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後的思索:連休彈性,以《漂鳥集》的抒情暖調軟化生硬論述
會考題型轉向更多元的綜合鑑別,作文題目的走向,越來越和時代聯結起來,在讓孩子們精確審題同時,也透過台灣社會議題,從作文題目的時代思索中,提出各自不同的觀察重點。
結合剛剛通過台灣海面的瑪娃颱風,和孩子們共同討論「颱風假」後,進一步做思索「連休彈性」,讓孩子們適應不同的議題設定後,就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如箭射靶心,每個人自由丟擲意見。書寫〈連休彈性思索〉時,方向多元,可以從個人、社會到時代,每一個面相找到切入點,就可以像問答題般大開大闔;不過,如果覺得範圍太大,也可以選題〈我贊成(或不贊成)台性連休〉,這就聚焦成明確的是非題,清楚論述。
〈連休彈性思索〉範圍較大,下筆自由,耗神審題時難度大一點,一但找到方向就可以寫出獨特個性;〈我贊成(或不贊成)台性連休〉審題清楚,方向明確,只是題目屬性較生硬,寫起來要放進更多私密經驗和情感轉折。兩個作文題型都偏論述冷調,所以,特別提醒孩子們融會《漂鳥集》找出相關詩句,以抒情暖調來軟化議論的生硬。
翻著年曆,看到即將到來的彈性連休,我感到無比歡喜。凡是接觸高於平常的放假時間,我就能利用多餘的空檔,抒發平時累積的壓力和疲勞。
週末時,我喜歡將完成作業後的剩餘時間,全部投注在球場上,即使颳風、下雨皆無法阻止我,因為天幕總是能幫助我遮風擋雨。只要能夠多待在球場上一分鍾,就能使我感到更多希望。
然而連休時,我偶爾也會希望能夠獨自待在書桌前,靜靜的享受平時不常有的閱讀時光。好像小草尋求著陸上的擁擠;大樹希冀著天空的幽靜。平時的我如小草,總愛待在擁擠的球場;連休的我像大樹,期盼能夠遠離城市的喧囂,連休就成了調適生活最佳的幫手。
提前補課,迥異於平常的彈性休息時間,使我們跳脫出平時擁擠的框架,享受不一樣的生活。
〈連休彈性思索〉☆徐丞妍,七年級
連休總是會造成一小段時空錯亂,讓我們跳躍於假期與上學。不再有規律的生活,似乎在短期中點綴了許多樂趣。只是,回歸到長達一整年的隨波逐流,人們將喪失了對平日奮鬥後短暫休息的期待,無目標的向前。
彈性連休,打亂了生活,望向日曆中時不時一連串的紅色字體,昔日那種天天數著倒數、與同學相約出遊的興奮感蕭蕭離去;換而來的,是交錯著疲憊與偷懶的負面情緒,我們學會了熬夜,衝破極限去挑戰自我,盼望能再次找回新鮮感,可一次又一次在輪替中,迷失了自我。
上學期間,每有疲憊之時,兒時的我們總是渴望連休;至今不餘一年,我們更多的是怪罪連休,使我們厭倦生活,打亂作息,無法沉下心,那滿心期待的「偶爾」,在變成「平常」時,早已跟著變質,化為一種累贅,沉重的拖行於身後。
這樣的改變,一如「鳥兒希望自己是一朵雲;雲兒希望自己是一隻鳥」,我們總妄想著自己得不到的,卻又在得到的下一刻謾罵著幸運給予的禮物。當我們咒罵起現實的美麗時,是不是就此迷航了?
〈連休彈性思索〉☆鄭皓文,八年級
日曆一張一張的被撕下,隨著時間,跳離了我們眼球。
一次又一次的彈性連休,帶走了本該屬於我們的期待。一次又一次的星期六上課,使得我們習以為常的週休二日已不在眼前;縱使是最輕鬆的體育課,有些人隨著時間越來越長,開始將情緒轉移到對大地的摔砸,我們都忘記了,踩踢只會揚起灰塵,不能從泥土裡吸取營養。
回想過去,我們很容易記起滿腔憤怒的週六,卻早已忘記虛度的連休。在適應彈性連休時,本以為是好事,但我們都想錯了。大錯特錯。在連假不知為何的瘋玩,卻回想不起一點一滴,即使充滿戾氣的週六,好像也都光陰虛度了。
或許平靜、但又充滿喧囂的每一天,才是我想要的吧。既不像年假,煙花易逝,人情常存;也不像颱風假,生命變化,處處驚奇。因為大量彈性連休引起的「空洞感」,才是我不喜歡的真相;我寧願過著週休二日,偶爾出現意外的驚喜,才是最美的日常。
〈我贊成彈性連休〉☆簡郁儒,九年級
揉了揉疲憊的雙眼,我伸了個大大的懶腰「啊~~」,鬆了口氣的哈欠,不自覺從嘴角湧出,流出的不只是疲憊,也是卸下重擔、準備好好放鬆的心。
補課累一點,又怎樣呢?一想到即將擁有連續四、甚至五天的假期,似乎一切,也挺值得的。而身為通常只能在連假與好友相約的我,終於能夠與父母協商,多天的假期有時間與朋友出遊,也有時間與家人聯繫感情。
再者,疫情真的延燒好久、好久,有些人或許已對此無感,但那可是我小六到國三的時光!所以,為何不好好把握連續的假期,暫時放下繁重的課業、事務,放下勒緊心頭的擔子,有些人甚至可以利用難得的五天假期出國喘口氣,而就算沒有疫情,適時且較長的休息在我看來也是必要的。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斷斷續續的假期,無法讓人放鬆休息,要謹記「不是槌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成就了鵝卵石的完美。」如果直接廢除彈性連假,生活的重擔會使人更喘不過氣,生命,總需要在調和與平衡中,才能快樂的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