轉發就是惡意傳播罪!都是犯罪,這警察還不能執法?
鴻茅藥酒廣告誇大療效被處罰,鴻茅藥酒廣告曾被25個省市級食藥監部門通報違法2630次,被暫停銷售數十次。
違法就是毒藥是嗎?這個酒吹的厲害,但不是毒藥!誇大療效,基本上所有廣告都存在.
你在胡說八道,完全沒科學根據,你是一個典型的中國人,腦殘,白痴。
那個藥酒是保健用的!什麼叫沒科學依據,沒科學依據會這麼多年?沒科學依據能申遺?你見過哪個喝鴻毛的死了!
本就是毒藥
你就是個混蛋!你是中國人嗎?你們對中國傳統怎麼這麼恨啊!你們知道多少中風和腦梗的老人因為喝這個減輕了病痛!鴻毛藥酒主要對中風等有非常好的保健功效!
飲食政治經濟學
由以下新聞可知,可樂、漢堡、咖啡、拉麵、泡麵等在哈美哈日之地如台仍盛,但在陸則被看成不健康食品,為何?
飲食果然是門政治經濟邪,本是不健康的飲食、但在飲食政經文化學的包裝下、連鎖店卻開遍全球。如【新圖博館】《實然觀》所言:如今,在飲食政經文化學的包裝下,色重於香重於味之日法料理、反成為流行時尚健康美食,其實日本的生肉、鹹菜、烤炸等是很不健康的(這些加劇了日本集團主義式壓力下之胃病,鮪魚吃的全球瀕危免禁、中國廢物利用的魚翅燕窩反被禁,果真要禁全球也要同標:依生態實然法則「瀕危」、依而不能各宗教應然:「聖牛」「髒豬」「寵狗」…),而中國因重勞動需求下產生的重口味(鹹油)傳統料理、依中國人的「心靈手巧」也很容易「創造性繼承」出、合乎現代人口味需求的美食,君不見流行一時的台式方便(泡)麵/美式快餐(速食)都被看成不健康、而被網上中餐取代(連高鐵上都可點餐了),日法料理之流行也將被、加強中餐之形色用餐環境之氛圍後的、新中餐取代。
《柳葉刀》證明了中餐是非常健康的 2024-11-22
《刺胳針》是一份醫學期刊,不是美食雜誌。所以《刺胳針》企圖用理化分析來證明中餐是最要命的,就難免會得出錯誤結論。我覺得應該用醫學統計來證明哪國飲食比較健康,這樣才是客觀公正。
2022年的8.28億糖尿病患者中,2.12億印度,1.48億中國,美國4200萬、巴基斯坦3600萬、印尼2,500 萬和巴西2,200萬。人口佔比:巴基斯坦15.25%,印度14.96%,美國12.61%,中國10.42%,巴西10.23%,印尼9.06%。
糖尿病的致病原因除了遺傳因素外,與飲食的關係也很大。相較於糖尿病,肥胖更是與飲食息息相關。2024-02-29《柳葉刀》分析了近32年肥胖率的變化。2022年肥胖率最高的是東加和美屬薩摩亞的女性,以及美屬薩摩亞和諾魯的男性,超過60%。英國女性28.3%全球第87;男性26.9%第55。美國女性43.8%第36;男性41.6%第10。印度女性9.8%第182(倒數第19)男性5.4%,第180(倒數第21)中國女性7.8%第190名;男性8.9%第149位。
回應
不錯,至少還能找數據,支撐論點。但是,難道不是該找最新的數據麼?根據2019年發布的《中國肥胖盛行率及相關併發症:1580萬成年人的橫斷面真實世界研究》報告,中國成年人超重率為34.8%,肥胖率為14.1%。另外,我國糖尿病盛行率仍在上升,根據WHO 2011年標準診斷,糖尿病盛行率自2013年的10.9%,增加到2018~2019年的12.4%。我國雖然不是糖尿病發生率最高的國家,但也是排在前列的。你要說我們的肥胖率不高,那我想問,肥胖率排名靠後,為何糖尿病盛行率排名靠前?
我的文章是要用《柳葉刀》自己刊的數據來反駁《柳葉刀》的錯誤觀點,這叫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你好像沒看懂。另外,你置疑我沒有找最新數據,結果你用2019年的數據來反駁我引用的2022年的數據,說明你時間觀念是混亂的。其三,《柳葉刀》刊文說中餐是最要命的,所以我只要證明還有一些國家的飲食比中餐差就行了。第四,糖尿病的致病原因除了遺傳因素外,與飲食的關係也很大。你又沒正確理解,非要把肥胖率和糖尿病比率混為一談。
做為一個命不久矣的長期糖尿病患者,明確的告訴大家,其起因和飲食其實關係不大,真正的起因是因為愛喝甜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