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1 00:00:00夢天使

亞平:慢慢散步

小檔案:

   亞平,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國小教師、童話作家。投入童話創作十幾年,細火慢燃,火形清亮。燃燒內心的真誠和無窮盡的幻想,只為了支起一把光亮,為孩子們帶來觸手可及的愛與溫暖。

喜歡閱讀、散步、旅行,森林和田野,尤其迷戀迅急來去的光影。著有《阿當,這隻貪吃的貓!》1-3集、《貓卡卡的裁縫店》等。

親愛的創作坊朋友們:

    今天,我想和你們聊聊「散步」。你的心中一定這樣想:「散步?不就是走路嗎?走路有什麼可聊呢?」

    是的,散步,大約也可以說是走路了。

    我們每天都在走路,常常也需要走路,走路有什麼好聊的?我要和你們聊的是如何把走路變有趣的一件事,有趣的走路,在我來看,就是散步,這樣的事,益身益心,年輕的你們,一定要聽聽看。

    現代是個「競速」的時代,什麼都講求「快」。交通要快,購物要快,上網要快,連吃飯也盡其可能的快快快。

    快,好不好?當然好。你們一定會這麼說。

    在我看來,快,不一定好,正確說來,應是有好有壞。贏得了速度、時間;相對的一定錯失了什麼東西。有些東西可以快,但有些東西卻需要「慢」,結結實實的慢。例如,種一棵植物,等待開花結果。存錢買一樣心愛的東西。以及好好的吃一頓飯。

    在這樣「慢」的情境中,可以磨練心性,可以鍛鍊慾求,更可以體會出人生中必要必需的生活智慧和態度。散步,就是一種「慢」的生活態度。慢慢的走,踏踏實實的走,一步一步的,不抱怨,安之若素,然後從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樂趣。

1.   居家散步路線

    散步一定要從自家開始走,所以,每個人一定要有自己獨特的居家散步路線。可以是從家裡走到學校,也可以是從家裡走到公園、廟宇、超商、雜貨店----隨你喜歡,想怎麼走,就怎麼走。

    最好揀僻靜一點兒的路走,車太多,會讓自己不安,人太多,則會讓自己急迫。不急躁,不急迫,從容自在,徐徐的走,就能邊走邊欣賞路旁的風光了。

    是的,散步的另一個重點是「看」。看什麼呢?看人、看車、看小狗小貓、看開花的不開花的花草、當然也看各式各樣宏偉壯麗的建築。平時我們所說的「看」都帶點兒功利性質──要記住、要認得、考試會考之類的;散步的「看」最輕鬆,那是最純然的看,不帶一點點的目的性,全然的把自己溶進這樣的風景裡。

    這樣的「看」就很有趣了。你會發現平時忽略的細節;你會看到一瞥而逝的光影;你會從日積月累的看中,看出了一些些的變化;甚至,你慧心獨具,看到了別人看不見的美景。

    我最喜歡的「看」,是看路邊的花草。花草是大自然的精靈,最為靈秀美妙,碩大如玫瑰,細小如酢漿草,都有其可愛可親之處。都市生活型態,一般人難以在庭前門外做大面積的種植;可是,偏有巧心巧思的主婦,善用這般畸零隙地,妝點出饒有意境的空間、綠意,閒步中,無意撞見,最為驚喜。

    昂揚挺立的巨樹,也有可觀。不開花的,就看樹形樹葉;開花的,就期待花開滿樹,一籠燦爛,依著節令等待,一月的梅、二月的櫻、三月的木棉、四月的苦棟-----一年四季,花開不斷。賞花讓人好心情,好心情的人永遠有花可賞。

    公園、校園更是不能錯過。它們是每個人心中最便宜也最飽滿的「綠意加油站」。選定一個公園或校園,好好的去觀察種在裡面的每棵樹,看看他們生長的樣態,把這些樹當成一生的朋友,閒暇時就來看一看,望一望。樹木是最不會背棄人的感情的,你在它的身上投射感情,久而久之,有一天,當你覺得猶豫、徬徨、困頓,需要有個傾訴的對象時,很神奇的,這些樹木會給你再生、正增強的力量,不落言詮,不需溝通,只要看著滿樹華枝飛舞,心裡就有一種治癒的能量往上翻滾。

    我是個寫童話的人,很多人都愛問我一個問題:童話的靈感從何而來?我的答案總是說,從生活中來。但其實我略過不說的是:更多的時候,童話的靈感是從我的樹朋友身上而來的。從枝葉、花形、樹影以及投射其中對生活的感概,無數的交集、思考、感受,就蘊育出創作的靈感。

    所以,散步對我很重要──寫得出童話,我散步;寫不出童話,我更要散步,居家散步路線走一回,搞不好,就賺到一個獨特的童話靈感。
                                                     
2.   城市街頭漫行

    另一種「看」,是看建築、看街道。

    到一個新的城市旅遊,我喜歡用走路的方式去感受這個城市獨特的魅力,這時,看的東西就不一樣了,只要特殊的人、事、物,都要好好的看,尤其是建築、街道、人,更是一個城市的靈魂。

