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20 20:05:06夢天使
創作坊2010年《快樂學習論文集》序----珍惜學習,重塑性格
如果要牽引著創作坊的孩子,向有光的地方走去;如果無論如何,我都知道,有一個更美的遠方等在未來。究竟,我得如何教會我的孩子們,提早做好準備?我們的孩子,在成長歷程中,最需要的引導,究竟是什麼呢?
成績強化?無限的愛?其實都比不上「人格特質」的培育與磨練。2010年春季班,在領著孩子進入「小說家名人金句」的文學世界時,為孩子們慎重地寫了張毛筆字,引述日本芥川龍之介(1892--1927)的名言提醒大家:「命運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深藏在我們的性格中。」
一.性格決定命運
1.性格研究
中國俗諺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加州大學河邊分校博士候選人納夫(Christopher Nave)分析1960年代夏威夷不同族群2400名一至六年級的學齡兒童資料,比較教師當年對他們個性的評估,並在40年後採訪其中的144人,分析個性的四個特點,即「適應環境」、「說話流暢」、「易於衝動」和「自我鄙視行為」,發現人格特質從幼年到老年基本上一樣,關鍵期出現在小學一年級,從此強烈反映出成人後的行為,他確切表示:「無論時空或成長背景如何改變,我們基本上還是同樣一個人,因為性格確實伴隨人的一生。」
納夫的四個研究主軸,從人的本質來看,其實應該倒著推回去:
a.「自我鄙視行為」,就是孩子們從成長最初的脆弱恐懼,慢慢壯大、成熟,直到能夠自我負責的「認同整合」過程。
b.「易於衝動」的分析項目,是全面的「情緒控管」。
c.當我們為自己做好「認同整合」、「情緒控管」的基礎準備之後,就得透過「說話流暢」,完整而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生命內容。
d.最後才能在「適應環境」的千錘百鍊中,找到生活的快樂和生命的價值。
2.人格教育,創作坊教學主軸
對於孩子們的性格焠鍊,成為創作坊最在意的教學主軸。
當我們清楚理解人的本質,就可以循著納夫研究的順序,找出準確有效的方法,在「環境適應」、「語言表達」、「情緒控管」、「認同整合」的逐步訓練,珍惜自己,珍惜學習,深刻發揮自己的特點,並且透視自己的問題,重塑性格,掙脫「命運預言」限制,打造一個多情、多趣、多滋味的人生。
3.微縮的社會模型
陪伴著孩子們執行論文研究,深刻閱讀、條理分析,提出充滿個人觀點的論述,在忙碌焦慮的升學縫隙裡,得有機會掙脫「個人視角」的侷限,在小組分工裡,模擬、適應一個充滿團體運作、角力,最後終究得協力完成的小型社會,提早體認自己存活的意義和價值。
隨著傳播科技的發展,兒童提早模擬成人裝扮和享受,成人卻不肯長大,成人和孩子的界限消逝,不管在語言、衣著、遊戲、品味、興趣、社會活動傾向、犯罪率與殘暴程度等方面,兒童與成人的分野日漸模糊,人類的童年正像恐龍一樣,也在邁向絕跡的命運 。
這時,特別覺得欣慰,慶幸創作坊的孩子們,學會承擔這個世界,而不是遁逃到一個永遠不想長大、不必負責的「Never Land」 。
4.論文研究的更多可能
