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1 00:00:00夢天使

2012.11聽傳章叔叔說財金人生: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傳章叔叔小檔案

  張傳章,中央大學特聘教授,中央大學財務金融系專教授;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會計財務博士;專研期貨與選擇權、金融創新、國際財管。歷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訪問教授、中央大學財務金融系所主任、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創作坊的大朋友及小朋友們,大家好:

接到秋芳老師的邀約,要我以商學角度,為大家寫一封有關我個人「生命回顧及展望」的信。思考再三,最終,提起勇氣答應了。想想之所以會答應的真正原因,可能是基於內心由衷感謝創作坊,豐富了我的女兒育甄和兒子育誠的童年,讓他們的文學體驗更多元吧!

不過,對於寫慣財金專業文章的我,要以平實流暢的文筆,分享自己的人生體驗,還真是一大挑戰呢現在就讓我姑且一試吧

 

1.  我的家鄉----鹿港小鎮

一府、二鹿、三艋舺,鹿港正是我的出生地。

家中世代務農,父親不到二十歲即繼承祖父一甲多農地,和母親一肩挑起重擔,奉養雙親,養育陸續出生的五個子女。務農本是看天吃飯的行業,在五十年前的臺灣更是如此,總是記得天災(颱風、水災、蟲害等)農作欠收的年頭,母親向親戚借貸,讓我們五個兄弟姊妹繳交學費的光景。

也許正因為家境不好,我從小便有一顆立志向上的心,除了小學一年級心智開化較慢外,從小學二年級起成績年年名列前茅。

小時候,父母親幾乎每天忙於農務或打零工,根本無暇督促我們兄弟姊妹的功課,讀書無非全靠自己(放牛吃草的教育方式),而且在農忙季節,五個兄弟姊妹全部必須下田幫忙,舉凡割稻、曬穀、種蒜等農務,我樣樣都做過,自己一直到上國中,才不用下田幫忙農務。

回顧自已的童年,就在田埂、曬穀場及泥巴中渡過,雖然辛苦但卻很快樂。有時候會跟育甄和育誠提及我的童年片斷,他們都會說爸爸在「講古」呢

 

2.  青少年,苦澀年華

小學畢業時,正值家中經濟情況因養殖鰻魚大幅改善之際,加上畢業成績優異,父親將我的户籍轉到彰化市友人家中,讓我越區就讀彰化市彰安國中。

國中三年,有幸遇到英老師兼導師的葉老師,不但幫我打下紮實的英文基礎,更對越區就讀的我特別照顧,讓我成績不斷提升,到國三時更擠進全校前十名。老師對我的人生有著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做人處事方面,和葉老師三年的師生緣份,讓日後成為大學教授的我,更能體會人師比經師更重要的道理。

然而,國中三年看似平順,但實際上內心卻波濤洶湧,也許是看了多本王尚義的作品之故,每天小小腦袋都充滿了灰色思想,事後想想,如果沒有老師和週遭朋友的誘導,我的青澀年華也許會走味變調呢!(多愁善感的育甄應該可以體會我當時的心境。

高中入學考試,是我人生所經歷的第一次大考。在學校老師的期許下,我不負重望考上臺中一中,由於當時鹿港、台中往返車程,超過一個半小時,在別無選擇下,我只能在育才街旁租屋就讀,還記得離家的第一個晚上,我因為太過想家而潸然淚下的景像。

一中是學風極為自甴,同學南至雲林北至苗栗,來自四面八方的各路英雄好漢,上了一中以前我認為自己極為聰明,上了一中以後,才驚覺自己只能算是普通聰明而已,也更能體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在一中三年裡,最懷念已逝的高三國文老師胡楚卿(名作家,筆名楚卿)。在課堂上他花很多時間教導我們品詩、欣賞散文及閱讀中外小說名著,上他的課,總能舒解我高三繁重的課業壓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我欣賞文學的基本功,迄今仍受用不盡。

 

3.  醉夢溪畔,專業能力的養成

因為感慨雙親務農的辛苦,也憧憬經商的致富捷徑,高二時,我即立志未來走商業管理的路。在競爭激烈的大專聯考廝殺後,我表現失常,考上政大經濟系,懷著一顆不甘願的心,踏入政大校門,開啟醉夢溪畔六年(大學和研究所)專業能力的養成歲月。