    比較過坐車旅遊和走路旅遊,我發現前者很容易走馬看花,忽而略過,後者因為腳踏實地的在街頭上巡行,體力上的消耗雖然疲累,卻有著更豐碩且深刻的收穫。我在美國紐約旅遊時,走了很多的路,我看到路旁很多流浪漢,垃圾滿地,下水道從早到晚都散發著一股溲味;我也在東京街頭走過路,我發現日本人走路很快,臉上常面無表情,好像很怕和人有交集,也好像在趕時間;我在北京走路時,看到中國人講話很大聲,隨地吐痰,不太守法,行事比較自我。

    這些城市印象都是我花了很多時間一邊走路一邊觀察而來,和我們心中既定的進步城市的樣貌有點背道而馳。雖然看到的都是城市的陰暗面,但審視缺點才能凸顯優點,對一個城市才能建立起全面性的觀照,瞭解更加深刻。這些都是浮光掠影的遊覽所無法給予,所以,「用腳去感受」這句話,真知灼見。

    我也在台北、台中、彰化、台東走過,因為是國內,很多地點都很熟悉,但每次走都有不同的體會。有時,看到因時間流逝,很多建築、街道、景點消失或是新生,都會讓我有很深的感觸。

    國內最有名的大規模城市間集體走路,是每年一度的「媽祖遶境」活動。每年3月中,大批善男信女集結到大甲的鎮瀾宮,選擇用走路的方路,日夜兼程,走到嘉義新港的奉天宮,表達他們對媽祖信仰的虔誠。我住在彰化,恰巧是這趟行程的中站之一,我觀察到這些善男信女們,年紀約在五十歲上下,他們帶著簡單的隨身行李,一路上刻苦耐勞,認真靜默的行走,累了就席地而睡,餓了就吃善心人家提供的簡單吃食,把生活的需求降到最低,全部的心力貫注在走路、默禱上,目的就是為了跟隨媽祖遶境,祈求家人健康平安。非常簡單的想法,卻是非常偉大的行動,對於這些「用走路實踐信念」的信眾們,我打從心底深深的佩服。

    作家蔡逸君寫過一本書,《跟我一起走》,也是紀錄了他用腳巡行台灣的一些思考和想法,真誠動人,非常推荐。

    當然,不是所有的旅遊都得從頭走到尾,那太累人,會耗損旅遊的樂趣,只要選定一天,或是幾天,在城市熱鬧中心走上幾條大街,感受當地人真實的生活樣貌,旅遊的深度就會大大提升。
                                              
3.   森林步道健行

    如果居家散步和城市的漫行已經不能滿足你對走路的欲求和「看」的想望,那麼,你的散步範圍就可以擴大到森林步道的健行了。較之前二者,這個活動就需要一些裝備,畢竟,遠離城市,走進山林,安全考量是最優先的,但只要有充足的裝備,就能好好享受一趟森林的芬多精之旅。

    台灣有許多著名的森林步道,溪頭、東眼山、阿里山、太平山----這些步道都非常適合親子一起健走,步道修建得宜,休憩點又多,十分推荐。在行走的過程中,不只可以看花、看樹、看動物,小朋友又可以訓練行走能力、耐力、意志力,優點多多。

    我曾在溪頭走了一條祕道,前後花了七個小時。一趟走下來,幾乎雙腳腫脹,再也不能走了。不過,我卻覺得非常值得,因為那條祕道帶我遠離了溪頭擁擠的人群,走在山的稜線上,非常靜謐。沿途只遇到十來個左右的山客,會來走這條步道的,都是識途老馬,有的熱情招呼,有時招待我們喝茶水,能在這步道上遇見,顯見大家都是喜愛山林的人,面對有志之士,大伙兒惺惺相借。

    此外,古道也是健行的首選。台灣有很多古道,他們有著非常有趣的名字:魚路古道、挑水古道、挑鹽古道、挑筍古道、挑炭古道-----光看這些名字,就可以猜想這些古道的形成是因為在農業時代,交通不便,人,只能靠著雙腳踏踏實實的走出一條路來。

    除了這個因素外,台灣古道還存在著更多的重要的歷史和地埋意義,如:新竹李崠山事件古道、金瓜石採金古道、深坑茶路古道、噶瑪蘭古道等。這些古道目前都有適當的修茸,行走容易,風景宜人、有的還附有解說資料,走一趟古道,等於是自然和人文的雙重洗禮。

    我喜歡走在這樣的古道上,登高望遠,撫今追昔。遙想先民們蓽路藍縷的辛苦,會令我們更珍惜今之生活便利;看見諸多歷史遺跡,更加體會台灣這塊土地和諧的重要性。而,古道上的一塊碑、一堵牆、一座橋,更不可小看,他們可能是重要歷史意義的地景史跡,也可能是先民智慧的見證指標,無論如何,走過、看過、不留垃圾,不留破壞,只帶走身體和心靈的諸多收穫。

