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23 02:23:40哉疹

作文?老作!



老弟今年第三次挑戰會考,考的是中國語文
老弟的中文基礎一向出奇的差,主要問題是語句運用不當及語文邏輯混亂
所以會考中國語文科裡的作文是他的「死穴」

從小老弟作文功課都是我的歡樂泉源
他寫的文章真的是太好笑了
語句不通,內容不知謂
不是說笑,那時我常常偷偷把他的文章帶回學校跟同學「分享」
現在想想,還真覺得羞愧,硬是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失敗之上
明明當時已經發現了他的中文出現了如此嚴重的問題
竟然全然不警覺,加以提醒修正
還拿他尋開心
所以說弟弟今天中文程度的低落自己也是難辭其疚的

考試前也沒有怎樣幫他溫習,只是強要他每兩星期給我交一篇閱讀報告
想當然,有弟莫若姊,做姊姊的這麼懶散,做弟弟的自是不見得勤奮
閱讀報告,交是交了,才五百字的文章,一半是內容撮要,一半是要死不活的「感想」
交了數篇,漸漸也就不交了
做姊姊的,罵的,求的,命令的都試遍了,還是收不到半篇文章
但是看著弟弟的幾篇文字,不是看不到他的進步的,他自己應該有下過一番努力吧,算了!
對了,不會是他不知從那裡抄回來充數的吧……哈……哈……

---------------------------------

老弟考完試回來,大伙都覺鬆口氣,反正再差也不過是不及格罷,又不是沒試過
電話裡跟老弟談起考試的作文題目
他帶點酷的說:「不就是那個什麼學識……越高,品格越高尚,問你的意見啦……」
與他分析了一下他寫的內容及結構後就掛了電話
心裡輕輕想著他那句:「學識與品格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嘛!」
回到房裡,找來今屆中國語文的會考題目看一下
果然,題目還真是一般老舊,沒有半點創意:

一、 有人說:「學識愈豐富,品德愈高尚。」,你同意嗎?試談談你的看法。
二、 寫一篇文章,「一件發人深省的事」,並記敘事情的經過和感悟。
三、 聽到以上三人的對話後,想到自己曾經參觀展覽,試描述你一次參觀展覽的所見所聞和感受。(找不到原文的三人對話,據估計約莫是三人參觀完一個展覽會後的討論)

看完三條題目,覺得老弟選題選對了,以他的文筆,還是選議論文比較安全,記敍及描寫一類的文章很容易會敗露他的缺點
三條題目以第一條難度看似最低,同時亦是最難有突出表現的一條
最保險,亦保守的說法,是指出學識與品格之間的沒有必然關係的重點
提出市井之民尚有一腔古道熱腸,學富五車且會作奸犯科的例子
然而,認真起來,從學術層面探討,我卻認為這條題目是最難說得清的
一般學生都會忽略學識與品德之間的微妙關係
別說中國古代的思想中,學識與品德之間的不可或缺的關係(以學識選賢的科舉制度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就算是現代,我們可嘗不是處處以一個人的學識很估量他的品德(大眾不都是一般對學歷較高者的道德要求更高嗎?)
雖然我對中國傳統儒家思想所知甚淺,亦沒有什麼研究
但相信學習知識應是建立本身品德其中一門重要途徑
不然孔夫子亦不會開講授徒,以講學傳授知識,進而培養學生的品德罷
學識的本意是讓人明是非,知黑白
知道什麼是應該做,什麼是不應該做的
而「做應該做的事及不去做不應該做的事」本身大概就是品德的最基本
推理下去,學識愈豐富,品德理應愈高尚
那麼學識愈豐富了,品德卻沒有變高尚的原因又是什麼?
這又要說到品德的本質及個人對品德的執行的問題去了
說著說著,問題扯到老遠去了,所以說「學識愈豐富,品德愈高尚」一點也不好辯
當中涉及很艱深的儒家及哲學問題
這或一條很好的思考條目,但要求學生於個多小時內表述自己的意見似乎是苛求了一點
最後大概只會得到一些表面的說法,學生很難掌握到什麼,老師也容易看膩
不過以香港的教育制度,那些出題的考官也不會考慮到這些罷
只希望老弟沒有把他那句:「學識與品格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嘛!」真的給我寫下來吧