當台灣集體學習氣氛,偏向「理性思惟」的科展、理工、科學數據,我們更需要加強人文素養,儲備豐厚的生命內涵,消化這個無邊壯闊的世界。所以,孩子們上了高中以後,有一些老師會指定孩子們做小論文,在推甄時可以加分;教育部年年做全國高中小論文徵賽;上了大學,嚴謹的論文寫作,成為邏輯訓練做基礎的選修課程。
2010年創作坊的論文研究計畫,集結小學六年級到國中二年級的學生,以暑假兩個月做學習單位,從中又切成四個單元,每個單元以兩週做進行週期。
第一個學習單元,先說明「分組→研究→小論文」的學習模式,讓孩子們深入思考有什麼人、什麼事、什麼有趣又有意思的議題吸引自己?透過「研究計畫初步」的語言發表,釐清議題,也讓別人藉由這些議題來認識自己。
在論文研習最初,沒有嚴謹而秩序的作文訓練,反而要求孩子們在沒有充分資料證據做基礎的「想像」中,提出議題,這時,特別需要一種對生命的熱情,以及對諸事萬物的觀察和想像。對很多孩子而言,這是一種幾乎難以承受的高壓,所以,我們總是提醒孩子,在擇定議題這個階段,處在獨自作業狀態,對別人的影響最小,只要深刻檢視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任何時候都可以選擇退出。
二.在團隊裡焠鍊性格
1.環境適應
哲安、孟璿、晏甄是新生,我特別擔心。哲安和孟璿毫不猶豫選擇要留在論文團隊。兩個孩子隨遇而安,自我感覺良好;和同學相處時,總是看別人的優點,從不在意是不是別人少做一點、自己多做一點。
害羞的晏甄非常猶豫,和媽媽重新商議。在團隊成形最初,我們都想像不到,這個遲疑、忐忑的孩子,最後居然展現出這麼堅韌的耐性,成為〈音樂班快樂指數調查〉小組負責人。這幾年創作坊論文集出刊前,孩子們的分析圓餅圖總是錯誤百出,這是第一次看到一個孩子,這樣專注深入地因應研究需要,耐性學習,在學期結束前,成為「圓餅圖女王」。
晏甄不是音樂班的學生,但是非常喜歡音樂,這種熱情,讓她克服內向的個性,和音樂班的沛蓉和姿涵,相互欣賞,成為這個暑假最和諧、最認真,也最有效率的團隊。這個團隊,姿涵年紀小,非常認真;一向在個人表現上極為卓越的沛蓉,負責論文總修,工作量極大,但是,從不抱怨,從不矜揚個人付出,更不會誇大自己的重要性,在團隊運作中,表現出讓人驚喜的「承擔力」和「協調力」。
反而是原來極被看好的俊良選擇退出,大出我們意料之外。由他提出來的議題〈一定要好笑!〉,在論文志願表中,遙遙領先,很快就有新成員接手。
2.語言表達
編組完成後,來自不同學校、不同年級的同組夥伴,深入發現每一個人的不同特性,才能在接下來的兩週,精密分工,透過「歸納」與「演繹」,分類運用。隨著資料挖掘,也許初始的設想,缺乏進一步資料佐證,也許歧出的資料,有更多有趣、迷人的線索在誘引大家轉彎,議題經過各種修改和更替。
每一堂課都在二十分鐘的小組討論後,上台發表,接受老師質疑後,補足漏洞,深入思索,確立邏輯,這是最直接、同時也是最精準的語言訓練。
第一組〈基測&免試,開戰啦!〉的成員,總是要第一個上台,玟萱從一開始接受質疑就「好想哭」的沮喪吁嘆,慢慢壯大成熟。當初稿被退時,這個一直被嬌寵的小寶貝,沒有時間傷心難過,立刻在忙碌的暑輔中,分配時間,加強修訂。
在這種分析與發表的雙重對辯下,〈一定要好笑!〉這個小組對笑話的界定和分類,越來越模糊,決議題目轉彎成〈快樂研究〉。
就在〈一定要好笑!〉就要被丟掉之前,俊良的作文老師羽豔一頭栽入,邀約雯婷老師,在緊迫高壓的暑期密集工作中,擠出時間共同完成,同時也促成一段師生佳話,俊良開學後拿到這本論文集,應該別有感觸吧?