大學,University由你玩四年。真的是這樣嗎? 至少我的故事不是這樣的。

的確,對大多數剛脫離高中桎梏生活的年輕人,自由的大學生活很容易迷失自己,我也不例外。大一時忙於社團(中醫社、登山社等)和系上活動(辯論比賽、大一合唱比賽及啦啦隊比賽),再加上不懂得時間管理,經濟系大一最重要的一門課----經濟學原理,我竟然被當掉(58.5分),如果說大專聯考是我人生所經歷的第一次大挫折,那麼大一經濟學原理被當掉,可以說是我人生所經歷的第二次大挫折。

短短一年內,經歷二次大挫折,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還好,在痛定思痛後,我下決心重新規劃大學生活,決定來個絕地大反攻。重新調整步伐後,我在課業、社團活動及交友等各方面終於取得平衡。做好時間管理後,在課業上亦逐年穩定進步,並在經濟專業能力上打下紥實的基礎,整個人也變得更有自信對未來充滿希望。

事後我常想,如果沒有大專聯考及大一經濟學原理被當掉的二次大挫折,我的大學生活,也有可能真的「由我玩四年」,可見,挫折往往是成功的墊腳石呢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特別喜歡「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樸鼻香」這對句。

 

大學四年裡,除了習得經濟專業能力外,更交得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使得人生的旅途一路走來熱鬧非凡,尤其在年值五十之際更加珍惜這一份情誼,因此老友們也更常聚會敘舊。

我很慶幸,在人生的每一個學習階段皆會碰到好老師。在大學四年我有幸受業於多位經濟學名師(包括前政大校長歐陽勛、陸民仁、林鍾雄等)。其中,林鍾雄老師對我的經濟專業的養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我一共上老師三門課(貨幣銀行學、貨幣理論與政策,以及西洋經濟思想史)。

老師上課幽默風趣,加上其學富五車,故對經濟史總能旁徵博引發人省思。為了強化學生的經濟邏輯論辯能力,老師每次期中(末)考,都會出一題經濟時事題,讓學生就其所學、所知,論辯、評論。此一訓練,對我經濟專業能力之提升助益頗大,而且也能讓我免除人云亦云的缺點,如今對身為大學教授的我,在從事學術論文創作上,更有極大的幫助。

此外,老師每上完一個單元,都會介紹中外相關學術參考書給同學,而我也常至圖書館借閱老師所推薦的書。粗估因此閱讀了五十本以上的經濟專業書藉,雖然有些書我未必真的看得懂,但博覽課外經濟專業書藉後,卻如同打通修習經濟專業知識的任督二脈一樣,對我日後碩博士學位的取得有很大的幫助,迄今我內心仍時時感念老師----我一生的經師。

 

4.  學無止境

植基於大學四年的紮實經濟專業訓練,我在大四下,順利地以高分考上政大國際貿易研究所。班上十五位同學大都來自台政大各科系,素質相當整齊,雖然彼此在課業上競爭相當激烈,但大家相處卻頗為融洽,因為同學間皆認同「成績是一時的,但同學情誼是永遠的」的理念,迄今還清晰記得同學以團隊合作的方式,一起順利通過資格考的景象,如今大家也都在各行各業大放異彩。

我也常以此經驗分享給中大學生,勉勵同學們在課業上,應以合作代替競爭,如此不但一方面可以互相砥礪,另一方面也可以嬴得無價的友誼。

 

研究所的最後重頭戲,就是碩士論文的寫作。碩一下,因為到經濟研究所旁聽曹添旺教授所開設的國際金融課程,因此決定找老師當指導教授,也開啟自己對外匯市場研究的路。

老師當時剛取得博士學位,不但非常聰明,學問更是淵博,但也是出了名的嚴師,因此,自己在碩士論文的寫作上,從來不敢怠慢,深怕論文品質無法達到老師的標準,畢不了業。老師指導論文的方式非常特別,對於學生所遭遇的問題從來不會直接給答案,只提供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所需要閱讀的相關論文。此種指導論文的方式,對學生自我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極有幫助,對我日後的學術之路,也有極大的幫助,而我目前在中大指導碩博士學生,也大致採用老師的方式。

老師按部就班的論文導論下,我順利地以兩年的時間取得碩士學位,同時也結束政大醉夢溪畔專業能力的養成的日子。

 