其餘兩條,既然老弟沒選上,我也懶得說些什麼了
不過要是我選的話,我會選第二條
第一條太麻煩,又不討好;第三條,我不擅長描寫成份較重的記敍,而且題目沒趣
第二條,老實說,我看上了它比較煽情的突質,是較容易討好閱卷員的一條
雖然看上去是最難的一條,實質上發揮最大亦,比較好寫,只少比第一及第三條有趣多了
不是嗎,我在網上看過一些同學說如何去發揮這條題目,很有趣的

仔仔在網上寫道:「我作o左因為一個誤會同朋友絕交,之後他要到外地讀書,臨走叫我原諒,我沒有。之後有一年回來香港,我們見面,但為了見我不幸地遇上交通意,連最後說話也沒說就死左……我後悔……最後我覺得朋友就算唔o岩都要原諒,以後我要珍惜身邊任何一個朋友,不再讓他們離我而去……」(這個……很像網上流傳的故事啊……)

Keira則說:「我寫我爸爸因為受了傷, 入了醫院, 聽到我阿媽的哭聲, 和兄弟姊妹一起趕到醫院去... 途中想起以前對爸爸媽媽的態度不好,自己的性格又刁蠻任性, 但他們對我還是曉以教之, 但可能再也見不了爸爸了...在手術室門外看到失落的媽媽... 在那裡哭得可憐的....他們又要照顧我們, 又要工作...想起早上上學前對他們不好... 還大聲的狠狠關上了家的大門... 醫生出了來, 告訴我們爸爸沒有事, 我們一家人鬆了一口氣, + 感到開心...我感吾到人生常變幻無常和暫短, 我們生邊的人, 甚至最親愛的人也會. 所以自己要對父母比以前跟孝順, 和敬愛, 也要同改以前的任性性格, 以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Source: http://www.hkedcity.net/learning/forum/read.phtml?forum_id=11¤;t_page=&i=753731

唔……很有趣,是吧,大家都經過很多生離死別呢
一件發人深省的事,真的非生離死別才發人深省不可?

---------------------------------

真的很不喜歡這樣的考核方式
限定題目,限定時間
其實轉念想想,我們平日寫的東西,還不都是在說些事,說些情,談些感悟,談些道理?
為何一成為考試題目就覺得很老套很悶很一成不變?
我想,原因不在於大家真的對題目沒有感受,在於寫的那一刻沒有感覺
今天我去了參觀一個展覽會,很精彩,很想寫下自己的所見所感,所以寫了
今天發生了一件發人深省的事,很想跟大家分享,所以寫了
今天讀了篇大學教授非禮九歲女童的新聞,很氣憤,質疑學識與品德的關係,所以寫了
老魯有感於中國社會及中國學子思想的迂腐,所以寫了《孔乙己》
郁達夫有感於人生的失意及身處異鄉的鄉愁,所以寫了《一個人在途上》
我想大概沒有一個名作家是因為別人給了自己一個題目而寫出動人的文章的
道理顯淺得一如會考其中一篇範文《以畫為喻》中指出,要寫好非實用的文章一定要真切的有所感才成一樣
教育局考試局的高官們,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逼迫各學子,硬要他們寫些沒有所感的文章
限定考生題目及答卷時間,並不是想考核學生的寫作能力,而是想標準化(Standardization)整個考核制度,這個問題很艱澀很複雜,自動跳過
試問一個學生的才情文采又何以能在一個限定題目,限定時間的考核裡見真章?
作文?大家不過是在老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