當〈快樂研究〉小組有成員退出時,無論是研究資料、工作分配,或者是進行速度,同時受到撞擊。繼續?還是併到別組?成為嶄新的考驗。雅嵐選擇併組;姿婷決定繼續。
透過報告和答問的深入釐清,姿婷重整〈快樂研究〉原來設定的三個章節:「快樂學習」、「快樂休閒」、「快樂平衡」,把〈快樂研究〉改成〈中學生的快樂學習〉,縮小議題,放大特寫,並且耐性而專注地獨立完成7000字的論述。研習期間,姿婷曾經在室內樂賽全國第一的謝師宴中,中途退席,趕回創作坊上課,因為她想聽我對她的論述講評。
我們的時間分配,就是我們的價值觀。這孩子在意的不是個人光環,而是認真把一件事做好。這篇〈中學生的快樂學習〉,完成時間最早,所以有最多餘裕刪修增補,錯字最少,讀起來確實也讓人覺得快樂。
三.重塑性格,改造命運
1.情緒控管
這一期的六篇論文,巧合地出現〈音樂班快樂指數調查〉、〈中學生的快樂學習〉和〈一定要好笑!〉,快樂佔了一半。
也許在這個不快樂的年代,快樂,成為我們必須拼卻一切的趨向。
接下來的第三個「兩週間」。孩子們分配執行章節,正式進行文稿書寫。透過不斷提問與調整,澄清觀念,增強細節,還要做最後的文稿統整與修飾。執行論文,最重要的,不是豐富的「想像力」和的有趣的「創造力」,而是在克服困難、枯燥的無趣過程,表現個人的「意志」,以及團隊的「紀律」,這就是是孩子們在創作坊最深切的記憶。
2009年剛從小學畢業,跟著三個大哥哥做論文的倪筠,因為有剛畢業的恩宏,負責大部分工作,還有剛升國三的學長,在課業壓力最大、模擬考前一天就是論文截稿日的高壓狀態下搞笑、耍寶,這個「最可愛的小妹妹」,就這樣幸福快樂地完成一篇論文。
到了這一年,情勢逆轉。組員中只有倪筠最清楚論文運作的高速高壓,必須自動扛起去年恩宏的角色,並且確認工作中的價值和快樂:「現在才知道做論文的辛苦。這次暑假複習考都沒看書,都在做論文研究,所以考不好,媽媽很不開心,但我覺得暑假就該做點特別的事,不要像平常,只是讀書。」
最快樂的是方平。一開始,當組員們趁著暑輔時做訪談、報告時,好像只有自己什麼都沒有做,方平非常焦慮,決定付出更多的心血,在困境中找出自己的優勢。而後,她負責上網查資料、挑錯字、順文句、統一全文基調,最後才體會到一種深沈的快樂:「我真的很高興,這次參加論文研習;更高興我認識了可愛的組員們;也很謝謝專題班帶給我的歡笑。」
方平眼中可愛的組員們,就是孟璿和為夏。孟璿不需要任何指定,總是在下課後,自動做一份「三個人的最新工作進度報告」給我;為夏面對任何工作壓力,總是保持微笑,他們在暑輔中分出心力,不斷訪談、調查,不斷刪修議題,直到厚厚的一大疊調查報告出來,交給方平總修定稿後,他又帶著陽光般的燦爛笑容對我說:「哇!都看不出來原來的樣子,好厲害!」
方平得到組員這樣的尊敬,當然是因為她的認真付出。我看著為夏,心裡分外感動。明知道這孩子在前置作業的用心,訪談、初稿、整理、列印……,結稿時卻這樣瀟灑,一點也不想在老師面前邀功、表態,純粹簡單歡愉地分享最後的結果,真的有一種「成功不必在我」的寬闊格局。
看著這些孩子,我深切感受到,快樂,絕對不是理所當然。生活裡,只有一個最簡單的快樂原則,就是「全力以赴」。全力以赴的人,從來不會慨嘆生命沒有重點,究竟為了什麼而活?更不會為自己留下任何疏失、謬誤,所以不會傷心,不會遺憾,不會後悔!