5.  責任的開始,服役、就業與成家

離開多雨的木柵,在炎炎夏日來到高雄鳳山陸軍步校報到,展開為期三個月的步兵少尉排長養成教育。值此期間,我也由一位普通百姓,蛻變成一位雄壯威勇的軍官。

結訓後,抽籤分發至成功嶺服役,在成功嶺只短暫帶過一期大專生暑期訓練,旋即被調往營部擔任情報官,此時恰逢成功嶺如火如荼般地推行營區綠化兼強化安全專案,而此一專案,正是由身為情報官的我負責,因此將學校所習得之管理技巧,組織一個上下垂直整合的專案小組,從九重葛和榕樹育苗、整地裁種、施肥搭棚架,在短短三個月內初見成效,六個月後便達成上級交辦目標,並奪得全師該專案競賽之第一名。

從此,我成為營長身邊的大紅人,也讓我初次印證課堂上所學管理理論之可行性。此外,我也幫旅長撰文參加全軍團之情報專題研究競賽,意外勇奪全軍團第二名,更在全旅聲名大噪,事後想想,服役期間的意外功績,心中也不禁有幾分得意呢

 

退伍後,很幸運地接獲靜宜大學國貿系專任講師聘書,正式開啟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由於年輕且充滿教學熱誠,在靜宜短短一年,建立了極佳的口碑,也體會出在職場上只要肯努力付出必有收穫的道理,然而,後來因為同學邀約,一同報考中央銀行乙等特考且僥倖錄取,在靜宜只執教一年即離開至央行任職。

在央行因機緣分發至「發行局」,掌管新台幣發行之黄金準備帳簿,因工作單純且皆屬於例行性,所以在工作之餘仍有很多剩餘時間自我進修,似乎以另一種意涵印證「公門好修行」的這一句話。在央行有兩件事較令人印象深刻:其一,幾乎每天可在庫房裡看到幾十兆的新舊鈔票;其二,也多次目睹中華民國庫存在兩個大山洞的黄金。

不過,我深知自己不喜歡逢迎拍馬的個性,必定無法在公部門發光發熱,因此,在央行任職一年後,再度重拾教鞭到銘傳大學任教。

在銘傳大學任教一學期後,即和相戀七年的女友(現在的太太)結婚,成家後更加覺得責任重大,也認為人生應該有更長遠的規劃,不能在銘傳大學當個萬年講師。感太太當時的全力支持,讓我無後顧之憂的規劃出國進修的大計,後來也由於準備充份,僥倖考取百中取一的教育部公費留學考試,也逐步實現出國攻讀博士學位的夢想。


                             6.  美麗英倫----我的博士之路

1991年秋天,我來到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原來打算要到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攻讀財務博士學位,到了倫敦,才了解當年該校之財金系師資並不強,因此接受學長建議,轉往也發給我入學許可的蘭開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其商學院在英國排前五名)就讀。

蘭開斯特對大多數國人而言都相當陌生,但它就是英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玫瑰戰爭的城鎮之一(玫瑰戰爭:約克夏郡對蘭開夏郡之戰),同時它的地理位置也緊臨英格蘭旅遊聖地----湖區(Lake District),是一個相當漂亮溫馨的小鎮。

1990年代初期,英國大學對臺灣各大學的好壞所知有限,再加上我研究所唸的專業是國際貿易,因此校方要我修一年碩士班的所有課程,如果成績達到系上的要求標準(top 5%),才有資格攻讀財務博士學位,由於好勝的個性,加上背負公費留考的使命感,自己只有努力向前衝,因此在英國第一年,除了週末採購一週食材及睡覺時間外,不是上課,就是自己讀書,皇天不負苦心人,一年後,我的成績達到系上要求標準而順利地正式成為博士生。

 

正式成為博士生後,有幸成為世界財務名師Stapleton教授的門下,Stapleton教授為人和藹可親但治學嚴謹,由於曾任教美國財務管理名校NYUNew York University,因此指導方式非常開明自由。然而在提出博士論文計劃書(Proposal)時,我有一個論點和指導教授有些差異而卡住,經過三個月的不斷論辯,他才點頭同意博士論文計劃書。