    ☆關於古道行走的資訊,請參考黃福森著,《走向古道,來一場時空之旅》。
             
4.   登山之樂樂無窮

    「走路」的最高級活動,非「登山」莫屬。它是一個優質的休閒活動,不僅可以訓練體力、耐力、意志力,還可以訓練和同儕間團結合作、協調互助的能力。不過,登山最好先具備些基本技能:如嫻熟野外求生的知識,深入瞭解地形地貌氣候,高山落單自救之道、登山裝備的使用等,有了這些基本知識再登山,才是安全的登山活動。

    台灣因獨特的地形地貌,有很多好山可爬,單看很多港澳的旅客專程來台灣登山,就可知道台灣百岳名聞遐邇。細數台灣百岳,很多座都需要專業人士帶領、來回數天、重裝準備才能成功攀登。這些五星級的夢幻名單,我建議高中之後再來征服,畢竟登山是一項亟需體能和經驗的活動,冒然嘗試,切切不可;國中以下的小朋友們,如果有興趣,可以嘗試「入門級」的台灣百岳,類似走步道古道,只要花費2-3個小時,就能締造自己的百岳攀爬紀錄。

    石門山、合歡古道、合歡東峰、合歡北峰等,都是我所推荐的初學名單。尤其是前二者,好像健走似的,只是場景切換到3000公尺的高山中,體會和平地截然不同的呼吸、顏色、植物、空間感,那種突然間天寬地闊、群山在腳下起伏的感覺,真會讓人上癮。

    合歡東峰雖不好爬,但目前枕木齊備,修建得宜,四個小時就可來回,五月時節上山,還可以欣賞美麗的高山杜鵑,是近年來的熱門景點;合歡北峰就比較辛苦了,山勢非常陡峭,連續好幾個30度的陡坡,得像猴子般手腳並用,無比的耐心,才能攻克。一旦走到1.3的反光板處,勝利即將在望,2.0公里處,就可以登頂了。

    說來簡易,實際上卻是極其辛苦。我記得爬完這座山,我在日記上寫下這樣一段文字:

    1.3公里的反光板處,終於看到平坦的草原步道,像天際線一樣,筆直的劃向前方,兩旁草浪低伏,遼闊秀遠,在山之巔處獨行邁步,彷如天涯浪人。

    2.0公里處,終於登頂了。視野更開闊,山形更壯麗,不上山,不知自己的渺小;體會到自己的渺小了,就更愛上山了。

    淇淇疲倦己極,紛嚷著:再也不爬山了。我拿出杏仁巧克力給她加點力氣。在高山上單純的吃著一條巧克力,以天為幕,以地為席,享受著一點甜,一點苦,滿滿的遼闊和寧靜,山巒為伴,綿團白雲為友,實在是人生中難得的體驗。

    這樣的一趟行程,別人約三個小時即可攻克,我個人卻花了五個小時。雖然紀錄赧人,不過,我是驕傲的,同行還有些友人中途選擇放棄,相較於此,我無寧是願意嘗試的。

    高山送來的禮物除了「視野開闊、身心靈舒暢、有成就感」外,另一個我最喜歡的禮物是:「寂靜」。

全然的寂靜。沒有一點點的喧嘩聲語,只有盈耳的風鳴鳥叫,以及細微的蟲鳴聲響。在這般俱靜的時刻,用心體會,可以澄清比較內心的想望,沈思人和環境的空間感,感受天地的大美,人類的渺小,以及自然的永恒。

    作家范欽慧所著的《搶救寂靜》一書,倡議「寂靜山徑」的理念──選擇高山上的一條步道,保護裡面的大自然聲景,只要走進去即禁語禁聲,全心全意的去感受大自然真樸動人的聲景,因為『人唯有透過聆聽以及摒棄視覺,才能真正「看見」』。(見此書173頁)

    是的,我們又回到了走路和「看」。但這裡的「看」已不是單純的看了,而是一種修養、自省的功夫。親愛的孩子們啊,你們還年輕,可能不懂此「看」和彼「看」的差異;但年紀大的我們,都深刻瞭解,這是人生必經的一種狀態和歷程,得花費很多時間,才能修為、悠遊其中呢!

    拉拉雜雜談了這麼多,無非是野人獻曝──這方陽光這麼好,大家一起來曬曬暖吧!

    曬曬暖很簡單,走路更簡單。所以,就從「居家散步」走起吧!邁開腳步就做得到。慢慢的走,恬適的走,能走到什麼等級,就走到什麼樣的等級,不要有壓力,也不要急迫。

    世界很大,永遠有你走不到的地方。

    只要有心,就能永遠走下去。

對於童話家的回聲 2018-06-01 09:20:40

簡單純淨的心靈,才可以在市街、小山、大山,慢慢行,與天地人,用心對話。

很真誠的推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