2.認同整合
雅嵐是個很有承擔力的孩子,在2009年的論文研究,率先成立「一人100元問卷基金」,影印問卷、四處做調查,並且在中央大學找資料、做訪談時,同時爬樹、吹風,享受她的青春盛夏,這之間遇到的難纏問題和組員整合的痛苦,幾乎都忘了。
到了這一期,面臨兩次換題目的折磨,從〈一定要好笑!〉、〈快樂研究〉到〈談私立學校學生形象〉,她那「付出一切,同時也決定一切」的魄力消失,慢慢生出一種「飄零孤兒」的挫敗感,加上打字速度特別慢,在分工上,有一種「整體接不起來、速度又趕不上來」的無力感。這個開朗的陽光女孩,抽離一段時間以後,回顧這個暑假,應該會成為生命中鮮明的印記吧?找時間,還可以做更深刻的心情整理,讓人生中所有的憂歡起伏,都成為活得更好的營養。
名修回顧2009年的論文撰述,非常輕鬆。這一期,因為珉嘉請假、雅嵐中途加入、哲安好相處卻是新生,感覺上好像自己好像得負擔更多責任。他努力地想要解決問題,請教去年的論文班學長,如何經營團體?瑋秀提醒他:「不要限制大家,讓每一個人自由發揮,團體發展會比較好。」
他真的「不要限制大家」,而且盡力想做到「讓每一個人自由發揮」。鼓勵安靜的珉嘉,負責最重要的論文總修和論文發表,大家非常自由,一直到論文集付印前一夜,我才和〈談私立學校學生形象〉的初稿「初相識」。
委請羽豔老師列印出至少三修、四修,有的組別甚至五修的最後定稿,領著所有的孩子們,像中世紀的印刷廠現場,讓各組交換稿件做總校對時,我正在電腦前,和粗糙的初稿奮鬥。論文專題班下課後,老師和同學們協助校對後,名修當天晚上做最後刪修,雅嵐、哲安、珉嘉都在即時通線上等候,也就是說,別組同學花兩、三週處理的問題,這一組必須一夜完成,我得在第二天一早,把所有的問題做最後刪定。
在付印Deadline前,煒之總算寄出最後一篇稿件〈基測&免試,開戰啦!〉,讓大家懸在心上的焦慮,終於鬆一口氣。安靜的煒之,在論文研習進行期間,無論是討論或分工,總是儘量配合大家,也許因為他是長子,揹負著成人過度的期待,無論做不做得到,面對大部分的問題,幾乎都說:「好!」他很努力,付出很多,在「分工配置」和「進度控制」時,一定要學習精確的檢視與評估。
這些點點滴滴的小故事,現在回想起來,其實都很美麗。
因為,命運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深藏在我們的性格中。在每一個孩子的選擇與付出中,彷彿聽見,命運的交響樂章不斷響起。
不過,我還是相信,無論我們「原來是什麼樣子」,只要我們真的能夠,珍惜學習,重塑性格,透過「環境適應」、「語言表達」、「情緒控管」和「認同整合」,逐步訓練自己,最後,我們終究可以看見,我們「可以成為什麼樣子」的美麗願景。
只要我們深深了解,自己對未來的夢想和渴望,就不需要相信「七歲看老」的研究,以為無知的童年將決定了我們的一輩子。我們可以重塑性格,叛反命運預言,像程式重組,打造一個「讓自己都很喜歡」的性格,珍惜自己,尊重別人,建構出讓大家都能共生共榮的理想人生。
2010盛夏,「創作坊學生論文」網路發表會,正式登場!
創作坊論文班第三年,
這一年有四位去年曾經參加過論文班的同學,
有三位完全沒有任何作文訓練的新生,
經過了一個夏天,孩子們在磨練中成熟,
終於共同合作完成了一本論文集。
創作坊網頁中的「論文講堂」單位詳盡地公告了所有的論文內容。
我們的驕傲,孩子們這個盛夏的果實都在其中。
http://www.5877.com.tw/left/left-7.htm