這個經驗,也讓我體會到學術論辯不但要嚴謹,而且也要有足夠的佐證才能說服別人。

通過了博士論文計劃書這一關,我在英國的研究生活才真正邁入正軌,加上太太辭去銀行工作到英國來伴讀,心情上也更加篤定,一切依規劃逐步進行論文的撰寫,同時在假日也開始和朋友出遊,享受並欣賞美麗的英國各地好風景。湖區四季之美;約克(York)之古城牆及宏偉教堂;威爾斯(Wales)及巴斯(Bath)幽雅之古建築;牛津及劍橋之美;愛丁堡之雄偉城堡;以及人文薈萃的倫敦等地。

此後的兩三年間,大概是我太太最自由自在的時光。我也因此视野大增,正印證「行萬里路,勝讀萬券書」的至理名言。

 

留學英國期間,有兩件事特別值得一提。

第一件事,以互利方式提升自己的英文能力。留學生在海外攻讀學位最困擾的事是英文能力相對不足,但又沒有足夠財力長期上語文強化課程,我在英國第二年即發揮創意,將課堂上所學的金融互換合約(Financial Swap Contracts),轉化為語文互換合約(Language Swap Contracts),亦即「我教你中文你教我英文」的合約,順利地找到一位英文教學系的大三英國女學生,達成語文互換合約,進行為期一年互不付費的彼此中英文強化計劃,成效相當不錯,我們夫妻倆也因此結交了一位英國朋友,並有機會進一步了解英國文化。

第二件事,當選蘭開斯特大學臺灣同學會的會長,在任內匯集了所有會員的力量舉辦了「臺灣美食日」,一方面行銷台灣另一方面則為臺灣同學會增加財源。此外,蘭開斯特大學臺灣同學會,也歡迎星、港、馬及大陸的華人參加,藉此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此一措施廣受星、港、馬及大陸同學的好評。

 

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到英國三年半博士論文的撰寫接近尾聲,指導教授除了幫我出資到比利時布魯賽爾,參加EFMA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Association年會之博士論文發表會外,也安排我在系上每週例行的研討會報告論文的一章,通過這兩場正式的論文發表的考驗後,指導教授同意安排正式的博士論文口試。因為準備充份,口試委員一致同意頒給我博士學位,以三年九個月的時間,我在1995年的五月我正式取得英國蘭開斯特大學會計暨財務博士學位,也結束美麗英倫的博士之路。

回頭再看英倫的學習之路,內心充滿了感激。

一方面感謝國家提供獎學金給我,讓我能在英國無後顧之憂的學習;另一方面更要感太太一路上所給予的精神支持,以及指導教授賜給我的學術智慧。在相隔15年後,2010年的夏天,我們全家同遊英國兩週,當我舊地重遊時內心仍激動莫名,而育甄和育誠更是愛死了英國,記得要回國前往希斯洛機場的路上,育誠更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7.  學術這一行

取得博士學位後,旋即獲聘任教於中央大學。凡事起頭難,尤其是由學生身份轉變為老師身份時更是如此。回中大前兩年,每天都忙於備課,加上照顧因車禍而嚴重受傷的父親,可以說是心力交瘁,因此在學術研究上,遠遠落後於自己的期許。

直到回國第三年起,教授生涯才真正起步,並逐漸開始有論文在國內外學術期刋上發表。

中大在國內的名氣雖然不大,但其環境優美寧靜,非常適合做研究,尤其我所任教的財務金融系(財金系),不但師資素質優異而且非常年輕,每位同仁都朝氣蓬勃充滿幹勁,在這樣的學術環境下,我的學術聲望也因努力而逐漸累積,因此在回國六年後我順利升等為教授並被選為系主任。

系主任是我第一個學術行政工作,因此對自己期許很高,一方面除了要提升本系之學術聲望外(當時名列全國第二),另一方面也要為本系爭取校內外之教學及研究資源。

回顧三年系主任任內,有兩件事特別值得一提。

其一為「路透社風險實驗室」的建立:透過系上資深老師史綱教授之引薦,我順利說服路透社及昇陽科技,共同捐贈市價值七千萬新台幣的軟硬體設備給本系,成立一間專門培訓金融市場風險控管人才的實驗室,也成為中大全國第一的設施之一。

其二為設立財務金融碩士在職專班:在艱困環境中,傾全系當年度所有資源,開全國風氣之先,招收第一屆財務金融碩士在職專班,為金融市場在職人士提供有系統且有學位之碩士課程,迄今已招收12屆,畢業人數已近三百人,這些學生目前皆是臺灣金融市場之中高階主管。

財務金融碩士在職專班的設立,不但可以為國家培育中高階金融專才,同時也為本系帶入豐厚的財源,並得以支持系上老師在教學及研究上所需要的經費。

學術行政工作固然可以磨練自己的待人處事能力,但從事學術研究才是自己的最愛。系主任任滿後,我即申請國科會之短期出國研究,到加拿大頗負盛名的多倫多大學當訪問教授,並追隨亦師亦友的中央研究院段錦泉院士學習財務新知。

段院士不但為我組了一個每週一次的討論會,也建議我旁聽一門博士班的進階專題討論課,在多倫多大學雖然只待了半年,但自己的研究能力也因此提升不少。

除了學術上的收穫外,全家人也隨我到加拿大各地遊歷一個月,共同度過了一個美好的暑假,相信育甄及育誠應該仍然會記得在多倫多大學校園一起追逐松鼠的美好時光。


        從多倫多大學進修回國後,我更加專注於術研究,因此也為自己累積了不少學術能量,同時也有機會為業界(證券公司及期貨交易所)做諮詢顧問,讓我更加相信學界可以幫助業界來進化金融市場。

2007年春天是我人生的另一個轉捩點。在前輩及週遭朋友的鼓勵下,我出來競選中大管理學院第八任院長,並在三位參與角逐者中脫頴而出,順利地以近九成得票率當選院長。

當選,便是承擔責任的開始。上任前,我便心有成竹地擬定未來工作方針,期待逐步落實競選承諾。

8.  無悔不歸路

我在20078月接任院長時,中大管理學院已成立22年,其規模在國內管理學院屬於中上(教授九十位,學生2700位),學術聲望在國內應該可以排在前三名。然而,中大校風一向較保守,社會大眾對中大的評價,遠低於其應有的實力;此外,中大一向以理工治校,對人文社會領域之發展一向較輕忽,在內外不利環境下,我決定以大破大立的方式,帶領中大管理學院向前衝。

首先,以數據向校方高層說明管院在國內的學術聲望高於中大在國內的整體的學術聲望,以此為管院積極爭取校內資源。接著,以身作則,增加中大管院在國內外的曝光度,藉以提升中大管院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及學術地位。

回顧院長任內之重要建樹大致上有下列幾項:

() 向校方爭取近三千萬經費,重整已有30年歷史的管一館(志希館,以前中大校長羅家倫命名),主要包括廁所重建、地板重舖、整治漏水及外觀拉皮等,整建後的志希館煥然一新,管院師生都很滿意。

() 和大陸南京大學商學院簽訂合作備忘錄,攜手合作兩校EMBA課程,藉此鞏固中大EMBA兩岸組在大陸台商班的領導地位。

() 向校方爭取600萬經費推動管院國際認證(AACSB),以促進國際接軌及提升教學品質,並增加中大管院在海外的知名度和拓展海外姊妹校,而目前該項認證程序仍在進行中,應該可以在近期內通過。

() 推動EMBA校友募款,並成功募集近千萬元,201210月,我任內募款(800萬)所建造的「宏致講堂」已竣工啟用,中大管院終於有一間和哈佛大學商學院相似的頂級個案教學教室可用。

() 向校方爭取每年600萬經費,用來購買資料庫,以利院內同仁做出世界級的研究,此乃實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先人智慧。

回首來時路,迄今逐漸體悟出學術這一行乃是一條永無止盡的不歸路,也慶幸自己一路走來還算順利,不論升等教授或擔任系主任和院長職務,都能悠遊自在。

如今已屆知天命之齡,加上回國後的一路磨練,更能體悟「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為涵養,群行群止為識見。」之意涵,不管未來有無更上一層樓的機會,我都能淡定以對。

記得過去有媒體記者問我,以我人生的經歷最想給年輕人鼓勵的一句話是什麼? 我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永不放棄(Never Give up

真的,直到今天,我的座右銘還是這一句話-永不放棄,也再次將這句話送給年輕人,包括我摯愛的育甄和育誠。

 

9.  理財與人生

最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正確的理財觀。

人為什麼需要理財?或者說理財的目的是什麼?我的答案是:理財的終極目的,在於讓自己和親人能夠過著幸福的生活。

常言道:「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正面且嚴肅看待理財,才能過著無所匱乏的幸福生活。現在的年輕人很多是「月光族」,主要原因在於薪資太低及不懂得理財規劃。

因篇幅關係,我以最簡約的方式說明一些重要的理財觀念。

.從小養成儲蓄習慣:對還沒有能力工作賺錢的小朋友,可藉由規劃父母平日所給的零用錢及過年長輩所給的紅包,扣除必要開支,存入自己名下的銀行帳户,如此必可為自已儲存一筆為數不小的零用基金(我家育甄及育誠皆有自己的小金庫)。

父母也應在小孩還小時,以定期定額扣款(強迫儲蓄)並以共同基金長期投資方式,為小朋友準備一筆教育基金。

至於已有工作能力的年輕人,則應量入為出強迫自己定期/定額儲蓄,才不致於倫落為「月光族」其,甚至成為「伸手族」。

及早儲蓄並投資才可以享有較大的複利(錢滾錢)的好處,愛因斯坦曾說:「複利的威力,比原子彈的威力還要大」。

.有了儲蓄的第一桶金,便有資格以閒錢從事投資,而投資的第一步便是要認識自己

每個人的屬性不同(例如收入不同、年齡不同等),能夠承擔的風險能力也有所不同,進而所要選擇的投資商品也會有所不同。

對於一個有工作能力的人而言,其閒錢可以用來投資在風險性較高的資商品(如股票)的百分比,可以以「100-年齡」為參考,例如你的年齡30歲(50歲),那麼可以投資在風險性較高的資商品的百分比約為70%50%,也就是說越年輕越有本錢冒險,年紀越大則應該越保守。

.投資第二步,便是要認識投資商品,不要隨便聽隨便買。

我認為選擇投資商品之最高指導原則為「不懂的商品別碰」,因為購買完全不了解的投資商品很容易血本無歸,幾年前鬧得沸沸揚揚的「連動債」事件,便是投資人買了連理專都不是很懂的商品而傷很大。

事實上,理財要靠自己,而不是靠銀行的理專。我在外面的投資講座最常灌輸給投資人的觀念,就是要培養人生的第二專長----理財能力。因為,第一專長是每個人自己的專業能力,此乃讓你真正獲得財富的來源;而理財這第二專長,只是幫賺進來的錢賺取合理的報酬而已,但第二專長的重要性不亞於第一專長,因為只會賺錢而不會管錢,常常落得退休後沒錢可用的窘境。

.投資第三步,便是要做好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s),適度分散風險(Riskdiversification)。

根據專家分析,投資市場的贏家,大都是因為他們做了良好的資產配置所致,所謂的「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便是資產配置的主要精神。

要做好資產配置不但要將投資分配在風險屬性不同的商品上,如股票、債券、不動產、商品(石油、黄金)及現金,也必須投資在不同國家或地區。

.以長期投資為主、短期投資為輔。做資產配置時,應以長期投資的方式做核心式投資資產配置,以此賺取長期穩定的合理報酬,並且以短期投資的方式做衛星式投資資產配置,以此賺取短期較高報酬之機會財,如此才可以讓自己之投資立於較佳之戰鬥位置。

 

總之,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做好理財工作必須下了功夫,同時記住:「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一句話。

也希望上述簡要理財觀念,能對創作坊的大朋友及小朋友們理財常識之建立有所助益,希望除了專注於自己的本業外,大家也因為做好理財工作,讓自己和親人,能夠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走筆至此,我終於鬆了一口氣也可以對秋芳老師,以及緊盯進度的育甄有所交待。希望自己平凡無奇的「生命回顧及展望」以及簡約的理財觀,能帶給創作坊的大朋友及小朋友們些許的啟發。

幕終究要落,在信寄出前,再次祝福各位有個美好的人生。

豔子 2012-11-03 07:13:54

照片裡的育甄和育誠好小喔!!

洛淳 2012-11-02 23:23:15

寫的好、寫的妙、寫的剛剛好。
秋芳老師是全世界最不會理財的小女子,希望她從此步入正道,功德無量---

秋芳 2012-11-01 10:06:03

傳章老師的心情
簡單,其實也是我們看待理財最重要的關鍵!!

尤其最重要的是這一段..
育甄和育誠的教育基金,也以定期定額的方式進行(且加以信託)
相信未來 如果他們有能力出國深造
我也不必再為錢傷腦筋.

給孩子教育準備,讓他們自由飛翔
也讓他們扛起負責任
這就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